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新)

上传人:cunz****g666 文档编号:60596869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新)(1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2019 年中考语文复习训练现代文阅读之议论性文本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专题训练(十)议论性文本阅读一、2018?威海改编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0 分)人生因阅 读而气象万千陈凌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 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 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 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 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

2、“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 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 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 3 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 乱的“镇静剂”,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 水的方法和途径。 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 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 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 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 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 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

3、而智慧还 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书籍并非是装点 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 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 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 仅仅是武亦姝 2 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 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 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

4、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 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 字中”。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 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 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 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 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 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

5、独特意义。(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4 月 23 日)1.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 瞬间,有什么作用?(2 分)2.第自然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论证了 的观点。(2 分)3阅读文中加点短语,从议论文语言特征的角度进行赏析。(3 分)4.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 发生的改变。(3 分)二、2018?随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10 分)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 刘永红 目前,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全民阅读 活动的开展,一方面离不开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的各类优秀出版物,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虽然我国每年出版的图书多 达三四十万种,然而能

6、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实用、好用 的阅读指导类图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 辑,我萌生了策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2读书的方法与艺术集中收录了鲁迅等 24 位名家大师漫谈读书 的美文,这些美文,或论述读书的重要性,或讲述自己的读书经历,或 谈论读书的方法,或分享读书的感受与体会,内容丰富,可读性很强。3读书是有方法的。读书的首要问题是读什么书的问题,不妨撷取以 下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诸位名家大师,且看他们怎么说。楼宇烈先生认为,我们现在读书,如果从中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来讲,那就是经史子集都要读一点,不能 只读这个不读那个。陈平原先生认为,读书一要读没有

7、实际功用的诗 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二要关注跟今人的生活血肉相连的现当代 文学;三是必须有自家的生活体验做底色,不至于读死书,读书死。易 中天先生认为,读书如择偶,要学会选书,先要多读书,所谓现千剑而 后识器。无独有偶,朱光潜先生也曾说过:“你玩索的作品愈多,种类 愈复杂,风格愈分歧,你的比较资料愈丰富,透视愈正确,你的鉴别力 也就愈可靠。”由此观之,读书要尽量广博,要读经典作品,精挑细选, 不能太功利。解决了读什么书的问题,我们才真正进入了怎样读书的问题。鲁迅先生认为,读书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职业的读 书,譬如升学、备课等与饭碗有关的读书;另一种是嗜好的读书,没有 任何功利目的的读书。

8、嗜好的读书就如游公园,可以随着自己的个人 兴致来去,但是,职业的读书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把书读活。周国平 先生将自己读书的特点归纳如下:第一个是“不务正业”;第二个是 “不走弯路,直奔大师”;第三个是“不求甚解,为我所用”。关于读 书的方法,胡适先生提倡“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冯友兰 先生将自己的读书经验与方法总结为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 明其理。作家刘堂江曾经研究过巴金、 夏?D 尊以及秦牧的读书方法,巴金的读书方法是“回忆法”,即静坐在那里回忆自己曾经读过的书 属于读书而无书;夏?D 尊的读书方法是“蔓延法”,即以精读的文章 或者书籍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蔓延,将内容相关的

9、书联系起来读;秦 牧的读书方法是“鲸吞牛食法”,“鲸吞”指的是泛读,“牛食”指 的是精读,两者互相结合,调配得当。由是观之,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 活学活用。读书更是一门艺术。读书产生的美好的遐想、美妙的感觉,可以带给读书人一种优雅和风味。譬如,杨绛先生把读书比 作串门儿一一“隐身”的串门儿。“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 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 别,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对质。”作家毕淑敏认为,读书的感觉有些像 吃,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有些像睡,读完名著仿佛从酣 然梦幻中醒来,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重又生机盎然;有些像搏斗,我们在较量中蓬勃了自我

10、迸发出从未有过的力量。正如该书封面上那幅版画:一本打开 的书与一杯热腾腾的咖啡,这是本透着一股书香味,散发着一丝书卷 气的装帧雅致的好书。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对当今的全民阅读,尤其 是青少年的阅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年轻读者的阅读习惯 养成、阅读方法掌握、阅读旨趣塑造均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年 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 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 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 去的关键之处。(选自“新华网”,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2 分)2.第自然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11、(2 分)3. 作者在第自然段列举大量事例,是否累赘?为什么?(3 分)4.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A.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透着书香味的好书,有很强的可读性。B.易中天、 朱光潜一致认为,读书之法,应先博览群书,而后鉴别选择。 C. 读书是一种美好享受,也是一种艺术熏陶,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 华”。D.只要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就能 构建书香社会。三、2018?达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0 分)“谢绝”的 智慧 陈鲁民 美国化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在获得诺贝尔奖后,就 为自己定了一份通用的谢绝书:“对您的来函表示感谢,但十分遗憾,我

12、不能应您的盛情邀请而给您签名,赠送相片,接受采访,发表广播讲 话,在电视中露面,赴宴和讲话,充当证人,阅读您的文稿,做一次报告, 参加会议,担任主席,充当编辑,接受名誉学位,等等。”克里克不无智 慧的谢绝,虽然少了“人情味”,但却避免了无数麻烦,省却了许多无 意义的社交应酬,节约了大量宝贵时间。大概名人、要人、成功人士都会遇到类似的麻烦,都需要拿出谢绝的勇气与智慧。谢绝和拒绝 还不一样。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 绝,则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 协,所以

13、,如何措辞,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智慧。 钱锺书先生生性 淡泊,最烦应酬,特别是晚年,几乎谢绝所有宴请、演讲、兼职和采访,尽管人家都是好意。可钱先生不这样看,“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很好,就有必要去见下蛋的母鸡吗?”他这样谢绝那些希望拜见他的读者,倒也不失幽默诙谐。而对于种种胡吃海喝的宴请,他又这样谢绝:不愿 “花些不明不白的钱,吃些不干不净的饭,见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 痛不痒的话”,似乎直接有余,巧妙不足,但更见先生之清高狷介,也 更有成效。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谁还好意思再上门相邀。 作家 茅盾是个温和厚道的人,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的味道。 1958 年 3 月,茅盾给中国作家协会办公室写了

14、封信说:“现在写一点我个人的 规划,可是规划是定下来了,能不能完成,要看有没有时间。这就希望 领导的帮助。一、帮助我解除文化部长的兼职和政协常委的兼职;二、 帮助我解除中国文学和译文的两个兼职;三、帮助我今年没 有出国任务。如果照上面所说,一面挂名兼职这么多,一面又不得不把 每星期五分之二的时间用在开会、酒会、晚会等三种会上 ,那么 我就只能不写小说了”正是因为他的谢绝太过客气,不够决绝,当然还有“工作需要”,所以不大奏效,他不得不日复一日地泡在开 会、酒会、晚会上,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在他后半生的三十年里,没有 一部有影响的作品问世。与茅盾相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匈牙利作 家伊姆雷?凯尔泰斯,谈

15、到其成功的最大诀窍,就是“善于谢绝各种邀 请和应酬,成功地关上了自己的门”。他一向谢绝采访,谢绝各种会议, 谢绝入选名人辞典之类,以至于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外国文学卷、东欧国家文学史、几种版本的世界文化名人辞典,都查不到他 的名字。也正是因为他谢绝了几乎所有与写作无关的活动,才得以集 中精力去从事他钟爱的文学创作,卧薪尝胆默默无闻地耕耘了大半辈 子,最终问鼎诺贝尔文学奖。 人生苦短,转眼百年。学会谢绝,可以 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 那么,就请适 时关闭电话和电子信箱,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 那些可有可无的 应酬,充当“花瓶”的作秀,五花八门的研讨会、颁奖会、演讲会,电

16、视台的名人访谈,名目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繁多的大赛评委,能谢绝就坚决谢绝,这里不妨 学学钱锺书先生的幽默而决绝的精神,学学克里克先生的巧妙措辞和 不妥协态度。(选自人民文摘)1.在第自然段中,作者认为“谢 绝”与“拒绝”有什么区别?请归纳。(2 分)2. 说说第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 分)3. 第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 分)4. 不少同学假期一边努力地克制自己做功课,一边不时地发信息谢绝 同学的邀约。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此类现象的看法。(2 分)四、2018?宜宾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12 分)享福与吃苦 何 仲英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有许多青年人 看见人家

17、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 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 苦中苦”。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 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我们 不必希望做“人上人”。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没 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 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 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

18、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 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我们须知最可 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 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 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 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 怀。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

19、饭后要 劈一个钟头的柴。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伙夫吗?笑话,笑 话,他们绝不是的。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 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 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 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我们不怕 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吃一己之苦者,享一

20、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 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孟子说:“天 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 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 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 不懈的精神。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摒除一切奢侈 浮靡的不良习惯。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有删改)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4 分)2. 文章两自然段

21、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6 分)3. 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 观点。(2 分)五、全品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6 分)用一生写好一 个“恒”字王艺侨在我国书法史上,流传着“二王”的一段佳话。 王羲之“临池学书”,为节省时间顺手用池水涮笔,结果把一池清水 染成墨池。若干年后,其子王献之磨墨练字,用完了整整 18 缸水。这 些故事,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一颗恒心。 古往今来,有恒者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事竟成。一个人未必具备出众的天赋,但如果拥有异 于常人的执着,“千磨万击还坚劲” “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把“恒”字写进自

22、己的品格,守得云开见月明,成就不凡事业。 然而 现实中,也有一些人贪图安逸、缺乏毅力,往往让事情无疾而终。譬如, 有的人遇到挫折就乱了阵脚,逃避矛盾、蛰伏起来;有的人干工作浮在 表面,看上去勤勤恳恳,其实心里根本就没有恒定的目标;还有的人习 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做不到一锤接着一锤敲,累积不出实绩。古人说 得好,“贵有恒,何须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要 做成一件事情,重要的是专注于目标,毫不动摇、勇往直前。心态一旦 浮躁,注定难以走出浅尝辄止、兜兜转转的人生迷宫。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词学宗师”夏承焘专注于词学研究 和教学,以毕生之力旁搜远绍、 取精用宏,终成

23、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人。 “革命战士”吴玉章四十年如一日,再苦再难也不忘教书育人,坚持革命、坚持办教育、坚持做好事,造就了一大批各类人才。 吕氏 春秋有言,“不能教者:志气不和,取舍数变,固无恒心,若晏阴喜怒 无处”。事实上,无论何种行业或领域,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情,倘 若没有水滴石穿的韧性,缺乏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都难有经得起时 间检验的成绩。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唯有志不 立,直是无着力处。”恒心是成功的催化剂,而养恒心最离不开意志和 勇气。葆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在恶劣环境中坚如磐石,在乱云飞渡时不 忘初心;具备非凡的勇气,才能面对恐惧不退缩、遭受打击不怯懦,义 无

24、反顾地坚持下去。对个体来说,追求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就必须剔 除急功近利之心,舍弃徘徊犹豫之意,自觉培养敢于正视困难的勇气 和不甘落后的志气,用一生写好一个“恒”字。鲁迅曾如此点评运 动会选手:“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 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 梁。”行走在人生之路上,又何尝不是如此?(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17 日)1.下面四个例子均来自课文,不能够作为本文论据的一 项是( )(3 分)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一一愚公移山B.父亲为了造一

25、栋有高台阶的新屋,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一一 台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阶C.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为学 D.那豆腐西施 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每日必到,或是拿走手套,或是拿 碗碟等小东西。一一故乡2.文章第自然段引用王羲之和王献 之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 分)3. 试对第自然段的论证思路进行分析。(4 分)4. 文章结尾引用鲁迅的话,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3 分)5. 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恒心”。(3 分)六、2018?荆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2 分)面相与品相 于文岗 人啊,露得最多的

26、是这张脸,最爱遮掩的,也是这张脸。击剑运 动员训练比赛,先得把脸罩起来。江洋大盗与窃贼,都爱扮成蒙面人,只露两眼。人害臊,不好意思,失态掩饰的也都是脸。 可见,人在面 孔这张脸之外还有一张脸,一张显露道德和觉悟、自尊和自律的脸。 如此说来,人就有了两张脸,一张面孔的脸,一张德行的脸。面孔脸是 爹妈给的,不可改变,他人不能说三道四,我叫它面相;德行脸是后天 自修来的,可以改变,可予以道德褒贬和舆论监督,我称其为品相。 若再谛视,发现人们对两张脸的重视程度大不一样。 具体分三种情况:一曰“面相与品相并重”;二曰“面相第一,品相第二”;三曰“为了 面相,不惜品相”。以当今成年人的基本倾向而言,若说“

27、重面相,轻 品相”,至少不离大谱。个人愚见,第一、第二种情况都属可以理 解,第三种若不危害社会不违法也管不着。但若就“重面相,轻品相” 说道说道,该不算“狗拿耗子”。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性的深度 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主要就是 品相。其实,不只女性,男性也如此。可无论人数还是程度上,人们往 往更注重表层,不大关注“深度”。不信睁眼看看,没病也动刀,无恙 也花钱,还有种种膜、霜、膏、素、水儿投入的就是这张脸。可 你若问问她(他)们在“深度美容”上投入了多少,恐怕自己都脸红。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或许,这是个别,可一谈表层美容就津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 就打不

28、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剧不时上演。莫看西装革履,珠光宝气,人五人六,照样脸拾掇得很光鲜,事做得很 难看。他们不讲良知、不讲公义,不讲公德、不讲规则,损人利己、贪 占便宜,不尽义务、只享权利。像某些人,洋溢着满满的优越感,啥事 都一“抢”字。抢到是抢到了,可脸却没有了。左传?襄公二十 四年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 不朽。”后来,曹丕在与王朗书中进一步阐发:“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无疑,这里说的是人的品相,且是事关身后的品相。现今有句时语叫“喜欢一个人

29、,始于颜值,陷于 才华,终于人品”,说脸决定了会否第一眼就喜欢这个人,才华决定了 能否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古 言时语,何其一致!(选自广州日报)1.揣摩第自然段画线句子,品析这句话的语言表达效果。(2 分)2.研读第自然段,指出文段最主要的一种论证方法并简析其作用(2 分)3.如果将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作为论据,你认为放到哪一段合适?(2 分)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拥有众多“粉丝”,拿着巨额片酬,却很少承 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诈捐、逃税 的丑闻。4. 第自然段引用“古言”“时语”,想要表达的观点是:(3 分)5. 有人从文中发现了商

30、机,准备开一家“深度美容院”,请你为这家 美容院写一广告词。(3 分)七、2018?咸宁阅读下文,完成问题。(9 分)游手好闲,手游好险“大吉大利”下一句是什么?正确答案是“晚上吃鸡”。“大吉大 利,晚上吃鸡”,这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东西,怎么就“合体”了 呢?原来,这是玩家们发动“手游”大战的一句“暗号”。2017 年,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我国网民达 7.72 亿,其中,手机网民 7.53 亿,网络游戏用户 5.83 亿。 单是“王者荣耀”游戏,注册用户就突破 2 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 8000万。与此同时,游戏玩家越来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 来越多。目前,我国青少年网民约 1.

31、6 亿,很多是“资深玩家”,纷纷 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王者荣耀”的低龄用户比例,甚至高达 54%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王者荣耀”就曾以篡改历史人 物等手法源源不断地制造快感。在游戏中,骚客李白变成了刺客,刺客 荆轲变成了堂客,堂客貂蝉变成了侠客这大约是学习借鉴了“抗 日神剧”的先进经验,“张飞打岳飞,打得满天飞”。在好奇心的驱使 下,玩家们一步一个脚印地陷进游戏开发者精心设计的各种陷阱中,难以自拔,不愿他拔。 此外,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玩家们 可以今天拿到一双靴子,明天拿到一对护腕,几个月后拿到“终极武 器”。

32、而这种在虚拟游戏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 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感。 自然,这也引发了不少悲剧。以青少 年玩家为例,为买装备,盗刷 10 余万元的有之;为打赏游戏主播,花掉 家里积蓄的有之;狂打 40 小时手游,诱发脑梗的有之;被父亲教训,随 后跳楼的有之其实,玩家不是在玩游戏,而是被游戏“玩”了,成 了游戏的玩偶、游戏的奴隶,结果难免玩物丧志,玩火自焚。 化解“手游”之险,必先预防“游手”之闲。一方面,多开发有益的线上游 戏,多组织有益的线下活动,使“游手”多接触正能量,冲淡和取代有 毒有害“手游”。另一方面,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游手”感受 到家的温暖、爱的滋润,把“游手

33、”从“手游”中解放出来。同时,法律和制度层面也需跟进。比如,韩国青少年注册游戏须父母同意,美国有比较成熟的游戏分级制度,芬兰有专门的手游指南。这些他山 之石,或可从源头上防止“手游达人”成为“游手好闲”的庸人懒人 歹人恶人。(原文有删改)1.下列选项中,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 误的一项是( )(3 分)A.现在许多青少年把手游作为课余爱好,当成社交工具。B.学生玩手游就会影响身心健康,荒废学业,误入歧 途。C.合理的措施可以预防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化解“手游”之险。 D.文章大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论述。2.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概括文章第自然段举出的现象,并指出出现这种现象

34、的原因。(3 分)3.第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参考答案一、1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 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一个事 实论据,论证了 “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 开头的作用。本文围绕“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来展开,论证阅读 的作用。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首先吸引读者,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作为 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 “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2.举例论证 阅读 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 法及作用。第自然段列举了名人武亦姝

35、和雷海为的事例,使用了举 例论证,通过名人事例论证了本段的论点“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 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3.加点的短语“一位作家曾指出”,表示后 一句内容的来源是有据可寻的,是一位作家提出的,更能增加文章的 说服力,体现了议论语言的准确与严密。解析本题考查议论文语 言的特点。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词语的本义,再分析其在句子中的作 用,以及其所体现出的议论文语言的特点。4.示例:曾有一段时间,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 精神明亮的 人 ,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 我,让我懂得了 “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 受生活的美好

36、。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的题目,考生结合自己的阅 读书目,从一本书中的具体一句话或某一情节阐发阅读带给自己的好 处和改变,注意以小见大,越具体越细微越好。书籍对自己的改变,一 定是正向积极的,催人奋发的。同时注意语句通顺,表达清楚。二、1. 读书有方法,也是一门艺术(或: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是一本指导人 们怎样读书的好书) (意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中心论点的掌握。 本文中心论点非常明显,题目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另外,这应该是一 篇推荐读书的方法与艺术这本书的文章。所以,根据文章的写作 目的,结合最后一段,也可概括中心论点为:读书的方法与艺术 是 一本指导人们怎样读书的好书。 2.引出文章的论题(读书

37、的方法与艺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术)。 或:引出本文评论的对象(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或:提出问 题。或:是文章的引论部分。或:引出下文的论述。解析本题考 查议论文首段的作用。结合第自然段主要内容:读者阅读兴趣浓厚,然而能够指导广大读者如何读书的有用、 实用、好用的阅读指导类图 书并不多,作为新华文摘杂志读书与传媒专栏编辑,作者萌生了策 划出版一本关于名家大师漫谈读书的小书的念头。可以知道,作者意 在引出论题一一读书的方法与艺术。3.不累赘。这样举例,论据更充 分(全面、具体),从而有力论证了“读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 的论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举例论证的作用。第自然段列举了 鲁迅、周国平、胡

38、适、冯友兰等人的方法,全面、有力地论证了“读 书要讲究方法,做到活学活用”的分论点。解答此题,先要明确观点:不累赘。然后结合段落论点作答。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 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结合最 后一段结尾两句话:“年轻人掌握了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才能正确开 启阅读之旅,实现自己的出彩人生。尤其是在传统纸质阅读日益式微 的当下,如何让年轻人多一份书卷气,多一点书香味,我想,这也是书 香社会构建并永远延续下去的关键之处。”意思是年轻人掌握了读书 的方法与艺术,多一份书卷气,是构建书香社会的关键,并非唯一条件。 三、1.谢绝,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

39、 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拒绝,明确地表示不愿意做或不愿 意。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需要考生仔细审题,找 准答题范围,提炼出关键语句作答。按要求,着眼第自然段,文中有 对“谢绝”与“拒绝”的具体分析:谢绝,基本都是好事或善意,至少 当事人是这样认为的;拒绝,则只要把脸往下一拉,把头一摇就行了。 谢绝,则既要把事情回掉,还要感谢人家的“好意”;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所以,如何措辞,还要一番踌躇,需要点 智慧。提炼出关键信息作答即可。2.开头通过弗朗西斯?克里克的谢 绝书,引出本文的论点;同时这个故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 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顺利展开论述

40、。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段落作用 的分析。解答的时候,要结合段落位置和主要内容,从内容和结构两个 方面来分析。从内容上,分析第自然段,引用了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谢绝书作为事例,一方面引出中心论点,一方面作为事实论据,起到了 证明中心论点的作用。从结构上,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顺利引出下文。 3.不能删去。第自然段举出茅盾的例子,他的谢绝很客气,带有商量 的味道,以致写作计划基本落空,和第、第两自然段形成对比,突 出强调了谢绝“既要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妥协”的道 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论证思路的分析。 解答的时候,要着眼于第自然段,联系前后段落,来分析作者

41、的论证 思路。很明显,第自然段和第自然段列举钱锺书和伊姆雷?凯尔泰 斯的拒绝的事例,是从正面来进行论述的,而第自然段则是从反面 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着重从论述的全面性、严密性上来分析论述的力 度。即举出正面的事例,再举出本段反面的事例,使论述更全面,也就 进一步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示例:要珍惜假期的学习时间,学会 谢绝,可以帮你节约时间;学会谢绝,可以帮你集中精力干事情。 要适 时关闭手机,以减少各种“热情”干扰。让自己全神贯注地学习。解 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结合题干创设的语境,要把文中所谈的观 点和方法运用到生活中去。考生要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谢绝既要 语言委婉,合乎情理,又要坚决而不

42、妥协。明确要学会谢绝,以减少各 种“热情”干扰。结合题目中的语境,针对这种现象,表达自己鲜明的 看法。可以提炼文中关键语句作答。 四、 1.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 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解析本题 考查正确分析论证思路的能力。论证思路大致为“提出问题一一分析 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答题时,要用上“首先” “接着”“最后”等 词语,标明思路。文章第自然段列举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乐的现 状。第自然段分析吃苦的意义,就是尽人的一份责任。第自 然段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第自然段总结论点,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

43、有吃苦的精神。2.举例论证。第自然段列举 圣贤豪杰,第自然段列举了京城旗人的例子,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的观点。道理论证。引用了论语大学和王阳明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懒散的危害。对比论证。通 过正(第自然段)反(第自然段)对比论证,强调了吃苦的重要性。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解析本题考查正确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按照“运用了什 么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观点”的格式写即可。孔子周游列国,奔波救 世;陶侃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劈一个钟头的柴,这都 是举例论证,具体论证吃苦能锻炼人,成为杰出人才。引用论语大 学和王阳明的话,这是道理论证,突出论证不吃苦的害处。孔子等人 吃

44、苦的事情和前清末年旗人个个舒舒服服过日子的事情放在一起写,这是对比论证,突出论证吃苦的好处是锻炼人,不吃苦毁灭人。3.示 例一: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凭借勤学苦练,终成大 书法家。示例二:明朝大学士宋濂,小时候家贫,借书后手自笔录,天 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但他仍坚持抄录。正是吃得苦中苦,终学 有所成,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解析本题考查使用举 例论证的能力。可以列举课文当中的相似例子,如送东阳马生序 中宋濂自叙的苦读的例子。也可以列举课外书中的例子,比如囊萤映雪的故事。叙述时,要突出“苦”的意思。五、1.D 解析此题考查论据。杨二嫂虽天天坚持拿东西,但这样的行为应令

45、人唾弃,所以 不能成为本文的论据。2.引出中心论点:人生欲有所成,关键是砥砺 一颗恒心。同时也充当了本文的论据,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 此题考查首段的作用。王羲之和王献之事例的共同点是有目标,并为 目标的实现持之以恒地练习,因而有了巨大的成就,很自然地引出中 心论点。名人事例,具有说服力的同时,又引起读者的兴趣。3.本段 首先提出“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的分论点,然 后引用夏承焘、吴玉章的事例做事实论据,接着引用吕氏春秋的 内容做道理论据,最后分析要有“坐得住、沉得下的脾性”才能有成 绩。解析此题考查论证思路。首先阅读本段,找出本段的观点:树立恒心,离不开对人生意义的深刻省思

46、。然后再找出论据:夏承焘、 吴玉章的事例和吕氏春秋的内容。最后按照顺序合理用语言表述。4.内容上:深化了中心论点。结构上:首尾照应。解析此题考查内 容的理解。鲁迅的话强调了一个核心词“砥砺”,这与论点的部分相 吻合,只要“砥砺一颗恒心”,即使不成功,也值得称赞,所以深化文 章中心,并照应了开头。5.示例: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树立恒心, 要对人生意义深刻省思;葆有坚强的意志。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实用精品文献资料分享章内容的理解和主观认识。阅读文章可知:文章从第自然段到第 自然段,依次给我们论述了怎样做才能有“恒心”,从中提取要点。第 自然段,拥有异于常人的执着;第自然段,树立恒心,要有对人生 意义的

47、深刻省思;第自然段,葆有坚强的意志。做到这些,就可以培 养“恒心”。六、1.这句话引用俗语,看似自贬或戏谑,但却引人深 思,发人深省。(或:运用引用论证方法,生动地证明了作者对“重面相 轻品相”的态度,同时语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解析本题考查 语句赏析。“该不算狗拿耗子”一句是引用歇后语,来表达作者 对“重面相,轻品相”这一观点的意见。引用歇后语来表明自己的观 点,诙谐幽默,生动形象。2.对比论证。文段通过现实中比比皆是的 “重相貌”和“轻品相”进行对比,论证了社会中“重面相” “轻品 相”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从本段中可以找到“可一谈

48、表层美容就津 津乐道就来神,一说深度美容就打不起精神就犯困,一本书捧一 年读不完,却断不是个别的现象”,这是将“表层美容”与“深层美 容”进行对比论证,突出了当下现实中的人们“重相貌”而“轻品相”,也在告诫人们要引起注意。3.放在第自然段比较合适。解 析本题考查论据的使用。“某女明星长相漂亮”是说她“面相”好 而“很少承担社会责任,偶尔参加公益活动,也只是蹭蹭热点,还弄出 诈捐、逃税的丑闻”是说她“品相差”,这一反面举例论据正好证明 了“现实中,重面相,轻品相以至有面相,无品相的剧不时上 演”这一论点。4. 一个人面相再好,都是一时的;只有品相好,才是永 远的,不朽的。(或者:人生只有注重品相

49、,才能真正立足社会,被人认 可。)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总结能力。古言“人生有七尺之形,死为 一棺之土。惟立德扬名,可以不朽”一句,强调“立德扬名,可以不 朽”,突出品相好才是永远的;时语“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 华,终于人品”,同样强调了 “终于人品”,突出“品相”的重要性,这些都论证了 “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则是人品内涵”这一观点。5.示例一一:深度美容,美到你心灵深处!示例二:美人品内涵,具永恒魅力!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运用-拟写广告语。分析题干:“深度美容”是指人要“塑造自己的人品内涵”,文中有:有种说法叫“读书是女 性的深度美容”,是从提高修养、改变气质意义上讲美的塑造的,说的 主要就是实用

50、精品文献资料分享品相。因而广告语重点要突出“人品内涵的塑造”这一点。七、1.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 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错误,说法过于绝对。2.现象:沉迷网游、手游的人尤 其是青少年非常多。 原因: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了玩家,尤其是 低龄玩家。在游戏中,通过完成量化的任务获得的刺激感、 成就感, 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 挫败感。解析本题考查对文 中信息的概括。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题干要求提取相关语句 分析作答即可。如通过数字的比较,即可得出“沉迷网游、手游的人 尤其是青少年非常多”的结论。也可提取“与此同时,游戏玩家越来 越低龄化,沉迷网游的青少年也越来越多”作为答案。找到出现这种 现象的原因,如从第自然段提取“首先,手游的恶搞之风,有效吸引 了玩家,尤其是低龄玩家”,从第自然段提取“而这种在虚拟游戏 世界里获得的成就感,恰好弥补和掩饰了现实生活中的平庸感、挫败 感”作为答案。3.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了四个由手游引 发的悲剧,证明了玩家过度沉迷游戏很危险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 体、更有说服力。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作用。“以青少年玩家为例,为买装备,盗刷 10 余万元的有之 ”明显使用了 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论证方法就是为证明观点服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