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盖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

上传人:靓*** 文档编号:61130748 上传时间:2022-03-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3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盖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盖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盖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盖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冲压模具课程设计说明书盖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题目名称:盖的二次拉深模具设计班级:20XX级XXXXX专业XXXX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教师评语:指导老师签名:2013年月日目录摘要一冷冲压的概念及发展状况1二设计任务及意义32.1设计任务书32.2设计目的与意义4三零件尺寸的计算与确定53.1 毛坯尺寸的计算53.2 第一次拉深尺寸的计算73.3 拉深件工艺分析83.4 确定拉深次数93.5 确定工艺方案10四确定模具的总体结构方案104.1 模具类型选择104.2 操作与定位方式选择114.3 卸料与出件方式选择124.4 模具类型选择12五冲压设备的选择13六进行必要的计算14

2、6.1 计算拉深力及压力中心146.2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计算15七模具设计167.1 凹模外形设计167.2 凸模设计167.3 固定零件177.4 紧固零件177.5 总装配图及附表18八心得体会20九参考文献21摘要:冷冲压是利用磨具对板料进行分离或塑性成形加工的压力加工方法,在现代社会运用得越来越广泛。本文以圆筒形盖为研究对象,利用冲压工艺与磨具设计的工艺过程方案,对盖的二次拉深进行了整体设计。介绍了磨具冷冲压成型过程,经过对其材料质量、大批量生产及结构要求的分析,以满足使用要求为前提,对盖的二次拉深简要分析了零件尺寸、拉深次数、拉深工艺等。同时,具体分析了磨具的主要零部件(拉深凸模、卸

3、料装置、固定装置等)的设计与制造,模具工作部分的尺寸计算、工艺力的计算、冲压设备的选择以及磨具的整体结构设计;并且还附上了磨具的总装配图和所需零件详表及工艺过程表。关键词:冲压模具、拉深、工艺设计一、冷冲压的概念与发展状况1.1 冷冲压的概念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在常温下对板料进行分离或塑性成型,从而获得一定尺寸、形状和性能的制件的压力加工方法。加工对象一般为板料、薄管料、薄型材等,冲压工艺、冲压设备、冲压模具是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1.2 冲压的发展状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冲压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几乎都有冲压加工生产,它不仅与整个机械行业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

4、生活紧密相连。由于冲压工艺具有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成本低以及可加工复杂形状工件等一系列优点,在机械、汽车、轻工、国防、电机电器、家用电器,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行业应用非常广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产品的不断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冲压模具作为个部门的重要基础工艺装备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模具技术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模具技术人员短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职业培训。我们做为踏入社会的当代学生,就应该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现在学好理论基础。毕业设计是专业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希望能通过这次设计,能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方法和

5、基本理论。二、设计任务及意义2.1 设计任务书如下图所示零件名称:盖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Q235材料厚度:1mm设计该零件的第二次拉深模2.2 设计目的与意义冷冲压模具设计是为机械类与磨具类专业学生在学完基础理论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后,所设置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用模具生产的制件具有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一致性、高生产率和低消耗的特点,是其他加工制造方法所不能比拟的。本设计题目为端盖,对机械类专业的大三学生有一定的设计设计目的及意义。其主要目的是可以提高学生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等。本课题的意义是:通过对该零件模具的设计,进一步加强设计者冷冲

6、模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更复杂的冷冲模具做好了铺垫和吸取了更深刻的经验。三、零件工艺方案的确定3.1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由于该工件的尺寸精度为注明,属于未注尺寸公差,因此根据教材表7.19,取其尺寸精度为IT13级;由其直径尺寸为D=80根据教材表7.14,其尺寸公差值为=0.54mm由于其尺寸精度不高,因此用一般精度的拉深模具即可满足该工件的精度要求。根据教材表7.1可知,Q235属于普通碳素钢,抗剪强度。=304373MPa抗拉强度为432461MPa屈服点为235MPa断后长率2125%,由此可知此材料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高的弹性,具拉深加工性能好。该零件为一圆盘,结构简单,形状对称,因此适合拉

7、深。从零件的形状、材料、尺寸精度以及生产批量来看,符合拉深工艺要求。3.2毛坯尺寸的计算毛坯尺寸的确定的原则有等面积原则和形状相似原则,根据本零件的特点:为简单形状的旋转体,可以采用面积相等的原则来确定。工件部分可由6个简单的几何体组成:毛坯面积A=A1+A2+A3+A4+A5+A6(1)h=(14-3-2.5-.5)mm=8mmd=(69-1)mm=68mm因止匕大圆柱面积A=兀dh=xX68X8=544兀mm2(2)由于r=2.5mm,d=69-1-2r=63mm,d1=43mm因止匕圆环面积A,=(d2-d12)=530兀mm24(3)由于d0=40mmd=43+2x1=45mmh=3+

8、1=4mm因此圆锥台面积人3=叫)式中1=y+(i)222即A=200.6兀mm2(4)由于r=2.5mm,d=69-1-2r=63mm因此工球环面积A4=r(nd+4r)=1.25兀(63兀+10)mm242(5)由于d=40mm因此-d2圆面积A=-=400%mm24(6)根据教材表4.5,查得修边余量为S=0.7mm因此A6=兀dS=47.6mmm2A=%DXD/4=A1+A2+A3+A4+A5+A6即D=89.04取D=89故落料毛坯直径D=89mm3.3 第一次拉深尺寸的计算由等面积法A=A1+A2+A3其中d0=40mmd=43+2x1=45mmh=3+1=4mm因此圆锥台面积A3

9、=m(9)式中1=小2+(土也)222即A3=200.6兀mm2由于d0=40mm因此圆面积A2=400兀mm2因为d1=43mm设第一次拉深后工件的直径为d故圆环的面积A1苴(d2-d12)得d=85.8取整d=864求的第一次拉深后的直径d=86mm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二次拉深3.4 确定拉深次数总拉深系数为:m=d/D=70/86=0.883由毛坯相对厚度t/D=1/86=0.011用式(4.27)判断拉深是够需要压边。因0.045(1-m)=0.045*(1-0.833)=0.00751而t/D=0.0110.045(1-0.833)=0.00751,故不需要压边。m1=0.840.65故

10、mm1,可以一次拉成。3.5 确定工艺方案本工件首先需要落料,制成直径D=89的圆片,然后以D=89的原版料为毛坯进行第一次拉深,再进行第一次拉深,拉深称为外径为69mm内圆角为8mmi勺无凸缘的圆筒,最后按h=14mmj行修边。四、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方案4.1 模具类型选择根据零件的拉深工艺方案,采用拉深模,结构简单,便于操作。4.2 操作与定位方式选择虽然零件的生产批量较大,但合理安排生产,可用手工送料方式能够达到批量要求,且能降低模具成本,因此采用手工送料方式。考虑到零件尺寸大小,材料厚度,为了便于操作和保证零件的精度,采用凹模凹梢定位4.3 卸料与出件方式选择采用弹性卸料的方式卸料,弹性

11、卸料装配依靠弹簧的弹力来卸料,可以保证冲裁件表面的平面度。4.4 模架类型选择考虑到送料与操作的方便性,模架采用后侧式导柱的模架,用导柱导套导向。五、冲压设备的选择冲压设备的选择应注意以下几点:压力机的吨位应当等于或大于冲裁时的总力,即至F总,式中F压一所选压力机的吨位,F总一冲裁时的总力。根据模具结构选择压力机类型和行程(冲程)次数,如复合模工作需从模具中间出件,最好选用可倾式压力机。根据模具尺寸大小,安装和进出料等情况选择压力机台面尺寸,如有推件时应考虑台面孔的大小使冲后有关零件能自由通过。选择压力为安全起见,防止设备的超载,可按公称压力F压A(1.6-1.8)F总的原则选取压力机。参照许

12、发槌主编冲模设计应用实例附录B班式双柱可倾式压力机(5)主要技术规格选取公称压力为160KN勺开式双柱可倾式压力机,该压力机与模具设计的有关系数为:公称压力:250KN;滑块行程:65mm;滑块行程次数:105次/mim最大闭合高度:270mm;最大装模高度:220mm;封闭高度调节量:55mm;工作台尺寸(前后X左右):370mnK560mm垫板尺寸(厚度X深度):40m诉60mm模柄孔尺寸(直径X深度):40m诉60mm最大倾斜角度:300;电动机功率:2.2KW;设备外形尺寸(前后X左右X高度):1135mrH1112m麻2120mm设备总质量:1780Kg六、进行必要的数据计算6.1

13、计算拉深力及压力中心查表4.17计算拉深力F=K1兀dlt(Tbt/D=0.011m=0.883,由表4.18中查的K1=0.3Q235钢的强度极限b=432461MPa取6b=440MPa将K1=0.3,d=68mmt=1mm,(rb=440MP啾入上式,即F=0.3*兀*68*1*440=28184N按式(4.31),压力机的公称压力为F压A1.4F=1.4*28184=39457.6故压力机的公称压力要大于40KN根据表7.10选取型号为J23-6.3号压力机具公称压力为63KNS足额定要求。由于该制件的毛坯及各工序件均为轴对称图形,而且只有一个工位,因此压力中心必定与制件的几何中心重合

14、。6.2 模具工作部分尺寸的计算6.2.1 拉深模的间隙表4.28查的拉深模的单边间隙为Z/2=1.1t=1.1mm则拉深模的间隙Z=2*1.1=2.2mm6.2.2 拉深模的圆角半径。凹模的圆角半径Rd按表4.31选取由于t/D=0.011故毛坯的相对厚度t/D*100=1.1介于1.02.0之间所以凹模的圆角半径为(46)t选取Rd=4t=4mm凸模的圆角半径Rp等于工件的内圆角半径Rp=r=2mm。6.2.3 凸凹模工作部分的尺寸和公差。设计以凸模为设计基准。凸模尺寸见表4.29Dp=(dmin+0.4)将模具公差按照IT13级选取dmin=67mm,=0.46查表4.30得拉深模凹、凸

15、模的制造公差分别为6d=0.08,Pp=0.050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如下:DP=(d+0.4)-Sp=(67+0.4*0.46)-0.05=67.148-0.05mmDd=(d+0.4+Z)“=(67+0.4X0.46+2X1.1)+0.08=69.384+0.08mm由表4.32查的,凸模的通气孔的直径为6.5mm。拉深凸模圆角半径R=2mm;拉深凹模圆角半径R)=4mm。七、模具的总体设计拉深模具在压力机上拉深时,压边采用平面式的,坯料用凹槽定位,凹梢深度为1mm,模具采用正装结构,出件时采用卸料板顶出。7.1 凹模外形的设计凹模的结构形式和固定方法:凹模采用圆形板状喇叭形直通式结构和

16、通过用螺钉、销钉固定在下模座上。根据教材式2.43可知,凹模厚度H与冲裁力F之间的关系为:HXHXH=0.1F其中式中:H为凹模厚度,mmF为冲裁力,N.代入数据可求得H=15.8mm取H=20mm而凹模壁厚C=2H,因止匕C=40mm因此凹模的轮廓的直径为150mm厚度为20mm凹模材料和技术要求:根据教材表7.8,查得材料选用碳素工具钢T10A,工件部分淬硬至HRC6O64,外轮廓倒圆角R=4mm凹模上还有凹梢给坯料定位,凹模上需要有深度为1mm直径为86mm勺凹槽。7.2 凸模的设计凸模刃口尺寸为圆形,为了便于凸模和固定板的加工,将拉深凸模设计成台阶式。为了保证强度、刚度及便于加工与装配

17、,圆形凸模为半径为2mm勺倒角,满足通气要求,开设直径为6mm勺通气孔,中间圆柱部分是安装部分,它与固定板按H7/m6配合,尾部台肩是为了保证卸料时凸模不致被拉出,圆形凸模采用台肩式固定。7.2.2 凸模长度计算凸模的长度是依据模具结构而定的。采用弹性卸料时,凸模长度按公式L=h1+h式中L-凸模长度,mm;h1-凸模固定板厚度,mm;h附加长度mm主要考虑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凸模固定板的厚度应取其凸模设计长度L的40%,拉深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应大于拉深的深度H=13m趣h=20mm设模具闭合时固定板与凹模之间的距离为25mm则凸模白长度L=75mm7.2.3 凸模材料和技术条件根据教材表7.8

18、,查得材料选用碳素工具钢T10A,凸模工作端(即刃口)淬硬至HRC58-62.由于本设计的生产批量大,要求模具寿命要求高,因此一般采用导柱、导套来保证上、下模的精确导向,其结构形式为滑动导柱、导套。滑动导柱、导套都是圆柱形,其加工方便,容易装配,是模具行业应用最广的导向装置。根据下模座上的座孔以及教材表7.34,查得导柱的规格为GB2861.1-81,B32h6X160X50,根据上模座上的座孔以及教材表7.36查得,导套的规格为GB2861.7-81,B32H6X50X25。此时导柱的长度应保证上模座在最低位置时(闭合状态),导柱上端面与上模座顶面的距离不小于1015mm而下模座底面与导柱面

19、的距离S不小于5mm导柱的下部与下模座导柱孔采用过盈配合,导套的外径与上模座导套孔采用过盈配合。导套的长度须保证在冲压开始时导柱一定要进入导套10mm!上。导柱与导套之间采用间隙配合,根据冲压工序性质、冲压件的精度及材料厚度的不同,其配合间隙也稍有不同。但对于冲裁模来讲,导柱和导套的配合可根据凸、凹模间隙选择。由于凸、凹模间隙为0.100.13mm小于0.3mm,因此采用H6/h5配合。7.3 固定零件7.3.2 上、下模座本设计采用后侧导柱模座,因此标准模座根据模架类型及凹模尺寸选用,其尺寸为:上模座:130mmx125mr45mm下模座:130mmx125mrm50mm模座材料采用灰口铸铁

20、,它具有较好的吸震性,采用牌号为HT200。模柄的作用是把上模固定在压力机滑块上,同时使模具中心通过滑块的压力中心。故采用带台阶的压入式模柄,它与模座安装孔用H7/n6配合,可以保证较高的同轴度和垂直度。其规格为GB2862.1-81,A35X1007.3.3固定板凸模固定板的外形为圆形,平面尺寸与凹模尺寸一致,而凸模固定板的厚度应取其凸模设计长度的40%因此凸模固定板的厚度为75X40%=30mm取其厚度为30mm直彳至为150mnW凸模与其固定板选用H7/n6配合。7.3.4 垫板垫板的作用是承受并扩散凸模传递的压力,以防止模座被挤压损伤。一般冲裁模使用的垫板,厚度可在412mnft选用,

21、外形尺寸与凸模固定板相同,而在本设计中取厚度为10mm。为了便于模具装配,销钉通孔直径可以比销钉直径增大0.30.5mm。垫板的材料选用45钢,淬火硬度HRC4348。其直径为150mm厚度为10mm7.4 紧固零件螺钉和销钉是用于模具零部件进行固定与定位的元件,两者选用相同的直径。上、下模座各有4个螺钉和4个销钉,其尺寸规格见装配图。其中销钉与孔采用H7/m6过渡配合,孔壁的表面粗糙度应达Ra1.6umi7.5 总装配图及附表工作原理示意图总装配图附表(1)模具辅助零件的材料选用及热处理零件名称选用材料热处理硬度HRC上模座、下模座HT20040模柄Q235凸模固定板、凸凹模固定板A3、A5

22、导柱20渗碳0.815862导套20淬火5860垫板45、T7A淬火4348螺母、垫圈A3固定螺栓、螺钉A3、45销钉45淬火4548顶杆45淬火4348附表(2)冲孔小凸模加工工艺过程零件图号08零件名称冲孔凸模II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设备1备料将毛坯锻成圆棒()26mmx55mm2热处理退火3车削按图车全形,单边留0.2mm精力口工余量车床4热处理按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达到58S62HRC5磨削磨外圆,两端面达到设计要求磨床6钳工精修全面达到设计要求7检验附表(3)凹模加工工艺过程零件图号11零件名称凹模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设备1备料将毛坯锻成长方体165mmx135mm空气锤x35

23、mm2热处理退火3粗刨刨六面达到161mm131mnm31mm互为直角牛头刨床4热处理调质5磨平面磨光六面,互为直角磨床6钳工划线划出各孔位置线,型孔轮廓线7铳漏料孔达到设计要求铳床8加工螺钉孔、销钉孔及穿丝孔按位置加工螺钉孔、销钉孔及穿丝孔钻床9热处理按热处理工艺,淬火、回火达到60s64HRC11线切割按图纸切割型孔达到尺寸要求电火花线切割机床12钳工精修全面达到设计要求13检验八、心得体会时间如梭,转眼一星期的课程设计就快结束了。此次课程设计让我收获颇多、感触颇多。根据自己以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查阅设计手册、资料,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此次课程设计,

24、使我对以前所学过的理论知识有了更进一步、更深刻的认识,也锻炼了我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我有了初步的系统性思维;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细心、耐心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备要素。当我们看到他人成功的喜悦的同时,也要关注别人成功背后的付出与辛酸。另一方面,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短处,自己以前对工程制图的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好,所以在画装配图时很吃力,以后我还得认真补习和巩固一下这方面的知识。此次课程设计,让我收获的不仅是对模具设计与模具制造的整体过程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积累了一份学习和探索的心理体验过程和实践操作经验。当然,我也很感谢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辛勤付出。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争取早日成为机械类的专业人才,不辜负一直以来为默默我付出的父母、老师、朋友。九、参考文献1 郭景仪,陈炎嗣.冲压模具技术手册.北京出版社,19922 肖景容,姜奎华.冲压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3 熊南峰,石其年.冷冲模具设计.科学出版社,20004 杨占尧.冲压模具图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5 郑可.实用冲压模具设计手册.宇航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