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者自己打印:高考宋词鉴赏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1232454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有意者自己打印:高考宋词鉴赏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意者自己打印:高考宋词鉴赏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意者自己打印:高考宋词鉴赏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有意者自己打印:高考宋词鉴赏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意者自己打印:高考宋词鉴赏题(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有意提高者试一试: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望海潮 秦观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点拨】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词人曾经在这个古代名城洛阳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1)描述“梅英疏淡,冰凘溶泄,东风暗换年华”所写的景色,“暗换年华”用了

2、什么修辞手法?请作简要分析。答: (2)简要赏析“乱分春色到人家”中“乱”字的妙处。答: (3)这首词有什么艺术特色?请作简要分析。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点绛唇 王禹偁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点拨】此词是北宋最早的小令之一,也是作者唯一的传世之作。在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竹林纪事评此词云:“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1)词中“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

3、,遥认行如缀”展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答: (2)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有怎样的特点?寄寓了词人怎样的盛情?答: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暗淡连芳草。【点拨】词中以细腻有致、沉郁多情的语言,以写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写景结,以景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远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然,风格清新,语言晓畅,堪称闺怨词中的佳作。(1) 结合词句简要鉴赏本词上阕的写作手法。答:(2) 这首词题为“春

4、暮”,通篇都写女主人公的伤感。人或认为“寇准是个决澶渊之盟的大政治家,观其一生,似无缘为思妇抒情”。你对此是怎么看的?为什么?答: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点拨】这首词以豪迈的气势和劲健的笔触,描绘了钱江潮涌的壮美风光。词的上片描写观潮盛况,表现大自然的壮观、奇伟;下片描写弄潮情景,表现弄潮健儿与大自然奋力搏斗的大无畏精神,抒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1)“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诗描绘出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答: (2)上片写“观潮

5、”,下片写“弄潮”。请从艺术表现的角度,简要说明结尾两句所起的作用。答: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点拨】此词是一首怀人之作,其间洋溢着一片柔情。上片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情景交融。(1)简要分析“寒声碎”的表达效果。答: (2)古来借酒解忧解愁成了诗词中常咏的题材。范仲淹写酒化为泪,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述理由。答: 6.阅读

6、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张先忆郎还上层楼曲。楼前芳草年年绿。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 郎袍应已旧。颜色非长久。惜恐镜中春。不如花草新。【点拨】这是一首以感春怀人为内容的闺怨词。它运思、谋篇方面自出机杼,别具一格,推陈出新。(1)登楼望远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多从空间落想,怅望行人此去之远。“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不同,请简要分析不同之处并说明表达诗人什么样复杂的思想感情?答: (2)简要赏析“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中“绿”字的妙处。答: (3)有人说:全词以颜色贯穿全篇,并用以巧妙运思、穿针引线。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答: 7.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7、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点拨】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答: (2)前人评价“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两句说:“气象宏阔,意境莽苍,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答: 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苏幕遮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

8、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点拨】这是一首咏物词。上片以绮丽之笔,突出雨后青草之美;下片以凄迷之调,突出青草有情,却反落入苍凉之境。全词形象鲜明突出,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1)这首词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答: (2)宋沈义父云:“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乐府指迷)这首词咏的对象是什么?从几个方面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答: (3)“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的思想感情?答: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圣朝 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

9、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点拨】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此词语言刚健,笔调雄浑,怅惘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1)“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感觉。请作简要分析。答: (2)前人评价说:“此词笔调雄浑,怅惘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结合词的有关内容,作简要分析。答: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 李师中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

10、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点拨】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今山东曹县)人。年十五,即上书议论时政,由是知名。后中进士。元丰元年卒,年六十六。词存菩萨蛮一首。此词作于词人岭南卸任之时。全词景色清丽,感情深挚,意境深远。(1)“子规啼破城楼月”乍看上去,出语自然;细细吟味,含意无穷。请作简要赏析。答: (2)词为“题别”而作,通篇围绕一个“别”字做文章。诗人是如何围绕“别”来做文章的,请作简要分析。答: 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春晚 王安国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

11、涯。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在杨花。【点拨】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残败的暮春图画,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生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前人在评论这首宋词的构图艺术时曾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春意图是从音响和色彩两个方面构制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点拨】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

12、上的所见所感。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1)上片描绘的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经“逐”、“拍”等的点化,顿使形象呼之欲出。请分析“逐”、“拍”的艺术效果。 答: (2)有人说词的下片有“及时行乐的消极情调”,你同意吗?请简要分析。 答: 1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点拨】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东坡雪堂开怀畅

13、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1)“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请作简要分析。 答: (2)简要赏析“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两句的表达效果。,是全词枢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阐述理由。 答: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 黄庭坚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点拨】这首词是作者的一首绝笔词。词中对自己一生经历

14、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1)词的上片,词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有关诗句简要赏析。 答: (2)“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 1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小重山 贺铸花院深疑无路通。碧纱窗影下,玉芙蓉。当时偏恨五更钟。分携处,斜月小帘栊。 楚梦冷沉踪。一双金缕枕,半床空。画桥临水凤城东。楼前柳,憔翠几秋风。【点拨】此词抒写情侣离别相思的情怀。词中于上片虚而若实,写梦中相会;下片实中有虚,写梦回凄凉。全词通过叙写别后经年。相思成梦。梦回凄

15、凉的真实情景,从设想和现实两方面表出了主人公对爱人的诚挚深情。整首词化景物为情思,语弥淡而情弥深,读来别有一番风味。(1)简要分析首句中“花院深疑无路通”中“疑”字的妙用。 答: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什么表现手法?结合有关诗句简要分析。 答: 参考答案(1)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2)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在,纷乱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3)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

16、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2.(1)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2)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寓情于景,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3.(1)这首词开头三句都是写“春暮”之景,运用了从一般到具体的写作手法,从总的感触,到所闻“莺声”,再到所见“青梅”,动静互见。上面是以“莺声渐老”衬托室外环境的静,接着运用通感的修辞,以“余香袅”来衬托室内环境的静。(2)答题思路:根据解释答“为思妇抒情

17、”或“为政治抱负不能实现而抒情”都可,只要能自圆其说。答案一:这首词题为“春暮”,通篇都是写女主人公在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节候中的伤感,暗寓着一种青春易逝,美人迟暮的情绪.上阕抓住春暮景物的特点加以形象描绘,情景交融,充满画意.下阕重在抒情,虽是儿女情长,但话语明白晓畅。答案二:词人在官场虽然得意,但也有失意之时,如“罢知青州”.这种失意的感情很有可能在这首词中有所反映.词人把少妇比作自己,把那个“密约沉沉”的负心汉比作朝廷,抒发了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的感情。词人所用者,曲笔也。4.(1)“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两句,使那些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钱江健儿的神

18、韵跃然纸上。(2)以梦中的复现与梦醒的惊寒,从侧面对“观潮”“弄潮”的壮观场面作渲染、烘托,更增强了内容的真实感与词作的感染力。5.(1)“寒声碎”这三个字,不仅明说这细碎的声响就是坠叶的声音,而且点出这声响是带着寒意的秋声。由沙沙响而感知落叶声,由落叶而感知秋时之声,由秋声而感知寒意。这个“寒”字下得极妙,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2)同意。范仲淹写酒化为泪,不仅反用其意,而且翻进一层,别出心裁,自出新意。以一个“愁”字写酌酒垂泪的愁意,挑灯倚枕的愁态,攒眉揪心的愁容,形态毕肖。“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肠已愁断,酒无由入,虽未到愁肠,已先化泪。比起

19、入肠化泪,又添一折,又进一层,愁更难堪,情更凄切。6.(1)“楼前芳草年年绿”,则从时间落想,因见芳草“年年绿”而怅念行人远行之久,暗含既怨游子不归又盼游子早归的复杂情感。(2)“绿似去时袍。回头风袖飘”两句,巧妙地以第二句句末的一个“绿”字为桥梁,从“芳草年年绿”到“绿似去时袍”,由望景过渡到怀人,感今过渡到思昔。抒情女主人公从芳草之绿生发联想,勾起回忆,想起郎君去时所着衣袍的颜色,并进而追忆其人临去依依、回首相望时,衣袖随风飘动的情景。这一细节深深印她的记忆之中,时时都会重现眼前,如今,因望见芳草绿、想到“去时袍”,当初的一幕幕又分明似眼前了。从这两句词,即可以想见词中人当年别郎时的留恋,

20、也可以想见其今日“忆郎”时的惆怅。(3)同意。全词以颜色贯穿全篇,并用以巧妙运思、穿针引线。词之上片着眼于颜色的绿与绿之相同,使空间隔绝的近处芳草与远方行人相连结,使时间隔绝的今日所见与夕日所见相沟通,从而使楼前景与心中情融会为一。下片着眼于颜色的新旧差异,使回忆中的昔时之袍与想像中的今日之袍相对照,使身上衣与境中人相类比,使容颜之老与花草之新形成反比。7.(1)此词慨叹人生有限,抒写离情别绪,所表现的是及时行乐的思想,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2)同意。“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这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怀思远别的亲友;就算是独处家中,看到

21、风雨摧落了繁花,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8.(1)全词运用托物言志、对比的写法,通过上下片的对照,借春草抒发了作者的惜草、惜春的情怀,寄寓了个人的身世之感。(2)这首词咏的对象是:草。词虽不着一“草”字,却用环境、形象、神态的描绘,将春草写得形神俱备。上片起首两句写长堤上绿草平整、露光闪烁;远处的别墅如烟绿草掩映下若隐若现。接下来一句总写芳草萋萋。“雨后江天晓”,是用特定的最佳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通过雨后万物澄彻、江天开阔的明媚物象,活画出浓郁的春意和蓬勃的生机,为下文“少年”的

22、出场作铺垫。(3)词人流露出对宦海浮沉的厌倦,用自怨自艾的语调表达了强烈的归思。9.(1)情景交融的手法。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2)“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10.(1)黎明之前

23、子规鸟就不住地啼呜,把他从梦中唤醒。他举头看看窗外,一弯残月高挂西天,好象是被子规啼破了似的。这一句写出了早起之景、临别之时、归去之思和离别之情。乍看上去,出语自然;细细吟味,含意无穷。子规、城楼、月,本是三个互不相干的概念,然着一“破”字,遂连成一体,形成浑一的境界。(2)上片起句写临别前情景。下片前二句写别情。佳人,谓画船中乐妓。这里不仅补足“笙歌”一词之意,而且进一步发抒离思。结尾二句,系预想别后情景,对不可能继续通信表示耽心。“岭南无雁飞”,此处运用鸿雁传书的典故,符合当地特点,显得十分妥贴。11.示例:同意。本词从听莺声写起,转而进入视觉描写:一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

24、落,狼藉不堪,一派残春时节的景象。然后,进入音响的描绘:正当词人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琵琶的声音,那弦弦声声都是惜春的哀歌,声声打动人的心弦,加之词末春风中自在的杨花不肯进入“画堂朱户”的点染,更深化了词的意境。(本题只要能从声音与色彩两个方面鉴赏,答案自圆其说就可以)12.(1)“逐”刻画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热衷之情。“拍”刻画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2)词的下片虽有及时行了之意,但词人一生怀忧时之情与愤时之意,实在是借酒浇愁,在沉醉中吐胸中郁闷,而获得精神的片刻快慰。13.(1)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

25、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2)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表达出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人生困惑与感伤,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两句精粹议论,以一种透彻了悟的哲理思辨,发出了对整个存、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14.(1)词的开头两句就描绘了一组对立的形象:诸将侃侃而谈,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对比何等鲜明,大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的意味。这一组对比用反差强烈的色调进行描绘,互为反衬,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2)运用拟人手法,借花自嘲。词人老兴勃发,插花于头,而花

26、却笑他偌大年纪还要簪花自娱。词人热爱生活的不服老精神跃然纸上,他并不因处境的拂逆和年事的增高而消沉,相反觉得秋光和美酒都与去年不殊,表现出开朗豁达的胸襟。15.(1)“疑”,不仅写出男主人公之“疑”,而且表明是梦中之“疑”。相别日久,朝思暮想,以致因情生幻,“灵魂出窍”,梦中跋涉千里,来到了过去曾经和心上人欢会的旧地。夜阑人静,月明星稀,看着那花木繁茂,曲折幽深的花园,不禁心生疑虑,种种忐忑不安的测度借“疑无路通”表现出来,写得迷离惝恍。(2)第一句承上启下,由虚入实,写梦回凄凉,空虚寂寞。眼前精心绣制的金缕双枕、边空荡荡的半床鸳被,反衬出主人公此时的孤独;结尾两句,又化实为虚,从对面写起。“凤城”,即京城,男主人公这时正远天涯,而他所恋的女子却远京城东边一角。由上句的“双枕”、“半床”,很自然地联想起对方对自己的思念。词人以楼前杨柳几度秋风、几度凋零来暗示女方的失望和憔悴,赋情于物,亦物亦人,更得含蓄蕴藉之妙。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7 / 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