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习题(共30页)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61273520 上传时间:2022-03-11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99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习题(共3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习题(共3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习题(共3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习题(共3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习题(共30页)(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如图所示为与小车相连、穿过打点计时器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纸带的左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纸带的右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利用E、F、G、H、I、J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利用A、B、C、D、E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A B C D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筋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

2、2)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_(填“全部”“前面部分”或“后面部分”)。(3)若实验做了n次,所用橡皮筋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vn,用W表示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的关系是_。4为了探究受到空气阻力时,物体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某同学采用了“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平衡小车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后,在小车上安装一薄板,以增大空气对小车运动的阻力。(1)往砝码盘中加入一小砝码,在释放小车_(选填“之前”或“之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

3、(2)从纸带上选取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得出各计数点的时间t与速度v的数据如下表:时间t/s0050100150200250速度v/(ms1)012019023026028029请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象。(3)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该同学认为:随着运动速度的增加,小车所受的空气阻力将变大。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根据v-t图象简要阐述理由。答案与解析1. 答案:B2. 答案:(1)平衡摩擦力 (2)后面部分 (3)W与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3. 答案:(1)先接通电源 再释放小车 关闭打点计时器电源 (2)510 0494. (1)之前, 实验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待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

4、释放小车。(2)见下图(3)同意。在v-t图象中,速度越大时,加速度越小,小车受到的合力越小,则小车受空气阻力越大。1、 关于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每次实验必须设法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功的具体数值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2、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小车的运动情况可描述为:A、B之间为_运动;C、D之间为_运动,应选_来计算小车的速度v.3、(多选)在做“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变橡皮筋的条数改变

5、拉力做功的数值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C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最大速度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4、在课本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但可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5、在“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橡皮筋的拉伸长度都保持不变,这样每次()A做的功一样 B每条橡皮筋产生的弹性势能相同C产生的动能相同 D产生的重力势能相同6.如图所示为与小车相连、穿过打点计时器

6、的一条纸带,纸带上的点距并不都是均匀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纸带的左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纸带的右端是与小车相连的 利用E、F、G、H、I、J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 利用A、B、C、D、E这些点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小车的速度A B C D7.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筋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带动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情况。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迹比较均匀,回答下列问题:1)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2)通过纸带求小车速度时,应使用纸带的_(填“全部”“前面部分”

7、或“后面部分”)。(3)若实验做了n次,所用橡皮筋分别为1根、2根n根,通过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1、v2vn,用W表示橡皮筋对小车所做的功,作出的Wv2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这说明W与v的关系是_。8.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_,_,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_。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

8、的操作。测量点x/cmv/(ms1)O000035A151040B320045CD715054E941060(2)如图所示是钩码质量为003 kg,砝码质量为002 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x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1、在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直接测量的是:( )A、重锤的质量; 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重锤下落某一高度所对应的瞬时速度。2、(10分)某同学安装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此实验中,应当是让重物做运动,

9、(“需要”、“不需要”)测出重物的质量;该同学选取如图乙所示的一段纸带,对BD段进行研究求得B点对应的速度m/s,若再求得D点对应的速度为,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为,则还应计算与大小是否相等(填字母表达式);但该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问题安装实验装置时存在的问题是 ,研究纸带时存在的问题是 ,实验误差可能较大3、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实511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图实511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

10、则:(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4、(13分)某实验小组采用图1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

11、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上打下一列点, ;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的操作。(2)图1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3)在小车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做正功, 做负功。(4)实验小组根

12、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13中的图线(其中)。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5、(10分)某试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原理”。如图12,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面上相距50.0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1)试验主要步骤如下:测量 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C点, ,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

13、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 ,重复的操作(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期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所做的功。表格中的E3= ,W3=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根据表1,请在图13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图13 答案:1、CD2、自由落体(1分)、不需要(1分);0.19(2分)、(2分)、(2分)(上两式同乘了m不扣分,若只有其中一式乘m扣该式的2分);重物会落在桌面上(或“纸带打点过短”等与此类似的答案)(1分)、BD两点间隔过短(1分)。3、(1)

14、天平、刻度尺(2)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平衡摩擦力(3)mgLMv22Mv124、(1)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断开开关(2)506 049 (3)钩砝的重力 小车受摩擦阻力(4)小车初末速度的平方差与位移成正比 小车的质量5、(1)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小车;改变小车质量.(2)0.600J,0.610J.(3)E-W图线如图所示 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下列物理量中需要用工具测量的有()A重锤的质量B重力加速度C重锤下落的高度D与重锤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答案C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等式两边都有质量可消去,故不用测质量,只需测重锤下落高度,计算出对应点的速度,故

15、选C.2某同学在做利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时,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由静止运动到木板底端,在此过程中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相邻点间的距离变化情况是()A始终是均匀的B先减小后增大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增大后均匀不变答案D解析橡皮筋对小车作用过程中小车速度增大,所以点间距增大,当小车离开橡皮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点的间距不再变化,所以选D.3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某同学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必须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B实验操作时,注意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计时器,先接通计时器电源,然后松开纸带C如果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

16、带摩擦上,就会造成重力势能的变化小于动能的变化D验证时,可以不测量重物的质量或重力答案BD解析因为实验中运用打点计时器, 不需要测时间,A错误;打点计时器不竖直,重物下落时,其重力势能有一部分消耗在纸带摩擦上,造成重力势能的减少大于动能的增量,C错误;实验时,为节约纸带,便于测量,应使重物靠近计时器,应先通电后放手,B正确;因为动能和势能表达式中都含有质量,可以消去,故不需测质量,D正确4用橡皮筋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可以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A使拖着纸带的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不下滑即可B使拖着纸带的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能下滑即可C沿木板推小车(后面拖着纸

17、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的点均匀分布D不用挂纸带,轻推小车,小车能匀速下滑即可答案C解析因为纸带在运动中也会受到摩擦力,恰好平衡摩擦力的情况,应是小车拴有纸带时所受的阻力与重力的分力平衡,故D错C对;平衡摩擦力后小车应是匀速下滑,A、B不能说明小车处于受力平衡状态,所以不正确5某同学在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获得了数条纸带,则正确的是()A必须挑选第一、二两点间的距离接近2mm的纸带进行测量B在纸带上选取点迹清楚的、方便测量的某点作计数点的始点C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到始点点迹之间的距离,得出重物下落的相应高度h1、h2hnD用公式vn,计算出各计数点对应的重物的瞬时速度答案C

18、D解析由实验的原理和操作知道,CD都是正确的,对于A,无论何时释放纸带,只要方法正确,则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不必选第一、二两点之间的距离接近2mm的纸带,故A错始点应是打的第一个点,不能从中间选取,故B错6(2010厦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B(s6s1)等于(s2s1)的6倍C由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答案C解析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选项A错;T

19、5s0.1s,s6s15aT2,s2s1aT2,所以(s6s1)5(s2s1),选项BD错误;由于s2、s3已知,计数点间的时间T0.1s,所以可求得计数点B对应的速度,选项C正确二、非选择题7(1)用公式mv2mgh时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_,为此,所选择的纸带第一、第二两点间距离应接近_(2)若实验中所用重物的质量m1kg,打点纸带如图甲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记录B点时,重物的速度vB_,重物动能EkB_.从开始下落到至B点,重物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_,因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3)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距离h,则以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如图乙中的_答案(1)

20、初速为零2mm(2)0.59m/s0.17J0.17J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物动能的增加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3)C解析(1)若重物是从初速度为零开始下落,由自由落体运动规律sgt2,t取0.02s,g取9.8m/s2,可计算得s1.96mm2mm.(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知vBAC/2T,EkBmvB2,EpBmgOB由此可求得vB0.59m/sEkB0.17J;EpB0.17J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物动能的增加等于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3)因为mv2mgh,约去m,得gh,所以h图象应是一条过原点的有斜率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大小等于g,所以C正确8(2010安徽理综)利用图示装置进行验证机械

21、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需要测量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到某点时的瞬时速度v和下落高度h.某班同学利用实验得到的纸带,设计了以下四种测量方案:a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测出下落时间t,通过vgt计算出瞬时速度v.b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并通过v计算出瞬时速度v.c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并通过h计算出高度h.d用刻度尺测出物体下落的高度h,根据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这点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测算出瞬时速度v.以上方案中只有一种正确,正确的是_(填入相应的字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验证机械能

22、守恒定律实验的原理根据实验原理,h是用刻度尺从纸带测量得到的,而某点速度由相邻两点的平均速度相等得出的,故选项d正确9(2010淄博)(1)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了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应该采用下面所述的_方法(填“a”、“b”或“c”)(a)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静止的小车开始运动(b)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木板上保持静止(c)逐步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夹在小车后面的纸带上所打的点间隔均匀(2)在上述实验操作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某同学打出的一段纸带如图所示,O、A、BE为打点计时器连续打出的计时点,则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_m

23、/s.(计算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3)若某同学分别用1根、2根5根相同橡皮筋进行实验,测得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分别为0.52m/s、0.78m/s、0.96m/s、1.08m/s、1.22m/s.请根据实验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纸上画出橡皮筋所做功(W)与小车获得的速度(v)之间的关系图象答案(1)C(2)1.40(3)如图所示10(2010安徽省级名校联考)某实验小组用“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后:(1)有关该实验的注意事项及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打点计时器安装时,必须使纸带跟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B实验时,需保持提纸带的手不动,待接通电源,让打点

24、计时器正常工作后再松开纸带让重锤下落C由于摩擦和空气阻力的影响,本实验的系统误差总是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小于动能的增加量D为了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可以重复多次实验(2)实验小组中有同学提出,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所选纸带必须要求第一、二点间距离接近2mm且第一个点迹要清楚,你是否赞同这位同学的观点?说出你的理由_.答案(1)ABD(2)不赞同解析(1)ABD(2)因为纸带上某两点(不一定包含第一个点)的距离等于重物下落的高度,这样就能计算出重物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如果再分别算出这两点的速度,便可以算出这两点对应重锤的动能,进一步计算出此过程中动能的增加量,若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力势能的减少

25、量和相应过程动能的增加量相等,便可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样,重力势能减少的计算不必从起始点开始计算于是,纸带打出的起始点O后的第一个0.02s内的位移是否接近2mm,以及第一个点是否清晰也就无关紧要了11(2010江苏南通一模)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打点纸带,在纸带后段每两个计时间隔取一个计数点,依次为1、2、3、4、5、6、7,测量各计数点到第一个打点的距离h,并正确求出打相应点时的速度v.各计数点对应的数据见下表:计数点1234567h/m0.1240.1940.2790.3800.4970.6300.777v/(ms1)1.942.332.7

26、33.133.50v2/(ms1)23.765.437.459.8012.3(1)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2h图线;由图线可知,重锤下落的加速度g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0m/s2,根据作出的图线,能粗略验证自由下落的重锤机械能守恒的依据是_答案(1)如图所示9.75(9.699.79均可)(2)g 与g基本相等解析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v2mgh,即v22gh,图线的斜率k2g,代入数据,得g9.75m/s2.12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若选

27、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填选项前编号)物块的质量m1、m2;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绳子的长度(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绳的质量要轻;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小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_(填选项前编号)(3)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_.答案(1)或(2)(3)例如:“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等(任

28、选一条即可)解析A和B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始终相等需要验证的式子为(m1m2)ghm1v2m2v2即(m1m2)gh(m1m2)v2因此,必须测出m1、m2、h并利用vat求得速度,其中由于m1gFTm1a,FTm2gm2a,所以ag.因此选或均可结合此实验原理易知绳子适当长一些便于操作,但不可过长;m1与m2越接近,摩擦力等阻力对实验测量的影响越明显,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应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在测量型实验中经常应用另外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也可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13为了“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查资料得知,弹簧的弹性势能Epkx2,其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

29、弹簧长度的变化量某同学就设想用压缩的弹簧推静止的小球(质量为m)运动来探究这一问题为了研究方便,把小铁球O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让小球O在弹力作用下运动,即只有弹簧推力做功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首先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将轻质弹簧竖直挂起来,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小铁球O,静止时测得弹簧的伸长量为d.在此步骤中,目的是要确定物理量_,用m、d、g表示为_接着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将这根弹簧水平放在桌面上,一端固定,另一端被小铁球O压缩,测得压缩量为x,释放弹簧后,小铁球O被推出去,从高为h的水平桌面上抛出,小铁球O在空中运动的水平距离为L.小铁球O的初动能Ek1_.小铁球O的末动能Ek2_.弹簧对小

30、铁球O做的功W_.(用m、x、d、g表示)对比W和Ek2Ek1就可以得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即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答案弹簧劲度系数k0解析该题也是探究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但是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变化和创新,主要考查了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图甲所示的步骤中,目的是确定弹簧的劲度系数k,由平衡条件得:mgkd即k.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小铁球的初动能Ek10.又根据小球做平抛运动得:hgt2Lvt所以EK2mv2m(L)2弹簧对小铁球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所以Wkx2.2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若画出Wv的图象,应为图

31、实5 9中的哪一个()图实59 3(2009安徽高考)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的实验装 置如图实510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图实510(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v3(3)作出Wv草图;(4)分析Wv图象如果Wv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v;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Wv2、Wv3、W等关系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 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 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

32、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 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 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 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 4(2010青岛模拟)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实511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

33、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图实511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1)你认为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2)实验时为了保证滑块受到的合力与沙桶的总重力大小基本相等,沙和沙桶的总质量应满足的实验条件是_,实验时首先要做的步骤是_(3)在(2)的基础上,某同学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为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5在“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的动能

34、改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A.打点计时器;B.天平;C秒表;D.低压交流电源;E.电池;F.纸带;G.细线、砝码、小车、砝码盘;H.薄木板(1)其中多余的器材是_,缺少的器材是_(2)测量时间的工具是_;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3)图实512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小车(质量为m)在恒力F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纸带测量数据已用字母表示在图中,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请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否验证动能定理?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若能,请说出做法,并对这种做法做出评价图实512 6(2010珠海模拟)某同学为探究“恒力做功与物体动能改变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他的操作步骤是:连接好实验装置如

35、图实513所示将质量为200 g的小车拉到打点计时器附近,并按住小车在质量为10 g、30 g、50 g的三种钩码中,他挑选了一个质量为50 g的钩码挂在拉线的挂钩P上释放小车,打开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打出一条纸带图实513(1)在多次重复实验得到的纸带中取出自认为满意的一条经测量、计算,得到如下数据:第一个点到第N个点的距离为40.0 cm.打下第N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1.00 m/s.该同学将钩码的重力当作小车所受的拉力,拉力对小车做的功为_J,小车动能的增量为_J.(2)此次实验探究结果,他没能得到“恒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且误差很大,显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忽视了各种产生误差

36、的因素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帮助分析一下,造成较大误差的主要原因有:_. 7(2010南京模拟)为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实514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实514(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_.(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3)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实515所示是其中四次实

37、验打出的部分纸带图实515 (4)试根据第(2)、(3)项中的信息,填写下表.次数1234橡皮筋对小车做功W小车速度v(m/s)v2(m2/s2)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_. 8(2009上海高考)利用图实516(a)所示实验装置可粗略测量人吹气产生的压强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水平放置,管内塞一潮湿小棉球,实验者从玻璃管的一端A吹气,棉球从另一端B飞出,测得玻璃管内部截面积S,距地面高度h,棉球质量m,开始时棉球的静止位置与管口B的距离x,落地点C与管口B的水平距离l,然后多次改变x,测出对应的l,画出l2x关系图线如图(b)所示,并由此得出相应的斜率k.图实516(1)若不计棉球在空中运动时的空气

38、阻力,根据以上测得的物理量可得,棉球从B端飞出时速度v0_.(2)假设实验者吹气能保持玻璃管内气体压强始终为恒定值,不计棉球与管壁的摩擦,重力加速度g、大气压强p0均为已知,利用图(b)中拟合直线的斜率k可得,管内气体压强p_.(3)考虑到实验时棉球与管壁间有摩擦力,则(2)中得到的p与实际压强相比_(填:偏大、偏小)3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是用下面的方法和器材进行实验的: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由静止开始在几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的作用下沿木板运动,小车拉动固定在它上面的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木板要适当倾斜,以平衡小车运动中受到的阻

39、力B.重复实验时,虽然用到橡皮筋的条数不同,但每次应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相同C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密集的部分进行计算D利用纸带上的点计算小车的速度时,应选用纸带上打点最稀疏的部分进行计算答案:3.ABD 4.在课本实验中,小车会受到阻力,但可使木板倾斜作为补偿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答案:4.D5.在“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橡皮筋的拉伸长度都保持不变,这样每次()A做的功一样B每条橡皮筋产生的弹性势能相同C产生的动

40、能相同D产生的重力势能相同答案:5.B6.对于橡皮筋做的功来说,直接测量是有困难的我们可以巧妙地避开这个难题而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测出每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多少倍,具体做法是()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做功,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为x、2x、3x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力为2F、第3次力为3F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C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在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D利

41、用弹簧秤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利用直尺测量小车在力F作用下移动的距离x,便可以求出每次实验中力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W、2W、3W答案:6.C7.探究力对原来静止的物体做的功与物体获得的速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7-8所示,实验主要过程如下:图1-7-8(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2)分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出小车的速度、;(3)作出草图; (4)分析图象.如果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W;如果不是直线,可考虑是否存在、等关系.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有一项不正确,它是_.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

42、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2W、3W、B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补偿的方法,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C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纸带.纸带上打出的点,两端密、中间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没有使木板倾斜或倾角太小D根据记录纸带上打出的点,求小车获得的速度的方法,是以纸带上第一点到最后一点的距离来进行计算答案:7.D8.在“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实验中,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7-12甲所示的装置.实验步骤如下:图1-7-12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43、,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改变木板的倾角,以重力的一个分力平衡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用细线将木板上的小车通过一个定滑轮与悬吊的砂桶相连;接通电源,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测出x、x1、x2(如图乙所示),查得打点周期为T.判断重力的一个分力是否已与小车及纸带受到的摩擦力平衡的直接证据是 ;本实验还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 .探究结果的表达式是 (用相应的符号表示).答案:8.纸带上点迹间距相等 小车的质量M、砂及砂桶的总质量m 9小明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自行车的初速度与其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实验的主要步骤是:找一段平直的路面,并

44、在路面上画一道起点线;骑上自行车用较快速度驶过起点线,并从车把手处自由释放一团很容易辨别的橡皮泥;车驶过起点线后就不再蹬自行车脚蹬,让车依靠惯性沿直线继续前进;待车停下,记录自行车停下时的位置;用卷尺量出起点线到橡皮泥落地点间的距离s、起点线到终点的距离L及车把手处离地高度h.若自行车在行驶中所受的阻力为f并保持恒定.(1)自行车经过起点线时的速度 (用己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的物理量表示);(2)自行车经过起点线后克服阻力做功 (用己知的物理量和所测量得到的物理量表示);(3)多次改变自行车经过起点时的初速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则每次只需测量上述物理量中的和,就能通过数据分析达到实验目的.答

45、案:9. fL (3)s L解析:(1)本题是对探究动能定理实验的实际拓展,综合性较强,自行车经过起点线时的速度可以看成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2)根据定义,自行车经过起点线后克服阻力做功;(3)多次改变自行车经过起点时的初速度,重复多次测量,则每次只需用卷尺量出起点线到橡皮泥落地点间的距离s、起点线到终点的距离L。10.为了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现提供如图1-7-13所示的器材,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后,沿木板滑行,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图1-7-13(1)为了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什么措施?(2)当我们分别用同样的橡皮筋1

46、条、2条、3条并起来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应都保持一致,我们把第1次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由于橡皮筋对小车做功而使小车获得的速度可以由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如图1-7-14所示是其中四次实验打出的部分纸带.图1-7-14试根据第、项中的信息,填写下表.从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答案:10.(1)可将木板一端垫高,使重力沿斜面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2) 橡皮筋对小车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平方成正比11.某实验小组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1-7-3所示,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拉

47、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拉力的大小.在水平桌面上相距50.0 cm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小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图1-7-3(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测量_和拉力传感器的总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将小车停在C点,_,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_,重复的操作.(2)表1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v22v21| 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

48、所做的功.表格中E3=_,W3=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表1 数据记录表次数M/kg|v21v22 /(m/s)2E/JF/NW/J10.5000.7600.1900.4000.20020.5001.650.4130.8400.42030.5002.40E31.220W341.0002.401.202.4201.2151.0002.841.422.8601.43(3)根据表1,请在图1-7-4中的方格纸上作出E-W图线.图1-7-4答案:7.77(1)小车、砝码 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减少砝码 (2)0.600 0.610(3)如图1-7-5所示. 图1-7-512.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

49、验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如图1-7-6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一台,导线、复写纸、纸带、细沙若干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组中的一位成员,要完成该项实验,则:图1-7-6(1)还需要补充的实验器材是 (2)某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用天平称量滑块的质量M往沙桶中装入适量的细沙,让沙桶带动滑块加速运动,用打点计时器记录其运动情况,用天平称出此时沙和沙桶的总质量m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取两点,测出这两点的间距L,算出这两点的速度v1与v2要完成本实验,还缺哪些实验步骤或应控制的实验条件?若用如上的字

50、母代表实验中测量到的物理量,写出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3)若挑选的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如图1-7-7所示,且已知滑块的质量为,沙和沙桶的总质量为m,相邻两个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从A点到B、C、D、E、F点的距离依次为s1、s2、s3、s4、s5(图中未标出s3、s4、s5),则由此可求得纸带上由点到点所对应的过程中,沙和沙桶的重力所做的功W ;该滑块动能改变量的表达式为Ek (结果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字母表示)ABCDEFs1s2图1-7-7答案:12.(1)天平、刻度尺 、小木块 (2)所缺的步骤:先将空的小沙桶从滑轮上取下,用天平测定小沙桶的质量,再将空的小沙桶挂回,用小木块将长木

51、板的左端稍稍垫起,直至轻推滑块,滑块能在水平长木板上匀速滑行为止.实验中保持.本实验最终要验证的数学表达式.(3) 13.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动能可能发生变化.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滑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过程中动能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利用如图1-7-9所示的斜面和滑块A做实验,进行了相应的探究.图1-7-9(1)请说出实验中可能影响滑块A动能变化的两个实验条件._;_ .(2)请设计一实验方案,能直观地反映滑块A滑至斜面底端N处动能大小的不同.例如,方案甲:在斜面底端N处水平放置一平板,使连接处足够平滑,然后在N处放另一质量较小的滑块B,滑块A滑至N处的动能越大,则滑块B被碰后在平面上滑行得越

52、远.则你设计的方案乙: .(3)该实验小组利用上述“方案甲”进行实验,并用速度传感器和刻度尺分别测得滑块B在N处被碰后的初速度vN的大小与滑行距离x大小对应关系的四组数据,见下表.请在图1-7-10中用图象法求出滑块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B滑行距离x/mB在N点速度vN/(ms-1)0.180.610.320.800.501.010.711.20图1-7-10答案:13.(1)斜面的粗糙程度 斜面的倾角大小 (2) 观察滑块A在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面上滑行位移越大,动能越大 (3) 如图12所示,=0.1.图12解析:(1)写出影响滑块A在下滑过程中动能变化的两个条件.例如,斜面的粗糙程度(或摩擦因数或摩擦力),斜面的倾角大小(或高度);(2)观察滑块A在与斜面平滑连接的水平面上滑行位移越大,动能越大(或滑块A平抛落地水平位移越大,动能越大;或沿与斜面平滑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