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终稿)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0582822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68.0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终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终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终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资源描述:

《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终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终稿)(4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HSSG-3标(DK88+175.79DK98+065.25段)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汉十铁路HSSG-3标一分部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HSSG-3标 (DK88+175.79DK98+065.25段)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编制: 审核: 审批: 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汉十铁路HSSG-3标一分部年 月 日目 录1 编制依据和原则11.1 编制依据11.2 编制原则12 工程概况22.1 工程概况22.2 设计技术指标33 试验段设置及试验目的33.1试验段设置33.2试验段试验的目的44.工期45.人员配备45.1组织机构4

2、5.2现场主要人员配备66.投入试验段的机械及试验设备76.1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76.2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77 过渡段试验段施工准备87.1测量工作87.2开挖排水沟87.3地基处理87.4材料准备97.5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97.6路桥过渡段渗水墙施工108施工工艺概述及试验方案108.1工艺试验方案的选择108.2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108.3过渡段填料填筑施工118.3.1填料运输128.3.2卸料控制128.3.3摊铺整平128.3.4碾压夯实及检测128.3.5土工格栅铺设158.3.6边坡整修158.3.7试验记录158.3.8试验总结158.4边坡整修168.5养护168

3、.6试验成果书168.7施工注意事项169沉降观测埋设179.1沉降监测工艺简介与流程179.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179.3本试验段监测断面的设置与观测189.4沉降板的制作及埋设要求189.5边桩的制作及埋设要求189.6沉降观测频率189.7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199.8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与评估1910试验检测内容与方法2310.1压实标准2310.2外形尺寸控制标准2311.试验成果2412施工注意事项2413质量保证措施2513.1 组织保证措施2513.2管理保证措施2613.3制度保证措施2613.4技术保证措施2814安全保证措施2914.1组织保证措施2914.2管理保证

4、措施2914.3制度保证措施2914.4技术保证措施3015环水保、文明施工措施3115.1管理目标3115.2环水保、文明施工措施31附图1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33附图2 安全管理组织机图34地基观测桩观测数据录入表 共 页 第 页35试验段填筑压实工艺试验数据统计图表36填层松铺系数测定记录表37路基过渡段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1 编制依据和原则 1.1 编制依据 (1) 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招标文件、图纸、清单及答疑等;(2) 设计文件、图纸及本工程项目采用的设计、施工、验收有效的技术标准、规范与有关规定。(3) 施工调查报告。包括施工场地和周边环境条件,水、电、路、临时租地和地材

5、等情况,水文地质、气象、交通、机械、物资采购等资料。(4) 国家、铁路总公司、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5) 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HSSG-3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6) 本单位当前客专建设的装备水平、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法及科研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7)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2010);(8)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2-2015);(9)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条文说明)(TB10621-2014);(10) 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2010);(11) 铁路路基填筑

6、工程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TB 10108-2011(12) 路基设计图(汉十施图HSSG-3标(路)-01、02-01、03);(13) 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路基施工图总说明;(14) 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路基施工图大样图图集。1.2 编制原则 (1) 汉十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监理要求的总体工期、质量目标的原则;(2) 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认真核对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3) 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原则;(4) 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

7、终得到有效运行。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全过程,使施工人员熟悉并掌握路基施工工艺、检测方法及标准;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经济、合理、可靠的施工技术参数及相应的沉降参数,确保路基施工的质量。2 工程概况 2.1 工程概况新建新建铁路武汉至十堰客运专线孝感至十堰段HSSG-3标段一分部位于湖北省安陆市境内,其中主要承担DK88+175.79(府河特大桥起点)DK98+065.250(十里村特大桥终点),主要工程量为HSSG3标段666孔(24m简支梁17孔、32m简支梁649孔)简支梁预制、架设以及跨府河特大桥、黎龙村特大桥、十里村特大桥和区间段路基工程。其中有2座特大桥,2座框架桥,5座框架箱涵,1座旅客

8、通道,共4处路桥过渡段,7处路涵过渡段。路涵过渡段掺3%水泥级配碎石方量共4535方,路桥过渡段掺3%水泥级配碎石方量共10557方。表2.1-1 路涵过渡段填筑参数表过渡段名称涵顶填高h台阶坡比级配碎石填高过渡段长度m第一层纵向长度m第一层横向宽度m备注DK94+090 1-4m4.80.8 1:24.4 19.3 10.53 18.6 DK94+271 1-16m框架桥0.7 1:25.3 16 5.44 20.4 DK94+500 1-16m框架桥0.0 1:22.2 6.4 214.2 DK94+550 1-2m2.50.0 1:22.6 7.2 215.0 DK95+100 1-2m

9、2.50.5 1:22.0 5.9 213.7 DK95+167 2-2.5m1.80.0 1:24.5 17.7 8.67 18.9 DK96+340 1-5m3.80.5 1:24.4 14.4 5.63 18.5 表2.1-2 路桥过渡段填筑参数表过渡段名称台阶坡比级配碎石填高过渡段长度m第一层纵向长度m第一层横向宽度m备注府河特大桥十堰台1:35.3 21.0 520.5 黎龙村特大桥武汉台1:36.2 23.5 522.1 黎龙村特大桥十堰台1:36.6 24.9 523.1 十里村特大桥武汉台1:36.4 24.2 522.6 2.2 设计技术指标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轨

10、道结构形式:CRTS型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速度:350km/h线间距:5.0m设计活载:采用“ZK标准活载”3 试验段设置及试验目的3.1试验段设置根据本标段目前施工图到位情况以及征地拆迁、级配碎石拌和站、现场交通、水电情况等综合分析比较,我项目部研究决定路桥过渡段试验段设置在安陆府河特大桥十堰台与路基过渡段。路涵过渡段试验段设置在DK94+271框架桥与路基过渡段。(1)安陆府河特大桥十堰台与路基过渡段采用倒梯形过渡。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掺5%水泥填筑,基床表层以下倒梯形部分采用级配碎石掺3%水泥填筑,桥路过渡段长度L=5+(H-0.4)3=21m,且不小于20m;其中H为台后路基填筑高度5.

11、3m。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位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宽15cm、厚10cm。在渗水墙底部设直径f=100mm高强度丝状RCP渗排水网管(RCP-1610G(A))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详见下图。(2)DK94+271框架桥与路基夹角为68,过渡段应采用斜交正做。单侧涵路过渡段长度:L=2+8.5CTG(68PI()/180)+25.3=16m(涵顶距路肩高度h=0.7m1.0m),H为涵洞后路堤填高5.7m,h为涵洞顶距路肩面高0.7m。详见下图。当涵洞顶部至路基面的高度h1.0m时,横向结构物及两侧20m基床表层级配碎石范围内应掺加5%水泥。在涵洞顶面及两侧

12、设置倒梯形的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掺3%水泥)过渡段,压实标准应满足压实系数K30150Mpa、EVd50Mpa 、K0.95。过渡段采用倒梯形过渡。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掺入3%水泥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按要求设置过渡段,使级配碎石与路堤填料间接触面与线路走向正交,以减小路基与框架涵横向刚度的差异。3.2试验段试验的目的(1)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性技术参数(施工机械选定、松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和施工现场人员、设备、材料等方面的组织协调,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方法。(2)根据试验确定的工艺性参数,并在以后施工中以此为标准,严格贯彻执行,确保工程质量,同时

13、优化施工机械组合和人员、材料配置,加快施工进度,减少资源的浪费。 (3)熟悉和掌握高速铁路路基施工质量的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 (4)确定填料的最优配合比、最优含水量和填筑施工工艺。4.工期试验段填筑计划:开工日期为2016年7月20日,完工日期2016年7月30日。8月1日前完成内业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并上报监理、业主单位审批。5.人员配备5.1组织机构工程技术部涂生伟副经理沈阳云总工程师杨梦纯各工班安全总监徐 萍党工委副书记陈国强项目经理、党工委书记谢宗龙安质环保部姚荣雁物机部赵勇工经部谢传峰财务部张光顺试验室余方中综合办高俊模一工区经理谢 弘一工区常务副经理郭雄情一工区总工程师杨

14、 钊一工区书记王登展工程技术部朱 保安质环保部彭 聪物机部高 松工经部顾素娟财务部陈学鹏试验室王惟宁综合办夏 伟作业三队队 长胡 才技术负责人宋 平技术员吴术林质量员朱锡湘安全员刘 晨领工员彭 春材料员吴 峰试验员程 建工班长杨廷芳根据工程施工范围以及主要工作内容、工程数量,按照“集中领导、职责明确、提高效率、有利协调”的原则,更好的促进作业队标准化建设,确保按期、优质完成工程任务,组建一分部项目部、工区、作业队的管理模式。组织机构设置见图5.1-1。图5.1-1 项目部组织机构图5.2现场主要人员配备现场主要管理人员配置见表5-1,现场作业人员配置见表5-2。表5-1 现场管理人员配置表序号

15、岗 位姓 名职 责1工区经理谢 弘负责路基填筑工作的全面统筹安排和管理工作2工区总工杨 钊负责现场施工总体策划、管理、协调3现场负责人胡 才负责现场的组织协调工作4技术负责人宋 平对现场施工技术把关、负责现场技术管理5质检工程师薛 峰负责现场施工质量控制6安 全彭 聪负责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保障工作7试 验余方中负责现场具体试验工作8技 术吴术林负责现场具体技术工作9测 量范毅华负责施工测量放样10物 资高 松负责路基填筑所需的所有材料及时送样和正常供应现场作业人员配置: 路基填筑施工队共分1组15人。表5-2 现场作业人员配置表序号工种人数职 责1班组长2负责施工指挥,协调各工序间联系2挖掘机

16、司机2负责填料的挖运、装车等工作3装载机司机2负责填料装车、初平等工作4运输车司机10负责填料运输等工作5推土机司机1负责填料摊铺工作6平地机司机1负责填料精平工作7压路机司机1负责填筑压实工作8洒水车司机1负责填料补水工作9普工6负责边坡整修、低洼处补料等工作6.投入试验段的机械及试验设备 6.1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本着各种设备之间能力协调、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配置。以需要的生产能力为目标,协调配备挖、装、运、平整、碾压机械。同时,在配备挖装机械时还要考虑到备土、晾晒、降低含水量的机械设备能力要求,现场主要施工机具配置见表6-1。表6-1 主要施工机具的配置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台)备注1

17、挖掘机ZX240H12挖掘机SK330-813装载机CDM856/LG855G24推土机SD1615压路机LG523B6222t6平地机天工16017自卸汽车后八轮108洒水车19小型打夯机HCD702蛙式打夯机6.2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见表6-2。表6-2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配备情况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状态备注1全站仪徕卡TC402台1合格2电子水准仪DINI12套1合格3水准尺2m铟瓦尺把2合格4钢 尺50m把2合格5直尺3m把2合格6数显鼓风干燥箱HG-101套1合格7灌砂筒200台1合格8动态变形模量测定仪GTJ-Evd台1合格9电动击实仪JZ-2

18、D台1合格10平板载荷测试仪K-30台1合格11电子秤ACS-30-JZ套1合格12电子天平TD20002套1合格7 过渡段试验段施工准备7.1测量工作根据设计院的线路桩资料及图纸提供的测量数据进行施工复测,恢复线路中间桩位并做标记,加密水准点,测量路基横断面,放出征地红线桩并撒上石灰作为标记。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沉降观测点布置:按每10m一个横断面,每个横断面布置3个点,分别是路基中线、距离左右边线1m处,布设观测点。见图7.1-1沉降观测点布控图。图7.1-1 沉降观测点布控图7.2开挖排水沟开挖的排水沟应与永久路基排水沟相结合,距路基坡脚2m外沿着线路纵

19、向左、右侧开挖排水沟(沟深0.5m、宽0.8m),并在排水沟两端开挖集水井,集水井4m2m2m,用水泵抽出积水,以及时将积水和雨水排除出路基范围。7.3地基处理(1)基坑回填过渡段处桥台及涵洞基坑范围采用C15混凝土回填。过渡段应与相邻路基同步施工。并按大致相同的高度分层填筑,距离台背2m范围内应采用小型振动压实机械压实。(2)桥路过渡段地基处理为保证纵向地基沉降的均匀和控制沉降差,过渡段采用强于正线路基的地基处理方案,由过渡段至正线路基逐渐过渡,其长度不小于过渡段长度且不小于25m。(3)涵路过渡段地基处理为保证纵向地基沉降的均匀和控制沉降差,过渡段采用强于正线路基的地基处理方案,由过渡段至

20、正线路基逐渐过渡,其长度不小于过渡段长度且不小于30m。过渡段地基处理要注意与框架涵地基处理相协调。(4)过渡段基底处理应按设计要求与桥台、横向结构物、相邻路堤的基底处理同时进行。过渡段基坑回填前作好地面排水确保降水及地表径流对施工质量无不利影响。过渡段基底范围及其两侧的排水、防渗和地下水的拦截、引排应符合设计要求。本试过渡段验段填筑高度大于3m,处理后压实质量应满足Evd30MPa(路堤高度3m时,Evd应40MPa)。7.4材料准备双向高强度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进场后及时送试验室进行抽样检验材料的拉伸强度、极限抗拉强度及延伸率,检验合格后运至一工区三作业队料棚内,分批次整齐堆放,防止阳光曝

21、晒,并保持料棚通风干燥。双向高强度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材料要求如下:双向高强度聚酯经编涤纶土工格栅,纵、横向极限抗拉强度25KN/m,对应伸长率12%。土工织物应符合铁路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要求。7.5填料选择和室内试验根据试验检测情况,双岭石场所产碎石各项指标符合要求,拟采用其生产的碎石。为确保级配碎石填料填筑施工要求,本段内级配碎石填料采用碎石填料加石粉及水泥,在1#级配碎石拌和站进行拌制的方案。1#级配碎石拌和站设置于安陆市烟店镇安桃线旁, DK108+050左侧3200m处,占地面积13.75亩,主要承担二工区综合作业一、二、三队的级配碎石生产任务。1#级配碎石拌和站距综合作业一队最远作业

22、区距离14km,距综合作业三队最远作业区距离15km。配备1台WBC600型拌和机,供应级配碎石总方量为5万m3。具体施工方法详见“1号级配碎石拌和站施工方案”。级配碎石具体配比如下:通过试验室试配确定过渡段级配碎石的比例,组成填料结构为27%的05mm的碎石、25%的510mm的碎石、30%的1020mm碎石和18%的2031.5mm碎石,并掺入3%或5%水泥。根据碎石填料的数据其最大粒径为31.5mm,最大干密度2.40 g/cm3,最优含水率6.7%。取样应具有代表性,应在填料采石加工场料堆取样三组以上。主要做填料的针、片状颗粒总含量、黏土团及有机物含量、综合颗粒密度、质软、易破碎石颗粒

23、含量、颗粒级配试验等内容。对填料进行取样后,分别进行颗粒筛分、标准击实等试验以确定指导现场施工的相关指标,填料检测结果见附件。7.6路桥过渡段渗水墙施工在路基与桥台结合部位设带排水槽的渗水墙,渗水墙采用无砂混凝土块砌筑,长30cm、宽15cm、厚10cm。无砂混凝土块在小型构件厂集中预制,强度满足要求后汽车运至现场进行砌筑。渗水墙施工前,首先按图纸要求在渗水墙底部设直径f=100mmga高强度丝状RCP渗排水网管(RCP-1610G(A))将渗流水排出路基以外。8施工工艺概述及试验方案8.1工艺试验方案的选择过渡段施工前,根据汉十高铁路基施工实施细则要求,采用大型碾压设备,级配碎石压实厚度不大

24、于30cm,且最小压实厚度不小于15cm,我工区松铺厚度采用32cm、35cm分别进行压实试验,同时对距结构物2m范围内虚铺厚度采用15cm、17cm并使用小型立式夯分别进行压实试验。为在施工中高程、宽度透明化,在桥台、涵身两侧使用红油漆标示出级配碎石填筑区域、高度,写出每压实层纵向填筑宽度,同时每层采用白石灰标识出填筑纵横向长度,以便更直观的控制过渡段填筑质量。8.2过渡段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组织施工作业,各区段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并设置明显标识,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见图8.1-1、8.1-2。准备阶段准备阶段整修验收阶段摊铺区段平

25、整区段碾压区段检测区段填料拌和运输分层摊铺填料平整 碾压夯实 检验签证 整修养生图8.1-1 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图8.1-2 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施工准备施工放样位包边土(AB组填料)试验检测级配碎石(掺水泥)摊铺基底处理及检测碾压合格否级配碎石(掺水泥)运输下道工序原材料试验检测位原材进场试验检测级配碎石配合比设计级配碎石(掺水泥)集中厂拌检验签证是包边土运输包边土卸料包边土摊铺平整整修养生8.3过渡段填料填筑施工填料填筑采用机械化施工。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压路机碾压。施工中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路基填

26、筑施工时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水泥级配碎石,纵向分段、水平分层布料,推土机初平,平地机精平,第一层采用压路机静力碾压,其后层数采用静压+振动碾压。填筑时设专人指挥车辆,并根据设计位置布置埋设沉降观测元件。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检测,合格后填筑下一层。8.3.1填料运输 装料时车要有规律的移动,使拌和料在装车时不至于产生离析,采用自卸车运输并保证足够的运输车辆,车辆运输过程中用防水蓬布覆盖。 8.3.2卸料控制因过渡段每层填筑纵横向长度较短,填料的数量根据填筑区域和虚铺厚度进行计算得出同时通知拌和站提前准备填料。卸料时采用倒退法左右并排卸料,现场设专职指挥员1名,指挥员指挥运料车辆的进场,依次均匀倒料直至

27、本层全幅全段堆满为止,确保填料不超不欠。8.3.3摊铺整平 在过渡段填筑施工时先进行AB组料包边土摊铺,根据测量组高程推算路基边坡线及级配碎石填筑纵横向宽度,并采用白石灰标识出填筑区域,然后进行上料,包边土摊铺由人工进行找平,控制集料窝产生,松铺厚度根据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性试验得出的数据进行控制。包边土摊铺完成后进行级配碎石的摊铺工作,松铺厚度距结构物2m范围以外拟按32cm、35cm进行摊铺施工,距结构物2m范围内拟按15cm、17cm进行摊铺施工。包边土填筑时,为保证路基边缘的压实度,边线应比设计线每边宽出50cm。级配碎石摊铺采用挖掘机配合推土机均匀摊铺至四周,然后按桥台、涵身红油漆所示高

28、度进行粗平,粗平使用人工配合机械。每一摊铺层填料中的粗细料均匀摊铺,有粗集料、细集料窝处使用人工进行整平,并使层厚均匀,层面平整。平整面要做成4%横向排水坡。由测量人员及技术人员共同测量断面虚铺顶标高,确定实际虚铺厚度。试验段准备根据前两层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每层测量控制按不少于两个断面,每个断面3个测点,测点用铁钉红布标示。在精平后用水准仪先在各测点测量原始高程。碾压完毕在测点测量出碾压完后高程,及时做好每层的测量数据记录,以便得到准确的结论。8.3.4碾压夯实及检测(1)碾压方式过渡段包边土及级配碎石摊铺整平后,采用大、小型振动机械结合进行碾压,涵背后2米范围内禁止大型振动机械驶入,避免其

29、对结构物造成挤压,采用小型立式夯夯实,其余采用22T压路机碾压压实;碾压时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慢后快,由弱振至强振。作到碾压无死角,碾压均匀,达到施工图及质量标准规定的压实度。 碾压纵向进退式进行,纵向碾压搭接2米,横向轮迹重叠不小于50cm,前后相邻两区段不小于2.0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相错不少于3m。在填筑施工时距沉降板1m范围内填土安排专人采用小型立式夯分层均匀打夯,并采用沉降观测桩防护罩防护,防止机械碰撞,每次接管后高度应高于填筑面。碾压采用两台22t压路机从同一路基横断面两侧向中间碾压,行走轨迹见图8.3-2 碾压行走轨迹图。图8.3-2 碾压行走轨迹图(2)检测点布置每层检测点布

30、置:按每10m一个横断面,每个横断面布置3个点,分别是路基中线、距离左、右边线1m处,布设检测点。见图8.3-3 检测点布控图。图8.3-3 检测点布控图(3)检测方式碾压检测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系数K,采用平板荷载仪检测地基系数K30,采用动态变形模量测定仪检测动态变形模量Evd。(4)碾压及检测方案 通过控制两种不同的松铺厚度、不同的碾压速度、不同的碾压遍数进行试验。 碾压及检测按以下方案进行:距结构物2m范围以内第1层松铺15cm,采用小型立式夯夯实5遍后开始采用检测Evd、K、K30,如若不合格继续增加夯实遍数直至全部指标合格。第二层松铺17cm,采用小型立式夯夯实5遍后开始采用检测Ev

31、d、K、K30,如若不合格继续增加夯实遍数直至全部指标合格。然后根据上述两层试验数据和测量数据进行调整,计算得出松铺系数与夯实遍数的关系反推计算出压实厚度为15cm时的松铺厚度和夯实遍数(确保2m范围内和以外填筑压实层高相同),同时指导过渡段距结构物2m范围以内的填筑施工。距结构物2m范围以外第12层松铺30cm(确保结构物顶1m范围内不得采用振动碾压),采用22T压路机静压5遍后开始采用检测Evd、K、K30,如若不合格继续静压直至全部指标合格;第3层松铺30cm,第45层松铺35cm,碾压采用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2遍后开始检测Evd、K、K30,直至全部指标合格,合格后追加静压一次,并

32、查看三个指标的变化趋势。第1层松铺30cm,碾压速度设定为2.3km/h,在静压5遍后,开始按照规范频率检测Evd、K及K30,合格后追加静压一次。利用GPS、全站仪或水准仪测量压实前后的标高。根据第一层得出松铺厚度随静压遍数的关系,确定第一层的松铺系数。从而指导每处过渡段第一、二层的填筑施工。第2层松铺30cm,根据第一层得出的碾压方式、遍数、速率进行施工。第3层松铺30cm,碾压速度设定为2.3km/h,在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2遍后,开始按照规范频率检测Evd、K及K30,合格后追加碾压一次。利用水准仪测量压实前后的标高。第4层松铺35cm,碾压速度设定为2.3km/h,同第三层碾压方

33、式及遍数并检测,绘制出不同松铺厚度下压实系数K、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随碾压遍数变化的关系曲线。比较第3、4层在30cm及35cm两种松铺厚度条件下压实质量随碾压遍数的关系,确定出适宜的松铺厚度、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松铺系数。第5层松铺35cm,碾压速度设定为2.7km/h,碾压方式同第四层,此时可以得到Evd、K、K30与碾压速度变化的曲线。根据之前的试验数据绘制Evd、K、K30随碾压速度变化的关系曲线,从而确定碾压速度的控制范围。(5)每项检测指标。压实检验各项指标见下表:表8.3-2 过渡段填料压实标准压实标准基床表层以下基床表层两侧及锥体填筑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

34、基系数K30(MPa/m)150190130150压实系数K0.950.970.950.95动态变形模量Evd(Mpa)50554040每层填料压实质量按规定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否则进行重新压实,直到压实合格为止。8.3.5土工格栅铺设路基填筑过程中,自坡脚起至基床表层底面下,在路基两侧边坡水平宽度3m范围内每填筑两层铺设一层双向土工格栅,层间距0.6m。其外边缘至边坡边缘应保持在1.081.44m的范围内。土工格栅铺设时要展平、拉紧与下承层面密帖,并用U型锚钉固定,不得褶皱、扭曲和损坏,若需要搭接,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0cm。上下层搭接点距离不小于3m。土工格栅铺设过程中,质检人

35、员现场监控并做好检查记录,报监理签认后再进行下一道工序。下层填筑卸料时应注意保护土工格栅,需要时格栅部分采用人工上料摊铺。8.3.6边坡整修随每填层的铺筑、碾压进程同步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按照设计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进行整修,清除多余填土,及时对边坡拍实夯压,保证填筑边坡整齐平顺。同时,在路基两侧修筑挡水坎。每1520m修筑临时混凝土引水槽,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8.3.7试验记录过渡段每层填筑都要对填料的松铺厚度、压实厚度、含水量、碾压方式及遍数、检测指标等做详细的施工记录。记录表见附件。8.3.8试验总结通过对不同松铺厚度、碾压遍数、速率及检测指标的总结,确定适宜的松铺厚度、及相应的碾压遍数,

36、最佳的机械配置和施工组织,并对级配碎石填料的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优化,最终形成完整的试验总结。用以指导路桥、路涵过渡段基床表层以下及基床表层的大面积填筑施工。8.4边坡整修随每填层的铺筑、碾压进程同步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按照设计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进行整修,清除多余填土,及时对边坡拍实夯压,保证填筑边坡整齐平顺。8.5养护 过渡段每填筑完毕,为使掺入的水泥得到凝固,必须进行人工洒水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掺水泥级配碎石施工完毕后,严禁任何行人和车辆在养护期间进入。8.6试验成果书施工完成3日后,完成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经济、合理、成熟的施工工艺,完善试验成果书,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本段路桥、路涵过渡段填

37、筑按此组织施工。8.7施工注意事项(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2)过渡段与结构物连接时,应在结构物防水层与保护层完工、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3)级配碎石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横向结构物(路涵)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设台阶同时进行碾压施工。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纵横向排水坡。(4)在过渡段填筑施工时先进行AB料包边土填筑,完成后再进行过渡段级配

38、碎石填筑,以便减少掺水泥级配碎石的整体施工时间,保证从拌和到填筑完成的整过过程在4小时内完成。(5)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施工图及验收标准强度要求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同时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拌和料填筑过程中,每层填料的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碾压遍数应通过实验确定,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6)距结构物2m范围内及横向结构物顶部填筑厚度小于1m范围内应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宜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背壁面进行横向碾压。(7)当构筑物轴线与线路中线斜交时,首先采用级配碎石填筑斜交部分,然后再按照设计要求

39、设置过渡段,以减小路基与涵洞横向刚度的差异。斜交部分级配碎石与过渡段同步填筑碾压施工,靠近斜交涵的部位采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平行于斜交涵背壁面碾压。(8)随每填层的铺筑、碾压进程同步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按照设计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进行整修,清除多余填土,及时对边坡拍实夯压,保证填筑边坡整齐平顺。同时,在路基两侧修筑挡水坎。每1520m修筑临时混凝土引水槽,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9沉降观测埋设9.1沉降监测工艺简介与流程(1)路基基床以下沉降观测:路堤填筑前,沉降板应埋入地基底层并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顶端测杆高度,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40、后采用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第1次测出初始值,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2)沉降板示意图图9.1-1沉降观测板(3)沉降监测流程监测元器件的埋设 监测 观测资料 整理 数据分析 9.2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1)本试验段地基沉降板设置1观测断面,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2)依据施工图设计说明和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在路堤两侧坡脚外2m处设置边桩进行坡脚水平位移监测,与沉降板处于同一断面上。(3)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9.3本试验段监测断面的设置与观测地基经过处理后,

41、进行做地基承载力检测,检测合格后,进行地基沉降的动态观测。观测基桩必须置于不受施工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并定期进行复核校正。按20m间距在线路中心线处埋设地基沉降板,在两侧坡脚外2m处各布置水平位移观测边桩;监测断面里程位置分别为:路桥过渡段沉降观测设计断面里程为DK94+011横断面设置B-2型监测断面,路涵过渡段沉降观测设计断面里程为DK94+250、DK94+325横断面设置B-2型监测断面,共3处。在填土过程中,应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度-时间-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沉降趋势,判定地基的稳定性。9.4沉降板的制作及埋设要求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4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

42、管(75mm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50,厚1。沉降底板埋入地基不少于10cm,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放好沉降板后,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保护工作。9.5边桩的制作及埋设要求位移边桩采用C15号砼预制,断面为15cm15cm,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强制对中不绣钢筋测头,测头为圆端型,直径16mm、长10cm,并刻上十字丝。位移边桩埋设可以采用人工挖坑后,将预制桩放入坑内固定稳当,再采用C15砼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设的稳定。边桩埋设深度在地表以下1.4m,桩顶露出地面0.1m,埋设于距离路

43、基坡脚2m处。埋设完毕,待包边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初始值测读,记录测点埋设时间、位置、初始读数。9.6沉降观测频率从路堤填筑开始时进行沉降观测,实施过程中,观测时间的间隔还应根据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进行调整。当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当出现沉降突变、地表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见下表: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9.6)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填筑期间一般1次/天沉降量突变23次/天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1次/3天路基施工完毕第13个月1次/周第46个月1次/2周6个月以后1次/月无碴轨道铺设后第1个月1次

44、/2周第2、3个月1次/月3个月以后1次/3月9.7沉降观测主要技术要求垂直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往返较差、附和或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50.150.30.4DS05型仪器,宜按国家一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实施注:n为测站数水平位移监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相邻基准点位移中误差(mm)平均边长(mm)测角中误差()测边中误差(mm)水平角观测测回数0.5级仪器1级仪器2级仪器二等3.04001.02.0692001.82.0469.8沉降变形观测数据分析与评估路基沉降观测分两个阶段:一是填筑期间的观

45、测,二是主体完工后的观测,根据数据分析推导出路基最终沉降稳定时间以及最早适合铺设无碴轨道的时间。从施工开始持续观测到施工结束后(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根据观测数据,绘制“时间填土高沉降量”曲线,按实测沉降推算法或沉降反演分析法,分析并推算总沉降量、工后沉降值及后期沉降速率,并初步分析推测最终完成时间,确定铺轨时间。根据分析结果,结合工期要求, 验证、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当评估结果表明沉降还不能满足无碴轨道的要求时,则研究是延长路基摆放时间继续观测,还是采取(或调整)地基加固措施,(如调整预压高度、确定预压土卸荷时间、调整或增加地基加固措施等)即进行“观测评估调整”循环

46、,直至工期要求的时间止,并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路基沉降观测分析评估要求如下:观测和调整期:在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有69个月观测和调整期,且需至少经过一个雨季,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措施。动态分析:绘制沉降与路堤填高及时间的关系曲线,并与设计进行对比分析(见以下方法分析)。根据沉降变形观测数据,采用双曲线函数或指数函数法等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工后残余沉降,考虑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累积塑性变形,推算地基最终沉降量推导各观测断面沉降变形拟合曲线(预测曲线)拟合曲线的推导:一般以三个月为周期反复进行以不断逼近路基的真实变形状况。具体的说,在路堤完成填筑、安装沉降观测桩后

47、,按规定的周期测定三个月后可根据三个月测定的沉降观测结果推导第一个拟合曲线S1(t), 根据这个沉降拟合曲线可外推(预测)六个月后的沉降S1(t=6个月)然后继续观测三个月,并检查第一次预测结果是否合理。然后根据总共六个月观测的结果推导第二个更接近时间的沉降拟合曲线S2 (t),以这种方式不断逼近真实的路基变形发展。应当指出,在推导沉降拟合曲线时后期的沉降测定结果特别重要,应重点考虑。见沉降变形拟合曲线示意图图9.8-1 沉降变形拟合曲线说明:1.t(Monate):时间(月份)2.Messungen:沉降观测数据结果 3.Prognose an einem Bau-km nach3 Mona

48、ten: 根据沉降结果做第1次预测(三个月后)s1(t) 4.verbesserte Prognose: 根据沉降结果做第2次预测(六个月后)s2(t)5.s(mm):沉降量 (3)通常采用的沉降拟合曲线有以下几种:a.指数函数:S(t)=S(1-e-at)b.双曲函数: S(t)=t(b+t/ s)式中:s:以路堤填筑完成后(沉降观测桩安装后)为时间起点(t=0)发生的最终沉降量(t=)。a,b:沉降拟合曲线的参数。路基沉降预测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均应采用曲线回归法,并满足以下要求: 根据路基填筑完成或堆载预压后不少于3个月的实际观测数据作多种曲线的回归分析,确定沉降变形的趋势,曲线回归的相关系

49、数不应低于0.92。 沉降预测的可靠性应经过验证,间隔不少于3个月的两次预测最终沉降的差值不应大于8mm。 路基填筑完成后,最终的沉降预测时间应满足下列条件: s(t)/s(t=)75%, s(t)为预测时的沉降观测值。工后沉降的预测曲线图: 工后沉降sR(不包括交通荷载引起的附加沉降)由两部分组成,见图所示沉降 s路堤完成施工铺设轨道时间点T0预定运营完成时间点T3开始运营时间点T2sstsvsu+e,R分析时间点s(t)+ sst + sv = sR 各观测断面工后沉降的预测: SR= s(T3-T0)+SST其中:s(T3-T0):为路基在铺轨后发生的沉降。Sst:铺设无碴轨道结构自重发

50、生的沉降,一般很小,影响深度很浅,而且完成较快。可根据传统方法计算确定。如果实测总沉降明显小于计算值可相应提高路基压缩模量计算值。 路基铺设无碴轨道技术条件的评定 a.对每个路基工点应以三个月为周期根据最新推导的沉降拟合曲线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至少两次以上,并检查所有观测断面的预测工后沉降是否满足以下要求:SR= s(T3-T0)+SST15mm如图所示:沉降观测桩沉降工后沉降预测工后沉降 实测工后沉降 预测工后沉降 里程铺设无碴轨道技术条件的评定a.对路基和刚性结构过渡段还应同时审核其预测工后沉降差异是否5mm,折角1/1000。b.此外,还应检查同一个观测断面前后两次工后沉降预测值的差异,如果

51、其差值8mm,可认为预测的工后沉降具有足够的可信度。 c.设计预计总沉降量与通过实测资料预测的总沉降量的差值不宜大于10mm。如果一个路基工点所有的观测断面满足以上要求,该路基工点可以铺设无碴轨道。图9.8-2 代表性(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10试验检测内容与方法10.1压实标准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压实质量应按下表采用地基系数K30、动态变形模量Evd和压实系数K三项指标控制。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压实标准项 目地基系数K30(MPa/m)动态变形模量Evd(MPa)压实系数K压实标准150500.95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K 3点,其中距路

52、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1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1点;每填高约30cm抽样检验动态变形模量Evd 3点,其中1点必须靠近桥台或横向结构物边缘处;每填高约60cm抽样检验地基系数K30 2 点,其中距路基两侧填筑级配碎石边线2m处1点,路基中部1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进行平行检验,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质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两侧及锥体填筑压实标准指 标压 实 标 准化学改良土砂类土及细砾土碎石类及粗砾土地基系数K30 (MPa/m)130150动态变形模量Evd

53、(MPa)4040压实系数K0.950.950.95注:括号内数字为寒冷地区化学改良土考虑冻融循环作用所需强度值。检验数量:施工单位基床以下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3点,每压实60cm厚抽样检验地基系数2点;基床底层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和动态变形模量各3点。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20%进行平行检验,但至少一次。检验方法:按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TB1010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10.2外形尺寸控制标准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层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

54、法1纵向填筑长度不小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2纵向填筑坡度不大于设计值每层抽样检验3点,左、中、右各1点尺量计算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施工单位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顶面路基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尺量2边坡坡率(偏陡量)3%设计值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坡度尺量试验过程中安排技术人员、检测人员记录压路机的碾压速度、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及压实度检测等情况,以便整理出指导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的总结报告。11.试验成果 对不同填层厚度,不同碾压编数的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出碾压遍数与K30值和压实系数K值、动态变形模量Evd值

55、,变化曲线关系图,确定出不同填层厚度的碾压遍数。 对不同填层厚度的合理碾压遍数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过渡段级配碎石的最优填层厚度和碾压遍数。 根据沉降观测结果计算整理观测数据,绘制填筑日期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图,以评估工后沉降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 将以上各种施工记录和检测数据加以归纳总结,总结出试验报告。 12施工注意事项(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填筑应按“三阶段、四区段、六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每个区段的长度应根据使用机械的能力、数量确定。各区段或流程内严禁几种作业交叉进行。(2)过渡段与结构物连接时,应在结构物防水层与保护层完工、圬工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填筑压实过程中,应保

56、证桥台、横向结构物稳定、无损伤。(3)级配碎石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横向结构物(路涵)两侧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设台阶同时进行碾压施工。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纵横向排水坡。(4)在过渡段填筑施工时先进行AB料包边土填筑,完成后再进行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以便减少掺水泥级配碎石的整体施工时间,保证从拌和到填筑完成的整过过程在4小时内完成。(5)在横向结构物两侧基础等达到施工图及验收标准强度要求后,及时进行两端过渡段填筑,其压实度要求均与一般路基一致;同时应分别对称分层填筑,防止由于不对称填筑造成对横向结构物的扰动;拌和料填筑过程中,每层填料的压实厚度

57、不大于30cm,碾压遍数应通过实验确定,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6)随每填层的铺筑、碾压进程同步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按照设计路基宽度和边坡坡度进行整修,清除多余填土,及时对边坡拍实夯压,保证填筑边坡整齐平顺。同时,在路基两侧修筑挡水坎。每1520m修筑临时混凝土引水槽,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13质量保证措施13.1 组织保证措施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以一分部项目经理任组长,一分部项目总工程师、主抓安全质量的副经理及一工区经理为副组长的质量管理机构,下设安全质量部、工程管理部、物资设备部、工程经济部、财务部、综合部、中心试验室、精密测量队等质量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本项目质量

58、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确保国家、行业、建设、监理等关于工程质量方针、条例、规定和要求的落实,确保本分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行,定期对工程质量和创优规划进行检查评比和指导,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见附图1。作业队作为一分部项目部及一工区下的专业施工队伍,配套的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系统,直接管理生产现场工程质量。一分部项目部及一工区配备专职质检工程师,作业队设专职质量检验员,组建精干高效的质量检测、试验和测量队伍,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在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各个环节,实施施工全过程测量和试验控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实施检测工作。13.2管理保证措施实行“三检制”,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