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笔记1

上传人:每**** 文档编号:60365535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中医学基础笔记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医学基础笔记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医学基础笔记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资源描述:

《中医学基础笔记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基础笔记1(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20100301中医学基础第一章 中医学导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医学理论形成于先秦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其形成的标志。*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确立的标志。*两晋隋唐时期,基础理论和临床学科有了较大的发展,出现了脉经(第一部脉学专著)针灸甲乙经(第一步针灸学专著)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千金要方(第一部方剂学专著)等著名医书。*两宋金元时期,学派分争,学术活跃,产生了陈无择的“三因学说”和寒凉、攻邪、补土、滋阴学术流派,使中医理论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明清时期,中医学的发展进入到学科分化,医学集成的阶段;同时本草纲目巨著问世,“命门学说”、“

2、瘀血理论”及温病学派兴起,使中医学理论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并日趋完善。*三因致病说把复杂的致病因素概括为外因、内因、不内外因三类。*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刘河间)-寒凉派 张从正(张子和)-攻邪派 李杲GAO(李东垣)-补土派 朱震亨 朱丹溪)-滋阴派*明代温补学派的代表医家赵献可、张介宾等提出了命门学说,丰富了藏象学说的内容。清代王清任重视解剖,著医林改错。20100305中医学基础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理论基础,以辩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学术体系。*中医理论体系有诸多特征,其中整体观念和

3、辩证论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所谓整体观念,是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统一性的认识,是整体思维方法在中医理论中的体现。授课:XXX*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思路,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辨证论治包括辩证和论治两个思维阶段。辩证的任务是分析疾病,寻找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论治则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所找出的主要矛盾进行治疗。五脏:心肝脾肺肾四诊:望闻问切例:感冒(病) 头痛,鼻塞,恶寒重,流清涕,发热轻,舌苔白,脉浮紧等(症) 风寒表征(证)例:感冒(病同) 风寒表征-辛温解表 风热表征-辛凉解表(治异)例:麻疹 初期-发表透疹 中

4、期-清热解表 后期-益气养阴清热(同病异治)例:久泻,脱肛,胃下垂,子宫下垂(病异)-中气下陷证(证同)-升提中气(治同)复习思考题: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A: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2,病,证,症的区别是什么?A:病是疾病的简称,是指有特定的病因、发病形式、病变机理、发病规律和转归的一种病理过程,反映疾病全过程的根本矛盾。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本质的概括。症是疾病的临床表现,是病人主观感觉或医生检查所获得的结果。3,何谓“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所谓“同病异治”,就是指同一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病机,即所表现的征候不同,因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所谓“异病同治”,

5、是指不同类型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即所表现的征候相同,就可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授课:XXX 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的初始涵义-仅指日光的向背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体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法则。宇宙本原-太虚 大无 无极 太极)-元气-两仪-四象-八卦-万物八卦: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划分阴阳的标准:水火的特性-水:寒凉向下火:温热向上自然界: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阳 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阴医学领域: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阳

6、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或功能-阴20100308中医学基础四.阴阳学说1.阴阳属性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必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阴可以转化为阳,阳可以转化为阴2.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且具有无限可分性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概念: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相互关联的阴阳双方之间存在着相互抑制、排斥、牵制等关系阴阳双方牵制、排斥、斗争动态平衡再斗争再平衡事物的发展变化制约斗争停止事物的发展变化停止制约斗争失控事物的发展变化失衡授课:XXX类经附翼医易说:“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二)阴阳的互根互用概念:互根指阴和阳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关系 互用是指阴阳之间相互资

7、助、促进的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例如:气(阳)与血(阴)的关系 物质(阴)和功能(阳)的关系(三)阴阳的消长平衡1.消长:“消”,减少,衰弱;“长”,增多,旺盛阴阳消长:是阴阳之间对立制约矛盾运动的量的变化2.消长平衡在一定限度内动态平衡: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阴消阳长,阳消阴长例如:从冬-春-夏,气候从寒冷逐渐转暖变热,即是“阴消阳长”的过程(四)阴阳的相互转化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阳-阴是质变过程转化的条件-事物发展变化的极期,“物极必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寒极生热,热极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和相互转

8、化,说明阴和阳之间的相关关系不是孤立的,静止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差异、对抗、制约、排斥的矛盾运动之中。六.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部位与结构:上部为阳,下部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腹为阴,背为阳脏腑 五脏(阴)-心肺(阳)-心(阳)-阳中之阳授课:XXX肺(阴)-阳中之阴 肝脾肾(阴)-肝(阳)-阴中之阳脾肾(阴)-脾(阴中之至阴) 六腑(阳)(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是阴精与阳气两个方面保持着对立统一的协调关系的结果。 例如:人体的气属阳,血属阴;物质属阴,功能属阳;脏属阴,腑属阳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

9、绝。”(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1.阐释疾病的本质 疾病的本质-“阴阳失调”(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2.阴阳偏衰的病机阴阳偏衰,即阴虚或阳虚,是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变阳偏衰-“阳虚则寒”:阳气虚损-阴相对亢盛-虚寒证:畏寒,肢冷,苔白,脉迟等阴偏衰-“阴虚则热”:阴液不足-阳相对亢盛-虚热证:低热,潮热,颧红,盗汗,苔少,脉细数等3.阴阳互损的病机阴阳互损,是指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不足,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的病变 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两虚4.阴阳转化的病机授课:XXX 阴阳转化,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而出现病证,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在一定的条

10、件下,阴证-阳证 阳证-阴证 例如:由阳转阴:热毒极重-休克状态由阴转阳:寒饮中阻-郁而化热(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1.四诊以阴阳为指导望诊阴阳问诊分阴阳 色泽鲜明-阳 喜寒恶热-阳色泽晦暗-阴喜热恶寒-阴 闻诊分阴阳 切诊分阴阳 声高气粗-阳实、数(念朔)、滑-阳声低息微-阴 虚、迟、涩-阴 故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2.辩证以阴阳为总纲八纲(八个重要的方面)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里虚寒-阴 表实热-阳(五)用于疾病的治疗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阴阳偏盛 治则-损其有余(实者泻之) 治法-阳偏盛-实热证:用寒凉药清热(热者寒之)

11、(若兼阴液受损兼以滋阴)授课:XXX 阴偏盛-实寒证:以温热药祛寒(寒者热之)(若兼阳气受损兼以补阳) 阴阳偏衰 治则-补其不足(虚者补之)法治-阴虚-虚热证-补阴阳虚-虚寒证-补阳 疾病 正气(阴精,阳气) 邪气(阴邪-寒湿,阳邪-暑热) 2.解释偏盛的病机 阴阳偏盛,是指阴或阳任何一方过亢,高于正常水平的病变。 阳偏盛 阳盛则热:阳邪伤人-阳的绝对亢盛-实热证:高热,面红耳赤,烦躁,舌红,苔黄,脉数阳盛则阴病:阳热偏盛-损伤阴液:口渴,尿少,便干等 阴偏盛 阴盛则寒:阴邪伤人-阴的绝对亢盛-实寒证:恶寒肢冷,脘腹冷痛,苔白,脉紧 阴盛则阳病:阴偏盛-损伤阳气:尿清,便溏等 阴阳偏衰治法一览 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补阴阴病治阴-“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阳 阴中求阳-用于阳虚,是指在用补阳药时,兼用少量补阴药,以求得更好的补阳效果阳中求阴-用于阴虚,是指在用补阴药时,兼用少量补阳药,以求得更好的补阴效果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补略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