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上传人:努力****83 文档编号:61176421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遗传学: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遗传学: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遗传学: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资源描述:

《遗传学: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第五章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3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五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Sex Determination and Sex-related Inheritance基本概念性别是生物的一种重要的性状,它主要涉及至性别决定(sex determination)和性别分化(sex differentiation)。前者是指在各种因子的调控下,决定了性腺。后者指的是某些体细胞在性激素的作用下分化发育成内外生殖器以及第二性征。生物性别的决定机制可分为四类,即性染色体;基因型;性指数;环境条件。三种不同的性染色体系统分别是XX-XO,XX-XY,ZZ-ZW。具有两个相同性染色体的性别称同配性别(homogametic sex),带有不同性染色体的称异

2、配性别(heterogametic)。大部分的植物都是两性的,少数植物具有XX-XY性染色体系统,称为雌雄异株植物。和性别相关的遗传都称为性相关遗传(sex-related inheritance),性相关遗传有三种类型: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和限性遗传(sec-limited inheritance)。3.1 生物的性别决定3.1.1 性染色体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进化而来。有的物种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有的物种是异型的。前者属于原始的类型,后者属于进化

3、的类型。在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之间只有很短的一段区域是同源的,称为假常染色体同源区。 Lyon 认为:性染色体是同形性染色体部分易位所致,所以Y染色体常小于X染色体,而X染色体常有重复的基因。3.1.2 性别决定 (sex determination)3.1.2.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一、性染色体本身决定性别 1) XY 型 雄性为XY,雌性为XX。在这一类型中Y起主导作用,不论X有几条,只要存在一条Y就发育为雄性。 人类,哺乳动物,大部分的两栖类、爬行类,部分的鱼类以及很多昆虫和雌雄异株的植物等都属此型。 2) ZW型 雄性为ZZ,雌性为ZW。 鸟类、鳞翅目昆虫及部分两栖爬行类等动物属此种类型

4、。性别决定的机制不象XY型那样研究得比较清楚。按推测,W染色体上可能也携带有和雌性发育有关的基因或带有抑制雄性发育的基因。 二、性染色体的数目决定性别 在某些双翅目、直翅目和鳞翅目的昆虫中没有异形的染色体,而是由性染色体的数目来决定性别,如蝗虫、蟋蟀、蟑螂等。 雌蝗虫:2n=24(XX),雄蝗虫:2n=23(XO) 雄性比雌性少一条染色体,这种情况称为XO型。 在鳞翅目昆虫中也有雄性为ZZ,雌性为ZO的类型,称为ZO型。三、性指数(sex index)决定性别性指数: 性染色体(X)和常染色体组数A的比。 果蝇和线虫是由性指数来决定性别的,Y基因并不决定雄性的发育。现已认识到果蝇的性别决定是由

5、性染色体上一些基因的产物和常染色上另一些基因的产物的剂量比例来启动性别决定的开关基因,经过一系列的调控,来决定性别的分化。 在人类和果蝇中性染色体和性别的关系超雄超雌死亡果蝇性别超雄超雌人的性别0.330.50.511.510.5性指数X:3AXYYXOXXYXXXXXXY 四、染色体组的倍性决定性别 工蜂在遗传结构上与蜂皇并无差别,但由于工蜂所吃的蜂皇浆在质和量上都比蜂皇差,所以发育成不可育的工蜂。3.1.2.2 基因决定性别一、由复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喷瓜(Ecballium elaterium)的性别决定基因和显隐性关系决定性别基因型aDaDaD,aDa+,aDada+两性a+a+,a+a

6、dadadad二、由二对基因决定玉米(Zea mays)的性别决定基因型性别表型BaBa TsTs 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Ba- tsts顶端和叶腋长雌花序baba Ts-顶端长雄花序,叶腋不长花序baba tsts顶端长雌花序,叶腋不长花序3.1.2.3 环境决定性别 海生蠕虫后螠(Bonellia), 幼虫时没有性别的分化。自由独自在海底生活的幼虫发育成雌性,长约2英寸,有一条很长的吻部,其他的幼虫附着在雌体中,发育为雄虫。其性别不是由遗传成分决定,而是由是否落在吻上决定。 3.2 外界条件对性别发育的影响 两栖类中的蛙,其性染色体为XY型。蝌蚪在20时性别按其性染色体的构成正常分化。

7、但在30时,XY和XX都发育为雌性。 扬子鳄和密西西比鳄的卵在30和30以下时,发育为雌体;在34及以上时发育为雄体。 乌龟的卵在23-27时发育为雄性,在32-33时发育为雌性。 在葫芦科的植物中,丰富的氮肥,短的日照和夜晚的低温也有利于雌性的发育。 生物从一种性别转变成另一种性别的现象称为性反转现象(sex reversal)。这种情况有的是正常的自然性反转,有的是人工引起的,或是环境条件改变所造成,或由病理因素所引起。 如果蝇中存在一种性别转换基因(transformer)位于第3对染色体上。当tra雌果蝇的基因纯合时雌体发育为不育的雄性。 1949年,Barr等人在雌猫的神经细胞间期核

8、中发现一个染色很深的染色质小体,而雄猫中没有。后来在大部分正常女性表皮口腔颊膜、羊水等许多组织的间期核中也找到一个特征性的、浓缩的染色质小体,而男性无。由于这种染色质小体与性别及X染色体数目有关,所以称为性染色质体(sex chromatin body),又名巴氏小体(Barr body)。这是一种浓缩的、惰性的异染色质化的小体。雄性也有一条X染色体,为什么不浓缩?3.3 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剂量补偿效应(dosage compensation effect)是指在XY性别决定机制的生物中,使性连锁基因在两种性别中有相等或近乎相等的有效剂量的遗传效应。剂量补

9、偿有两种情况,一是X染色体的转录速率不同。如雌果蝇中两条X都有活性,但转录速率低于雄果蝇中的单条X,因此雌雄细胞里X染色体的基因转录产物在量上是相近的。另一种情况是雌性细胞中有一条X染色体是失活的。哺乳动物和人类属于这种情况。Lyon 假说(Lyon hypothesis)M.F.Lyon 提出阐明哺乳动物剂量补偿效应和形成Barr body的X染色体失活的假说。主要内容是:1) 正常雌性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两条X只有一条在遗传上有活性(activation X, Xa),另一条在无活性(inactivation X, Xi)。2) 失活是随机的。3) 失活发生在胚胎发育的早期(人类在第16天

10、)。4) 杂合体雌性在伴性基因的作用上是嵌合体某些细胞中来自父方的伴性基因表达,某些细胞中来自母方的伴性基因表达,这两类细胞随机地相嵌存在。3.4.1 性染色体的发现 1891年,德国细胞学家H.Henking在半翅目昆虫蝽中发现减数分裂中雄体细胞中含11对染色体和一条不配对的单条染色体。Henking无以为名,就称其为“X”染色体。 1902年C.E.McClung在蚱蜢和其它直翅目昆虫中发现了一种特殊的染色体,称为副染色体(accessory chrom.)。在受精时,它决定昆虫的性别。 1906年E.B.Wilson观察到另一种半翅目昆虫(Protenor)的雌体有7对染色体,而雄性只有

11、6对,另外加一条不配对的染色体,威尔逊称其为X染色体,其实雌性是有一对性染色体,雄性为XO型。 1905年 N.Stevens发现拟步行虫属中的一种甲虫雌雄个体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同的,但在雄性中有一对是异源的,大小不同,其中有一条雌性中也有,但是是成对的;另一条雌性中怎么也找为到,称之为Y染色体。在黑腹果蝇中也发现了相同的情况。 1915年 J.Seiler证明了在雄蛾中染色体都是同形的,而在雌蛾中有一对异形染色体。 3.4.2 性连锁的发现 1906年Doncaster,L.和Raynor G H研究鹊鹅(Abraxas)翅的颜色。用两种不同品系,一种是亮白色(dw),一种是暗白色(DW)进行

12、正反交。 贝特生研究小鸡羽毛的遗传,一个品系是芦花,另一品系是单一颜色(非芦花),在正反交中和上例结果一样。 Morgan自1909年开始以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为材料,对上述结果作出了令人信服的解释。摩尔根关于果蝇伴性遗传的研究 1909年,摩尔根从他自己培养的黑腹果蝇的群体中发现了一个他称为“例外”的白眼果蝇,并用它做了一系列设计精巧的试验,其中有3个实验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实验 1 实验 2 实验 3 摩尔根假设 X和Y染色体决定果蝇的性别,雌性为XX,只产生一种含X配子,雄性为XY,可产生含X和含Y两种配子。 控制白眼性状的隐性基因w位于X染色体上,

13、Y染色体上不带有这个基因的显性基因。这样雌性有一对等位基因,而雄性只有一个。 实验一 3.4.4 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据 1916年摩尔根的三大弟子之一的C.B.Bridges发现了染色体的不分离现象,找到了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据。 Bridges推测减数分裂时雌蝇可能存在Xw染色体不分开现象,那么一个子细胞中将有2条Xw染色体,而另一个却没有。而雄蝇都能正常减数分裂。 XXY的白眼果蝇在减数分裂时有三种不同的分离类型,有84%是X-X配对,Y随机趋向一极;16%是X-Y配对,X随机移向两极。 XwY (21%)(白眼)Xw X+ (21%)(红眼)Xw(42%)XwYY (21%)(白眼)XwX

14、+Y (21%)(红眼)XwY(42%)XX配对(84%)XwYY (2%)(白眼)XwX+Y (2%)(红眼)XwY(4%)XwY (2%)(白眼)Xw X+ (2%)(红眼)Xw(4%)YY(2%) (死)X+ Y(2%)(红眼)Y(4%)XwXwY (2%)(白眼)XwXwX+(2%)(死)(4%)XY配对(16%)卵子Y(50%)X+(50%)精子 Bridges模型的验证 初级例外后代的细胞学研究表明雌性为XXY,雄性为XO,证实了Bridges的推论。 次级例外后代的细胞学研究表明雌性为XXY,雄性为XY,和推理相符。 例外白眼雌蝇的红眼女儿一半为XXY,一半为XX,和镜检结果一致

15、。 例外白眼雌蝇的白眼儿子一半为XYY,一半为XY,也同样得到证实。 Bridges的实验最终将W/W+基因定位在X染色体上,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供了有力而直接的证据,使遗传学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4.5 性相关遗传(sex-related inheritance) 4.1 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 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其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特点: 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后代性状的分布和性别有关; 常呈现交叉遗传(crisscross inheritance)。 3.4.5.1 人类的伴性遗传q 伴X隐性遗传q 伴X显性遗传 3.4.5.2 鸡的

16、伴性遗传q 伴X隐性遗传 最常见的红绿色盲。较罕见的是血友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遗传特点: 患者一般为男性;有害基因由母亲传递; 呈交叉式遗传; 双亲正常,儿子可以是患者; 儿子若表型正常,后代都正常q 伴X显性遗传 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遗传特点: 患者女性多于男性;每代都有患者; 男性患者的女儿都为患者; 女性患者的子女患病的机会为1/2。q Y连锁遗传 q 如人类中的毛耳缘性状。(外耳道多毛的表型) 遗传特点: 只限于男性。3.4.5.3 植物的伴性遗传3.4.6 从性遗传(sex influenced inheritance) 是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由于受到性激素的作用,基因在不同的性别中表达不同。如人的头发脱落现象(baldness)就是从性显性遗传。3.4.3 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 是指基因可在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但仅在一种性别中表达。限性遗传的性状常和第二性征或性激素有关。如毛耳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中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