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治核心知识

上传人:i**** 文档编号:60385747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4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登革热防治核心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登革热防治核心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登革热防治核心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资源描述:

《登革热防治核心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防治核心知识(1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登革热防治核心知识1、什么是登革热?登革热俗称 “断骨热” 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全世界每年大约有 5 千万到 1 亿登革热病例发生,其中有 50 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病毒属披盖病毒科黄病毒属,包括、四个血清型,各型都能引起本病,并能激发型特异抗体。各型间免疫保护不明显。2、登革热疫情分布在哪些地方?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亚热带的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

2、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2014 年夏秋季,我国的省流行较严重。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大陆近些年来不少地区都发现了来自国外流行区的输入性病例, 个别地方还引发了当地病例的发生,甚至造成局部暴发,如今年登革热日清。3、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什么?.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 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 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 ( 俗称“花斑蚊” 或“黑斑蚊” ) ,有白斑,胸背板有一条白色纵蚊。白纹伊蚊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活动。雌蚊嗜

3、吸人血, 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 ( 约为下午五、六时 ) ,及早上八、九时。室外及室皆可叮咬人。4、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当伊蚊叮咬病人 (发烧前至退烧期)或隐性感染者后,病毒进入蚊体,病毒在蚊体复制 814 天后即具有传染性。 具有传染性的伊蚊叮咬人体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造成感染患病。伊蚊可终生携带和传播病毒。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 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5、登革热好发于哪些季节?全年均有病例发生, 大多数地区的高峰期与雨季相一致。 泰国和缅甸 510 月为高峰。马来西亚和越南, 6 月份病例数增多,次年 1 月降低。印度北部通常在 811 月;而拉贾

4、斯坦的一次流行,则是在旱季 (4 5 月) ,认为与埃及伊蚊在室贮水容器中繁殖有关。我国和主要流行季节为 311 月,高峰期为 46 月,为 811 月。的一次流行发生在 710 月。.6、登革热的易感人群有哪些?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 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当地成年居民的血清中几乎都可检出抗登革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故发病以儿童为主。在我国各年龄均可感染登革病毒而发病, 从婴儿到老人, 不分男女、不分职业和种族均可得登革热。7、患过登革热的人是否可以不再患?人被登革病毒感染后, 可对同型登革病毒

5、感染产生免疫力, 并可维持数年,对异型登革病毒也有 1 年以上的免疫力, 对其他黄病毒属成员如乙型脑炎病毒和圣路易脑炎病毒,亦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力。8、我国省的登革热是从哪来的?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省历年分离的登革病毒进行分析,发现在所分析的不同年份或不同地点的 14 株登革热病毒中,都与东南亚的登革病毒株有非常高的同源性, 说明我国的登革病毒来源于东南亚,属于输入性的。9、登革热潜伏期有多长时间?.登革热的潜伏期是 314 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 314 天发病。10、登革热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哪些?登革热表现为突然起病,畏寒、迅速发热 (24 36 小时达 3940,少数患

6、者表现为双峰热 ) ,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及疲乏、 恶心、呕吐等症状,可出现出血倾向, 面、颈、胸部潮红称“三红征”,结膜充血、表浅淋巴结肿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部分病人上述病症不典型或表现轻微且病程短、痊愈快 ( 其中有些可自愈 ) 者为轻型登革热。病死率极低。11、个人如何预防登革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避免给被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子叮咬的措施如下:(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2) 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

7、置蚊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 以免发生爆炸。(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所有渠道要保持畅通。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12、如何灭蚊?预防登革热暴发的有效措施就是杀灭伊蚊, 其中除紧急杀灭带毒成蚊外,翻盆倒罐清除伊蚊孳生地,迅速降低蚊媒密度更为重要。埃及伊蚊

8、主要孳生于水缸、 水池和各种积水容器; 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建筑工地等清水型小积水。 水缸加盖:每隔 35 天清、刷、洗、烫一次,以清除杀灭水缸壁幼虫及蚊卵。生物灭蚊幼:在水缸中放35 条吞食蚊虫的鱼类如柳条鱼、中华斗鱼、非洲鲫鱼、塘虱鱼等,或在水缸中投放云杆菌H-14 制剂。开展以防制伊蚊为中心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实行翻盆倒罐,填塞竹树洞,处理室外各种小积水,花瓶、盆景每57 天换水一次,不在露天堆放废轮胎,或用塑料布覆盖,不得积水。对难于清除的非饮用水容器积水, 可投洒废机油类或缓释杀虫剂。.紧急灭蚊:室外环境针对伊蚊栖息场所 (如竹林、园林、花

9、圃、废旧轮胎贮藏地、沙井、暗渠、污水排放口、桥底、防空洞、建筑工地、废品收购站以及住宅周围场所等)进行大面积喷洒。灭蚊在白天进行,注意防止食品污染及人、畜中毒,室喷药前要关好窗,喷完药关门,经 1 小时后再打开门窗。必要时可实施对交通工具灭蚊。要特别做好流行区医院、 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围的灭蚊工作。近期学校刚开学不久, 教育部门要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各学校要做好开学前的杀灭成蚊、清理伊蚊孳生地。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大家对蚊虫传播疾病的认识, 提高对预防登革热的意识及评估其风险,鼓励全校积极参与预防蚊患。13、预防登革热,为什么要翻盘倒罐,清除积水?每只蚊子在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里要经历四个阶段

10、:卵、幼虫、蛹以及成虫,其中前 3 个阶段均需在水中完成。卵在水中化成幼虫,幼虫经 4 次脱皮变为蛹,蛹羽化变成蚊,完成这一过程通常需要 1015 天。故家庭中水养的盆栽植物,例如富贵竹等都是孳生蚊虫的温床。因此预防登革热最主要的措施是清倒积水,清除蚊虫孳生地。14、旅游者如何防护登革热?.登革热常出现在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夏秋季到登革热疫区如东南亚旅游时,需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要做好防蚊、个人保护措施。旅游后半个月如出现发热,应尽早就医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旅行史。15、哪些情况下是疑似登革热病例?凡在流行区或到过流行区旅游、探亲、劳务、经商者,在流行季节有发烧 38以上,再加上 剧烈头痛、后眼窝

11、痛、骨头关节或肌肉痛; 发烧 34 天后身上出现红疹; 发病期间全身发痒,这三项的其中一项症状,即视为疑似登革热病人,需在 24 小时到医院诊治。16、哪些情况下你要怀疑自己可能是登革热病例?如果您具备以下 3 个条件,要怀疑自己可能是登革热病例。 (1)发病前 14 天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 2)发病前 14 天有可疑蚊虫叮咬史;( 3)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17、怀疑自己患有登革热,该怎么处理?如果怀疑自己患有登革热,需在 24 小时到医院诊治。请立即与当地医疗机构或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取得联系, 进行诊治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避免自己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如果在外地治疗不彻底, 返回家后也继续到医院治疗并进行防蚊隔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