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文化渗透、经典阅读、高考链接”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氓》的教学为例

上传人:wjs****19 文档编号:60404354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探索“文化渗透、经典阅读、高考链接”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氓》的教学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探索“文化渗透、经典阅读、高考链接”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氓》的教学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探索“文化渗透、经典阅读、高考链接”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氓》的教学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探索“文化渗透、经典阅读、高考链接”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氓》的教学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索“文化渗透、经典阅读、高考链接”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氓》的教学为例(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探索“文化渗透、经典阅读、高考链接” 的有效教学模式以氓的教学为例内容摘要:有效的语文课堂应创设渗透着优秀文化、人文精神之美的氛围,引起学生兴趣,以渗透某个文化点在线索,在课堂不同阶段穿插式引导学生进行经典文本的扩读,速读,精读,最后在文化渗透的总体氛围下,自然而然迁移高考考点,进行课堂讨论,方法总结,练习巩固。笔者将以氓的讲授为例,探索以一个文化点为线索串连整个课堂,以穿插式思路进行经典文本扩读,以迁移式思路链接高考考点的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关键词:文化 经典 阅读 高考 有效 教学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从一份试卷来分析,高考语文除了第一部分考察字音词义句子,让学生习得最基础的语言知识外,第二部分考察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赏析,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均是让学生学会审美。审美,审智慧之美,审人文之美。选取的文章,不管是文言文、古诗词还是文学类文本甚至是实用类文本,均体现着浓浓的文化气息,尤其注重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渗透。因而从高考的现实性要求来看,语文课堂需要引导学生感受各类文化;而从高中语文教材选取的诗文来看,文化渗透与熏陶是语文课堂的要求,从学生学的角度而言,文本流露出的文化之美、人文之美也正是其

3、兴趣所在,语文有效课堂需追求“文化渗透”。一、 线索式思路进行文化渗透“语文课程目标大致包括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这两个方面。”王荣生等(编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语文课堂教学渗透文化内容,正是课标精神的充分体现!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关注文化对于语文课堂的建构,文化内蕴对学生的

4、熏陶和学生精神世界的打造。每一篇经典文本必定承载人类的智慧和思想,从社会历史批评角度而言,文学作品必定反映历史文化的变迁;如果从荣格的原型批评学说出发,每一篇经典文本必定带着人类的原始集体无意识印记,带着民族、人类的生命精神,“伟大的诗歌总是从人类生活中汲取力量,假如我们认为它源于个人因素,我们就是完全不懂它的意义。”【瑞士】荣格:集体无意识的概念,荣格文集,冯川译,改革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学生在语文课堂阅读经典篇目,应该要读懂时代的社会百态、字里行间蕴含的人情世故,要体会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乃至文本反映出来的民族生命精神。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在反复细读文本后,挑选出文本最突出的文化

5、点,以此为线索,串起整个文本的解读。在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便以“水边的爱情”为文化线索展开对文本的解读与拓展。氓是先秦文学中表现民间爱情,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典型之作。潜心研究文本,便可发现,“淇水”分别见证了女子“泣涕涟涟又载笑载言”的热恋、“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情变以及“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决裂的等三个爱情阶段。再研读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里的爱情多半发生在水边,甚至可以说水边的爱情几乎成了诗经爱情的一种模式。不管是学过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还是没学过的“泛彼柏舟,在彼河中”,“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唱不完的爱情就紧贴着流不

6、尽的河水蜿蜒生长。四季奔腾的水流,成了爱情的见证爱情的象征。以“水边爱情”为线索,能适时为课堂创造一种或“柔情似水”的浪漫感伤的氛围,或“猛如洪兽”的怨恨愤慨的基调,也能引起学生对几千年前蜿蜒漫流的河流文化的遐想与兴趣。当兴趣成为学生的老师,课堂方能有效开展。笔者首先从中国的水边文化说起,让学生比较氓与曾经学过的关雎、蒹葭的相同之处,学生能找到三首诗以四言为主,都是国风,均为爱情诗,皆有景物描写,但始终没能看到“河水”这一共同点,在不断追问下,学生也越发有兴趣去比较三首诗,于是笔者再引入一首郑风溱洧,学生便能明显地分析出四首诗都与“水边爱情”有关。此时笔者再作具体导入,引入“中国水边爱情”这一

7、文化主题:诗经华夏民族最初的文学,我们华夏民族发源于黄河长江,自古以来就离不开水。古老的先民耕种劳作于水边,织布养蚕于水边,一切情感的发生都伴随着流水汤汤。当然,他们的爱情也像一条小船往来摇摆于河水间。诗经里的爱情多半发生在水边,甚至可以说水边的爱情几乎成了诗经爱情的一种模式。在诗意语言的引导下,学生开始分析男女爱情由恋爱到情变到决裂的几个阶段,其分析总是离不开卫国境内的那一方淇水。同时也以“水边的爱情”为主题,引入大量的诗经经典篇目进行拓展性阅读,最后从诗经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的文学史地位的角度,分析诗经水边爱情文化对中国爱情文学的影响,简单介绍孔雀东南飞、洛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边城的水边爱情

8、情结,并且在最后的高考考点链接部分也以水边爱情诗为题材,让学生赏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整个课堂渗透着中国的水边爱情文化,多情的水文化摇荡于其中,课堂呈现出美感,紧密而连贯,学生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兴趣,教学的有效性也能保证。二、穿插式思路引导经典阅读一个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然而语文的学习却是无限,语文素养的形成仅靠精读教材的几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必须有大范围的阅读,因而我非常注重教师在课堂上的适时点拨,阅读拓展,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扩读并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即使在课外也对课堂拓展的几篇文章,几本书“魂牵梦萦”,愿意看书,并能自主赏析文章之美。课堂上穿插式的阅读并非没有方向的扩读,而是

9、同样地围绕课堂的文化线索进行拓展。可以从渲染文化主题的角度进行扩读,可以从烘托课堂文化氛围的角度进行扩读,可以从相似文本辨析比较的角度进行扩读,可以从丰富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扩读。笔者除了课前从渲染文化主题的角度进行扩读,导入运用关雎、蒹葭以及郑风溱洧三篇经典篇目外,在分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的比兴手法时,又从丰富教学内容的角度进行扩读,辅之以周南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分析“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一句时,再适时展示“泛彼柏舟,在彼河中(鄘风柏舟)”,“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卫风有狐)”,并从诗经的比兴手法拓展开去,以诀别书中的“朱弦断,明镜缺,朝露晞,芳时歇,白头吟,

10、伤离别,锦水汤汤,与君长诀”和即将要学习的“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饮马长城窟行)”为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创作手法为中国文学创作手法的源头,再次明确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文学史地位。最后,在课间时间,笔者给学生完整地展示个人很喜欢的郑风子衿、王风君子于役、郑风女曰鸡鸣,鼓励学生与我交流对这几首诗的看法。学生虽然一开始都表示很难读懂,但经过我声情并茂的朗读和浅显有趣的翻译,不少学生都开始表示觉得这些爱情诗很“有趣”,另外,在课程结束后,我又整理八首短小而比较易读的诗经爱情篇目张贴在教室墙上,供学生欣赏。最后一个学生表示:“诗经的诗短小却好像包含很多意思,短短一句话可以引起人很多想象。”

11、 笔者认为,在课文解读与建构的不同阶段,穿插式地从不同角度进行经典文本扩读,会有效地辅助课堂教学,丰富教学内容,为课堂注入更多文化情怀,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其文化积累,提高文化认知层次,使整个课堂立体而多面。三、 迁移式思路链接高考考点中学课堂应追求“有效教学”乃至“高效教学”,这要求教师研读课文,将课文中最有解读意义或最有训练价值的内容提炼出来,将提炼出来的这些内容用最有效的方法让学生进行习得。北大中文系温儒敏教授强调:“一线教师要尊重语文教学规律,注意教学梯度,力求每课一得”温儒敏,2013. 温儒敏:语文课改要“守正创新”.语文教学通讯,4A期;。一节课的高考考点链接不需求多,但须求

12、精,在文化普及的总体氛围下,选定要训练的考点,进行课堂讨论,作方法总结,然后做兴趣练习。 “兴”,“最诗之要用也”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136页;,是诗经中最具生命力的创作手法,在后世文学中获得巨大发展,从屈原的香草美人之喻,到汉魏晋五言诗,再到诗歌繁荣的唐宋时期,陈子昂提出的“风雅”“兴寄”等,因感于外物而生情,起到烘托渲染气氛,或隐喻下文的作用,“兴”最后逐渐发展为今天学生常见的“情景结合”“象征”等手法,同时也成为高考较为青睐的知识点。因而,在氓的教学中,可以将“兴”手法的赏析迁移至高考“情景结合”手法的赏析,以此为重点,进行诗歌品读。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都是难

13、点,也是弱点,难就难在学生求助于注解工具书,文本便一目了然,很少关注细节微观之处,却自以为一切了然于胸。对于“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在最后一段插入,很少学生能留意,他们更多在翻译层面上去理解,只要翻译通顺,便觉得“存在即是合理”,从不去品味其妙处,更认为自己懂了。“文本只有当解释者与之进行对话时才真正存在,而且解释者的情境是文本理解的重要条件” 美DC霍埃著,兰金仁译:批评的循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5页。孙绍振曾表示:语文老师“面对的不是惶惑的未知者,而是自以为是的已知者。如果不能从其已知中揭示未知,指出他们感觉和理解上的盲点,将已知转化为未知,再雄辩地揭示深刻的奥秘,让他们恍然大

14、悟,就可能辜负了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孙绍振著:名作细读(自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语文老师应设法引起学生对于氓中兴的用法的注意,并揭示学生对于其妙处的“未知”,从而以练习题的方式使得学生习得“兴”乃至“情景结合”手法的赏析要点。在氓的教学中,笔者从氓的起兴手法赏析拓展到诗经文学的起兴赏析,再以“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一句为例,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思远道”之前,加一句无关的“青青河边草”?笔者组织引导学生同桌间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对诗歌进行“头脑风暴”般的想象:草是怎样的?河给人什么感觉?河边草又给人什么感觉?他们与“思”与“远道”在感觉上有什么相关之处?最后多数学生能想象到青

15、草和人的思念在形态、外形上虽没有相似之处,但是诗歌将二者放在一起,青草那一片绿的绵延无尽,便会让人联想到远方;两句话相结合,就给诗人的这一份思念一个很具体的场景,让人想象到有个人望着无边际草,思念远方的人,而这思念绵延不断。自然而然地,学生便能理解兴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妙处在于创设人物活动环境,或创设诗歌美好意境,自然抒情,引起下文。然后,笔者请学生总结分析“兴”这一手法的要点:描写起兴之物给人什么感觉;分析起兴之句与后面的话有什么相关之处;分析两者结合,会引起人们想象到什么场景(描写氛围),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课后习题笔者以诀别书中的“锦水汤汤,与君长诀”以及流行歌曲青花瓷的“天青

16、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为材料,让学生二选一练习分析“兴”的手法,并在下一节课上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答案,要求全班同学按照“兴”的赏析要点给答案打分,学生得以更清晰地知道如何回答此类题目。最后,笔者分析“兴”与高考“情景结合”“象征”“虚实相生”等手法的关系,再次提醒学生掌握“兴”的赏析要点,并给出201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诗歌赏析题目:分析“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经过初步自主赏析,到理性总结要点,到练习实践几个阶段,在最后的高考小试牛刀,学生多数都能写出较为完美的答案,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得以呈现。小结:教材诗文的精细阅读是文化渗透的途径,经典文本阅读拓展是对文化渗透的巩固,而将

17、教材文本与高考接壤是对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检验。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教师要树立语文课堂文化观的意识,深入挖掘文本文化意识,围绕文化主题扩读经典文本,充实语文课堂的文化底蕴,并与高考接壤,使语文课堂有效展开。这就要求教师要勤读多思,否则教师思想将停滞不前,语文课堂将陷入僵化的教条主义,带给学生的便是机械的没有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的低效学习,文化的血脉将不能在学生群体中肆意流淌。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2】王荣生等(编著):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3】孙绍振著:名作细读(自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1页;【4】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课改要“守正创新”,语文教学通讯,2013第4A期;【5】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年版,第136页;【6】 美DC霍埃著,兰金仁译:批评的循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65页。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