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0777707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72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小学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学习:通过主客观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持久的变化表现出来。2.从众:当个人与群体中多数人的意见或行为不一致时,会感到压力,这时人们往往放弃自己的意见和行为,而“随大流”。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叫做从众。3.个性:个性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也可以说,个性是一个人的基本的精神面貌。定势:定势是指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它将支配人以同样方式去对待同类后继活

2、动。5.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最近发展区 是指个体在独立活动中已经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他人指导帮助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7.学习动机是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8.规则是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合作是两个人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群体,为实现共同目标在某项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 性格是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11.服从是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12.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1

3、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教、环境三者相互作用时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4.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力量。15.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可以说,它就是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问题所产生的一种影响或者说是将学得的经验有变化地运用于另一情境。16.性别差异心理是指由于性别差异而造成的不同心理表现和心理特点。17.功能固着是指人在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被其惯常的用途束缚,很难想到它的其他方面功能的心理现象。.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引导性材料

4、,它通常先用学生能懂的语言在介绍学习材料本身以前呈现出来,以便建立有意义学习的心向。19.教师的角色意识就是指教师对相应的社会角色规范的认知和体验。20.气质是个体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点。问题解决是指问题解决者通过思维重新组织若干已知概念和规则,形成新的答案,即超越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形成新的高级规则的过程。22.聚合思维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从现成资料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条理的思维方式。又称求同思维和辐合思维。24.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而展开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25.创造性指的是个人能生产独特、创新产品的个性特征或倾向

5、。又称创造力。26.价值观是指价值在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事物具有不同价值的看法、观点或观念体系。1 27.去个性化是这种个人在群体中处于相对丧失个性状态的现象。28.元认知策略也称反省认知、超认知,是20世纪70年代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一个新术语,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评价及其对认知过程的调控。30.精细加工策略是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些学习策略。31.纪律是群体为维护共同利益并保证工作、生活正常进行而制定的要求各个成员遵守的某种准则,它对人的行为施加外部控制。32.系统脱敏法是诱导求治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症焦虑、恐惧的情境,并通

6、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33应激是指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34班级群体是指学校中的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构成的学生群体。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用以调控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系列活动。 .过度学习是指对学习的材料达到能背诵的程度之后,再继续进行适当次数的重复学习,达到熟记不忘的程度。40.代沟是指由于年龄差距而产生沟通困难的一种社会现象。41.发散思维是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大量独特新信息的一种能沿着不同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 42试误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过程。43辩变性刺激是

7、指影响个体获得奖励的线索,强化即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44强化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核心。45顿悟即突然觉察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它是通过个体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结构与性质等实现的。46潜伏学习即没有外显的行为表现的一种学习。47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前提条件,为心理发展提供可能;环境促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是心理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8概念是用某种符号来标志的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也称标准属性)的一类事物或共特性的观念。49认知技能又称为智力技能或心智技能,它是人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智力活动方式,也可以称为认知操作方式。50动作技能又被称为操作技能或运动技能,它是以

8、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现动作方式。51问题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如果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思维,利用和重新组织已知的概念和规则,形成相应的高级规则,最终达到解决问题,这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52个性差异是指人们之间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主要包括个体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53.挫折指人们所要达到的目标、需要的满足受到阻碍时,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54.心理防卫机制是指个体由于应激、冲突或挫折而导致心理丧失平衡时用来解脱烦恼、减少不安、恢复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心理功能。二、简答题。1.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答:普通心理学

9、是探讨人的一般心理现象,即认知过程、情感与意志活动及个性形成的规律,这些现象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的;而教育心理学所探讨的是学校中师生,主要是学生在教育过程2 中所出现的特有的学习心理、品格形成的心理及规律。两者都研究心理现象,因此是相通的。2.简述教育和发展的关系。答:个体的身心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是教育的起点与依据,是教育的前提。而个体的身心发展又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结果。也就是说,教育要考虑到个体的已有的身心发展状态,考虑到学习的准备性,同时要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3.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答:首先,动机与目的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即有动机必有与之相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其次,动机与目的

10、又是有区别的,即作为活动动机的东西并不同时就是活动的目的,反之亦然;最后,动机与目的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4.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答:(1)类属同化;(2)总括同化;(3)并列结合性同化。.个性的性格特征。答:(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理智特征。6.教师应具备哪些特殊能力?答:(1)教师的表达能力;(2)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育机智;(4)教师的独创能力与教育科研能力。8.简述竞争和合作对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的影响?答:1、对学习动机的影响。2、对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3、对信息交流的影响。4、对自我情绪体验的影响。5、对自尊

11、的影响。6、对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的影响。常见的心理防卫机制的形式有哪些?答:(1)合理化(2)投射(3)否认(4)压抑(5)反向作用(6)转移(7)认同(8)抵消(9)补偿(10)升华小学生概念学习发展趋势特点。答:(1)概念的具体性减少,抽象性增加。(2)概念的模糊性减少,精确性增加。(3)概念形成减少、概念同化增加。10.鲁滨逊的SQ3R五步阅读方法。答:预习、提问、阅读、反思、复述、复习11.简述个性心理倾向性。答:个性心理倾向性即个性倾向性,指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倾向性,是个体对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性特征。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信念、世界观等。12.如何针对学生的气质

12、与性格特征进行教育?答:1、针对学生的不同气质进行教育。2、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进行教育。3、有的放 ,培养学生良好性格。4、掌握学生气质和性格特点发挥教育机智。简述桑代克联结学习的主要观点。答: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即建立S-R联结。第二,联结的建立是 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试误过程。第三,联结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等学习的三条主律。15.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答:(1)智力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运动技能(5)态度简述耶基斯多德森定律的主要内容。答:耶基斯多德森定律

13、: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达到最佳水平;学习任务比较复杂而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3 17.按照人的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气质类型可分为哪四种基本类型?答: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18.问题解决的共有特点有哪些?答:1、要解决的问题是新的,即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初次遇到的。2、解决问题是通过思维加工、进行推理判断的过程。3、问题解决是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答:第一,个体、环境和行为这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一个系统,一般而言,三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第二,人类不

14、仅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产生学习,而且还可以通过观察他人即榜样的行为而产生学习,获得间接经验。第三,观察学习受到一系列的相互联系的心理过程的支配,具体讲,包括注意、保持、动作复现与动机这四个子过程简述认知建构理论的主要学习观点。答:(1)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2)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一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另一是对原有经验结构的改造与重组。(3)不同的学习者基于原有的经验,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简述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方法。答:1、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3、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4

15、、利用学生结果的反馈作用。5、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6、设立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7、恰当地运用竞争与合作。简述奥苏泊尔的认知同化理论。答:(1)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机械的学习。(2)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这与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的观点相反。(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同化过程实现的。23.教师角色冲突表现有哪些?答:1、不同角色期待引起的角色冲突。2、对角色行为的不同理解引起的角色冲突。3、教师在履行多种工作角色时所产生的角色冲突。4、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5、角色内部的冲突。24.如何解决教师角色冲突?答:1、适当分离,缓解冲突。2、分清角色主次

16、,教师对角色冲突要保持相当的适应性。3、明确工作职责,尊重教师的工作权益。4、加强角色学习,摆正地位,正视现实。25.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答: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2、有针对性地引导解决。3、善于奖励,不要迷信惩罚。4、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假手家长。26.如何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知识保持?答:1、复习2、积极的遗忘3、过度学习4、精细加工27.简述学习迁移的形式训练说。答:形式训练说,它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了训练而整体发展起来,由此被称为形式训练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特点是:1、官能可以独立地加以训练,使之发展

17、提高。2、强调无条件迁移。3、认为某些学科对于训练发展某一种或某几种官能具有特殊的训练作用和训练价值。4、认为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的各种官能进行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而自动实现的,从而转移到其他学习上去。28.师生冲突的原因及处理办法?答:1、由于角色地位不同产生的师生冲突。2、由于年龄代沟产生的师生冲突。3、由于价值观不同产生的师生冲突。4、奖励与惩罚带来的师生冲突。方法:1、加强沟通,促进心理接近。2、角色互换,形成 理解的心理氛围。3、避免滥用惩罚。4、适当调整任课教师。4 .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有哪些?答:1、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2、已有经验的泛化水平。3、学习的理解与巩固程度。4、智力

18、水平。5、定势。30.简述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答:吉尔福特提出用多重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策略。具体包括:拓展问题、分解问题、常打问号、快速联想和中止评判、延长努力、列举属性、形成认为联想、尝试灵感。31.影响士气的因素有哪些?答:1、对群体的赞同。2、对活动的满意感。3、群体领导方式。4、和谐的人际关系。32知识应用形式分别有哪些?答:1、是应用已学知识完成有关的口头作业或书面作业。2、是应用已学知识去完成实际操作或实地作业。3、是应用已学知识去发现或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3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划分。答: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7岁)3、可逆

19、阶段或互惠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34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答:1、家长代理人角色2、学生楷模角色3、知识传授者的角色4、严格管理者角色5、心理调节者或心理医生的角色。35.列举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骤。答:1、疑难2、分析3、假设4、检验和评价5、结论36.加涅(1971)将学习分为哪六类?答: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学习、概念学习、定义学习、规则的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37.简述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的论点答:1957年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的模型,他认为某种行为趋向(T)乃是动机、主观上期望达成目标的可能性或概率(P)以及完成任务的诱因价值(I)三者的乘积。38.教育心

20、理学的性质?(或为什么说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吗?)答:一、教育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二、教育心理学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独立科学。39.教育心理学有哪些方法原则及主要的研究方法?答:一、客观原则(采用客观方法,即依据可以观察得到并能加以衡量的外部条件(刺激)和足以表明某种心理变化的客观指标或行为反应之间的关系,去如实地探明现实与心理、心理与行为以及心理的各种形式之间的因果联系(或必然联系)及心理发展的规律。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也叫做分析与综合的原则)三、教育性原则(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不仅要在课题选择上考虑

21、教育意义,使其结果有助于教学、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要在研究方案的设计上和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有良好的教育影响,不做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事。40.实验法主要有两种形式:1、实验室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内借助于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心理实验,实验者在从事实验时先要选择一定数量的被试;力求控制住一切条件;充分利用仪器设备记录条件与反应改变的情况;最后分析这些情况,找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被称为“蔡戈尼克效应”。2、自然实验(主要是在日常活动情境中所进行的心理实验。)41.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首先产生注意A,通过注意来选择与当前的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忽视其他无关刺激,同时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的原有知识

22、B。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C,并与激活的原有信息相联系D。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E。5 4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观点:答:第一,学习应该是意义的过程。第二,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做”中学的。第三,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价值观等。43.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答:(1)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顺序性。(2)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3)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4)心理发展的不均衡性。44.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教育与发展关系时。应区分两

23、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目前个体已经达到发展水平,是自己在决问题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个体在他人的知道帮助下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45.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接受性。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为直观-操作性、指导-模仿性、基础-再现性。46.学习动机的分类:(1)广泛动机与狭隘性动机(2)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3)意识到的动机与没有意识的动机(4)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5)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47.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因素:原因源、稳定性和可控性维度48.概念的结构可以分为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概念实例。49.概念形成的过程:(1)抽象化阶段(2)类化阶段(3)辨别50.

24、教师教学与辅导因素:(1)多用变式(2)多用比较(3)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51.规则发现学习的特点:发现学习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发现概念之间的关系。在规则的发现学习方式更带有问题解决的性质。其认知过程比概念形成的发现学习要复杂得多。52.规则发现学习的条件:(1)规则发现的内部条件是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2)规则学习的外部条件主要体现在教师为讲授规则而给学生呈现的若干例证和言语指导上。53.加里培林的认知技能形成理论:(1)活动定向阶段(2)物质或物质化阶段(3)有声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54.菲茨和波斯纳的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也可称为认

25、知技能的学习阶段):答:(1)认知阶段(2)联结阶段 特点:逐渐为动觉反馈所取代,动作表现为协调、迅速、稳定和连贯,肌肉不再那么紧张了,多余动作也减少了。(3)自动化阶段。特点:动觉反馈调节为特征,意识的参与减少。55.记忆的三个系统:(1)瞬时记忆系统 特点感觉记忆信息容量较大,以感觉映象形式储存,保持的时间很短,视觉映象一般在1秒以内,瞬间消失,所以又被称为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加减2。(3)长时记忆系统 特点是以意义编码形式储存的,容量巨大,保持时间大。信息类型又可以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56.试指导小学生使用一或两种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果。答:记忆策略(1)

26、复习 教师应该根据这种规律安排复习时间,在遗忘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及时的复习。(2)积极的遗忘 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通过概括和总结的方法,整理所学习的知识,发挥积极遗忘的作用,减轻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3)过度学习 (4)精细加工57.相同要素说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和武德沃夫提出的迁移理论,主要观点是:两种学习“只有当机能具有相同要素时,一种机能的变化才能改变另一种机能。58.经验泛化说是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观点是:两个学习活动之间存在的共同要素,只是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或经验中通过概括产生泛化的共同原理。59.关系转化理论是

27、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主要观点是:认为迁移不是由两个学习情境具有共同要素、原理或规则而自动产生的某种东西,而是由于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6 习经验之间存在着关系的结果,也就是说学习者领悟学习情境中的关系是实现迁移的根本条件。61.解决问题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至少有三个问题:1、基本条件2、结合各科教学内容进行训练3、训练的程序6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1、创造性与智力2、创造性与知识经验3、创造性和左右脑的优势4、认知风格与创造性5、人格和动机因素6、社会环境因素63.关于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建议:1、创造一种教学民主的学习环境2、重视儿童直觉思维的发展3、鼓励实践并尽力与有创造性的人

28、接触4、实施鼓励创造性的指南64.班集体形成的四个阶段:1、松散期2、同化期3、凝聚期4、形成期建设班集体中的关键问题: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目标和规范。1、集体目标的形成2、规范舆论3、内聚力4、心理气氛和士气65.师生人际关系的特点:1、师与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2、师与生是一种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3、师与生之间是一种双向性的人际关系4、师与生是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66.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1、前习俗水平 阶段A惩罚和服从定向 阶段B工具性的享乐注意定向 2、习俗水平 阶段C好孩子定向 阶段D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3、后习俗水平

29、阶段E社会契约定向 阶段F良心或原则定向五、论述题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迁移。(或如何为迁移而教)答:教学方法是获得学习迁移的主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具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教材内容体系的确定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特点、逻辑系统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状况及年龄特征,还要考虑教学时数和教法上的要求以保证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性。(2)从教材的呈现程序方面促进迁移。为促进学习迁移,教材在体系组织上应体现以下要求:A、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B、融会贯通,促进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C、教材组织系列化,

30、确保从已知到未知。(3)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A、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B、加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C、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2.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哪些?答:创造性也叫创造力,是指个人能产生独特、创新产品(物质和精神)的个性特征或倾向。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创造性思维。影响创造性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创造性与智力;(2)创造性与知识经验;(3)创造性和左右脑优势;(4)认知风格与创造性;(5)人格和动机因素;(6)社会环境因素。试述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区别与联系。答:1、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联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知识的应用可以促进迁移的发生及效果,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

31、技能的实际运用,是促进迁移的有效条件,同时,也对促进迁移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知识应用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有关的问题,学习迁移则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一般来说,知识的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迁移,因为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在新的情境中的运用就是迁移;但是迁移并不都是知识的应用,比如负迁移就不是知识的应用。因此,二者是不能等同的。1.论述四种常用的记忆策略。答:1、复习2、积极的遗忘3、过度的学习4、精细加工7 32.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答:1、创拟、确定学习策略2、科学教授学习策略3、提供元认知指导4、丰富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3.结合实际分

32、析班级纪律不良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答:1、与课程有关。2、教师与班级群体关系不好3、班级缺乏良好的规范和健康的舆论解决方法:1、重建班级规范,形成健康舆论2、切实解决与纪律有关的具体问题3、面临班级纪律问题的教师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借助其他人的权利4、教师要以身作则33.班级群体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答:1、对学生社会化的影响2、对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3、对学生学习的影响3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考虑到哪些条件?答:1、学生受表扬与批评的历史状况2、学生本人对表扬与批评的重视程度3、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互相尊重也对奖罚的效果有直接影响4、教师的评价

33、一定要公正5、表扬的作用与一定年龄密切相关。 小学教育学1教育: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都 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有时指思想教育活动。2遗传素质:是人在先天的解剖生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人的机体构造、形态、感觉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性等。3环境:指的是人生活于其中,围绕在人周围并影响人的发的一切外部世界,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4教育制度:是批一个国家各级种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5义务教育:是依据

34、国家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学校、家庭、社会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6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总的要求。7教育方针: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党发展的教育事业,开展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8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9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首先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简称师德。10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11、教师聘任制度:是指聘任双方

35、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的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聘用制度。12、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由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性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的育人方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13、显示课程:是人们精心设计的明确、内容全面、计划周密、结构复杂的课程,又称正式课程。8 14、 隐性课程:又叫隐蔽课程或潜在课程,它是在学校情境中由隐性的校文化组成的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课程。15、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所要达到的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的基本要求。16、课程评价

36、:是以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的计划、活动以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特点作出判断的过程。17、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18、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9、教学组织形式:是指教师和学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按一定要求在人员、时间、空间等方面授课制和分组教学等教学进行活动的结构。20、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按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21、复式教学:是指一个教师在同一

37、教室给两个以上不同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2、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和,把一定的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黑心化为个全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首先品质的教育。23、德育原则:是教育者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处理德育工作中的矛盾、关系的准则或指导思想。24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影响学生,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方法。25、班级:是学校根据管理的需要,把年龄相近、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分割成一个个小范围的聚合体。简答题:1教育的属性?答: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

38、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历史性和阶段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答: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历史性和阶段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3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答: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生产科学技术,二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4 教育对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具有影响?答教育圣人的意识进行符合阶级意识的培养,从而实现“政治社会化”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功能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5、教育对文化影响

39、和作用?答:教育的文化传递、保存功能教育的文化活动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6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序,制约着人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着人的个特点的发展7当代教育学的发展趋势?答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的日益扩大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教育学的进一步分化与综合教育学研究学科基础的扩展教育学与教育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教育学学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9 8现代世界各国学校教育制度的变革的总体趋势?答:从纵向学校系统分析,双轨学制在向分支型学制和单轨学制的

40、方向发展。 从纵向学校阶段来看,每个阶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现代学制已由学校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变为终身教育的施教机构系统9教育目的的功能?答: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10、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答: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1、素质教育的特征?答:全体发展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展可持续发展12、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答:主体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原则普通性原则发展性原则13、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答: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4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再次,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14、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答: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开放型社区文化的共建者在对待自我上,教师是反思实践者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是合作者15、本体性知识具体要求如下?答:对所教学科的基础

42、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广泛深刻的理解,掌握该学科的有关事实、概念、原理、理论等,并达到熟练的程度了解和掌握与所教学科相关知识和背景材料了解本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最新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及最近取得的成果和将来的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提供的认识和探索自然或人类社会的方法这样可以从方法论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本学科的有关问题,培养其科学与创新精神16、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内容包括?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17、教师的权利包括?答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权利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校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43、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权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参加进修或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18、教师的义务?答: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律制度,执行学校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

44、教育教学业务水平。19、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因素?答:校长的引领合作性教师文化的激励民主管理制度的保障20、学生的本质特点?答: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是具有不同智能结构的人学生是具有明显发展特征的人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10 21列举人的智力结构内容?答:人的智力主要有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运行操作智力、内省智力、交往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等几类。22人的发展的特点?答:稳定性和可变性顺序性和不可逆性不平衡性个别是差异性发展的关键期发展的年龄特征。23、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答: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

45、学习24人身权?答: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25、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主要包括?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和地主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共同做好校舍维护和防护工作,不得使未成年的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和生命的校舍中及教学设施中进行学习和活动对侵害学生各项人身权的行为应积极予以劝阻、制止或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26、现将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总结归为以下几点?答:必须以课程目标为主要依据必须适应学生的特点注重内容的基础性贴近社会生活与学习生活27、教学过程的基础规律?答: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统一的规律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

46、规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于的相统一的规律28、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经常采用以下原则?答:思想性和科学统一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因材施教原则29、教学工作中心环节?答: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语言清晰组织严密积极性高30、 德育过程的规律?答: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内部矛盾斗争转化,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促使学生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德育过程是指导学生在集体和个人的活动和交往中形成道德品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31、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原则?答: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47、的原则知行统一原则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下面教育与对比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2、学校德育的途径?答:直接的道德教学渗透在学科科学中的道德影响社会实践活动课外、校外活动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工作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33、我中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情境陶冶法指导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34、班级管理的内容?答: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35、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法?答: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虽教育工作同家庭和社会教

48、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论述题1. 当代共性特征与发展趋势答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一方面现代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客观上要求生产劳动与教育结合。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所引起的劳动领域的不断变革,又必然要求教育主动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也是促进个人全面发重要条件11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一方面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对普及化的范围扩大。另一方面可体现教育质量和效果的平等,享受教育资源平等,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平等。3.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今天既有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形式;也有广播电视教育、函授教育、多媒

49、体等教育形式。4.教育内容综合化,当前教育内容综合化趋势在学校教育中的最明显反映便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战争、犯罪、暴力。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接受教育应当是每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是把教育看成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学校教育学到的并非一个人一生知识的全部,学校教育的阶段性结束也不是学习的终止。每个个体都应在其未来工作中不断学习,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对其所提出的新要求。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要求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要求教育的现代化。因此世界众我国家在社会现代化

50、进程中都将教育的现代化看成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论述五育?答:智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培养人的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五育各有自己的特殊任务、内容和方法,对人的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体育是各育实施的物质前提,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基础;智育是各育实施的认识基础,智力支持;德育则是各育实施的方向统帅和动力源泉;美育协调各育的发展;劳动技术教育是各育的实践基础。各育不能偏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教育的根本问题就是各育的不平等,各育的不平衡,从而导致了

51、人的发展的片面性。所以,素质教育的真谛就应该是通过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3.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答:第一,因材施教。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教师不能用同样的模式去塑造每一个学生,也不能套用现成的公式去处理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第二,教师讲课活动虽然要以教科书为依据,但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重点、难点,因而必然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重组和加工。第三,教师的教育机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在无准

52、备的情况下,能够迅速、果断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地妥善处理,是教师教育机智的表现。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答: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

53、的基础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适应性。5. 德育的意义?答:1.加强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2.加强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青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道德品质形成打

54、基础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对他们终身12 来说,有着定向和奠基的意义。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教育目的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抓好德育,才能 有效地促进青少年一代全面健康的发展,才能保证实现教育目的。6.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答: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的。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首先观念,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情,即品德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做是非、善恶判断时引起的内心体验,表现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爱憎、好恶的态度。意,即品德意志,是人们为实

55、现一定的品德行为所作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行,即品德行为习惯,它是通过实践或练习形成的,是实现品德认识、情感以及由品德需要产生的品德动机的行为定向及外部表现。道德品质结构中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之间是有着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道德教育过程既可以从知和情的培养入,也可以从意和行的锻炼开始,具有多开端性。由于在品德的发展中,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的快。有的慢,容易出现薄弱环节,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和严重脱节,如“言行不一”会阻碍道德品质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弥

56、补其薄弱环节,改变其发展不平衡的具体情况,使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7. 班主任也要特别注意暂时落后学生的转化工作,要根据暂时落后的学生的特点做好转化工作?答:1.正确对待暂时落后的学生,关心热爱这些学生2.弄清情况,分析原因,了解症状,对症下药3.培养学习兴趣4.抓反复,反复抓。案例题1、美国斯坦福大学推翁教授对智商130以上1528名儿童进行50年研究早年智力与晚年成就并无极大关系,试用教育学原理分析?答: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是人发展的内在根据之一,对遗传素质的作用不能否定。遗传素质仅仅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它只是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并不最终决定人的

57、发展。而遗传素质所提供的可能性,只有通过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才能获得应有的发展。2、1968年罗森塔尔从1-6年中各选 3个班发展预测请用教育分析?答:教师对师生关系的影响主要包括: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教育智慧和人格特质等。其中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不仅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而且会直接影响师生人际关系。著名的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实验以及后续的验证性实验都证实了这一点。3、案例:粒粒倒立,多饱满:答: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4.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5.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 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

58、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学校文化: 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

59、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13 学校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遗传决定论:认为人性个体的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辐合论:也称为二因素论。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

60、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与社会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过程。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以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到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教学: 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教学原则: 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教学方法: 是指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