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论文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61301119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论文(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 影响 吕堃 内容提要: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早已受 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于06年对旧会计准则 进行了较大篇幅的改革。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我 国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分析讨论了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作用,以及存在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等隐患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质量问 题早已受到我国社会各界的关注。早在 2001年 上半年我国就发生了会计 “国际化”和“中国 特色”的争论,有评论认为,会计准则导致投 资者“看不清楚企业的真实盈利水平和能力 我国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于2002年对152家企业进行会计信

2、息质量检查,其结果显示:资产不实总计 85. 88亿元,所有者 权益不实41. 38亿元,利润不实28. 72亿元。 这之中,资产不实比例达 5%以上的企业23家,占被检查企业总数 15. 13% ;利润不 实比例达10%以上的企业82家,占被检查企业 总数的53. 45%。这一检查结果使得会计信息的 真实性受到质疑。由此可见对会计信息质量问题进行考察尤其必要。由于新会计准 则的变化较大,将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 大影响,在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发布与 施行以后,新准则在完成其既定目标方面是否 已见成效?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产生了什么样 的影响?究竟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因此而改善, 还是没有受到太多影

3、响?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如何保证新会计准则 的有效执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及特征(一会计信息与会计信息质量的涵义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于会计信息仍然没有统一公认的定义。从会计主体的角度出发,会计信息就是指由会 计人员或会计部门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业务 收集、加工、整理和传递而形成的经济信息; 从会计信息载体的角度出发,会计信息则是指 以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各种工作底稿及计 算机软件等会计文件为载体而表现的经济信息; 从会计信息所反映内容实质的角度出发,会计 信息是对价值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表述, 是基于价值运1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变化及其

4、 特征的如实反映。 综合上述各种角度对会计 信息的定义,本文将会计信息界定为是按照预 定的要求由会计加工处理数据而形成的并向使 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和管理的经济信息。会计 作为一种国际商事往来的共同语言,其信息的 揭示、传递和交流在经济交往中所起的作用日 趋重要。会计行为的结果就是向信息的使用者 提供满足其需要的信息。会计信息就是会计行 为的产品,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 满足这种需要的程度如何及能否发挥会计信息 应有的重要作用,首先取决于产品的质量。会 计信息质量决定着其对信息使用者是否有用,是会计信息发挥作用的前 提。会计信息质量可以理解为会计信息产品满 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

5、总和。(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涵 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是指为实现会计目标会计信息应达到 的质量要求或标准。它在会计理论结构中占 有重要地位,是联系会计目标和实现目标的 手段之间的“桥梁”,是选择和评2价会计 程序、方法的标准,具体的指导会计的确认、计量和信息的输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对 会计信息应具有的质量标准所作的具体描述 或要求,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评判的最一 般和最基本的依据,它具体规定了会计信息 为实现会计目标应具备的质量的规定。然而,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上述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 本质,还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产品质量是受到会计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 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

6、素的影 响的。具体地说,在使用时间一面,当时符 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会因报告时间的延 误而失去本来应有的价值;在使用地点一面,不同的区域,因技术因素、人文因素、自然 资源和环境因素等不同,对会计信息质量有 不同的要求;在使用对象一面,因使用对象 的目标和用途及专业判断能力不伺,对会计 信息质量会有不同的要求;在社会环境一面,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的变化,会使人们对 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随之改变。在这里必须 说明的是,本文所研究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是最基本、最通用的质量特征,其他依时间、 地点、对象以及环境而改变的质量都是由此 基本、通用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而扩展的。(三)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会计信

7、息质量要求 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 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 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 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二、我国新旧企业会计准则的比较 06年颁布的新会 计准则对旧会计准则在相关内容规定上做了比 较大幅度的变化,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主 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增加公允价值作为会计的计量属性新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引入了公 允价值计量属性,企业在发生非货币性资产 交换时,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3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一规

8、 定确认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所实现的经济利 益的流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为了避免 企业滥用公允价值来操纵利润,新会计准则 还规定,公允价值的应用必须同时满足两个 条件,即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并且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 量。但是考虑到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 家,如果对公允价值的运用不加限制,有可 能出现公允价值不可靠计量,甚至借此人为 操纵利润的现象,因此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 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2.变革存货的管理方法 由于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地反映存货的 流转,新准则与国际准则保持一致,在新企业会计准则第I号一存货第14 条中明 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

9、均法或者1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原准则中适用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一 后进4先出法。这对于采用 “后进先出”法进 行存货核算的公司和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将 会产生一定影响:如果物价上涨,取消“后进先出”法后,将会降低转出的存货成本,从而 增加利润;如果物价下降,取消“后进先出”法,将会增加转出的存货成本,从而减少利 润。以往企业通过变更存货的计价方法来达 到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目的,这项准则变动 将使得企业无法再将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作为利润调节手段,促使企业的存货真实地反映 实际的历史成本,减少人为操纵的因素,避 免由于会计人员失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可 能。3.对核算对象进行重分类

10、,进一步细化 新准则中取消了“短期投资”,引入了 “金融资产”这一概念。企业必须结合自身业务5的特点、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的要求,将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下几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 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对金融资产的进一 步细分,有利于企业真实的反映各种经济业 务,有效的遏制了企业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 再如:将企业合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两 大基本类型: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与非同一 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企业所属合并的类型不 同,所遵循的会计处理原则也将不同。这一 规定改变了企业以往采用企业合并操纵利润 的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也遏制了会计信

11、息失 真,保证了会计信息质量。三、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分析(一)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特征。新旧会计准则相比, 新会计准则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 由于新会计准则属于规范性准则,在实际的 操作中,能够将会计实务向其侧重的方向引 导,因而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够提高会计信 息质量的可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存货的变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存货发出计 价方法的选择对当期利润的影响,具体体 现在存货的价格波动上,当存货价格处于上 涨时期,采用后进先出法,将使当期成本上 升,减少当期利润;若采用先进先出法,将 使当期成本下降,增加当期利润。若存货价

12、 格处于下降时期,则正好相反。由于竞争的加剧、利润空间的狭小,许多行业现已进入 了微利经济时代,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家电、 电脑、汽车等行业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些行业 的产品多年来价格一路走低,导致这些行业及 相关产业经营业绩也一路下滑。在此情形下, 许多企业打起了利润保卫战,常见的手段之一 是存货发出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由于存货价 格前高后低,从而发出存货成本相对较低,导 致当期利润偏高,同时期末存货以最早的较高的单价确定,使当期资产虚增, 而偏咼的利润又最终虚增所有者权益。这种利用 后进先出法来粉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营造 虚假繁荣景象的做法极具危害性,因为这是一种 披着合法外衣的造假行为。

13、6为此,企业会 计准则第1号一存货准则 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 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 际成本,与原会计准则相比取消了后进先出 法。这一核算办法的变动,将使企业利用变 更存货计价方法来调节当期利润水平的惯用 手段不 2能再被使用,从而可以避免在存货发出计价方面人 为的调节因素,也避免了后进先出法不能真实反映存 货流转的不足,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也 使得企业无法再将变更存货计价方法作为利润调节手 段,促使企业的存货真实的反映实际的历史成本,减 少人为操纵的因素。2.资产减值准备变化对会计信息 质量的影响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是企业进行利 润操纵的一贯

14、用手段,企业在亏损会计期间通过转 回前期所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可以达到减少当期费 用,增加当期利润的目的。旧准则体系基于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要求公司对已发生减值的存货、 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八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并随价 值的恢复予以转回。但从实践运用来看,这种规定实际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工具,“盈利上升,多计提减值准备,盈利下降,再将减值准 8备冲回”,成为某些上市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制度屏障。为堵住 这一漏洞,新准则对原来的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新 准则规定,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 形资产(包括商誉)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允许转回。另外,新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 2号一一长期股

15、权投 资、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 量等准则中也涉及相关资产的减值问题。主要规定包 括: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交易性证券(类似原短期投资)不再考虑减值问题。除交易性证券 外的金融工具(包括原应收账款、委托贷款)和存货的 资产减值损失允许转回。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 建工程、无形资产(包括商育)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再允 许转回。3.关联方披露准则的修订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 响关联方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 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利 润操纵是资本市场十分普遍的现象。“台湾博达案”是利用关联方交易9进行造假的又一大案,造假手法之精妙,牵涉范

16、围之广,令人嗔目 结舌。针对上市公司容易利用关联方交易进行舞弊行 为,规范关联方交易的披露,加强关联方交易的识别 势在必行。新准则不研究关联交易的计量问题,采用 正常确认法,重点对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进行了修订。第一,关联方的范围有所延伸,包括企业与企业之间、 企业与个人之间、企业通过个人与企业之间而存在的关 联关系,对关联关系的判断更加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 则。第二,关联方交易的类型有所调整。比如:提供资 金指贷款或股权投资。股权投资不仅包括以现金或实物 形式进行投资,还包括以无形资产进行投资。第三,披 露的内容日趋细化。企业无论是否发生关联方交易,都 要在附注中披露与该企业之间存在直接控制关系

17、的母公 司和子公司有关的信息。对于与关联方发生关联交易的 行为,均应在附注中披露该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 型及其交易要素,交易要素至少包括:交易金额;未结 算项目的金额、条款和条件,以及提供或取得担保的信 息;未结算应收项目坏账准备的金额;定价政策等。新 准则对关联方交易的信息披露注重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披露的内容更加客观和全面,增强了关联交易的透明度, 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更加真实、可靠和全面的企业交易 状况,有利于广大的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4.相关表外业务表内化修改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许多地方政府对本地的上市公司进行补贴和 帮助,对无法配股或面临摘牌的上市公

18、司进行宏观调 控,给予行政支持。地方政府对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在给上市公司一定政府补助的同时,不仅 保住了上市公司存在的资格还推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一 定程度上缓解了本地的就业压力。地方政府 这种对上市公司的直接3行政性支持主要表现为:降低税负、地方财政补贴、减免利息、给予资产价值 方面的优惠。上市公司经理人月度调查显示,上市公司通过地方政府的大 力支持进行利润操纵的比10例为33.33 %。有学者以1997-1999年间的上市公司 为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处于配股边缘与盈亏边缘的上市公司更有可能得到地 方政府补贴,且地方政府补贴已构成上市公司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政府补助的确

19、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首次发布了关于政府补助 的准则即企业会计淮则第16号一政府补助,新准则实施后,政府补助对上市 公司当期损益的影响将有所降低。首先,政府补助是有条件的,要满足一定 政策条件或使用条件 “不符合政策规定、不具备申请政府补助资格的,不能取 得政府补助”,这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政府补助的发放原则,避免了财政支持 的随意性。其次,如果政府补助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有关或用 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则在取得时只能确认为一项负债(递延收益),并且逐期合理递延到以后各期确认为营业外收入,这样就尽量避免了 无论什么类型的政府补助都能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以扭转

20、上市公司乾坤的现象。而 且新准则将政府资本性投入排除在政府补助之外,强调其应在所有者权益中核算, 避免了将其变相计入损益的可能。新准则使政府补助的确认、计量更为 规范化、国际化,使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更为真实可靠。5.合并报表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的影晌 与原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准则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 重实体理论,进一步强调了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范围的基本理念。如新准则明确规定母公司应该合并其所有的子公司包括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 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和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等,除非存在例外情况,无论是对应 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的规定,还是对例外情形的规定,新准则都强调实际意 义上的控制或不控制,而

21、不是其所表现的法律形式。除以上新准则对若干内容的修订外,财政部同时还新颁布了 22个具体准则,这些具体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表现在:一是对现行经济活动或经济事项做出规范。避免了由于以前我国对于诸如 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等事项缺乏明确的规定在执行因我国具体国情和个人理解不同导致不同会计主体之间会计信息的不可比;二是这些具体准 则是在我过市场经济逐渐完善的经济环境和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与 以前的准则比从一开始具有可操作性和生命力,更能客观反映经济事项和交易 实质,例如对投资性房地产和证券投资一开始就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其 对规范会计行为,其对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的作用不言而喻。6.公允

22、价值的变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新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 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有 人担忧公允价值会被滥用而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实则不然,与国际会计 准则中公允价值的适用范围相比,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在确定公允价值的应 用范围时,更充分地考虑了我国的国情,作了审慎的改进。在企业会计准则 第22号一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 3号一投资性房地产企业会 计准则第22号一债务重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 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等方面采用了 4公允价值的相关确认方式。与历史成本相比,公允价 值能较好地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

23、切地反 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同时,新准则还规定公允价值的运用必须满足一定的条 件,在基本准则第四十三条中就明确指出采用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 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在有关具体准则 中,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都有明确规定的限制条件。 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新准则 规定了按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处理的两个前提条件,即 该项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 联方关系。再如,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中,应按成本模式进行,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其公允 价值能够可靠取得,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

24、进行计量。 这些前提条件,将有效制约以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操纵收益的行为。由此可 见,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的,不允许被 滥用,因此只要严格地按照准则实施,公允价值就会真 的做到公允。虽然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规定了较多 的限制条件,适用范围也还不够充分,但我们毕竟向提 供更相关的信息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我国会计环境 的进一步改善,势必将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更广阔的 空间。(二)新会计准则存在的会计信息质量隐患 然新会计准则在内容上做了较大幅度的变革,在很大程 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然而,由于新会计准则 的颁布时间相对较短,许多新的规定还未得到完全落实, 同时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引

25、发了诸多问题。1公允价值存在被滥用的风险新企 业会计准则中大胆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会 计准则改革的一大亮点,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准 则的逐步接轨。对处于转轨时期的我国来说,资本市场 发展还不太成熟,很多资产还没有形成活跃的交易市场, 即使形成了活跃的交易市场,由于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影 响,信息不对称等现象的存在,市场价格有时会产生很 大波动,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打了个折扣, 在这种情况下全面引入公允价值,企业管理当局对会计 政策的选择及相关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公允 价值的运用很可能成为企业操控利润的重要工具;新 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政府补助、

26、非同一控制下的企 业合并、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投资 性房地产和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一系列会计准则 里或多或少都涉及公允价值计一量,运用范围之广给 我们的会计人员和监管人员都提出很高的专业要求。 由于人员专业素质的限制,也可能导致公允价值的滥 用,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即使在最早提出会计准则的 美国,近年来也不断由于公允价值的滥用而发生了一 系列令人震惊的重大财务丑闻。因此,公允价值的引 入必须适度和谨慎,公允价值的使用必须遵循严格的 限制条件。2.非货币性资产和债务重组存在利润操控 空间(1)非货币性资产 虽然新准则规定关联方关系 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 实

27、质,但企业如想操纵利润,会想方设法予以规避, 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企业进行资产置换也将产生利 润,如以优质资产换取劣质资产等。如果非货币性资 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换入5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公允价 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将会 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企业将可以通过资产重组提高当期利润。再者,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企业对商 业实质的判断也存在一定的弹性。此外,在资本市场 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 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则成为一个 难题,为企业进行利润操控留下一定空间。(2)债务重组新准则规定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28、)。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 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 损益。在不考虑相关税费的情况下,以非现金资产清偿 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 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转让的 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视为公司处置资产所产生的损益。然而,作为债务的企业而言,一旦债权人让步,企业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 入当期收益,增加当年利润。对那些无力清偿债务的上 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可能大大 提高其每股收益。再者,通过评估等方式,企业可人为 调高所转让的资产的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 的差额可计入当期损益,

29、美化企业账面经营业绩,达到 操控利润的目的。特别是当公司出现亏损或面临“ ST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 保住“壳资源”的考虑,很可能会通过债务重组来解救上市公司。 3.无形资产支出与摊销引 发新的利润调节手段原无形资产准则对依法申请取得 的无形资产前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计入当期费用,新准 则将企业的研发划分成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并允许开 发支出予以资本化,即将开发支出归人无形资产中定期 进行摊销,和以前全部计人管理费用相比,大大降低了 对当期利润的冲击。但是,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可能会 成为科技及创新类企业新的利润操纵手段。由于在实际 操作中,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风险大,

30、将很难明确 划分研究和开发两个阶段。因此,企业如何划分研究阶 段和开发阶段,也就决定了研发支出费用化和资本化的 分界点,从而达到其操纵利润的目的。此外,新旧会计准则相比,在摊销方法和摊销期限上存在着差异。新 准则规定,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应与该 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 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因此,新会 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企业 可能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来进行利润操纵。 而在对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上仅作出原则上的规定,要 求其在使用寿命内合理摊销,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 形资产不作摊销,这两条规定使企业在进行相应

31、处理时 灵活性较大。同时企业对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是否属于寿命可 确定以及其寿命多长的判断,都将对企业利润造成不 同影响,使企业调节利润的余地加大。6注释:1曹伟.会计准则导论M.上海:立信会 计出版社,2005(4) 2林钟高.会计准则研究:性质、 制定和执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7(3) 3罗勇.会计准则理论研究M.立信会计出版 社,2007. 4刘骏.会计信息质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 课题组.对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6,(1). 6聂顺江.会计信息质量:检验、决 定及保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2、2003(6) 7肖景 敏,鲍钧环.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煤 炭技术,2007,(1) 8李西文,祁均业.新准则对会计信息 质量的贡献分析DB/OL , 2006,( 8).参考文献1曹 伟.会计准则导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4). 2林钟高.会计准则研究:性质、制定和执行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3). 3林钟高,杨娟.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 报,2007, ( 24) . 4黄世忠.国际会计准则改革:回顾与 展望J.会计研究,2002,(6). 5罗勇.会计准则理论研究 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6綦好东,杨志强.我国会计准则质量

33、:来自利益相关者的评估J.当代财经,2006. 7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N.经济科学出版 社,2006年版.8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课题组.对 建立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认识J.会计研究,2006,(1). 9聂顺江.会计信息质量:检验、决定及保 证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6). 10裘宗舜,韩洪灵论高质量会计准则J.上海会计,2003,(5). 11 肖景敏,鲍钧环.如何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煤炭技 术,2007,(1). 12吴联生.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 框架与证据J.会计研究,2008,(1). The Affect of the new Acco un

34、ti ng Stan dards to the Acco untingInformation quality in China LvKun Abstract: Qualityof accountinginformation had long beenconcernsofthe communit y. In 2006, China carried out the old acco un ti ngsta ndards reform oflarge space.Promulgati on of newacco un ti ng sta ndards on thequality of acco un

35、ting in formati on had asig nifica ntimpact。This article discussedthenew accountingsta ndards on the positive role of acco untinginformation quality,then made some suggestionsto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distortion and so on. Keywords : The new acco unting sta ndardsaccountingAcco unting in formati on The quality of in formati on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