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0821441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人教版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3美术教育 说课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5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7欣赏与评述参考教案7讨论与研究参考教案8评论与总结参考教案10第二单元读书与藏书的情结(造型表现)13讨论与欣赏参考教案13创作与实践参考教案14第三单元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设计应用)16感受与思考参考教案16创意与尝试参考教案17传递真情环保贺卡说课稿18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22欣赏体验 参考教案22探索与实践教案24考察与交流参考教案27第五单元现代工业设计欣赏(欣赏评述)29现代工业设计欣赏参考教案29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尊敬的评委老师:你们好!

2、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 )册第( )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 设计.应用领域。(地位与作用)。 。二、 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 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

3、与方法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 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六、 教学方法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 。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七、 教学过程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创设情景

4、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讲授新课 教师演示 (精讲演示,直观生动) 。学生练习 教师指导 (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展示作业 评价交流 (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本节学会了什么? 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板书设计: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

5、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我的说课完毕,谢谢!美术教育 说课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号考生。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_出版社出版的初中_第_册第_章第_节。1、本节课分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2、本节课贯穿了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3、本节课联系了_和_,在以后学习_具有重要意义。4、本节课是在学习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_的关键。(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

6、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2、(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 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7、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

8、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 、_、 _ 、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1、 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

9、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2、 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3、 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 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 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 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试讲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给你

10、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说课的整体思路,按这个,就是记不住,也能顺着说出来点东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 教法和学法 导入(5分钟) 教学过程 正体(20分钟) 尾声(5分钟 )第一单元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与文化价值(欣赏评述) 欣赏与评述参考教案设计思路:本单元是中国美术的辉煌历程中先秦至两汉时期的欣赏与评述课,意在体会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学价值,进而了解其社会价值与历史价值。本课的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教师给出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发掘美术作

11、品的内涵。 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的先秦至秦汉阶段的历史面貌与辉煌成就。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中国先秦至汉的美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从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美术作品的辉煌成就。 课前准备:学生复习相关历史知识; 教师选择有互连网的计算机教室进行本课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 教师与学生回顾中国历史的分期方法,请同学概括说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社会特征与思想信仰。(学生可上网查阅资料) 二、讲述新课 1.结合刚才查阅的结果,学生收集相应历史时期的美术代表作品。 2.教师给出思考题让学生探讨,

12、如: 半坡彩陶上神秘的人面鱼纹可能具有何种意义? 原始社会时期的岩画如稷神崇拜图表达了原始先民的何种信仰? 商周青铜器上的饕餮纹与商周人的思想信仰有何关联? 马王堆号墓的帛画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生死的什么态度? 中国的玉文化为何在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前期高潮迭起? 3.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可相互启发、交流、,讨论,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4.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分析一些重点作品。 三、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要点,鼓励学生多关注美术的发展动态。讨论与研究参考教案设计思路:本单元从有史料记载的画家及其作品入手,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沿着美术的发展脉络,让学生

13、对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以及文化价值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和认识。本节课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到宋元时期,深入欣赏这一时期的一些代表作品。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评述活动,初步了解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面貌及其辉煌成就。能够初步认识和理解中国美术的艺术性和艺术魅力。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3.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重点:欣赏魏晋至宋元时期的绘画,了解我国美术不同时期的特点。学会分析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表现特点。 教学难点:美术的社会价值和审美特征。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 导言 中国绘画史是一部流动的历史,无声的乐章,是

14、华夏文明永久的标签。中国传统美术,追求一种象征意义和意境的表达,主张以形写神,以象表意;在造型上,以线为主要手段,讲究气韵生动。 二、讲述新课 问题设计: 中国古代第一批著名画家 ? 1、专业画家的出现:魏晋南北朝 播放课件:中国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 从“落墨为蝇”到“画龙点睛”。三、讨论分析 作品欣赏: 洛神赋图卷 洛神赋图卷摘写曹植洛神赋诗句,分段描画曹植与洛神在洛水上会面的情景。主题人物前后不断出现。景物连绵,人物多姿。 顾恺之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画人物主张传神,重视点睛。 顾恺之:以形写神,传神写照,正在阿堵(眼睛)中。 谢赫:气韵生动 中国绘画走向成熟:隋唐 人物画 重

15、大发展 花鸟画 分科独立 鞍马画 倍受重视 播放课件并深入欣赏以下作品,了解隋唐绘画的特征。 1.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2.历代帝王图描绘了自汉至隋代 3.个不同帝王形象。 4.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距今年。 5.捣练图盛唐一幅重要的风俗画。 这幅画中的妇女在做什么? 三、中国绘画的百花齐放:五代宋元 技巧的成熟 创作的繁荣 中国画灿烂辉煌的鼎盛时期 欣赏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 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韩熙载家中的一场奢靡的宴会场景。 清明上河图 再现了12世纪我国城市生活的面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以全景式的构图,高超的线条技巧,详

16、尽地描绘了北宋首都汴梁的繁荣景象。 芙蓉锦鸡图 太白行吟图 泼墨仙人图 千里江山图 四、门派林立的明清绘画 明清是中国最后的两个封建王朝,在绘画领域出现许多富有特色的流派与个性强烈的画家,他们各领风骚。下节课将作详细分析。 五、课堂小结 回忆和归纳本课的各次欣赏和评述,总结自己对中国美术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及其社会文化价值,有什么认识和心得体会。 评论与总结参考教案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中国美术的明清欣赏部分,主要通过具体的绘画流派、艺术家各自的画风特点来了解明清美术不同于前期艺术的地方,在纵向发展的基础上寻找横向发展的联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美术的主要流派及特点。 2.认识明

17、清美术所不同于前期的进步与改革。 过程与方法: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讲解,引导学生了解明清美术的价值,从而提高古代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明清美术的流派特点。 教学难点:明清文人画欣赏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看老师演示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出自哪个年代吗? 教师解释: 悬空寺 重庆湖广会馆 湖广填四川 教师引入课题 明清两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阶段的两个王朝,呈现出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工艺美术的文人化和世俗情趣的渗透三大共性时代特征。 教师提问: 唐伯虎是大家最为熟悉的画家,和他同时期的艺术家你还了解谁呢? 三、绘画领域的成

18、就 鸦片战争前的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 1.浙派 明戴进关山行旅图 明戴进溪堂诗意图 2.吴门画派 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路”的苏州(俗称吴门)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群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著名,人称“吴门画派”。他们的作品大多数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明沈周庐山高图 明文徵明真赏斋图(局部) 明唐寅孟蜀宫妓图 明仇英桃源仙境图 3.写意花卉风格的创新与贡献 在“吴门画派”文人画的风潮影响下,随着思想家强调发挥主观能动的“心学”兴起,明代中期的绘画变得更有生气,在技法上也有许多突破,表现于花鸟画创作上,水墨写意的大家应运而生,他们

19、就是号白阳山人的陈淳(1483年-1544年),及号青藤的徐渭,人称“青藤白阳”。 明陈淳花卉册之一 明徐渭墨葡萄图 4董其昌的绘画艺术 明代后期的画坛中心人物是董其昌(1555年-1636年)。他诞生于经济发达的松江,官至礼部尚书,是继元代赵孟頫之后的又一位大官僚兼文人书画家。 明董其昌仿王蒙山水 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5.陈洪绶的生平、作品及艺术成就 明陈洪绶品茶图 明陈洪绶仕女图 6.愤世嫉俗的明遗民画派清初四僧 四僧和明遗民画派因负有民族气节和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被称作清初画坛的“野逸派”。 清石涛山水清音图 清朱耷荷花小鸟 清髡残雨洗山根图 7.清初四王 清初重要的画家还有“正统派”的

20、四王,即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时敏、王鉴,常熟人王翚,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他们受董其昌的影响较大,发展了晚明文人画的抽象特点,特别注重笔墨和纯形象的表现。所作并非描绘真山水,而是主要表现笔墨和线条的半抽象画。 清王翚水阁幽人图 清王鉴长松仙馆 清王原祁仿大痴山水 清王时敏仙山楼阁图 8.扬州画派 清代中叶,在商贾云集、思想活跃的扬州,萃集一批卖画为生的重要文人画家群体,人称“扬州八怪”。 清黄慎花鸟草虫之一 清金农佛像画 清郑燮墨竹图 清罗聘醉钟馗图(局部) 9.东西方艺术交流 清朝重建宫廷画院,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鼎盛。那时西洋传教士络绎来华,意大利的郎世宁、法国的王致诚,捷克的艾启蒙等,

21、带来了西洋画的凹凸阴暗和透视法,在宫内为皇帝作战功图,以精细逼真的艺术效果而受到欢迎。 清焦秉贞仕女图 清(法)王致诚十骏图之一 10.多元化的民间风俗画 明清的民间风俗画内容庞杂,题材丰富,涉及生产、生活、宗教、历史、文学、戏曲等方面。 清年画一团和气图 明北京法海寺壁画韦驮像 清唐卡降魔燮 四、明清时代工艺美术 明清时代工艺美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是相当突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都直接影响和推进着工艺美术的发展。比如景德镇御窑生产的瓷器,明果园厂内廷作坊制作的雕漆、华丽的掐丝珐琅,江宁苏杭织造局的锦缎,造办处的精巧玲透的玉石、象牙雕刻等。 明代青花瓷工艺 掐丝珐琅工艺 丝

22、织刺绣工艺 五、明清时代的园林建筑 悬空寺,故宫,苏州园林。 六、明清时代的雕塑 在明清时期的雕塑艺术领域里,比较有创造性而富有生气的艺术品,是工艺品的装饰雕刻和被称作“案头摆设”的小型雕塑品。 七、教师总结 明清时代的美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各自的领域都形成了比较完整成熟的理论制作体系,同时,很多艺术家也渐渐开始了艺术领域的创新,为后期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思考:你认为董其昌的艺术理论对后期国画绘画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第二单元读书与藏书的情结(造型表现)讨论与欣赏参考教案设计思路: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关于读书和藏书票,同时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通过识记、欣

23、赏、讨论与读书相关的社会活动及其创造的美术作品,感受其文化内涵,认识和理解读书、爱书对个人素质的提升及长远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通过对不同表现手法的藏书票的欣赏和分析,掌握不同形式的藏书票的特点,为下节课更加全面的实践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和讨论与读书有关的社会活动的场所、名人轶事等,认识和理解读书、爱书对个人素质提升及发展的重要作用。了解掌握藏书票、藏书章、书签等基本知识,并通过对藏书票、藏书章、书签等的识记、欣赏,认识如何体现自身文化品位,营造温馨的文化氛围,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读书为主导,以藏书票等设计制作为目的的学习,提高综合思考能

24、力和将所学知识整体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对读书、藏书建立正确客观的认识和判断,建立良好的生活品位及爱好和追求。 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和讨论使学生对读书及相关活动有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 2.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藏书票的功用、审美特征,并分析其内容表达的内涵和意蕴。 3.藏书票的种类划分。 教学难点:藏书票的功用、审美特征、意蕴及内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 利用多媒体出示与读书活动相关的图形资料,引导学生认识、感受我国文明进程的辉煌史实、成就和传统。体会认识读书与自身文化修养及长远发展的重要关系。二、内容引申 读书是人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读书的方法也是古今

25、读书人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三、分组讨论 出示几段经典的历史典故和名人名言,让学生讨论分析。从中体会、感受读书和爱书对人生的意义和作用。 四、知识讲解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引出与读书、藏书、爱书相关的藏书票艺术,引导学生了解藏书票的由来、发展情况,并欣赏藏书票作品。 五、归类总结 根据藏书票作品,让学生归纳总结出藏书票的几种基本分类。 六、课堂小结 板书知识点 七、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作基本的铺垫。 创作与实践参考教案设计思路:这是一节实践与创作相结合的动手练习的内容,这就要求给学生尽可能提供清晰明确的知识点和实践方法及过程。可以通过欣赏、知识传授、讲解使学生了解藏书票设计的原

26、则和要求,初步掌握有关藏书票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对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的欣赏,按照藏书票设计要求,独自构思、创作、设计一枚藏书票。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体验并总结美术创作的过程和规律,达到感受美术创造的乐趣,体验藏书票艺术的精巧秀美的形式和意蕴隽永的内涵。这样才能让学生将生活与实践相结合,围绕自己的所感所想将读书、爱书的感受转化为藏书票的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藏书票设计的原则和要求,初步掌握有关藏书票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体验并掌握藏书票制作和形成的完整过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对几种基本的制作方法的学习和了解,按照藏书票设计要求,独自构思设计一枚藏书

27、票。在制作和设计过程中,体验并总结美术创作的过程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达到感受美术创造的乐趣,体验藏书票艺术的精巧秀美的形式和意蕴隽永的内涵。 教学重点:1.藏书票的构成、规格、款式、题材、画面要求等基本知识。 2.几种基本藏书票的制作设计过程演示:单色木板藏书票的制作过程、吹塑纸板藏书票的制作过程、漏板藏书票的制作过程。 3.学生作品的评价和观摩。 教学难点:藏书票制作过程中对内容的确定和版面的控制。 教具、学具准备 1.作品范例,纸板、木板、吹塑纸、石膏板等制作藏书票所需要的基本材料。 2.制作、拓印工具,颜料、油墨等。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 利用

28、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同时对上节课的内容做出简单的回顾。1.藏书票多以哪种绘画形式制成?2.制作藏书票为什么多采用版画形式?二、知识传授 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和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观点和严谨的理论体系。 1.藏书票的构成要素。 2.藏书票的规格尺寸。 3.藏书票的款式。 4.藏书票的题材。 5.藏书票的画面要求。 三、过程、方法演示 提供几种不同的藏书票版画制作的方法、过程,让学生清晰明确地认识到基本的创作、制作步骤。 1.单色木板藏书票的制作过程。 2.吹塑纸板藏书票的制作过程。 3.漏板藏书票的制作过程。四、课堂实践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自己创作和开始动手刻版、制

29、版,并在最后印刷完成作品,形成具有自我个性的藏书票作品。教师在教室里可巡回辅导。五、作品评价、展示 根据学生完成的藏书票作品,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方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相互认可和肯定,也有利于知识点的回顾和反思。六、课堂小结 巩固知识,肯定学生的收获和作品,鼓励学生以后更加大胆地进行创作,出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藏书票作品,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课后拓展 引导学生在下课后,可以用自己的所学,为家长和同学、朋友制作精美的藏书票留作纪念。 第三单元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设计应用)感受与思考参考教案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与评述”活动内容,通过学生对图片的收集与整理,探讨分析生活中富有格调与品味的生

30、活用品和装饰品,让学生认识格调高雅的生活品味是现代社会对每个个体自身修养、人文素质的要求,是精神境界的表征。 教学目标:通过赏析生活中的富有格调和品味的装饰品和生活用品,探讨追求高雅的生活格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收集、展示、欣赏和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认识格调高雅的生活品味中表现出的精神内涵。 教学重点:体味格调高雅的生活装饰品。 教学难点:如何全面提升自己的生活品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出问题:什么是生活格调? 二、用五分钟时间展示学生搜集的环境设计、生活用品等图片资料,引导学生互相观看并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播放课件,观看老师准备的资料,分析一般生活用品和格调高雅的装饰品之间的区别,深

31、入探讨什么是格调,什么是生活情调,什么是审美品味。 四、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平时是如何做的。 五、写出三百字的感受,说一说对这节课的认识。 六、小结。 创意与尝试参考教案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造型与表现”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的结构,我们在这个教学设计中主要通过多种多样的欣赏及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结的基本知识、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在了解感受形式美的基础上教会学生制作结艺作品,并用以美化生活,学生学习制作的过程可以提高动手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及审美情趣,确立高雅的生活品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中国结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历史演变、文化内涵。 2.学习中国结的制作方法。 3.学会用中国结

32、作品来装点美化生活。 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实物与图片相结合方法的欣赏、讲解及示范,引导学生进入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中,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掌握中国结的编结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走近生活,达到拓宽美术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目的。 2.通过多种实践,让学生感受中国结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创 新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结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中国结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稳定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 二、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在汉语中,许多具有向心性聚体的事物几乎都用“结”字作喻,如:结义、结社、结拜、结盟、团结等等。结是事物的开始

33、,有始就有终,于是便有了“结果”、“结局”、“结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看老师演示的中国结图片,请同学们说说你在哪里见过这类美术作品?它们和结字的来历有关系吗? 三、中国结的基本知识 1.中国结的特点 中国结每一个结从头到尾都是用一根丝线编结而成,每一个基本结又根据其形、意命名。把不同的结饰互相结合在一起,或与其它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寓意深刻、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吉祥装饰物品。 2.结绳记事 早在上古时期,原始人用采来的草、藤、竹穿系捆扎果实猎物,最早的结就产生了。人们最早也是用绳索打结的办法来记事的,后世的圣贤用文字取而代之。 3.历史演变 绳结朴素的实用功能和神圣的

34、记事功能,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引发人们的审美关注,它从实用绳结技艺演变成为今天这种精致华美的艺术品。 四、中国结的应用及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结不仅用于器物的装饰,同时也应用在人们的穿衣佩饰上。 2.唐宋是我国文化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中国结被大量地运用于服饰和器物中。 美妙的结已构成中国古典服装美观、实用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3.明清时期,我国绳结技艺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在诸多日常生活用品上,如轿子、窗帘、彩灯、帐钩、折扇、腰带、发簪、花篮、项坠、香袋、荷包、烟袋等等,都能看到美丽的花结装饰。 五、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1.盘旋纠结的绳扣象征着生命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的哲学意蕴。它

35、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它是数学奥秘的游戏呈现。 2.表达情感、传递文化、比兴寄语、镇凶纳吉的中国结,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3.中国结,它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形式和巧的结构的展示,更是一种自然灵性和人文精神的表露。 六、学习制作中国结 七、小结 总结本课学习的知识点,尤其是中国结演变应用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八、课后思考 1.发挥你的创意,想一想今天编的中国结可以装饰在哪些地方? 2.改变中国结的材料和大小,它是否仍能体现中国传统特色传递真情环保贺卡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地位作用本课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属于“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此单元是“格调高雅的生活品位”的学习,“贺卡

36、制作”是在前一课已感受了解“高雅格调的生活追求”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初步制作出体现自己格调追求的作品,确立高雅生活品位的向往。后两课与本课同是“创意与尝试”活动。学生通过本课设计制作能力的培养、锻炼。更有助于后两课学生设计制作能力与审美能力的提高。2、教学目标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分掠夺破坏,如何对废弃物品的再生利用、循环使用,是我们现代人应该非常重视的一个课题。利用废弃的材料制出精美的贺卡,变废为宝,在艺术创作的同时,更重要的意义培养了我们下一代的环保意识。因此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学会贺卡的基本知识与制作方法。(2)、能力目标:利用废旧材料,变废为宝,初步设计制作出有自己

37、格调的贺卡。(3)、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关爱身边的亲人朋友,懂得交流感情;增强集体荣誉感。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贺卡的基本知识与废弃材料再生利用设计制作贺卡。难点:创设课堂人际交往的人际环境,增强集体荣誉感。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进行了小组合作、创作表现。组织教学中的集体参与,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教法、学法“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既强调体现设计的创作意识,又具有特定的功能性特点,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他们参与那些与自己生活经验和实际感受有联系的活动。因此,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启发引导、暗示、欣赏讨论法教学。学法: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强调生

38、活的自主体验。欣赏探讨、合作尝试、质疑、感悟等实践活动实现学生自我的发展。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贺卡实物。学生准备:收集各种贺卡及贺卡图片、制作贺卡的工具材料。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导入阶段 发展阶段 评价小结激情导入 讨论探究创作表现体验感悟 交流评价 【一】、导入阶段情境导入,激情引趣播放生日快乐钢琴曲情境:假如明天是你的同桌生日,你会送什么礼物表示祝福?是买厂家成批生产的贺卡,还是亲手制作?结论:自己亲手做的更有意义、更感亲切、更显珍贵,正所谓“礼轻情意重”设计意图:在钢琴曲生日快乐的背景下设情境,更易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引起学生制作贺卡的兴趣。【二】、发展阶段(一)、欣赏、讨论

39、探究展示贺卡作品1、贺卡的内涵及艺术特点。(引导欣赏讲解)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等互相赠送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的气氛。贺卡多以热烈、欢快、优雅、温馨为基调;内容及外在形式高雅大方,庄重喜庆。2、贺卡的结构样式(引导学生尝试分类)学生出示课前收集好的贺卡、贺卡图片等资料,尝试探讨分类。1)种类:生日卡、节日卡、谢师卡、友谊卡、公关卡等。2)结构形式:、立体结构、音响结构、光学结构等,形式有单页式、复页式等等。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变教师操纵式的授予知识为学生自主的建构知识。3、贺卡的制作材料与方法。展示毕加索的雕塑作品

40、山羊提问:艺术大师雕塑作品山羊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引导欣赏:四只蹄子由木头和废铁组成,尾巴是铁做的,羊角和山羊胡以葡萄藤为材料,耳朵则是由纸板代替等等,都是由一些废弃材料以石膏粘合塑形,然后用铜铸浇器表制成的。展示环保贺卡引导探讨:制作环保贺卡的工具材料与方法。结论:废弃材料再生利用,绘画法、剪贴法。放映环境被破坏的相关图片。当前,环境污染严重、树木砍伐、垃圾污染、资源短缺,利用废弃材料制作贺卡就是一种环保行为,变废为宝,减少垃圾污染,可以制成有自己格调追求的、传递真情的贺卡。设计意图:用事实告诉学生,废弃材料是可以利用的,是可以制成成功的作品的。对学生进行德育,节约能源、废弃材料再生利用,增

41、强环保意识。4、设计与制作步骤导语:我们欣赏了那么多有创意、有格调的环保形贺卡,想不想制作,想不想减少我们身边的垃圾,变废为宝呢?那么,如何制作呢?学生有了想了解制作步骤的欲望。可先让学生探究讨论制作步骤。后再展示步骤图。展示贺卡、学生出示贺卡资料讨论:其制作步骤。设计与制作步骤1)构思起稿,确定主题、内容。2)设计形式、图案文字安排。3)选用材料,描绘,配色,制作。设计意图: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得出结论;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步骤图的课件制作,我增加了一些图例,目的是更直观,明了。(二)、尝试、创作表现播放背景音乐以三人或四人为一小组,让学生共同尝试、质疑,领悟完成作

42、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美术字、色彩知识,平面、立体设计知识,设计制作一款送给同班同学的友谊卡。要求以小组的名誉共同创意制作,主题鲜明、内容、形式统一,纹样、文字美观协调,内容情调健康,要具有一定的格调追求。过去的课本中,强调工艺技术指导,如何制作贺卡做大篇阐述。并且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新教材重点突出要组织教学中的集体参与,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学习活动中增强集体凝聚力,展现集体的艺术才华与智慧。我把学生分组,合作来完成作业,打破传统那种单一打分登记成绩的办法,哪一组同学作业完成的好,师生共同给某一小组优秀的成绩,更能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体现集体创作的智慧。(三)、交流、体验感悟播放

43、音乐友谊天长地久,要求学生上台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自由展示作品。然后我把准备好的贺卡送给学生,提出:同学们现在要不要互赠贺卡呢?以表示我们的祝愿。学生情感被激起,互相赠送贺卡。这时我可以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作品及赠送场面。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历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受、产生情感、领悟意义。【三】、评价小结交流评价随机连上电脑关掉音乐播放。一件件作品,随着一张张图片的出现,学生欢呼。此时,让小组自评,贺卡设计是否带来美感,图案、文字安排是否协调,主题、内容、形式是否统一等等。小组间互评,提出议建。最后教师肯定总结,表扬优秀小组,增强集体荣誉感。五、板书设计环保贺卡的设计与制作1、贺卡的内涵及艺术特点2

44、、贺卡的结构样式3、贺卡的制作材料与方法4、设计与制作步骤1)构思起稿,确定主题、内容。2)设计形式、图案文字安排。3)选用材料,描绘,配色,制作。设计意图:突出知识要点,条理清楚,简洁明了。第四单元土与火的艺术(综合探索)欣赏体验 参考教案设计思路:本单元属于“欣赏体验”活动内容。中国是陶瓷艺术的故乡,本课以中国陶瓷艺术发展为主线,重点介绍中国的陶艺发展,引到学生走进陶瓷艺术丰富多彩的造型世界。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古今中外陶瓷艺术家的作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陶瓷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2.通过对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的了

45、解,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认识陶瓷艺术设计是为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的综合设计,体会劳动创造了美。培养学生对陶瓷艺术的关注、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重点:了解陶瓷的相关知识,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体会陶瓷艺术不同的造型语言和风格各异的表现形式。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在丰富多彩的艺术门类中,陶艺是最独具魅力的,不仅是因为水、土、火等因素与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切感,更主要的是土和火这两种朴素的材质为艺术家提供了极为宽广且变化莫测的想象空间。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片独具魅力的艺术空间。 1.陶艺之美 教师出

46、示课件请同学欣赏。 教师提问:欣赏作品后请同学们想一想,陶艺与雕塑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试着分析一下它们各有何特点吗? 回答略。 教师提问:陶艺与其它艺术门类有何区别?它有哪些独特的艺术语言吗? 2.中国陶艺 教师提问:英文的中国如何拼写? 中国享有盛誉的陶瓷艺术,在世界发展史中,写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篇章。英文“中国”China,指的就是瓷器。它以我国古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影响着世界,对世界文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我国的陶艺发展概况。(课件) (1)原始陶器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的标志,它是随着农业的出现、定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制陶材料和地域文

47、化的不同,陶器工艺的发展也有所不同,其中黄河上中游地区的彩陶工艺是我国最早以彩绘纹样与造型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反映了原始陶器制造的辉煌成就。 (2)原始瓷器 从原始陶器到原始瓷器经历了千余年漫长的发展,由于陶瓷原料的突破、陶釉的发明以及烧造温度的提高为瓷器的发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因而商周到汉这一时期的陶器称为原始瓷器。 (3)秦兵马陶俑 秦代的制陶技术在我国陶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秦兵马俑的规模和尺寸充分展示了秦朝时期精湛的制陶技艺。 (4)瓷器发明 汉代是我国陶器制造的发达时期,到东汉晚期,浙江越窑首先烧出胎体致密、釉层较厚、光润美观的青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极其重要的转折时期,它将永远记录着中国

48、人民的这一伟大创举。 (5)唐三彩 它是一种挂釉陶器。釉是铅和一些着色金属,如铜、铁、钴等合成的低温色釉,有蓝、黄、褐、绿等色。陶器以氧化焰烧成,烧成温度在950左右。唐三彩的生活用品多采用轮制成型,陶俑等艺术品则是以捏塑、雕刻或模制成型。唐三彩加工工艺细致,釉色五彩缤纷,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一项创举。 (6)宋代陶瓷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烧造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仅出现了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即汝窑、官窑、钧窑、哥窑和弟窑、定窑,还出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民窑。 (7)元代陶瓷 元代制瓷艺术在我国陶瓷历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元代的钓窑、磁州窑、龙泉窑等主要窑

49、场,在前代的基础上仍继续生产传统品种。在这一时期最具历史意义的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了新的突破,把陶瓷装饰引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8)明代陶瓷 中国古代陶瓷发展至明代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历史时期,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当时,还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专门为皇宫烧造瓷器。 (9)清代陶瓷 清代,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已达到历史的高峰,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这一时期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品种,例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黑彩和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采用黄金为着色剂的胭脂红等。陶瓷的器皿造型和装饰纹样也比明代更丰富多样。 想一想 1.瓷器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2.宋代有哪五大名

50、窑? 中国的陶瓷发展历史悠久,而外国的陶瓷艺术也精彩纷呈,给同学们留一项作业,请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考察一下世界各国的陶艺历史。 陶、瓷之别 想一想,陶与瓷一样吗?你会辨别吗? 小结: 看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同学们一定想亲手尝试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别着急,下节课我们就请同学们亲身体验一下陶艺制作的乐趣探索与实践教案教材分析:陶文化教育融合多种教育于一体,可以让学生生动直观地了解自己国家灿烂历史文化的渊源及发展,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和自豪感,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科学技术教育、开展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生动内容。 本课是以探索与实践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陶

51、艺的独特美感与魅力,在陶艺创作中,学习制作技术,力争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个性鲜明的陶艺作品。 教学目标:1.结合对陶瓷艺术的认识和感受,努力以创作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2.重点学习与陶艺创作相关的基础知识,了解和感受陶艺创作的特点和乐趣。 3.运用自己喜欢的一种或多种陶艺创作方式表现自己的创作。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泥板成型、泥条成型、拉坯成型的几种基本技法。运用基本技法创作一件作品。 教学难点:了解陶艺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认识陶艺创作与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准备:陶艺创作的工具;陶泥;示范作品及图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你喜欢陶艺作品吗? 你知道它是怎样做成

52、的吗? 陶艺作品是泥、釉、火的综合产物。 陶艺的制作工艺按顺序可分为原料加工、泥坯塑制 、赋釉及煅烧四大工序。 三、讲授新课 下面教你几种制作方法! 第一种 拉坯成型(以碗为例) 制作过程 揉泥 1.揉泥靠全身的重量向下压。左手提起泥团,翻卷,右手推压,有节奏地重复提起、翻卷、推压的动作。 2.注意泥团已形成螺旋线,慢慢重复这些动作。中心形成的小洞在继续揉练中就会消失。 3.随着揉练的进行,慢慢形成圆锥形。 拉坯成形 1.双手将泥团用力向下摔在转盘上,尽量摔在转盘的中心。用水润湿泥团和双手。 2.右手用力由上向下压,左手用力向泥团中心推。重复一遍,然后向上拔柱。 3.当泥柱达到适当的高度,不用

53、移开双手,用双手大拇指放在泥柱的顶端定出中心。拇指互相保持水平,规整泥柱的上部。 4.开始拉碗。抬起左手拇指,其它手形仍然保持原来的姿势。 5.开孔后,往里边加点水保证润滑。 6.估计用适量的泥拉碗形。右手食指和左手的拇指放在里边成一定角度向中心推,将孔开大些。注意双手控制好外形。 7.用拇指的指甲标出碗坯的底边位置。 8.左手不动,右手慢慢向上抬起,拇指,中指和食指同时用力使碗坯变得更薄,更高。 9.用一块海绵吸去碗里的水。 10.左手握住丝线,右手拇指与食指拉紧丝线的另一端随着拉坯机的转动,丝线的左端放在盘子上,右手拉着丝线与盘面保持平行缠绕泥柱。 11.丝线缠到碗底,切入泥中,将碗坯切下

54、来。 第二种 泥条成型(以笔筒为例) 1.用双手手掌团出大小不等的泥球。 2.将泥球放在塑料布上。用一只手的指尖滚压泥球,搓成泥条。 3.双手来回运动,继续使泥条变细、变长。注意双手拇指如何交叉在一起,使双手稳固。 4.双手保持同样的姿势和运动,沿着泥条运动得到理想长度。 5.所有泥条搓成后,取其中一条做成螺旋,做直筒的底。 6.用木制塑刀将螺旋表面由外向中心抹平,使之粘接。 7.用刮刀压光筒底的表面。用陶针刻画将粘接第一圈泥条的区域。 8.用泥浆涂抹刻划过的区域。刻画第一条泥条。 9.将泥条放在筒底上,泥条长度应与圆周长度相当或稍微长一些。 10.沿一定角度用刮刀切去多余的泥条。这比垂直切割

55、泥条要好,可使泥条两端的接合面更大。 11.用圆形塑刀粘接直筒内壁的泥条。 12.内壁平整后,用同样的方法抹平外壁。 13.用带有锯齿边的刮刀修外壁,刮刀应直立。 14.继续添加泥条。为了避免干燥中开裂,应使泥条间的接缝不要在同一条竖线上。 15.用锯齿刮刀的斜边在筒底外缘修出斜面。泥条都粘接完毕后,用锯齿刮刀再刮一遍,放在一旁干燥。 第三种 泥板成型(以装饰墙为例) 1.将泥条放在一块帆布上,用双手拇指将其压在一起。 2.沿泥料两边各放一根厚为10mm的木条。用碾棍碾平形成泥板。 3.根据需要准备数块泥板。 4.用木板支撑泥板,保持泥板垂直。 5.在墙面上画出窗户的位置,用刻刀将其镂空。 6

56、.用刻刀切出窗户的形状,把窗户镶嵌在墙面预留的位置上,并用泥浆粘合。 你学会了吗? 你想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精彩吗? 赶紧看看以下招数吧! 要使作品外形效果更丰富,我们可采取多种手法进行装饰。(欣赏数张图片) 这两件作品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呢?(图片) 什么是釉? 釉是陶瓷表面那层晶莹通透的“玻璃层”,是陶瓷的霓衣云裳。釉不仅是陶瓷表面漂亮的装饰层,也是陶瓷坯体的保护层。 釉的材料也叫“釉料”,实际上是金属氧化物和碳酸盐的混合物。 釉料中所含的金属氧化物在窑内火烧之后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施釉的方法: 1.浸釉法 2.浇釉法 3.喷釉法 4.画釉法 四、作品欣赏 五、作业布置 同学们,学会了吗? 请发挥你的想象,完成一件自己喜爱的陶艺作品吧! 注意事项 用水的多少 重心的掌握 手各部位的作用 六、作品评价 1.对比一下,谈谈各自的制作手法。 2.请点评一下作品的优缺点。 3.探讨改进的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