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60950667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广州会展业依托广交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 其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为 相关行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然而,面对全国各地会展业的迅速发展及愈 演愈烈的竞争 , 广州会展业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通过考察广州会展业在 国家全面建设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结了广州会展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 题。目前,缺乏有效管理机构和制度、服务水平滞后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是 制约广州会展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现状问题, 本文利用具体的数据和 案例, 通过对比国内外其他会展业, 找出阻碍和影响其发展的成因。 广州会展 业只有加强主管机构宏观调控, 加快行业

2、立法, 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培养和引 进优秀人才,才能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进一步的飞跃。关键词 : 广州; 会展业; 管理; 服务; 人才AbstractRelying on the Canton Fair, Guangzhou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has made unprecedented achievements. In recent years, it strongly drives the relevant industries to create tremendous economic benefits. However,

3、face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all over the country and the intensified competition, Guangzhou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ustry is exposed to great challenges though it has achieved some superior performance. By examining its status and role in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

4、onstruction, the thesis summarizes its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t present, the lack of effective administrative organization and systems, the poor quality of service and short of professionals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

5、dustry. In allusion to the problems, the thesis will use some specific data and cases, while comparing with other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s, and find out the obstacles and causes which have bad effect on development of exhibition industry. Only does Guangzhou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

6、ndustry strengthen the macro-control of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speed up the industry legislation,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ervice level and train more talents, it can maintain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order to achieve a further leap.Key words : Guangzhou;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ind

7、ustry;Administration ; Service ; Talents目录摘 要IAbstract II一、引言 1二、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现状特征 2(一)基础设施健全,配套设备先进 2(二)展会类别广泛,规模逐步扩大 3(三)产业带动明显,发展空间开阔 4(四)民营企业崛起,经营主体壮大 4三、广州会展业存在问题及成因 5(一)会展管理机构和制度缺失 5(二)缺乏统筹规划,展馆利用率低 6(三)场馆管理及服务水平滞后 7(四)人才缺口大,制约整体水平 8四、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对策 9(一)明确政府职能,加强主管机构宏观调控 9(二)加快行业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10(二)完善服务体系,提

8、咼服务质量 10(四)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 11参考文献 12致 谢 13广州会展业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一、引言会展产业是指由会展经济运动而引起的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同 类企业的总和, 是现代经济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会展业作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发 展迅猛的新兴朝阳产业,是集商务活动、会议展示、观光旅游、对外宣传“四位 一体”的新兴产业,有力推动各国旅游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素有“城市的 面包”和“经济的晴雨表”之称。大力发展会展产业,将对城市的发展产生巨大 的推动作用。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会 展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创

9、办于 1957年的广交会,迄今已有 50多年历史,有“中 国第一展”之称。 然而,周边城市会展业的迅速发展, 对广州的城市地位造成巨 大冲击。面对这种现状, 广州会展业要想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并进一步向国际 型会展城市发展, 就必须创新求变。 如果能够找出广州国际会展行业的弊端, 让 其更好更快地发展起来,对广州乃至周边地区的经济会有很好的带动作用。关于会展业,前人已做了很多研究。胡巍( 2007)中总结了中国会展城市的 发展概况。卡林韦柏(2005)的会展旅游管理与案例分析深入 4个案例中, 其分析分别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产业操作者, 并讨论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康燕 燕(2008)利用了

10、SWO分析法对广州会展业具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面临的 机会以及威胁进行了分析, 提出新的市场环境下广州发展会展业的对策。 在发展 对策方面,王春雷在会展市场营销指出了营销给会展发展带来的巨大贡献, 强调了会展营销的重要性。巴利西斯坎德(2008)也通过专业化地营销手段来 征服顾客。 其书从展前周密的计划和准备、 展中的销售工作技巧到展后收尾工作 等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会展营销的艺术技巧, 使人们在开展会展研究中深受启发。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胡平主编的会展管理概论一书中,从会展业的实践和管 理学基础理论着手, 重点介绍会展业的资源整合管理, 从人力资源、财务、信息、 安全与危机以及场馆和设施设备

11、等资源角度加以介绍, 探讨了会展业的综合管理 对策。本文通过对广州会展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通过数据的对比和案例分析, 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然后对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剖析, 深入阐 述问题产生的原因; 最后结合广州的实际情况, 对广州会展业发展对策提出自己 的建议。二、广州会展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会展业被视为新世纪颇具活力的朝阳产业 , 以其超常的关联影响和经济带 动效应, 在中国业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作为我国会展业的先发地 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代表的广东会展业得以迅速发展。 创办于 1957年的广交会,是中国目前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

12、最全、到会客商最多、 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 革开放,广州市拥有发展会展经济的雄厚基础,经济发达,产业体系健全,并且 拥有周边地区较强的生产、加工及配套能力,已步入会展产业快速发展的阶段。 (一)基础设施健全,配套设备先进广州拥有超 70 万平方米的六大会展场馆即琶洲会展中心、交易会流花馆、 锦汉展览馆、 中洲国际展览中心、 花城国际会展中心以及白云国际会议中心。 广 州近 3 年来主要展览面积年均增长超过 40,位全国前列。拥有“中国第一 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 广州博览会以及汽 车、照明、塑料橡胶、设计、机械装备、美容美发化妆用品

13、、家具、建筑装饰、 酒店用品、鞋类皮革等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品牌综合展和覆盖29 个门类品牌专业商务展。 不断完善的城市生态环境、 健全的城市基础设施、 立体式的交通枢纽 体系、良好的综合服务功能等配套设施为广州发展会展经济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据 2007 年统计,广州市共有涉外宾馆酒店近 200 家,其中星级宾馆、酒店有 75 家。广州是全国闻名的商业中心,由商业步行街、大型商厦和众多超市、 24 小 时便利店、 还有各种特色的专业街等组成的购物场所遍及大街小巷。 作为中国南 方区域最大的交通枢纽,广州拥有亚洲一流的航空港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 排名在国内外航运港前列的黄埔港以及在建的南沙深水

14、港, 拥有由快速轨道交通 线网、高速公路网组成的城市交通路网体系。 广州还是全国三大国际电信和互联 网出入口之一, 是华南地区的国际、 国内信息交换枢纽。 这些较完善的城市服务功能设施为广州的会展经济提供了便利。同时,走在全国前列的广州信息化建设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0在展会场馆方面,例如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一一中小型展会的最佳选择。其中心占地25000平方米,设有3个展馆。其中主展馆2号馆共分3层,展馆面积23000 平方米。自2002年 10月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中心业务取得快速的增长,每年举办 约40场展览会,并正在不断吸引更多的知名展览会在此举办。位于广州市商业中心地带的锦汉展

15、览中心,西侧紧邻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流花馆, 南面是两家五星 级酒店-中国大酒店和东方宾馆,中心直通广州地铁2号线,乘坐地铁可以快速到 达市区及周边各地。其中心与周边酒店、休闲设施及便利的交通构成一个成熟的 商务会展区域,是高质量,专业型,公共性和消费型展览会的理想举办场所2 0(二)展会类别广泛,规模逐步扩大广州的会展兼容并蓄,既有综合性会展,又有专业会展;既有50多年历史的 广交会,又有在国内外渐具影响力的广州国际家具展、广州美博会等。近年来, 广州市的展览面积逐年增大,大展也逐年增多,展览类别涉及机电、电子、汽车、 家具、美容等30多个行业,初步形成了产业发展与展览业发展相互促进的大会展

16、产业繁荣局面。利用毗邻港澳、对外连接东南亚,外贸企业密集,经济对外开放 程度高的绝对优势,广州借鉴了发达国家会展业发展的成功经验, 不断向专业化、 国际化迈进。广东省经贸委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06年广东省举办的181个大中 型展会中,国际展达100个,占总量的55%成为广东省展会的主要组成部分,而 广州市的国际展所占比例达到了 76.9%,广州展会的国际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明 显。以下图1是2009年广州展览会类型及其会数量(场)。从图中可以看出,广州 展览会的类别十分广泛,涉及了家庭用品、工业器械、食品、交通等十几个领域, 规模也在逐步扩大。图1 2009年各类型展览会数量统一资料来源:广州

17、会展网( )相关资料整理(三)产业带动明显,发展空间开阔会展业是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影响面广,辐射力强,关联度高。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不仅对其本身而言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从而带动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 不仅促进了广州商品市场的开拓,拉动了工业的持续增长,形成了工贸相互融合、互为 促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在带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交通、通讯、旅游、酒 店、餐饮、零售、广告、印刷、装饰等行业数万家各类企业的发展,培育了新的 经济增长点,显示了广州会展经济的蓬勃生命力和良好前景。同时,如表1所示,也给城市的经济、政治、旅游、商业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8、,从中也改善了自然和社 会环境,提升了社会影响力。据测算,2007年全年会展业拉动的旅游消费达110.46亿元,比上年增长59.22%。其中,由展览拉动91.63亿元,由会议拉动18.83亿元,分别占82.95% 和17.05%。拉动旅游外汇收入6.03亿美元,增长80.97%3。根据2009年发布 的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与中山大学合作开展的“广交会区域经济拉动效益研究项目”研究报告显示,一年一届广交会给广州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为55.25亿元,间接经济效益为107.97亿元,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合计为 163.22亿元。由此 推算,一年两届广交会的直接与间接效益合计 326.44亿元,约占广州市全

19、年GDP 的4%广交会对广州经济的拉动系数约为 1:13.6。广交会每年为广州带来4亿 元的税收收入;直接带动全职或兼职就业人数为11万人,间接带动194万人就 业。这一研究成果表明,广交会创办以来,不仅成为中国重要的对外贸易的平台, 同时,对广东、广州地区的社会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表1会展业所产生的积极带动效应:影响因素会展业带动的积极影响经济刺激投资与就业政治提高国际影响力,扩大政府的影响旅游提升旅游目的地形象商业提升地区潜在的商业和投资机会自然环境当地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新设施的建设社会环境提高当地的社会影响力和增强当地的文化保护意识和民族精神(四)民营企业崛起,经营主体壮大办展

20、主体除政府、事业单位、国企外,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也非常快, 特别是民营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广州地区目前除了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作为会 展龙头外,还培育了锦汉、博亚、佛兴、光亚、益武等一批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 民营会展企业。随着近几年广州民营会展企业的迅速发展, 广州具有展览经营权的企业已超过500家,其中民营企业就占了 90鸠上。民营企业已在广州会展业中 扮演主要角色。如表2,从部分民营展览公司的优秀展会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 规模越来越大,也在快速的竞争和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为会展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坚实的后盾。表2部分民营展览公司举办的优秀展会:展会名称已举办届

21、数主办公司最近一届规模广州国际照明展14届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公司展览面积110000平方米, 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广州国际美容美 发化妆用品进出 口博览会31届广东博环美展览公司参展商近2000家,设有6 大专业展馆,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广州国际酒店用 品展7届广州华展展览公司展览面积30000平方米,展 位1600个,参展商694家,接待观众35273人广州建材展11届广州博亚展览公司展览面积21万平方米,参 展企业2500家,接待观众 超过10万人三、广州会展业存在问题及成因广州是国内会展业发展最早、会展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但在一派繁荣的 景象背后,广州会展业暴露出严重制约其健康发

22、展的一系列问题。(一)会展管理机构和制度缺失由于我国国情特殊,各级政府在组织和管理中的职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会 展业的发展进程、发展规模乃至发展质量。从现阶段广州会展业的发展现状看, 政府在管理手段以及管理制度上存在一定缺失, 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制约会展业 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素。在管理手段上,目前广州还没有设立权威的机构来专门管理会展业, 所以很 多政府部门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会展项目的审批工作中。广州市政府虽已成立了会展业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会展业发展的组织、规划、指导和协调等各项 工作,但由于缺少常设的、较有权威的、专业的统一职能部门,往往出现多头、 条块分割管理现象和推进力度不够的情况

23、。很多审批部门在超越自己职权范围审 批一些会展后,又没有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管,使得很多会展成为无人监管的“孩 子”。目前已频频出现各种问题:重复办展、展期“撞车”、“搭顺风车”,展 览企业办“野鸡展”、“拼凑展”,会展行业中使用虚假单位作广告,展览统计 靠拍脑袋报失实数字, 会展市场中更屡屡出现了 骗展 行为。由于我国会展业是 在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这个阶段是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期, 也是一个探 索的阶段, 很多相应的市场机制都很不成熟, 在实践中也暴露出管理机构缺失的 缺陷。因此,省政协委员建安逸称,要加快推进会展业立法进程,创新成立一个 权威的专门从事会展管理的独立实体机构 ( 不是某个政

24、府机关中的处室 ) ,并由政 府赋予它实实在在的责职权限, 以加强会展业市场主体、 市场行为、 市场秩序等 方面的规范。在管理制度方面, 首先,广州会展业法制环境不健全, 缺少专门的会展法律 来支撑会展业的发展。 虽然市政府于 1998制定了广州市举办展销会管理条例 , 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广州会展业管理意见 ,2006 年的广州市会展业行业 规范( 试行) ,以及 2008 年的广州市会展业管理条例 ,但这些管理规定都还 未能形成法规性系统性的管理条例了一些有关会展的管理办法, 在处理发展中遇 到的问题就没有一个可参考的准则,对很多问题的处理只能依赖于政府的裁决,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会

25、展业的发展, 造成会展业无法可依的局面。 其次,政策 体系不完善。 由于会展属于服务性行业, 有着自身的内在规律性, 需要完整的产 业政策体系进行规范和引导, 以充分体现会展业的关联带动功能。 而在具体的实 践中,政府制定的相应产业政策和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因而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 大大减弱。仅今年 3 月间,在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举办的“ 2012 第八届广 州国际电玩游戏暨游艺设备展” 、“2012第十届中国(广州)国际专业音响展” 、 “ 2012 中国(广州) 国际广告标识展览会”等三个名牌大展,就受到一墙之隔的 广州琶洲保利世贸博览馆中同期举办另外三个同类型同题材展会的严重冲击

26、。 至 于已创办 23 年,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规模的“广东国际美博会”,则几乎 每届都要受到四、 五个同期同类型展会的冲击。 去年,广州市会展市场中出现的“ 2011广州顶级私人用品珠宝收藏品展览会”、“2011第七届中国建筑装饰博览会”等骗展行为,已引发参展企业上街拦路示威讨公道的事件。 “会展市 场上暴露的各种问题着实令人不安, 所有这些严重制约着我们的会展业健康发展 的问题结症, 在于我国会展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 缺乏必要的市场管理规范和 法律。” 广东省工商联副会长马娅说 5。二)缺乏统筹规划,展馆利用率低广州会展的场馆面积在国内位居首位, 但有大批展馆存在亏损现象, 场馆的 总

27、体出租率偏低,许多展馆展源不足,大量闲置。广州市区 90%以上的经贸展览 会集中在广交会展馆、 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和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举办, 初步形成了 以广交会展馆、 广州锦汉展览中心和琶洲国际会展中心三足鼎立的会展格局, 但 其他展馆设施的使用率并不高。 即便是广交会展馆, 除了举办广交会期间使用率 较高外,其余时间展馆使用率也仅维持在 30%左右。如 2007年琶洲展馆(一期) 的出租率仅为 34%,流花展馆仅为 26%,而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出租率达 60%, 北京国际展览中心达 45%。据悉,很多地方的政府将会展场馆作为政绩形象工程来建造, 只为了提升城 市的知名度和形象,就建一个“美丽

28、的标志建筑物” ,一次性投资大,不但回报 期长,而且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据东莞广东现代国际展览中心董事长陈仲球说 : “每天一开馆仅电费就需要好几万,每年维护费高达千万元” ,没有一定规模、 档次的展览作保证,展馆只能成为一个美丽的空壳, 势必造成恶性竞争。 据统计, 展览面积约为 10万平方米的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博览馆, 2009年使用天数仅占全年 的 26.58%。而作为广交会的举办地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具备超过 120万平方米的 展出面积, 2009年展览数目50多个,使用天数占全年的 73.15%,看似使用天数较 多,但因其展馆面积大, 多数展会仅利用其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积。 以办公商用为

29、 主、展览为辅的中洲中心,全年使用率只有 7.40%。还有更多展馆,长年处于空 置状态,仅依靠零星数个小展会支撑。 有专家曾指出, 若一个展览中心的利用率 达到 70%,场租收入占总收入的 50%,它的经济效益就处在良好的状态, 如按照此 标准来衡量的话,广州大多数展馆的发展状态都是不合格的 6 。( 三 ) 场馆管理及服务水平滞后广州虽然有“中国第一展” 的广交会, 但总体上与其他大型展会和国际性展 览项目相比, 仍存在较大差距。 在管理方面 , 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 企业单 独促销,不仅办展成本高,办展的效用和积极性也被削弱。从物流服务体系看, 其各项功能尚不完善。仅 50%的批发市场

30、具备代办年检、提供价格和供求信息、 金融结算的功能 , 物流配送、加工包装、商品检测、展示等增值服务少。交易方 式仍以现货对手交易和订单交易为主,拍卖、委托、网上交易的占比很小。从配 套服务体系看, 广州会展业和旅游业之间仍拘泥于外推关系, 服务严重脱节, 酒 店和旅行社缺乏一站式服务设计。 相比德国汉诺威的会展业, 管理和服务水平的 差距更是明显。 德国的展览管理协调机构、 办展企业和相关服务公司, 都拥有一 支受过专业训练、 富有经验的专业人员队伍。 特别是展览公司可为参展各方提供 包括展览会策划、 展台搭建、展品运输安排、 会议组织、参观旅游、交通、餐饮、 住宿等一条龙服务, 大到机票、

31、 小到一片阿司匹林都能为参展人员及时送到。 又 如 1992年在西班牙举办的世博会, Seville 和 Andalusia 两个城市投入到交通、 通 讯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 100多亿美元,时速 300公里的高速铁路列车及年 容量达 100万人次的新机场等设施, 大大缩短了 Seville 和 Andalusia 之间的距离, 所以 1991年到1992年的空中客流从 170万人次增加到 280万人次,正是因为巨大的 会展项目的发展,使得西班牙的世博会令人瞩目 7 。然而在利益的驱动下, 会展组织者本末倒置 , 本应在参展商和买方之间做周 密细致的调查 , 发挥中介的作用, 包括对展前

32、的市场需求调查、 展中的行业观众 登记、展后的各项数据的评估等 , 却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解决参展商的食、 住、行等本应可由专业化的旅游部门承担的事务。 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社会化分 工带来的高效率的发挥, 造成配套服务相对滞后的状况。 2003年11月18日原定在 广州举行的为期 3天的 2003年全国中医药及保健品交易会,第三天上午部分参展 商按时到达展馆时却突然被告知展览已结束。 展馆断电、展馆设备被运走, 此举 令150多家参展商大为不满, 部分愤怒的参展商要求承办方退回 1/3 参展费,一名 负责人被参展商追打,场面一度失控,最后警方和工商局到场才解围 8 。会展业 是一个关联带动

33、性很强的产业,各展会只有在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 , 才能真正发 挥其枢纽的功能。(四)人才缺口大,制约整体水平会展业是一个涉及面广、 政策性强、 专业化程度高的系统工程, 并且涉及经 济、生活、文化等诸多领域, 对专业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别大。 据悉,2006 年广州约需专业人才近 8000 人,核心是会展运作人才。其中,最缺的是会展设 计师、会展策划人、会展销售人员和会展项目经理。此外,语言、公关、会展营 运服务等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很大。 如果包括会展辅助人才, 包括广告、法律咨询、 物流、宣传等人才;会展支援人才,包括工程技术、贸易、金融投资等人才。作 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的广州白云国际会议

34、中心, 在实际招聘中也遇到了会展人才 匮乏的尴尬。此外,从总体上看,目前会展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广州目前 从事会展业的既有政府部门,也有社会团体、展览企业,但 80%属半路出家,缺 乏专业教育和正规培训, 真正精通展览设计、会议组织策划、了解国际会展规则、 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不多, 尤其缺乏具备科学决策和执掌全局能力的运 营管理人才 9 。作为综合性很强的行业,会展业需要各类人才,从策划者、设计 师、搭建方、管理者、服务人员、后勤人员等,需要人才共同合作才能办好。目 前广州市展览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国外的展览发达城市相比, 总体 上还有较大差距。 这主要是因为行业对从业人

35、员的素质要求不够严格、 人才的管 理缺乏严格的机制、 行业门槛要求低; 另一方面由于在会展人才培养方面投入较 小、目标定位模糊、师资力量薄弱、缺乏高素质会展人才。随着会展产业的不断发展, 许多大专院校及高职学校都开设了会展专业或方 向的课程, 很多的教育机构也正在着手筹备, 各种各样的会展培训班更是层出不 穷。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副会长、上海会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明明指出: “会 展业是一个综合性的行业,涉及到的专业非常多。如果只是笼统地讲会展人才, 有可能会误人子弟有的学校开了会展设计专业, 而会展设计这个概念太宽泛 了。其实,不同行业需要的会展人才是完全不同的, 能做汽车展的就不一定能做 模

36、具展,关键要具备行业知识。 会展行业最需要懂行业知识的人才。 比方国内博 物馆去国外举办青铜器展览, 如何为这些国宝投保是一个大问题, 这时就要依靠 保险人才了。”同时,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模糊,主要培养的是核心人才、辅助人才、还 是支持人才不是非常明确。 在专业设置上, 广州大部分高职院校都采取在相关专 业上开设会展相关方向的方式, 没有一个独立的会展专业教学体系, 因此培养出 来的人才也就不够专业。 而且,目前还不具备系统的会展学科理论知识体系, 很 多专业老师也缺少行业实践经验, 相关的教材也是拼凑一些空泛的会展方面的内 容来组成所谓的会展专业教材。四、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对策作为“中国第一

37、展”举办地,广州在中国会展城市中享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然而,经过一段发展历程, 随着各地会展业的快速发展, 广交会的风骚已远不如 以前了。珠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会展形式风云变幻, 对广州的城市地位造成很大冲 击。广州会展业想要继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 并进一步向国际型会展城市发展, 就必须创新求变。(一)明确政府职能,加强主管机构宏观调控针对宏观管理不到位和管理机构缺失的问题, 首先, 要明确政府职能。 在会 展业发展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监管职能。 政府应从全局角度出 发加强统筹规划, 科学合理布局会展场馆和会展活动, 对于场馆设备的能耗要合 理规划,提高展馆利用率。 对于使用率低

38、的展馆可以考虑合并或者撤销, 避免展 馆闲置而造成会展资源的浪费; 增强会展意识, 确定它们各自在会展业发展中的 职能分工, 协同发展会展产业; 在市场调查与预测的基础上, 根据本地会展和旅 游资源状况,以及经济、交通、信息、人才、科技、服务等方面的条件,明确会 展的目标定位,引导和培育会展品牌。其次,设立专门机构加强宏观管理。 目前广州缺乏有效管理展览的规范主体, 多头审批, 重复办展的现象十分严重, 没有形成有效的协调和数量控制, 导致较 为严重的市场秩序混乱。 为了规范市场秩序,广州应当设立一个权威的主管机构, 对整个行业进行宏观调控,统一协调,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展览业发展。全面负 责如

39、硬件会展场地、组织会议、管理展馆、经营展览等具体会展事务,代表政府 吸引国内外大型办展机构来广州主办会展或合作经营会展,主管、支持、协助、 指导广州会展经济走国际化、 专业化、品牌化路线, 按市场化要求开展各项会展 业务。(二)加快行业立法,规范市场秩序法律和规范是一个市场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保障。 规范会展市场秩序, 要 尽快研究制定适合广州会展行业规范运作、 管理的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 根据国 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 并结合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实际, 尽快制定、 组织 实施行业的法律、法规、指导行业协会建立行业公约,完善自律机制,对会展市 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控, 使会展业走向法制化的

40、道路; 加大会展市场监管和执 法力度, 净化会展市场环境。 会展行业协会要积极配合政府, 坚决打击擅自发布 招展、虚假和夸大招展效果的广告宣传、 合同欺骗和欺诈等行为, 切实保护参展 商的利益。 通过宣传、引导和行规管理来规范会展市场行为, 重点是规范各类展 览组织、展馆场地和配套服务公司的行为,并对展览名称给予类似商标的保护, 以防止展览会的雷同和“撞车”, 保护品牌展; 鼓励诚信办展和参展, 通过加强 准入、资格和信用管理,提高会展市场的诚信度,努力营造公平、公开、透明、 有序竞争的会展市场环境。(三)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会展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城市完善服务体系的支撑和保障, 因此必

41、须加快 完善会展集聚区的功能配套和会展产业服务体系, 以增强广州作为国际商务会展 中心的吸引力。首先,在完善场馆硬件设施的基础上,以国际先进场馆为目标, 扩展场馆服务功能,增加服务项目,提高场馆为主办方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能力, 建立广州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要学习和借鉴诸如德国等其他会展业的优 质配套服务体系,增强会展集聚区的商业氛围,加强金融、物流、旅游、购物、 餐饮等产业的配套功能,提高参展、参观和参会人员商务活动和生活的便利性; 同时,完善法律、咨询、会计、审计、评估、广告、检测认证服务功能,形成与 国际营商规则接轨的高水平、 专业化商务服务体系; 在政策支持方面, 政府要制 定促进

42、广州会展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从资金、活动申办、项目宣传、品牌会展培 育政策性补贴、 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在环境改善方面, 应采取软硬兼 施策略,既要在创造良好的会展场馆硬件设施、城市配套服务上发挥政府作用, 又要高度重视会展业软环境建设,在交通、海关、商检、通信等方面提供高效、 高质的服务 10。 同时也要加强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人才队伍的服务水 平。(四)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打造国际化人才队伍人才是会展业发展的根本, 加快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培养一支熟悉会展业 务、富有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队伍, 是建设会展城市的根本举措。 要想解决人才 匮乏的难题, 途径一是加紧教育培训, 提

43、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 培养更多的后 备力量;二是积极引进优秀人才。教育培训方面, 首先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 他们已具有多年的从业经 验,但理论水平不高,发展潜力有限;同时,会展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会展教育相关的教学资源实现有效的整合和充分的利用。 调动大专院校和社会上各种教育培训力量,针对广州会展业发展的各种实际需要, 在做好人才培训目标定位的基础 上举办各种类型的会展培训班,同时要加强师资投入,强化师资力量;而且,人 才的培养也应与国际接轨, 引进国外会展人才培训制度, 邀请国际一流会展管理 专家学者来我市进行会展教学与科研, 或者组织相关人员赴外学习, 吸收国际最 新会展经济知识与研究

44、成果; 建立会展人才考核和职业认证制度。 会展企业要建 立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提高会展品牌从业人员管理技能, 吸引并留住会展人 才,以促进国内会展品牌提升。引进方面, 要充分发挥广州宜商宜居的环境和区位优势, 一方面通过引进国 际上的品牌展、 品牌展企业和加强国际合作, 实现现代会展人才的群体引进; 另 一方面通过制定吸引现代会展人才的有关政策、 建立畅通的人才流进渠道, 促成 国内外各层次的现代会展人才大量流人。 此外,还应发挥其人才聚集优势, 广泛 吸引和招聘高素质会展专业人才, 特别是吸引海外人士到广州市创业和就业, 参 与广州会展城市的建设。参考文献1 陈月霞 . 广州会展经济的发

45、展与研究 . .2 广州会展网 . 广州锦汉展览中心中小型展会的最佳选择 . 3 广州市统计局贸易外经处 .2007 年广州市会展经济继续向好 . 4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官方网站 . 第 106 届广交会召开 开幕式新闻发布会 .5 中国会展研究中心 . 尽快建立广州省规范会展市场秩序的法规 . .6 范娜娜 . 广州大会展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J. 中国商 界,2010,(202):407.7 李晓莉 . 广州会展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 商业研 究,2005,(328):105.8 黄维新 . 略论广州会展业的发展 N. 中山大学学报论 丛,2005-06-18(4).9 欧开培 ,刘爱群 ,姚一民 . 加快广州会展业发展对策研究 J. 珠江 经济 ,2006(09):61.10 蒋露娟 , 张河清. 广州会展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 J. 产业经 济,2010,(11):24.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