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0742382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69 大小:38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资源描述:

《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6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学英语口语互动教学姓名:张薇薇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教育指导教师:王斌华20040902中 文 摘 要 互动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既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师生在同一教学目标下同时发生作用,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仅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法,也不同于放任学生自发学习的“放羊”式教学方法。在口语教学中引入互动理论,通过调节教师、学生、教学媒介及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和相互作用,优化口语教学过程,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可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引言部

2、分阐述本论文研究的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方案及论文组织。 第二部分是基础理论。通过对互动和口语教学的理论分析了互动对口语教学效果的提高的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是口语互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本部分从人际互动和人境互动两部分阐述。在人际互动中讨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与自我互动的涵义、形式、教学策略及教师角色。在人境互动中讨论了人与教室、校园环境的互动,与教材、多媒体的互动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互动。由于评价在互动口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部分专用一章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方面的分析旨在建立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及家长评价相结合的互动口语评价体系。 第四部分是实验及成效。本部分通过对为期一学期的

3、教学实验前后测试及问卷调查在情感态度、语言知识、交际策略等方面的分析对比,实证性的验证了互劝型口语教学优于传统口语教学效果。关键词:互动教学 口语教学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第一章 引论 一、 研究意义 口语教学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是被人们忽视了很久,许多人从小学或初中开始学习英语,但到了硕士、博士阶段仍过不了口语关。虽然近几年,口语教学已得到了充分重视,但仍旧费时低效.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随着我国加入WTO、申奥、申博的成功,我国与世界其他各国的关系更密切了,大批外资企业涌进我国,这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广大英语教师积极开展口语教学实

4、验研究,努力探索符合我国国情、教情、学情的口语教学路子。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1采用国际通用的分级方式.将英语课程目标按照能力水平设为9个级别。每个级别都对口语能力提出了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效地使用语言进行表达,能做一般的生活翻译,如带外宾购物、游览等。这远远超出一般学生目前水平,这需要我们进一步采用高效的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教学尤其需要双方或多方的互动,调动其积极性。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想说、会说、能说。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口语教学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语言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掌握口语就不可能像学习书面语那样可以一个人埋头念书,它需要有交流

5、的对象。互动教学正是适应这一要求为学生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良好的训练,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之获得语言经验,提高交际能力。互动教学是建立在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情感交流需求的基础上的教学。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口语教学中人际互动和人境互动等,探讨提高口语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改善沉闷低效的口语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互动教学在国外已广泛应用在外语教学中,尤其是口语教学,并进一步深入了理论: 薇尔佳M里弗斯 (Wilga M Rivers)认为为交流服务的语言教学关键在互动.她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说明了互动在语言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及开展互动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6、,贯彻互动教学的途径。 伯尼斯S梅尔文 (Bernice Melvin ).戴维F斯托特 (David F Stout)主张用真实的语言材料来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动机。 雷蒙德F科莫(Raymond F Comeau)提出语法学习可以在互动中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实现。这样做可以改变语法学习枯燥乏味的状况,从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形式包括动作表演、齐声回答、创造性地完成句子和根据提示答复等。 理查德维亚(Richard Via)将戏剧表演中的一些原则和方法用于外语教学,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用真实的感情进行对话活动,从而使他们的交际能力得到不断地发展. 卡伦普赖斯(Karen Price)从外语教学方法和相

7、应的技术条件两方面探讨怎样利用现有的仪器设备实现语言教学媒体多样化的问题。 彼得史蒂文斯(Peter Stevens)提出在课外利用社区条件创造用外语进行交流的机会。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互动教学在我国是上海市北京东路小学从1984年开始开展“乐能创”教育教学改革而提出的。在“乐能创”教育实验的初期,他们总结了“全过程自学”和“发展思维三要素”等。1991年,这个小学开展了第二轮“乐能创”教育实验,又形成了“自主活动教学”的三段式教学结构,即创设情景、探究问题、运用发展。这可以看作是互动教学的雏形。随后互动教学在全国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应用在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的教学中,经过从实践到理论的提

8、炼,再从理论概括到实践尝试的多次反复,使之进一步系统化。 三、 研究方案 本文研究目标是将互动教学引入英语口语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和实践能力。研究内容总的来说包括口语互动教学理论、实施及实验成效具体来说,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口语互动教学?2.口语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3.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采用互动教学?4.在口语教学中,怎样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自我互动?5.怎样创建互动的教室环境和校园环境?6.怎样与教学媒体进行互动?7.怎样与社会、与家庭互动?8.在口语互动教学中,怎样进行评价?9.通过实验,口语互动教学实施成效如何? 本文研究方法有:1.文献研究法 有关互动教学及

9、口语教学的理论知识主要从书本、期刊杂志、网络等渠道获得,2.调查研究法 有关学生实验前后学生对口语的喜好程度.采用问卷调查来了解。3.比较研究法 用此方法比较实验前后的口语水平。 本课题拟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一方面通过图r和网络了解本课题的整体发展状况和趋势。另一方面通过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来进行。 四、 论文组织 论文分四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2002年10月一2003年1月),查阅资料、确定课题、做出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03年3月一2003年7月),实验阶段。第三阶段(2003年7月),对问卷调查、实验结果整理、分析。第四阶段(2003年8月-2003年12月),形成初稿。第五

10、阶段 (2004年 1月一2004年 4月)修改、定稿。 本论文的重点:口语互动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本文的难点:口语教学中的人际互动的教学设计。本文的创新之处:口语作为一项技能需要系统化训练,本论文对如何在口语互动教学中进行系统化教学做了探讨。 第二章口语互动教学的理论 一、互动教学 (一)互动教学的涵义 1.什么是互动?互动的 “互”相对于孤立,“动”相对于静止:“互”的含义是相互联系,对立统一,“动”的含义是双方的作用、撞击。 “互动”一词来自于德国社会学家 G齐美尔在 1908年所著的 社会学。书中这样表达,互动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日常生活现象。他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应是与互动内容相对应

11、的互动形式。互动首先用在社会学方面的马克思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 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互动的英文是 interaction,最权威的英语词典TheMerriam Webster Dictionary(韦氏词典)解释为:Mutual or reciprocal action or influence; havethe same feelings one for the other.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对“互动”的界定:互动首先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 2.互动教学的涵义:互

12、动教学是把“互动”这一社会学概念应用到教学上,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互动是教育工程的基本特征。我国教育社会学者马和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是师生为了达到各自目标,力图发展各种策略以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特殊的情境定义的过程。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互动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既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在同时发生作用的教学行为。具有明显的平等民主性、互促互补性、全员参与性。这是把教育教学活动看成师生之间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 (二)互动教学的理论基础:互动教学的理论的提出

13、是基于社会互动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和人境交互理论。 1.社会互动理论 齐美尔使用互动一词稍后,在美国形成了以米得为主要代表人物的符号互动论。后来,布鲁默、库恩等人发展了米得的思想.分别建立了现代符号互动论的两大学派。下面,介绍两种运用在教学中的社会互动的理论。 (1)符号互动论 符号是指能够有意义的代表其他事物的事物,是传播意识的一种意愿标志。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是符号.人类生活在这种社会符号环境中,人际沟通主要依靠包括暗示和语言在内的符号。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基本观点如下: 首先.人类特有的互动是传媒符号及各种内涵的载体,刺傲的意义来自与他人的互动,而非刺激本身所固

14、有。 第二,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要理解某个行动,就要对行动者斌予其活动的意义做出解释。例如,在讨论问题时,如果看到对方点头微笑,我们便会知道他在表示赞同。 第三,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东西。一方面.意义的确定有赖于互动的背景和情境。如果在大街上与熟人相遇,他对我们点头微笑就不是表示赞同,而是友好的问候.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意义是在互动过程中通过双方的协商而确定的。它既不是预先已经决定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如果有人推你一下,你可能做出不同的解释,从而也就做出不同的反映:如果你认为别人只是友好的开开玩笑,你就可能一笑了之,或者与他嬉笑一番;如果你认为别人是过分的取闹,你也会责怪他几句;如

15、果你认为别人是恶意的挑衅,你可能会对他斥责。 第四,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从他人的角度来解释其思想和意向,并以此为根据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例如,当别人推我们一下时,我们在做出反应之前,往往先得想一下:他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第五。在互动过程中,人们往往从自己所认识到的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之中来认识自己,形成并修改自我概念。如上例中.如果我们把别人推的动作理解为友好的表示,我们就可能形成自己是受人欢迎的,能与别人轻松相处的自我概念;如果我们将它理解成恶意的挑衅,就可能得到自己是受人排斥、欺负的自我图式。一个人往往按照他的自我概念来与别人互动.一个认为自己具有助人为乐的品质的人,

16、在很疲劳的情况下都可能去帮助别人,一个认为自己已经不可救药的人往往会“破罐子破摔”。 (2)日常生活方法论:互动中的相互理解 美国社会学家哈罗德。加芬克尔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日常生活方法论旨在力求分析人们在日常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基本规则。在该理论看来,一个群体的成员之间的全部日常互动均由某些规则支配着。在加芬克尔看来,这种规定着社会互动的日常生活规则包括许多含蓄的理解、期待或背景假设。这些都是某一种族的全体成员司空见惯的,因此,一般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一旦这些规则受到破坏时,就会对社会行为产生明显的影响。比如,一个穿工作服去参加婚礼的人就没有遵循通常的“为这种场合着装”的规则,

17、他对这种场合的破坏会使其他参与者感到不可思议。 加芬克尔十分强调按日常生活的本来面目反映日常生活。他进行了大量实验,有些实验恶作剧式地违反互动常规,似乎互动者对互动背景一无所知。这些“有意的”挑剔确实使隐含在互动背后的、未讲明的那些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规则和含义显露了出来。卜面一段对话发生在看电视的一对夫妻之间:丈夫:我累了。妻子:你哪儿累了?身体累,脑子累,还是只觉得烦躁呢?丈夫:不知道。我想是身体累吧! 妻子:身体累。那是肌肉呢,还是骨头呢?丈夫:你怎么这样说话?尽在词语上纠缠不清。夫妻对视,互为不满) 以上故意捣乱式的刨根问底,撒开了日常互动中的基本规则或对背景的假设,因此使互动无法顺利进

18、行。我们看到,当妻子用客观性表达的要求断绝了丈夫用索引性表达来谈论因果关系的期望时,引起了他的愤怒,并使他根本无法理解她的行为的惫义。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是20世纪50-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反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继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之后被称为“第三种力量”。人本主义心理学两位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他们的核心教育观分别是“自我实现教育论”及“学生中心教育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如果低一级需要满足了则高一级需要就会突出。自我实现是指一个人潜在的能力得以实现。自我实现能够令人带来极高的快感,即所谓“

19、高峰体验”。他认为,教育的职能和目的就是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学习动机,发展学习者的潜能,从而使学习者最终达到自我实现。他还认为,互助合作是人类进化的动力,罗杰斯建议教育的重点应从教转到学,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应包括对人的教育。人本主义教育学者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重视的是行为指导,使行为作有意义的改变。教育的目的在于教人如何去思考去感受,如何学习,从而发现人生的真理和价值,进而实现真理。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是“适应性”,这种完整的适应性概念,不仅与主要社会问题及个人知识相关联,而且能帮助我们了解控制自身和社会,帮助我们增进和有效评价知识。人本主义的教育方法重视人性的发展,其内容包括:情

20、意发展、创造力的启发、经验的学习和感受性训练。人本主义把学习分为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无意义学习是学生被迫去学那些对他们来说缺少意义而且容易遗忘的知识:意义学习是超于一种对事实的积累,是一种对个体的行为,对他将来选择活动的过程,对他的态度和个性发生影响的学习。教师应当使自己的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有意义学习过程,认知和情感应浑然一体,缺一不可。人本主义还突出了学生自我评价的位置,自我评价能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负起责任,从而产生意义学习。 3.人境交互决定论 人境交互决定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图拉提出。他用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联结着的不断交互作用来解释心理机能:“相互作用是一个交互决定的

21、过程,行为、人的因素和环境因素都是相互联结着起作用的决定因素。由这些相互依赖的因素所产生的相对影响,在不同场合,对不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有时候,环境因素对行为产生强大的强制作用,而在另一些时候,人的因素就成为环境事态发展的重要调节者.”2人的内部因素与行为也能作为交互决定因而相互作用,例如人的期待影响着他们如何去行动,他们行动的结果改变着他们的期待。人和环境并不像传统理论所理解的那样是两个各自独立的实体,它们都仅仅是一种潜在的性能。环境的潜能只有在特定的行为使之现实化之后才能起作用。学生如果不听老师的课。老师就不会对他有影响:人们不读某些书,这些书就不会影响他们。同样地,人的潜能在未被激发之

22、前.也并不发生作用。对某些问题能侃侃而谈的人,要他肯说才能影响别人. 由“交互决定论”所揭示的有关观察学习过程的规律,对我们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儿童的学习是认知行为和环境诸因素之间的一种连续不断地交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形成的,凭借交互的观察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和想象符号。在记忆表象中加工和保持所获得的经验。同时,学生的学习也是自我调节的,他们选择着、组织着并转变着作用于他们的刺激物。在教学过程,儿童既有决定自己学习情况的机会,但也存在着自我教育带来的各种限制,因而儿童既不会成为被环境力量所控制的软弱的对象,

23、也不会成为任其选择的自由主体,儿童与其环境之间是彼此交互作用的。 促使儿童与环境进行交互影响,促进儿童的潜能被激发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儿童与环境进行互动。因此,互动教学就是要通过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人与教学中介的互动,来实现儿童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作用。为了便于互动,加大交互作用的力度、密度和广度,必须采取一定的策略来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缩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 从以上的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互动教学基本上属于一种活动式的教学,因为我们非常重视学生的经验及其兴趣的作用,把学生的主体活动的组织与创造放在突出的地位来加以考虑。但它又不同于杜威的 ,)L童中心论”

24、,因为我们也非常注重教师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二、口语教学 (一)口语特征及理论基础 1 口语的界定 口语是相对于书面语来说的,包含听说两个方面,口语分主动口语(active oral speech)和被动口语(passive oral speech),主动口语指的是“说”,被动口语指的是“听”。因此我们经常发现有些人把听列为口语的一部分与“说”等量齐观,而有些人只把说列为口语部分,本文的口语教学指的是对说的能力的培养。 口语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口头表达的语言,它是人类社会使用最频繁的交际工具。根据里弗斯 (W. M. Rivers)和坦拍利 (Temperly)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在交际活动中,

25、口语占有极大的比例。言语交际活动形式听 说 读 写45% 30% 16% 9%所 占时间 的比例 而我们学一门语言主要目的是为了交际,因此口语教学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2.口语的特征 (1)即时性:在口语交际中,人们一般不可能事先完全准备好每一句话,然后滔滔不绝地说下去,更多的情况是边想边说. 例如:今天早上看了Joan穿了一件非常漂亮的衣服,你见面时,应该说 You are sobeautiful. The dress looks good on you.而不是通常的How are you? (2)交互性:说活人与听活人随时交流互相提示与补充 V1l如:A: How did you spend

26、 your summer holiday? B: I went to Yellow Mountain. A: Is it in China, isnt? (3)情景性:即使是同样的话题和内容,表达方式也不一样。要受到情景的控制。例如:在家里,当两人面对面时你可以说Im Tom.但是在电话时须说This is Tom speaking. (4)省略性和插入语:在口语中,交谈双方,如果认为对方能够听懂,经常省略句子的一些成份如:He cant come. Hes busy. (He cant come because hes busy). Shes only seven.(year old).当一

27、方还没有想好下文时,经常用些插入语如:in my pinion和赘语如:oh,um等。例 : -coffee or tea? - um, coffee. 3.口语的理论基础 (1)社会语言类:语言是交流工具,而口语是出于社会生活中与人交流为目的而产生的,因此口语与社会活动有关。社会活动为发展又促进了口语的发展。A如:- Where are you going? - Im going surfing(我去上网) 口语的特点也因人们在社会中的职业、文化背景、性别不同而不同。 例如,教师经常谈论的主题是教育,医生经常谈论的主题则是健康。女性擅长于谈论穿着,而男性经常谈论事业。另外一个人在社会中随着角

28、色的变化,他使用的口语也不一样。他在不同的场合,根据身份的不同使用恰当面的语言,我们可以看出,语言的使用与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的。 (2)心理语言类:作为第二语言的口语是如何产生,心理语言学向我们提供了答案,如图所示:一医画 一,. #frr Jt#ho fikiA一H fita一Tdn 1fi1 RQ iXqP一在口语心理过程中。人脑执行着两个功能:一方面监控内部各部分动作,另一方面接受交际时外来压力。实验表明,一定的外界压力与要求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有促进作用。 (二)口语教学现状及分析 I缺乏真实语言环境:在汉语环境下学习英语,除了每周上几节英语课外,学习接触英语非常有限。在教学中学生主要是

29、刻意的练习,停留在假交际或准交际的层面上。如T:When did our class go to the peoples park? S: Last Sunday T: Is she right? SS: yes. 2.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传统的英语教学采用语法翻译法,是利用汉语来教外语,把翻译作为掌握外语的手段,口语教学根本没有得到重视。 3 教师口语水平可偏低;由于教师的口语水平不高,教师在课堂中应用的口语较少,有些教师语音,语调不准都会给学生口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4.班级人数太多:我国中学班级人数一般在50-60人,在一节口语中,学生很少有机会发言。另外班级人数过多就很难组织口语训练的

30、实践活动。 5.尚无健全的测试机制:口语测试标准存在较强的主观性与任意性,学生口头交际能不能够量化,而且口语进步往往是很慢的,这样学生很难看到自己的进步,不利于激发其学习口语的积极性。 三、 口语教学中的互动 (一)互动对口语教学的启示 在口语教学中引入互动机制是由互动的特征和口语教学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互动理论认为学习是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而口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语言学中的任何理论都是为了揭示语言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从而把其用于学习语言、学好语言和用好语言.母语在特定的情况下,一般人都能自然习得,但外仁语学习却复杂得多,其核心是如何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交际能力”最初是

31、由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well Hymes)提出的,它是对美国转换生成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和语言运用(linguistic performance)概念的一种修止。Hymes认为交际能力包括1)能分辨合乎语法的语言能力;2)能分辨实际可接受的语言形式;3)能分辨得体的语言形式;4)能分辨一种语言形式的常见程序。总之,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而且包括对一种语言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包括在何时、何地、以什么方式对谁恰当使用这些语言形式进行交际的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例如不能在葬礼上说“A lovelyday,

32、 isnt it?”一般不能问候外国人“Where are you going?.但关于交际能力的界定,语言学界各执一词,最为接受的观点是卡纳尔Canale和斯旺Swain概括的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 指掌握有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 关于如何使语言运用得体的语用方面的知识;3)语篇能力 即掌握和组织连贯的话语而不是孤立的句子的能力;4)会话策略能力 即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手段进行有效语言交际的能力。因此把互动理论引入口语教学能够有利于交际双方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其次,互动理论认为,儿童已具备运用语言来扮演角色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这

33、一发展过程与个体参与的共同活动是互相联系的。口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说”这种技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口语教学的具体技能:1)引出话题;2)维持交谈:3)插话:4)转移话题;5)话轮转换;6)引起注意:7)澄清意思;8)请求澄清;9)表示倾听和理解。10)预示和结束谈话;11)利用语音、语调表达意思。技能是属于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在规则的支配下,使学生行为向技能转化,直至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达到自动化。互动理论给学生这种练习通过角色扮演等来获得语言技能提供了保证。我们可以以话轮转换过程的开始发话为例,话轮转换的过程是在发话人与受话人,或者是在会话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作用下完成的

34、。在话轮转换的过程中,促使其转换的因素不仅有言语的作用,亦有非言语因素如体态语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会话似乎是一种很随意的交际行为,但仔细研究其言语行为及话轮转换过程中的一些现象,我们可以发现在话轮转换过程中存在着规律性的现象。Stenstrom (1994:68)提出,话轮转换基本上可分为二个过程,即:开始发话(taking the turn)、持续发话(holding the turn)和放弃发话(yielding the turn)。开始发话不仅指的是发话人开口发话,而且指受话人如何运用某些技巧获取发话机会并开始发话6其运作技巧有开口发话(starting)、接话(taking ove

35、r)和插入(putting in)。开口发话通常以相互问候开始,或者以即席想说的话题开始。 例 (1) Well, really, Im just saying that. 例 (2) I did know once an American. 接话通常是由话头引起,话头是对前一发话人的回应,并出现在接话开始后的话轮中,它基于对前者发话的理解和判断,并借助前者言语中某个诱导语开始接过发话的机会。 例 (1) A: But I got a telegram last um Friday, saying that there was trouble about -youknow. B :Yeah -

36、trouble a leg anyway. A: But how did you find it-a secret? B :Oh, it was awful-it really was. 在这两组例句中,you know”和a secret”是诱导语,yeah”和 oh”是话头。诱导语的作用是诱导受话人发话,其构成形式多种多样。它可以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者一个分句。话头则常限于某些应答呼唤之类的词,诸如“ah, no, oh, well, yeah, yes等。 插入的方法通常是含有打断别人的发话之意,从而为自己获得发话机会。这种方法的语境是:发话人B预感到发话人A己语尽词短,或者B认为A没必

37、要如数家珍、道其详情,或者 B急于就某个观点发表己见。而其中任何一种情况都能使当前发话人 A终比发话,从而由发话人B取而代之。 利用插入或打断的方法获得发话机会是一种常见的方式。受话人想发话而又难觅其机会时可采取插入或打断的策略,尽管这种作法会被认为是鲁莽的。利用插入的方法获取发话的机会通常可通过相关言语实现,例如:Can I interrupt you? For a moment? Hang on amoment, Ive got something to tell you; sorry to butt in, but. I wonder if 1 might say something.等

38、等。从开始发话的运作技巧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须要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互动,这些技巧需要在互动教学中进行训练。 再次,美国社会互动理论学家米德认为,自我观念是人们的主观意识的核心,但人们不是天生就具有自我观念的,而是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自我观念的。米得把自我观念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和概化阶段。在玩耍阶段。个人简单地扮演其他一些人的社会角色。例如,儿童扮演母亲、父亲、医生或警察。在游戏阶段,个人同时承担几个社会角色,并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例如,几个人一起做棒球游戏。在概化阶段,个人按照“概化的他人,J行动。“概化的他人”由一般的期待和标准构成,它同特定的人的期望是不一样的。

39、“概化的他人”的态度是整个社区的态度。它可以是特殊的风俗与规范模式,或者高度抽象的理想与价值。人有“自我感”可以与自己交往就像与他人交往一样,可以赞美自己与自己辩论,为自己感到自豪或承担任务。在所有这些行为中.人都在与自我一个内容为“人”进行会话,在口语教学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会话的机会很少.这就需要学生“自我会话”(self-talking)。互动机制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口语教学中的互动层次 互动机制在口语教学中存在不同的层次,一般可分为:上行互动(s叩erior-inferiorinteraction),平行互动(co-operative interactio

40、n)和下行互动(inferior-superior interaction). 1、上行互动:由教师发起,并起核心作用,从而引起学生响应的互动,这种互动在师生互动教学中比较常见。 2、下行互动:由学生主动发起,并得到教师配合和响应的互动,这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中都比较常见. 3、平行互动:由学生发起并得到学生配合与响应的互动,这在生生互动教学中较常见。 第三章 口语教学中的人际互动 口语教学中的人际互动,是指发生于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人际互动过程是直接影响口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即通过影响课堂气氛、课堂的反馈以及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有效地促进人际互动成

41、了能否提高口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在口语教学活动中参与教学的人分为三部分:教师个体、学生个体、学生群体。这三部分人在教学中互相形成的互动主要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及自我互动,把其具体划分又可分为六种类型 教师个体和学生个体的互动,教师个体和学生群体的互动,学生个体和学生个体的互动,学生个体和学生群体和学生群体互动及学生个体自我互动。一、 师生互动 (一) 师生互动的涵义及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师生互动是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简单地说,就是指师生之间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它是教师、学生各自人际互动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和主要形式.既存在课堂教学之中,

42、又延伸于课堂教学之外,但主要指课堂教学的互动。师生互动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动态地反映。师生关系是教学中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任务进行的交往而产生的关系。通常我们习惯把师生互动当作是动态的关系状态和交往过程.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师生互动的结果和静态关系的体现,师生互动就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 z.师生互动是学生个性化过程。个性即人格,健康的人格意味着人把自己看作一个人,一个拥有自由和责任的人,而不是一个感情冲动的消极工具或他人所期望的人。健康的人格也把他人看作一个人,而不是物和工具.开展师生互动,就能形

43、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合作、相互尊重的关系,这既满足了学生与他人平等交往的心理需要.又使学生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这正是一个成熟和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另外,在师生互动中.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对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也能产生重大影响。 3.师生互动是学生个体社会化过程。从口语教学目标看,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生不仅要学会倾听、交流等社会技能,同时还能从教师那儿直接获得思想,观念、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二) 师生互动的类型 从社会学角度看,师生互动教学中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师生互动就是

44、教师和学生这两类角色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由于口语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关系和师生互动行为属性和种类繁多,因而可以按照这两种不同的标准与角度进行分析与分类。 1 根据教师行为对象划分为三种类型: 师个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的师生互动。具有预期目的与明确对象的师个互动行为常表现为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别辅导、直接接触等。这种类型较明确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偏爱或偏见以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与策略. 师班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学生此时认为,自己对教师行为反应是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而不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这种互动常见于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

45、过程中。 师组互动,即教师行为指向学生小组的互动,是教师针对学生小组群体而进行的讲解、辅导、评价。 2.根据师生行为属性划分为三种类型: 控制一服从型 师生行为的主要属性首先是控制与服从。课堂中教师指向学生的行为或许变化频繁,包括采取“民主的”、“平等的”、“合作的”方式,但其根本宗旨即课堂控制不会改变。控制是教师行为的社会本质。与之相应,学生回应教师的控制行为的期待可以归结为“服从”。如在口语课上,教师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时,学生服从了这个命令。服从也是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属性的一种制度规定。 控制一反控制型 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以“服从”行为与教师互动,但也偶尔会发生不服从的情况。这时

46、师生互动行为的属性便转为“控制”与“反控制”。当学生的控制行为达到一定程度时,师生互动行为的主要属性就会发展成为相互对抗。 相互磋商型 在教师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任务和学生免受不必要的惩罚双重压力下,相互对抗可能转化为相互磋商,或既相互对抗又相互磋商. (三)佛朗德斯(Flanders)的师生交互作用模式 佛朗德斯(Flanders)将交互作用分析方法,实际地运用于教学情况中,设计了“社会交互作用模式”。此模式主要在于分析教学中师生双方的言语交互行为。他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行为分为十类,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分为六个步骤。他认为,教师的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对学生的影响)可以从学生的依附性和学

47、生的学业成就两方面加以考察。他为此还提出了三个重要原则:1.在教学活动前一阶段,限制学生参与的自由,将增加其依附性,而且降低其学习成绩:2.在教学活动后一阶段,限制学生参与的自由,不会增加其依附性,而会增加其学习成绩:3.在教学活动前一阶段,扩展学生参与的自由,将减少其依附性,而增加其学习成绩. 佛朗德斯的理论模式,表明教师在情境教学中的教学行为,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都有重大影响。师生的交流并不是毫无原则地放任自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协调、指导作用。 (三)师生口语互动教学形式 1.示范一模仿 这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互动形式。示范是指教师示范发音、示范操作活动、示范朗读技巧等

48、,向学生传授信息及技巧技能。模仿是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能够跟着做,学生能够获得技能,掌握其要领,这在语音、语调教学尤其重要。我们这里就以语音、语调教学为例来介绍。 说作为一项技能犹如弹钢琴,只有把每个音符都弹得准确,才能弹奏出动听的歌曲。在口语中,准确的语音、语调是口语训练的基础,如果到了中级水平通过了语音语调关,错误的语音语调就容易定型,以后再改就很难。在听说法和各样行为主义教学法盛行的时候,语音语调是语言教学的重要部分。到了70年代,人们过多地关注了语言学习的过程,而忽略了语音语调。到了80年代,人们重新认识到语音语调对于发展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但教学方法改变了。过去注重的是音位和音位变的

49、掌握,现在更注重重音、17奏和语调上。过去注重单词的发音,现在更注重话语层次上互为语流。但准确地掌握每一个发音还是必要的。在英语中,有些音汉语中是没有的如1811161等,还有些音如 lel leil I$l Isl81学生经常混淆,对这些音的教学。单靠在上面领读学生在下面跟读,学生会感到厌烦。教师必须开动脑筋,不要让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到枯燥,而且还要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成就感和自信心。例如在教叫音时,让学生食指放在唇上,牙齿咬着舌头,舌尖要角及食指。通过这种教学不仅能保证正确的发音,而且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ai音时,许多学生发音不够饱满,比较短促听起来像发。音,教师在做示范时可配合动作。

50、伸出食指和手臂在空中划一个圈,如果发音比较短促时,食指在空中根本划不了一个完整的圈。通过这样能够为学生所学的技能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画面,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教师的示范也可由其他媒介代替,如电脑和录音机来替代。 除了语音教学,这种互动方式在交际策略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在训练学生交际策略中的间接请求帮助:要求学生在不知道或忘记某个词语时,用自己的话来说明,并辅以手势,最终让听话人用目的语提供该词语。例: T: My younger brother is very interested in . well二in the object. S: W hat? T: It is

51、a kind of object made by people that can fly in the sky.(手势比划大小) S: Model- plane? T: Oh, no, it can only fly when theres wind, and . you have to use string . so that(手势 比戈) S: Kite? 2.提问一回答 这是以师生共同活动为主的互动教学形式。问答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通过提问能够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其积极思考,也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但并不是提问越多越好,它不是万能的,

52、不恰当的提问很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因怕被提问而上课时整日胆战心惊。在口语课上教师的提问如果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思考便是成功的 “提问,。国外学者最关心的教师提问技巧设计有五个方面:I、选择问题的类型;2、问题的言语组织;3、为学生留有思考和回答的时间:4,选择答题的学生;5、给予适当面的反馈.Frazee和Rudniski认为。按照提问和解答的性质,可以把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聚敛性”的问题,这类问题总是一般只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学生回答这类问题只是对己学知识的“记忆强化”。另一类是“发散性”问题,其答案是开放性,学生需要整合己有知识和想象来回答问题。例如“Do you think th

53、at Mr smithshould go to Australia?”教师提问注意尽量用发散性问题,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例:Imagine that you are going to the following places next week, what wil l you probablydo? First. to the hospital二” 在口语课上,提出的问题要有交际意义,双方要存在信息沟通information gap)例如“Doyou have a hobby?”,How did you spend your last weekend?此外问题还要新

54、颖,能够激发起学生说的兴趣.例如“What would happen if a shop gave away its goods freeevery Wednesday?”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设计问题和提出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回答问题时也应面对全体学生,先问学生,Any volunteers?”这样可以让一些学生活跃课堂气氛,然后再选一些学生回答。在选学生时要注意水平层次,男女性别、座位位置等。根据我的观察有些教师提问有这样倾向,对口语水平高的同学提问较多,对男生提问相对于女生多,对坐在中间位置和前排学生的提问相对于后排和两边的学生提问多。这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且挫伤一些学生的自信心。

55、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连珠炮式的提问形式,而在传统教学中,这一方法使用不多。教师的一系列的提问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表达的机会,使学生能够自然地进入使用语言的过程,不会因为首先开口讲英语而感到不自在。 问与答并不只限于教师问,学生答:还可以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曾有位外国教授评价中国留学生,中国学生回答问题的水平很令人佩服,但遗憾的是没有几个敢提问,或者会提问。这种现象需要改变尤其是在 口语教学中,如果不会提问,有可能导致交谈进行不下去。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这方面练习。例如,一位教师可以扮演一位名人,让学生充当记者的角色来采访这位名人。 (四)师生口语互动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

56、 情景定义为语言之外各种复杂的条件,他们决定着语言行为的性质.互动口语教学培养的过程应是在特定环境、语境下由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的训练过程。口语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自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景,根据语言的实际意义,通过真实、半真实的语境进行训练,使语言形式与语言意义和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使用口语的技能,从而使口语技能发展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创设情景的方法很多,如: (功生活呈现情景 生活呈现情景是常用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学有关go shopping一课时,教师可巧设情景:两位“朋友”(教师和选的一位学生)一同去购物,其中一位对一件大衣感兴趣,并有意要买,就跟另一位就这件大衣的颜色、款式、质地

57、进行商谈。然后又一同去跟 “售货员”讨价还价。 (2)语言描述情景 描述情景时,语言要简洁易懂,尽量用所学过的词语并要伴以表情,绘声绘色,使学生进入情景。如介绍用“Shall we?”和“Let s”提建议时,教师可先这样描述情景:“it s Saturday afternoon, and we are very happy because we 11be free tomorrow. What to do? Where to go?”接着教师扮演A说:Shall we goto the cinema/.?”教师再用另一种声调扮演B说:No, let s go swimming/ .? (3)

58、动作演示情景 许多情景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来呈现,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运用各种生动传神的表情和演示动作来描述事物,并力求做得惟妙惟肖。 C4)直观教具呈现情景 直观教具是指实物、图片、多媒体等。利用直观教具呈现情景显得真实、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学生深刻地感知知识。如教现在进行时句型,教师可事先准备好画有各种人物动作的卡片,教学时出示这些卡片逐步烘托所教句型。T:(持一男孩在唱歌的图片)Look at this picture. There is a boy in it. He is singing (说得慢而响亮)接着自问自答:What s he doing? He is sin

59、ging.T:(换一女孩在跳舞的图片)Look! There is a girl in the picture. She is dancing.She isn t singing.(引出否定式) 2.提供跨文化背景 口语互动教学也不能脱离英语国家的文化。西方人特别注重个人的隐私,如年龄、婚姻、个人财产等等。在教给学生“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moneydo you earn every year?”这类问题的正确语法表达时,更应强调其文化内涵,使学生能礼貌而得体地完成不同语境中的各种言语行为,达到与西方人和谐交际的目的。 3.情感交融 师生互动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过

60、程,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过程,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过程。教师在融洽师生情感,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师生互爱 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互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渠道。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使他们感到“教师在期待着我”:教师还要通过非言语行为给学生激励,从而融洽师生关系。第二、教学民主 利比特和怀特 (Lippitt & White)根据教学的师生关系的性质不同,把师生关系分成三种类型,即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他们研究表明,在民主的师生交往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师生之间情感和谐。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气氛中,师生之间才会彼此尊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民主型师生关系,来源于教师的民

61、土惫识、平等观念以及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人格魅力。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参于学生对话,允许他们提出不同见解甚至对教师的观点提出挑战。对于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否定。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氛围。第三、以情激情 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共鸣。首先,教师要精神饱满的走上讲台,才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感染与激发: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用以感染学生:再次,教师要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蔼的教态,自信的神情,得体的举止,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以融洽师生情感。 (五)师生口语互动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要成功地进行师生互动,教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从以前的主讲角色变成以听、示范为主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