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所基础医疗现状调查报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964432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93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乡镇卫生所基础医疗现状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乡镇卫生所基础医疗现状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乡镇卫生所基础医疗现状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乡镇卫生所基础医疗现状调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镇卫生所基础医疗现状调查报告(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3年杏林杯科技节乡镇卫生所基础医疗现状调查报告针灸推拿康复学院10针灸推拿2班作者:徐金龙指导老师:王丽娟乡镇卫生所基础医疗现状调查报告以云南省安宁市为例回顾我国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沉重的历史债务让乡镇医院举步维艰 20世纪90年代的税制改革后,由于国家将乡镇医院的生存和发展都交给了地方政府,而各地财政状况普遍很薄弱,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扶持就更是有心无力、杯水车薪。再加上上一轮卫生改革中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个体医疗机构、乡镇医院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之间形成了恶性竞争局面。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广大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和健康的要求也近乎苛刻。而基层医疗机构由于自身没有经济支撑,不能购买临床必需的

2、医疗设备,加之留不住人才,医院的综合实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这就导致了基层医疗机构不得不为生存殚精竭虑。卫生人才缺乏 据相关文章报道,我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而全国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只有1/3能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处在瓦解的边缘,而剩余的1/3已经瘫痪。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待遇差,医疗条件差,生活艰苦,很少有人愿意长期扎根农村为缺医少药的基层群众服务;由于信息的不对等,许多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涌向了大中城市或从事与医疗无关的其它职业;由于没有有力的政策支撑,许多医务人员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一旦掌握了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就辞职到条件更好的地方去发展。 医院药品价格高

3、于市场价格 基层医院的药品,中药饮片及一次性医疗耗材均由“两网”(药品监督网络和药品供应网络,简称“两网”)配送。医院对于药品的合理利润是在招标价格的基础上顺加30%,而一些品种招标价格明显高出市场价格,尤其中药品种更为明显,有的甚至高出市场价格数倍,致使病人因为药物价格问题和医院发生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为此,我在2013年寒假做了一份关于云南省安宁市乡镇卫生院基础医疗现状的实践调查:云南省安宁市部分乡镇基础设施现状存在的问题安宁市主要包括八街、县街、温泉、青龙、草铺、禄脿、太平、连然、金方9个街道办事处,有68个村民委员会,397个村民小组,12个居委会,388个自然村。下面例举三个镇的卫生

4、院具体实际情况:安宁市八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共有医疗人员42人,大专以上学历,最高学历为本科,毕业院校大多为昆明卫校。2、共有床位72张,每天接诊人数为30-50人,无大病就诊。3、医保已经普及,药费零差价出售。4、民众信任度一般,中西医比例严重不平衡,偏重于西医(中医西医537)。 5、医疗器械安全卫生,服务态度良好。安宁市草铺卫生院1、共有医疗人员22人,大专以上学历。2、共有床位36张,每天接诊人数为20-40人,无大病就诊。3、医保已经普及,药费零差价出售。4、民众信任度一般,中西医比例严重不平衡,偏重于西医(中医西医122) 5、医疗器械安全卫生,服务态度良好安宁市太平卫生院1、共

5、有医疗人员13人,大专以上学历,最高学历为本科,毕业院校大多为昆明卫校。2、共有床位28张,每天接诊人数为10到20人,无大病就诊。3、医保普及,药费零差价出售。4、民众信任度一般,中西医比例严重不平衡,偏重于西医(中医西医112) 5、医疗器械安全卫生,服务态度良好。各个街道办事处均有卫生院,经初步统计,安宁市乡镇卫生院房屋建设情况、床位数量、床位数分布情况、设备资产情况、主要设备拥有情况、辅助检查开展情况、医疗设备拥有情况、临床技术开展情况如下:表1 卫生院人员学历、职称、年龄构成情况学历 比例( %) 职称 比例( %) 年龄 比例( %)本科及以上 4. 23 正高 0. 16 35岁

6、以下 44. 49大专 19. 92 副高 2. 29 35 44岁 26. 50中专 49. 12 中级 19. 64 45 54岁 21. 49高中 12. 45 初级 62. 27 55岁以上 7. 52初中及以下 14. 27 无职称 15. 63表2卫生院院均收支情况( 万元)(金方、连然社区)收入 金额 比例( %) 支出 金额 比例( %)财政专项拨款 19.61 9. 61 工资福利支出 66. 80 27. 26差额预算补助 30. 28 14. 84 社保、医保支出12. 52 5. 11业务收入 140. 36 68. 77 业务支出 153. 54 62. 67其他收入

7、 13. 84 6. 78 其他支出 12. 16 4. 96合计 204. 09 100. 00 合计 245. 02 100. 00表3卫生院房屋建设情况平均值 中位数 最小值 最大值每院房屋建筑面积 6546 每院业务用房面积 5321 每万服务人口占地面积() 2195 1475 176 19617每万服务人口房屋建筑面积() 1169 1122 145 3649每万服务人口业务用房面积() 946 859 140 3066表4 卫生院床位数量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每院编制床位数 39.34 每院实际开放床位数 34.19 每千人口编制床位数 0.73 0.10 3.75每千人口实际开

8、放床位数 0.61 0.00 2.25 表5 卫生院床位数分布情况(单位:张)床位数 机构数 比例() 1 1.9 13 24.5 19 35.9 20 37.7及以上 0 0 表6 卫生院设备资产情况平均值 最小值 最大值设备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183.13 66 436.67 设备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比例() 36.37 5.00 80.00万元以上设备数(件) 15.17 2 78 表7 卫生院主要设备拥有情况设备 拥有率()彩色超机 22.22 0线机 100 胃镜 44.44肠镜 0生化分析仪 55.55常规检验设备 100.00细菌培养箱 22.22心电图机 88.88B超机 44

9、.44血球计数仪 0 尿液化学分析仪 22.22半自动生化分析仪 0洗胃机 44.44救护车 22.22麻醉机 22. 22表8镇卫生院辅助检查开展情况项目 开展率( %)尿常规 22.22血常规 22.22大便常规 22.22X线检查 77.77B超 22.22心电图 22.22生化检查 22.22细菌检查 0表9 乡镇卫生院临床技术开展情况项目 开展率( %)洗胃术 34.53吸痰术 23. 33心肺复舒术 24. 89顺位接生 0骨折、脱臼的复位和外固定 68. 89正常产科处理分娩 12.11刮宫术 0常见病理产科处理 0胎头吸引助产术 0输卵管结扎术 37. 78输精管结扎术 33.

10、 33臂位接生术 28.53四肢骨折内固定 22. 22引产术 17. 78剖腹产术 13. 33(大部分仪器设备只有在接近安宁市的卫生院才有,比如金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连然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从上面的具体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得知:1、医院基础设备简陋,医疗设备紧缺 先进的设备是医疗卫生工作得以发展的基础,可是现在的情况是,农村,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设备太简陋,医疗设备非常紧缺,大多数的病人只能靠医生的经验治病,而往返于大医院耗费精力,给广大农民的精神和物质上带来很大的压力。2、医务人员紧缺 基层卫生院普遍人员紧缺,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多数农村的卫生院只有包括院长在内的少数几个工作人员,一旦出现需要出诊

11、的状况,卫生院就无法正常运转。3. 基层群众缺乏预防保健知识和意识 群众缺乏防病意识 从我们的走访过程和调查结果来看,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缺乏预防疾病的意识,他们潜意识里缺乏健康的概念,总认为得病没什么大不了,从而导致小病拖成大病,最后无力承担昂贵的治疗费用,导致严重后果。 缺乏预防保健知识 农民群众缺乏防病意识的根本原因是对健康保健知识的缺乏,不知道许多地方性疾病、传染病、妇幼病等是可以预防的,有些慢性疾病可以通过保健延缓病情的发展,从这里可以看出,基层群众急需健康教育。4、医保覆盖面低,财政投入不足,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基层医疗机构运行不起来,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依然存在。所以,要

12、完善基础医疗制度,政府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首先要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把加快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保认识到位、投入到位、责任到位、组织到位。建立健全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构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形成合力。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层层分解目标任务,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顺利推进。 其次要完善投入机制。各地要强化政府职责,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加大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全面落实现各项财政补助政策,确保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

13、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幅度,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积极争取省级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人才学科建设,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继续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扩大社会资本参与医疗卫生发展的途径。最后要营造良好环境。各地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对完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的宣传力度,宣传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和群众受益情况,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构建适合市情、适应群众需求的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从“十八大”看基础医疗现状在中国

14、的不断发展中,医疗问题日益突出,故在2013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医疗问题不断被委员们多次提出,根据目前的中国医疗现状,他们指出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

15、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的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革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这让我们明白,我们的长远目标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对卫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我们更应积极的支持和配合。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的目标,对卫生事业又是巨大的挑战,身为基层医疗机构,面对的是最广大、最需要基础医疗和健康服务的人群,我们的任务就是基础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我们要从最基础的做起、做实事,做好健康宣教、居民的健康档案、慢病的管理、妇幼保健

16、、儿童预防接种、公共突发疫情的控制等等,同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将能在社区解决的小病就在社区中心诊治完成,节约医疗资源的同时,也减轻国家保障系统和病人的压力,使老百姓真正看得起病,看得了病,并能得到很好的医治,这是基层医疗机构的使命和职责所在。目前中国大部分乡镇基础医疗存在的问题人食五谷杂粮,生病当然不在话下,看病历来是最基础最直接的民生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实。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九亿的农村人口的健康问题,理应也必须成为我们所关注的问题。医疗消费不但超出了普通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甚至超出他们的想象。“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 “耕一

17、春,收一秋。病一次,汗白流。” 类似的“民谣”还有很多,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话语正清晰地表述着农民“看病贵”事实和他们无奈的心境。事实上,能够享受到救护车待遇的农民还只是极少一部分,因为条件所限和经济上的困难,更多的群众甚至从来没想过要找救护车,死亡和残废对他们来说,已经因为害怕进医院而被无奈地接受,看病难与看病贵互为因果。总结起来,农民看病难:一是离医院远。农村医疗网点覆盖率低,国家正规医院集中在城镇,农村个体诊所普遍缺乏规范监管。现代医学对偏远山区人民和贫困百姓来说是非常遥远的事情。二是找专家难。因为长期以来卫生资源分配向城市倾斜,即使在有医院的地方,医务人员水平也是参差不齐,很多常见病

18、被误治错治,疑难重症更是投医无门,群众很少有机会接触到高水平的专家,“治了也是白治”。三是公共卫生信息闭塞。很多乡村,即使条件稍好的农民,生了病也只是找当地土郎中或者乡镇医院看看,疗效不好就在家里等死,很容易就认为乡镇医院没办法,那这个病肯定治不好,对疾病的认识停留在仅有的一点经验认知的阶段,有的疑难病患者还被认为是怪物、不祥而倍受歧视和虐待,巫婆神汉、偏方土药占领了基层卫生阵地。分析起来,主要原因是农民文化程度低,居住地偏远,信息闭塞,国家卫生行政对农村的覆盖和服务滞后,公共卫生信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教育长期处于空白,而“三下乡”等“非规定性动作”往往选择条件好、交通方便、有示范和宣传意义

19、的村组、乡镇进行。致使在“新农合”实施后,相当多的农民仍然不知道怎么获得医疗救助,如何办理报销手续。四是看病贵。这是最主要的“难”处,经济之难,难于上青天!农村生产力不发达,经济状况差,农民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文化水平低、发展底子薄,一场小病的费用是一个月的血汗,一场大病的费用足可以让一个家庭破产。虽然“新农合”覆盖地区的农民的景况已有很大改善,但经济落后地区群众和经济困难家庭仍然因自付部分的压力而选择放弃治疗。甚至有的农民为了节约10元钱而拒绝参加“新农合”。“新农合”的困境。2003年至2006年,各级财政累计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投入资金189亿元。其中2006年为150亿元,包括中央财政补助

20、42.7亿元,地方财政补助107.8亿元,中央和地方财政补助资金占合作医疗筹资总额的70%。在此基础上,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08年基本覆盖全国县市区的目标,比原来规划的时间2010年提早两年。进入2007年,中央决定将“新农合”从试点转入全面推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提出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搞得更快一些。2007年,财政对“新农合”的投入达到最高,为114亿元,比2006年增加71.3亿元,增长167%。为了加强对“新农合”资金的监督管理,省及省以下的政府部门都设立了管理机构或经办机构,而县市和乡镇也成立了

21、专门的督办机构。 启动近四年的“新农合”通过补偿相对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参合”农民对这一制度有欢喜,更有困惑。一是限制太多,一些常用药没有列入补偿目录。农民抱怨最多的就是报销药品目录过窄。要解农民就医之渴,尽快完善合作医疗药品补偿目录是第一关。二是报销比例太低。由于筹资规模等原因的限制,农民抱怨,看一次大病动辄几千上万元,但最后到手的医疗补助只有两三百元。一旦得了大病,“新农合”报销的钱只是杯水车薪。而农民最需要的其实是大病保障。三是基层卫生机构条件差,缺少医生和设备。一些地方在“新农合”的医疗实施办法中,提高了对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报销比例。即当地乡镇

22、卫生院对“参合”农民的报销比例是最高的,县级和市级医疗机构则递减。但一些乡镇医院既没有人才,也没有技术,只能给农民开开药、输个液。很多地区是村卫生所的“空白区”。农民看病还是要跑远路到县里、市里。云南省昭通市的盐津、绥江、水富等几个县的农民一般都跑到相邻的四川省宜宾市看病,路费、住宿等花销算下来,“新农合”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跨县、跨省报销费用困难更多。四是补偿手续繁杂,“得跑好几趟”。纷繁的报帐程序、多层级的申报审核,复杂的医疗文书,地区间极不统一的报销程序和要求,加之“参合”农民事先对此知情度不高,使农民经常为报不多的一点医药费而多次长途往返于各单位之间,对其实现补偿造成不便,增加了成

23、本。 五是标准和报销要求各异。目前,一些地区,比如成都市就试点在全市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机构,各种保险联网办理,一个机构、一套网络、一个标准,极大的方便了病人和医疗机构。但有的地区却将联网的费用(一般要几十万)由医疗机构负担,这样医疗机构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而且,一个地区统一不如一个省统一,一个省统一不如全国统一。如果全国统一,国家还需要更大的投入,还需要整合一些类似的机构和部门。比如社保局和新农合办,就没有必要两套人马,浪费资源。六是“只保大病不保小病”。目前“新农合”的普遍做法是只管大病住院,致使“参合”农民收益面低。而对广大农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来说,更缺乏的是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尽管统计

24、数字反映出“参合”农民有病住院治疗的比例有所提高。但是,对一些特困农民,仍是小病不去治,酿成大病又不敢去医院。媒体报道,2006年,由于无力承担医药费,山西平遥县一位农民在妻子患病长达十年之后,最终无奈选择了在自家的炕上为病妻“锯腿”。“新农合”基金要尽可能地保障“参合”农民受益,又不能超支。由于基金盘子小,现有筹资水平难以满足农民的更多卫生要求。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匮乏,特别是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人才缺乏医生这项职业,救死扶伤,对很多人来说是充满荣誉感的行业,可是根据中国医师协会对医生子女学医的态度进行调查发现,医生不希望子女学医的比例不断上升,2002年为53%,2004年为63%,2011年为

25、78%。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愿到基层去,基层医院不能完成基本的医疗服务,社会的希望是更多的学生愿意从事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让老百姓回归基层医院,就近接受就诊、保健等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各医学院校都培养定向生,希望他们可以下基层为百姓健康作保障。但是部分医学院校做过一次关于就业意向的调查,70%的学生表示签了定向协议后就后悔了,23%的学生表示很迷茫,只有7%的人愿意到基层。联想到此前某些学校曾推行过的一个类似项目,60名定向培养的学生最终没有一人履行承诺,前往基层,也就是县级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工作。学医学习时间长、学业压力大、培养学生国家投入大,医生的成长成才之路尤其艰辛

26、。真正成为一名医生之后,工作超负荷,劳动超强度,没时间陪家人、没时间谈恋爱,这是我国医生们的普遍现状。与医生工作强度形成反差的是其正常收入并不算高,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收入更少定向生们最关心的就是将来到了基层能够拿多少钱、有没有编制、将来的晋升能否解决。这是事关每个人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但正是因为对编制、待遇、晋升等问题的不确定,导致他们到基层就业的方向十分不放心。比如,现行政策规定,在一个乡镇卫生院要解决晋升问题,就需要求按照县卫生院的标准来要求,比如要求发表两篇论文。所以政府要完善基层的卫生医疗机构运行新的机制。医疗环境长期以来,我国乡镇卫生院在保证农民基本医疗服务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近年来,

27、由于在职责定位和财政保证上的错位,乡镇卫生院普遍遭遇生存困境。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关系到保护农村生产力、振兴农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的进程。近年来,人民群众的就医环境和健康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当前乡镇医疗卫生工作发展还很不平衡,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还有很大差距。1、 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简陋。还没有真正解决“一无三配套”问题,医疗设备严重短缺,现有的基本医疗设备落后,有些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诊断仍然是“老三件”(听诊器、温度计、血压计),医疗设备更新缓慢。病房严重缺乏,卫生条件一般,医疗设施摆放杂乱,而且没有按要求放置。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28、意识淡薄,大都和其他垃圾混为一谈。2、 卫生技术人才匮乏。一是在职人员学历水平较低,根据国家对卫生人员学历最低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应达到10%以上,大专学历应占30%以上,中专学历应达到60%以上。在我的调查中,没有一个医生第一学历为本科。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力量不仅不足,而且出现脱节。从被调查的卫生人员年龄看,在卫生院中,属于效益较好的医院,主要靠较高的医疗技术水平吸引周边各乡镇的患者,而目前主要业务骨干医生临近退休。第一梯队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乡镇医疗卫生工作后继乏人。 三是缺乏高、尖、专的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才。从专业人员技术职称上看,与达到或超过10%

29、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从业人员结构比例失调,专业人员技术水平与职称不对应,低水平。 四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到位。由于医疗机构的改革,卫生人员靠自奔自吃,经营较好的医院只能维持现状。卫生系统既没有人才培养计划,也无经济投入,想出去学习深造的人员,不发工资,无经济收入,无法维持正常生活,从而造成医疗技术队伍学历和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有些技术骨干也先后都跳槽进入条件好的医院。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又派不进去,分进去的学生又呆不住。对于目前基础医疗现状的对策及建议新医改政策已经明确提出“用年时间建成比较完善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制”。如何将这一事关民生的艰巨任务完成好,需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也需要医务

30、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大胆探索、改革体制和创新机制。(一)明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性质和职能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城市社区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维护社区多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卫生机构条件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合资源,填平补齐、分级负责、激励先进”的原则,改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配置基本医疗设备。各级政府投入重点是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央和省分年度重点支持政府举办、未达标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建设和

31、基本医疗设备购置,优先消除危房。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对于工作积极主动、已经取得明显成效的县(市,区),省级安排建设项目和资金时可优先考虑。(三)采取多种措施,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素质发展基层卫生,人才为本。人力资源的素质与合理配置是决定基层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基层卫生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不是增加数量,而是提高现有人员的服务水平,培养技术骨干。通过培训、进修、对口支援等方式,培养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基层医疗卫生适宜人才。一是加快金科医学人才的培养。卫生行政部门要制定规划,落实措施,出台全科医师培养、考核、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政策。二是加强公卫医生、护士等急需

32、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在职培训和转岗培等途径,逐步增加公共卫生人员和护理人员在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的比例,优化基层卫生队伍结构。三是要加强准入管理。完善全科医师任职资格制度和护士任职资格制度,严把“入口”关,限制无学历、低学历及无资格人员进入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在基层建立一支以全科医生为主体,包括中医、西医、公共卫生、护理、药学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的素质优良、配置合理的基层卫生服务技术团队。四是制定和落实吸引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相关优惠政策。在职称评审措施上对基层卫生人员予以倾斜,使长期在基层服务的医疗卫生人员得到合理的职称晋升机会。五是加大卫生人才帮扶工作力度。坚持

33、实施“三支一扶”项目,选派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结对帮扶,技术协作关系,有计划地安排中高级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传技带教,进行技术指导、咨询,举办讲座;落实好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到农村服务一年以上的政策;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退休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逐步建立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帮扶乡镇卫生院的长效机制。(四)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管理机制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定编定岗。本着适应需要,从严掌握、逐步到位的原则,合理设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核定人员编制。乡镇卫生院以县为单位核定人员编制,并由县级卫生

34、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掌握,结合各乡镇实际情况,适当调配各乡镇卫生院人员数量。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所承担的职责任务、服务人口、服务区域范围等因素核定,人员编制主要从卫生机构现有人员编制中调剂,同时相应核销有关机构编制。加强乡镇卫生院(社区服务中心)院长选拔、任用管理。大力推行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院长,竞争上岗,落实和扩大院长的人事管理。收入分配,业务经营自主权,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对院长的目标考核和监督。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方式。一方面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转变服务方式,倡导巡回医疗、上门服务、主动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另一方面探索和完善社区(乡镇)责任医生制度、社区(乡镇)首

35、诊制度、双向转诊制履,常见病的治疗基本在基层解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积极推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一是推行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准入条件,压缩非卫生技术人员,禁止非卫生技术人员进入卫生技术岗位,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编制卫生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人员总数的,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占比不低于。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实行定编定岗、公开招聘,签订骋用合同,建立岗位管理,解聘辞聘等项制度,建立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充分利用退休医务人员资源。基层卫生机构的临床医师必须达到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其他卫生技术人员必须达到初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对达不到的人员要逐步分流,做好分流人员的安置

36、工作。鼓励分流人员参加学习、培训,经考试合格的,可优先聘用。二是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医务人员工资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将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中可调配的部分业务收入中可用于分配的部分结合起来,实行总量控制,适度拉开档次,进行重新分配,做到奖优罚劣。在核定的分配方案中,根据职工的技术水平、岗位责任,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综合因素确定职工的工资,从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基层卫生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依照相关政策和规定,为基层卫生人员办理社会保险。对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补缴以前年度所需费用,由单位和个人负责筹集,政府给予适当补助。(五)建立基层卫生稳定的补偿机制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价格体

37、系。尽陕制定基层卫生服务价格标准。同时,对基层卫生服务中的公共卫生服务和非公共卫生服务作出明确的界定,为政府实施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购买和补助提供依据。由于基层卫生服务是非营利性的公益性服务,在制订收费标准时,公共卫生服务按服务成本确定,基本医疗服务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成本确定。随着基层卫生服务领域的扩大,服务项目的增加,政府有关部门还应注意对价格标准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完善。完善政府投入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多元卫生投入机制。完善政府基层卫生投入政策,逐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的投入,确保基层医疗卫生工作顺利推进。要转变政府投入方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变“养人办事”为“办事养人”。要以投入促改革,建立

38、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财务管理办法。()建立明晰的分级负担机制。按照各级政府事权划分要求,市,县级政府是基层卫生经费的投入主体,中央和省级对公共卫生给予补助。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央和省级和补助在逐年加大,已承担大部分基层公共卫生的经费补助,基层卫生投入不足主要反映在市、县级政府应该承担的基层卫生事业和公共卫生补助方面。因此,要强化市、县级财政的责任,对市、县级财政的基层卫生投入情况进行考核,并与省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挂钩,加大对基层卫生投入的约束力。()优化卫生投入结构,合理确定投入重点。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要确定重点,优化投入结构,确保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尽可能地发挥更大的效益。一是适当

39、向农村卫生倾斜。加大对农村卫生投入,在一定程度上校正卫生资源过度流向城市的倾向保证农民获得最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更多享受到政府卫生投入带来的好处。二是侧重对医疗服务“需方”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财政补助。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财政投入呆取“补需方”的方式更有效率。通过加大公共财政对需方的投入,利用财政补贴引导居民(农民)参保。补贴“需方”便于财政投入更有针对性地照顾特定群体,如贫困群体,由此可促进卫生公平。当然,在财政投入以“补需方”为主的同时,也应当在特定领域加强对“供方”的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对基层卫生的投入保障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政府对基层公共卫生的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建立基本

40、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3年不低于20元。各级政府要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对于包括社会力量举办在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需经费,由政府根据其服务人口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和服务成本,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采取购买服务等方式核定政府补助。二是建立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保障机制。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合理安排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国家免疫规划,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所需资金。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政补偿机制。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支

41、出,由政府根据发展建设规划统筹安排。日常运转支出,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政府补助在严格界定功能和任务、核定人员编制、核定收支范围和标准基础上,以“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方式实施补偿。一是核定任务。依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能力和乡镇基本情况,按照适宜功能、适宜技术和适宜标准进行核定。其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要统一纳入年度任务。二是核定收支。核定收入以医疗卫生机构近三年业务收入,剔除药品收入后的平均数为基数,根据政策、物价等影响因素进行调整后核定收入数。核定支出,人员工资支出与事业单位工资相衔接,按核定人员编制和人员工资标准核定;日常运转公用经费按定项定额核定。三是绩效考核

42、给予实际补助。政府在核定收支的基础上对差额进行补助。差额补助要进行绩效考核,对未完成核定收支任务形成的缺口财政不予补助。()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和总额预付制管理。明确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收支范围和标准,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切断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与药品购销、仪器设备使用的利益关系,从而降低医疗费用,真正体现基层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探索实行总额预付制,即在评估的基础上,计算出人均医疗费用,按此费用标准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付定额的医疗费,如果实际发生的费用超支,超支部分由机构自行承担。预付方式的建立将有力扭转当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营利机制,原是收入来源的医疗服务等变成既定服务收入下的成本支出,从而促使基

43、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生重视合理的医疗服务,有效控制当前医疗机构对病人的诱导消费现象,减少医疗费用支出。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运用医疗保险的政策导向作用,促进病人合理分流,为基层卫生服务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一是最大限度地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他各种医疗保险体系中,凡是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应作为定点医疗机构。二是将定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和家庭病床、家庭出诊,社区康复等项目全部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三是合理确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拉开与大医院的差距。鼓励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

44、构就医,对直接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要大幅度增加个人自付费用的比例。按照“小病在基层,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要求,提高现有卫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降低群众医疗费用。(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参合农民广泛受益的补偿模式。探索“诊加住院”的补偿模式,在重点解决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负担问题的基础上,兼顾参合农民的门诊医疗服务需求,使参合农民的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都能得到适度的补偿。开展新农合门诊统筹试点,并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适当扩大门诊费用较高的慢性病限额或定额补助的病种,减轻农民门诊医疗费用负担。逐步提高受益水平。一是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农

45、合筹资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二是将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倍以上。三是逐步提高补偿水平、合理控制基金结佘,基金结余过多的地方,要通过提高补偿水平,将结余控制在合理水平。四是制度设计、补偿导向等方面要引导参合农民充分利用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使用适宜技术,限制不合理的检查和非必需的诊疗技术,要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控制参合农民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让政府的投入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健全和完善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将新农合信息管理系统纳入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内容,实现基金运行的全流程监控。参合农民住院费用和补偿信息每月公示至村组,广泛接受农民群众的监

46、督。提高参合农民满意度。本着便民、利民、为民的原则,以参合农民为中心,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市(州)级、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对出院参合患者的医疗费用现场补助和即时结算。参加新农合的农民在统筹区域内可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以市(州)为单位逐步统一补偿方案,开展同一市(州)内相邻县(市、区)互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互认检查和检验结果出院现场补助等试点工作,进一步提高参合农民就医的方便性和受益的公平性。(七)开展基本医疗保障城乡一体化改革试验“一体化”的目标既指整个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安排与运行,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措施,也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理

47、顺行政管理关系。实行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改革,要打破行政部门壁垒,在政府主导和统一管理的前提下,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系,经办体系和网络服务体系,避免多头行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政策的具体实施和管理,经办医疗保险日常工作。卫生、食品和药品监督部门要负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和药品、医疗器械质量的监督管理,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举。财政部门负责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资金的筹集、管理和监督。民政部门负责医疗救助体系建设,并配合做好医疗救助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的有效对接。同时,各部门还要按照职能,及时与对口上级部门加强政策衔接和业务沟通,共同做好城乡医疗保障一体化的试点工作。逐步构

48、建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险体系。要按照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完善和规范制度设计,改变制度碎片化倾向。要逐步整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合三个体系的制度规范,在制度设计、筹资方式、基金管理,用药目录、报销比例等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一体化的医疗保障制度。一是在制度设计上,既要正视三项保险制度存在的现实差异,更需要打破制度和行政管理双重壁垒,改变按人群身份设计的医疗保险制度。按照制度统一、标准有别原则,承认现有人群之间的经济差异和选择的自由,并逐步缩小这些差异,实现医疗保险的均等化。二是在筹资方式和水平上,要正确对待三项保险筹资方式和水平的不同,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和提高个人缴费水平,逐步缩小三者

49、之间的差距。最终可以通过社会保障税的方式,实际全民医疗保险筹资方式和水平的一致。三是在基金管理上。要统一个人缴费的征收机构,规范基金筹集行为,坚持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的成功经验。考虑到三项基金收入和支付的现实差异,在试点阶段可以采取统一管理,分帐核算、各自平衡。待实现制度完全统一之后,再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核算、统一平衡。加快我省以基层医疗卫生体系为重点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利于把保增长与惠民生、增投资与扩消费结合起来,是一项维护全省万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工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涉及多个政府部门,是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要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在充分调研、多方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一个我省财政能力可承受、人民群众满意的扎实、细致的实施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