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教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0733132 上传时间:2022-03-09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1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全套教案(5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温馨杂草屋第四节 计划生育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四节 计划生育识记:教学目标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3.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教学重点.1.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资料;准备一段数字资料: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等居世界位次及其人均产值、产量居世界位次;准备两幅图片:“超生游击队”和“妈妈生我一个好”。学生:调查自己的家族或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课时分配1课时

2、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感受到人口增长给社会及生物圈造成的压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教师出示的资料,意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出示课前准备的数字化资料,从个人和家庭、社会、生物圈等层面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1.我国不同年代人口的增长趋势1.1交流汇报课前调查的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组织好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一个家族人口增长的趋势,进而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1.2阅读课本p18资料,结合讨论题1、2、3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明确人口突增的时间及原因。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资料,进行讨论。2.计划生育通过看书,自学

3、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在老师的提示下,结合男性女性在青春期身体变化上的不同思考:为什么男的法定结婚年龄比女的要大两岁呢?启发学生联系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思考问题。2.1晚育的意义4人小组合作,就老师提出的现实问题思考讨论,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控制人口数量过度增长?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引导学生思考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有效措施。结合课本探究活动中的两小段数字资料,尝试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来探究晚婚2.2晚育的意义。2.2.1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拟定的问题情境,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小结进一步理解少生是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

4、高我国的人口素质。2.2.2观看图17,在老师引导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看图说话:为什么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美丽、幸福的母亲怀抱健康可爱的孩子,和平鸽自由飞翔,五彩斑斓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安详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所欲言。2.2.3观看老师出示的两幅图片,进行对比。学生感慨万分,养成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态度和情感。2.2.4出示另外两幅图片:“超生游击队”和“妈妈生我一个好”。注重养成学生认同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态度和情感。巩固练习讨论课后练习题。教师给予引导、帮助,并纠正和鼓励。课程标准第二节 人的生殖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二节 人的生殖识记:教学目标

5、1概述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描述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 通过观察,识别有关的插图和模型。 与父母交流自己对生育和养育的认识,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的录像带,或准备挂图;准备一个14千克重的沙袋。 学生:向父母了解自己出生前母亲十月怀胎时的情况。教学重点 男、女孩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受精和胚胎的发育。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生殖系统1猜测、回答人的由来。 浏览一下课本,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进行交流,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以“人类是怎样进化来的?你是从哪来的?”导入新课,以“你想知道什么”的提问形式引导学生看书提出问题。 男: 睾丸(产生

6、精子,分泌雄性激素)输精管(排出精子) 阴茎等用8分钟时间读图3和5,识别男、女孩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后进一步对照投影片或挂图识图。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后,组织看投影片或挂图,识别结构。参考正面图,填写侧面图的结构名称,同位交换相互审阅。组织填图、组织互评。女: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子)2分组讨沦:男女最主要的生殖器官分别是什么?睾丸、卵巢、输精管、输卵管、阴茎和阴道的作用分别是什么?解释子宫的含义。 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男女孩殖器官最重要的结构及其功能分别是什么。引导学生解释子宫的含义。子宫(孕育胎儿)阴道(精于进入和胎儿产出)等争论、解释、讨论,达成共识,进一步加深

7、对有关结构和功能的理解。针对几个选项(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进行推测,发生一番争执后,留下悬念,结束本节课。给出问题情境,以太监和子宫肌瘤的妇女为例,进一步引导争论子宫和睾丸的作用。以“生命开始的部位”为热点,向学生提出挑战性问题,提供几个选项让学生推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生殖过程边讲解边板书 精子 卵 (睾、丸)(卵巢) 受精卵(输卵管) 受精卵的早期发育 (输卵管) 胎儿(子宫内) 阴道产出婴儿从生命的起点(开始的部位)、受精、怀孕、分娩的概念以及胎儿的营养发育、胎儿的孕期等方面进行思考讨论。思考问题的同时,阅读课文。从几个方面提出讨论提纲,播放录像或出示挂图并让学生看书。经过一番热烈

8、的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通过瓦评,最后达成共识。参与学生的讨论,组织交流汇报。根据以上认识,解释宫外孕发生的部位及严重的危险性。引导知识的运用:解释宫外孕及其危险性。汇报课前调查、搜集到的妈妈怀孕时的体检报告。组织学生汇报调查资料。阅读课本P12练习3的表格,进行数据对比,想像母亲怀孕时的状况;捆绑沙袋,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母亲当年的艰辛,增进敬爱父母的情感。组织阅读课本P12练习3。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角色扮演,进一步加强热爱母亲的情感。课堂小结 回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结。检测反馈 做检测题。布置作业 回家为妈妈做一顿晚饭,洗一次餐具。课程标准第三节 青春

9、期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三节 青春期识记:教学目标 1描述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描述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通过交流和讨论,关注自己的身心变化,获取青春期的卫生常识,与同学们一起共同健康地度过青春期。2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苏霍姆林斯基的写给女儿的第四封信;实物投影仪。 学生:向家长了解或向小学老师借阅自己每学期的素质手册,统计自己每学年身高增长的数据。3教学重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1 青春期的身体变仕 一、身高突增; 神经系统、心、肺 功能增强; 男孩出现遗精 女孩出现月经。1男孩在左排坐,女孩在右排坐,以便分别讲“悄悄话”。交流汇报自己每年的身高增

10、长值。绘制自己每年的身高增长曲线坐标图,到实物投影仪上进行展示。组织上课,安排座位。组织汇报,指导学生绘制坐标并进行展示。观察投影片或直接看书中的两幅图片,经过分析,总结出男、女发育高峰期各在什么时候。出示课本P14页的两幅坐标图的投影片或引导学生直接看书,找出男、女发育高峰。分组讨论:课本P14第14题。 在小字条上写出自己的身体变化,组长收齐,全班交流男女孩的身体变化,说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组织分析、组织讨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及其重要标志。 男、女孩分别在字条上写出自己有关遗精或月经的疑问,分小组进行讨沦,共同解决这些疑问。男孩共同商讨出现遗精时应注意的问

11、题和对待女孩上体育课请假应持的态度;女孩共同商讨出现月经时应注意的卫生措施。 引导学生质疑,理解月经和遗精的机理及应注意的卫生措施,教育男孩谦让女孩,强调对待上述生理现象应持的态度。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心理矛盾性意识萌胡应把精力集中到学习上。1男、女同学分别在字条上(不记名)写出自己进入青春期的一些心理变化、想法、对异性同学的看法,小组长收齐后渎给全班同学听,由此概括出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分组写出自己近来的心理表现。听朗读,进行评议:青春期山现心理烦恼和心理误区时应有的正确态度。请一名善朗读的同学朗读苏霍姆林斯基写给女儿的第四封信。各抒己见,出谋划策,开出“灵丹妙药”帮小明排解烦

12、恼。提供小明遭遇青春期烦恼(早恋)的信,请全班同学当心理医生。课堂小结 获取的青春期卫生常识和应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习惯。补充几种调节心理烦恼的正确方法。向学生说明:青春期出现一些想法,甚至想入非非是正常的,关键是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检测反馈 做检测题。布置作业 以“假如我对某位异性同学产生了好感,我该怎么办?”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如果束手无策,就向自己的好朋友或师长咨询。课程标准第四节 计划生育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四节 计划生育识记:教学目标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说出我国不同年代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晚育的意义。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3.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教学重

13、点.1.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2.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资料;准备一段数字资料:近几年来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钢铁产量、煤产量等居世界位次及其人均产值、产量居世界位次;准备两幅图片:“超生游击队”和“妈妈生我一个好”。学生:调查自己的家族或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做好记录。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组织教学,创设情境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像,感受到人口增长给社会及生物圈造成的压力,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播放录像,创设问题情境。分析教师出示的资料,意识到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出示课前准备的数字化资料,从个人和

14、家庭、社会、生物圈等层面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教学。1.我国不同年代人口的增长趋势1.1交流汇报课前调查的某个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组织好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一个家族人口增长的趋势,进而思考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1.2阅读课本p18资料,结合讨论题1、2、3进行分析,并展开讨论,明确人口突增的时间及原因。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资料,进行讨论。2.计划生育通过看书,自学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在老师的提示下,结合男性女性在青春期身体变化上的不同思考:为什么男的法定结婚年龄比女的要大两岁呢?启发学生联系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思考问题。2.1晚育的意义4人小组合作,就老师提出的现实问题思考讨论,

15、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控制人口数量的必要性,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控制人口数量过度增长?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引导学生思考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有效措施。结合课本探究活动中的两小段数字资料,尝试采用数学推算的方法来探究晚婚2.2晚育的意义。2.2.1注意引导学生按照自己拟定的问题情境,利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课堂小结进一步理解少生是控制人口数量过快增长的关键。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2.2.2观看图17,在老师引导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看图说话:为什么说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在阳光普照的大地上,美丽、幸福的母亲怀抱健康可爱的孩子,和平鸽自由飞翔,五彩斑斓的世界是多么的和谐、安详鼓励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

16、,畅所欲言。2.2.3观看老师出示的两幅图片,进行对比。学生感慨万分,养成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态度和情感。2.2.4出示另外两幅图片:“超生游击队”和“妈妈生我一个好”。注重养成学生认同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态度和情感。巩固练习讨论课后练习题。教师给予引导、帮助,并纠正和鼓励。课程标准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识记: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

17、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同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教学重点1.营养物质的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的误差是本节的难点。教学准备教师: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准备好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教学设计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真听题,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查阅课本P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填写在教科书上。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不同食物

18、所含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是否相同?通过比较、归纳,得出结论。设疑、提问、引入新课。巡视,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表格。大多数学生完成后,引导学生对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并引导学生讨论,适时给予鼓励性评价。1.1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所含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作用和来源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并且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来源广泛。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并与同学交流。举出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18的旁边,再举出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写在图IV20的旁边。讨论: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思考: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体细胞所含物

19、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书。当大多数学生完成后,组织讨论交流,评价。2.探究: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2.1提出问题看课本P23中的插图,互相交流,各小组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并确定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在探究食物中的能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不同,作出的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区别。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到各个小组中进行个性化指导。2.2作出假设各小组根据自己小组提出的问题,充分讨论后作出假设。2.3.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计划。对制定的计划进行讨论、完善后,各小组用咱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操作

20、。2.4得出结论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得出结论:食物中含有能量,不同的食物含的能量多少不同。为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和用具,指导学生完善探究方案。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和尽量减小实验误差。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以适当的点拨指导。2.5表达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小组间进行交流。水与无机盐维生素的种类,缺乏时的病症和相应的食物治疗对误差人进行反思。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引导学生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创设疑问,引入教学,激发学习兴趣。3.膳食纤维根据角色扮演情况,将相关知识填人课本P25表l及P26表2。组织、引导学生诊断、讨论。小结积极发言,谈自己的收

21、获及感想。练习巩固自行完成练习,也可小组讨论。巡视、指点。课程标准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二节 消化和吸收识记: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4.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5.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学重点1.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2.相关的实验准备。3.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

22、模型。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创设情境导人新课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望。教师启发:引入新课。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1.消化系统的组成1.1观看画面、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并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及其主要作用。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的作用。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1细嚼馒头,说说自己尝出了什么味道?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让学生咀嚼馒头,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2.2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媒体演示课本P30探究”的提示及参考方案。2.

23、3制定并实施计划2.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进行分析。教师巡回指导、答疑。提出改进意见。2.5表达交流、2.6得出结论全班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作补充。概括出消化的概念。3.消化的全过程3.1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做准备。思考、回答问题。3.2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防治。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通过思考和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3.3演示课本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4插入课本P35第1、2题和p34技能训练。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

24、互评价。4.营养物质的吸收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结构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33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结构有何异同。4.1小肠的特点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观察小肠内表面的皱襞及绒毛,理解它们的作用。4.2展示制作的小肠内表面皱襞的模型。指导学生观察猪小肠的结构特点。小结、课后练习小结: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布置课本P35练习第3题。课程标准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三节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识记: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2.关注食品安全。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

25、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关心长辈的饮食。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教学重点1.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教学难点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教学准备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差异性的对比图。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

26、食谱;自带各种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他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1.合理营养1.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1.2什么是合理营养?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1.3“我”该怎么做?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的文明公约。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合理营养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讨论

27、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创设问题情境,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指导学生阅读书上提供的报刊信息,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用投影片展示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关注健康生活,进行情感教育(注:书上第三节内容可作为学生调查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之一)课前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组织交流,做出评价。2.食品安全2.1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听取

28、学生的资料发布,引导学生分析,组织学生讨论。2.2怎样购买安全食品a.安全的包装食品。(会读包装袋上的内容)b.非安全的包装食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学生发言予以肯定并纠正或补充某些内容。就课前了解的知识进行组间交流。听取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建议学生课后到菜市场进行“实战演习”。3.预防食物中毒3.1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听取有关知识,并提问和补充。和学生一起听取小讲座,对进行讲授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防止食品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3.2讨论:

29、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对吗?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认真听取学生讨论并及时点拔。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肯定学生的分析,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了解绿色食品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指导学生课本中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导入新课。展示:血液循环录像。(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血液循环的大致过

30、程)。1.复习1.1心脏四个腔的名称、与心脏相连的血管名称、血液流动的方向1.2四人一组,讨论课本P70的血液循环模式图巡视并指导。2.表演课本剧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血液循环途径及意义。2.1组织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将抽象的知识变为有趣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将自己看到的、理解的有关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进行多种形式的(可以是文字的、图表的、画的)归纳整理。比比谁的条理清晰、概括全面。找找自己的欠缺之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用多种方式实现同一个目标。2.2展示:学生的“作品”。展示:教师准备好的归纳完整的图,用表解方式供学生参考。2.3区分动

31、、静脉血的颜色并进一步总结它们的特点。展示:动脉血、静脉血标本。填表(看谁填得快),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展示:有关心脏功能的数据表。用拟人的手法写一篇介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小文章。总结。课程标准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识记:教学目标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3. 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4.了解鼻、咽、喉的作用。5.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问题的能力。6.意识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7.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幻教学准备

32、教师:准备幻灯片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呼吸系统的模型。 学生: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1新课引言 通过思考生活常识,弄清婴儿第一声啼哭的科学道理。2创设问题情境。提问生活常识,通过生活经验(婴儿啼哭)引出每一个人自生下来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地呼吸。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31通过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成统的组成。32引导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试着说出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33通过阅读课文和分析资料,掌握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4进行资料分析,分组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5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与讨论。6思考分析,鼻的作用及其内部结构是有限的等问题。 通过提示每段

33、资料的内容,引导特点、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 学生从中找出相关信息。61提问:鼻具有什么作用及内部结构特点,找到解释问题的突破。62训练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常识了解 组织学生进行体验,了解到到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 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7交流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8呼吸道的作用 咽的作用 组织学生表演,引导学生通过自进行角色扮演,说出自身的体会,通过身的体会,意识到边吃边说的危险自我教育,逐渐养成“食不言”的好习惯。演示幻灯。8观察会厌软骨模型,9喉的作用 提出问题:嘴巴是不是发声器官,了解喉是发声器官,知道应当注意保 引导学生思考喉的作用。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教学内容:

34、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的作用;咽和喉的作用;了解呼吸道对空气处理的能力总结本节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关注环境,加深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巩固练习 讨论课后练习题。 课程标准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教学内容基本要求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识记:教学目标1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概述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2通过观察模型和演示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以及科学实验能力。3通过分析资料等活动,概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4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由于学生未学到物理课中的扩散作用,且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教学重点1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2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被排出。课时安排

35、:2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1导人新课方案一:深吸气后屏住呼吸,看能维持多久,体验气体交换的意义。组织活动,引导学生说出气体交换的重要性。方案二:联系自己的身体结构,对照模型或挂图,观察肺在人体中的位置,描述肺的功能。出示模型或挂图,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肺的位置和功能方案三:观看录像,小组交流讨论。播放录像,通过直观手段引导学生了解肺的功能。方案四:回忆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回答提出的问题。复习旧知识,提出问题:呼吸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肺有什么功能?2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21测量胸围差方案一:阅读有关的课文后,一组同学上讲台给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操作,其他同学观察操

36、作过程。课后每位同学测量自己的胸围差。提供软尺,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组织交流,并做出评价。方案二:上讲台演示的同学故意进行错误的操作,让其他同学找出错误并纠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强调要仔细观察,引导学生纠错。方案三:学生课前测量自己的胸围差,上课时小组成员将测量结果展示出来,并对结果进行交流讨论。(课前布置,上课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组讨论分析提纲中的问题,得出正确结论。22在测量结束后,尝试提出问题,并进行交流讨论。测重出示讨论提纲,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讨论提纲如下:你和其他同学的胸围差有区别吗?你认为你们的胸围差的差别和什么有关?胸围差能完全代表胸廓容积的变化吗? 胸

37、围差的大小说明了什么?外界气体如何进入肺?呼吸肌运动引起胸廓容积的变化活动:将手置于肋骨处,感受呼吸时胸廓的变化,交流讨论,归纳出由于肋间肌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增大和缩小的结沦。23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探究呼吸时胸廓的变化。24观察录像或模型演示,在教师的引导厂思考,并得出结论。25放映有关呼吸时胸廓变化的录像或演示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明确容积变化引起气压变化,气压变化引起换气。26质疑:胸廓的变化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到底是胸廓扩大导致吸气,还是吸气导致胸廓扩大呢?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观察,降低学习难度。通过打气筒给气球充气的演示说明。23模拟膈肌运动2

38、31观察教师的演示,分析讨论并归纳出膈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上下径的变化。232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讨论。233小组讨论后,全班进行概括小结: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容积变化,容积变化引起肺内气压变化,从而完成呼吸运动。234引导学生小结呼吸运动的过程。说出日常生活中一些有关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关系的例子(如冬天盖厚被子感到胸闷等)。引导学生联系日常生活经验,启发学生说出胸廓扩张缩小与呼吸的关系,留下悬念: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第二课时)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忆上节课所学知识,复习提问:胸廓的变化与呼吸运动有何关系?由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内容:气体进入肺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肺泡

39、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气体进入肺内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观看教师的演示实验a按资料分析中的实验装置操作;b取两个锥形瓶,分别装入等量的石灰水,向其中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为什么在实验置中设置甲瓶?c用口吹入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说明了什么?d人呼出的气体和环境中的气体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这种区别? (耳球向另一瓶内的石灰水吹气),并分析数据,得出结论。3气体交换原理嗅到教师喷出的香水,理解气体总会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向教室内喷洒香水,引导学生了解气体扩散的原理,说明气体进入人体也遵循31扩散原理。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311观看挂图,认真听老师讲解。理清思路,综合概括。312回忆所

40、学知识,合作交流,归纳问题的答案。313引导学生归纳外界气体进入人体组织内的过程,并对学生的答案及时进行反馈。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自己解决疑惑。提问:进入血液的氧最终在细胞中的什么部位被利用?引导学生联系前后知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314小结和练习引导学生从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小蛄本节内容,并指导学生做课后练习。课后实践课后测量自己的肺活量,并和其他同学的肺活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参与课后活动,并给予评价。课程标准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识记:教学目标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尝试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教学重点1通过收集资料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2质量对人体健

41、康有哪些影响。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学准备1教师: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的资料;指导学生调查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准备有关吸烟危害性的资料。2学生:调查家庭成员吸烟情况;收集相关资料。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1导入新课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问题。复习提问:呼吸运动是如何进行的?导言: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吸,一天要呼吸两万多次,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的健康。2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21资料发布211几位学生上讲台发布所收集的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情况的资料,其余学生聆听并对资料内容表示惊讶,产生触动。课前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信息,

42、上课时指导学生发布这些信息。212阅读课本P5253的资料分析,并分组讨论问题。学生代表本组同学的意见,组内其他学生补充。指导阅读,组织并参与学生讨论,分析、评价,给予鼓励。资料分析214说出调查结果。通过交流分析,了解吸烟的危害。课前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家庭成员的吸烟情况,为家长算笔吸烟帐。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分析资料,并质疑:吸烟危害健康,为什么有人还要吸烟呢?小组成员阐明对吸烟的看法,并提出可行的策略方案。215展示从报纸上剪贴的吸烟危害健康的资料,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22在教师的引导下交流,说出治理沙尘暴的对策。出示沙尘暴的资料,让学生了解沙尘暴对人体的危害,对学

43、生进行环保教育。221结合肺内气体交换的原理,理解煤气中毒的原因,提高防范意识。讲述煤气中毒的原理,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3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阅读并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疑惑。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探宄方案,让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尘埃粒子及探究方法强化认识,进一步了解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展示探究步骤,提出在探究中应注意的事项。小结和练习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通过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和能力方面的提高。讨论如何完成课后练习。课后探究课后分组,小组成员分工采集和测算当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并将结果进行公布和交流。组织分工,强调活动的注意事项,参与交流,

44、对学生的活动进行评价。课后活动到有关部门获取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资料,了解当地存在的空气质量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改进建议。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通过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课程标准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识记: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经验和实验观察,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启发,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3了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45、问题的能力。4感知血液是体内物质运输的工具。5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爰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课时分配 2课时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1用语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2根据课前的准备,提出有关血液方面的问题,交流对血液的认识。3将学生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为后面的教学做准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互相补充。及时评价和鼓励学生从生活经验和课本外获取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资料分析41血液分层现象演示实验4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

46、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几层?认真做好演示实验 先简述演示实验的做法。43(结合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提醒学生在观察时注意各部分的颜色和各部分的比例大致是多少。44阅读血常规化验单认真阅读,理解化验单中的RBC、WBC、Hb,PLE各表示的意思并关注以上各项的测定值。45分析、归纳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归纳血液可能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应分别在什么层位?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织”?45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归纳并及时给以鼓励性评价。回忆组织的概念

47、,然后从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来分析,师生共同小结血液的成分。指导学生边看书,思考,特别强调应注意血桨中水所占的比例。结合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成分,思考并推断血浆的功能。5血细胞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回顾并讨论医院的血常规化验过程。 目的要求: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材料用具:人血永久涂片,显微镜事先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及方法步骤。方法步骤: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操作、观察并思考。巡视、检查、指导。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红细胞、白细胞的形态和数量讨论:观察的人血永久涂片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为什么看不见血小板?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51红细胞红细胞在血细胞中数量

48、最多,呈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富含血红蛋白。根据实验中的观察,并结合课本图IV30电镜下的红细胞,思考回答。出示挂图,引导分析,得出结论,提供红细胞在血液中的正常数值,并加以说明,为学生解读血常规化验单做铺垫。特性:含氧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含氧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功能:具有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的功能。贫血: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或血液中红细胞数目过少。联系生活实际及所搜集的资料,开展讨论,了解贫血的症状及治疗方法。设疑,引入贫血,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52白细胞白细胞有细胞核,根据实验中的观察,并结合课本图IV3l电镜下的白细胞,思考回答。 比红细胞大,但数量较少。

49、功能:包围并吞噬病菌,对人体健康有保护功能。设问白细胞有何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发炎与化脓,联系生活实际及收集到的资料,开展讨论,分析并做出回答。教师设疑:身体某处出现外伤,伤口周围为何常会出现“红肿”甚至“流脓”?组织学生讨论,教师进行归纳53血小板回忆为何在实验中没有看到血小板,结合课本图IV33电镜下的血小板,感知血小板的存在,认识血小板的形态。引导学生回忆实验中为何看不见血小板,组织学生了解血小板的形态。提供血小板的正常数值。功能:具有凝血和止血作用。回忆鼻出血(或小伤口出血)时自己的处理措施,思考止血的原因。强调观察血块周围的淡黄色液体,引导学生关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课后查阅资料,师生

50、共同交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拓展,简介血友病和血栓的形成。6能力训练61了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依据所学知识,解读血常规化验报告单,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解读情况。62课外关注造血干细胞课程标准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二节 血流的管道血管识记:教学目标1以自主性学习形式学习设计实验方案。2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爱护小动物的情感。3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4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特点。教学重点1重点:观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现象。分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难点:理解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教学设计

51、分析评价反思体会1导人新课录像:医院外科诊室的几个不同出血状况的病人,医生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法。提问:你们看到了几种出血现象?医生为什么对不同出血症状的病人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2讲授新课21提出问题:想知道人体有几种血管吗?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如何?22实验题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情况。仔细阅读课本P6465,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材料用具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尾鳍色素少的小鱼?换成尾鳍色素深的行不行?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选择实验材料。221方法步骤 操作过程中同组的同学要相互合作,针对小组讨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尝试,会看到不同的实验效果。观察过程中,要不断往棉絮上滴水,以保

52、持鱼鳃湿润。如果实验时间太长,要换小鱼,继续实验。222提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观察到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还要注意移动培养皿,尽可能观察到小鱼尾鳍末端,找到毛细血管,(识别出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然后边观察边移动培养皿,根据血流情况,分别找到小动脉和小静脉。223表达交流各小组选代表交流本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实验中看到了几种血管,血管内血流速度如何,并讨论课本P65的讨论题。224总结: 观察到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2241动脉结构特点: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功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2242观察课本P66图35,结合实验

53、结果总结出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思考:毛细血管有何功能?总结出毛细血管的功能。提示:重点观察管壁、血流速度、管大小,红细胞单行通过、物质交换过程。2243静脉结构特点: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功能: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首先观看自己手的“青筋”,并用手触摸,比较与触摸动脉的感觉有何不同?分析“静脉瓣”。思考课本P67第2题。小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3归纳总结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结构与功能的特点。各小组讨沦,合作设计出一份归纳表格,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准又全面。小组评价。指导和及时评价。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各小组选代表展示所收集到的有关

54、血管疾病的资料和信息。及时鼓励。引导学生健康地生活。 课程标准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识记: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认同和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内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及意义,说出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课时安排2节课教学设计分析评价反思体会 (第一课时) 输送血液的泵 心脏1将右手放在胸门左侧,感觉心脏输送血液时的搏动。 积极思考、踊跃提问。2心脏的结构21分组观察新鲜的猪心脏,每组思考课 本P68讨论”中的一个问题。教

55、师巡视和指导。(通过观察,使学生主动地获取有关心脏的知识,并推测它的功能)。 211每组派两名代表(一名负责文字说明,一名负责展示相关图片、心脏模型),陈述本组的观点和结论,本组其他同学可将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进行补充。教师及时点评(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发展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12心脏有发达的肌肉,心脏分四个腔,心房壁和心室壁的厚薄不同,心脏内有瓣膜”心脏连接着血管。注意力集中在大屏幕,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重组和加工。213展示:课件内容“心脏的结构”(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加深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心脏的功能发挥各自的想像并提问。思考与阅读课本P6 第二段。每

56、组另派两名同学代表,陈述本组观点(同学分工同上)。认真观看。五位同学作总结性发言:“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有何收获?”展示:课件内容“心脏是怎样工作的?”及时收集反馈信息。课程标准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内容基本要求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 尿的形成和排出识记:教学目标1.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概述解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2.自主学习,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能力。3.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教学重点1.尿的形成过程。2.对资料的分析和对尿的形成过程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人体泌尿系统的模型和挂图,准备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和尿的形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