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点简介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60614264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9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点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点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点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资源描述:

《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点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点简介(2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点简介一、 岩土工程岩土工程硕士点学科依托岩土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和岩土与环境工程系,现有教师及科研人员2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6人、博士9人,拥有了岩石卸荷宏观力学参数三轴加载仪以及PANDA地基承载力测试仪等设备,完成和在研“卸荷岩石力学非线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岩体物理仿真及其卸荷力学特性研究(教育部)”、“长江堤防及基础灾害防治研究(水利部)”、“卸荷岩体加固的理论与方法(教育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陡高边坡关键技术研究,85-16-03-05(3)续(2)(国家科委)”、“岩土工程物理仿真及其加固技术研究(国家电力公司)”等重大项

2、目多项,“链子崖危岩体防治与研究”获国家计委、国家科委第八部委联合通令表彰,部分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发明专利5项。主要研究方向:1)卸荷岩体力学理论及应用研究;2)斜坡失稳机理的模型试验研究;3) 岩土工程中的计算机方法 4) 岩土工程中的光纤传感检测理论与技术研究 5) 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6) 边坡稳定分析及加固研究 7) 地下洞室稳定分析及加固研究8) 边坡防护及绿化9) 环境岩土工程二、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硕士点依托防灾减灾工程综合重点实验室、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岩土与环境工程系,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灾害成灾条件,孕灾

3、机理,防治对策及灾害综合经济评估,与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均有广泛的合作。依托三峡库区和清江流域的重大灾害治理项目进行合作研究,拥有滑坡研究大型试验平台、坡面降雨土壤水份测量系统、非饱和土三轴测试系统(GDS)、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岩石三轴试验系统(RMT-150)。完成三峡库区常见多发型滑坡地质模型与监测模型建模研究(国土资源部2000年科研专项计划项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机理及防治研究(国土资源部2003年科研专项计划项目)、降雨诱发滑坡的机理研究(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项目)、三峡库区黄腊石滑坡群大石板台子角滑坡稳定性和危害分析与评价(地矿部长江三峡链黄指挥部委托、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古树包现代

4、滑坡变形机理及稳定性研究(长江水利委员会委托)等科研课题。主要研究方向:1) 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2)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研究3) 水灾害防治研究4) 土木工程减振抗震技术研究5) 城市灾害研究及防治6) 结构健康诊断与加固研究三、 水工结构工程水工结构工程硕士点依托水工结构工程省重点学科和水利工程系,水工结构工程专业所培养的硕士生,具有现代基础理论与专业前沿知识,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外文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与协作精神,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能独立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或解决本学科相关工程技术问题,胜任大型工程技术研究与

5、管理,从事高等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研究方向:1) 高坝设计理论与方法2) 复杂坝基水岩耦合机理研究3) 水工结构病险机理及加固改造4) 高陡边坡稳定性及控制研究5) 水工结构安全监测理论与方法6) 高坝抗震7) 水工结构材料8) 生态水工学四、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硕士点依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及管理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水利工程系,现有教师24人,其中教授、研究员7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7人,博士5人,硕士5人,国家级专家1人、国家电力公司跨世纪学术带头人2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带头人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术骨干1人。主要研究方向:1) 水利水电

6、工程施工仿真及可视化设计2) 大体积砼温控防裂技术研究3) 工程爆破4) 水工水力学5) 水电工程造价管理6)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7) 生态水利学8) 水电站结构五、工程力学工程力学硕士点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11人,其中博士5人,博士导师3人。 学科的研究方向包括边坡稳定及其控制(主要研究边坡失稳机制及控制技术方法);工程爆破(主要研究工程爆破力学机理及其工程应用);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主要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应用大型软件程序对工程结构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工程流固耦合(主要研究变形固体在流场作用下的行为以及固体位形对流场的影响);工程结构稳定性理论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工程结构稳定的力学机理理论与工

7、程应用)。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部委、地方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坡稳定及其控制、工程流固耦合取得一批重要的、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及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解决了工程应用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六、结构工程该学位点的支撑学科为土木水电学院土木工程学科,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经过多年的建设,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整体势力较强的学科梯队,在本学科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和自身的研究特色,并取得一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目前结构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混凝土材料改性及动力特性研究、结构抗震及振动控制、大跨度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混凝

8、土结构设计理论与应用、结构耐久性及安全评价、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技术、基础工程理论与应用等。近年来本学科先后完成和目前承担的课题有国家及国务院各部门项目3项、省科技厅基金课题15项,省教育厅基金课题18项,其它项目5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600余万元;获省部级奖3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科研成果被采用9项,直接经济效益1100余万元;出版专著和教材7部,发表学术论文211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合计20余篇。七、地质工程地质工程学科是地球科学领域中与各类工程密切相关的应用为主的学科,是以人类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地质体及工程所在的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以现代测试和计算技术、现代钻掘工程技术为主要

9、手段,重点研究解决大型工程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重大地质工程问题,研究与开发地质工程勘察方法与施工技术。三峡大学结合自己的特色,面向三峡,面向水利工程,确定了以水电枢纽高陡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和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治作为地质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广泛服务于资源的勘察与开发、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地质灾害防治及地质环境保护等领域。主要研究方向:1、水电枢纽高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2、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理论与方法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施工技术4、工程岩土体稳定性5、地质工程数值模拟八、机械设计及理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品学兼优、

10、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及理论的专业知识,了解领域的先进技术、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的工作,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体魄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学术队伍硕士点现有教师及科研人员26人,硕导17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8人,有3人在法国进行学术访问后回校。主要研究方向1) 精确制造工程与胶接

11、技术2) CAD/CAM及制造业信息化3) 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4) 数控技术与应用5) 新型材料制备与应用技术科研硬软件环境和条件本学科参与了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省部级项目8项。在相关领域已完成科研项目35项,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9项,已发表科技论文近300篇,论文被三大检索19篇次,获省部级奖励3项。本硕士目前实验室面积约6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投资270多万元。硕士点已选派3名人员赴法国VALENCIENNES大学国家LAMIH实验室、荷兰春堤大学、日本北九州国际交流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和科研工作,合作完成项目3项,先后接受2名法国留学生来本点完成了硕士学位论文。已与三峡开发公司、

12、清江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葛洲坝电厂、宜昌航道局、葛洲坝集团公司、长江红光港机厂等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九、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求的品学兼优,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研究生应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本专业培养掌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知识,了解该领域的先进技术、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创新性的工作,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文献阅读能力,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

13、康体魄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学术队伍本硕士点现有教师和科研人员24人,硕士生导师15人。其中,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8人,有4人在法国进行学术访问后回校任教。主要研究方向1) 机械结构强度分析与连接2) 机电系统动态分析与设计3) 液压、气动及控制技术4) 振动、噪声与控制5) 水电机械与设备研究6) 机械CAD/CAM/CAE7) 输电线路现代设计方法应用研究科研硬软件环境和条件硕士点成员近五年来承担和参与了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省部级项目11项。在相关领域已完成科研项目27项,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16项,已发表科技论文30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收录42篇次,获省部

14、级及其以上奖励2项,项目应用成果产生直接经济效益500多万元。本学科专业点具有先进的现代设计与制造技术中心、设备检测中心和强度测试与分析实验室,实验室面积约800平方米,实验设备总投资450多万元。十、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该硕士点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我国发展需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应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该硕士点的毕业生应具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动态;

1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主要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本方向主要在电力系统分析与计算、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与可靠性、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与控制、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电力市场理论与技术、人工智能应用、谐波分析及治理等领域进行研究,紧密结合电力部门生产需要,为电力生产部门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产学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与发展的格局。2、电力系统仿真本方向主要研究电力生产过程仿真技术;大型动态系统实时仿真建模理论与方法;计算

16、机网络实时通信;大型实时数据库;分布式网络计算;面向过程的图形化建模工具;仿真支持系统工具;仿真系统成套研制开发技术;地调、变电站仿真系统;大型水电站仿真系统研制等。本方向还从事电力企业计算机网络、INTERNET、INTRANET系统集成、MIS开发及应用软件开发等工程应用研究。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综合自动化本方向主要研究微机继电保护新技术、电力系统智能控制理论与方法应用;发电厂、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控制技术及计算机监控系统;配电网自动化与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电力系统与电气设备故障分析诊断技术;电力系统智能检测技术及装置等。4、电力电子与电磁兼容本方向主要研究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电力系统无功补偿

17、技术、谐波分析和抑制技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电气设备技术;从事输电系统电磁兼容、电子设备电磁兼容及电源设备电磁兼容等方向的研究。5、电力市场本方向主要进行电力市场运营支持系统的研究和开发,主要包括系统整体结构解析和功能模块的划分,电力市场运营系统支持平台的研究和开发,其中包括数据库平台,图形平台等多个方面,以及建立在该平台上的各种分析应用软件的集成开发。十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该硕士点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我国发展需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应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

18、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该硕士点的毕业生应具有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动态;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主要研究方向:1、控制理论及应用控制理论及应用方向研究课题涉及被控对象、环境特征和反映人类主动性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手段,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致力于研究建模和系统辩识、统计估值和滤波、最优控制、鲁棒控制、自适应控制、预测控制、故障诊断和容错控制、智能控制及控制系统CAD

19、等途径、方法。2、智能控制与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智能装置是集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故障诊断技术和通讯技术于一身,针对工业系统中的各种信号检测和设备控制问题,研究智能检测理论、信号处理理论与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现代检测方法以及智能装置的研制和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方向。3、电力传动与控制主要研究电力电子变流技术、装置及其应用;电力传动自动控制方法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与控制技术及其在电力传动系统中的应用。4、系统工程本研究方向运用系统理论、现代控制理论、系统工程、应用数学和管理科学等,研究大系统理论、生产计划与调度、虚拟企业、企业及地方经济的规划、大规模工业企业的生产优化技术等

20、,直接为国民经济服务。5、网络测控与嵌入式系统本方向研究嵌入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新型交互系统和环绕智能中的嵌入式设备、网页可控的嵌入式系统(Web-Controllable Embedded Systems) WebES设计技术研究(其中包括WebES系统设计研究、WebES接口技术与设计、WebES 接口协议、WebES的嵌入式通用接口器件的研究与设计、WebES的应用)。本方向与新型计算机交互技术研究方向协作进行。十二、计算机应用技术该硕士点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我国发展需求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生应成为具有良好的政治

21、素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才智的优秀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该硕士点的毕业生应具有计算机方面的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深入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独立从事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科学研究能力、项目组织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主要研究方向:1、网络技术与分布式系统本方向研究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系统的操作系统、体系结构、协议、性能检测、安全性及并行计算等方面的技术,探讨其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开发基于相关技术的应用系统。2、网络与信息安全本方向主要研究包括计算机与网络安全、信息隐

22、藏技术、信息加密与伪装技术、数字签名与身份认证技术等。重点是研究计算机通信网的信息安全,如根据OSI协议,从网络各层出发,研究安全解决方案,以达到可信、可控、可用。3、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本方向主要研究信息资源的组织、建设、管理和应用方法。具体研究数据库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信息管理模式与决策支持系统。4、图形学与图像处理本方向主要研究计算机图形与图像的处理方法、模式识别和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具体研究二维、三维图形算法;研究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5、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本方向主要研究单片机技术发展动态、单片机原理、软件设计、硬件设计、应用开发、Internet网络应用。十三、 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

23、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我校六个湖北省重点学科之一,自1996年开始硕士点的建设,是我校首批获得国家批准的硕士点。已独立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协助指导硕士研究生9名。培养法国留学生1名。1学术队伍:本学位点共有19名教师,其中硕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中有教授5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4人,有2人先后在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学习访问后回校。2主要研究方向:1)工程管理2)信息技术与现代管理3)移民工程管理3主要科研成果:本学位点教师近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完成及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 国家863攻关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5项、厅局级课题8项,

24、横向合作研究课题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或国内重要期刊收录或转载。获得省部级奖励成果2项,获得地市级奖励成果6项。十四、 技术经济及管理我校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点是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开始招生的一个新兴的学位点。1、学术队伍:本学位点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13人;该硕士点设有工程经济、企业活动技术经济分析、旅游开发与管理三个研究方向。2、主要研究方向:该硕士点在工程经济方向特别是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经济分析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优势;企业活动技术经济分析方向、旅游开发与管理方向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3、主要科研成果:该学科的教师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

25、果,完成及在研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 省部级课题3项、厅局级课题10项,横向合作研究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被“三大检索”或国内重要期刊收录或转载。有5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成果获得地市级、校级奖励。十五、 应用数学应用数学硕士点于2003年批准,2004年正式招生。1、学术队伍:现有专任教师22名,高级职称18人,硕士学位12人,博士学位7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4名,学术带头人4人,学术骨干5人。硕士生导师中具有教授职称9名,博士学位7人。多人曾在美国、德国、英国等学习、工作。近三年导师科研经费50余万元,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

26、,其中被SCI检索9篇、EI检索7篇、ISTP检索3篇。2、主要研究方向:1)序结构理论2)鞅论及其应用3)最优化理论及其应用4)图论5)稳定性理论与非线性控制6)人工智能7)自由曲线曲面的造型技术8)代数几何9)信号分析与图形处理3、其他办学条件:理学院现有“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两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应用数学”、“凝聚态物理”、“3S技术与应用”和“软件工程”四个研究所。2004年理学楼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学院给每位教授和博士配备了单独的专家工作室,并配置了电脑和其他办公设备。设有研究生学习室、研究生与数学建模专用实验室和资料室。用于学院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之用的工作场所总

27、面积600多平方米,设备总值80多万元。为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六、凝聚态物理凝聚态物理硕士点于2006年批准,2007年正式招生。1、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6名,高级职称6人,硕士学位14人,博士学位1人,在读博士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之中教授职称3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才1人、三峡大学“151” 人才工程学术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1人。1人曾在美国、德国等国家学习和工作。近年来,凝聚态物理硕士点专任教师共主持或参与承担部、省、市级纵向及横向重大科研项目十多项,研究经费几十万元;获省厅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8、,三峡大学科技一等奖二项,三峡大学科技二等奖二项; 出版专著1部,系列教材1套;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其中,三篇论文分别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三等奖,有几十篇论文分别被SCI、EI、ISTP收录。2、主要研究方向:1)非线性物理及复杂系统的研究2)纳米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研究 3)低维凝聚态物理 4)凝聚态物理中的声学问题研究5)计算物理6)致密物质3、其他办学条件:理学院现有“凝聚态物理”、“应用数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设有“凝聚态物理”、“应用数学”、“3S技术与应用”和“软件工程”四个研究所。凝聚态物理研究所现有包括可用于高速理论计算的从美国进口的高性能计算机工作

29、站在内的专用研究仪器总价值33万余元,凝聚态物理实验室正在筹建之中。2004年理学楼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了办学条件。学院给每位教授和博士配备了单独的专家工作室,并配置了电脑和其他办公设备。设有研究生学习室和资料室。为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十七、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自2001年开始立项建设,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现有在校硕士研究生36人。1、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3人,其中学科带头人4人,硕士生导师8人,2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人,具有硕士学位的7人,另有3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在

30、学科建设中,强化人才培养与学术梯队建设,强调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一支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实力的师资队伍正在形成。2、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比较研究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研究3)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4)三峡文学、语言艺术研究5)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3、科研条件:学院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13910册,专业期刊、影像资料270种。专设的研究生工作室,有电脑20台。每位导师都配备有办公用房及电脑等相关设备。十八、文艺学1、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0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其中学科带头人1人,硕士生导师6人,1人享受湖北省政

31、府专项津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在学科建设中,强化人才培养与学术梯队建设,强调创新性基础理论研究,正在形成一支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实力的师资队伍。2、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文论该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整理和发掘,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从阐释学、文化学、社会学、比较文学等不同角度对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学思想进行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对中国古代丰富的接受理论进行深入挖掘,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为构建现代文学理论话语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2)文学理论基础该研究方向致力于基础文学理论的研究,在研究古今中外文学现象和文艺理论的基础上,从中凝练和概括出基本的文艺理论问题。

32、既尝试从新的角度对文学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阐释,分析文学活动的存在方式,又抓住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戏剧、电影、文学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开辟新的研究空间。通过对基本概念、范畴和理论的研究,为文学作品的阐释提供理论参照。3)中西比较诗学该研究方向主要致力于对中国和西方丰富的文论资源进行比较研究,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对不同文论的概念、范畴和话语进行甄别和辨析,既把握不同文论的民族特色,确立中国文论的在世界文论史的历史地位,又通过不同文论的对话形成形成融合,为新的文论话语和体系的建立寻找新的增长点。3、科研条件:学院资料室拥有专业图书23910册,专业期刊、影像资料270种。专设的研究生工作室,有电脑

33、20台。每位导师都配备有办公用房及电脑等相关设备。十九、汉语言文字学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点拥有一支12人组成的研究队伍,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6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1人。经过长期的学术积累,本学科点形成了比较稳定且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汉字学、现代汉语与语文教育、古典文献及语言研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学界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本学科点立足于汉语言文字的研究与实践,1是以汉字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为研究重点,在汉字本体研究之外注重汉字与中国文化的交叉综合研究,同时着力于汉字艺术品性的揭示和创作实践,从而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优势特色;2是大力关

34、注三峡区域文献及方言的发掘抢救与整理研究,形成了以三峡为特色的区域优势;3是以现代汉语与语文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为己任,强调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结合,突出三峡库区移民语言应用的调查与研究。近年来,本学科点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得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峡大学科技成果奖多项。二十、 免疫学免疫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前沿学科,也是最热门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 是医学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免疫学在理论上的发展和技术上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医学的发展。三峡大学医学院免疫学是学校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200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

35、在校研究生生97名。2001年7月获准为湖北省立项建设的重点学科。1、学术队伍:本学科群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学科的人员组成,共计21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硕士学位10人,湖北省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名,省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1人,宜昌市市管专家2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骨干5名。2、主要研究方向:1)肿瘤免疫病理2)中医药与免疫3)临床免疫,它们既是当前免疫学中最具研究价值的领域,也是最能体现立足湖北、立足三峡地区优势发展学科的研究领域。3、科研硬软件环境和条件本学科现建有细胞免疫室、免疫病理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中药免疫及药化室、临床免疫室,拥有流式细

36、胞仪、酶标仪、PCR仪、荧光分光光度计、凝胶分析系统、电泳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大型先进设备,实验设备总投资713万元。本学科成员在科研课题设计、课题申报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经验,可承接免疫学、微生物学、肿瘤与免疫、细胞因子与疾病、免疫药理等相关课题的设计;课题申报书的填写指导;可到各医学单位进行相关课题的讲学或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可协助完成相关医学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及临床免疫检验工作。二十一、 妇产科学妇产科学硕士点自2002年获得立项建设,2004年被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开始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1、学术队伍:现有教师及科研人员19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教授职称6人,副

37、教授职称3人。建设队伍整体上比较年轻,是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富有团结协作精神、临床及科研能力较强的科研队伍。2、主要研究方向:1)生殖内分泌 2)妇科肿瘤病理3)围产医学3、科研硬软件环境和条件 妇产科专业建设从2000年开始,近五年来,结合本学科的建设,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建立了生殖医学实验室,男性精液分析系统、病理图像分析系统、PCR荧光检测系统等。现在实验室面积达到500平方米,妇产科共有病床70余张,为硕士研究生科研课题的开展和临床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十二、 药理学药理学硕士点自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开始招收药理学硕士研究生。1、学术队伍:现有

38、教师及科研人员25人,其中学科带头人6人,硕士生导师1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18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6人、硕士学位的9人。该学科建设队伍整体上比较年轻,已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富有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实力的师资和科研队伍。2、主要研究方向:1)消化药理学2)消炎镇痛药理学 3)心血管药理学4)中药药理学5)免疫药理学6)药物化学3、科研环境: 药理学硕士点以“三峡大学三峡天然药物重点实验室”为支撑,具有教好的实验设备和工作条件,其中大型设备有;高效液相色谱、电生理信号采集系统、膜片嵌、二氧化碳培养箱、二氧化碳培养箱、基因扩增仪、冷冻干燥系统、红外光谱仪、有机元素分

39、析仪、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机、全自动电泳仪、血气分析仪、流式细胞分析系统、定量PCR、电子显微镜等。二十三、外科学外科学硕士点自2003年开始立项建设,2006年被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新兴的二级学科学位点。1、学术队伍:现有教师及科研人员 64人,硕士生导师9 人,具有教授职称13 人,副教授职称 29人。是一支专业结构及年龄结构合理、富有团结协作精神、临床医疗及科研能力较强、研究成果较丰硕的科研队伍。2、主要研究方向:1)普通外科2)泌尿外科 3)神经外科4)心胸外科5)骨外科3、科研硬软件环境和条件 依托医学院临床医疗及基础学科的丰富科研教学资源,本学位点拥有较好的科研硬软件环境和条件。

40、现有透射式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系统、高效液相色谱仪、多元定量PCR仪、电子腹腔镜、电子十二指肠镜、中型 C臂、关节镜、腔内泌尿外科内镜系统、超导核磁共振(1.5T)、多层螺旋CT、1250mA数字减影造影机等多项大型先进设备。本学科为三峡区域500万余自然人群服务,每年病区出院患者达 2万 人次,拥有丰富的临床诊疗和科研资源。二十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点由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分离出来,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旨在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专门人才。1、学术队伍:目前拥有一支较强的师资队伍,教授、副教

41、授10余人,研究生导师均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近年来,本学科点教师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完成及在研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4项、厅局级课题20项,获得各类科研奖励20余项。2、主要研究方向: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2、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二十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本学位点旨在培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立志为繁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本学位点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及其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1、学术队伍:该点拥有一支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副教授9人,硕士生导师具

42、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8人。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尤其在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峡区域和谐社会建构等方面取得丰富的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等各类学术奖励多项。2、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思想研究;2、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现代化研究;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三峡区域和谐社会建构研究。二十六、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点2006年从原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硕士点分离出来,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较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人才。1、学术队伍:本硕士点现有教授、副教授7人,其中具有

43、博士或硕士学位5人。近年来,学科点致力于高校管理、大学生心理、传统伦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丰富的科研成果,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等科学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和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论著,获得各类奖励多项。2、主要研究方向:1、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2、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3、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二十七、中共党史中共党史硕士点2000年开始立项建设,200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正式招生。本学科点近年来发展讯速,成绩斐然。1、学术队伍:本学位点拥有一支年龄、学位、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副教授8人,导师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科学研究坚持历史与现实的衔接、

44、基础理论研究与执政实践研究的契合,发挥党史研究的资政功能;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努力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近年来,完成和在研的国家、湖北省和省教育厅课题20余项,出版专著8部,发表论文400篇,其中30余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摘录或全文转载,获得湖北省政府、省教育厅、省研究协会各种奖项20项。2、主要研究方向:1、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2、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现代化;3、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二十八、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硕士点主要主要依托三峡大学的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开发与利用”及有机化学系,现有教师及科研人员18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9人、博士8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2

45、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获得曾宪梓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人,宜昌市优秀专家1人。拥有大型现代精密仪器30多台套,仪器设备资产总值达2000余万元,本方向先后研究了林荫银莲花根茎、三百棒、胀果甘草、合欢皮、野三七、扣子七、开口箭、延龄草、蛇菰等14种植物的药用品质,从这些植物中共获得110多种单体化合物,鉴定了其中91个化合物的结构,鉴定出11个抗癌活性化合物、14个抗氧化活性化合物、15个促进神经细胞生长活性化合物及一些具有镇痛、抗炎、抗癌等活性的提取物,先后完成国家星火计划项目甜叶菊甜素提取分离工艺、宜昌市科技攻关项目甜叶菊甙A3分离工艺、缬氨酸分离除杂工艺等课题,其中前

46、者获得国家轻工部优秀新产品奖,后者已转让至企业实现工业化生产,合成一批新的活性基团的卟啉,研究其光电特性、模拟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特性,同时研究了金属卟啉与液晶分子的超分子化学,探索掺杂金属卟啉的液晶超分子材料在磁场、电场、光场下的行为。主要研究方向:1、天然有机化学;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3、生物有机化学4、酶化学分析5、环境有机化学二十九、生态学生态学硕士点依托投资500万建设的三峡大学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中心开展研究工作,是以亚热带,特别是鄂西三峡地区的退化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机理的研究为基础,研究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恢复、工程废弃地和工程边坡生态修复技术体系

47、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以三峡大型水利工程水工建筑物与库区水域,以现代生态水工学及污染生态学为理论和基础,探讨典型有毒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高级氧化处理机制及相关技术、水质分析新方法和水工学的生态设计及技术。本方向有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博士导师2人(武汉大学兼职导师),硕士导师6人,先后承担了18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863子课题以及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论文,其中在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篇,本方向现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3名。在边坡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已获得9项国家专利,出版专著2部,主要研究方向:1、退化生态

48、系统的恢复生态学研究2、库岸与边坡生态工程的研究3、典型有毒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处理机制与技术4、生态水工学5、环境分析新方法的研究三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点主要以海外杰出人才领衔,凝聚国内外优秀科研人才组建而成的三峡大学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以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免疫学省级重点学科及生物工程校级重点学科为有力支撑。现有博士6人,硕士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海外杰出人才)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青年专家1人。主要研究领域有:1)利用植物生物反应器表达生产医药用蛋白的研究;2)三峡地区特

49、色及珍稀濒危植物濒危机制及其保护利用;3)微生物基因工程。目前承担国家、省、市级各类纵向及横向项目30余项,研究经费达一百多万元。主要研究方向:1、 植物基因工程2、 植物分子生物学3、 植物保护生物学4、 微生物生物技术三十一、 英语语言文学三峡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是我校2004年新批准成立的硕士点之一,同年秋季开始招生。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点拥有一支梯队结构较合理,实力较强的学科研究队伍,取得了一些有较大影响的科研成果。现有研究人员50人,其中正副教授22人,硕士生导师12人,学校“151人才工程”4人,归国访问学者9人,已获和正在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教师20余人,并常年聘请比利时博导、

50、语言学家Peter Kelly教授悉心指导该硕士点的建设。近三年来承担省级以上社科项目6项级项目,出版学术专著和主编教材6部,发表论文200多篇。拥有投资达1000万元的现代化的语言语音教学实验中心,门类齐全、藏书量达10000多册、50多种专业期刊的专业图书资料室。主要研究方向:1、英美文学及比较文学英美文学及比较文学注重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以20世纪英美文学为主攻方向,批判地运用西方现当代文论,把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开阔教学与研究的视野;积极研究和介绍对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重视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文学与文

51、化的交流和传播。2、语言学与英语教学语言学与英语教学主要研究英语语言学与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通过探究国内外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理论,了解英语语言学发展规律与外语(英语)教学的特殊规律,研究外语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原则和方法。结合我国外语教育的实际,研究外语学习理论、外语学习心理、外语语言知识教学和外语能力的培养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管理外语课堂教学等问题。3、翻译理论与实践翻译理论与实践通过研究翻译理论与技巧、翻译的基本规律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及汉英两种语言文化对比,结合中国翻译实践,历史与现实研究相结合,注重吸收中外译论之长,探究汉英互译的有效途径。本硕士点开设英语文学导论、西方文论、

52、普通语言学、语言测试学、翻译学、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等32门专业课、方向课和选修课。该硕士点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学风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实践能力,高层次、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为目标。三十二、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硕士点学科依托高等教育研究所和田家炳教育学院,现有教师及科研人员19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博士4人,硕士10人。该学科专业点致力于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发展、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高等教育管理等研究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取得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已完成的研究项目有: 全国高等教育科学重点

53、研究课题 21世纪初叶长江三峡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发展方式与发展战略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经济转型期长江三峡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研究、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西部大开发与湖北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和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三峡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研究、合并组建的地方综合大学跨越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课题多项;在研的项目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元文化冲突与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建构、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与实践、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1世纪初叶中国高校德育理论与实践模式研究等多项课题。有些成果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丰富高等教育理论、指导高等教育实践起到了积极作用。主要研究方向:1、 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心理发展;2、 区域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3、 高等教育管理。29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