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60946655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2.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记叙文知识一览表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项目基本知识及示例说明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我们)作者本人,或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表达效果:真实可信、亲切自然;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你、你们)。直接对话,亲切自然;拉近距离:便于交流,便于(作者直接)抒情。为你打开一扇门等文章用。第三人称(他、他们)不受时空限制,自由记叙、客观表达。记叙线索(1)核心人物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

2、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2)核心事物(3) 时间(4)地点(游踪)(5)作者的情感(6)明暗线索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突出中心、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使文章结构更紧凑。文章内容(中心)方法:A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B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归纳中心三部曲A

3、概括:a要素归纳法:b共性提取法:c捕捉关键词法:B归纳:在概括的基础上提炼任务的精神品质、事件的本质特点、作者的思想情感等。C升华:由B的内容看社会根源、社会意义,了解作者意图等。如孔乙己通过其预付麻木的性格,看造成的社会根源,明确希望做目的是唤醒民众。人物分析(多方面分析)1、人物肖像神态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2、人物语言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人物心理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4、人物行为5、思想品质与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共有的思想本质。如爱国主义等。性

4、格特点:对人对事的态度合行为方式上所体现的心理特点。共性+个性。如镇定、勇敢、坚强等。语言特色记叙文在语言运用有两种类型:一是朴实无华,二是优美生动。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写作手法(1) 拟人手法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

5、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主次事物都要出现(7)烘托手法运用烘托手法,多是有意来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魅力。侧面描写则是不直接写正面,而是通过写与正面相关的其他事物,使正面内容得到强调和渲染(8)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郑人买履(9)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10

6、)前后照应作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11)设置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12)铺垫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以次衬主。关键是“垫”“衬”。一显一隐;一前一后;一浓墨重彩一点到为止。(13)伏笔描写、叙述的一种手法,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可达到(收到)结构谨严,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与“照应”配合,即前有伏笔,后有照应。(14)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增添了艺术感染力修辞方法作用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三) 生动形象类修辞:比

7、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二)结构类修辞:排比、对偶(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语意相关、仄起平落)排比:很有气势、加强语气、突出强调、一气呵成、说理透彻、抒情淋漓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对偶作用:结构整齐、音韵和谐、(三)语气类修辞:设问、反问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四)突出强调类修辞:对比、反复、夸张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文章结构、思路开头、结尾开头的作用:A环境描写: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B其他: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奠定

8、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结尾作用:点明文章的中心主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深化主题、升华中心)过渡、照应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间发生变化、由倒叙转入顺叙、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均需要过渡。照应:文题照应、首尾照应、前后照应、伏笔照应。层次、段落(一)理清层次结构:A从两方面入手:一是记叙的顺序,二是记叙的线索。B善于捕捉过渡句、照应句、总起句、小结句等重要语句。C自然段组成:领起句(中心句)扩展句(可能不止一层)收束句。(二)归纳段意:.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文章标题记叙文

9、题目作用:1)新颖,吸引读者;2)点明中心;3)具有象征意义;4)作为线索;5)语意双关;6)概括文章内容;7)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记叙文结构、思路一、纵式结构;时序、事件发展顺序安排材料。十三岁的机遇二、横式结构:空间、地点转移或事件分类安排。幼时记趣故乡三、纵横交错式:时空交互式老山界全文或文章主体:总分式、并列式、层进式句子理解(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二)句子含义的解答:某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A 结构方面:总领全文、总结上文、伏笔铺垫、引起下文、承上启下、行文线索、照应前文。 B内容方面: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主题)、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等

10、内容上、结构上的作用要看句子的位置。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引出人物(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后有照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话题、引出下文;开门见山、点明中心。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总结上文;承接上文;为后文埋下伏笔。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升华)主题(记叙文、小说);前后照应(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主题突出。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中往往有一词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词语理解(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

11、行吗?为什么?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三)解释句中的词的意义。熟记书中重要注释即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记叙文中议论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

12、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描写的种类及作用:(1) 人物描写:A(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细节描写。B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直接描写、间接描写。C工笔细描、粗笔勾勒(白描)(2) 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突出人物性格。(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三)场面描写:端午日赛龙舟的场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13、寄情于物,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赏析句子1、结合修辞方法赏析,一般抓比喻、 拟人、排比等。2、结合用词赏析。一般扣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数量词等。3、结合表达方式赏析。一般指描写、议论、抒情。4、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注意:赏析时,一要找准角度,二要扣住内容,三要点明感情(心理或性格特点)。格式:1.品析语言技巧(方法) 2.不同方法的一般作用(规范化) 3.结合语境分析具体的作用,写出什么内容,联系上下文,抓关键词理解。(具体化) 4.揭示表达效果 (联系中心,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人物情感、性格、品质)答题格式:方法(修辞、描写手法等)+规范化(生动、形象、细腻、强调、突出等) +具体化(写出了内容、心理)+表达效果(感情、性格、主题等)举例1:“半大斑羚的四只蹄子在老斑羚 宽阔结实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就像踏在一块跳板上,它在空中再度起跳,下坠的身体奇迹般地再度升高。” 斑羚飞渡“蹬”“跳”“升”三个动词,准确写出了半大斑羚的空中动作的轻巧连贯,写出了半大斑羚获得重生的场面。举例2:“安详厚重的钟声和欢快清亮的泉声,在雨后宁静的暮色中,相互应答着,象是老人扶仗立于门前,召唤着嬉戏忘返的孩子。”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动衬静,突出了雨后山间的宁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鼎湖山的古老幽远,泉声表现鼎湖山的年轻活力。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