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讲稿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1176155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93.7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讲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讲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讲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资源描述: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讲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讲稿(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宣讲稿1、 规范修订的背景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编写工作于1986年开始,经历了调研、统计、实验研究、结构分析、总结和讨论后,于1993年定稿上报,2001年修改后批准实施。规范使用期内国家的建设规模、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和脚手架使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规范内容应适应变化。和本规范配套的相关规范在内容作了修订,使本规范在内容上应作出修改,和相关规范协调。施工现场高大支架和模板工程数量增多,事故频发。在技术上亟待给予指导和规范。2005年开始对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

2、0-2001)规范的修订工作。2、 本次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1、修订了钢管规格。取消051X3.0钢管;为符合焊接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GB/T21835-2008)的规定,将原标准中048X3.5的脚手架用钢管改为048.3X3.6。2、对钢管壁厚的下差更严格。将原规定壁厚下差限值为0.5mm改为0.36mm。当所用钢管的壁厚不符合规范规定时,可以按钢管的实际尺寸进行设计计算。3、双管立杆脚手架的经济性不好,在施工现场已经很少使用,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4、脚手架柔性连墙件的做法粗糙,可靠性差,不符合安全要求,本次修订中予以取消。5、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内容统一。将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

3、准值的计算公式形式由:wk=0.7必W0(W0取n=50)修改为:wk=他.s,W0(wo取n=10)。6、将荷载效应组合表中的可变荷载组合系数由0.85提高为0.9。7、将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由单排架取3kN改为2kN,双排架取5kN改为3kN;表4.3.1荷载效应组合计算项目荷载效应组合纵向、横向水平杆强度与变形永久何载+施工柿载脚手架立杆地基承载力型钢悬挑梁的强度、稳定与变形O永久何载+施工布载永久何载+0.9(施工布载+风何载)立杆稳定永久何载+口受布载(不白,风何载)永久何载+0.9(口不布载+风何载)连墙件强度与稳定单排架,风荷载+2.0kN双排架,风荷载+3.

4、0kN8、根据施工现场脚手架应采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的安全管理规定,此次修订内容中弱化了开敞式脚手架,对常用脚手架的允许搭设高度做了调整常用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式双排脚手架的设计尺寸(m连墙件设置立杆横距lb步距h下列荷载时的立杆纵距la(m)脚手架允许搭设高度H2+0.35(kN/m2)2+2+2X0.35(kN/m2)3+0.35(kN/m2)3+2+2X0.35(kN/m2)二步三跨1.051.52.01.51.51.5501.801.81.51.51.5321.301.51.81.51.51.5501.801.81.21.51.2301.551.51.81.51.51.5381.80

5、1.81.21.51.222三步三跨1.051.52.01.51.51.5431.801.81.21.51.2241.301.51.81.51.51.2301.801.81.21.51.217注:1、表中所示2+2+2X0.35(kN/m2),包括下列荷载:2+2(kN/m2)为二层装修作业层施工荷载标准值;2X0.35(kN/m2)为二层作业层脚手板自重荷载标准值。2、作业层横向水平杆间距,应按不大于la/2设置。3、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风压Wo=0.4kN/m2。9、增加了悬挑脚手架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构造和计算内容。10、补充了与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相关的内容。包括结构体系、构造要求、

6、荷载取值、设计计算等。规范中将此类支架体系划分为满堂脚手架(顶部荷载通过纵、横向水平杆传至立杆)和满堂支撑架(顶部荷载通过立杆顶端的可调顶撑传至立杆)二种体系。满堂支撑架根据剪刀撑的间距(5m)细分为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和加强型满堂支撑架。三、双排脚手架的结构性能及其规范修订内容1、双排脚手架的结构性能在作用极限荷载时,双排脚手架结构的可能破坏形式是以连墙件为反弯点的脚手架平面外大波整体失稳或脚手架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二种形式。通常情况下,脚手架的破坏表现为前一种形式,其承载力由平面外大波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如果脚手架的步距过大(超过二米),立杆段的局部稳定承载力可能低于架体整体失

7、稳时的承载力。这种情况通常由在构造上减小步距的方法来避免。影响脚手架结构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跨距和排距、连墙件的布置方式和间距,立杆的截面面积和步距。双排脚手架的整体失稳2、双排脚手架的设计计算公式立杆稳定性计算是脚手架计算的主要内容。由于扣件的偏心距很小,脚手架有一定高度,其底部立杆接近轴心受力构件,计算时视为轴心受压构件。以不组合风荷载为例,规范中脚手架立杆稳定性的计一,N,一,一一-一算公式为:f;式中:N一脚手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A一脚手A架立杆的横截面面积,f钢材的设计强度值。中一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由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换算长细比入。查表或7320I。由公式:*=三一确定

8、;入0=7,lo=k?m?h,其中:k计算长度附,0i加系数,m-考虑整体稳定因素的计算长度系数,它们可以通过规范查得。h一立杆的步距。根据以上公式,可以验算计算部位立杆的稳定性。在钢结构设计规范中,轴心压杆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可以由公式:N=PAf计算。式中:平一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A一轴心压杆的毛截面面积,f钢材的设计强度值。轴心压杆的稳定承载力设计值=稳定承载力极限值/(9,八),式中:yr钢材的抗力分项系数,yr=1.165,丫s荷载分项系数的总和。脚手架立杆的极限承载力值通过结构实验或结构计算分析确定,可以表达为:中Afy。根据建筑施工脚手架结构安全度的要求,脚手架立杆的设计承

9、载力=脚手架立杆的极限承载力/K,式中:K-安全系数,根据工作条件取2.03.0。脚手架的工作条件较差,施工误差大,其安全度水平显然应该高于钢结构。因此,当按照钢结构设计规范的形式表示脚手架的计算公式时,应考虑脚手架在安全系数上和钢结构的差别,脚手架立杆的设A*fATy计承载力应表达为7或一,式中:不r一立杆的抗力调整RRR系数,应由计算确定,fy钢材的屈服强度脚手架立杆的轴力设计值根据脚手架自重和外荷载计算求得。由于脚手架属于临时性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09其轴力设计值可以表达为:0.9(1.2NGk+,.4NQk)。式中:NGk一结构自重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E N

10、 Qk一施工荷载等的标准值产生的轴力之和。脚手架立杆的设计计算应满足: A f0.9 ( 1.2NGk+Z31.4NQk) V R A fy一0.9 R R在规范中,将上式改写为:Af(1.2NGk+E1.4NQk)-9.J.-、一的值根据按照现行规范表达的脚手架立杆的可靠度水平应符合安全系数为K的条件求得,即:A,fy*A*fy(NGk+ENQk)应等效于(1.2NGk+!21.4NQk)nn./一7K0.9RRKNGk三NQk可以求出:*=0.9-1.165乂1.2NGk+1.4-NQk可见,r是反映脚手架安全性水平与脚手架上作用的恒、活荷载比例关系的系数。扣件式脚手架的安全系数取为:K=

11、2.0。对于不同的NGk和汇NQk的比值,经计算和统计:0.9叫一1.33。脚手架立杆的整体稳定系数中根据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732010换算长细比入。查表或由公式:二计算确定。入。=一,I。一脚0i手架大波失稳时的半波长度或连墙件的竖向间距,由脚手架的构造和连墙件的布置方式确定。以步距h表示,I.可以写为单根架体大波失稳的计算长度系数和步距的乘积:m?h。同时将调整结构安全度的作为计算长度附加系数也写入10。立杆计算长度就写成为如下0.9R形式:1o=k?m?h。故:_7320_7320_7320*i220.9*R。9R*(10)(.0,9*r)2(o)2屋0.9R)2*(h)2。经比

12、较可见:k=,0.9二=71333=1,155。经以上变换,脚手架立杆设计计算公式写为:1.2NGk+El.4NQk,A*f允许搭设高度计算:结构自重和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NGk=NG1k+NG2k,其中NG1k一脚手架结构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具值等于脚手架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gk和架体总高度H的乘积:NG1k=gkH;Ng2k一脚手架上构配件自重标准值产生的轴力。代入脚手架立杆设计计算公式:1.2(gkH+NG2k)+E1,4NQk,A,fAf-(1.2Ng2k1.4、NqJ可以求出:H=72-1.2gk3、 双排脚手架的使用成熟、经验丰富,本次修订中改动很少。主要改动内容

13、:1) 密目式安全立网自重标准值不应低于0.01kN/m22) 密目式安全立网全封闭脚手架挡风系数不宜小于0,83) 取消了当26mcHs50m时,对允许搭设高度限制的调整:H=1 0.001Hsa)连墙件杆件的强度及稳定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Ni=Niw+No强度:Nl/一c=W0.85fAc稳定:NiF 0.85f式中:Ni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Niw风荷载产生的连墙件轴向力设计值;No连墙件约束脚手架平面外变形所产生的轴向力。单排架取2kN,双排架取3kN;仃一一连墙件应力值(N/mm2);Ac一一连墙件的7截面面积(mm2);A一一连墙件的毛截面面积(mm2);连墙件的稳定系数,应

14、根据连墙件长细比按本规范附录A表A.0.6取值;f连墙件钢材白强度设计值(N/mm2),应按本规范表5.1.6采用。b)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连接强度应按下式计算:NiNv式中:Nv连墙件与脚手架、连墙件与建筑结构连接的抗拉(压)承载力设计值,应根据相应规范规定计算。C)当采用钢管扣件做连墙件时,扣件抗滑承载力的验算,应满足下式要求:NiRc式中:R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彳1,一个直角扣件应取8.0kN。5) 加强了对扣件的质量控制,增加了相应的强制性条文。8.1.4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15、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6) 对脚手架及其地基基础的阶段检查验收由每搭设完1013米高度后改为6m8m高度后。单排脚手架的使用已经很少,接近淘汰。四、悬挑脚手架挑梁结构及其锚固规范中推荐以双轴对称截面钢梁做悬挑梁结构。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超过20米。悬挑梁截面高度不小于160mm。每个型钢悬挑梁外端宜设置钢丝绳或钢拉杆与上一层建筑结构斜拉结,钢丝绳、钢拉杆作为附加安全措施,在悬挑钢梁受力计算时不考虑其作用。悬挑梁尾端应有不少于二点和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拉结锚固,用于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01,05m| 62nl1_+1.

16、纨EOZV/T挑梁结构及其锚固的验算内容:悬挑梁的强度;悬挑梁的挠度;当无有效支撑体系时悬挑梁的稳定性;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的强度;压点处楼板承受锚固负弯矩时的抗弯强度;悬挑梁前端支点下混凝土梁(板)的承载力。I.普/c3用1匕型钢悬挑梁的抗弯强度计算公式:max7。CT=W/Wn型钢悬挑梁的整体稳定性验算公式:Mmaxv?bW锚固型钢悬挑梁的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的强度计算公式:_Nm仃二WflAi式中:Nm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拉力设计值;AlU型钢筋拉环的净截面面积或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mm2),一个U型钢筋拉环或一对螺栓按两个截面计算;flU型钢筋拉环或螺

17、栓抗拉强度设计值,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规定取fl=50N/mm2。当型钢悬挑梁锚固段压点处采用2个(对)及以上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锚固连接时,其钢筋拉环或螺栓的承载能力应乘以0.85的折减系数。构造要求:U型钢筋拉环或螺栓应采用冷弯成型。U型钢筋拉环、锚固螺栓与型钢间隙应用钢楔或硬木楔楔紧。型钢悬挑梁固定端应采用2个(对)及以上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与梁板固定,U型钢筋拉环或锚固螺栓应预埋至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位置,并应与混凝土梁、板底层钢筋焊接或绑扎牢固,其锚固长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中钢筋锚固的规定。悬挑梁间距应按悬挑架架体立杆纵距设置,每一纵

18、距设置一根。悬挑架的外立面剪刀撑应自下而上连续设置。锚固悬挑梁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实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0。五、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1、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结构体系满堂脚手架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加强型满堂支撑架满堂脚手架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脚手架。该架体顶部作业层施工荷载通过水平杆传递给立杆,顶部立杆呈偏心受压状态。满堂支撑架定义为在纵、横方向,由不少于三排立杆并与水平杆、水平剪刀撑、竖向剪刀撑、扣件等构成的承力支架。该架体顶部的施工荷载通过可调托撑传给立杆,顶部立杆呈轴心受压状态。满堂支撑架可分为普通型和加强型二种。当架体沿外

19、侧周边及内部纵、横向每隔5m8m,设置由底至顶的连续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顶部交点平面设置连续水平剪刀撑且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超过8m时,定义为普通型满堂支撑架;当连续竖向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5m,连续水平剪刀撑距架体底平面或相邻水平剪刀撑的间距不大于6m时,定义为加强型满堂支撑架。当架体高度不超过8m且施工荷载不大时,扫地杆布置层可不设水平剪刀撑。满堂脚手架的剪刀撑布置方法同普通型满堂支撑架。2、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结构性能按照规范规定的构造所搭设的满堂脚手架或满堂支撑架,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其可能的破坏形式分为二种:以水平剪刀撑设置层为反弯点的沿较弱方向的架体大

20、波整体失稳和架体较大步距间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对于满堂支撑架,也有可能发生顶步距立杆段的局部弯曲失稳。通常情况下,架体的极限承载力由架体大波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值确定。当架体的步距过大时,其立杆段的稳定承载力可能低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当满堂支撑架的顶步距过大或顶步距以上立杆悬伸长度过大,其立杆段的稳定承载力可能低于整体失稳时的承载力。以上破坏形式和脚手架结构的特点很相似,因此在设计计算上可以归为同一类。根据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结构的破坏特点,可以看出剪刀撑体系及其布置方式对于架体的极限承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分析表明,影响架体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立杆的纵、横向间距(立杆的横截面面积/立杆所支

21、撑的工作面的面积)、竖向剪刀撑和水平剪刀撑的布置方式和数量、纵横向水平杆的步距、架体上活荷载的加载方式。3、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立杆的验算部位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立杆稳定性的计算部位:1)当满堂脚手架采用相同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时,应计算底层立杆段;2)当架体的步距、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有变化时,除计算底层立杆段外,还必须对出现最大步距、最大立杆纵距、立杆横距等部位的立杆段进行验算;3)当架体上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尚应计算集中荷载作用范围内受力最大的立杆段;4)满堂支撑架尚应计算顶层立杆段。4、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计算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设计承载力的确定方法和双排脚手架完全相同

22、。同时由于他们的破坏形式和脚手架结构具有相同的特点,因此在设计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上也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在计算立杆轴力时考虑的施工荷载相对复杂,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构体系在布置上和脚手架结构不同,应根据不同结构布置查得相应的立杆计算长度系数m和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以不组合风荷载为例,立杆稳定性的计算公式:Nf华一A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由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换算长:732010细比入0查表或由公式:-确定;-0,10=k?m2?h或0i10=k?mi?(h+2a)(仅用于满堂支撑架顶部立杆段,a一立杆自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顶撑顶面的长度;应不大于0.5m,当0.

23、2ma0.5m时,相应的mi值按线性插入确定),所得1取较大值。按照以上步骤,可以验算所计算部位立杆的稳定性。目前对高大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研究尚少,对其结构特性-特别是剪刀撑的数量及布置方式对架体承载力的影响还认识不够充分,规范尚不能很好地总结归纳出不同形式的架体立杆考虑整体稳定因素的计算长度系数的变化规律。规范中架体的可计算范围: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0.91.3m,架体高宽比w2.0,结构跨数不少于45跨。满堂支撑架:立杆间距0.41.2m,架体高宽比w2.02.5,结构跨数不少于48跨。此范围基本涵盖了结构施工的常用范围。如所使用架体不满足以上条件,应采取加大架体范围或设置与建筑结构

24、刚性连接的方法。满堂脚手架尚应计算支撑工作平台的纵、横向水平杆和水平杆与立杆间扣件的抗滑移。5、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设计荷载的取值架体上的荷载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其永久荷载包含架体结构的自重,构、配件的重量和架体所承托的支承梁、板的重量。可变荷载包含施工荷载和风荷载。满堂脚手架规定了用于轻型钢结构及空间网格结构施工的均布荷载最低值为2.0kN/m2,用于普通钢结构施工的均布荷载最低值为3.0kN/m2。当架体用于混凝土结构施工时,作业层上荷载标准值的取值应符合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的规定。立杆的轴力设计值根据立杆的负担面积计算并组合求得。规范中给出了常用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

25、立杆承受的每米结构自重标准值,可方便施工查询和参考。6、 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构造规范中给出了常用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的构造尺寸和相应的最大搭设高度常用敞开式满堂脚手架结构的设计尺寸序号步距(m)立杆间距(m)支架高宽比不大于卜列施工荷载时最大允许高度(m)2kN/m3地面粗糙度为 B类,基本风压W o=0.35kN/m4立杆间距不小于 1.2mx 1.2m,施工荷载标准值不小于 3kN/m2时,立杆上应 增设防滑扣件,防滑扣件应安装牢固,且顶紧立杆与水平杆连接的扣件满堂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6m;满堂脚手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3;施工层不得超过1层。当高宽比大于2时,应在架体的四周和内

26、部水平间隔 6m9m, 竖向间隔4m6m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拉结,当无法设置连墙件 时,应采取设置钢丝绳张拉固定等措施。当满堂脚手架立杆间距不大于1.5mx 1.5m,架体四周及中间与建3kN/m211.71.81.2X1.2217921.0X1.02302430.9X0.92363641.51.3X1.3218951.2X1.22231661.0X1.02363170.9X0.92363681.21.3X1.32201391.2X1.222419101.0X1.023632110.9X0.923636120.91.0X1.023633130.9X0.923636注:1最少跨数应符合本规范附录

27、c表c-1规定2脚手板自重标准值取0.35kN/m2筑物结构进行刚性连接,并且刚性连接点的水平间距不大于4.5m,竖向间距不大于3.6m时,可按双排脚手架的规定进行计算。满堂支撑架搭设高度不宜超过30m;满堂支撑架的高宽比不应大于3;立杆自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托撑顶面的长度a不应超过0.5m。当高宽比超过本规范附录所给限值(大于2或2.5)时,应在支架的四周和内部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连墙件水平间距应为6m9m,竖向间距应为2m3m。当满堂支撑架小于4跨时,宜设置连墙件将架体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当架体未设置连墙件与建筑结构刚性连接,立杆计算长度系数w按本规范附录C采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支撑

28、架高度不应超过一个建筑楼层高度,且不应超过5.2m;2) 架体上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标准值不应大于7.5kN/m2;3) 架体上永久荷载与可变荷载(不含风荷载)总和的均布线荷载标准值不应大于7kN/m。满堂脚手架和满堂支撑架搭设的构造规定和单、双排脚手架相同。立杆接长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水平杆长度不宜小于3跨。杆件的接头布置规定和单、双排脚手架相同。剪刀撑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水平杆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心线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150mm。竖向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倾角应为45o60o,水平剪刀撑与支架纵(或横)向夹角应为45o60o,剪刀撑的固定及剪刀撑斜杆的接长规定

29、和单、双排脚手架相同。满堂支撑架顶部可调托撑的螺杆外径不得小于36mm,直径与螺距应符合梯型螺纹的规定;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螺杆与支托板应焊牢,焊缝高度不得小于6mm;螺杆与螺母旋合长度不得少于5扣,螺母厚度不得小于30mm。可调托撑的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满堂支撑架的可调底座、可调托撑螺杆伸出长度不宜超过300mm,插入立杆内的长度不得小于150mm。六、规范中的强制性条文3.4.3可调托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不应小于40kN,支托板厚不应小于5mm。6.2.3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6.3.3脚手架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

30、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高低差不应大于1m靠边坡上方的立杆轴线到边坡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e图6.3.3)。图6.3.3纵、横向扫地杆构造1横向才3地杆;2纵向扫地杆6.3.5单排、双排与满堂脚手架立杆接长除顶层顶步外,其余各层各步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连接。6.4.4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且不应大于4ml6.6.3高度在24m及以上的双排脚手架应在外侧全立面连续设置剪刀撑;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均必须在外侧两端、转角及中间间隔不超过15m的立面上,各设置一道剪刀撑,并应由底至顶连续设置(图6.6.3)。图6.6.3高度24m

31、以下剪刀撑布置6.6.5开口型双排脚手架的两端均必须设置横向斜撑7.4.2单、双排脚手架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大于两步时,应增设连墙件加固。7.4.5卸料时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8.1.4扣件进入施工现场应检查产品合格证,并应进行抽样复试,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扣件在使用前应逐个挑选,有裂缝、变形、螺栓出现滑丝的严禁使用。9.0.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装与拆除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架子工应持证上岗。9.0.4钢管上严禁打孔。9.0.5作

32、业层上的施工荷载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得超载。不得将模板支架、缆风绳、泵送混凝土和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架体上;严禁悬挂起重设备,严禁拆除或移动架体上安全防护设施。9.0.7满堂支撑架顶部的实际荷载不得超过设计规定。9.0.13在脚手架使用期间,严禁拆除下列杆件:1 主节点处的纵、横向水平杆,纵、横向扫地杆;2 连墙件。9.0.14当在脚手架使用过程中开挖脚手架基础下的设备基础或管沟时,必须对脚手架采取加固措施。七、规范中其它应解释的条文6.3.6脚手架立杆的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立杆采用对接接长时,立杆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

33、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项;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2当立杆采用搭接接长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并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6.4.1 脚手架连墙件设置的位置、数量应按专项施工方案确定。6.4.2 脚手架连墙件数量的设置除应满足本规范的计算要求外,还应符合表6.4.2的规定。表6.4.2连墙件布置最大间距搭设方法、k1、身度竖向间距(h)水平间距(la)每根连墙件覆盖面积(十)双排落地50m3h3la50m2h3la27单排24m3h3la40注:h步距;1a纵距6.4.3 连墙件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靠

34、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2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处开始设置,当该处设置有困难时,应采用其它可靠措施固定;3应优先采用菱形布置,或采用方形、矩形布置。6.4.5连墙件中的连墙杆应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应向脚手架一端下斜连接。9.0.6满堂支撑架在使用过程中,应设有专人监护施工,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应迅速撤离作业面上人员。应在采取确保安全的措施后,查明原因、做出判断和处理。9.0.9夜间不宜进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作业。9.0.12单、双排脚手架、悬挑式脚手架沿架体外围应用密目式安全网全封闭,密目式安全网宜设置在脚手架外立杆的内侧,并应与架体绑扎牢固。9.0.16临街搭设脚手架时,外侧应有防止坠物伤人的防护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