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行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手册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1165758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 页数:157 大小:5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基层行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基层行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基层行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资源描述:

《基层行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行内部控制评价操作手册(15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基层行内控评价操作手册工商XX银行内控合规部2008年10月指标1.领导是否重视内控工作,分析、研究经营管理中的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评价要点1.行领导是否重视内控管理工作,确定内控管理思路,积极参加重要内控活动;2.行领导是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经营管理部门的内控工作汇报,分析经营管理中的内控风险,研究制定风险控制措施;3.行领导是否重视内控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组织、宣传、指导、督促各项内控管理措施的贯彻落实,并检查内控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 4.内控评价结果是否按规定得到运用,是否作为调整辖属行经营权限、负责人任用的重要依据。评价标准好:行领导重视内控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内控管理工作汇报

2、,分析、研究经营管理中的内控风险,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组织、宣传、指导内控工作,检查督促内控措施的贯彻落实;将内控评价结果作为调整辖属行经营权限、负责人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较好:行领导重视内控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内控管理工作汇报,分析、研究经营管理中的内控风险,但采取的个别措施缺乏针对性;组织、宣传、指导内控工作,检查督促内控措施的贯彻落实;个别内控评价结果未作为调整辖属行经营权限、负责人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一般:行领导重视内控工作,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内控管理工作汇报,分析、研究经营管理中的内控风险,但采取的少数措施缺乏针对性;组织、宣传、指导内控工作,但个别内控措施未得到落实;少数内控评

3、价结果未作为调整辖属行经营权限、负责人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较差:行领导不够重视内控工作,对经营管理中的内控风险分析、研究不力,采取的部分措施缺乏针对性;组织、宣传、指导内控工作,但少数内控措施未得到落实;部分内控评价结果未作为调整辖属行经营权限、负责人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差:行领导不重视内控工作,未对经营管理中的内控风险进行分析、研究,采取的措施缺乏针对性的情况较多;组织、宣传、指导内控工作,但部分内控措施未落实;未将内控评价结果作为调整辖属行经营权限、负责人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的情况较多。评价依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监管法规2007年44期)、中国工商XX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工银XX发200

4、523号)评价方法a.非现场方式根据可获取的非现场检查信息,通过查看被评价行的网讯等方式,了解行领导的经营管理行为和会议讲话精神。重点分析行领导调研、会议和参与有关内控活动的信息资料,初步判断各位行领导在日常管理中重视内控工作的程度。b.现场方式1样本确定:该指标属不固定发生的事项,抽样量不低于20个样本,实际发生的事项低于20个的应对全部事项进行评价。2调阅资料:行领导分工及职责方面的资料,基层行领导季度、半年、年度讲话材料,涉及内控工作的行务会、专业会议及内控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记录),案件防范会议纪要(记录),分行内控综合评价结果通报、处罚通报及评价结果与考核挂钩(谈话记录、调整经营权限

5、、人事调整)的资料等。3方法步骤及提示(1)调阅分行领导班子分工及职责方面的资料,判断是否明确行领导的内控管理职责。分别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访谈,重点了解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态度、基调和自身在内控管理中的责任及履职情况。提示:访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对内控文化的理解和认识,采取的措施和效果;分行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及围绕这一目标开展的内控管理工作;内部组织结构中,内控管理职能的划分;如何落实内部控制激励约束机制(含正激励和负激励);组织、推动内控工作情况,是否定期召开内控会议,听取汇报,通过何途径了解全行的内控管理状况;分管业务的范围及风险特点,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哪些机构(部门)管理较好,哪些机构(部

6、门)风险较大;市场拓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如何处理;对内控评价等级较低的行采取的措施。访谈提纲可提前提交访谈对象。(2)查看分行领导年度、季度、半年讲话材料,涉及内控工作的行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行务会、专业会议及内控管理委员会会议纪要,分析行领导提出的内控工作思路和要求,判断行领导重视内控工作的程度。提示:重点了解行领导是否在全行工作会议和相关经营管理部门会议上明确全行和部门内控管理目标和工作思路。行领导包括行长、协管内控工作的副行长、分管主要业务部门的副行长。(3)调阅分行内控管理委员会和案件形势分析会议纪要,了解行领导是否在管理行为中对内控管理给予充分的支持,是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汇报。提示:

7、重点查看是否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内控管理工作汇报,分析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制定风险防范。重点查阅相关会议的召集人是否符合上级行或制度规定。分管副行长或各专业部门通过书面、口头等形式向行长汇报内控管理工作的,评价时均应予以认可。(4)与信贷管理、资产风险、运行管理、个人金融、国际业务、内控合规、银行卡业务、机构业务等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可由综合组统一开展,也可由各小组分头进行)。提示:访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了解行领导对内控管理的要求和态度,是否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重视内控工作,是否要求专业部门制定内控管理目标,是否能够对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督促专业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

8、险。(5)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被评价行领导加强内控管理所提出的主要要求和采取的主要措施,组织、宣传、指导内控管理工作,是否落实责任部门对内控管理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提示:了解行领导参与内控活动情况,加强内控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对措施的执行情况是否落实责任部门进行督导检查,是否存在内控管理措施得不到贯彻落实情况。(6)查阅上年度内控评价资料,对连续两年内控评价五级的基层行,是否按规定对其经营权限和负责人进行调整。提示:分行是否按要求将内控评价结果进行通报,评价结果运用的形式主要包括:内控评价等级四级行,与其负责人进行谈话,对连续2年内控评价等级五级的行,对其负责人是否进行调整,以及内控等级较

9、低的行不能评选为先进单位。指标2.是否制定了成文的决策规则与程序,并有效执行评价要点1.是否制定了文件化、规范化的决策规则与程序,决策规则与程序是否符合相关监管要求和总、省行制度规定;2.重要决策行为是否遵循所制定的规则,并留有清晰的可供查考的记录;3.对重要决策事项是否有专门部门负责督办,并留有详细的督办记录;4.重要决策事项是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评价标准好:决策规则与程序健全;各项决策严格按规则和程序进行审议,并有清晰的记录;相关决策措施执行到位并有专门部门督促落实。较好:决策规则与程序健全;个别决策事项未按规则和程序进行审议;个别决策措施督促工作不到位;个别决策执行部门未能按规定的时间

10、、要求落实相关内容。一般:决策规则与程序健全;少数决策事项未按规则和程序进行审议;少数决策措施督促工作不到位;少数决策执行部门未能按规定的时间、要求落实相关内容。较差:制定了决策规则与程序,但规则与程序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决策事项未按规则和程序进行审议;部分决策措施督促工作不到位;部分决策执行部门未能按规定的时间、要求落实相关内容。差:制定了决策规则与程序,但规则与程序存在明显缺陷;未按规则和程序进行决策的事项较多;无专门部门督促落实决策事项;决策措施督促工作不到位的情况较多;决策执行部门未能按规定的时间、要求落实相关内容的情况较多。评价依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监管法规2007年44期)、

11、中国工商XX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工银XX发200523号)评价方法a.非现场方式根据可获取的非现场评价信息,对指标中的部分评价要点进行非现场计分。b.现场方式1样本确定:此指标在量上具有不确定性,样本选择可以按照100%调阅会议纪要或记录、大事记,抽查个已决策事项的执行情况2调阅资料:工作规则、大事记、行务会议纪要、办公会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和督办工作及落实情况相关资料。3方法步骤及提示(1)查阅工作规则、各类委员会工作规程,评价是否制定了成文的决策规则与程序及督办工作制度。提示:是否制定各类会议规则等决策制度,各专业委员会是否有清晰的工作规程,决策规则与程序是否符合上级行相关规定,是否存在职能不

12、清、决策流程与上级行规定存在明显抵触等重大缺陷或决策流程个别环节与上级行规定不符、职责不清晰等一定缺陷。(2)与行领导、办公室、信贷管理部、财务会计部、资产风险部等负责人访谈(可由综合组统一开展,也可由各小组分头进行),了解被评价行的重大事项决策过程。提示:因各行重大事项的决策主要是通过行长办公会议及各种专门委员会进行,访谈内容主要包括询问具体的决策流程,了解被评价行是否按规定和流程进行决策。(3)查阅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和相关工作报告及大事记中有关的重大事项,根据记载内容,了解实际决策过程,是否严格按照决策规则和流程进行决策。提示:如重大经营事项、年度经营目标、重要规章制度等是否按照决策规则进

13、行决策。(4)调阅评价时限内的督办记录和相关资料,评价督办事项开展情况。提示:是否指定专门部门督促重大事项落实工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关注决策事项的落实情况,以及决策执行部门是否按规定的时间要求落实相关内容。指标3.内部控制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并认真履职评价要点1.内控组织机构是否健全,内控合规部门的设立和人员配备是否与内控管理要求相适应;2.内控管理委员会和内控合规部门的职责是否清晰;3.内控管理委员会和内控组织机构是否能够按职责履行内控职责。评价标准好:全行内控组织机构健全,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内控工作,并与内控管理要求相适应;内控组织机构职责清晰;内控组织机构能够全面履行管理职责。较好:全

14、行内控组织机构健全,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内控工作,并与内控管理要求相适应;内控组织机构职责清晰;内控组织机构个别职责履行不到位。一般:全行内控组织机构基本健全,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内控工作,但与内控管理要求不够相适应;制定了内控组织机构职责,但存在一定缺陷; 内控组织机构少数职责履行不到位。较差:全行内控组织机构不够健全,与内控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制定内控组织机构职责,但存在明显缺陷;内控组织机构部分职责履行不到位。差:全行内控组织机构不健全,未落实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内控工作;未制定内控组织机构职责;内控组织机构较多职责履行不到位。评价依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工商XX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工

15、银XX发200523号)评价方法a.非现场方式本条指标可采取非现场评价方式,评价人员可在现场评价前,调阅被评价行相关资料,参照评价标准进行非现场评价、计分,现场评价时对部分疑点进行验证,并对评价等级进行微调。1. 抽样方法:此指标属年度、季度发生的事项,抽样量为100%。2.资料调阅:内控管理委员会设立文件、工作规则、会议纪要;设立内控合规机构文件及支行内控管理组织的文件;全行及内控合规部门人员数量;内控合规部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年度工作计划、阶段总结;上年度对辖属行内控评价报告和整改报告。3.方法步骤及提示:(1)查阅内控管理委员会工作规程和内控合规部门设立文件,分析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工作

16、职责是否符合内控管理要求。调阅二级分行内控组织结构资料,判断支行内控管理组织是否健全、有效。提示:制定的内控委员会工作规程是否明确委员会的组成、职责、议事规则和工作要求,二级分行是否均设置了内控合规部门,并牵头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是否存在部门职责不清现象。二级分行是否按规定成立领导小组,设立、配备相关岗位、人员负责内控合规工作。(2)查阅内控合规人员配备资料,评价配备的内控管理人员数量、质量是否与内控管理相适应。提示:内控人员的配备是否符合上级行或当地监管当局的要求(参考标准:内控部门人员数量占被评价行人数的1%,评价等级为好;内控部门人员数量占被评价行人数的0.8%,评价等级为较好;内控部门人

17、员数量占被评价行人数的0.6%,评价等级为一般,0.6%以下为较差。以上标准应根据各分行内控组织架构区别掌握)。(3)查阅会议记录或会议纪要等资料,内控管理委员会是否正常运行,全面履行并发挥其管理职责。提示:委员会是否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是否按照职责规定对有关事项进行审议,是否对全行内控工作进行指导,是否组织重要的内控管理、内控评价等活动。(4)查阅内控合规部门年度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等内控管理资料,分析被评价单位内控合规部门是否全面履行内部控制建设及日常管理职责。提示:如是否定期组织对对辖机构的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等。b.现场方式参照非现场评价方式。指标4. 机构、部门、岗位职

18、能是否完善、规范,并符合内控管理的要求评价要点1、是否明确划分部门之间、上下机构之间职责,并符合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要求。2、各部门岗位设置是否符合职责分离和内部控制要求,各岗位责任制是否明确了职责分工、报告关系, 3、是否随着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内部机构、岗位设立和职能划分。评价标准:好:能明确划分部门之间、上下机构之间职责,并符合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要求;建立完善的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岗位设置符合职责分离和内部控制要求,报告关系清晰合理;内部机构、岗位的设立和职能的划分能够随着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较好:能明确划分部门之间、上下机构

19、之间职责,并符合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要求;建立完善的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岗位设置符合职责分离和内部控制要求,个别岗位报告关系不清晰合理;个别内部机构、岗位的设立和职能的划分未能随着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一般:能明确划分部门之间、上下机构之间职责,并符合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要求;个别岗位未制定成文的岗位职责说明,个别岗位设置不符合职责分离和内部控制要求,少数岗位报告关系不清晰;少数内部机构、岗位的设立和职能的划分未能随着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较差:能明确划分部门之间、上下机构之间职责,但个别部门、机构职责不符合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要

20、求;少数岗位未制定成文的岗位职责说明,少数岗位设置不符合职责分离和内部控制要求,部分岗位报告关系不清晰;部分内部机构、岗位的设立和职能的划分未能随着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差:能明确划分部门之间、上下机构之间职责,但少数部门、机构职责不符合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要求;部分岗位未制定成文的岗位职责说明,部分岗位设置不符合职责分离和内部控制要求,较多的岗位报告关系不清晰;内部机构、岗位的设立和职能的划分未随着组织机构、业务流程和制度规定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的情况较多。评价依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工商XX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工银XX发200523号)评价方法(该指标可

21、采取非现场或现场方式评价)a.非现场方式1.样本确定:此指标涉及各部门,抽样量为100%。2.资料调阅:分行各部门职责、岗位职责和岗位职责说明,分行机构设置、职能及部门职能调整文件3.方法步骤及提示(1)查看各部门的部门职责,分析是否明确划分部门之间、上下机构之间职责,并符合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要求。提示:如评价资金营运业务前台交易部门与后台结算部门是否独立制定职责;对部门职责进行分析,判断部门之间的职责是否存在划分不清晰的现象。对“岗位符合职责分离和内部控制要求”的内容在现场评价时分专业进行评价。(2)分析各个岗位职责说明,是否明确报告关系,职责分工是否明确,是否符合职责分离要求。评价提示

22、:主要查看公司业务、授信审批、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运行管理、信贷管理、银行卡业务、个人金融业务、电子银行业务、国际业务、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办公室等主要专业,如银行卡业务部门职责中的调查岗、审批岗、审查岗等岗位是否有明确的岗位说明和报告关系,是否存在调查岗、审批岗、审查岗没有分离的现象。岗位描述的具体内容是否包含以下要素:如基本信息、岗位主要责任、报告关系、任职条件要求等内容,符合职责明确、平衡制约、报告关系清晰的基本要求。(3)调阅机构设置、部门职能调整文件,分析机构、业务在变化时,是否及时修订、建立岗位职责。b.现场方式(同非现场评价)指标5.是否建立健全并切实落实管理人员任用机制与业

23、绩考核机制评价要点1.是否制定管理人员任用机制与业绩考核制度;2. 管理人员任用与业绩考核工作是否按制度执行;3. 机构、部门负责人配备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严格按照职数、条件和程序使用配备管理人员;评价标准好:建立并执行管理人员任用机制;严格对机构、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进行认定,合理配备机构、部门负责人;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具体操作流程并按规定进行考核。较好:建立管理人员任用机制,但个别管理岗位人员任用未执行有关规定;严格对机构、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进行认定,合理配备机构、部门负责人;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具体操作流程并按规定进行考核,但业绩考核的兑现不符合制度规定。一般:建立管理人员任用机制,但少数管理

24、岗位人员任用未执行有关规定;个别机构、部门负责人的资格认定和配备不符合规定;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具体操作流程,但未完全按规定进行考核。较差:建立管理人员任用机制,但存在一定的缺陷;部分管理岗位人员任用未执行有关规定;少数机构、部门负责人的资格认定和配备不符合规定;业绩考核操作流程不完善,未执行业绩考核规定。差:未建立管理人员任用机制或不执行管理人员任用机制的情况较多;部分机构、部门负责人的资格认定和配备不符合规定;未建立健全业绩考核具体操作流程。评价依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工商XX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工银XX发200523号)、中国工商XX银行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实施细则、各分行

25、相关管理人员任用考核制度、规定。评价方法a.非现场方式根据可获取的非现场检查信息,对指标中的部分评价点进行非现场计分。b.现场方式1.样本确定:抽样量100%。2.资料调阅:管理人员任用制度和聘用资料(述职、考核、公示等资料)、业绩考核制度和考核资料,领导岗位公开竞聘任用制度,年度内管理人员竞聘资料(包括竞聘通知、考试资料、招聘结果文件等)。3.方法步骤及提示(1)调阅机构及部门负责人资格认定管理规定、管理人员任用机制文件,是否建立了相应的人员配备与任用机制。提示:是否根据上级行有关管理人员选拔任用规定,制定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通过调阅领导岗位公开招聘制度,了解招聘制度是否制定了笔试、面试、演

26、讲、考核、任用等工作流程和原则;通过其他任用方式的,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如述职、考核、公示等。(2)查阅公开竞聘资料,评价是否按照程序规定开展工作,是否存在未按照规定流程开展竞聘的情况。提示:查阅领导干部公开竞聘资料,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开展工作,干部任免是否按管理权限开展,选拔聘任的领导人员在任前是否已经进行公示。(3)调阅部门、机构负责人资格认定文件,相关领导岗位人员是否经过资格认定。根据抽样原则,抽查不少于10位正副行长的资格认定文件。提示:调阅支行行级干部花名册,了解当年新聘用和继续聘用领导干部人员名单,核实部门、机构负责人(正副行长)的任职资格是否符合上级行规定,行长和副行长任职资格是否

27、得到当地监管部门的批准或备案。(4)调阅辖属机构班子成员人事档案,查阅班子成员配备是否符合要求。根据抽样原则,抽查不少于个行的班子成员资料。提示:根据支行行级干部花名册,调阅不少于个行的领导干部档案资料,了解领导班子成员的职数、年龄结构、职称机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度考核是否合格等基本信息。重点关注班子成员的专业结构。(5)调阅业绩考核文件,并访谈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了解业绩考核的具体操作流程,了解平时如何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形式和频率如何,业绩考核的结果和薪酬、晋升等的关系等,分析判断业绩考核制度、流程是否符合要求。(6)调阅考核资料,分析判断业绩考核是否按规定的流程进行及业绩绩效考核体系执

28、行效果,业绩考核的兑现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指标6.是否建立并严格执行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评价要点1.是否制定机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定期交流、考核、淘汰制度;2.是否建立机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轮换计划和台账;3.机构负责人和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实施是否按制度执行;4.是否对关键岗位轮换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标准好:建立健全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及考核、淘汰制度和计划;认真执行机构负责人考核、淘汰制度;认真执行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和计划;建立关键岗位轮换档案并定期进行检查。 较好:建立健全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及考核、淘汰制度和计划;认真执行机构负责人考核、淘汰制度;对

29、关键岗位进行轮换和强制休假,但未建立完整的关键岗位轮换档案;未定期对关键岗位轮换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一般:建立健全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及考核、淘汰制度和计划;认真执行机构负责人考核、淘汰制度;个别关键岗位未按照规定轮换或强制休假;未建立关键岗位轮换档案。 较差:建立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及考核、淘汰制度和计划,但制度或计划存在一定缺陷;对个别机构负责人未执行考核、淘汰制度;少数关键业务岗位未按照规定轮换或强制休假。差:未制定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及考核、淘汰制度和计划或相关制度和计划存在明显缺陷;对少数机构负责人未执行考核、淘汰制度;部分关键岗位未按照规定轮换或强制休假。评价依据:二级分

30、行和县级支行正、副行长均属关键岗位,其岗位轮换工作按照中国工商XX银行干部交流有关规定(工银XX党委2000119号)执行;强制休假工作按照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暂行办法(工银XX发200778号)。评价方法a.非现场方式根据可获取的非现场检查信息,对指标中的部分评价点进行非现场计分。b.现场方式1.样本确定:关键岗位的轮换或强制休假属多日发生一次的事项,抽样量不低于20个,其他评价要点的抽样量为100%。2.资料调阅:机构负责人定期交流、考核、淘汰制度和计划、关键岗位认定文件、岗位轮换制度和轮换档案、定期检查报告。3.方法步骤及提示(1)与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交流,了解辖属机构负责人交

31、流制度和关键岗位人员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制度执行情况。提示:通过与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访谈,了解是否制定辖属机构负责人交流制度,是否开展关键岗位人员认定工作,年度内是否开展机构负责人交流工作,对未能按规定进行交流的情况采取何种措施。(2)调阅关键岗位认定文件,评价是否清晰界定本行关键岗位范围。提示:分行是否根据上级行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暂行办法要求,制定下发分行关键岗位人员轮换和强制休假暂行细则,对全行关键岗位的范围、关键岗位轮换方式和期限进行了明确。(3)调阅机构负责人交流计划、考核情况记录和任免文件,评价机构负责人定期交流、考核、淘汰是否按计划执行。提示:是否根据中国工商XX银行管理人员退

32、出机制暂行规定要求,制定本行机构负责人交流计划和相关工作规则;是否按工作规则对分行部室和各分支机构负责人经营目标任务的履职情况进行考评,确定考核时间和程序;考核等次是否分为优秀、良好、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五个等次。查阅分行副总经理以上实职干部名单和机构负责人交流计划,搜索被评价行任职超过3年正副行长的名单,并与有关人员核实未交流的原因,以及未交流机构负责人是否按制度要求进行离岗审计。(4)查阅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档案,评价关键业务岗位的轮换或强制休假是否按计划执行。提示:人力资源部门是否根据上级行有关制度要求,对本行关键岗位进行了分类认定,并编制分行关键岗位范围、轮换方式、轮换期限表;对关

33、键岗位的名称和主要职责、风险点进行了认定和描述;是否将关键岗位轮岗和强制休假在分行关键岗位范围、轮换方式、轮换期限表中准确记载。(5)查阅对关键岗位轮换情况定期检查的报告,评价关键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制度的执行情况。提示:调阅对关键岗位轮换情况定期检查的报告,人力资源部门是否开展本级和辖属机构关键岗位的检查。目前各行对关键岗位轮换情况的检查,主要是人力资源部与运行管理部共同对辖属机构关键岗位的检查,应建议人力资源部独立履行对本级和辖属机构关键岗位轮换情况检查工作。如现场评价期间分行人力资源部门还未开展此项工作,应了解是否在年度计划中确定在四季度完成此项工作,并追查上年度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指标7

34、.是否建立并落实内控工作激励约束机制评价要点1.是否制定了规范的内部控制激励约束制度,并认真执行;2. 年度内是否对内控管理工作出色的机构、部门或员工按规定予以奖励并兑现,树立内控先进典型;3. 是否将内控管理考核指标在辖属单位绩效分配指标中设定分值为-70分。评价标准好:内部控制激励约束制度健全;内控管理结果充分运用;对内控出色的机构、部门或员工按规定予以奖励并兑现。 较好:内部控制激励约束制度健全;内控管理结果充分运用;对个别内控出色的机构、部门或员工未按规定予以奖励。 一般:制定了内部控制激励约束制度,但制度存在一定缺陷;内控管理结果充分运用;对少数内控出色的机构、部门或员工未按规定予以

35、奖励。 较差:制定了内部控制激励约束制度,但制度存在明显缺陷;内控管理结果运用不充分;对部分内控出色的机构、部门或员工未按规定予以奖励。差:未制定相关内部控制激励约束制度;未将内控管理结果进行运用;对内控出色的机构、部门或员工未按规定予以奖励的情况较多。评价依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工商XX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工银XX发200523号)评价方法a.非现场方式本条指标可采取非现场评价方式,评价人员可在现场评价前,调阅被评价行相关资料,参照评价标准进行非现场评价、计分,现场评价时对部分疑点进行验证,并对评价等级进行微调。1.样本确定:此指标为每季度发生1次的事项,抽样量为100%。2.调阅资料

36、:内控工作激励机制文件(包括相关专业部门管理办法中涉及内控激励的文件,如绩效考核办法和阶段考核结果,系统或专业评先、评优办法,违规积分管理规定等处罚文件等),开展内控激励工作的宣传、研讨等资料,内控激励制度兑现的文件资料(如对先进典型实施奖励的文件)。3.方法步骤及提示(1)查阅内部控制激励约束制度,评价是否建立了成文、规范的制度规定,是否对激励约束行为、内容和标准进行明确。提示:分行制定全行性的内部控制激励制度,或有关部门在文件中是否有对激励约束行为的规定,内控奖励的条件、范围和标准是否明确。(2)查阅按激励制度规定实行兑现的文件资料,评价是否对机构、部门或员工按规定予以奖励并兑现;查阅对内

37、控激励工作开展宣传的资料,评价是否对先进典型、奖励情况进行及时宣传,引导员工重视内控工作。(3)评价是否将内控管理结果充分应用。提示:查阅绩效考核办法和阶段考核结果,内控管理考核指标在辖属单位绩效、本级部室的考核依据,考核指标中分值为-70分(倒扣70分)的,评价等级为好;设定指标分值为-70分(倒扣70分)以下的,评价等级为较好及以下。查阅系统或专业评先、评优办法,是否将内控管理结果作为评选内容,如在系统或专业评先、评优时将内控评价得分作为评选内容之一。(4)调阅积分处罚台账,评价是否认真执行员工违规积分管理规定。提示:分析已全部完成的检查项目,将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与员工违规积分管理规定的标

38、准进行对照,梳理出应该进行积分处罚的事项,与已处罚的事项相比较,在与有关人员沟通的基础上,评价应该进行积分的事项是否均进行积分。b.现场方式参照非现场评价方式。指标8.员工是否了解、掌握内部控制政策、目标、操作流程及管理重点评价要点1、基层行、部门负责人是否了解和掌握本行的内部控制政策、管理目标,熟悉本单位的内控状况、主管业务的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2、业务主管、经办人员是否了解掌握主办业务的管理目标、主办业务的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3、基层行、部门负责人、业务主管、经办人员是否明确因风险失控而可能产生的后果,是否熟知上级行或本行对员工违规行为的有关管理规定。评价标准好:基层行主要负责人、部门

39、经理、业务人员能够描述其主管或主办业务的内部控制政策、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明确因风险失控造成的后果,以及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受到的处罚。较好:基层行主要负责人、部门经理、业务人员能够描述其主管或主办业务的内部控制政策、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明确因风险失控造成的后果,但个别人员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受到的处罚不清楚。一般:基层行个别主要负责人、部门经理、业务人员不能描述其主管或主办业务的内部控制政策、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少数人员对因风险失控造成的后果、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受到的处罚不清楚。较差:基层行少数主要负责人、部门经理、业务人员不能描述其主管或主办业务的内

40、部控制政策、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部分人员对因风险失控造成的后果以及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受到的处罚不清楚。差:基层行部分主要负责人、部门经理、业务人员不能描述其主管或主办业务的内部控制政策、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较多人员对因风险失控造成的后果、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受到的处罚不清楚。评价依据: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工商XX银行内部控制规定(工银XX发200523号)评价方法a.非现场方式1.样本确定:各专业分层面分别抽样量35人,总数15名员工。2.资料调阅:参考指标4、 “机构、部门、岗位职能是否完善、规范,并符合内控管理的要求”调阅的非现场资料。3.方法步骤及提示(

41、1)每个小组确定交流人员,三个小组每组应不少于5人。(2)各小组在非现场结合原第4项指标调阅的资料,初步确定访谈人员名单,拟定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提纲。提示:访谈提纲内容的原则是针对员工岗位做什么,问什么。访谈范围是基层行主要负责人、部门经理、业务主管、业务经办人员(主要选取信贷管理部、公司业务部、运行管理部、个人金融业务部、财务会计部等)。b.现场方式1.样本确定:依据非现场确定的抽样(各专业分层面分别抽样量35人,总数15名员工。)2.资料调阅:非现场已调阅现场依照非现场确定访谈对象、拟定的访谈提纲,由评价组内各专业小组与相关部门人员访谈交流。(非现场未做准备现场做)(1)基层行主要负责人、业

42、务主管是否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政策、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提示:被询问的管理人员能描述出分管专业内部控制政策、年度专业管理目标中的重点内容;被询问的业务人员能大致描述出从事专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员工是否了解因风险失控造成的后果、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受到的处罚。(2)员工是否了解和掌握内部控目标、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提示:与员工交流、询问的内容按照“做什么,问什么”的原则,应该是与其本人从事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对内部控制政策、管理目标、操作流程及主要风险点等内容进行询问,要求被询问人员能大致描述出相关要点,不要求完全一致;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应受到的处罚等内容进行询问,应是目

43、前实际执行中的有关制度规定,即可以是总行也可以是省行或专业部门制定的管理规定或处罚条款,对其内容员工应大致了解,不要求简单背诵具体处罚内容,重点在于员工有因风险失控造成的后果的认识,有风险意识和内控防范意识。指标9.是否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并认真履职评价要点1风险管理组织机构是否健全,是否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各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2是否按总行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制定规范的风险管理工作规则与程序,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责是否明确;3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是否明确;4是否能够按照制定的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各委员会是否能够定期召开会议审议有关事项;5风险管理部门是否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情况,风险管理报告内

44、容是否全面、具体。评价标准好: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风险管理工作规则与程序完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明确;能够按照制定的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委员会能够定期召开会议审议有关事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责明确,能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情况,风险管理报告内容全面。较好: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风险管理工作规则与程序完善;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明确;能够按照制定的规则和程序开展工作,委员会能够定期召开会议审议有关事项;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责明确,能够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情况,但风险管理报告不够全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措施。一般: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风险管理工作规则与程序存在一定的缺陷;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明

45、确;个别委员会会议未按规定召开,个别事项未按规定审议;职能部门风险管理职责不明确;个别风险管理报告未及时向管理层报送。较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健全,风险管理工作规则与程序存在明显缺陷;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存在缺陷;少数委员会会议未按规定召开,少数事项未按规定审议;少数风险管理报告未及时向管理层报送。差:风险管理组织机构不健全,未制定风险管理工作规则与程序;未制定风险控制目标和措施;部分委员会会议未按规定召开,部分事项未按规定审议;部分风险管理报告未及时向管理层报送。评价依据:1、中国工商XX银行风险管理框架(工银XX发2004140号);2、中国工商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工银XX

46、发2006144号);3、中国工商XX银行风险报告制度(工银XX发200757号);4、关于印发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修订)的通知(工银XX发200820号)评价方法a.非现场方式本条指标是非现场评价指标,被评价行应在现场评价前,按规定将调阅资料上报一级分行,由非现场评价人员对其进行分析并非现场计分。1.样本确定:此项指标属按季发生一次的事项,抽样量为100%。2.资料调阅: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风险管理报告(年度和季度);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或纪要;全行总体风险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等。3.方法步骤及提示(1)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能部门负责人交流,了解委员会的工作流程和机构设置情况,看流程是否合

47、规。(2)查阅分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分析是否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及明确各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牵头部门和日常办事机构;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报告路线是否清晰;通过沟通和交流了解各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否有明确职责分工和报告路线。提示:如风险管理委员会和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程不符合总行要求,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评估与管理的报告路线不清晰,或个别专业风险管理委员会无明确报告路线,工作规则有一定的缺陷。(3)查阅全行年度和半年度风险管理报告,查看是否定期向管理层报告风险管理情况,分析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全面反映本行风险状况。提示:风险管理报告是否涵盖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方面的内容。 (

48、4)查阅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或相关文件,是否制定风险控制目标和风险控制措施或管理办法。提示:风险控制有总体目标和各部门专业目标,并有具体的工作措施。(5)查阅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或纪要,分析委员会是否正常召开会议,认真履行职责;全面风险管理牵头部门是否能够根据管理职责指导、监督各相关部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提示:如风险管理委员会是否按规定的时间、次数召开会议,会议是否分析本行风险状况;是否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并指导、监督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工作。b.现场方式对非现场资料的部分疑点进行验证,并对评价等级进行微调。指标10.是否对信用风险进行严格的识别、计量、评估、监控并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评价要点1是

49、否按规定方法和要求对各类信贷资产(含信贷资产、表外信贷资产)风险进行识别;2是否对按规定的标准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计量;3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认定;4是否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状的计量、认定结果进行定期汇总分析,评估其风险程度;5是否判断各类信贷风险的变化趋势,预测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6是否根据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评价标准好:能够按规定方法和要求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进行识别;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计量和认定,并进行定期汇总分析,评估其风险程度;判断各类信贷风险的变化趋势,预测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根据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

50、情况,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较好:能够按规定方法和要求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进行识别;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计量和认定,并进行定期汇总分析,评估其风险程度;对个别信贷风险未判断其变化趋势,对个别信贷风险未预测其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根据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制定风险防范措施。一般:能够按规定方法和要求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进行识别;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计量和认定,但对个别时期的信贷资产风险未进行定期汇总分析或评估其风险程度;对少数信贷风险未判断其变化趋势,对少数信贷风险未预测其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根据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较差:

51、能够按规定方法和要求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进行识别;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计量和认定;对少数时期的信贷资产风险未进行定期汇总分析或评估其风险程度;对部分信贷风险未判断其变化趋势,对部分信贷风险未预测其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个别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时未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差:未能按规定方法和要求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进行识别;未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各类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计量和认定;对部分时期的信贷资产风险未进行定期汇总分析或评估其风险程度;对较多信贷风险未判断其变化趋势,对较多信贷风险未预测其对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程度;少数主要风险因素的变化时未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评价依据:1、中国

52、工商XX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十二级分类办法(工银XX信管2005325号);2、表外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标准(工银XX发2005222号);3、中国工商XX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工银XX发2006144号);2、关于印发法人客户信贷资产质量分类管理办法的通知(工银XX发200744号);4、中国工商XX银行风险报告制度(工银XX发200757号);5、关于转发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和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的通知(工银XX办发2007627号)评价方法a.非现场评价方法根据可获取的非现场检查信息,由非现场评价人员对指标中的部分评价点进行非现场计分。抽样方法:全部样本量不少于共8

53、笔,从全部信贷资产中抽取。其中:(1)表内信贷资产不少于6笔。CM2002返传数据中抽取不同“贷款分类”的法人客户(含小型企业)贷款不少于4笔, PCM2003汇总数据中抽取个人贷款中违约3个月以上贷款不少于2笔。重点选择关注、次级类贷款和欠息、逾期贷款。(2)表外信贷资产不少于2笔。CM2002返传数据中提取“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关注类或次级类业务余额较大者各1笔。b.现场评价方法1调阅资料: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信用风险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或纪要、信用风险管理报告、十二级或五级分类季报表、季度资产质量分析报告等,CM2003和PCM2003台账数据。2

54、方法步骤及提示:(1)与委员会有关成员进行访谈,分行是否按要求制定风险控制目标和控制措施;对委员会工作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解与验证。(2)查阅信用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记录或纪要,委员会是否定期召开会议,审议决定本行信用风险政策,根据本行信贷资产(含信贷资产、表外信贷资产,下同)质量状况确定信用风险监测指标,审议信用风险管理报告。 提示:如某些委员不知道全行的风险控制目标,不知道什么时候审议通过信用风险管理报告等。(3)根据信贷抽样,通过CM2002和PCM2003逐笔测试分类是否按规定的方法、标准、程序进行,识别方法是否得当,是否严格按标准进行计量,是否每月按认定程序进行认定。提示:贷款已出现逾

55、期或欠息等不良信息,但分类结果仍优于关注一级;贷款逾期或欠息超过90天,其分类结果仍优于次级一级。(4)查阅年度和季度十二级分类报表和相关分析报告,看是否对公司客户贷款、住房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银行卡透支等信贷资产风险进行统计和分析,是否定期编制报送信贷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报表,是否对银行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等表外信贷资产风险进行统计和分析,是否定期编制报送表外资产质量五级分类报表。提示:某行资产质量分析报告普遍缺少对表外信贷资产的风险分析,缺少对个人贷款业务、银行卡透支等风险分析。(5)查阅年度和季度信用风险管理报告和资产质量分析报告。看是否全面反映本行风险状况,是否按规定的

56、监测指标统计测算信贷资产、表外信贷资产风险的分布状况。提示:如分行信用风险管理报告是否分析影响公司客户贷款、住房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银行卡透支等信贷资产的潜在风险和外部风险,重点对贷款种类、期限结构、融资集中度、行业政策,以及客户所有制形式等风险因素进行分析、预测、评估。(6)查阅年度和季度信用风险管理报告、资产质量分析报告,看是否根据本行的信用风险状况,制定相关风险控制措施(含风险拨备覆盖措施)。指标11.是否按规定对贷款客户进行信用等级及授信控制评价要点1是否认真执行信用评级及统一授信的相关制度和流程;2评级授信资料是否齐全、录入是否准确;3有无违规调高信用等级情况;4.

57、 有无违规提高客户综合授信情况;5评级授信是否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6是否能按规定对存在特别规定事项的客户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综合授信。评价标准好:认真执行信用评级及统一授信的相关制度和流程;相关资料齐全,信息录入准确;无违规调高信用等级或提高综合授信;按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能按规定对存在特别规定事项的客户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综合授信。 较好:执行信用评级及统一授信的相关制度和流程;个别客户信用评级或授信资料不全,个别客户信息录入不准确;无违规调高信用等级或提高综合授信;个别客户信用评级或授信审批不够规范;对个别存在特别规定事项的客户未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综合授信。 一般:少数客户信用评

58、级或授信资料不全,少数客户信息录入不准确;无违规调高信用等级或提高综合授信;少数客户信用评级或授信审批不够规范;对少数存在特别规定事项的客户未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综合授信。较差:部分客户信用评级或授信资料不全,部分客户信息录入不准确;无违规调高信用等级或提高综合授信;部分客户信用评级或授信审批不够规范;对部分存在特别规定事项的客户未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综合授信。差:客户信用评级或授信资料不全,信息录入不准确情况较多;存在越权审批信用等级或授信情况;存在违规调高信用等级或提高综合授信情况;客户信用评级或授信审批不够规范的情况较多;对较多存在特别规定事项的客户未及时调整信用等级和综合授信。评价依据:关

59、于印发中国工商XX银行企业法人客户评价办法的通知(工银XX发200158号)、中国工商XX银行公司法人客户统一授信管理办法(修订)(工银XX发200551号)、 关于印发法人客户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的通知 (工银XX办发(2007)23号)、关于印发小企业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2007)年版和小企业贷款业务操作指南的通知 (工银XX办发(2007)250号)、关于印发新建房地产企业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工银XX办发(2006)254号)、关于印发新建企业法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工银XX办发(2006)253号)、关于印发保险公司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试行)

60、的通知( 工银XX办发(2006)133号)、关于印发开发区投资公司法人客户评级办法(试行)的通知 (工银XX办发(2006)171号)、关于印发公路投资类客户信用等级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工银XX办发(2006)170号)、2007年信贷管理手册等。评价方法a非现场评价方法根据可获取的非现场检查信息,由非现场评价人员对指标中的部分评价点进行非现场计分。样本确定:全部样本量不少于共8户,从全部贷款客户中抽取。根据重要性原则,通过 CM2002返传数据进行筛选,重点抽取审批权限内法人客户、关联客户、小型企业、房地产企业、医院、保险公司、外商投资企业、专业外贸企业,同时考虑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的

61、前10户和信用等级A级及以上客户。关注出现逾期、垫款和欠息的客户。 b现场评价方法 1.调阅资料:分行制定或执行的授信、信用评级制度或流程,信用评级审查机构的工作规则,省、市分行转授权文件,信贷审查委员会、信用评定工作委员会会议记录、纪要,信用评级及授信资料。2方法步骤及提示(1)与授信审批部门、信贷管理部门等相关人员交流,了解职能部门对客户授信、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情况和工作流程。提示:某行评级授信集体审议在先,专业部门审查在后,评级授信流程不合规。(2)查看省、市分行转授权文件,了解分行授权及转授权具体规定,了解本行及主管部门信用评级及授信具体权限。提示:结合当年转授权情况查验是否按规定的权限进行评级授信的审批。(3)根据抽取的样本,逐个评价评级授信审查审批的合规性。主要包括:未评级企业是否符合总行的规定,信用评级是否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客户信息的录入是否正确,是否按规定制定授信方案,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