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1153064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760.5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资源描述:

《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4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技 术 规 程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2008年8月目 录1 总 则1.1 一般规定1.2 精度要求1.3 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2 地下管线探查2.1 一般规定2.2 资料收集与整理2.3 管线探查内容2.4 探查前的技术准备2.5 地下管线探查2.6 探查工作质量评定3 地下管线测量3.1 一般规定3.2 图根控制测量3.3 管线点测量3.4 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评定3.5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4 地下管线图的编制4.1 一般规定4.2 地下管线图的编绘4.3 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5 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5.1 一般规定5.2 监理的主要职责5.3 监理的工作

2、程序6 测区成果资料的验收和归档6.1 一般规定6.2 验收6.3 档案资料归档1 总 则1.1 一般规定1.1.1 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是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为了完整、系统地做好该项工作,查明地下管线状况,统一顺德区城市地下管线探测、基础资料编制和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技术要求,针对顺德区地下管线特点和地下管线管理工作的需要,特制定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作为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的技术依据之一执行。当本规程与采用的其它技术依据不一致时,以本规程为准。1.1.2 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工程采用下列技术标准:1、 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

3、; 2、 CJJ8-99城市测量规范;3、 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4、 CJJ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范;5、 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规程;6、 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设计书。1.1.3 地下管线探测,平面坐标采用顺德区地方坐标系,高程暂采用现行顺德区高程系统。并由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提供控制资料。1.1.4 管线图的分幅与顺德区地形图分幅一致,成果图件基本比例尺为1:500。1.1.5 地下管线探测范围为顺德区城区(约50平方公里)内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及通道和其他公共区域。机关、企事业单位、住宅小区等列为

4、非探测区,内部管线不查。但对穿越上述非探测区的主干管线(给水管径300mm、排水管径600mm/方沟700X700、热力管径300mm、煤气管径200mm)不能中断,以保持主干管线的连续性。地下管线探测的管线类别和取舍标准按表1.1.5执行。表1.1.5 地下管线普查取舍标准No.管 线 类 别取 舍 标 准1给水管径100mm2排水(含雨水、污水)方沟400400mm,管径300mm3燃气全测4电力(不含路灯)全测5通讯(不含交通信号线)全测6工业全测7热力全测1.1.6 地下管线普查应查明地下管线的平面位置、高程、埋深、走向(流向)、规格、材质、管线性质、权属单位以及管线附属构筑物信息,并

5、编绘以地形图为载体的地下管线图(综合管线图和专业管线图)。建立全市统一、全面、完整、科学、准确、具有现代特征的城市动态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1.1.7 地下管线普查的数据采集应满足规程要求,地下管线数据经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入库。进行动态管理采集的地下管线数据(包括地下管线竣工测量等)也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1.1.8 参与地下管线普查工作的人员,应按附录H的要求,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确保管线普查工作安全、高效有序进行。1.2 精度要求1.2.1 隐蔽管线点探查精度:平面位置限差:ts:0.10h; 埋深限差:th:5+0.10h。(式中h为地下管线

6、中心埋深,单位为厘米,当h100cm时则以100cm代入计算)1.2.2明显管线点埋深量测限差:5cm。1.2.3地下管线点的测量精度:管线点测量的解析平面位置中误差ms(相对于邻近解析控制点)不得大于5cm;高程中误差mh(相对于邻近高程控制点)不得大于3cm。1.2.4 地下管线图测绘(编绘)精度:地下管线与邻近的地面建筑物、构筑物及相邻管线的间距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5mm。1.3 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内容及基本程序1.3.1 地下管线普查的工作内容包括:1、 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和地下管线现状调绘;2、 进行分类检验及编制地下管线普查技术设计书;3、 地下管线实地调查和探查;4、 地下管线

7、测量;5、 地下管线成果表编制及管线图编绘;6、 地下管线普查全过程工程监理;7、 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建立;8、 成果检查验收与归档;9、 编制地下管线探测技术总结报告;10、 建立地下管线信息管理系统与动态更新管理机制。1.3.2 地下管线普查的基本程序为:接受任务(委托),收集资料,现场踏勘,仪器检验,方法试验,编写技术设计书和项目实施作业计划,实地调查,地下管线探查,控制测量,地下管线测量,地下管线数据处理,地下管线图编绘,权属单位确认,工程监理单位质量检查,数据验收,地下管线数据入库,报告编制及成果验收。2 地下管线探查2.1 一般规定 2.1.1 地下管线探查应在现场查明各种地下管线的

8、敷设状况,即管线在地面上的投影位置和埋深,同时应查明管线类别、材质、规格、载体特征、电缆根数、孔数及附属设施等,绘制探查草图并在地面上设置管线点标志。 2.1.2管线点宜设置在管线的特征点在地面的投影位置上。管线特征点包括交叉点、分支点、转折点、变材点、变坡点、变径点、起讫点、上杆以及管线上的附属设施中心点等,在平面位置相同的变深点处,探测应定测为两个点。 2.1.3在没有特征点的管线段上,视地下管线探测任务不同,地下管线的管线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和专用管线探测,宜按相应比例尺设置管线点,管线点在地形图上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15cm;2、厂区或住宅小区管线探测,宜按相应比例

9、尺设置管线点,管线点在地形图上的间距应小于或等于10cm;3、施工场地管线探测,宜在现场按地形图上的间距小于或等于10cm间距设置管线点;4、当管线弯曲时,管线点的设置应以能反映管线弯曲特征为原则。2.1.4地下管线探查应在充分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实地调查与仪器探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2.1.5管线点的编号宜由管线代号和管线点6位自然顺序号组成,管线代号可用汉语拼音字母标记(详见附录A);管线点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记,管线点编号在同一测区应是唯一的。2.1.6管线探查现场应使用墨水钢笔或铅笔按管线探查记录所列项目填写清楚,并应详细地将各种管线的走向、连接关系、管线点编号等标注在相应大比

10、例尺(如1:500)地形图(或带状图)上,形成探查草图交付地下管线测量工序使用。一切原始记录、记录项目应填写齐全、正确、清晰,不得随意擦改、涂改、转抄。确需修改更正时,可在原记录数据内容上划一“”线后,将正确的数据内容填写在其旁边,并注记原因,以便查对。2.1.7热力架空管的表示:有多条管一簇的,外形尺寸规格按ab(宽高,类似于沟道)的方法表示,宽度1.5米以上(含1.5米)的用双虚线表示,其它类似的架空管线束亦按此原则表示;河堤内的架空管,埋深起算面为堤顶,高于堤顶的埋深记负值。2.1.8对测区内燃气管穿越电力线的或与电力线同沟的地方要实地核实,并详细登记记录,记录内容及表格见附录G。2.1

11、.9在通往施工区或无法探测的地方,管线最后一点在数据库备注栏中注明“施工区”;在DWG文件中用虚框表示出施工区等范围。2.1.10建、构筑物方面(如燃气调压站、储气柜,电信控制室、交换局,电力变电站,变电室,给水水池等)只探测到最后一点,数据库在备注栏中注明建、构筑物名称。2.2 资料收集与整理2.2.1 已有地下管线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是地下管线普查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是指对已埋设的各种地下管线资料进行搜集、分类、整理,将有关信息转绘到现有的顺德区1:500地形图上。2.2.2 各管线权属单位应按“管线办”的要求提供专业管线资料并组织熟悉管线情况的专业人员协助进行资料整理和现场调查。2.2.3资料

12、收集整理的工作内容1、 应搜集的已有地下管线设计图、施工图、竣工图、断面图、技术说明和成果表以及地下管线的放线(定线)图和成果表;2、 将管线位置及属性资料转绘到1:500地形图上,编制成现况调绘图。地下管线现状调绘应首先根据管线竣工图、竣工测量成果及成果表进行转绘,如无竣工图及竣工测量成果的管线,可根据其施工图及有关资料,按管线与邻近的建(构)筑物、明显地物点、现有路边线等的相互关系展绘。3、 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应采用彩色笔按附录A所规定的颜色转绘。转绘图式按附录B规定的图例执行。现况调绘图必须注明管线的权属单位、规格、材质、性质、埋设年代。2.3 管线探查内容2.3.1地下管线点的探查地下

13、管线探查主要是针对管线点的探查,管线点包括管线特征点和附属设施中心点,管线点分为明显管线点和隐蔽管线点。明显管线点是指地下管线中心位置投影在实地明显可直接定位;隐蔽管线点是指因地下管线在实地不可见需采用仪器探测或样孔探测的物理点。2.3.2管线探查必须查明和登记的项目管线种类地面建(构)筑物管线点量注项目测注高程位置特征点附属物给水水源井、净化池、泵站、水塔、水池、取水构筑物直线点、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变材、变坡、管帽、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阀门井、水表井、消防井、阀门、消防栓、水表、排气井、检修井、排沙井、出水口管径、材质、埋深管顶及地面高程排水暗沟、地面出口、出口闸直线点、起点、进水口、

14、出水口、交叉口、转折点、三通、四通、多通、变径、预留口、倒洪、非普查区去向污水井、雨水井、雨水篦、化粪池、泵站管径(断面尺寸)、流向、埋深、材质管底、方沟底及地面高程电力变电站、变电室、配电房、直线点、弯头、三分支、四分支、多分支、上杆、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检修井、接线箱、控制柜、通风井、井边点断面尺寸、材质、电缆根数、电压、埋深、总孔数用孔数直埋缆顶、管(块)顶、沟底及地面高程通讯控制室、差转台、发射塔、放大器、槽道直线点、弯头、三分支、四分支、多分支、上杆、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人孔、手孔、接线箱、电话亭、井边点断面尺寸、材质、电缆根数、埋深、总孔数用孔数直埋缆顶、管(块)顶、沟底及地面高程

15、燃气调压站、储气柜、直线点、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变材、管帽、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凝水缸、阀门、检修井、调压箱阀门井管径(断面尺寸)、材质、埋深、压力管顶及地面高程工业管道锅炉房、动力站、冷却塔直线点、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变材、管帽、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排液装置、排污装置、阀门、检修井、阀门井管径、材质、载体名称、埋深、压力管顶及地面高程热力锅炉房、泵站直线点、弯头、三通、四通、变径、变材、管帽、预留口、非普查区去向阀门、检修井、阀门井管径、材质、埋深管顶、架空管底及地面高程注:1、部队、铁路、民航及其它专业管线测注项目参照本表规定执行,注明权属单位及用途。2、排水、电力、通讯、热力管沟

16、(道)测注的平面位置为管沟(道)几何中心位置。3、管线埋深:直埋电缆和管块应量测外顶埋深,电力、通讯沟道量测沟底埋深,给水、煤气和工业等有压力的管道量测外顶埋深,排水管沟、地下沟道和自流管道应量测内底埋深,并注明管沟几何尺寸。架空管道的高程数据以管底为准,测地面高程、埋深记负值;裸露出露在地面上的管线,实测管顶高程,埋深记为“0”(排水管线除外)。4、当管线特征既变径又变材时以变径为主,变材不填。5、当管径在普查区变径后为的小管径不够本次探测标准时,管线可终止于变径符号,在点表备注栏注“小管径”。6、附属物和特征点同时存在时以附属物为主。检修井内的三通、四通等应在特征栏如实填写,但直线点、变径

17、点则不予填写。432.3.3 各种地下管线实地调查项目管线类型埋深断面电缆根数材质构筑物附属物传输物体埋设年代权属单位井底深总孔数已用孔数道路名称埋设方式管顶管底管径宽X高压力流向电压给水排水管道方沟燃气电力直埋沟道通讯直埋管块热力管道架空工业管道注:1、表中“”为调查项目。2.4 探查前的技术准备2.4.1 探查前的技术准备工作:资料搜集、现场踏勘、方法试验、仪器一致性检验、编制技术设计书和项目作业计划。2.4.2 探查前应搜集以下资料:1、 测区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2、 测区测量控制点成果资料;3、 其他相关资料。2.4.3 现场踏勘的内容包括:1、 核查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的可信度;2、

18、核查测区地形图的现势性;3、 核查测区内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和保存情况;4、 察看测区地物、地貌、交通情况、气候条件、地球物理特征及可能的干扰因素。2.4.4方法试验1、在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开展前应进行方法试验,其目的是:确定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所采用的物探方法、所选用仪器的有效性、精度和有关参数。为技术设计书的编制提供技术依据。2、方法试验的内容包括:电磁工作参数的选择试验:如信号激发方式的选择、工作频率的选择、收发距的选择、定位和定深方法的选择等。电磁波法波速的测定;非金属管线探测方法试验;新技术推广前所做的方法试验。2.4.5 探测仪一致性检验1、所有地下管线探测仪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一致性检验,

19、校验要选择在已知的管线上进行,将结果记录在探测仪一致性校验表中。(已知管线是指管线的位置、埋深、管径和材质均已知)。2、现场校验结束后应对校验结果进行评定,在校验结果全部满足以下条件时,探测仪可投入生产应用。 定位误差ts:0.10h; 定深误差th:50.10h;注:h为地下管线的中心埋深,以厘米计;h100cm时,以h=100cm代入计算。3、对分批投入生产使用的探测仪,每投入一批(台)时,均要进行一致性校验。4、一致性校验结束后,应编制“探测仪一致性校验报告”。2.4.6 编制技术设计书基本内容:1、 普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范围;2、 普查工作的人员组织和设备情况;3、 测区环境分析:包

20、括交通条件、气候条件和地下管线概况;4、 测区地形和测量控制资料分析;5、 地下管线探查:包括探查方法分析、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6、 地下管线测量:包括控制测量、管线点测量;7、 地下各类管线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8、 地下管线图编绘与成果表编制;9、 地下管线普查质量管理;10、 工作难点及对策;11、 成果资料提供;2.4.7项目作业计划书内容包括:1、 确定完成每项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和协作人员;2、 确定完成每项活动的工期、计划开始时间和计划结束时间;3、 确定完成每项活动所必须的资源;4、 评估影响作业计划完成的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2.4.8 技术设计书和作业计划书进行审批。探测单位在普查

21、工作开展前上报技术设计书(含作业计划),经监理单位审查后呈交“管线办”批准。2.5 地下管线探查2.51 地下管线探查所采用的方法是经方法试验验证有效的方法。地下管线探查应按本规程和技术设计书规定要求进行作业。2.5.2 探查成果的有关规定1、探查成果的记录探查数据应在现场记录在附录D“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中,同时将管线的连接关系记录在1:500地形图上。探查原始记录字迹应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中各数据项和记事项都应根据现场探查的实际结果和实际情况记录清楚,填写齐全,不得伪造数据。对隐蔽管线的规格、材质不能确认时,可根据权属单位的调绘资料填写,但应在“地

22、下管线探查记录表”的“备注栏”中注明数据来源。更正错误时应将错误数字、文字整齐划去,在上方另记正确数字和文字。2、地下管线材质的确定按规程的相关规定执行。2.5.3 管线探查草图绘制1、探查草图应根据现场探查的结果在“管线办”提供的1:500地形图上绘制。2、地下管线草图绘制内容应包括:管线连接关系、管线点编号、必要的管线注记及必要的放大示意图等。3、探查草图的管线图式按附录B规定的要求进行。管线点与周围地物、管线点的相对位置要准确。4、探查草图上的文字和数字注记应整齐、完整、图例、文字和数字注记内容应与探查记录一致。5、探查组内、组间和各测区间绘制的探查草图应进行接边,其内容包括管线空间位置

23、和管线属性。测区间接边采用重复线段无缝接边,各探测单位向外接一点,此点的相关数据由相邻测区提供,但按本测区编号原则编号,相邻测区提供的点在点表备注栏中注明“接边点”,与相邻测区重复的管线在线表备注栏中注明“接边线”。2.5.4 探查点的设置探查过程中在管线点的地面投影中心设置地面标志,管线点标志一般应设置在特征点或附属物中心点上。管线点的地面标志应保证在管线普查成果验收前不毁失、不移位和易于识别。管线点号的标注应以不影响市容市貌为原则。不易做地面标志的管线点应在实地栓点并绘制栓点图。道路交叉口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探测密度,以确保管线断面的准确性。管线直线段超过75米且中间无特征点时应增加探测点。

24、当管线弯曲时,至少在圆弧起止点和中点上设置探测点,当圆弧较大时,适当增加管线探测点,以保证其弯曲特征。当管线平面位置相交时,需要在交点附近3-5米处定点探测。2.5.5 明显管线点调查对出露的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应作详细调查、记录和量测,查清每条管线的情况,并按附录C的格式填写记录表。1、明显管线点的各种数据应直接开井测量,采用经检验的钢尺量测,读数至“厘米”,其测量精度应符合本规程第1.2.2的规定,并填写探查记录表。2、在检修井、阀门井、人孔和手孔等上设置明显管线点标志时,管线点的位置应设在井盖的中心。3、电力、通讯的井边点作为明显点,附属物一栏中记为井边点。4、地下管线的实地调查,宜邀请

25、权属单位的有关人员和熟悉管线情况的人员参加。2.5.6 隐蔽点仪器探查1、 针对不同的测区情况选择不同的探测方法。在管线密集地段,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进行验证,以及在不同的地点采用不同的信号加载方法进行验证。2、 管线信号的确定可利用两种探测方式,即扫描(搜索)方式和追踪方式。扫描方式通常用于盲区管线探测;追踪方式应用于某一根管线走向的跟踪探测,尽量利用后一种方式。3、 在搜索到目标管线信号后,应确定管线平面位置并同时探测该点管线埋深。所采用的平面位置及测深方法应是经方法试验验证有效的方法。4、 测区探查过程中,对用电磁法或电磁波法不能确定管线空间位置的管线应进行利用其它物探方法或开挖探查

26、。有难度的隐蔽点开挖检查选点计划需提前上报,由“管线办”统一协调后开挖验证;现场条件不允许开挖时,应将问题记录交“管线办”确认。5、由于明确的原因,无法准确探明的管线段用虚线表示走向,内业处理时虚拟连接,并在数据库点表、线表备注栏中注明“未探”,管线图同样注记“未探”。2.6 探查工作质量评定2.6.1探查工作质量控制为保证数据采集和成图质量,要求探测单位实行探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实施“三级”检查制,检查外业总量不低于5。要求各级检查独立进行,不能省略或代替,质量检查除按表格填写探查记录外,还应填写三级检查表,编写检查报告。探查质量评定的内容包括:1、 隐蔽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

27、埋深精度;以超差率(5)及中误差两个指标衡量。2、 明显管线点的平面位置和埋深精度;以超差率(5)及中误差两个指标衡量。3、 管线漏查率和连接关系正确率;4、 管线属性调查正确率;5、 开挖验证的精度;以超差率(10)衡量。2.6.2 探查质量评定的时间1、探测单位自我质量评定在本测区探查工作结束且各作业台组自检工作结束后进行。2、监理单位对探测单位的质量评定:探测单位在自我质量评定工作结束且经评定合格后,向监理单位提交测区探查验收申请单、测区探查质量自我评定报告及相应的探查检查记录表,监理单位在三日内完成对探测单位自我质量评定工作的核查,在核查通过后方可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工作。检查未通过

28、时,探测单位应根据监理单位提出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经监理单位验证后,即可进行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工作。2.6.3 探查质量评定的方式和方法1、隐蔽管线点的定位和定深精度和明显管线点的埋深量测精度:随机分别抽取测区隐蔽管线点和明显管线点总数的5%且不少于40点进行同精度复查。抽取的样本应符合如下原则:在测区内分布均匀、在各种管线内分布具有代表性,在地段上要覆盖到各探查小组。2、探测单位的探查质量检查方法可分为小组自检、互检、技术负责人或项目负责人抽检,也可以成立专门的质量小组进行检查。3、探测单位在精度检查时应严格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4.6探查工作质量检验的规定执行。4、地下管线检

29、验时,不得遗漏管线;管线连接关系应保证100%正确。5、明显管线点属性调查结果正确率应达到100%;隐蔽管线点属性调查结果正确率应达到100%。3 地下管线测量3.1 一般规定3.1.1地下管线测量包括控制测量、地下管线点联测,其图式、符号、注记按GB/T7929-199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绘制,管线符号按附录B执行。3.1.2 进行地下管线测量前,由“管线办”提供一二级导线控制点及坐标数据,使用前应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测。3.1.3 进行地下管线的测量前,收集标有管线点、管线走向、位置、连接关系和属性的1:500探查草图。3.1.4 地下管线平面位置测量采用解析法,

30、高程测量可采用直接水准测量或者三角高程测量,其测量精度应符合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第3.0.12条的规定。3.1.6 各项测量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必须经检验和校正,其检校及观测值的改正按现行的城市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3.2 图根控制测量3.2.1 地下管线控制测量应以“管线办”提供的等级控制点和水准点为起算依据。图根控制点的编号则遵照“T”+测区编号+流水号格式(四位数字)。测区编号依次为:01、02、03、。3.2.2 电磁波测距图根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城市测量规范第四章有关规定。在一次附合导线点上可以直接加密图根点,但测距边不得超过100m,不少于2个联测方向。3.2.3 图根点与管

31、线点重合时,其编号与管线点号一致。3.2.4 GPS测量必须遵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规范。3.3 管线点测量3.3.1 地下管线点平面位置测绘应采用解析法,以导线串测法或极坐标法测量为主。3.3.2地下管线点的平面位置测量,在采用导线串测法时,其精度和技术要求按本章第二节有关规定执行。当采用极坐标法时,测距边不得大于150m,测距边长不得大于定向边长。3.3.3 地下管线点的高程测量采用直接水准测量连测或者三角高程测量,布设附合水准路线,不应超过二次附合。3.3.4地下管线测量应按2.3.2条规定的测注项目对各种地下管线有关的地面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进行测定。3.4 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评定3

32、.4.1 探测单位对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应作自我评价。3.4.2 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评定的主要内容有:1、 图根导线测量的精度评定;2、 图幅接边检查的精度;3、 管线点重复测量以及点间距的检查精度。3.4.3 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评定的时间1、探测单位自我质量评定在本测区测量工作结束且各作业班组自检工作结束后进行。3.4.4 地下管线测量的质量评定的方式和方法。1、地下管线实地测量对照检查的正确率:随机抽取约5%的综合地下管线进行实地对照巡视检查。样本抽取原则:在测区内分布均匀、在各种管线内分布具代表性,在地段上要覆盖到各测量小组。复查时每幅图新发现问题不超过两次,第一次检查发现的错漏问题重复出

33、现不得超过一处,否则全部返工。2、管线点重复测量及点间距检查精度:随机抽取测区内约5%的综合地下管线点进行设站检查。样本抽取原则:在测区内分布均匀、在各种管线内分布具有代表性,在地段上要覆盖到各测量小组。当地下管线测量精度达到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要求时,探测单位方能提出测区验收申请。3.4.5 监理单位对管线测量的质量评定。1、监理单位在收到探测单位验收申请后,应于3日之内安排对探测单位的质量检查和质量评定。2、检查内容为图根控制测量、管线点测量和有关资料的检查。3、质量检查工作量:资料检查100%、图根控制测量外业检查5%、管线点重复测量检查5%。4、质量评定:满足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

34、程的相关要求为合格。3.5 地下管线竣工测量3.5.1 建立顺德区地下管线竣工测量制度,实施地下管线动态管理。3.5.2 地下管线普查期间和普查后新建的各种地下管线必须按照经批准的线路设计图实地定线测量后进行施工,并应在覆土前测量管线点的实际位置和高程,按规程组织数据、编制成果表和竣工图,并以数据方式提供光盘。技术要求按本规程的有关规定执行。3.5.3 直埋管线如因急需覆土来不及施测时,可先用固定地物与邻近控制点采用距离交会法准确标注点位、测出管线点与固定地物点的高差,在实地做出标志和填写点位明细表,待以后还原点位再进行连测。测量技术要求按本规程规定执行。4 地下管线图的编制4.1 一般规定4

35、.1.1 地下管线图的编绘必须采用外业测量采集的数据,进行数字化成图。4.1.2 地下管线图的比例尺为1:500,图幅规格及分幅应与顺德区1:500地形图一致。图幅规格为40cm50cm。4.1.3 地下管线图一律采用彩色喷绘,绘图纸采用80克以上绘图纸。4.1.4数据处理所采用的软件及机助制图所采用的设备,可视实际情况和需要选择,但数据格式和代码应按规程有关规定执行,所用符号和线型必须统一。4.1.5 数据处理所采用的软件,主要功能有:1、 完成探测数据、属性数据的录入,形成成果数据文件。2、 成果数据自动形成图形文件。3、 图形编辑、修改、注记等清楚明了。4、 扩展性能良好。4.1.6 地

36、下管线按投影中心(管线位置)相应图例连线表示,附属设施按实际几何中心位置用相应符号表示。4.1.7 地下管线图按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和本规程附录B的规定绘制。数据、文字注记按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表6.1.12和附录F以及本规程4.1.9执行。4.1.8 地下管线各种文字、数据注记不得压盖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符号。4.1.9 管线点注记图上点号,注记字头朝正北;专业管线图注记的内容有:材质、规格、总孔数/已用孔数、电压、压力、电缆根数,综合管线图注记的内容有:规格、总孔数/已用孔数、电压、压力,管段注记与管线连线平行。4.1.10 扯旗注记应在每

37、幅图内选择1至2条主要的道路进行,注记顺序是由西向东、由北向南,内容包括:管线类型、材质、规格(管径或断面尺寸)和埋深。4.2 地下管线图的编绘4.2.1 地下管线图应表示区域内所有探测的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和有关地面建(构)筑物与地形特征。4.2.2 编绘前应取得下列资料:1、 测区1:500地形图2、 地下管线现况调绘图3、 控制点成果4、 探查工作图5、 探查和测量成果6、 附属设施草图和结点示意图4.2.3 控制点按图式标注,管线点不标注高程,但路面要择要标注路中高程并注记路面辅装材料。在管线复杂、管线点注记密集时,有规律的管线点可择要注记,无法标注的部分应绘局部放大示意图,综合图上应

38、以虚线标明放大范围并注记放大图编号。4.2.4图上用虚线表示的有:电力、通讯空管,地下井室轮廓线;电力空沟;宽度1.5米的电力沟(含其他沟道)、热力架空管按比例用双虚线表示。为空沟时在管线上加注“空沟”,支管按三通建立完整信息;图面上则断于沟边线上,沟中间保留三通点位应有信息。4.2.5图面注记中直埋电缆(通讯和电力)的规格要注明“直埋”。对于管线分支的信息要注记。4.2.6废弃管线在数据库中备注栏注明“废”;图上注记字段最后加注“废”。4.2.7综合管线图和专业管线图图面整饰,综合管线图是专业管线图的叠加,并进行适当编辑。编辑原则是:图面清晰、信息完整、适当取舍、管线点注记应指向明确,并保持

39、适当的密度;管线的线宽为0.2mm;管径注记由DN+数字表示。4.2.8 局部放大示意图是地下管线及附属设施过于密集时,为清楚表示其局部相对关系的附属用图。局部放大图编绘内容和要求与管线图的有关规定相同。放大的比例尺按图面内容不做任何取舍和移位,能表示清楚的原则进行选定。4.2.9 图廓整饰应当遵循城市测量规范的要求。4.3 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4.3.1 地下管线成果表的编制应以绘图数据文件及地下管线调查记录、地下管线的探测成果为依据进行,其管线点号应与图上点号一致。4.3.2 地下管线点成果表、管线属性表编制内容见附录F。4.3.3 编制成果表时,对各种检修井只标注井中心点坐标,但对井内各

40、个方向的管线情况均应按要求填写清楚,并在连接关系栏以邻近管线点号说明方向。4.3.4 成果表应以1:500图幅为单位,按管线类型分装成册(不装订)。成果表分装成册后应在封面标注图号、主要街道名称。5 地下管线普查工程监理5.1 一般规定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监理工作,主要内容是拟订监理实施细则、作业过程监理、工序质量检查与质量评定和成果资料监理。5.2 监理的主要职责5.2.1 代表“管线办”监督探测单位对任务协议的履行。5.2.2 负责对探测单位作业全过程实施监理。5.2.3 协助探测单位解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管线办”协助解决的问题。5.2.4 在监理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通知探测单位进行整改,

41、并做好记录。当探测单位未能按要求进行整改或发现重大质量问题时,应时及报告“管线办”。5.2.5 负责对探测单位探测成果进行实施监理并进行评定。5.3 监理的工作程序5.3.1 监理服务合同书的鉴定则视为监理任务的下达。5.3.2 探测单位在作业前将项目经理和各工序作业技术人员名单报监理单位备案。5.3.3 协助探测单位解决进场前需要“管线办”协助解决的准备工作问题。5.3.4 在探测单位进行作业的全过程中进行监理。5.3.5 工序质量检查与质量评定:在每个测区探测单位工序完成后按规定要求进行抽样检验并进行质量评定。5.3.6 对探测单位提交成果进行监理。5.3.7 编写监理报告:各工序监理工作

42、完成后,各工序监理负责人应在“地下管线普查监理表”上签署监理意见。测区监理工作完成后,由监理组长根据监理情况及工序质量评定结论,签署工程监理意见,并编写测区监理总结报告,提请“管线办”进行测区工程验收。监理工作报告的内容包括:(1) 任务概况;(2) 监理工作目标;(3) 监理工作内容;(4) 项目组织;(5) 工作流程;(6) 作业依据;(7) 监理工作方法;(8) 项目管理工作方法;(9) 监理工作目标完成情况;(10) 应说明的问题;(11) 结论与建议;(12) 附件。6 测区成果资料的验收和归档6.1 一般规定6.1.1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的检查验收按探查、测绘以及成果数据三个方面分别

43、进行。探测单位应严格实行三级检查验收制度进行本工程的工序管理和质量检查工作。6.1.2 验收工作是在各生产单位按测区检查合格并提出检查报告,监理单位检查合格并提交测区监理总结报告后,由顺德区“管线办”组织实施。6.1.3 验收过程分:数据验收、综合验收和档案资料进馆。6.1.4 检查验收的依据是任务合同书,有关技术标准以及本规程。6.2 验收6.2.1 数据检验监理单位对测区的管线普查成果提交合格报告后,将所有的成果数据提交顺德区规划信息技术中心进行数据标准化和空间分析等检验,检验后出具数据检验意见书。6.2.2 综合验收1、综合验收由顺德区“管线办”组织实施。2、测区探测过程记录、成果资料和

44、技术文档齐全,应包括: (1) 任务合同书。(2) 技术设计书(附方法试验的详细资料)。(3) 所利用的已有成果图表资料、起算数据、仪器检校资料。(4) 管线工作图、明显管线点调查表、地下管线点探查记录表、控制点成果表、管线点(线)成果表、综合管线图、专业管线图、数据光盘等。(5) 各种观测记录、计算资料;各种检查和开挖验证记录等(附地下管线开挖检查表)。(6) 自检报告及精度统计表、质量评价表。(7) 技术总结报告书。其内容应包括:a) 工程概况:工程的依据、目的和要求,工程的地理位置、地球物理和地形条件,开、竣工日期及实际完成的工作量等。b) 探测技术措施:作业的标准依据;坐标和高程的起算

45、依据;采用的探测仪器和方法;管线图的编绘情况等。c) 探测结论和质量评定。d) 应说明的问题。e) 附图附表。(8) 监理报告。其中(8)条所指的文档资料应该由监理单位提交至市“管线办”验收;(1)、(2)、(3)、(4)、(5)、(6)、(7)条所指的文档资料应该由施工单位直接提交给市”管线办”验收。3、综合验收包括以下内容:(1) 探测技术措施应满足本规定和经批准的技术设计书。重要技术方案变动应提供充分的论证材料和充足的原因说明,并经“管线办”批准。(2) 所利用的旧有成果资料应有来源单位的出证和经质量确认单位或责任人的鉴证。(3) 各项探测的原始记录、计算资料和起算数据的引用均应履行过检

46、查审核程序和手续,并符合质量要求。(4) 各种管线点调查表和探测成果表的登记和转录均有登记人和校核人签名。(5) 各项仪器检查、开挖验证记录齐全,发现的问题已做出处理和改正。(6) 管线图均应有专业人员进行内业图面检查,实地对照检查和仪器检查、开挖验证,并符合质量要求。(7) 技术总结报告书内容齐全,能反映工程的全貌,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8) 成果资料组卷应符合建设工程文件档案整理规范(GB/T50328-2001)要求。4、测区综合验收合格后应出具成果验收合格证。6.3 档案资料归档6.3.1 测区验收合格后的地下管线普查成果资料,应及时移交佛山市顺德区档案馆归档管理。6.3.2 应提

47、交的成果包括综合验收的全部内容及质量评定书。6.3.3 成果资料的组卷普查成果资料的组卷应遵循文件资料的自然形成规律,保持卷内文件内容之间的系统联系,由作业单位负责立卷,组成案卷要便于利用和保管。6.3.4组卷的要求 归类、排序保证文件齐全完整,普查档案材料分为文字、表、图、数据光盘四大类,分别如下:1文字文字材料应按阶段或内容组卷,按下列循序排列:(1)任务合同书;(2)技术设计书;(3)探测方法试验及一致性校验报告(附:探测方法试验记录表、探测仪一致性校验表);(4)控制测量报告(附:仪器校验资料、测量控制点成果表、控制测量记录手簿及计算资料、导线网略图);(5)质量自检报告(附:明显点检

48、查表、隐蔽管线点检查表、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表、管线点测量检查成果表);(6)技术总结报告;(7)质量监理报告(附:明显点检查表、隐蔽管线点检查表、隐蔽管线点开挖检查表、管线点测量检查成果表);(8)工程验收报告。2表(1)管线点原始探查记录表(2)管线点成果表其中管线点原始探查记录表、管线点成果表以1:500图幅为单位装订成册,然后以1:2000图幅为单位装盒组卷。每一本管线点原始探查记录表、管线点成果表都必须有封面、制表说明、目录。3 图(1)综合管线图(2)各专业管线图组卷分专业以1:2000图幅为单位装盒组卷;4数据光盘:(1)绘图光盘(2)建库光盘应提交上述数据光盘各一套,每套光盘有一

49、份文件名册。组卷分两套光盘装盒组卷。6.3.5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档案的质量要求:1、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档案应为原件。2、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档案的内容必须真实、准确,与实际相符合。3、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档案应字迹清楚,图样清晰,图表整洁,签字、盖章手续完备,不得涂改、擦改和转抄。4、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档案中文字材料幅面尺寸规格应为A4幅面(297mm*210mm),地下管线图的比例尺为1:500,图幅规格为500mm600 mm。文字材料、表格均用标准封面档案盒封装,图纸均用标准封面档案袋封装。5、 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档案的纸张应采用能够长期保存的韧力大、耐久性强的纸张。地下管线图一律采用彩色喷绘,

50、图面必须整洁、线条清晰、字迹工整,不得使用复印件。6.3.6地下管线普查档案的移交办法:1、各测区地下管线普查成果经顺德区地下管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验收合格后,其成果档案应在一个月内由各测区探测单位、监理单位按测区向佛山市顺德区档案馆移交。2、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档案移交时各作业、监理单位应认真清理各卷内文字材料及图是否完整、齐全、有无重复件等。3、地下管线普查成果档案在办理移交时,各测区探测单位、监理单位应使用由市城建档案馆统一制作的装具(文件袋),封面应编写与移交清单吻合的序号及名称。4、作业单位提交经监理组验收合格的普查档案给管线办时,应提供两份移交目录册,作为交接凭证。移交清单封面经双

51、方签字、盖章后完成移交手续。两份移交目录册分别由作业单位、“管线办”各存一份。附录A 地下管线的代号和颜色管 线 大 类(数据分类、分层标准)管线(权属)小类颜 色种类代号种类代号名 称色 号给水JS蓝色5排水PS雨污合流褐色16YS雨水褐色16WS污水褐色16电力DL电力DL大红1燃气RQ粉红6通讯TX中国电信DX绿色3中国网通WT绿色3中国移动YD绿色3中国联通LT绿色3中国铁通TT绿色3中国盈通YT绿色3城网CW绿色3粤通讯GT绿色3有线电视DS绿色3军用JY绿色3电力通讯DT绿色3保密BM绿色3不明权属单位TX绿色3保密BM绿色3工业GY黑色7热力RL桔黄40不明管线NP青色4注:1、

52、地下管线图上各种管线符号,包括点号注记均应采用与上表相应的颜色。2、“不明管线”是指现场客观存在,但其载体和权属单位都不明的管线。附录B 管线点符号图例与代码符号类型符号样式符号尺寸(mm)代码说明给水1.0GX201探测点2.0GX202阀门井2.0GX203水表井2.0GX204消防井2.0+1.6GX205阀门2.0+1.6GX206消防栓2.0+6.0GX207预留口1.0+2.0GX208变径2.0+1.5GX209泵站1.0+6.0GX210非普查区去向2.0+1.0GX211管帽(堵头)2.0GX212水表2.0GX213水源井2.060度GX214出水口2.0GX215排气井2

53、.0GX216检修井2.0GX217排沙井排水1.0GX301探测点2.0GX302污水井2.0GX303雨水井1.0X2.0GX304雨水篦2.0+6.0GX305预留口1.0+2.0GX306变径2.0+1.5GX307泵站1.0+6.0GX308非普查区去向2.060度GX309出水口2.060度GX310进水口3.0X2.0GX311化粪池2.0X2.0GX312连接暗井燃气1.0GX401探测点2.0GX402检修井2.0+1.6GX403阀门2.0+6.0GX404预留口2.0+1.0GX405管帽1.0+2.0GX406变径1.0+6.0GX407非普查区去向2.0X1.5GX4

54、08凝水缸2.0X2.0GX409调压箱2.0GX410阀门井电力1.0GX501探测点2.0GX502检修井3.0X2.0GX503接线箱1.0+3.0GX504上杆1.0+6.0GX505非普查区去向2.0X2.0GX506控制柜外2.0内1.6GX507通风井2.0+6.0GX508预留口1.0GX509井边点通讯1.0GX601探测点2.0GX602人孔2.0GX603手孔1.0+2.0GX604电话亭3.0X2.0GX605接线箱1.0+3.0GX606上杆2.0+6.0GX607预留口1.0+6.0GX608非普查区去向1.0GX609井边点热力1.0GX701探测点2.0GX70

55、2检修井2.0+1.6GX703阀门2.0+6.0GX704预留口1.0+6.0GX705非普查区去向2.0+1.0GX706管帽1.0+2.0GX707变径工业1.0GX801探测点 2.0GX802检修井2.0+1.6GX803阀门1.0+2.0GX804变径2.0+6.0GX805预留口1.0+6.0GX806非普查区去向2.0+1.0GX807管帽 注:1、 符号的颜色随层,即遵守附录A,线型随层。2、 符号的插入点为:0,0,插入比例为1:1(比例尺为1:500)。附录C 地下管线探查记录表工程名称: 工程编号: 管线类型权属单位: 发射机型号、编号:道路名称: 测区: 图幅编号: 接收机型号、编号:管线点号连接点号管线点类别材质管线规格(mm)载体特征隐蔽点探查方法埋深(cm)偏距(cm)埋设备注特征附属物压力(电压)流向(根数)激发定位定深外顶(内底)中心方式年代探测修正后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探查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