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1145199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009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仁化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仁化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仁化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仁化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仁化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仁化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征求意见稿)仁化县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二一二年八月二十二日引言31总则41.1编制目的41.2编制依据41.3编制原则41.4适用范围51.5预案编制51.6预案审批52基本情况62.1自然情况62.2经济社会情况102.3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11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13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定143.1划分原则143.2 “两区”的基本情况154组织指挥体系164.1组织指挥机构164.2职责与分工195监测预警285.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285.2实时监测305.3通信305.4预报预警306转移安置326.1转移安置326.2转移安置纪律337抢险救灾

2、337.1抢险救灾准备347.2抢险救灾368保障措施378.1汛前检查378.2宣传教育及演练388.3纪律39附表40引言仁化县位于广东省的北部,是粤、湘、赣三省交接地。地处东经1133009.5-1140301.9北纬244910.1-252725.8,东邻始兴县、南雄市,南毗曲江县,西接乐昌市、浈江县接壤,北连湖南省汝城县,东北与江西省崇义县、大佘县接壤。全县土地总面积2223km2。仁化县地处广东省最北部、南岭山脉中段。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北部及东南部主要为中低山及丘陵,中部以丘陵为主。董塘至县城一带为覆盖下岩溶盆地,地形平坦。丹霞山一带山体柱立,风景优美,以独特的“丹霞地貌

3、”闻名于世,是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县。地势总体北部及东南部高,中部低。北部最高点万时山海拔1559m,南部大桥长坝最低海拔61.5m,相对高差1497m,北江支流锦江斜贯全境。北部和南部山县,包括长江、扶溪、城口、闻韶、黄坑和红山六个镇,山地多,大部分地方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山洪灾害发生频繁。山洪灾害不仅对山丘县的基础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而且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极大的损害和威胁,已经成为当前防灾减灾中的突出问题,是我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山洪灾害的防治需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山洪灾害

4、监测预警系统是及时规避风险,避免或减少山洪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是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和调度以及抢险救灾的保障,在山洪灾害防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有效地实施和开展防治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和我县实际,特编制我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为确保山洪灾害发生时能及时、科学、有序地开展抗洪抢险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减少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根据中央省市县的要求,结合仁化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1.2.1山洪灾害

5、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1.2.2山洪灾害防治县级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技术要求,2010年8月1.2.3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1.2.4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大纲1.2.5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方案指导书1.2.6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技术大纲1.2.7关于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粤防电201080号)1.3编制原则防灾预案是防御山洪灾害实施指挥决策、调度和抢险救灾的依据,是基层组织和人民群众防灾、救灾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县级、各镇及各镇所辖区行政村将根据山洪灾害防御特点、防御现状条件,分别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1.3.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

6、目标;1.3.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1.3.4 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1.3.5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有山洪灾害防治任务的镇(街道)、行政村(居委会)。1.5预案编制由于我县属山区县,山洪灾害为害范围广,损失大,因此,本次需编制预案为:县级1本、11个镇(街道)、121个行政村。按照预案审批原则,村级预案由镇(街道)审批,送镇、县备案;镇级预案由县人民政府审批,送三防备案;县本级预案经县政府批准后,报上一级领导机关备案。由于我县属山区县,山洪灾害为害范围广,损失大,因此行

7、政村的预案编制扩大到全县所有的行政村。1.6预案审批1.6.1 县、镇(街道)级预案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审批,仁化县山洪灾害防御(县级)预案需报上韶关市人民政府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门备案。1.6.2 预案有效期一般为35年,每隔35年修订一次,情况有较大变化时应及时修订。2基本情况2.1自然情况2.1.1河流分布情况仁化县属粤北山县,河流众多,北江一级支流有11条(锦江河、杨子河、砾坑河、灵溪河、干坑河、古洋河、河坑水、冷水河、百顺河、老虎石河、鸡龙河),锦江是仁化县主要干流,县内还有8条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支流(锦江河、扶溪河、城口河、塘村河、董塘河、百顺河、灵溪河、大富河);另有131条

8、流域面积100 km2以下的一至三级支流,共同构成以锦江为主体的多级水系。一、浈江河浈江是北江的干流,俗称东河,发源于江西省石溪湾,流域面积7554km2,河长211km,河床坡降0.617,由始兴县江口流入我县,经周田、大桥、韶关汇入北江,在我县河段长约38.4km,县内流域面积1396km2。二、锦江河锦江河属珠江流域北江水系,发源于湖南、江西两省和仁化县交界的万时山,流向自北而南,纵贯全县,流经长江、双合水、恩口、小水口、仁化县城、丹霞山、夏富、细瑶山,在白芒坝汇入浈江。河流全长108km,流域面积1913km2,其中仁化县境内河流长度102km,流域面积1874km2,河床坡降1.98

9、,天然落差382m,多年平均流量44.55m3/s(仁化水文站断面)。河流多在险滩峡谷通过,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11.80万kw,可开发量10.06万kw,已开发利用8.13万kw。从1990年起到1997年先后在锦江峡谷出口及下游低丘垌田县河段建起了五级电站,总装机容量4.275万kw,不仅发展了电力,拦蓄了洪水,而且解决了洪水灾害,改善了生态环境,为仁化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三、扶溪河扶溪河发源于成公山东部,流经左龙狮角弯,扶溪镇附近,在双合水汇入锦江。流域面积132km2,河流长度27km,河床坡降15.7,天然落差259m。目前,在扶溪河上兴建大小水电站共11座,装机容量

10、共6930kw,97年年发电量3049万千瓦时,是本县境内开发利用较多的河流之一,但多属径流式电站,水能利用率低,应进行挖潜改造,提高水能利用率。四、城口河城口河发源于湖南九龙迳山,流经湖南省东岭、三江口、在仁化县城口镇附近与大麻溪河汇合,再流经恩村、药普,在恩口汇入锦江。流域面积514.7km2,河流长度47.5km,河床坡降6.63,天然落差92m。另外尚有湖南省龙虎洞水库,经调蓄后跨流域引水发电,尾水流入城口西河(大麻溪河),增加正常流量1.0m3/s,这对沿河各水电站发电有利。目前成口河境内,兴建大小水电站(含城口镇、红城采育场兴建的电站)共计35座,装机容量7110kw,97年年发电

11、量3217万千瓦时,亦多属径流式电站。为提高水能利用率,也应进行水电的挖潜改造。五、塘村河塘村河发源于红山镇清水江的黄泥洞,流经五度、注入高坪水库、再经高坪水库下游,流经塘村,在小水口汇入锦江,流域面积257km2,河流长度47.1km,河床坡降9.34,天然落差994m。在该河中上游兴建中型水库一座(即高坪水库),集水面积124km2,库容7680万m3,装机容量5000kw,设计年发电量2500万千瓦时。发电后由塘村河引水渠(渠长13km,引水流量5.32m3/s)经火冲坑二级站,赤石迳三级站,跨流域流入董塘河。三级利用共装机9120千瓦(高坪一级装机5000kw/2台,火冲坑二级装机32

12、00kw/2台,赤石迳水库三级装机920kw /4台),97年年发电量5816.6万千瓦时。在高坪水库上游各大小支流,已建成小水电站有39座,总装机容量5095千瓦,97年年发电量1857.3万千瓦时,均属径流式电站,也要以通过挖潜改造来提高效益。六、董塘河董塘河发源于观音坐莲山南部,流经沙湾,注入大水坝水库,再经大水坝水库下游流经上中坌、石塘、在江头村附近与澌溪山水汇合后流经董塘、高坝、龙王宫,在石下村附近汇入锦江。流域面积296.7km2,河流长度35.6km,河床坡降3.96,天然落差765m。目前,流域内已兴建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控制面积共计99.75

13、km2,占总流域面积34%。董塘河流域是我县主要粮产县,解放前常受旱灾威胁和血吸虫病害,解放后,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先后兴建了赤石迳水库、澌溪河水库、大小坝水库和工农水库,对解除旱患起了良好作用。特别是1993年塘村河引水渠工程建成通水、1994年董塘渡槽建成和1996年开始的澌溪河水库扩建工程的基本完成,使整个灌县农田用水基本达到旱涝保收标准。董塘河在江头村汇集石塘水后,水量逐渐增大,下游坡降较小,形成迂回曲折多叉河段。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七十年代,结合血防灭螺工程进行全面整治,裁弯取直。现在河道虽然比较平直,但由于下游沿岸冲积沙壤土较为松软,每年洪水期间河堤容易出现损坏程度不同的大小缺口,河

14、堤较难巩固,虽然澌溪河水库扩建工程的完成使部分河堤的防洪能力由三年一遇提高到十年一遇的水平,但今后仍需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七、百顺河百顺河发源于南雄市的瓦寮洞,流经南雄市的百顺、大沙洲,在水边岸进入仁化县境,流经江南村,在黄坑镇高坪村汇入浈江。全流域面积392km2,河床坡降5.96。仁化县境以上集水面积312.1km2,仁化段百顺河流长度86km。八、灵溪河灵溪河发源于曲江县枫湾镇1415m高山,属浈江一级支流,全流域面积116km2,河长38km,河床坡降10.4。在周田虚镇汇入浈江,仁化县境以上河流长度113 km。九、大富河大富河发源于燕岩上,属浈江一级支流,全流域面积158km2,

15、河长33km,河床坡降3.54。在新刘堂汇入浈江。2.1.2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征2.1.2.1气象:仁化县地处南岭山脉南麓,以山地丘陵为主,其中山地约占70%,丘陵约占20%,原占10%。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春冷,夏秋热,年平均气温19.6,绝对最高气温40.2(1969年7月27日),绝对最低气温-5.4(1967年11月17日);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725小时;多年平均无霜期297天;风向径SSE最多,最大风速12M/S。仁化县地处中亚热带,属季风气候县。由于本县远离海洋,极少受台风的直接损害,基本上只有台风外围低压环流的影响,但台风对仁化秋季降雨影响极大,没有台风影响就没有降雨,

16、水资源补给就少,农业生产就会缺水受旱。因此,台风对仁化来说是缓解严重秋旱,维护生态平衡的救星。仁化县主要气象灾害有:暴雨、干旱、低温阴雨、寒露风、低温、霜冻以及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2.1.2.2水文条件:仁化县年平均降水量约1634mm,雨、旱两季分明,38月为雨季,9月次年2月为旱季,各占半年。雨季总雨量占全年的7080%,总雨日占全年的6070%。雨季中有两个峰值县,主峰县在56月,次峰县在78月,前者为锋面降水,后者为台风降水。旱季总雨量占全年的2030%,其中1112月各地雨量在50毫米以下。仁化县降雨存在地区颁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多年平均降雨量变幅在1530毫米至20

17、80毫米之间,变差系数CVX变幅在0.16-0.26之间;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变幅在105-130毫米之间,变差系数CVX变幅在0.31-0.43之间;最大三天雨量均值变幅在140-185之间,变差系统CVX变幅在0.27-0.48之间。2.1.2.3暴雨洪水特征:季节性强,频率高且分布不均。每到春夏雨季(主要是每年3-8月),常因暴雨成灾。雨季中有两个峰值县,主峰县在56月,次峰县在78月,前者为锋面降水,后者为台风降水。暴雨强度大,来势猛,极易形成山洪,从而引发泥石流、滑坡,破坏性强,危害大。2.1.3县域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2.1.3.1地形地貌。韶关市仁化县位于广

18、东省北部,北江上游,南岭山脉南麓,属粤北山县。位于东经11330001140237、北纬244916252724之间,隶属韶关市,辖10镇、1街道办 、109 个行政村,面积2316 km,2008年末全县总人口22.87万。国道G106、G323线及省道S246、S342、S345线纵贯全县,县城至各镇、镇与各行政村均已实现硬底化公路,交通尚属便利。仁化县地处广东省最北部、南岭山脉中段。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地势总体北部及东南部高,中部低。北部最高点万时山海拔1559m,南部长坝一带最低点海拔61.5m 相对高差1497m。北部及东南部主要为中低山及丘陵,中部以丘陵为主。董塘至县城一带

19、为覆盖型岩溶盆地,地形平坦。丹霞山一带山体柱立,风景秀丽,以独特的丹霞地貌闻名于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县、世界地质公园。北江支流锦江斜贯全境,在中南部大桥附近汇入浈江。2.1.3.2水土流失。仁化县是省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达78.8 %,水土流失轻微。泥石流灾害局部见及,且主要由人为因素引发。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等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内在决定因素,而气象、地震和人类活动等是引发地质灾害的外部条件。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程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发展趋势,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及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诱发因素,对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县进行划分。地质灾害高易发县包括董塘狮井地面塌陷高易发县

20、(A1)、红山小楣水滑坡、崩塌高易发县(A2)、长江塘洞滑坡、崩塌高易发县(A3)、长江油洞地面塌陷高易发县(A4),总面积352.37km2,占全县总面积 15.21%。地形地貌除董塘一带为岩溶盆地外,其余地县以中低山为主。前者主要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后者为滑坡、崩塌。县内有重要的地质灾害点 72个,其中,滑坡 15个,崩塌 30个,泥石流 3 个,地面塌陷 24 个。二是地质灾害中易发县包括城口石塘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县(B1)、长江扶溪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县(B2)、大桥周田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县(B3),总面积1191.10km2,占全县总面积51.42。地形地貌主要为低山、丘陵。县内有重要的

21、地质灾害点62个,其中,滑坡16个,崩塌42个、地面塌陷2个,泥石流2个。三是地质灾害低易发县主要分布于城口东南侧和县城周边的塘村、闻韶、黄坑西侧和丹霞山一带,面积772.53km2,占全县总面积33.35。属丘陵地貌。工程地质岩组为层状较软红层岩组及层状较软较硬变质砂岩(砂岩)、板岩(泥岩)岩组,强风化花岗岩岩组。岩石风化强烈,残坡积层厚,水土流失中等。在人工切坡和暴雨等因素作用下,易产生中小型滑坡、崩塌灾害。县内有重要的地质灾害点6个,其中,滑坡4个,崩塌2个。2.2经济社会情况2.2.1行政区划情况、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仁化县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其北与湖南省汝城县接壤,东邻江西省崇义

22、县、大余县及广东省南雄市,西接乐昌市,南连韶关市曲江县。仁化县地理坐标:东经11330001140237、北纬244916252724,隶属韶关市,辖10镇、1街道办 、109 个行政村,面积2316 km,2010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3.3262万。人口密度104.9人/平方公里。2.2.2区域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2.2.2.1耕地面积。我县总土地面积22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3073亩,其中:有水田166278亩、旱地40467亩。有林业用面积17.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8.8%。2.2.2.2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仁化县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2

23、010年,全县国内总产值62879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398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40022万元;第三产业174781万元,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 6779元。2.3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2.3.1历史山洪灾害情况我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汛期季节性暴雨明显,且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较大,容易造成山体滑坡和山洪灾害。2003年6月10日晚至11日,全县普降暴雨到大暴雨,最大降雨量达156.5mm,暴雨造成山洪暴发,部分地方出现山体滑坡,农田受淹,水利、交通设施遭受破坏。灾情较严重的有城口、红山、闻韶、董塘镇,受灾人口12143人,成灾人口5100人,倒塌房屋44间,其中全倒户5户,没有造成人

24、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2005年5月19日-20日连降暴雨,造成山洪暴发,致使大桥镇遭受较大损失。灾情最为严重的是长坝、古洋村委会,受灾人口30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0公顷,冲毁鱼塘260亩,倒塌住房16户65间,200多人被洪水围困,水浸房屋29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3多万元。2005年5月1日-6月25日全县多次遭受龙卷风、冰雹、和洪涝灾害,造成全县12个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受灾较重的有大桥镇、扶溪镇、仁化镇、红山镇、闻韶镇。全县受灾人口3万人,成灾人口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83公顷。需救济人口500人,转移安置灾民353人,倒塌房屋234间,损坏房屋2590间,需

25、恢复倒塌住房234间。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50万元。2006年7月中旬,受台风“碧利斯”登陆后的低压环流和之后形成的低压槽的持续影响,全县各地持续3天普降暴雨到大暴雨,其中15日全县各地普降大暴雨,16日全县各地普降暴雨至大暴雨,17日全县各地普降大雨。3天累计雨量:长江151.7mm、黄坑249.4mm、董塘203.6mm、红山272.4mm。这次全县性强降水过程,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全县倒塌房屋336间;受灾农田25005.7亩,其中水稻16092亩,经济作物8913.7亩;冲毁鱼塘400.6亩;各种道路塌方120多处;冲毁农田灌溉渠道2205m。全县受灾直接经济损失约3000多万元。

26、2008年6月12日至6月14日,全县遭遇罕见“龙舟水”强降雨天气,全县红山、城口、长江、扶溪、闻韶等5镇与县城交通中断,32个自然村与镇政府所在地交通中断,受灾严重的31个自然村村民和老城县132户受灾群众被紧急疏散,转移人口达4225人。县城老城县132户入水超过80cm,多处乡镇桥梁受损,全县11个镇(街道办)2.005万人受灾,全县受浸房屋1219间,倒塌房屋145间(包括县城县),已造成2人死亡,1人受轻伤;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80777亩,供电、移动、通信等线路及设施损毁严重,损失超过2000万元。公路中断200多次,山体塌方600多处,毁坏公路路基74km,损坏水电站28座,水渠塌

27、方2178m,造成直接经济总损失1.756亿元。2011年5月8日,受西南低槽和高空切变影响的共同影响,我县遭受了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的大暴雨、特大暴雨袭击。据韶关水文分局水雨情测报系统实测资料显示:5月8日08时至5月9日8时,我县普降暴雨局部大暴雨,局部地县达到特大暴雨,全县14个自动降雨测站实录累积降雨量超过100毫米的测站点有10个,累计降雨量在40至100mm之间的测站有4个,其中仁化县石塘石塘站12小时降雨量240.0mm,均超200年一遇。突如其来的强降雨致使山洪大面积暴发。受其影响全县有10个乡镇(街道)不同程度受灾,其中:董塘镇、石塘镇受灾最为严重,据县三防办统计,5.8洪水受

28、灾人口达2.4万人,因灾紧急转移人口达6320人;房屋倒塌210间,受浸房屋2714间;水毁乡镇河堤12处8.985km;水毁山塘9宗(3座山塘溃坝);水毁水陂22座;水毁水渠38条6.4公里;损坏机电泵站5座;水毁水电站5座;水毁乡镇饮水工程1宗;全县农林牧渔业损失2159.1万元。农作物受灾面积3.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5万亩;水产养殖受损3938亩;全县工业交通运输业直接经济损失176万元,有33条次公路塌方或水浸致使短时中断,供电中断1条次,通讯中断1条次,水利、交通、电力、农业等直接经济损失达5492万元.2.3.2.山洪灾害的成因和特点。2.3.2.1山洪灾害的成因仁化地处亚热带

29、季风性湿润气候,地势北高南低,中上游多高山,下游为平原盆地,受副热带高压天气影响,遇南下冷空气则降暴雨,形成暴雨洪水。洪水集中在49月份,最多在58月份,最早在3月份,最迟1011月份,洪水多为单峰型,历时3天左右。地貌活跃复杂,高差起伏大,山大沟深,这种高差起伏的山地为夏季暖湿气流抬升形成锋面雨,增加了近锋坡面的降水强度和时间,为长时间、高强度的降雨提供了条件,从而造成了山洪灾害多发生的原因。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从我县地质看,多数山峰岩石裸露,表面支离破碎,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具备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高

30、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现有防御工程设施老化失修,防御能力减弱,是山洪暴发后经常形成灾害的的重要原因。河道的泄洪能力严重萎缩,是造成山洪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山洪发生后往往伴随着山体滑坡,大量泥沙淤积在河道中,河道泄洪能力萎缩,加之由于人们对山洪灾害缺乏认识和了解,在河道内任意乱倒、乱挖,造成河道的泄洪能力不断下降,成为山洪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2.3.2.2山洪灾害的特点突发性强、预报、预测、预防难度大。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季节性强,频率高。县域性明显,易发性强。每次山洪灾害所造成的破坏恢复十分困难。2.4山洪灾害防御现状2.4.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做好

31、全县的三防管理工作,仁化县早在1986年就设立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与此同时正式成立了防汛防旱防风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对全县的水利工程进行运行的监督,2004年至2010年期间先后编制了县内小二型以上水库和县城防御特大洪水预案,其中:大中型水库的防御特大洪水预案由县三防办和水库管理单位联合负责编制,小二型水库的防御特大洪水预案由各镇(街道)政府负责编制,针对本县防汛面临的形势,为做好抗洪抢险的各项工作,2008年至2010年仁化县先后成立了仁化县防汛抢险轻舟中队、仁化县综合应急救援大队、为做好恶劣条件下防洪抢险技能和水上救生等工作,仁化县从2009开始每年都进行了抗洪抢险救灾演练,目的在于以实战演练

32、的形式锻炼抢险队伍。与此同时各镇(街道)先后成立和落实了防汛抢险队伍,并送县三防办备案。从近几年的防御工作看,仁化县防灾非工程措施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三防应急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的应急响应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是三防应急协调联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与有关部门之间的应急协作联动还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三是三防应急硬件系统建设有待加强;四是各镇尚未成交专门防汛机构没有专门的人员编制及办公经费等。五是山洪灾害防御监测预警站点密度不足和预防措施严重滞后、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和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群众防灾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低。2.4.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仁化县集雨面

33、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全县区域内建成有中小型蓄水工程606宗,其中:大型水库1宗、中型水库3宗、小一型水库3宗、小二型水库42宗、电站253宗、山塘304宗。虽经多年坚持不懈的治理,但治理速度和效益还远远赶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目前还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受政策、资金等诸多的方面的制约,山塘蓄水工程和中小流域治理工程尚未全面启动、部分小二型病险水库尚有部分开展除险加固工作,未经加固的山塘水库和中小流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二是点多面广的山洪沟、泥石流沟、堤防工程,工程标准普遍相当低,运行时间长,年久失修,难于抵挡强度大暴雨洪水。3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定3.1划分原则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

34、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县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低洼地带。划分原则:1、对处于历史洪水线及各中小河流10年一遇洪水淹没线以下河谷、沟口、河滩、易损堤段范围以及陡坡下、低洼处、不稳定山体下的村庄、居民点所在区域划入危险区。2、对处于历史最高洪水线以上,能避开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的临时避灾

35、地点划入安全区。3.2 “两区”的基本情况3.2.1 山洪灾害普查1普查原则(1)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2)普查不遗漏原则。要调查所有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小流域,对所有居住点进行逐点调查、评估。2工作内容普查所有小流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基本情况、人口分布情况、山洪灾害类型、历史山洪灾害情况、受山洪灾害威胁的人口及主要经济设施分布情况。山洪灾害普查由当地政府或防汛指挥部组织,在充分利用气象、国土等部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和相关规范、规程,对山洪灾害影响区进行普查,确定威胁范围和程度。普查得:.仁化县面积2316平方公

36、里,总人口23.4616万人,防治区面积2756km2,人口79.79万人,涵盖全县 11个乡镇98个行政村的1015个自然村。.防治区内受山洪灾害威胁面积756km2,受山洪灾害威胁人口39.90万人。.易受浸危险区人口94803人,涵盖全县 11个乡镇98个行政村的253个自然村;其中高危区人口26390人,涵盖全县 11个乡镇25个行政村的44个自然村。3.2.2 危险区的划定根据普查的结果,划定山洪灾害防治区内危险区、安全区。要求受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有人居住的区域均须划定,有条件地区可以划定不同等级的危险区域,并以自然村或小流域为单位,标绘在预案图件上。根据普查,仁化县易受浸危险区人口

37、38337人,涵盖全县 11个乡镇98个行政村的253个自然村;其中高危区人口26390人,涵盖全县 11个乡镇25个行政村的44个自然村。仁化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安全区详见附图1。仁化县山洪灾害危险区基本情况详见附表1。4组织指挥体系4.1组织指挥机构4.1.1县三防指挥机构的构成总指挥长:王晓梅 (县委副书记、县长)副总指挥:刘光浩 (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曾光明 (县委常委、武装部部长) 黄付养 (县政府副县长) 杨 云 (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局长) 周锦才 (县政府办主任) 梁伟军 (县水务局局长)秘书长 : 杨永新 (县水务局副局长)副秘书长: 苏祥芳 (县气象局局长) 许小玲 (韶

38、关水文测报中心副主任)成 员: 罗有发 (县委宣传部) 温天才 (县发展和改革局) 夏德文 (县教育局) 梁德明 (县民政局) 叶伟光 (县财政局) 熊树生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陈喜年 (县人国土资源局)何旺财 (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钟文辉 (县交通运输局)刘世标 (县农业局)李坚平 (县卫生局)温宇军 (县环保保护局)陈应权 (县物价局)邓志立 (县林业局)李伟强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黄银泰 (丹霞街道办事处)姚局长 (县公路局)廖兰英 (县广播电视台)罗金城 (县公安局)洪家贵 (县旅游局)黄 兵 (武警中队)吴云波 (消防大队)章 文 (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仁化供电局)邓军贵

39、(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仁化支公司)胡庆春 (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仁化分公司)宋 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仁化分公司)朱惠国 (中国联通仁化分公司)曾军干 (锦江电力开发总公司)张桔生 (仁化县湾头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仁化县建设路44号县水务局八楼。县防汛指挥部根据工作需要抽调成员单位相关人员组成5个工作组(监测组、信息组、转移组、调度组、保障组)及应急抢险队。4.1.2镇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指挥长:镇书记或镇长指挥部成员:镇领导及所辖区各村主任组成。地点:镇三防办公室镇防汛指挥部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并抽调基干民兵为主体,组建2-3个应急抢险队

40、(每队不少于10人)。各行政村成立以村支书或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组,每年各行政村、自然村均要设立降雨和水位、工程险情、泥石流、滑坡监测人员,确定1名信号发送员,并将名单报县防汛办备查。4.1.3村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各行政村设立以村主任为负责人的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各村应成立以基干民兵为主体的应急抢险队,确定监测预警员,并造花名册报送镇、县三防指挥部备查。群测群防的组织体系构成下图。4.2职责与分工4.2.1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山洪灾害防御群测群防工作,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实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县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4.2.2镇山洪灾害防御指

41、挥机构在县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村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村内水雨情监测、预警、人员转移和抢险工作,必要时支援邻村开展山洪灾害抢险工作。4.2.3工作职责。(1)行政首长职责:山洪防御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行政首长的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制定本地县防御山洪的规章和制度,组织做好宣传和思想动员工作,增强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防御山洪的意识。 负责组织开展本辖县防御山洪的非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的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山洪灾害的能力。特别是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本辖县防御山洪灾害预案,并督促各项措施的落实。 根据

42、汛情,及时做出防御山洪灾害工作部署,组织指挥当地群众参加抢险,贯彻执行上级调度命令。山洪灾害发生后,要立即组织各方面力量迅速开展救灾工作,安排好群众生活,尽快恢复生产,保持社会稳定。各级行政首长对本辖县的防御山洪工作必须切实负起责任,确保安全度汛,防止发生重大灾害。(2)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县三防指挥部)主要职责:在指挥长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具体职责:贯彻执行有关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的指示、命令,统一指挥本县内的山洪防御工作。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方针,部署年度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任务,明确各部门的防御职

43、责,落实工作任务,协调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工作配合,检查督促各有关部门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遇大暴雨,可能引发山洪灾害时,及时掌握情况,研究对策,指挥协调山洪灾害抢险工作,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督促有关部门根据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按照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编制并落实本县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宣传培训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相关山洪灾害知识。建立健全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日常办事机构,配备相关人员和必要的设施,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工作。(3)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县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职责:在指挥部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指挥部的日常工作。(4)县级指挥部各工作组主要职责:监测组:由县水务、国土

44、部门组成,负责做好水雨情监测及管理、协调工作。信息组:由水文、气象、水务等部门组成,负责对县三防指挥部、气象、水文、国土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及时掌握水雨情、水库溃坝、决堤等信息,为山洪灾害防御指挥决策提供依据。转移组:由武装部、公安、民政等部门组成,负责按照指挥部的命令,组织群众按规定的转移路线转移,一个不漏的动员到户到人,同时确保转移途中和安置后的人员安全。调度组:由公安、交通等部门组成,负责与水利、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的联系;负责调度各类险工险段的抢险救灾工作;负责调度抢险救灾车辆、船舶;负责调度抢险救灾物资、设备。保障组:由民政、财政、卫生等部门组成,负责了解、收集山洪灾害造成

45、的损失情况,派人员到受灾镇实地查灾核灾,汇总、上报灾情数据;做好受灾镇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包括急需物资的组织、供应、调拨和管理等;指导和帮助受灾镇开展生产自救和恢复重要基础设施;负责救灾应急资金的落实和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做好救灾资金、捐赠款物的分配、下拨工作,指导、督促受灾镇做好救灾款物的使用、发放和信贷工作;组织医疗防疫队伍进入灾县,抢救、治疗和转运伤病员,实施受灾镇疫情监测,向受灾镇提供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应急抢险队:由武装部、武警和防汛应急分队组成,在紧急情况下听从县级山洪灾害防御指挥部命令,进行有序的抢险救援工作。信号发送员:在获得险情监测信息或接到紧急避灾转移命令后,立即按预定信

46、号发布报警信号。(5)县级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在指挥长统一领导下,水利、国土、民政、公安、卫生等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调,共同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及抢险救灾工作。(6)镇山洪灾害防御指挥机构主要职责:制定完善并落实本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负责山洪灾害防御避灾躲灾有关的责任落实、队伍组建、预案培训演练、物资准备等各项工作。掌握本镇山洪险情动态,收集各地雨情、水情、灾情等资料,及时上报发布预警信息,并督促各行政村定期进行水库、山塘、堤防等险工险段的监测巡查。指挥调度、发布命令、签发调集抢险物资器材,并组织上报本镇山洪灾害相关信息。指挥并组织协调各行政村进行群众安全转移,落实安置灾民及做好恢复生产工作

47、。4.2.3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1、县水务局承担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县防御山洪日常工作;负责水利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负责重要江河和水工程的防洪调度,及时提供雨情、水情、灾情和水文预报;组织指导抗洪抢险工作和水毁防洪工程的修复。2、县气象局负责暴雨、热带风暴、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报;及时提供短期气象预报、中长期天气预报和有关实时气象信息,提供防御山洪有关气象资料,并参加防御山洪灾害会商。3.韶关水文测报中心负责仁化县境内自动水位、雨量站的监测和测报;及时提供已建站点的实时数据并负责已建站点的维护工作。4、县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协调各宣传、新

48、闻单位对防洪救灾的宣传报道。5、县发展和改革局组织、协调灾后重建中的基础设施恢复;负责重大项目与防洪规划协调管理,努力提高防洪投入总体水平。6.县经济和信息化局负责组织协调县辖工矿企业等单位的防洪抢险救灾以及灾后复产等工作。7、县教育局负责组织学校校舍防洪安全检查,制订安全措施,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8、县民政局组织、协调全县洪水灾害的救助和救济工作,负责救灾捐赠工作;及时向县三防提供洪水灾情信息;指导灾县各级政府做好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9、县财政局负责防洪资金管理,及时筹集和下达防洪专项资金,对专项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管理。10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县委、县政府主要工作要求负责督促、检查各

49、乡镇人民政府,各成员单位党政领导干部及时到岗,组织抗洪抢险所履行的职责、工作效能及执行区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的命令和决定等情况,依法追究违法、违纪人员行政责任。11、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滑坡、山体崩塌、地面塌陷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测预报工作;协助地方政府做好山洪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向县防汛指挥部提供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地县分布情况。12、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局负责城乡公用基础设施、城市房屋和建筑工地的防洪安全救灾工作;指导沿河和集镇农民建房中的防洪工作;提供城乡洪水灾害损失情况。13、县交通局负责水运和公路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及时抢修水毁交通设施;做好洪水期内江河航运管理,依法实

50、施内陆水上交通管制;优先运送防洪抢险、救灾、防疫人员和物资、设备,为紧急抢险和撤离人员及时提供所需车辆、船舶等运输工具;提供交通系统洪水灾害损失情况。14、县农业局负责农业防洪和灾后农业救灾、恢复生产的技术指导;负责抗灾种子储备和应急调用安排;做好抗灾救灾柴油的安排;参加灾情调查和核灾,提供农业洪水灾害损失情况。15、县卫生局负责灾县卫生防疫和医疗救护工作;实施救灾防病预案,预防疾病流行。16.县环境保护局指导灾后环境保护以及县委、县政府交办的相关工作。17.县物价局控制山洪灾害受灾期间和灾后物价上涨。18、县林业局负责做好林县防洪工作和汛期漂木管理工作;协调防洪木材的供应。19.县安全生产监

51、督管理局负责汛期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指导所管辖区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等单位安全度汛和灾后重建恢复生产工作。20、丹霞街道办事处负责辖区内沿河低洼地段和县城区内涝居民、财产安全转移,以及辖区内防洪抢险救灾任务。21县公路局协调组织地方交通主管部门做好公路、水运交通设施的防洪安全工作;负责管辖范围内的公路、桥梁以及在建工程的防汛工作,在紧急情况下责成养护单位以及项目业主(建设单位)强行清除碍洪设施。配合水利、航道、城管部门做好公路沿线通航河道的堤岸保护。制定、实施抢险救灾交通保障预案,协调组织地方交通部门组织运力,做好防洪抢险物资和人员、物资及设备的运输工作。抢修水毁道路、桥梁,全力

52、保障辖区内抢险救灾交通运输任务的顺利进行。22. 县广播电视台负责防洪信息的及时发布,做好防洪救灾工作的宣传报道;编辑洪灾和抗洪录像;提供广电系统洪水灾害损失情况。23、县公安局负责维护防御山洪灾害交通、抗洪抢险秩序和灾县社会治安工作;防洪紧急期间,协助组织群众撤离和转移;打击盗窃、抢劫防洪物资和破坏水利工程设施的犯罪行为,做好防洪的治安和保卫工作。24. 县旅游局负责组织旅游景县的防洪安全检查,制订安全措施,确保游客的人身安全。25、县武警中队负责组织所属部队实施抗洪抢险和救灾,参加重要工程和重大险情的抢险工作;协助当地公安部门维护抢险救灾秩序和灾县社会治安;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危险地县的群众。

53、26.消防大队负责组织协调武警消防支援地方抗洪抢险、营救群众、转移物资、抗洪救灾及执行重大防洪、山洪措施等工作任务。并协助搞好社会治安、维护防汛抢险救灾秩序。27.广东电网公司韶关仁化供电局负责抗洪抢险的电力供应;负责所属各变电所、电站的防洪工作;在汛期配合督促水库电站严格执行控制运行计划,服从县防汛指挥部调度;及时抢修水毁电力设施,保障电力供应;提供电力系统洪水灾害损失情况。28.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仁化支公司负责宣传、动员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家庭参加财产保险并做好防灾减损工作;在灾害发生后,及时做好灾区投保单位和家庭受灾损失的理赔工作。29、广东电信有限公司仁化分公司负责通信设施的防洪安全,保障

54、防洪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在紧急情况下,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防洪指挥联络畅通;提供通信系统洪水灾害损失情况。30、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仁化分公司根据仁化县防汛信息预警发布方案,负责汛期向社会发布紧急暴雨、洪水、供水、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在防汛调度紧张时期调派通讯联络员到三防指挥部现场,提高信息发布效率。31.中国联通仁化分公司根据仁化县防汛信息预警发布方案,负责汛期向社会发布紧急暴雨、洪水、供水、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在防汛调度紧张时期调派通讯联络员到三防指挥部现场,提高信息发布效率。32、锦江电力开发总公司负责确保锦江水库和下属电站的安全运行,保证闸门启闭自如。汛期保持和县三防、县气象局

55、、县水文站的联系,绝对服从县三防指挥部防洪统一调度。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县三防汇报,保持与上下游左右岸有关单位的联系。33.仁化县湾头水利枢纽工程管理局负责确保本工程的安全运行,保证闸门启闭自如。汛期或山洪非常时期保持和县三防、县气象局、县水文站的联系,绝对服从县三防指挥部防洪统一调度。遇特殊情况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县三防汇报,保持与上下游左右岸有关单位的联系。4.2.4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成员责任人及联系方式下表仁化县防御山洪灾害指挥部成员及联系方式序号姓 名单位职 务秘书股电话领导办公电话手 机备注1王晓梅县政府县 长635225663522562刘光浩县政府副县长6352256

56、63522563曾光明武装部部 长6353161632162263531614黄付养县政府副县长6352256635689663522565杨云县政府副县长635225663522566周锦才县政府 主 任63522566352968139279181887梁伟军水务局局 长63523286329118 139278134868杨永新水务局副局长63523286800366139278192169苏祥芳气象局局 长6342373635237313922579997自动10许小玲韶关测报队 长877187287718721392259876211罗有发宣传部部 长6358859635885913

57、92788139312温天才发改局局 长635212163522911360291103613何为平经贸局局 长6352254632163313802816199自动14夏德文科教局局 长6352336635291013927813151自动15梁德明民政局局 长6353704635370413602242601自动16叶伟光财政局局 长635390863521181380281632017熊树生人事局局 长635212766813231360290166618陈喜年国土局局 长635263363518521382795531819何旺财建设局局 长6352422635714213802816

58、066自动20钟文辉交通局局 长6352189632116613802816898自动21刘世标农业局局 长635212663599381380281603522李坚平卫生局局 长634161263521861380281645023温宇军环保局局 长6329380635121813602911091自动24陈应权物价局局 长635598263559821380281639025陈志立林业局局 长6358106635810613802816005自动26李伟强安监局局 长63212831338073168027黄银泰丹霞街道办主任635269863526981392788809328姚金林公路

59、局局 长635272763527271390234182329廖兰英电视台台 长6800100 68001011380281622330杨 智公安局副局长6352774638133813602911638自动31梁家宁旅游局局 长63408811392781878332黄兵武警中队队长6352586635258613450333805 33吴银波消防大队大队长63523531392788210834章 文广东电网总经理632200663220001380281022735邓军贵财保公司总经理634319863431981380281692436胡庆春电 信总经理6350888632288013

60、37751999037宋挺移动总经理1390234001138朱卫国中国联通总经理1867510017339曾军干锦 电总经理635373363556401360291168940张桔生湾头水电厂厂长63523286800368138263686495监测预警5.1山洪灾害雨、水情临界值确定5.1.1参照历史山洪发生时的降雨情况,根据仁化县的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前期降雨量等,初步拟定分析确定本地区可能发生山洪灾害的临界雨量值如下表:仁化县暴雨降雨量等级表降雨量名称12小时降雨量(mm)24小时降雨量(mm)暴 雨30.069.950.099.9暴雨大暴雨50.0104.975.0174.9大暴雨70.0140.0100.0250.0大暴雨特大暴雨105.0170.0175.0300.0特大暴雨140.0250.0仁化县各镇街道山洪灾害临界雨量表镇名项目1小时暴雨3小时暴雨6小时暴雨12小时暴雨董塘镇采用值50 mm60 mm80 mm110mm石塘镇采用值50 mm60 mm80 mm110mm丹霞街道采用值50 mm60 mm80 mm11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