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教师用)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0784671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资源描述:

《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试卷(教师用)(10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安博湖南长沙同升湖实验学校201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教师用)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邓 伟一、 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露面(lu) 蜷伏(qun) 埋怨(mi) 流金铄石(shu)B浑然(hn) 拮据(j) 炽热 (ch) 暴虎冯河(png)C酩酊(mng) 脐带 (q) 媲美(p) 力能扛(kng)鼎D笑靥(y) 狙击(j) 央浼(min) 扪心自问(mn)1.B/A. 埋怨(mn) C力能扛(gng)鼎 D. 央浼(mi)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疏浚 通牒 不径而走 雍容华贵B脉博 赡

2、养 扑朔迷离 脱颖而出C慷慨 焦躁 世外桃源 缘木求鱼 D抱负 溽暑 声名鹊起 功亏一匮2 C /A 项中的“径”应为“胫”, B项中的“博”应为“搏”, D项中的“匮”应为“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蕴涵着一种无比神奇的强大力量,每每能够使人世间许多误会与疑虑都涣然冰释。B我国羽坛健儿林丹在伦敦奥运会上勇夺男单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C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一出,莫言立刻炙手可热,各大报纸、网站纷纷用头版、头条、专题的方式,隆重报道莫言获奖的消息。D国务院派出的楼市督查组已结束督查,各地楼市成交陷

3、入低迷,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房价迟迟未现松动,新一轮调控政策呼之欲出。3答案A。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B振聋发聩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用在这里与文意完全不符,应该为“震耳欲聋”。C“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呼之欲出”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4下列选项分别摘自四个人的“获奖感言”,其中表达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A这次被评为公司年度优秀员工的荣誉称号,我感到非常高兴,感谢贵公司对我的厚爱与信任,感谢领导和同事们对我的认可。B作为公司的一名新教师,我很荣幸能莅临这个颁奖舞

4、台。得知自己获奖,既意外又惊喜,心潮澎湃,过去一年的工作场景也浮现在眼前。C粗浅之作在本次大奖赛中得到各位评委的垂青,荣获了一等奖,我高兴之余又感到受之有愧,我一定不负众望,让逐梦的脚步永不停歇。D今天的荣誉即将成为过去,但它将激励我继续前行!我愿竭尽所能,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鼎力相助,将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4C/A项“评为称号”搭配不当,“贵”是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用在此处不当。B项中“莅临”多用于贵宾,用在此处不当。D项 “鼎力相助”是敬辞,不能用于自己。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新雨山房记 (明)

5、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炮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

6、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宋濂散文选集 【注】伪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兵败。参考译文:诸暨是绍兴府的属县,和婺州(今浙

7、江义乌)接壤。国朝刚攻下婺州时,正在进攻张士诚的伪吴政权,两军相持,没有决出胜负,双方的军队都驻守在诸暨界上。张士诚依仗诸暨为屏障,趁机出兵突袭侵扰(国朝军队),两军相互杀戮没有一会停歇。所以诸暨蒙受兵祸最为严重。高大的奇石,都被砍伐采挖了来制作攻守的工事和器具。百姓苦于兵祸,大都逃避到深山大谷中居住,抛弃了故宅而不敢居住。经过这里的人见了无不为之伤怀。现在国家平静稳定了已经十多年,百姓都安居乐业。我推想诸暨县中一定有修整了房舍恢复到它繁盛之时景象的,不过未能见到。今年,诸暨县士子方伯修对我讲:他的朋友张仁杰先生,住在诸暨城北门外,旧宅已经毁于战火了。等到战争结束后,才重新开辟旧址,铲除了荒草

8、瓦砾,修造房屋十多楹。旁边种植着数百竿高高的竹子,四季开放的花草,沿着宅院周围栽培,放琴的架子、温酒的炉子、诗书画卷等器具,都陈列在室内。张仁杰在未发生战乱时曾有不厚的俸禄,到现在,州县多次征召他,他都推辞不应承。长年以写诗作文来自娱,十分自得。他为自己的房舍取名为“新雨山房”,希望能够由我来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一所宅院的兴和废,是一件很小的历史事件,但可以从中看到世道的安定和混乱、百姓的劳苦和安逸,并非没有根据的。当战争正值惨烈的时候,人们虽然拥有儿女财物却担心不能保全,即使有供居住的房舍,难道会有时间来维护修缮,并且能体会到住在房中的安适吗?粮草的征缴,整天呼喊着缴纳的人站满了门庭,即

9、使有美丽的花草、可供娱乐的诗酒,谁又能亲受其中的快乐呢?现在张仁杰能够活动在一个房子之中,来察时事事物的变化,穷尽性情所安,谁使他能得到这种生活的?不正是在上位的铲除祸乱使天下重归安定太平吗?从古以来极太平的时期,贤能之士得以在朝廷之上发挥其才干,田间的百姓能安于下位但不知这种政局从何所得来。但他们饱足之后,歌啸吟咏,整饬有序地自然成文,成就了周朝鼎盛时期的诗章,就是这样的。怎么会现在不如古昔呢?张仁杰先生你就尝试着去做吧。我改天南归,驾着小车经过诸暨的北门,会寻找种有竹子的人家去拜访你呀。张仁杰先生尚能歌唱着兴发我的情感,我会击缶来和你唱和。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0、乘间出兵侵掠 间:间隔B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 惩:苦于C及兵靖事息 靖:平定,或引申为结束D始辟址夷秽 夷:弄平5答案:A 间隙、空隙,引申为机会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组是( )A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B号其室曰“新雨山房” 其孰能讥之乎 C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6. 答案:A成为,动词。( B项,他的,代词难道,副词。C.项,的,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代词,他/兼词,相当于“于此”)7下列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

11、也A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B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C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D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7答案:D项,根据句式与句意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此文寄托了战后清除荒秽、朝廷政治清明、生民安居自足的理想。B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之争,让诸暨一带的百姓苦于战祸,流离失所。C方伯修给朋友张仁杰的房舍取名为“新雨山房”,并请宋濂为房舍作序。D作者认为,从宅院的兴废可看到世道的安定和混乱、百姓的劳苦和安逸。8答案C,第二段末尾可知9把文言

12、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3分)译文:(2)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3分)译文:(3)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4分)译文:9、【答案】1、我料想诸暨县中一定有修整房舍恢复到它繁盛之时景象的。(意,料想;修饬,修整,翻修;观,景象)2、即使有美丽的花草、可供娱乐的诗酒,谁又能感受其中的快乐呢?(虽,即使;定语后置句式:花木之美、诗酒之娱;乐,感到快乐或把这当做快乐)3、德才兼备的人在朝廷之上运筹方略,田间百姓能在民间安居乐业却不知道国家安定的来由。(贤且能者;状语后置句式;所由,句意)10阅

13、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8分)鹧鸪天 严仁一曲危弦断客肠。津桥捩柂转牙樯。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注释】一曲危弦:弹奏一曲。危:高。弦:泛指乐器。捩柂(li du):扭转船舵。牙樯:饰以象牙的帆樯。(1)从词的创作风格来看,这是一首 词。(2分)(2)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词。(6分) 答: 答案:(1)婉约词(2)艺术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反衬、通感、比喻等。情感:离愁别恨。(任选二、三种手法,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赏析示例一:本词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离愁别恨。借景抒情,渲染离情。上片,首句写

14、楼上别筵情景: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次句即别之景:人已进船,扬帆起航,惜别的气氛更浓。“江心”句由即别转到方别:云动帆重,风吹粉泪,从主客两个角度,表现出离愁之浓。下片,头两句写已别之景。碧草芳美,岸柳才芽,以美好的春景,反衬惜别之情。景物描写层次分明,层层推进,蕴蓄着浓郁的离别之情。化虚为实,抒发别恨。下片“载将”一句化虚为实(或通感),将看不见、摸不着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结尾二句,以悠悠不尽的东流江水,喻绵绵不断的离别愁情,令人回味不绝。 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1分)(1)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何也? 。 (贾谊过秦论)(2) , ,卷起千堆雪。江

15、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3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答案:(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3)其势不俱生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简答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微博时代,专业批评如何作为习练文学的人都知道,文学批评是一个专业门槛很高的技艺,它不是普通大众都能够随便操演的手艺,具有一定的排外性。平时,操弄文学批评的人掌握一套专业性的批评话语,这套批评话语属于专业性的话语系统,与日常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大家在圈子里自娱自乐,外人很难

16、说三道四。专业性垫高了文学批评的技术壁垒,圈外人很难插上一脚。长期以往,文学批评就形成了一个自闭的圈子。微博这一媒介学生态,可能会给当前的文学批评带来新的契机。主要表现在:微博打破了文学批评的专业壁垒,让批评为普通大众敞开大门,启动了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微博突破了文学批评自闭的大门,使得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了。微博大大降低了文学批评的专业门槛,使得普通大众可以对文学评头论足、说三道四。在微博空间里,文学批评不再是专业人士“拥兵自重”的专利,不再是小众“围城”中的专业游戏,而是可让普通读者参与、分享彼此文学感受、观点的公共空间。在微博世界里,专业话语不再是文学批评的交流语言,也不再是精英圈子

17、研习文学的身份符号,而是被另外一套新的话语体系置换了。我们知道,专业语言以深刻、严肃、严谨、系统、专业著称,只有少数专业精英才能胜任。但是,专业语言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它注定是小众化的,不能与公众对话。专业文学批评的载体通常是专业性刊物,而微博文学批评的载体则是微博。微博,这一新兴载体在技术上不允许长篇大论,在微博里交流,你不能阳春白雪,故作高深。在140字的表达空间里,长篇大论或故作高深是没有市场的。要求作者放下身段,与阅览者平等交流。在微博世界,个人化的批评成为恒河之沙,一个人的言论要想获得“围观”,必须看他的言论:是不是足够的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吸引多数人的眼球。微博文学

18、批评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批评,准确地说,它是一种话题批评。批评的对象是文学或文学现象,但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可以是普通的文学批评者。甚至一些跟文学没什么关系的围观者,都可以凑上去说上几句。比如,著名演员姚晨,一不小心成为微博明星。在她的微博上,她甚至也开始评论诗歌。 文学在微博上变成了一个话题。评论者参与评论,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可以无知无畏地表达。当然,微博上也藏龙卧虎,经常会有高人显山露水,引领批评的方向。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会对当下的文学批评构成一定的刺激,给文学批评领域带来一股鲜活的生气。微博是一个“麻烦”制造者,它搅动了满池春水,打破了专业精英

19、文学批评的壁垒。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虽然说微博文学批评的繁荣,拓展了文学批评的基本面,使得普通大众都可对文学进行批评。但是,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一些负面影响。在微博空间中,微博毕竟多是零星、碎片化、浅表性的思想与感兴,批评的纯度被稀释了,厚度被摊薄了,高度被削平了。微博空间下的文学批评是一种碎片化、表象化的批评,是一种“繁星体”的批评。如果一个时代只有普通民众的话语繁荣,而没有专业精英的有力表达,那么宽广的民众声音可能也会行之不远。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期待专业精英文学批评能够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能够开创一个双重勃兴的局面。 (选自2011-03-16文汇报,有删节

20、)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学批评话语属于专业性的话语系统,与日常语言完全不同。B微博给当前处于困境中的文学批评带来的都是积极正面的影响。C微博这一新兴载体的出现促成了专业性文学批评话语的置换。D微博文学批评虽有鲜活的生气,但没有批评的纯度、厚度与高度。答案:C/A原文“批评话语属于专业性的话语系统,与日常语言存在很大的差异”,有差异,并不是说“完全不同”。B与原文“微博文学批评的过度喧嚣,也会对专业文学批评构成一些负面影响”矛盾D以偏概全,原文只说“大多” 没有批评的纯度、厚度与高度。13下面的表述中,跟“微博文学批评是一种话题批评”这一判断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21、3分)A评论的语言是一种大众语言。B评论者也不局限于专业文学批评者。C评论者并不一定要求真懂文学。D微博上也藏龙卧虎,引领批评的方向。14综观全文,在微博时代,专业的文学批评该如何作为?请分点概括。(4分)14(1)打破专业壁垒,启动文学批评的大众化时代。(2) 突破自闭的大门, 让文学批评社会化、媒介化。(3)与微博文学批评互为补充,引领批评的方向。(答对两点得4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壮美的印江 聂鑫森嵌在黔东北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未与其晤面之前,我常把她想象成湖南湘西的凤凰:玲珑的城廓,宁静的村寨,山如黛眉,水似眼波,歌舞翩跹,银饰丁当,说

22、不尽的秀润与妩媚。我与几位文友应邀去了印江。先到贵阳,再乘车近7小时始达,真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几天来,我们走访印江县城,街市井然,新楼亮丽,澄碧的印江水,窄窄,款款,穿城而过;到处绿树蓊郁,清凉可人,那枝丫间无意中便会绾住一段少男少女的歌谣;杜鹃花红红粉粉,肆意地开得正盛。我们踏勘山环水绕的村寨,茶园、果园、稻田,一片接一片,绿意盈盈,而在结构精美的吊脚楼、桶子屋,燃着灿若红莲的火塘,奇瑰的传奇故事,在口口相传中繁衍生长。我们在紫薇园,观赏土家族婀娜多姿的摆手舞;在合水镇木黄河边的古作坊,看薄如蝉翼的白皮纸如何诞生;在梵净山半山腰的护国禅寺方丈室,听年过九

23、旬的高僧细说因缘印江,你是如此静穆,如此娟丽,如此纤柔。不,这不应是印江全部的内蕴,当采风活动日渐深入,兀地触摸到印江强烈而雄劲的脉跳时,我眼中的印江分明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壮美,喷涌出震撼心脾的伟力和热情。到印江不可不去梵净山,它绝不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而是充满着无羁的野性,山峰陡峭,断崖如削,沟谷幽晦深邃,泉瀑奔涌呼啸掷出万钧沉雷。与之相配的怪石嶙峋狰狞,奇树傲岸挺拔,翠竹剑戟横空,连四时开放的杜鹃花也凝重如血。到了梵净山,不可不飞身登绝顶,日出或日落,霞云簇拥,山顶铸金,这“红云金顶”何其气象万千。当一番潇潇春雨过后,天兀地晴亮,金顶会出现巨大的环状佛光,登临者的身影镶嵌环中,何等壮观啊!

24、“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厌风欺分外斜”,宋人杨万里所描绘的紫薇花,不过是一种小型灌木,袅袅婷婷,与病美人何异?但在印江永义的紫薇园,却屹立着一株历千余年风霜,高30余米的紫薇树,属第三纪残遗植物,在神州大地仅此一株。一年开花一次,脱皮一次,但种子落地不生,枝条嫁接不活,与园中各类紫薇科植物迥然不同。多少紫薇在无尽的劫难中,从外形到内质,不断虚化和蜕变,成为纤弱的种群,顾影自怜。而这株千年神树,永远保持硕大的体魄和刚毅不屈的品格,在开花和脱皮中不断新陈代谢,以恪守坚贞不渝的信念,如一面猎猎飞扬的旗帜,昭示着生命的真谛。不可再生,不可嫁接,正如一种壮美的精神气质不可复制,不可克隆。在灯影交织的严家祠堂

25、,我们观赏过遒劲古拙的傩戏,那充满诡秘的一招一式,将远古初民的遗风流韵,肆无忌惮地渗入现代生活的图景,激腾起都市一族对大自然的由衷拜服。在庙会的开幕式上,土家族的长号唢呐向天而吹,其声沉宏峭拔,穿空裂云,让闻者心胆俱壮。在木黄河边生产白皮纸的作坊里,粑窝冲绒,粗重的木杵撞击石臼所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揭示着传统文明不竭的张力。那个夜晚,星月交辉,印江城“火树银花触目红”。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的各路好汉赤膊赤脚,和着雄浑的锣鼓声、长号唢呐声,舞着龙灯呼啸而来。于是壮汉们举着缠绕鞭炮的长竹竿,捧着填满硝药的大竹筒,蓦地“杀”入龙阵“打火炮”和“打花”。鞭炮点燃了,烟花点燃了,一声声的炸响,一团团的火

26、焰,在舞龙汉子的身前身后翻腾喷溅,于是欢声更高,龙影更疾。我看见火光在赤脚下流淌,火焰在古铜色的脊背上滚动,没有人稍有怯色,没有人略显彷徨。只听见舞龙汉子齐刷刷呼喊:“呵嗬呵嗬”他们曾这样踏着火光走过漫长的历史,他们曾这样呼喊着塑造印江的山山水水。在火光和呼喊声中,我看见跨在龙背上的印江,如此壮怀激烈,如此意气飞扬,如此威风八面!印江啊,壮美的印江!15作者写的是印江,为什么要从凤凰写起?(4分)答: 参考答案:由熟悉的凤凰引出自己对印江的初步印象,激发读者的想象与阅读兴趣; 对比衬托。用秀润、妩媚的凤凰与印江形成鲜明,衬托印江壮美的特征。16印江的壮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27、。(6分)答: 参考答案:梵净山的壮观。永义的千年紫薇树永远保持硕大的体魄和刚毅不屈的品格。严家祠堂的傩戏遒劲古拙。庙会的开幕式上土家族的长号唢呐其声沉宏峭拔,穿空裂云。在木黄河边生产白皮纸的作坊里,粑窝冲绒,粗重的木杵撞击石臼所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印江城“火树银花触目红”。(答对一点给1分)17文章第九段,是虚写还是实写?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跨在龙背上的印江”有何象征意义?(5分)答: 参考答案:虚写。(1分)升华主题,为文章结尾抒情蓄势。(2分)(思同即可)“龙”已经虚化,象征着壮美。“龙”又是中国的象征,用在这里象征壮美的印江与壮美的祖国同行。(2分)(意思同即可。)18作者在本文表

28、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任选三处分析。(6分)答: 参考答案:(1)对壮美山河的热爱(2)如第六段,描写印江永义紫薇花,表达对顽强生命的歌赞(3)如第三、七、八段,表达对印江风土人情的歌颂(4)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明的传承的期待(5)对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礼赞。(答出一点,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得2分,满分6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六选做题(19、20题任选做一题,12分)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第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29、孝经)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1)请根据上面的材料,分条概述中华传统“孝道文化”的内涵。(6分)答: (2)结合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传统“孝道文化”的认识。(6分)答: 19.(1) 养亲。即子女在生活上要赡养父母。敬亲。即子女在人格上要尊重父母。顺亲。即子女不要违背父母的意志。显亲。即子女要建功立业为父母争光,光宗耀祖。孝有不同境界:孝的初始境界是事奉自己的双亲,中层境界是事奉自己的国君,最高境界是修身立命。(一点1分,答出五点得6分满分。)(2)答案要点:“孝道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传统,讲求孝道是为人的基本品德。当今应弘扬传统“孝道文化”,这对于提高全民道德素养

30、、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在新时期应该赋予“孝”以新的内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其他认识言之成理亦可)(6分)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母亲的来信苏联克拉夫琴科母亲来信了。在初来城里的日子,文卡总是焦急地等待母亲的信,一收到信,便急不可待地拆开,贪婪地读着。半年后,他已是没精打采地拆信了,脸上露出讥诮的冷笑信中那老一套的内容,不看就知道。母亲每周来一封信,开头千篇一律:“我的宝贝小文卡,早上(或晚上)好!带给你我最美好的祝愿。我首先要告诉你的是,感谢上帝,我活着,身体也好,我日子过得挺好,这也是你的愿望”每封信的结尾也没什么区别:“好儿子,我祈祷上帝,你别和坏人混,好好保重。盼你的回信,

31、吻你,你的妈妈。”因此,文卡只读信的中间。边读边轻蔑地蹙眉,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什么邻居的羊把白菜全啃坏了;什么商店里终于运来了紧俏的小头巾,这种头巾在城里,要多少有多少。文卡把看过的信扔进床头柜,然后就忘得一干二净文卡把刚收到的信塞进衣兜,走进宿舍。今天发了工资,小伙子们准备上街:忙着熨衣,打听谁跟谁有约会等。文卡等同房间的人走光后,锁上房门,坐到桌前,沉思起来恰在一个钟头前,他遇见一位从家乡来的熟人。那位老乡问了他的工资和生活情况,便责备道:“你应该给母亲寄点钱。冬天就到了,家里得请人运木柴,要劈,要锯你是知道的。”文卡自然是知道的。他在白纸上方写上了一个数字:126,然后在左边写上“支出

32、”,右边写上“数目”。他取过日历计算到预支还有多少天,写上:还债10,买裤子30,储蓄20,电影、跳舞等4天,l天2卢布8剩余10卢布。文卡哼了一声。10卢布,给母亲寄去很不像话,村里人准会笑话。他毅然划掉“剩余”二字,改为“零用”,心中叨咕:“等下次领到预支工资再寄吧。”他放下笔,伸了个懒腰,想起了母亲的来信。他打着哈欠看了看表,掏出信封,拆开,抽出信纸。当他展开信纸时,一张三卢布的纸币轻轻飘落在他的膝上 (江苏文艺出版社微型小说选,有删节)(1)文卡对母亲来信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4分)(1)变化:初来城里,焦急等待,珍视来信;半年之后,不屑冷漠,蔑视来信。(2分)原因:

33、表层原因:母亲来信频繁,内容千篇一律、琐碎无趣;深层原因:文卡内心缺乏对母亲的理解、关心,不懂得珍惜母亲对自己深挚的爱。受城市风气影响,注重自己的享受,有点自私。(2分)(2)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谈谈这篇小说的构思技巧。(8分)(2)一线串珠:标题“母亲的来信”是小说的线索,作者以此来串联起收信、忆信、读信等故事情节,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信也是母亲情感的载体,包含了她对儿子无私深挚的爱。对比:母亲生活困难给文卡寄钱与文卡有余钱却不寄给母亲、文卡初来城里盼望母亲来信的急切与后来对母亲来信的不屑等都形成鲜明对比,更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插叙。小说开篇先写“母亲来信了”,接着插叙了母亲以往来信的内容与

34、文卡的情感变化,补充交代了故事情节,也为后文文卡记账、拆信等内容做了充分的铺垫。突转(出人意料的结尾):前文用不少笔墨铺叙母亲来信内容的单调,读者会以为这次来信亦然,然而结尾却出人意料,增强了情节的起伏性和感染力,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每点4分,指出构思技巧1分,结合小说内容分析3分。答对2点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远方似乎有身边找不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自然风光、人文胜地更多的是一种梦想,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中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远方,充满放飞心灵的渴望。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或议论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试题,给出的材料是富有文采、富含哲理的一段话。认真阅读这段材料,整体把握其思想态度,特别要抓住“远方、梦想、归宿、放飞心灵”等关键词语,仔细揣摩其内涵,并加以归纳整合。作文立意可以是为理想而奋斗,永不言弃;可以是摒弃一切世俗杂念,淡泊名利,让心灵永远恬淡宁静;可以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敢于冲破一切传统观念,放飞心灵,开拓创新,铸就人生新辉煌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