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地质雷达第2期)(1)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60631055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7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地质雷达第2期)(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地质雷达第2期)(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地质雷达第2期)(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资源描述:

《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地质雷达第2期)(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地质雷达第2期)(1)(1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四川省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简报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地质雷达第002期)委托单位:南大梁高速公路E标项目经理部测试单位: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四川省南充大竹梁平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简报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地质雷达第2期)(测试范围:ZK136+920ZK136+900底板)参加人员:席锦州、鄢景、帅义、吴丰收、花晓鸣技术负责:席锦州报告编写:席锦州 鄢景报告复核:吴丰收委托单位:南大梁高速公路E标项目经理部测试单位: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2011年09月22日 四川省南大梁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简报(地质雷达第2期)目 录1 前言12 工程

2、地质概况23探地雷达探测原理、测试方法及软硬件系统23.1探地雷达原理23.2 仪器设备及软件系统63.3资料处理74 测试面地质描述85 测试及分析96 结论及建议116.1 测试结论116.2 施工建议11 i 四川省南大梁高速公路铜锣山隧道出口左线超前地质预报简报 地质雷达法第2期 1 前言2011年9月22日对铜锣山隧道出口左隧道掌子面进行现场地质预报测试工作,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探测隧道掌子面前方围岩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本次探测方法为电磁波反射法,采用美国劳雷公司生产的SIR-20探地雷达系统及配套分析软件。现场利用中心频率为100MHz屏蔽天线对ZK13

3、6+920ZK136+900布置探地雷达测线进行连续测试,并结合地质调查法对ZK136+920ZK136+900下方围岩进行分析。图1为测线布设图。图1 测线布设图本次预报范围:ZK136+920ZK136+900下方27.5m。2 工程地质概况南充大竹梁平(川渝界)高速公路项目位于川东南充和达州市境内,其中铜锣山隧道穿越铜锣山山脉,隧道长5023.5m(平均),隧道进、出口均穿越煤层及煤层采空区,赋存瓦斯等有害气体,且判定为高瓦斯隧道。隧道中部穿越岩溶发育的三叠系嘉陵江组(T1j)和雷口坡组(T2l)地层,岩溶发育。铜锣山隧道地下水主要为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洞身位于水平

4、循环带内,岩溶及岩溶水极其发育;铜锣山隧道正常涌水量为20万方/d,最大涌水量59万方/d;洞身岩溶分布规模不均,施工中遇高水压、涌水(突泥)的风险性极高;铜锣山隧道距供核心区生活用水的青眼洞岩溶泉和五峰山水库(大气降雨入渗补给)水平最短距离1.7km,二者高差167m,水力坡降9.82。隧道开挖后,青眼洞岩溶泉及五峰山水库水可能通过F2断裂带进入隧道,甚至被疏干。3探地雷达探测原理、测试方法及软硬件系统3.1探地雷达原理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是用频率介于 106109Hz的无线电波来确定地下介质分布的一种方法,是指利用宽带的电磁波以脉冲形式来探

5、测地表之下或确定不可视的物体或结构。其工作原理为:电磁波以宽频带脉冲形式通过发射天线发射,经目标体反射或透射,被接受天线所接收,见图2。图2 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及其基本组成探地雷达是一种高频电磁波方法。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满足麦克斯韦方程。描述电磁波传播特点时,常用传播常数k。在导电媒质中k为复数,即式中: 在电偶极子场强公式中可改写成表明随着距离r的增加,电磁波场强因介质损耗而衰减,为吸收系数(单位dBm)。表明单谐波相位随着距离改变而改变,为相位系数(单位radm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参数受上面两个参数控制。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探地雷达测量的是地下界面的反射波的走时,为了获取地下

6、界面的深度,必须要有介质的电磁波传播速度v,其值为 绝大多数岩石介质属非磁性、非导电介质,在高频情况下,常常满足1,于是可得式中c为真空中电磁波传播速度,为相对介电常数。上式表明对大多数非导电、非磁性介质来说,其电磁波传播的相速度v主要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 电磁波在介质中的吸收特性吸收系数决定了场强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速率,对以位移电流为主()的介质,的近似值为:即与导电率成正比,与介电常数的平方根成正比。表l列出了一些常见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导电率、传播速度。表1 常见介质的电性参数介质电导率(Db/m)相对介电常数速度(m/ns)空气01.00.3砂0.140.15砂土0.560.12湿粘

7、土20120.09水0.1800.03金属10103000.017 电磁波在两种不同介质交界面上的特性对于非均匀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情况,首先要研究电磁波在两种不同的均匀介质分界面上发生的情况。偶极子源的辐射场虽然是一种球面波,但在离开辐射源很远的区域,可以将其看成是平面波。平面电磁波到达两种不同的均匀介质的分界面处会发生反射与折射。入射波、反射波与折射波的传播方向遵循反射定律与折射定律。电磁波在到达界面时,还将发生能量再分配。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三者之间的能量关系,因入射波电磁场相对界面的方向(极化特性)而不同。下面仅讨论垂直极化波(电场矢量垂直入射面)在界面的反射与折射,这相当干有一平行于

8、界面的水平电偶极子从远处入射到界面的情况,如图3所示。图3 介质表面电磁波传播示意图图3中Ei、Er与Et分别表示入射波、反射波和折射波的电场强度幅值;它们的磁场强度幅值分别为Hi、Hr和Ht。根据电磁理论,电磁波在跨越介质交界面时,紧靠界面两侧的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分别相等,则得令,分别表示波从介质1入射到介质2时界面的反射系数和折射系数。可得 其中n表示折射率,。 下面讨论不同入射角时,反射系数R12与折射系数T12的变化规律。 =0,即垂直入射,此时当nl时, R120,T12l;Er与Ei反向, Hr与Hi同向。当nx,故X可忽略);v-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地质雷达记录

9、时间和勘查深度的关系式中z 勘查目标体的深度;t 雷达记录时间。电磁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其路径、电磁场强度和波形将随所通过介质的电性性质及集合形态而变化,由此通过对时域波形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可确定地下界面或目标体的空间位置或结构状态。地质雷达具有高分辨率、无损性、高效率、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在工程质量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3.2 仪器设备及软件系统本次探测采用的是美国劳雷公司生产的SIR-20地质雷达,采用天线频率为100MHz。 主机量程:50-2000纳秒;发射脉冲重复:115KHz;扫描速度:56次/秒;采样:512 /s。增益控制范围:0-80dB;动态范围:128dB。滤波:用户可选

10、;检测模式:连续;A/D转换: 16位;数据传输:以太网接口。输入电源:12V充电电池,10.513V;电池容量:6.5Ah;消耗电流:0.7A。尺寸:35305.5 cm;重量:3.0Kg。 天线:40-100-400-1000MHz可变频天线,测试采用100MHz天线类型:偶极,屏蔽发射器输出:200V接收器敏感性:50 mV探测深度:25米(100M)尺寸:98524 cm重量:2-7Kg 软件:采集与分析软件为同一软件包,与本探测仪器系统配套。3.3资料处理探测的雷达图形常以脉冲反射波的波形形式记录。由于地下介质相当于一个复杂滤波器,介质对电磁波不同程度的吸收以及介质的不均匀性,使得脉

11、冲到达接收天线时,波幅减小,波形变得与原始发射波形有较大的差异。另外,不同程度的各种随机噪声和干扰,也影响实测数据。因此,必须对接收信号实施适当的处理,以改善资料的信噪比,为进一步解释提供清晰可变的图像。图像处理包括消除随机噪声压制干扰,改善背景;进行自动时变增益或控制增益以补偿介质吸收和抑制杂波,进行滤波处理除去高频,突出目的体,降低背景噪声和余振影响。对数据文件进行了预处理、增益调整、滤波和成图等方法的处理。最终得到各测线的成果图,并据此进行围岩地质情况判释。4 测试面地质描述测试面为底板,围岩为砂岩夹泥岩,较潮湿,属于软岩,中风化,局部强风化,遇水易软化、坍塌,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破

12、碎,结构面结合较差,稳定性差,测试面上有23公分泥质物质。 图4 现场测试照片5 测试及分析本次探地雷达预报探测范围ZK136+920ZK136+900,桩号段落,向下探测27.5米。图5至图9为处理后的雷达剖面图。从图5至图9的探地雷达剖面图可知,在测试面前方27.5米范围内雷达反射波总体较强,相位断续变化,局部相位错乱无章,表面围岩较破碎,地下水相对较发育。图5 测线1雷达剖面图图6 测线2雷达剖面图图7 测线3雷达剖面图图8 测线4雷达剖面图图9 测线5雷达剖面图6 结论及建议6.1 测试结论根据掌子面围岩特征及本次测试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ZK136+920+910从测试面向下4.5

13、米至13.7米范围内,主要围岩为砂岩夹泥岩,岩体破碎,呈镶嵌结构,结构面结合较差,围岩稳定性较差,易坍塌。向下13.7米至27.5米段围岩为层状砂岩,层间结合一般。ZK136+910+900从测试面向下4.4米至27.5米此段为原采空区,且局部回填不密实。6.2 施工建议在K136+920+900范围内的岩土下台阶施工时,为了保障隧道开挖安全施工,建议做到如下几点:1).短进尺、弱爆破开挖; 2).开挖后及时喷混凝土封闭围岩,3).建议尽早封闭成环,跟进二次衬砌;4).对原采空区建议做加固处理措施;5).监控量测及时跟进,严密监控隧道下沉、收敛等变化情况;6).及时做好防排水工作,防止地下水软化围岩。中铁西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地质研究所 第12页 共11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