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0846104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3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2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定理1熟悉这些解题小结论,启迪解题思路、探求解题佳径,防止解题易误点的产生,对提升数学成绩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2所有定义、概念、公式、解题方法都须熟记,且应在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后再熟记。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2.德摩根公式:.3.包含关系4.容斥原理.5集合的子集个数共有 个;真子集有1个;非空子集有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个.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 (2)顶点式;(3)两根式.7.解连不等式常有以下转化形式:;8.方程在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不等价,前者是后者的一个必要而不是充分条件.特别地, 方程有且只有一个实根在内,等价于“”或“且”或“且”9.

2、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则;若,.(2)当a0)(1),则的周期;(2)或或,则 的周期;(3),则的周期;(4)且,则的周期;(5),则的周期.30.分数指数幂 (1)(,且);(2)(,且).31根式的性质(1).(2)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3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1);(2);(3)3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34.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推论 (,且,且, ).3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0,a1,M0,N0,则(1);(2) ;(3).36.设函数,记.若的定义域为,则,且;若

3、的值域为,则,且.【对于的情形,需要单独检验.】37.平均增长率的问题如果原来产值的基础数为N,平均增长率为,则对于时间的总产值,有.38.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39.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和公式为:.40.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或.41.等比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用待定系数法来求】 ;42常见三角不等式(1)若,则;(2) 若,则.(3) .4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4.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45.和角与差角公式 ;.=(辅助角所在象限由点的象限决定, ).46.二倍角公式 ;.47. 三倍角公式 ;.48

4、.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及函数的周期;函数的周期.49.正弦定理:(为的外接圆半径).50.余弦定理;.51.面积定理(1)(分别表示a、b、c边上的高).(2);(3).5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53. 简单的三角方程的通解 . .特别地,有. .54.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为实数,那么(1) 结合律:(a)=()a;(2)第一分配律:(+)a=a+a;(3)第二分配律:(a+b)=a+b.55.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律:(三个向量的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1) ab= ba (交换律);(2)(a)b= (ab)=ab= a(b);(3)(a+b)c= a c +bc.56

5、.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使得a=1e1+2e2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57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b=,则ab.5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ab=|a|b|cos58.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的乘积59.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设a=,b=,则a+b=.(2)设a=,b=,则a-b=. (3)设A,B,则.(4)设a=,则a=.(5)设a=,b=,则ab=.60.两向量的夹角公式(a=,b=).61.平

6、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A,B).62.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设a=,b=,则abb=a ;abab=0.63.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是线段的分点,是实数,且,则 ().64.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则ABC的重心的坐标是.65.点的平移公式 .注:图形F上的任意一点P(x,y)在平移后图形上的对应点为,且的坐标为.66.“按向量平移”的几个结论(1)点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点.(2) 函数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函数解析式为.(3) 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若的解析式,则的函数解析式为.(4)曲线: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图象,则的方程为.(5) 向量m

7、=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的向量仍然为m=.67. 三角形四“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为所在平面上一点,则(1)为的外心.(2)为的重心.(3)为的垂心.(4)为的内心.(为角所对边长)68.常用不等式:(1)(当且仅当ab时取“=”号)(2)(当且仅当ab时取“=”号)(3)(4)柯西不等式(5).69.已知都是正数,则有(1)若积是定值,则当时和有最小值;(2)若和是定值,则当时积有最大值.70.一元二次不等式,如果与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71.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0时,有;或.72.无理不等式(1) ;(2);

8、(3).73.指数不等式与对数不等式 (1)当时,;(2)当时,;74.斜率公式:(、).75.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 ().(4) 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76.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2)若,且A2、B2 、C2都不为零,;77.夹角公式:.(,,)直线时,直线l1与l2的夹角是.78. 到的角公式:.(,,)直线时,直线l1到l2的角是.79四种常用直线系方程(1)定点直线系方程: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直线),其中是待定的系数

9、;经过定点的直线系方程为,其中是待定的系数(2)共点直线系方程:经过两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除),其中是待定的系数(3)平行直线系方程:直线中当斜率k一定而b变动时,表示平行直线系方程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是参变量(4)垂直直线系方程:与直线 (A0,B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是参变量80.点到直线的距离:(点,直线:).81. 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设直线,则或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若,当与同号时,表示直线的上方的区域;当与异号时,表示直线的下方的区域.简言之,同号在上,异号在下.若,当与同号时,表示直线的右方的区域;当与异号时,表示直线的左方的区域. 简言之,同号在右,异号在左.8

10、2. 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 (0).(3)圆的参数方程 .(4)圆的直径式方程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83. 圆系方程(1)过直线: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是待定的系数(2)过圆:与圆:的交点的圆系方程是,是待定的系数8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若,则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8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其中.86.两圆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设两圆圆心分别为O1,O2,半径分别为r1,r2,;;;.87.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若已知切点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 .当圆外时,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

11、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轴的切线斜率为k的切线方程可设为,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过圆上的点的切线方程为;斜率为的圆的切线方程为.88.椭圆的参数方程是.89.椭圆焦半径公式:,.90椭圆的的内外部(1)点在椭圆的内部.(2)点在椭圆的外部.91. 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椭圆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椭圆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92.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93.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若渐近线方程为双曲线可设为. (

12、3)若双曲线与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焦点在x轴上;,焦点在y轴上).94.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2)过双曲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3)双曲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95.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焦半径.过焦点弦长.96.抛物线上的动点可设为P或 P,其中 .97.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焦点的坐标为;(3)准线方程是.98.抛物线的内外部(1)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2)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3)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4)点在抛物线的内部.点在抛物线的外部.96.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

13、(1)抛物线上一点处的切线方程是. (2)过抛物线外一点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3)抛物线与直线相切的条件是.97.两个常见的曲线系方程(1)过曲线,的交点的曲线系方程是(为参数)(2)共焦点的有对称中心的圆锥曲线系方程,其中;当时,表示椭圆;当时,表示双曲线.98.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的弦长公式 或(弦端点A, 【为直线的倾斜角,为直线的斜率】. 99.圆锥曲线的两类对称问题(1)曲线关于点成中心对称的曲线是.(2)曲线关于直线成轴对称的曲线是.100.“四线”一方程 对于一般的二次曲线,用代,用代,用代,用代,用代即得方程,曲线的切线,切点弦,中点弦,弦中点方程均可由此方程得到.10

14、1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共面两直线无交点;(2)转化为两条直线同时与第三条直线平行;(3)转化为线面平行;(4)转化为线面垂直;(5)转化为面面平行.102证明直线与平面的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线平行;(3)转化为面面平行.103证明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定两平面无公共点;(2)转化为线面平行;(3)转化为线面垂直.104证明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相交垂直;(2)转化为线面垂直;(3)转化为该线与另一线的射影垂直;(4)转化为该线与形成射影的斜线垂直.105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该直

15、线与平面内任一直线垂直;(2)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内相交二直线垂直;(3)转化为该直线与平面的一条垂线平行;(4)转化为该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行平面;(5)转化为该直线与两个垂直平面的交线垂直.106证明平面与平面的垂直的思考途径(1)转化为判断二面角是直二面角;(2)转化为线面垂直.107.空间向量的加法与数乘向量运算的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a(bc)(3)数乘分配律:(ab)=ab108.平面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向空间的推广始点相同且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个向量之和,等于以这三个向量为棱的平行六面体的以公共始点为始点的对角线所表示的向量.109.共线

16、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 ),ab存在实数使a=b三点共线.、共线且不共线且不共线.110.共面向量定理 向量p与两个不共线的向量a、b共面的存在实数对,使推论:空间一点P位于平面MAB内的存在有序实数对,使,或对空间任一定点O,有序实数对,使.111.对空间任一点和不共线的三点A、B、C,满足(),则当时,对于空间任一点,总有P、A、B、C四点共面;当时,若平面ABC,则P、A、B、C四点共面;若平面ABC,则P、A、B、C四点不共面四点共面与、共面(平面ABC).112.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一个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

17、使pxaybzc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三个有序实数x,y,z,使.113.射影公式已知向量=a和轴,e是上与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A点在上的射影,作B点在上的射影,则a,e=ae114.向量的直角坐标运算设a,b则(1)ab;(2)ab;(3)a (R);(4)ab;115.设A,B,则= .116空间的线线平行或垂直设,则;.117.夹角公式 设a,b,则cosa,b=.推论 ,此即三维柯西不等式.118异面直线所成角=(其中()为异面直线所成角,分别表示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119.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平面的法向量).120.二面角的平面角或(,为

18、平面,的法向量)121.三余弦定理设AC是内的任一条直线,且BCAC,垂足为C,又设AO与AB所成的角为,AB与AC所成的角为,AO与AC所成的角为则.12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若A,B,则 =.123.异面直线间的距离 (是两异面直线,其公垂向量为,分别是上任一点,为间的距离).124.点到平面的距离 (为平面的法向量,是经过面的一条斜线,).125.异面直线上两点距离公式: (). (两条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为,其公垂线段的长度为h.在直线a、b上分别取两点E、F,,).126.三个向量和的平方公式:127. 长度为的线段在三条两两互相垂直的直线上的射影长分别为,夹角分别为,则有.1

19、28. 面积射影定理:.(平面多边形及其射影的面积分别是、,它们所在平面所成锐二面角的为).129.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其表面积130.球的组合体 (1)球与长方体的组合体: 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直径是长方体的体对角线长. (2)球与正方体的组合体:正方体的内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棱长, 正方体的棱切球的直径是正方体的面对角线长, (3) 球与正四面体的组合体: 棱长为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的半径为,外接球的半径为131.体、锥体的体积(是柱体的底面积、是柱体的高)(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132.分类加法原理(加法原理).133.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134.排列数公式 =.(,N*,且)注

20、:规定.135.排列恒等式 (1);(2);(3);(4) .136.组合数公式 =(N*,且).137.组合数的两个性质(1)= ;(2) +=;注:规定.138.组合恒等式(1); (2)=; (3); (4); (5);(6);139.排列数与组合数的关系: .140“错位问题”及其推广贝努利装错笺问题:信封信与个信封全部错位的组合数为 141不定方程的解的个数(1)方程()的正整数解有个.(2) 方程()的非负整数解有 个.142.二项式定理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143.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144.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145.个互斥事件分别发

21、生的概率的和P(A1A2An)=P(A1)P(A2)P(An)146.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147.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1 A2 An)=P(A1) P(A2) P(An)148.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149.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2).150.数学期望151.数学期望的性质(1).(2)若,则.(3) 若服从几何分布,且,则.152.方差153.标准差=.154.方差的性质(1);(2)若,则.(3) 若服从几何分布,且,则.155.方差与期望的关系.156.正态分布密度函数,式中的实数,(0)是参

22、数,分别表示个体的平均数与标准差;当时得到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157.对于,取值小于x的概率.158.特殊数列的极限 (1).(2) 【无穷等比数列 ()的和】.159. 函数的极限定理:.160.几个常用极限(1),();(2),.161.两个重要的极限 (1);(2)(e=2.718281845).162.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则(1);(2);(3).163.数列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则(1);(2);(3)(4)( c是常数).164.在处的导数(或变化率或微商):.165.瞬时速度.166.瞬时加速度.167.在的导数.168. 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在点处的导

23、数是曲线在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169.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1) (C为常数);(2) .(3) ;(4) ; (5) ;(6) ; ;170.导数的运算法则:(1);(2);(3).171.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设函数在点处有导数,函数在点处的对应点U处有导数,则复合函数在点处有导数,且,或写作.172.判别是极大(小)值的方法:当函数在点处连续时,(1)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大值;(2)如果在附近的左侧,右侧,则是极小值.173.复数的相等:.()174.复数的模(或绝对值):=.175.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1);(2);(3);(4).176.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对于任何,有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178.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79.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若,则;若,则;若,它在实数集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2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