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德格言:奉公篇

上传人:fgh****35 文档编号:61289425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传统美德格言:奉公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传统美德格言:奉公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传统美德格言:奉公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传统美德格言:奉公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美德格言:奉公篇(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传统美德格言:奉公篇奉公 奉公就是奉公行事,不徇私情。尚书中说:“以公灭私,民其允怀。”武则天制定的臣轨中说:“人臣之公者,理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公”是对官吏作风的较高要求,它一方面与“守法”相关联,另一方面与“廉洁”不可分。守法,就要严格自律,不执法犯法;廉洁,就要克制私欲,清白不污。在现代社会,奉公更多地表现为爱护集体事业,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守法与廉洁乃是奉公的基本要求。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出处】尚书周官。 【大意】以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提示】周成王平定殷商叛乱后,颁布了诰令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就是其中的一句,旨在号召

2、百官以公平之心除去私欲,赢得民众的信任。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句话的后面又说,“议事以制,政乃不迷”,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典章制度行事,政治就不会迷乱。这一开明的为政思想,具有“民本”和“遵制”的双重内涵,出于公元前世纪的西周初年,不能不令人赞叹。 大义灭亲。 【出处】左传隐公四年。 【大意】真正的公正廉明者甚至可以不顾亲属的利益。 【提示】墨家的一个学者叫腹,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考虑到他年事已高又只有这一个儿子,就下令不要判处死刑。但是腹却不同意,他说:“按规定,杀人者就得处死,伤人者也得受刑。禁止他人随意杀伤别人是天下的大义。所以,即使大王赦免了我的儿子,我也要执行规

3、定。”最后,在腹的坚持下,他的儿子仍被处死了。这就是“大义灭亲”的故事。 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 【大意】对公家有利的事情,只要知道了就没有不去做的,这就是忠。 【提示】这是春秋时晋国君臣的一段对话中的一句。原来这里的“公家”,是指晋献公的王室。后来人们引用这句话时,泛指国家的大公。意思是任何对国家、社会有利的事,只要知道了就应该立刻去做好,这才是对国对民最大的忠心。这里包含着三层意思:首先,是否心中有国家、有群众,时刻想到国家和人民的事、自己对国家的一份责任;其次,知道国家的任务,想不想去完成;最后,是不是努力去做好,做得完满。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4、从。 【出处】论语子路。 【大意】统治者如果自身品行端正,即使不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动;统治者如果自身品行不端正,即使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不会顺从。 【提示】这是孔子关于君臣关系和上下级关系的至理名言。我国古语里有“上行下效”“上梁不正下梁歪”等说法,都是说只要上面做得正、行得正,以身作则,下面政治风气、社会风气就自然良好。东汉光武帝时,阴皇后“在位恭俭,少嗜玩”,影响到下一朝,她的儿媳马皇后也常在宫中穿粗布袍服,不加花边,不讲排场。她们认为,作为一国之后,就应“以身率下”。结果东汉初年整个宫廷生活简朴,没有出现腐败奢侈现象。唐太宗在位时,也有“若安百姓,必须先正其身”的思想,所以上下一心

5、,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太平景象。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出处】孟子滕文公上。 【大意】地位高的人有什么喜好,那么在下面的人肯定会更加喜好。 【提示】这个有关为政行为的看法,强调了领导对下属有相当大的表率作用,如果领导能以身作则,那么下属也会安分守己;如果领导本身就贪赃枉法,又怎能做好下属的工作呢?所以,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首先要对领导者加以约束。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出处】韩非子有度。 【大意】惩罚有罪过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过;赏赐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提示】这句话强调,公正是执法的前提。公正执法才能取信于民,确保法律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谐。在

6、法治社会,更强调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犯罪的处罚、善行的褒奖要按照法律的规定一视同仁,而不可徇私枉法。 公生明,偏生暗。 【出处】荀子不苟。 【大意】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则政治黑暗。 【提示】公正廉明是儒家提倡的一种政治理想,它是建立在仁爱诚信基础上的,强调作为一国之君,首先要以德服天下,这样才能处事公正,明辨是非。唐太宗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广开言路,任用贤相,终于成就了“开元盛世”。后来,他不理朝政,闭目塞听,奸相李林甫专权长达年。李林甫口蜜腹剑,嫉贤妒能,排斥异己,致使唐朝政治腐败,最后爆发安史之乱。 大道之行也

7、,天下为公。 【出处】礼记礼运。 【大意】在圣人治理的时代,天下是公有的。 【提示】礼记礼运在这句话的下面的一段话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意思是说,在那个天下为公的社会,大家平等地选举贤人和能者当领袖,讲究信用,追求和睦。人们把所有的人都当做自己的亲人,把所有的孩子都当做自己的孩子,老人有幸福的晚年,青壮年都对社会做出贡献,幼小的孩子茁壮成长,连孤寡老人和残疾人都由大家赡养着。这是我国人民自古以来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多少年来,人们一直赞颂它,苦苦追寻它。许多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企盼这种公有的、人人都

8、平等的社会的出现。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惟义所在。 【出处】贾谊新书阶级。 【大意】为了国而忘记家,为了公而忘记私。有利不随便求取,有害不轻易去掉。一切行为要看是不是符合道义。 【提示】贾谊这句话本来是针对封建时代的君臣关系说的。如果从国家与个人的关系来理解它,这句话告诉人们一切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对利害的取舍,应以符合道义为标准。不能只考虑个人利益,去危害国家和群众利益。这是有关道义的根本问题。 衡之于左右,无私轻重,故可以为平; 绳之于内外,无私曲直,故可以为正。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 【大意】考察左右的人,任用没有偏私,才可以算作公平;监督朝廷内外,判别是非没有偏颇,

9、才可以算作正直。 【提示】“衡”是古代用来称量轻重的工具。“绳”是古代用来衡量曲直的工具。只有使用精确的工具,才能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法律也是一样,只有在保证法律本身公正并被公正执行的情况下,才能彰显法治的优越性。执法者只有不偏私,不固执己见,法律才有公正可言。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 【出处】淮南子泛论训。 【大意】治理国家有常理,而以对民众有利为根本。 【提示】这句话是提醒执政者,国家因民众的存在而存在,国家的举措都要以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如果违反了这一点,国家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出处】淮南子修务训。 【大意】为官若能做到公正无私,口出一言百姓都会听从,齐心

10、合力把事情办好。 【提示】这句话是说,做官只要公正无私,那么他的话就能一呼百应,大家都听他指挥。两汉时期,有几位可以称得上这样的好官。东汉光武帝时的张堪,由于他在渔阳太守任上秉公执政,“捕击奸猾,赏罚必信”,所以深得当地人民爱戴。当他提出要在渔阳地区(今北京地区)大兴水利时,众多百姓响应,一下子开出稻田八千多顷,使人民富裕起来。渔阳百姓歌颂他说:“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奉公如法则上下平。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大意】依照法律奉行公事,则上上下下都公平了。 【提示】这是史记中赵奢所说的一句话。赵奢是战国时代赵国名将,开始任赵国收租小吏,当收到豪门贵族家时,贵族平原君不肯缴纳租税,赵奢

11、毅然惩罚了平原君,按法处死他家骄横的管家。平原君大怒,竟要杀害赵奢。赵奢据理力争,讲了“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这几句很有分量的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从此赵国收入大增,国家也强盛起来。这个故事说明,掌权的人首先要做到奉公守法,下面的人自然会效仿。 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大意】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差别,一切用法律来判断。 【提示】这是司马迁记述父亲司马谈评论法家时的几句话。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的思想是难能可贵的。但在封建专制社会,一切用法来衡量和判断,是很难做到的。那些权贵是不会甘心受法律约束的,所以法家代表人物,如楚国的吴起、秦国

12、的商鞅,最后都为变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出处】刘向说苑政理。 【大意】做官要公平,理财要廉洁。 【提示】我国古代非常重视职业道德,尤其重视官德。公正廉洁、刚正不阿等都是官德的基本内容。其中,公平是为官办事的基本要求,廉洁是对待钱财应持的基本态度。官德是古代选拔、晋升官员的重要根据。官德作为官员履行职责、待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对官员可以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 圣人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不敢以怨仇之忿而废庆赏。 【出处】徐干中论赏罚。 【大意】圣人不敢因亲戚的私情而废除国家的刑罚,也不敢以怨仇的私愤而不履行该给予的嘉奖和赏赐。 【提示】公平合理的赏罚,就是撇开亲情和恩怨等

13、外在因素,以法律为准绳。在我国封建社会,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亲姐姐,有一个管家横行不法,被清官董宣处死,刘秀的姐姐哭诉到朝廷,让刘秀治董宣的罪。刘秀要董宣当面向她叩头谢罪,但董宣就是梗着脖子不低头,刘秀最后为董宣的严于执法的精神所感动,不仅不治罪,反而重赏了董宣。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强项令”的故事。刘秀当真做到了“不敢以亲戚之恩而废刑罚”。 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出处】诸葛亮后出师表。 【大意】恭谨勤劳,竭尽全力,直到死为止。 【提示】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公元年,蜀国丞相诸葛亮准备出师再度讨伐魏国,当时不少人反对连年兴师远征,于是诸葛亮在出发前上书

14、(即后出师表)后主刘禅,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认为只有主动出击才有出路。在文章的最后,诸葛亮用“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表明自己的决心与勇气。后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成为表达奉公精神的经典用语。 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 【出处】傅玄傅子通志。 【大意】有公心必然会有公道,而有公道则必然会形成公正的制度。 【提示】这句话推出了“公”的几个层面,构成一个递进的逻辑关系。其中,“公心”是基础,“公道”是中坚,“公制”是目的。一个社会要想在“公制”上运行,必然要有“公心”和“公道”的支持。作者列举了尧、舜不立子嗣为继承人的例子,认为那时尊贤让贤的做法是公道的,而领导者的大公无私起到

15、了关键的作用。 能守节者始可制奸赃之吏,镇豪猾之人,法乃不私,民则无枉。 【出处】范仲淹治体答手诏条陈十事。 【大意】只有严守节操的人才能制服奸恶贪赃的官吏,镇服那些强暴刁滑的人。这样法律才能公正无私,百姓也就不会受冤枉了。 【提示】这是范仲淹对皇帝上书中的话。这一上书简称“条陈十事”,是范仲淹改革的十大纲领。北宋到范仲淹时,官场已十分腐败,贪赃枉法、卖官鬻爵之事层出不穷。范仲淹提出必须首先重用那些自己行得正、做得正,坚持大节的人,让他们来整顿吏治,这样政治清明才有希望。早已被民间神化了的包青天包拯,就是与范仲淹同时代的清官,他和范仲淹在整肃吏治、公正执法方面都做了许多好事。 发号施令,在乎必

16、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 【出处】包拯论星变。 【大意】发号施令,关键在于一定施行;奖赏善行、惩罚犯罪,关键在于不随意扩大范围。 【提示】治理国家,必须有固定的规章制度。中国的春秋以前强调以道德礼义来治国,后来开始有了成文法典,秦代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后,强调按法律、制度办事。当然,在专制制度下不可能有真正的法治。但在传统美德中仍有加强法律和制度建设的思想。 有功则赏,有罪则刑。 【出处】司马光进修心治国之要札子状。 【大意】只要有功就赏赐,只要有罪就处罚。 【提示】这句话旨在强调要维护法律的公平和执法的公正,行赏论罚,以“有功”和“有罪”来衡量,不能凭一时的喜怒,也不能凭与自己关系的远近

17、亲疏。春秋时晋国的祁奚先后举荐仇人和儿子接替自己的官职,被当时的人誉为“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 【出处】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大意】只有公平才会产生清明,只有廉洁才会产生权威。 【提示】对于为政者树立威望来讲,自身的执法行为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清明与权威的产生并不能完全依靠权力与强制,而要更多地依靠为政者自身的公正与廉洁。 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 【出处】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 【大意】天下人如果都能出于公心,那么天下就会太平无事;如果人人都谋求私利,那么天下就会陷入混乱。 【提示】这句话概括了“好公”和“营私”的不同后果,从中可以引申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公心的结论。如果人人都能以公心对待别人,对待工作,就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促进各项事业的发展。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传统美德格言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