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至宁国段简本-铁四院新闻网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60544197 上传时间:2022-03-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02.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芜湖至宁国段简本-铁四院新闻网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芜湖至宁国段简本-铁四院新闻网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芜湖至宁国段简本-铁四院新闻网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源描述:

《芜湖至宁国段简本-铁四院新闻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至宁国段简本-铁四院新闻网(1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公 示 说 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受安徽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委托,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环境评价单位从即日起,将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链接于和网站,向公众提供项目概况、环境影响、环保措施等方面的信息,并征求公众意见。您可以通过信件、E-mail、电话、传真等形式提供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联系人:石 涓 电话:027-51155997传真:027-51155977 E-mail:hb20040303 邮编:430063地址:湖北省武汉市和平大道745号中铁四院环工处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

2、段扩能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 本 )2009年12月 武 汉 1 总论1.1 建设项目前期准备情况简介1.1.1 项目名称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扩能改造工程1.1.2 项目地点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从芜湖枢纽弋江站(含)至宁国南站(不含),含芜湖枢纽配套工程。经过芜湖市、芜湖县、宣城市、宁国市。2 工程概况2.1 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范围正线工程:皖赣铁路芜湖至宁国段从芜湖枢纽弋江站(含)至宁国南站(不含),含芜湖枢纽配套工程。新建线路长度约92.665km;芜湖枢纽配套工程芜湖至弋江段线路长度约12.683km。(2)设计年度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2.2 主要技术标准(1)

3、芜湖至宣城段铁路等级:客运专线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300350km/h最小曲线半径:7000m,个别地段按设计行车速度合理选定。正线线间距:5m最大坡度:20到发线有效长度:650m牵引种类:电力列车运行方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综合调度集中建筑限界: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建筑限界(2)宣城至宁国段铁路等级:级正线数目:双线速度目标值:200km/h 预留250km/h条件正线线间距:4.6m最小曲线半径:一般5500m,困难4500m,引入车站2800m限制坡度:9牵引种类:电力列车类型:客机:动车组CRH2 客机SS9 货机:HXD2B牵引质量:4000t;列车运行控制方

4、式:自动控制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到发线有效长度:850m建筑限界:电力牵引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建筑限界2.3 主要工程项目及规模2.3.1 线路工程线路自芜湖枢纽芜湖站引出,沿宁安城际右侧并行分方向别引入弋江站,弋江站引出后,于新义附近上跨芜铜线、沿江高速等,于洪山村附近设芜湖县站,在巷口桥附近上跨沿江高速、既有皖赣线、铜南宣高速,沿既有线西侧引入既有宣城站。出站后,上跨沪渝高速公路,避开宣城国投电厂、扬子鳄保护区,于独山村附近设宁国南站。线路自芜湖枢纽弋江站至宁国南站(不含),新建线路长92.665km,含芜湖枢纽配套工程12.683km。宣城地区宣杭上行正线在南端进站方向改单绕上跨

5、皖赣既有线,改线长度3.5km;在宣城站南端设皖赣上行货车联络线3.796km、皖赣下行货车联络线3.953km。2.3.2 站场工程芜湖宁国段有芜湖、弋江、芜湖县、宣城4个站,其中芜湖站和宣城站为既有站,其余为新建站。2.3.3 路基工程芜湖宁国段路基长度34.4km,右线绕行单线路基1.6km,宣城联络线6.7km。本线路基设计类型主要有:路堤边坡防护、高路堤、陡坡路堤、浸水路基、路堑边坡防护加固、地基处理路基、不良地质路基等。2.3.4 轨道工程新建皖赣正线芜湖宣城段为CRTSI型板式无砟轨道,宣城绩溪采用有砟轨道,按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正线有砟轨道地段:(1)钢轨:正线无缝线路轨道采用

6、100m定尺60kg/mU75V无螺栓孔钢轨。(2)轨枕:正线无缝线路轨道新建路基地段采用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岔区铺设混凝土岔枕。(3)扣件:正线无缝线路轨道路基地段扣件采用与型有挡肩混凝土枕配套的弹条V型扣件。(4)道砟:采用单层道床,铺设特级碎石道砟。芜湖宣城按采用CRTSI型预应力平板式无砟轨道;联络线轨道:本线联络线速度目标值均不大于160km/h,按有砟轨道、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1)钢轨:正线无缝线路轨道采用100m定尺60kg/mU75V无螺栓孔钢轨。(2)轨枕:正线无缝线路轨道新建路基地段采用型有挡肩混凝土轨枕,桥上采用新III型混凝土轨枕。岔区铺设混凝土岔枕。(3)扣件:正线

7、无缝线路轨道路基地段扣件采用与型有挡肩混凝土枕配套的弹条V型扣件,桥上采用弹条V型扣件。(4)道床:桥上铺设单层道床,土质路基(非渗水土)铺设双层道床,土质路基(渗水土)铺设单层道床,硬质岩石路基铺设单层道床。2.3.5 桥涵工程设计采用洪水频率:桥梁1/100;涵洞1/100。全线共有大中桥24座63938.0m,其中左线单双线桥23座56878.1m 占线路长度的59.25%。其中特大桥14座61700.9延米(左贯通线特大桥13座54641.0m,右线特大桥1座7059.9m)、大桥8座2180.2m、中桥2座57.0m;共有框架小桥17座217.9纵延米-2179.0顶面平方;涵洞23

8、8座5993.6横延米。桥梁占正线总长度的59.48%。宣城地区联络线共有特大桥3座3675.31延米。涵洞39425.36横延米。2.3.6 隧道工程芜湖宁国段正线隧道合计5座2239m(芜湖弋江无隧道),隧道比2.12。2.3.7 电气化工程牵引网供电方式采用AT供电方式。芜湖宁国段新建宣城(CK60)AT变电所1座。接触网悬挂类型:芜湖至宣城段隧外正线采用全补偿弹性链型悬挂;宣城至宁国段及低速区段采用简单链型悬挂。2.3.8动车组设备新建芜湖存车场,设4条组存车线,并预留2条。2.3.9给水排水设芜湖、宣城2个给水站,均为既有给水站。设弋江、芜湖县生活供水站。芜湖动车存车场中设旅客列车卸

9、污设施,采用移动式卸污,设2辆移动式卸污车。芜湖县站生活污水采用SBR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其余采用化粪池处理后排放市政管网。2.3.10 通信采用GSM-R移动通信系统,设置车站和区间GSMR基站。3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3.1 特殊生态敏感目标分布现状线路两侧3公里范围内分布有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历史文化遗迹等特殊生态敏感目标5处。3.2 现状评价小结3.2.1 生态环境特征及生态功能分区工程沿线生态功能总体上以农业生态区为主,其次为林业生态区、城镇生态区及水域生态区,人为开发活动较强烈。3.2.2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评价范围内的土地类型主要有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建筑用地等六种地类。3.

10、2.3 基本农田分布状况评价在收集沿线各县基本农田保护率及划分原则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范围内土地利用现状,测算评价范围内基本农田面积为8057hm2。3.2.4 植物资源现状评价区植物区系属泛北极植物区向古热带植物区的过渡地带,以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 3.2.5 水土流失现状工程评价范围内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活动开垦造成的面蚀、沟蚀和局部坡度较大的地方原生植被破坏后,由于水力作用造成的侵蚀。3.3 预测评价小结3.3.1 对特殊生态敏感目标的影响本工程设计十分重视对沿线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保护,前期研究中通过优化线路方案,线路绕避了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陈山遗址国家级文物保

11、护单位、邵村遗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双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重要生态敏感目标。但受线路总体走向、技术标准、地质条件的限制以及沿线地方政府的要求,线路仍不可避免的穿越了敬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特殊敏感目标。3.3.1.1工程对敬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影响分析(1)工程与敬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置关系CK53+860CK55+510段约1.65km(桥1.0km、隧0.23km、路0.42 km)线路跨越了敬亭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范围。(2)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线路在敬亭山风景名胜区通过多以桥隧道形式,减少了景区用地面积,对敬亭山核心景区没有带来直接影响,但由于线型工程的切割作用,工程建设

12、将使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增加。3.3.1.2 工程对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影响分析(1)工程线位与森林公园位置关系CK52+040CK53+690、CK53+860CK55+510段约3.3km(桥2.34km、隧0.54km、路0.42km)线路跨越了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范围。(2)环境影响分析工程在森林公园内主要以桥、隧形式通过,占用森林公园的土地面积较少。工程所经区域无珍稀植物和天然野生植物的分布,无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分布,工程不在主要核心景区的可视范围之内,工程总体对森林公园的动植物、景观影响较小,通过加强景观绿化设计和施工期的管理,工程对森林公园总体影响较小。安徽省林业厅以林园函【200

13、9】11号“关于对新建皖赣铁路经过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征求意见的复函”同意了经过敬亭山森林公园的线路方案。3.3.2 工程水土流失影响本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施工期。工程后采取的工程及植物防护措施可有效防治工程建设所带来的水土流失。3.4 减缓措施及建议3.4.1对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自然保护类、风景旅游类敏感区的保护措施及建议(1)加强施工队伍的环境意识,在景区或森林公园内做到文明施工,弃土、弃渣严格按设计要求运送至指定地点堆放,做到不随意弃土弃渣,严禁将其弃于特殊生态敏感区范围内。(2)严格控制施工临时用地,做到临时用地和永久用地相结合,工程材料、机械定置堆放,运输车辆按指定

14、路线行使,施工便道利用既有乡村道路,不得在植被较好的地区新建施工便道。(3)对敏感区范围内的路基、隧道洞口的防护措施应以植物措施为主,并加强景观设计,使工程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隧道工程设计应落实早进晚出的原则,隧道洞门型式的设计,原则上优先考虑采用环保型洞门,尽量减少洞口边仰坡的开挖,避免对景观环境造成大的破坏,隧道边仰坡的防护应采用宜人的林草植被恢复,避免使用大面积的浆砌片石混凝土防护。(4)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桥下被破坏的土地,减少水土流失,及时疏通水网,对桥梁下方、路基两侧土地进行绿化。(5)选取绿化防护植物种类时应优先选取本地土著种,进入外来种时应请植物检疫部门进行外来种入侵风险评估。(6

15、) 加强与规划部门的沟通,使铁路建设与沿线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建设协调一致。3.4.2对地下文物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措施及建议(1)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年10月29日起施行),建设单位应按照地下文物的建设工程程序,委托具有相应资质定的单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根据调查、勘探结果采取切实的文物保护方案,并制定必要的施工期文物保护方案。(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新的地下出土文物,应立即停工,并迅速向主管部门报告,待有关部门和专家处理并同意后再行施工,以防文物损害,把不良影响降到最低。(3)加强文物保护宣传,设置宣传牌,明确沿线文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强调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增强施工人员的文

16、物保护意识。(4)增列文物保护费用,用于工程沿线地下文物勘和施工期应急预案。4 声环境影响评价4.1 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评价范围内声环境敏感点共有123处,主要为居民住宅、学校,多为90年代后建设。4.2现状评价小结正线区段建筑以2层砖混结构为主,除宣城站附近受既有皖赣线铁路噪声影响,部分敏感点声环境现状还受公路交通噪声影响,其它大部分区段主要受社会生活噪声影响,声环境质量较好,能满足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2类区标准。芜湖枢纽相关配套工程沿线敏感点密集,用地多规划为住宅小区,部分已经建成。多数敏感点受既有铁路噪声影响,敏感点现状超标。既有线由于速度较低,车流量相对较小,距铁路30

17、米处铁路噪声可以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规定的“昼间70dB,夜间70dB”的要求。4.3 预测评价小结本工程运营后,预测距铁路外轨中心线30米处铁路等效连续A声级昼间为75.877.2分贝,夜间为72.874.2分贝;昼、夜间环境噪声均能满足GB1252590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修改方案标准限值“70分贝”的要求,满足排放标准。但对照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4类区和2类区多数敏感点有所超标,不能满足声环境质量要求。4.4 减缓措施及建议本工程设计年度远期为2030年,因列车车流、车辆类型、沿线周边环境以及其它交通基础设施实施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多

18、,治理措施按近期(2020年)达标实施。工程新建线路区段沿线地势较为平坦,线路多为桥梁,多满足声屏障实施条件,该措施虽投资相对较多,但在防治噪声污染的同时,不会对敏感点的使用功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对距离铁路较近的集中敏感点,噪声治理优先考虑声屏障措施。对铁路30米范围内的现有噪声保护目标,敏感点规模较大时,以声屏障措施为主,敏感点规模较小、分布零散时,结合振动防治措施,以功能置换为主。对距铁路较远,或规模小、分布零散的声环境敏感点,以及同时受其它工程噪声影响而超标的敏感点,噪声治理以建筑隔声防护为主。针对芜湖枢纽相关配套工程线路沿线分布的密集敏感点,优先采用声屏障措施并辅以通风隔声窗的措施。

19、5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5.1 现状评价小结沿线敏感点环境振动主要来自社会生活产生的无规振动,道路交通振动以及与既有铁路并行区段铁路振动影响。其中不受铁路振动干扰区域环境振动昼间在5461dB之间,夜间在4959dB之间,全部满足相应标准要求。受既有铁路振动干扰区域环境振动昼间在6679dB之间,夜间在6479dB之间,满足“80dB”的限值要求。5.2 预测评价小结设计年度内,距铁路30m及以远区域的昼、夜间振动值分别为6482dB和6382dB,部分敏感点超过GB10070-88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标准之“铁路干线两侧”标准要求。设计年度内,距铁路30m以内区域的昼、夜间振动值分别为7084dB和

20、6984dB,部分敏感点振动值超过“80dB”限值。5.3 减缓措施及建议对现有工程前已存在的振动敏感建筑,评价建议对沿线敏感建筑参照80dB之标准限值采取减振措施。超标量较小时,以轨道减振措施为主;超标量较大,采取轨道减振措施仍难以达标时,采取功能置换措施。6 水环境影响评价6.1保护目标 工程经过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有:芜湖县保沙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芜湖县洁泉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6.2 水环境现状 工程经过的地表水体主要有青弋江、水阳江。根据地方环保部门提供的2009年最新监测数据,目前芜湖县青弋江现状水质较好,各项指标均满足GB3838-2002之II类标准;水阳江宣州段现状水质较差

21、,总氮超标严重(为劣V类),其余各项指标满足III类标准。6.3工程水污染源(1)施工期水污染源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来自: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场地机械车辆冲洗水、桥梁施工污水及隧道施工排水。(2)运营期水污染源本工程运营期污水主要来自沿线车站产生的生活污水6.4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6.4.1环境影响分析结论(1)本工程运营期污水排放总量为414 m3/d,主要为车站工作人员及乘客的生活污水,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为:COD27.2t/a 、BOD510.58t/a、动植物油1.21t/a、氨氮2.64t/a。(2)根据沿线地方既有和规划的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的建设情况,本工程芜湖站、弋江站、

22、宣城站污水均有条件纳入附近既有或规划的市政排水系统,进入所属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上述各站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满足GB8978-1996之三级标准;新芜湖县站污水不能进入市政排水系统,污水需经深度处理达标后排入附近沟渠,污水排放执行一级标准。(3)工程涉及的水源保护区有:芜湖县保沙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及芜湖县洁泉水厂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本次评价针对工程经过上述水源保护区的情况已发函征求地方主管部门意见,并相应提出了保护措施。施工期须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工程建设不会对水源水质及取水口水质产生不利影响。6.4.2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施工准备期间应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体系设计,禁止施工场地生产污水及

23、生活污水直接或间接排入水源保护区范围。(2)在施工场地排水口设施沉淀池,施工生产污水经沉淀处理后尽量回用于场地洗车和绿化。(3)施工场地厕所设置化粪池,对粪便污水进行初步处理。(4)从石油类的源头抓起,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养护维修及废油的收集,最大限度地减小排污量。(5)加强施工期环保监理。7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7.1 环境保护目标本次电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是新建铁路工程完工后列车运行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新建牵引变电所产生的工频电磁场的影响;新建GSMR基站产生的电磁辐射的影响。7.2现状评价小结铁路沿线电视信号的覆盖质量相对较好,有线电视入网率一般在6090,大多数用户收看有线

24、电视,少部分用户采用普通天线收看。7.3 预测评价小结7.3.1电视接收评价本段工程速度等级很高,沿线高架桥、高路基很多,除电磁辐射外,过车时由于高架车体的快速移动以及车体和桥体的反射遮挡影响,使得无线信道遭到严重破坏,引起接收信号的快衰落,将影响采用普通天线用户电视信号的正常接收。本工程建设对沿线仍采用天线收看的电视用户收看电视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本工程沿线采用有线电视或卫星天线的用户所占比例较大,预计工程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总体影响不大。7.3.2牵引变电所影响评价根据类比监测数据,牵引变电所在围墙处产生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感应强度较低,符合HJ/T24-1998中推荐的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

25、磁感应强度的限值要求。牵引变电所高压引入线走廊不属于本工程范围,其环境影响评价由电力相关部门组织实施。7.3.3 GSM-R基站的影响评价本工程建设GSM-R数字综合无线通信系统,根据预测分析,以天线为中心,长48m(沿铁路方向)、宽24m的矩形区域可定为天线的超标区域(控制区),即超标区外辐射功率密度可满足小于8W/cm2,符合标准GB8702-88和HJ/T10.3-1996的要求。7.4 减缓措施及建议7.4.1电视接收受影响防护措施工程完成后,列车产生的电磁辐射对沿线居民收看电视的影响可通过接入有线电视网来消除,同时可完全消除车体的反射和遮挡影响。建议对敏感点中受显著影响电视用户预留有

26、线电视入网补偿经费。待铁路建设完工并通车后进行测试,如确有影响,再实施补偿。7.4.2牵引变电所的影响防护措施本工程线路新建牵引变电在围墙处所产生的工频电场、磁场远低于国家推荐的标准,但为了进一步降低电磁影响,减轻居民对电磁辐射的担忧,建议对变电所进行最终选址时,尽量远离居民区等敏感目标。7.4.3 GSM-R基站的辐射防护建议评价要求在基站选址时应避免超标区域进入居民点范围,并尽量远离敏感区域。8 评价总结论实施建设皖赣扩能改造工程可大幅提高皖赣铁路通道的运输能力和运输质量,缓解运能不足与运量日益增长的矛盾,增强铁路自身的竞争力。可强化苏皖至闽赣铁路通道,完善和优化快速路网布局,对加强区域间优势互补和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可促进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和矿产进一步开发利用,繁荣地区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意义重大。虽然本工程在实施期间将对沿线地区的生态、声、振动、电磁、水等环境产生一定影响,但本报告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将使本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因此,综合平衡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本项目具有环境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