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本知识

上传人:z**** 文档编号:60565284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书法基本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书法基本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书法基本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书法基本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基本知识(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书法基本知识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也称“文房四宝”。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也强调“书贵纸笔调和,若纸不称,虽能书亦不善也。譬之 快马行泥滓中,其能善乎”。显然书写工具是必湏讲究的,否则会直接影响书写效果。在中 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上, 文房四宝不仅在书写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自身也是一种传统文化,在这种文化形式与内涵中, 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汉水,体现出中国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笔:指毛笔,由兽毛制成。分硬毫、软毫、兼毫三种。硬毫笔有狼毫、紫毫笔等等。 笔性刚健、富有弹性,利于起倒,适合于写小字和行草书。但硬毫笔由于笔锋坚硬,书写时 锋芒容易外

2、露。软毫笔以羊毫为主,笔性柔软细腻,蓄墨多,适合写篆书、隶书、楷书和行 草诸体,因羊毫比较长, 可以做大斗笔,写大字。兼毫笔则是由硬毫与羊毫按一定的比例制 成的,其性能也因硬软比例的多寡而分。如“七紫三羊”即七分紫毫,三分羊毫;“五紫五羊”即五分紫毫,五分羊毫;这类笔软硬适中,刚柔相剂,比较适合初学者选用我国生产毛 笔的历史非常悠久,能制做毛笔的工厂遍布全国各地,但最有影响的还是浙江湖州善琏镇和苏州的湖笔厂,俗称湖笔。近年安徽、江西、山东制造的狼毫笔也有不少上品。我们在挑选 毛笔时主要的诀巧则为毛笔的所谓“四德”,即“尖、齐、圆、健”。尖:是指笔头合拢后,锋尖锐,不秃且极富弹性。、齐:指笔头捏

3、扁后,顶端的锋整齐。圆:指笔头周围饱满圆润,呈圆锥状,不扁不瘦,书写时线条浑厚。健:指笔毛有弹性,笔毛展开后易于收拢回复原状。笔锋有长短之分。锋长者叫“长锋笔”;锋短者叫“短锋笔”;长锋笔,其特点是笔 头较为瘦细,锋腹软,贮墨多,宜于写行、草书。短锋笔,其特点是笔头较为粗壮, 锋腹刚, 贮墨少,宜写楷书、篆书、隶书。其次,毛笔有大小之分。选用毛笔的大小应根据书写字的 大小而定,写小字用小笔,写大字用大笔,这是常理。最大的是楂笔,其次是提笔、斗笔; 大、中、小楷笔。新笔使用,由于笔毫上有胶质成分, 因此必须先用水浸开。切忌用热水,这样就会破坏毛笔 的弹性,每次用完后冼净晾干,以免受损。墨:它是我

4、国的特产,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的种类很多,较为常见的有三种。一种是松烟墨,松涸是用松林熏的涸和动物的骨胶制成的,墨色浓黑而沉着,入水后易化,较易磨。第二种是油烟墨,是采用桐油或煤油、麻油等熏的烟,加入胶质和香料等制成的。特点 是墨色乌黑而有光泽、耐水性强。第三种是混合墨,它是由松烟、油烟混合制成。随着时代 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一般都用墨汁练习书法,相对好一点的“一得阁“”中化墨 汁“和上海的“曹素功”墨汁,若将墨汁况点水,再用墨研磨一下,则晕化效果会更佳。书 写楷书时用墨宜浓,不宜淡,但不可太躁。书写行草书以既浓非淡为宜,千万不要太浓,浓 则景响行笔。书写篆书、隶书,用墨的浓淡和度近似

5、楷书。纸: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 种类也很多,其中最适合书画用的是宣纸。宣纸是以青 檀、楮树皮等多种原料揉制、蒸煮、制浆等精细加工制成。其特点是纹理清晰,质地坚韧、 色泽古雅,润墨性强,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的要组成部份。宣纸按其性能分为: 生宣、熟宣,半生半熟宣。生宣可分为单宣、夹宣、净皮、棉料等。由于生宣吸水性强,墨色层次丰富, 能在书法作品中反映出枯湿浓淡的变化,故最适宜创作书法作品。熟宣是生宣加明矶等制成,质地不吸水,一般工笔画采用熟宣。半生半熟宣也是采用生宣制成,质地吸水性能介于生熟宣之间,一般色宣都有半生宣。 宣纸以安徽经县所产的红星牌为最佳。另外我们在练习书法时一般是用稻草成的毛边纸

6、、元书纸即可。砚:砚的种类很多,按做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砖砚、石砚、陶砚、瓷砚、玉砚等,一 般以石砚居多,砚按产地分有广东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临洮县的洮砚,以及山东的鲁砚等,其中最有价值的是端砚。写字姿势写字首先要讲究姿势。姿势正确与否不但影响书写效果,而且直接关系到书写者的身心健康。姿势正确,便于发挥指、腕、肘、及至全身的气血,书写的点画也宜于稳正、 舒展。 否则,不仅妨碍书写效果,也容易造成身体疲劳,影响身体健康。身体的主要部位只有感到轻松、自然、灵便,才能持久、得力。这就是写毛笔字要讲究姿势的道理。写字的姿势分坐势、立势两种。书写时应根据字的大小而定,写寸楷以内的小字,宜 采用坐

7、势,写寸楷以上的大字宜采用站势。坐势:总的要求是,头下、身直、臂开、足平。即端坐不要腰驼背,头不歪斜,微微 俯视下方,胸部不能靠在桌沿上,两肩平齐,两臂自然撑开,左手轻按所写纸张,双足平放 地面。立势:站着写字要求做到:头俯、身躬、臂悬、足站稳。即俯视前方,身子略向前倾,不能 靠在桌沿,左手轻按纸张,右臂悬空,两足自然分天,与肩齐宽,左足稍前,右足稍后。执笔方法掌握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和保持良好的书写姿势是学习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此乃有正法也有变法,众说纷纭。如:当代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在论书绝句中谈执笔说:“我觉得执笔和拿筷子是一样的作用,筷子能如人意志夹起食物来即算拿对了,笔如人意在

8、纸上划出道来,也即是执对了。”此说也并无道理。笔者认为,我们选用古人在书写实践中 总结出来而又行之有效的经验可以少走弯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指执笔法:即:厭压、勾、格、抵五法。厭是大拇指端紧贴笔管内侧,力量向右上,略俯而斜,此谓之“厭”。以食指第一节笔管外侧,力量向左下,略俯而斜,与大拇指形合力,这样一支笔就 轻松地夹在两指之间,但要注意捏紧而不能捏死,此谓之“压”。这是执笔最主要的两个手 指。以中指第一节近指节入弯曲如钩,力量向右下勾信笔杆外侧,此谓之“勾”。以无名指 爪内交际处紧贴笔杆内侧, 力向左上,与中指相对,此谓之“格”。以小批紧贴无名指下端, 以輔佐无名指力量的不足,此谓之

9、“抵”。五指中食指和中指在笔杆的侧向里用力勾住;大 拇指、无名指,小指由笔杆的内侧向外用力顶住。两股力量对立又统一, 真正达到五指齐力。同时还应记住八个字,“指实掌虚,腕平掌直”。指实是指五指各自都发挥力量,并合理分配,朝着四面八方用力。 掌虚是指手掌要空虚, 便于圆转挥运,以致十分舒适随意。 所谓“腕 平掌直”是指手腕与桌面要几乎平行,而手掌要几乎垂直执笔时要注意几点:1. 执笔不能太紧,传说手上的功夫以背后突然抽笔不动为标准,这是不恰当的。太紧不能灵活,且笔力不易贯注到笔端。2. 执笔不宜太低,执笔的高低要根据字的大小书体的需要而定,尽量以最能发挥力量为佳。3. 执笔时笔杆尽量保持垂直。众

10、所周知,笔正则锋藏,在运笔时锋是否能挺立起来,当然并非机械地垂直,应随着笔势的来往,笔杆不断地稍有摆动,这样方能灵活而富有变化。4. 执笔还有着腕、枕腕、悬腕、悬肘、这样方可任意挥洒,痛快淋漓,以免受到腕和肘的束 缚。临帖的方法、要求书法临习的基本内容:书法临习就是依照范帖进行书写基础训练和作品欣赏,它是接受书法传统, 发展书法的必由之路。书法临习的基本内容是书写技法、书法形象作品精神。I临习方法:(1)读帖书法临习应先动脑后动手,未临摹之前,先要理解,这就需要读帖。读帖就是体会范帖的神韵,认识范帖,分析它的写法,掌握它的基本特点和规律。(2)摹帖摹帖就是直接依托在范帖或其仿样上书写。常用的摹

11、写形成有四种。仿影法:把透明的纸覆在范帖上,照着纸面上透过来的字影描摹。 描红法:在印有红色范字的纸上描摹廓填法:也叫双勾填墨法。 就是把透明的书写纸覆在范帖上,用硬笔沿字点画的外沿精确勾画,然后照空心字描摹。廓填法的好处是在勾勒过程中能加深对范帖点画形态的认识。就是把透明纸覆在范帖上,用硬笔在字的点画中线上勾画,然后看着字帖沿单线描(3)临帖临帖就是把字帖放在一边,凭观察、理解和记忆书写。常用的临写形式有四种。对临法:反范帖放在眼前对照着写,可以写得与范字一样大,也可以放大或缩小。背临法:不看范帖,凭记忆书写临习过的字。意临法:不求局部点画的逼肖,注意力放在对帖的大关系上和神韵的把握上。创临

12、法:运用对范帖点画、结体、篇章和风格的认识、书写范帖上没有的字,或联字成文, 创作作品。临帖要求字帖应放置于书案左上方。砚台放在右上方,练习用纸正对自己, 不能歪斜,书写时纸可上下左右移动。墨不可蘸得太饱,养成完后再蘸的习惯,不能写一笔就蘸墨。书法格式为从上到下竖写,先右后左。每天的临帖时间应保证半小时以上,至少应写三十字,节假日也不要间断。如欲在书法上有所成就,这点时间是很不够的。初学可参照点画运笔动作图示,但千万注意这只是为初学方便而提供的图示。事实上点画的运笔都是一气呵成的,决不是简单的机械动作的重复。因此,临写点画既不能信手涂雅,也不能像木偶一样动作僵化。-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临习中逐

13、渐领悟笔法,否则一旦形成不良习惯,纠正起来就不容易了。字的结构要经过长时间临习才能掌据。应先看清楚字再下笔,尽量养成看一个字写一个字的习惯,不能看一笔写一笔。特别要注意第一笔起笔的位置。初学只要能把字工整地写在格子中间就算达到目的了。米字格是供临习书法的界格纸,临习时对照范本字形,掌握点画位置,充分利用米字格,能帮助我们尽快掌握字的结构安排,为过渡到“背临”奠定良好的基础。关于用笔以指执笔,靠腕、肘和臂的运动,使笔锋着纸而出现各种点画,叫做用笔。用笔的过程,可 分为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阶段。起笔、收笔有“藏、露、方、圆、转、折”等的分别, 行笔有中锋、侧锋两种方法;整个运动过程提按交替、抑扬

14、顿挫,富于节奏。由于用笔方法 的不同,笔画有方有圆, 或方圆兼备。用笔是关系到书法线条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也是书 法最根本的要素。掌握了用笔方法,才能写出到位的笔画,然后构成优秀的书法作品。用笔方法,是人们从无数次的书法实践中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懂得了用笔方法,然后在临帖和日常书写时依次类推,身体力行地进行这些技法的投入训练,自然会达到融洽、 熟能生巧的地步。书法从楷书学起什么是书法?现代汉语词典里说: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写汉字的艺术”。而我国的文字形态的变化。大体依次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籀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八个阶段。那么,学习书法应追本溯源,先从篆隶入手,后学楷书,

15、其实不然,学书法应先从楷书学起,这是因为:(1)古人说:“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正说明只有先学好楷书打好基础,才能依次 学行、草、隶、篆书。(2)汉字的基本笔画是横、竖、撇、捺、点、钩、挑、折八种,楷书具备了这八种基本笔 画,且形态清晰分明,结构整齐,匀称端正,容易掌握。(3)从魏晋以来,楷书都作为正规的字体使用,实用价值最大。在我国楷书的书写艺术中,首推欧体、颜体、柳体、赵体为代表之作,他们各领风骚自成体 系。各种书体的介绍篆书:是大篆和小篆两大类的合称。甲骨文、金文以及籀文等秦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大篆隶书:萌芽于战国,兴盛于汉,隶书因篆书演变而来,有些字形还带有篆书痕迹。在书法史

16、上,隶书是汉代的瑰宝,它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和崇高的美学价值。正书:滥觞于汉代,完备于魏晋南北朝而定型于盛唐,经历六百余年,在这过程中,因时代、行制、地域、用途及师承的不同, 楷书形态不一,风格殊异,但从总体风格上可分为三大类: 即“晋楷”、“魏碑”、“唐楷”。唐楷:唐代是我国书法史上楷书的鼎盛时期,唐楷也因 崇尚法度而成为楷书之冠。行书: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但没有草书放纵。行书的兴盛时期在晋代,王羲之父子把行书发展推向成熟,对后人影响很大,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而产生的一种 “删繁就简、笔画连带”的连笔字,讲求“起抢收曳”“化断为连

17、”,自由放纵、变化多端。草书产生于汉代,是从汉魏时期流行至今的一种书体, 草书按年代和风格可分“章草”、“今草”、“狂草”三种;按大小可分“大草”、“小草”两种。书法作品的形式、章法、格式、款式、内容(1) .章法是指书法作品中线结构的组织,它包括单字中对点画的组织和作品中对单字的组织。而习惯上把単字中对点画的优化组合称为結字、结体,也称“小章法”;把作品中对字 与字之间的组合,称“大章法”;但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通常都有正文、落款、印章三个方 面构成,而三者又是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且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2) 格式立轴:是指长方形的独幅作品,一般是将整张宣纸竖着对开,自上而下、从右到左,逐行书

18、写。屏条:由条幅组成的书法作品叫屏条。大多由4、6、8成偶数搭配。中堂:指整张宣纸书写的书法作品。它因悬挂在老式堂屋正中而得名。横幅:与立轴相对,是将宣纸横着对开书写而成。长卷:指行制扁长、卷着保存的书画作品,其长度不受限制。扇面:是圆弧形的作品,有折扇和圆扇等。斗方:是长和宽比例相仿的书画作品。楹联:又称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两联之间,字数相等,字性、内容相对。(3) 款式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在布局上对正文起补充、平衡的作用, 而且可以通过文字组织去补充与发挥作者的创作才能,表现作者学识修养的重要方面。称谓:一般人可以称先生、仁兄等,上了年纪的则要更加尊称,如果是女性的则可称女士; 如是同行,可称方家、法家、法师等;对老师称我师吾师,对学生可称同学、学弟等等。套语:一般的应酬可用, 属书、雅属、属正等,或用清赏、清玩、惠存等, 稍微谦虚一些的, 可用正腕、雅教、教正等,如系自己的诗作,还可用两正、正律一类词语。使用这些套语时 也可以在名字之前冠以应、为、奉、书应、书为、书奉一类字样。祝寿一般可用华诞、 大寿、大庆等。F款:下款包括纪时、纪地、纪名等。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 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