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共23页)

上传人:荷叶****8 文档编号:61240906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18.2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共2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共2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共2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共2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共23页)(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绝密启用前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考试范围:第三章;考试时间:12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第I卷(选择题)得分评卷人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化学实验员在制造实验滴管时,经常用锉刀将长玻璃管截成6厘米左右的短管,由于切口粗糙易划破手,往往将两端分别放到酒精喷灯上烧烤,一端做成滴管状,另一端做成平口状,截面非常光滑。在

2、烧烤的过程中,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凝华B.汽化C.升华D.熔化2.大理苍山一年四季风光秀丽,下列现象涉及的物态变化知识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初春,苍山顶峰的积雪开始消融-熔化(放热)B.夏季的傍晚,苍山半山腰云雾缭绕-液化(放热)C.深秋的清晨,苍山的树叶上沾满了露珠化-汽化(吸热)D.寒冷的冬天,苍山顶上白雪皑皑-凝固(放热)3.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不考虑热损失),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吸收的热量相等B.该物质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C.处于0的该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内能都相等

3、4.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对古诗词中所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瀚海阑干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天接云涛连晓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冷露无声湿桂花”,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D.“窗含西岭千秋雪”,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5.下列与热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利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B.冬天搓手手会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北方冬季人们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凝华放热的道理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放热6.如图所示是

4、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B.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一直增大C.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内能大小相等D.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都不断增大7.下列对自然界中一些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春天,河中的冰雪消融是冰放热熔化B.夏天,游泳时刚从水中上岸时感觉冷,是因为水汽化要吸热C.秋天,早晨树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冬天,附在草木、屋瓦上的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8.对下列景色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的描述中,判断错误的是()A.仙人台山峰上的雪-凝华B.蕲艾叶上的霜-凝固C

5、.长江上的雾一液化D.蕲竹竹笋上的露珠-液化9.如图,纳米布沙漠甲虫有一种独特的获取水的方法。日落以后一段时间,甲虫的体温会低于周围温度,它将背朝着晚风吹来的方向,在它的背上就会出现水珠。此过程水珠的形成属于()A.液化现象B.海市蜃楼C.汽化现象D.凝华现象10.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11.“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螣蛇

6、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此过程放热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此过程吸热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汽化现象,此过程放热D.“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12.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B.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C.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D.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13.诗人笔下包罗万象,多彩、多姿的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词中也包含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诗词中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云

7、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露的形成是汽化吸热B.“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C.“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D.“舂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成灰泪始干是晶体的熔化14.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小明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霜,这是()A.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热B.水蒸气的凝固现象,放热C.冰的熔解现象,吸热D.冰的汽化现象,吸热1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高压锅内的气压越高,锅内的水越不容易沸腾B.深秋的清晨,草地上白色霜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C.水烧开后,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D.炎热的

8、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热传递16.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90的水也可以沸腾B.冰不经过熔化也可以变成水蒸气C.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有时会感到“粘”手D.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上会出现小水珠17.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水时冒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是凝华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现象D.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是升华现象18.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A.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霜所致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水所致C.冻肉中的冰熔化成水所致D.冻肉中的水凝固成冰所致19.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9、A.大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测气温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得分评卷人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分)20.如图画出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固态物质,在用相同热源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时吸热相等B甲、乙两种物质的熔点相同C甲、乙两种物质在固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热较多D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甲物质吸热较多21.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吸热的有( )A.运输食品时,为防止食

10、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B.北方的冬天,常在菜窖内放几桶水防止冻坏蔬菜 C.夏天吃冰糕时,常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零下18的液体能发生汽化现象B.固体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从水到“白气”的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体D.寒冷的冬夜,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于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3.小亮家新购买了一个电水壶,下列关于电水壶使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用三孔插座保证金属外壳接地B.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不断增大C.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D.电水壶比原来煤气炉上烧水污

11、染小24.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A.异同点蒸发沸腾发生地点液体表面液体内部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一定温度(沸点)剧烈程度平和剧烈相同点汽化吸热B.物态变化过程吸放热举例液化气态变液态放热雾凇的成因凝华气态变固态放热霜的形成C.固体熔化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降低有无熔点晶体吸热不变有非晶体吸热升高无D.溶液凝固异同点相同点不同点温度是否降低有无凝固点晶体溶液放热保持不变有非晶体溶液放热降低无得分评卷人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25.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震,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呈现在室_一侧(选填“内”或“外”)

12、。在此期间,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眼镜上_出现小水珠(会/不会)。26.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_。如图所示为同一支温度计测量不同的温度,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_,甲的示数是_,乙的示数是_。27.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物质水银酒精甲苯铅萘熔点/-38.8-117-9532880.5沸点/35778.51111740218(1)-80时酒精呈_态;(2)铅在328时呈_态。1740时呈_态。(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制成的。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_做测温物质。28.一只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测得冰水混合物时的读数为

13、2,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时的温度读数为98,若此温度计测实际温度为25的某物体,则温度计的示数是_。29.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_ 。30.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夏天,在天平左盘中放一敞口玻璃杯,杯中有一块冰,右盘中放有一定质量的砝码,这时天平是平衡的,过了几分钟后,天平失去了平衡,天平向_倾斜了。夏天我们吃冰棒时,撕开冰棒包装纸,会发现冰棒冒“白气”,据你的观察,冰棒冒的“白气”是向_(填“上”或“下”)的。31.图

14、中的冻豆腐以其孔隙多、弹性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深受喜爱。人们制作冻豆腐主要是想办法去除新鲜豆腐中的水分。制作冻豆腐的过程经历了_的物态变化。32.热升华技术属于一种特种打印,是传统打印技术的一次突破。热升华打印出来的图象色彩鲜艳,层次丰富,其效果可与印刷媲美。热升华打印是在高温下使色带上的油墨(颜料)受热_,渗入物体的表面,温度降低后会发生_,即形成色彩亮丽的图象。热升华的图象经久耐用,图象不会脱落、龟裂和褪色。(填物态变化名称)33.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的地面,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中,利用水的 _ 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

15、,伴有迅速扩展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 _ 形成的34.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不同35.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成小冰粒(填物态变化名称),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冰粒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得分评卷人四、计算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30分)36.小张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下图甲。(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2)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_,脱离器壁的气泡在

16、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_,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3)沸腾后,水的温度_,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_,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4)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丙)根据图丙可知水的沸点是_。(5)小明发现水沸腾时,杯口不断地冒出大量“白气”,这是由于水蒸气遇冷后_形成的小水珠(填物态变化名称)。37.完成下面读数:(1)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mm。(2)如图2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s。(3)如图3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38.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A观察温度计里的水银柱,当

17、液柱不再升高时。准备读数B选取适当的温度计C估测液体的温度D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放在稳妥的地方E将温度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F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里的水银液面相平则实验步骤正确的顺序是_。39.(1)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_,认清它的_。(2)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时,要先估计_,再选择合适的温度计。(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A温度计不能测量超过它最高温度的温度,但能测量低于它最低温度的温度;B实验室温度计读数时,能离开被测物体;C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垂直;D温度计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4)如图所示中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AaBbCcD都不正确。40.当我们买

18、来冻鱼、冻鸡、冻肉等食品时,为了化开冰把它放在凉水中浸泡泡到相当长时间,就会发现冻鱼外面结了一层冰当这层冰的厚度不再增加时,揭掉鱼身的冰层可见到鱼已化冻,有人把这种现象说成是“冷水拔冰”请你解释为什么要用冷水而不用热水?41.同学们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1)实验时所选用的温度计应该是_(水银/酒精)温度计(在l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沸点是357,酒精的沸点是78);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_。一同学为温度计写了一份使用说明书,其中有科学性错误的一条是_(填序号);温度计说明书测量前,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

19、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在组装器材时,应按照_(由上到下/由下到上)的顺序,在固定石棉网时,应处于酒精灯火焰的_(外焰/内焰/焰心)位置。(3)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_。(4)对水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沸腾前,水的温度不断_,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还未到达液面就消失了;沸腾后,水的温度_,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_,一直上升到液面而破裂;水沸腾前,有部分水蒸气产生,这是通过_的方式使水汽化而形成的,同时在水面上方会形成一些雾气,这是水蒸气_形成的。(5)烧杯上方加一纸

20、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见下表),6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_,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_。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7989898(6)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图丁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7)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写一种原因即可)。得分评卷人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0分)42.用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烧杯内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烧杯内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此刻杯内物质温度是_。(2)根据实

21、验数据描出加热过程中杯内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乙,该物质的熔点是_。(3)t2时刻,该物质处于_态(选填“固”、“液”、“固、液混合”)。(4)t2与t3相比,哪一时刻杯内物体内能较大?_,理由是_。(5)已知0t1与t5t6的时间相等,从图乙可知两段时间内温度升高不同,由此可以做出:“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小于液态时的比热容”的判断。请写出做出此判断的依据。43.为延长茶叶的保质期,人们常将茶叶包装好后放入冰箱中,用低温的方法贮存茶叶,这样可将茶叶的保质期延长(达2年之多),问:肖敏家来客人了,当她从冰箱里拿出茶叶包装盒时,就有如图的一幕试回答:(1)请解释图中小朋友提出的问题; (2

22、)在炎热的夏天,把茶叶从冰箱中取出来后,能否马上打开茶叶的包装?为什么?44.小刚同学很喜欢去吃肯德基,他发现,在洗手间门外装有一个烘干器,如图所示,每次洗完手后,将湿手摊开在烘干器里,热风随即吹来,手上的水分很快就变干了,请你帮他解释手上水分很快变干的原因。 45.当一位戴眼镜的同学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他的眼镜变得模糊不清了,请运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中的原因?专心-专注-专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测试及答案解析【答案】1.D2.B3.A4.C5.C6.B7.B8.B9.A10.B11.A12.B13.C14.A15.A16.D17.A18.A19.B20.AC21.AD22.AC

23、23.ABD24.CD25.外 不会 26.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1 -8 2 27.液 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 液态或气态或气液共存 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水银 酒精 28.2629.霜是由于气温很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的,雪在熔化时需要吸热30.升华;左;下31.凝固 熔化32.升华 凝华 33.汽化;液化34.温度 沸点 35.升华;凝华;熔化。36.94 升高 小 保持不变 大 吸收 98 液化 37.15.0 277.5 -2 38.CBEAFD39.量程 分度值 温度 D B 40.答:冷水较热水更容易凝固结冰,而水凝固时会放热,使食品上的冰较容易熔化41.水银 秒表 由下

24、到上 外焰 水蒸气遇到冷的温度计管壁时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管壁上出现了一层小水珠 升高 变小 保持不变 变大 蒸发 液化 96 98 水的初温较低 42.-8 0 固液混合 t3 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43.答:(1)瓶子的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瓶子液化而形成小水珠; (2)不能马上打开包装,因为茶叶温度比室温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茶叶容易吸潮变质44.水分变干是水汽化(蒸发)为水蒸气。将手摊开,是增大了手上水的表面积;吹出风,是增大了水附近空气的流动速度;风是热的,是提高了水的温度,以上三个措施都加快了水的蒸发,从而使水分很快变干。45.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眼镜片时,液

25、化成小水珠,所以眼镜变得模糊了。【解析】1.解:长玻璃两端在烧烤的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故选:D。物态变化共有六种: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2.解: A、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雪是水

26、蒸气遇冷直接凝华成的固体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B。(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 (2)六种物体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状态变化情况。3.解:A、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不考虑热损失,加热时间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象知该物质在AB段和CD段加热时间相同,所以吸收的热量相等,故A正确; B、从图象可知,该物质第1min时开始熔化,到第4min时结束,则

27、该物质熔化的时间为3min,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则该物质为晶体;且熔化对应的温度是0,即熔点为0,处于0的该物质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故C错误; D、整个过程中该物质吸热,内能不断增大,所以该物质在B点的内能要比C点的内能小,故D错误。 故选:A。(1)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不考虑热损失,加热时间相同,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2)熔化图象的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温度,而图中BC段温度不变的阶段就是熔化过程。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完所用时间就是物态变化经历的时间; (3)晶体处于熔点温度时可能是固态也可能

28、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4)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虽然温度不变,但内能不断增大。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关键是看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发生变化。同时要理解熔化过程的概念,在熔化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4.解: A、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C。(1)物质由

29、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热的有:凝固、液化和凝华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生活、自然现象。5.解:A、利用干冰人工增雨,是因为干冰能迅速升华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故A正确; B、冬天搓搓手手会变热,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B正确; C、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C错误; D、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100的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

30、为水蒸气液化时放出热量,故D正确。 故选:C。(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2)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本题首先判断判断现在和原来的状态,根据物态变化定义判断该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属于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6.解:A、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由图象可知,甲物质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故A错误; B、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正

31、确; C、甲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8分钟熔化结束,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温度相同,但内能大小不相等,第7分钟大于第5分钟的内能,故C错误; D、物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所以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在不断增大,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这段时间内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2)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3)物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本题主要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

32、熔化图象,要学会从图象中找出与晶体有关的信息,学会观察分析物质熔化或凝固的图象,关键是掌握晶体的熔化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7.解:A、春天,河中的冰雪消融是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故A错误; B、夏天,游泳时刚从水中上岸时感觉冷,是因为水汽化(蒸发)要吸热,故B正确; C、秋天,早晨树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此过程放热,故C错误; D、冬天,附在草木、屋瓦上的霜是水蒸气直接由气态变为固态小冰晶,属于凝华,故D错误; 故选:B。(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

33、态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 (2)吸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物态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知识,关键是将课本内容记忆清楚,仔细分析即可。8.解: 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故A正确;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B错误; C、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故C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D正确。 故选:B。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34、;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9.解:水珠是液态的,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 故选:A。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解答这类题我们首先要判断出生成物的状态。10.解: A、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故A错误;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故B正确; C、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是人身上的水蒸发吸热造成的,属于汽

35、化(蒸发)现象,故C错误; D、烧杯的日光灯管两端会发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11.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A正确;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B错

36、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2.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37、成小水珠,形成“白雾”。 故选:B。(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对制造舞台效果的物理学原理的了解,考查了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是一道热学的基础题。13.解: 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液化放热,故A错误; B、冰是水凝固形成的,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

38、附着植被表面,凝华放热,故C正确; D、蜡烛蜡烛没有固定的熔点,属于非晶体,熔化吸热,故D错误。 故选:C。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凝华,凝固,液化放热;升华,熔化,汽化吸热。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4.解: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猪肉解冻,一会儿发现肉上起了一些白箱,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冻

39、肉时,在其表面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 故BDC错误;A正确; 故选:A。(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5.解:A、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内的气压越高,沸点高,锅内的水越不容易沸腾,故A正确; B、深秋的清晨,草地上白色霜的

40、形成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C、水烧开后,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水蒸发吸热,有降温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A。A、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B、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C、“白气”是小水滴; D、蒸发吸热,由制冷作用。此题考查的内容较多,但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16.解:A、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大气压强将降低;液体的沸点随着气体压强的降低而降低。因此水在90时也会沸腾。故A不合题意。 B、冰可以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水蒸气,这是升华现象,比如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故B

41、不合题意。 C、从冰箱里用手直接取冷冻食品有时会感到“粘”手,这是因为手表面的水分遇冷凝固的原因。故C不合题意; D、从室外进入室内后,眼镜的温度很低,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镜面上,使镜片模糊。而从室内走向室外,室外的温度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不会液化。故D符合题意; 故选:D。(1)气压影响液体的沸点,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2)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 (3)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 (4)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水蒸气遇冷时,就会液化。此题考查了升华、凝固和液化现象以及气压与沸点的关系,是一道热学基础题17.解:A、“白气”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

42、成的小水珠,故A说法不对,符合题意; B、霜是由水蒸气在晚上遇冷发生凝华形成的,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冰棒熔化时吸收热量,有致冷作用,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钨丝在高温下发生升华变成钨蒸气,越来越细,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解答此类需要知识以下物态变化过程: (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液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凝华; (3)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熔化吸热; (4)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18.解:冻肉刚出冷库时比进冷库时重,这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

43、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19.本题考查了有关物态变化方面的知识。A、衣柜里放樟脑片,过一段时间樟脑片变小或没有了,樟脑片直接升华成气体,不符合题意;B、水银的熔点等于凝固点,气温在低于水银的凝固点时,水银是固态,不能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符合题意;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

44、几桶水,是因为水的比热比较大,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更多的热量,使菜的温度不至于很低,不符合题意;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制冷物质在冷冻室内汽化,在冷凝器中液化,不符合题意。故选B。20.解:A、读图可知,甲熔化持续的时间为20min-10min=10min,乙熔化持续的时间为27min-17min=10min,二者时间相同,说明吸收热量相同。故A正确; B、读图可知,乙图象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高,即乙的熔点高,故B错误 C、从图象可以看出,在前10min之内,甲乙均为固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故C正确; D、从图象可以看出,甲在20min之后为液态,乙在27min之后为

45、液态,两条图线平行,说明甲、乙两种物质在液态时升高相同的温度,吸热热量相同。故D错误。 故选:AC。(1)在对物质进行加热时,其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的时间反映出来的; (2)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即图象中水平线所对应的温度值; (3)在读取图象时,要明确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进行比较。此题主要考查对晶体熔化图象的分析能力,把握住关键的时间点与温度点,并能进行有效的分析比较,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21.【分析】(1)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3)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

46、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此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理知识最终是要应用于生活中的,我们在生活中见到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就要认真分析,根据我们所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解答】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人们常在运输箱放些干冰,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特点,故A正确;B.北方的冬天,北方储存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桶水,可防止菜被冻坏,利用了水结冰放热的特点,故B错误;C.夏天吃冰糕时,常看到冰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生成的小水滴,放出热量,故C错误;D.夏天、喝冰凉的饮料加上几个冰块,是因为冰块熔化吸热,故D正确。故选AD。22.解

47、: A、汽化包括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其中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此选项正确; B、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此选项错误; C、烧水时常看到“白气”,是由于水首先汽化为水蒸气,然后遇冷液化形成的。此选项正确; D、家里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形成的,应该在室内。此选项错误。 故选:AC。A、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可以进行的; B、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C、白气生成是由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凝华是由于气体遇冷直接变为固体形成的,根据其形成原因进行判断。此题考查了汽化、液化、凝华及

48、固体熔化的特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分析物理现象的形成原因。23.解: A、为防止用电器漏电时,人接触用电器的金属外壳发生触电事故,所以要使用三孔插座保证金属外壳接地,故A正确; B、加热时,水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不断增大,故B正确; C、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由于空气中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 D、电水壶比原来煤气炉上烧水污染小,故D正确; 故选ABD (1)防止用电器漏电时,人接触发生触电事故,三孔插座接地线要保证良好接地; (2)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 (3)是白气都是液化; (4)电水壶比原来煤气炉上烧水污染小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

49、学习时多了解、积累,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24.解: A、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象,故A错误; B、雾凇和霜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B错误; C、晶体有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故C正确; D、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不断降低,故D正确 故选:CD (1)蒸发是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2)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 (3)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在熔点温度下熔化、非晶体没有熔点; (4)晶体和非晶

50、体的区别:晶体在凝固点温度下凝固、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液化和凝华现象、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特点,对于这下知识可以对照记忆,可提高学习的效率25.解:(1)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室内温度低,室外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放热后液化为小水滴,附着在外表面。 (2)在此期间,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到室内,由于室内的温度低,镜片的温度反而高;故室内水蒸气不会液化在镜片上。 故答案为:外;不会。(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51、(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26.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甲是零下,水银柱在0以下8小格处,示数为-8; 乙是零上,水银柱在0以上2小格处,示数为2。 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1;-8;2。(1)根据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作答; (2)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我们先要认清分度值,然后看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最后再看

52、水银柱在什么位置,读取示数。此题考查了温度计的原理以及读数,是一道基础题。27.解:(1)酒精固体的熔点是-117,-80没有达到酒精的凝固点,酒精处于液态; (2)铅的熔点是328,铅是晶体,故其在328时呈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1740时为沸点,故可能为液态或气态或气液共存态。 (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铅的熔点为328,水银、酒精的沸点分别为357、78.5,只有水银的沸点高于铅的熔点,因此测量铅的熔点,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 甲苯的凝固点为-95,固态的甲苯温度低于-95,只有酒精的凝固点低于甲苯的凝固点,因此选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 故答案为:(1)

53、液;(2)固态或液态或固液共存;液态或气态或气液共存;(3)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水银;酒精。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1)(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物质低于熔点时,处于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时处于液态;高于沸点,处于气态; (2)待测温度(温度计内工作物质的温度)不能高于液体的沸点,也不能低于液体的凝固点,根据表格数据做出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沸点和熔点的理解,会判断特定温度下的物质状态,在生活应用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中考中这类题目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格外重视。28.解:设实际温度为25时此温度计上对应的刻度为t,由题意知,100-098-2 =25-0t-2,解得:t=26。故答案为:26。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