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罗县“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60361061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8.5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博罗县“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博罗县“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博罗县“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资源描述:

《博罗县“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罗县“十二五”规划(4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博罗县“十二五”规划博罗县“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珠三角纲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我县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合作,协同打造深莞惠经济圈,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时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博罗县委关于制定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旨在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

2、、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一)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县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的发展思路,继续落实“八大发展战略”、“八项民心工程”,大力推进“六大博罗”建设。以全面落实珠三角纲要为契机,抓规划、打基础、强产业、保民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积极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民生得到较大的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1、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实现较大幅度增长,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初步预计,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95.29亿元,比2005年增加150.34亿元,年均增

3、长15.2%,比“十一五”预期目标高0.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5.6%、17.9%和14.9%。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期末的15.5:47.8:36.7调整为10.9:51.9:37.2,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0602元,比2005年增加14368元,年均增长13.4%。据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2009年,博罗位居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第二名。全县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投资和消费两大动力推动。预计2010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18.37亿元,比2005年增长3.14倍,年均增长3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

4、005年的36.9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90.99亿元,年均增长19.7%;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2005年的4.22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02亿元,年均增长28.9%。“十一五”期间,我县共引进了393宗外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金额12.5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金额8.73亿美元,面对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招商选资工作仍取得可喜的成绩。2010年外贸出口总额16.4亿美元,年均递增17%,“十一五”期间累计外贸出口总额60.92亿美元。2 、三次产业快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雏形初现“十一五”期间,我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力度和增加投资力度,大力加强水稻、蔬菜、水果、水产四大主导产业基地

5、建设,空间上按照“三区一园一带”布局,协调东中西部发展,支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引导支持17个已建成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其它有条件的农业基地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建成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提升农业发展层次和竞争力。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已经形成以优势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业体系,八大支柱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十一五”期间,全县以打造珠三角经济区域中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突出抓大做强,集中力量发展壮大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这些产业已经成为全县产业快速稳定发展的龙头和实现利税的主要来源,对整个

6、产业起着强劲的支撑和带动作用,也为博罗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县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预计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为109.7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4.9%。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发展是服务业实现较快增长的根本保障,其中,房地产业和旅游业成为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力量。3 、人民收入稳步增加,民生事业水平提升预计2010年我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6902元,比2005年增加13045元,年均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为9065元,比2005年增加4455元,年均增长14.5%“十一五”期间,我县推行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不断加快服务型政府转变,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实行科学化

7、、民主化决策,行政决策机制不断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日渐完善,法律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基层依法治理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得到加强,各级监督力度加大。教育方面,九年免费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创建省教育强县三大目标全面实现。幼儿、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提升。教师待遇实现“两持平”。卫生方面,县、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20间卫生院基本完成改造建设,基层卫生服务站覆盖率达到100%。实现了卫生监督法制管理,依法开展对食品、医疗、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全县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社会保障方面,社会保险管理体系日趋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初具规模,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

8、提高。2009年5月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一体化的城乡统筹的医疗保险制度,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相继实施了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村独生子女纯生二女结扎夫妇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2010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县覆盖。社会救助体系由点到面整体推进。“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平均值为2.62%,完成了“十一五”规划中要求控制在3%以内的目标。4 、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以来,我县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全面开展高等级公路、特大桥梁、车站建设和国、省、县、村道的升级改造工作,掀起了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全

9、县交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3956公里,全县公路密度138公里/百平方公里,比2005年增加62公里,交通枢纽的地位进一步突显。与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之间桥梁、道路、公交等对接项目建设扎实推进,融入珠三角交通一体化步伐加快。基本建成了主干公路与大中城市相通,境内各要道相连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运输方面,形成以县城为中心,石湾、园洲、龙溪等经济相对发达的乡镇为结点,辐射广大城乡结合部的道路运输网络系统。园洲至石排和石湾至石龙两条跨市公交线路于2009年底开通,大大方便了跨市毗邻镇之间群众的出行,为早日实现深莞惠交通一体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十一五”期间,我县水利、电力、环保等基础

10、设施建设成就突出。水利设施方面,重点推进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连续掀起水利建设大会战,初步建成“上蓄、中防、下排”的能抵御一定洪水能力的城乡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调配能力的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电力设施方面,新建110KV变电站8座,新增110KV变电容量95万KVA,建成110千伏线路167km,新增220KV变电站2座,新增220KV变电容量96万KVA,新增220KV线路214.25km,新建(改造)10KV线路650km,新增10KV配变157台,新增10KV配变容量2.86万KVA,新建(改造)低压线路681km。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五台机

11、组建成投产,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初见成效。环保设施方面,建成县城首期和二期、龙溪、园洲、石湾、湖镇等6座生活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41.5公里,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文体设施方面,县体育中心落成并投入使用,县文化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大大加强了我县承办大型文体活动的实力。5、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环境质量有所提升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县”,以把博罗建设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基地为目标,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到2010年底,全县建成17个统筹城乡示范村,基本完善了示范村的规划、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和公共服务。实施“3+2”工程,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十一

12、五”期间,我县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县镇体系也趋于完善,城镇空间布局趋于合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推进、高效能管理要求,加快对接珠三角区域一体化,以实现建设生态优、人文美、城乡宜居的“园林城市”目标,走出一条适应县情的有利于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具有岭南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十一五”期间,我县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大气、水、声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并基本保持稳定。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100%,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率逐步提高,森林覆盖率51.4%。(二)发展环境1 、发展环境全球经济遭遇金融危机之后,进入了一个反复调整和缓慢

13、复苏的阶段,世界经济的复苏将呈现曲折而缓慢的过程。在“后危机”时代,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触底回升中的增长势头强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世界各国、尤其是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将加大力度研究和开发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创意工业等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营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下,我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恢复性增长态势已基本稳固,并具备了持续增长的动力。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将加快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进程,通过进一步扩大内需来促进经济增长,居民的消费和福利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在金融危机中,广东是国内受到冲击最早,遇

14、到挑战最大,碰到困难最多的省份之一,外向型经济集中度高的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广东经济为了彻底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谋求摆脱过去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探索和确立科学发展的新道路和新模式。广东省近期在加快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加快实现省内区域平衡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珠三角纲要的出台,明确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实现区域一体化的目标,为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 、面临的机遇“十二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十分难得。首先,我县“十一五”时期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奠定了加快发展、全力打造“六大基地”的基

15、础。其次,珠三角纲要首次在国家层面明确将惠州整体列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我县依托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发展配套产业、承接产业转移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再次,珠三角纲要中明确支持惠州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我县按照惠州市的定位和要求,把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县作为工作重点,将获得更多的政策优惠和支持,有助于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改善民生。另外,博西地区历来与东莞联系密切,随着深莞惠加快一体化进程,博西地区与东莞的对接将进一步完善,带动全县融入深莞惠经济圈。3 、面临的挑战在良好的机遇面前,我县同时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与挑战。一是经济基础不稳固,民营经济实力有限,一定时期内仍会受到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二是

16、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节能减排的难度比较大。三是东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乡镇经济发展仍然落后,缺乏活力,农村经济相对薄弱,城镇化水平和城乡统筹发展的力度有待提高。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政府增收减支压力不断加大。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引领”的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幸福博罗为目标,深入实施珠三角纲要,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

17、展示范县。(二)总体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切实做到“五个必须”。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创新促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转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轨道,加快建设创新型博罗。引导增量,优化存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融入珠三角产业分工体系,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三大产

18、业融合、协调发展又具博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必须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主体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协调各镇及区域间发展关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一体化进程,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中心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继续保持我县优良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广低碳技术,优化能源和资源利用方式,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加强污染防治,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必须加快民生事业发展。要继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切实

19、提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致力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稳步有序地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高,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以上,力争到2015年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600亿元(当年价,下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93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产

20、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40%。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提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43%。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0亿元,年均增长15%左右。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950元,年均增长9%以上。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森林覆盖率达到51.7%以上。“十二五”

21、期间,单位GDP能耗、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下达任务内,耕地保有量50477公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到2015年,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投入明显增加,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1%。小学适龄儿童上学率、初中毛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有序发展。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以内。社会和谐程度显著提高。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7%以内,五年新增就业岗位4.2万个,新转移农村富

22、余劳动力1.1万人。城乡和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宜居城乡建设成效明显,城镇化水平达到60%左右。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居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2.3人。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到2015年,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优化,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深入推进,

23、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健全。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1000元左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完善。三、发展重点(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立足区域比较优势,加速融入珠三角产业分工体系,着力发展现代特色优质精品农业,培育壮大高端电子信息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提升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全面增强产业综合竞争力,构建起三大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又具博罗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5:53.5:40

24、。1 、着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优化农业结构,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努力打造珠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发展现代特色优质农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优质产品为核心,优化农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快农业基地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重点扩大福田菜心、石湾韭黄、湖镇冬瓜、罗浮山酥醪菜、石坝三黄鸡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种养规模,大力发展具有博罗特色的茶叶产业,打造一批规模化农产品基地;着力发展李艺金钱龟、横河娃娃鱼、麻陂藏猪等特种养殖,以及土

25、鸡、土鸭、土鹅和土猪等具有浓郁乡味的“土”字系列农产品养殖,打造一批精品农业基地,打响博罗特色优势农业和精品农业品牌。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推进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示范县和省级甜玉米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建设。依托博罗绿道建设,充分发挥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着力打造“乡村旅游”、“航天科技农业旅游”品牌,推动现代农业与旅游业有机融合,促进农产品向旅游产品升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县和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建设。重点发挥国家级航天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技术平台、设施平台、信息平台以及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备)的引进示范和推

26、广,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品牌、能真正带动农户增收的加工流通型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2015年全县培育新增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3家(其中省级2家、市级3家、县级8家);发展有潜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家。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和强农惠农措施,加强对农业支持力度,采取财政投入、补贴、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重点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业信息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2 、积极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

27、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调整工业结构,完善产业链条,优化空间布局,促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品牌化,全面提升工业产业层次和整体素质。到2015年,全县工业增加值达到305亿元,年均增长15.9%以上。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既有产业基础和潜在优势,主动参与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配套合作,加大招商选资和政策扶持力度,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发展高端电子信息、半导体照明(LED)、新能源电动汽车、生物制药等产业。努力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8、和增长极,打造珠三角地区重要的新能源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重点以西部工业园、罗阳鸿达工业园、龙溪富士康科技产业园等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新型关键电子元器件、无线通讯设备及零配件产业,积极发展嵌入式软件、基础软件和系统集成,构建较为完善的信息产业链。以伟志电子、茂硕电源、乐图光电、创仕实业、喜斯达电器等项目为基础,着力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作用强的半导体照明龙头企业,重点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封装及应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力争突破LED外延片、芯片关键技术,扩大LED上游产业规模。以东部工业园(低碳产业基地)为载体,以广东国红电动汽车、天奇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新能源电动汽车项

29、目为依托,积极引进和培育电动汽车项目,并延伸发展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轮胎、线束等电动汽车零配件行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8%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提升产业层次为核心,以杨侨镇精细化工产业环保示范基地为依托,充分利用惠州建设世界级石油化工基地这一有利契机,整合资源,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引进化工产业上下游项目特别是与惠州石化产业配套的项目,重点发展高档涂料、高档油墨、粘合剂、合成染料、汽车用化学品、功能高分子材料、助剂和日用化学品,配套发展与新能源、医药、电子信息产业相关连的精细化工产品,促进形成基础原料化学品和精细化学品互为支撑、上下游产业对接的产业格局,把博罗建设成为

30、珠三角地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及惠州市主要的石化产业配套基地。发挥罗浮山、象头山及周边地区中草药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罗浮药谷、罗浮山医药产业园建设,发展壮大罗浮山国药、先锋药业,做大做强中医药产业,建设广东省中医药产业基地,打造中医药强县。重点推进金线风、两面针、鱼腥草等道地药材系列及名优中成药的二次开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地方优势中药品牌,带动上游中药材种植、养殖、饮片加工、提取物生产以及下游药品流通的发展。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改善和提升中药研发和生产工艺水平,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中药、保健食品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品种。推动医药产业的资产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增强中医药产

31、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支持和推动有条件的中医药企业上市融资。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快推进纺织服装、建材、轻工食品等产业优化升级和信息化改造,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促进生产设计协同化、生产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努力打造一批生产规模大、品牌美誉度好、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领军企业和特色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业以园洲镇、龙华镇为重点,以园洲纺织服装工业园、桦阳环保示范基地等园区为载体,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本土“领军”企业,吸引纺织服装产业优势资源集聚,延伸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完善产业配套,强化产业集群效应,进一步提升全县纺织服装业的

32、发展水平,打造一批自主品牌产品。力争到2015年,我县纺织服装行业新增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水泥建材产业以罗浮山水泥、固力水泥为龙头,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水泥粉磨站,推广发展预拌和高性能混凝土、预拌砂浆,开发新型墙材、承重、混凝土砌块及复合多功能建材产品。发挥我县水资源和农产品丰富的优势,引进先进工艺和技术设备,积极发展食品饮料加工制造。优化工业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按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以空间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为导向,园区为载体,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高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推进现有产业园区整

33、合,引导同类及关联产业向工业园区和专业镇集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基地化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高标准规划建设东部工业园(低碳产业基地)鸿达工业园、西部工业园及中部高新技术与物流园。引导形成错位发展,分工合作的园区产业布局,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东部工业园依托广东国红电动汽车、天奇汽车、日昭新技术和新力达节能空调等项目,大力发展低碳产业,重点发展电动汽车整车及零配件、汽车桂车、新型化工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新材料。西部工业园重点依托石湾科技产业园、龙溪富士康科技产业园等园区,以中兴通讯、富士康、索佳集团等大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现代信息服务等新型电子信息产业。鸿达工业园以电子光

34、电、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主,建成高科技、生态环保型工业制造基地。中部高新技术与物流园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软件及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科技服务、现代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创建特色鲜明的自主创新基地。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增强服务珠三角的功能,加快发展以休闲旅游、房地产和商贸流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发展信息服务、商务会展、金融保险、中介服务业。到201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40亿元,年均增长17%。优先发展以生态休闲度假健康为核心的旅游业。围绕“休闲、养生、体验、居住在博罗”的主题,全力塑造“道教养生文化”和“生态观光休闲”两

35、大品牌,着力构建“两山一城(罗浮山、象头山及县城罗阳镇),两区一带(西部乡村旅游区、东部生态旅游区及东江濒水景观带)”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打造珠三角中心花园及粤港澳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休闲旅游基地,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县支柱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0亿元以上,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200万人次。大力开发高端旅游产品,重点发展宗教历史文化、生态观光、乡村休闲、会议度假、工农业体验、户外运动健身旅游,打造一批精品旅游线路。继承和发展博罗传统道教养生文化,积极发展中医药养生、静修疗养等健康服务产业,推动博罗旅游业向集风景观光、休闲度假、健康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转变。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和

36、项目的开发建设,进一步完善罗浮山旅游区基础设施,加快罗浮山香江旅游生态城、象头山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环罗浮山乡村旅游项目、宏兴茶山休闲谷、秋枫寨旅游区和平安生态旅游区建设,推进罗阳古城改造。加快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名流?幸福庄园、悦榕庄酒店、奥威斯酒店、罗浮山东门酒店、罗浮山金凯悦温泉酒店、东山湖酒店、万怡国际酒店、皇庭白马山五星级酒店等一批高星级酒店建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开展旅游主题营销和特色节庆活动,完善县旅游网络信息平台,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提高博罗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强与珠三角各市县的区域旅游协作,实现地区之间联合促销,市场互动。积极挖掘和开发具有本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

37、,大力培育旅游商品品牌。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大型综合超市及仓储式超市,大力推进品牌专卖、特色专卖和系列专卖,形成以大中型商贸设施和专业市场为主体,特色商业街为补充,多种商业业态竞争互补的大商贸格局,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中心镇为副中心,社区商业网点为基础,功能错位、层次分明的现代商贸体系。重点加快远望数码城、县城鹏峰(俊峰)汽车商贸城等专业市场建设。引导城市连锁和超市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与工业、农业及批发零售业的有机融合与互动发展,积极发展仓储、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大型物流园区、物流中

38、心和配送中心,整合提升和加快发展工农业产品专业物流,力争将博罗建设成为珠三角现代物流链中的区域性枢纽和重要节点。规范发展房地产业。加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引导,积极推进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完善以满足本地多层次需求为基本目标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建设一批规划合理、质量优良、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精品社区,提高房地产业综合开发水平,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城市形象。依托生态优势,适度发展面向珠三角市场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地产。加强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西部各镇房地产业发展,满足周边发达地区的普通住房需求。积极培育房地产中介市场,提高物业管理水平。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和市场监督,确保

39、房地产市场有序运行。(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形成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镇体系,提高城镇化质量,强化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职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宜居城乡建设,促进博东、博西以及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到2015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60%。1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结合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打造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改善城镇生产和服务功能,增强城镇化的内生动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以及城镇化发展质量和水平,走城乡统筹发展、集约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城镇体系协调发

40、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结合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实施工业项目向产业园区集中、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人口向新型社区集中“三个集中工程”,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实行城乡户口登记管理一体化,加强城镇对外来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探索有效的公共服务和民生治理架构,加快住房、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征兵和退伍转业、优抚安置等各项配套制度改革,尽可能为外来人口提供服务与保障,使他们尽快融入城镇,与城镇居民享受平等的待遇。强化规划管理与制度创新。科学编制规划,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严格规划监督管理,强化规划的统筹协调作用,加强“三规合一”的城市规划平台建设,建立城乡规划作为

41、综合性空间规划与其它专项规划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城乡总体规划推进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抓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扩大规划覆盖范围,加大镇村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力度,加强镇村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新农村建设。努力破除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建立促进城镇集约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创新机制,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保障。2 、构建集约高效的城镇体系优化城镇发展空间格局。因地制宜,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城镇化推进策略。提升中心城区(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进博西城镇密集区的城镇产业发展与城镇化进程,提升城镇服务功能;加快博东地区的

42、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扩大城镇规模,增强城镇经济实力,培育杨村(含杨侨)的辐射带动能力。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基础上,加大中心镇建设力度,坚持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原则,依托广惠高速(324国道)、惠河高速(205国道)、东江干流等重要交通干线打造县域城镇发展主轴,依托244省道和连接长宁镇、杨村镇的公路打造县域城镇发展副轴,形成以中心城区(县城)为核心,以石湾、园洲、杨村(含杨侨)为次中心,布局合理、优势互补、整体协调、集约高效、持续发展的县域城镇体系。增强中心城区(县城)的辐射带动能力。结合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推进生产要素和社会资源的集约高效利用,吸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发展,改善城市生

43、产和服务功能,提升综合服务功能。坚定不移实施“东西延伸,南北拓展”的发展思路,加快形成惠博沿江路轴线,提升惠州大道博罗段轴线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博罗新城建设,推进佳兆业新城开发,全力塑造“山城、水城、花城”的宜居宜业城市特色。在扩展基础设施承载力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开发强度,促进城镇品质的提升,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和提升城镇空间质量,强化其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作用,增强对全县的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中心镇和特色镇的发展。探索促进经济要素向中心镇集聚的有效途径,培植特色经济和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专业分工明确、配套完整的产业集群,把中心镇打造成为专业镇、特色镇。发挥中心镇在城乡协

44、调发展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中心镇与周边镇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的衔接与共建共享,把中心镇培育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区和人口集中区。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城镇品位,增强中心镇吸纳就业和发展服务业的能力,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等各种资源,引导工业集中连片开发,促进中小企业进园区发展,增强中心城镇集聚辐射功能,打造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3 、积极推进宜居城乡建设建设低碳节约型城镇。按照低碳经济的理念,构筑低消耗、高产出、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在城镇建设中重点发展低碳型产业集聚区。促进城镇规模与城镇就业吸纳能力、城镇基础设施和环境承载能力的

45、相互协调,实现城镇建设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集约利用资源,强调城镇化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城镇可持续发展扩大空间和资源储备。加快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城镇污水管网垃圾清运设施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生态环卫设施,大力推广户分类、村收集、镇填埋、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加速制订和推广节约能源和节水的住房标准,注重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建设。积极抓好“宜居城镇”(园洲镇)试点的创建指导工作,逐步积累经验,推进“宜居城镇”建设的全面深入开展。推动新农村社区建设。把农村公益事业和公共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财政的支持范围,加大对农村规划建设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农村规划编制、危房改造、

46、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向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系,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中村”改造,制订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技术指引,完善农村医疗卫生、文化服务、休闲健身等公共设施的配置。继续推进村庄规划,促进农村居民住宅的合理布局与集约建设,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继续实施“3+2”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积极推进“宜居村庄”(横河镇郭前村)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推进“宜居村庄”建设的广泛深入开展。加强绿道和城镇景观风貌建设。积极推进和完成绿道网建设,提升绿道网管理水平,严格控制绿道控制区内的项目开发与城镇建设,切实保护原有生态绿地,形成连续的、

47、系统的生态隔离廊道,为城镇居民提供集健身、游憩、娱乐于一体的永久性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型的宜居环境。加快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积极创建园林式乡镇、园林式村庄,努力提升城镇、乡村绿化、亮化、美化水平,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坚持突出城镇特色原则,以“三旧”改造为契机,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手段,保护具有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的文物古迹、历史街区,发挥地方人文特色,形成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镇景观风貌,强化城镇和乡村的自然和人文特色。4 、促进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明确和贯彻主体功能区划。在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下,明确县域主体功能区划思路,协调各镇及区域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的一体化协调发展。全

48、县主要分为五类功能区:一是商住文化区,主要是县城,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文化中心;二是大工业区,主要包括龙溪至石湾之间的地区,促进工业的集聚集约发展;三是大旅游区,主要是罗浮山及环罗浮山地区,积极发展旅游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四是优质农产品、乡村旅游区,主要是博东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五是博东低碳产业基地,即东部工业园,重点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辐射带动博东片区的发展。促进博东博西的协调发展。加大政府调控力度,将区域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逐步扭转博东、博西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打破地区行政壁垒,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县域经济的总体效率和效

49、益。加大财政预算和专项资金对博东地区的倾斜力度,增加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豉励组建跨地区的投资、经营集团公司,探索新的投资经营机制,豉励开展联合招商和工业园区共建,建立利益共享合作机制。通过体制创新,探索不同主体功能区之间发展权指标的交易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利益共享机制和补偿机制,切实促进博东与博西的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示范县为契机,加快推进县域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一体化进程,促进县域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三次产业发展,优化城乡产业结构,加快乡村旅游的发展,合理配置城乡资源,推动要素

50、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乡衔接的公共交通、供水供电、邮电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网络。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优化配置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努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各类企业和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发展,增强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能力。(三)大力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加速融入珠三角核心区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安全可靠的原则,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基本取向,加快交通、能源、水利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础设施现代化,为博罗加速融入珠三角核心

51、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带动作用。1 、建设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积极参与珠三角一体化的相关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建设,通过落实交通一体化规划方案,推进与珠三角相邻城市的铁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城市快线、普通干线公路的无缝对接,加快融入珠三角“一小时经济生活圈”。重点推进广河高速博罗段、仁深高速博罗段、从莞深高速博罗段、汕湛高速石坝段、惠龙高速博罗段,以及博罗至东莞桥头的城市快线建设。加大国道省道的升级改造力度,重点抓好惠州大道西扩、博罗中部通道、东江景观大道、省道S255线龙桥大道等工程建设,提高主干公路的技术等级。加快构建“两横四纵”的高速公路网和“六横八纵

52、十一联”的普通干线公路网。加快县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县域内部各镇之间特别是西部发达乡镇之间的交通对接,加快乡村道路硬底化改造,全面提高全县公路的通行能力。加大客货运站场建设力度,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东江航道整治工程和内河码头建设,提升东江河道通航能力。积极配合莞惠河城际轨道交通和广汕铁路的建设,以及京九铁路的改造,确保工程顺利推进。2 、构建完善的能源供应网络加快各项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动风电等新上清洁能源生产项目建设。继续配合推进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确保工程如期投产。加快电网技术改造步伐,提高电网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电力防灾减灾应急能力,建设具有良好适应性、

53、安全性、稳定性、灵活性的智能化电网。扩建500千伏博罗站第三台主变;新建220千伏银岗、罗浮输变电及其配套工程;新建扩建白沙、苏岭、柏塘、横河等11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工程。新建改造一批输电线路,推进山区农村电网升级改造,以高新技术确保输配电安全可靠、优质高效。积极推进广东省油气主干管网工程博罗段以及我县天然气输配系统建设。努力构建开放、多元、清洁、安全、经济的能源保障体系。3 、建设人水和谐的水利工程体系以水利现代化为目标,以保障防洪防涝安全、保障水资源供给和水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全面推进防洪(涝)工程建设,重点实施白勘角、马嘶七孔等病险水

54、闸的加固工程、排涝站工程、联和河和福田河改造整治、博罗县城东江大堤(南堤)加固等工程建设。加快水库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实施显岗、联和、水东陂等水库灌区改造,建设硬底化防渗渠道,完善渠道附属建筑物配套工程。加快实施麻陂河、石坝河、澜石河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合理高效的水资源配置和供水安全保障体系。充分利用显岗水库和联和水库水资源,大力推进博西乡镇供水网络建设。加强东部供水工程建设,解决博东供水紧张问题。建设农村饮水供水网络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4、构建便捷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县各镇的数据通信网、数字移动网、多媒体信息网。进

55、一步完善和拓展高速宽带运载网络,逐步开发微波通讯网络。全面实施光纤到楼,百兆到户,实现终端用户接入宽带化。加快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建设,逐步实行联网到村,推进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积极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促进网络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加强各单位、各行业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整合资源,重点建设政府“三网一库”(政府外网、内网、专网、信息资源库)加强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建设,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及企业信息网、农业信息网、旅游信息网等行业信息网。推进社区信息化与信息服务业发展,在中心镇和有

56、条件的镇建设信息化社区,建立连接家庭的多功能社区信息网,为用户提供电话、电视、宽带“三网合一”的高速宽带网。建设覆盖全社会主要领域的应用信息数据库体系。加强信息服务业建设,提高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城市管理等与民生有关领域的信息应用水平。(四)扩大对内外合作开放,促进内需增长和对外经贸发展促进区域开放合作,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合作,协同打造深莞惠经济圈。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拓展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1 、促进区域开放合作积极参与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合作。贯彻落实珠三角纲要以及五个专项一体化规划的精神与内容,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

57、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环境保护五大领域加强与珠三角其他地区的全面合作,促进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区域要素的自由流动和统一市场的建设,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的优势资源,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开展生态环境的共建共治,促进基础设施的高效对接。根据区域发展现状差异,率先推进我县西部地区融入珠三角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在此基础上积累经验,逐步实现全县与珠三角其他地区一体化发展的目标。加强与广州的合作,重点推进与增城跨界基础设施的对接与共建,以促进与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交流与产业合作,落实合作项目,完善合作机制,促进一体化发展。积极参与打造深莞惠经济圈。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

58、共赢、一体发展”为原则,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协同打造深莞惠经济圈。积极参与深莞惠在各领域的紧密合作,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优势互补,促进共同繁荣,协调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统筹规划建设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进产业发展一体化,通过协同共建发展新兴的产业区;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我县西部地区与东莞相邻镇区的协调合作,推进龙江东江大桥建设,促进西部地区和东莞在交通对接、产业转移、共建产业合作区等方面的进一步合作。加强博罗与惠城区的协调发展,加强基础设施的对接与产业合作,实现与惠州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2 、扩大消费与投资需求拓展消费

59、需求。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在稳定外需的同时,切实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建立起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促进消费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互动发展。引导居民消费由传统消费观念向科学消费观念转变,充分发掘居民消费潜力,培育消费市场,促进人民群众生活由小康到富裕小康飞跃的同时,为经济发展创造源动力。完善金融信用体系,加大对信用较好消费群体的金融信用支持,培育和提高消费能力。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解决农民高消费需求与低消费能力的矛盾,发挥农村巨大消费群体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扩大投资需求。坚持将投资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实施重大项

60、目投资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有效激活民间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继续强化政府投资导向,创建社会资本进入的激励机制,拓宽市场化融资的渠道,积极推行项目融资方式,大力吸引多元投资主体参与投资建设,争取更好地发挥民间投资对拉动社会性消费的带动作用。加大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供给,按城乡一体化的要求,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大中心城镇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继续加强对博东地区和落后镇村的投资倾斜,促进落后地区的城镇化步伐和经济发展。3 、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努力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引导外贸企业

61、更新设备、引进技术、研发创新、延伸产业链和创立外销品牌,促进加工贸易产业链的延伸,带动国内配套产业发展,提高加工贸易对本地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大力推进科技兴贸,积极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扩大深加工、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由口,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产品扩大由口,提升由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加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元器件和重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进口,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开拓和创新销售渠道,豉励贸易企业、生产企业、科技企业、金融企业组成战略性联盟重点开拓东南亚、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豉励企业以新产品占领新市场,提高产品占领国外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

62、化引资和投资结构,使引资领域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农业并重,把利用外资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引进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吸收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四项指标,一个带动”的招商选资标准,从注重数量转向更加注重质量,促进“招企业”向“招产业”的方向转变,积极引进龙头大企业,通过配套做大做强产业链。抓住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大力引进外资,主动融入国际产业转移浪潮,提升博罗的国际合作水平,实现发展新突破,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豉励企业“走生去”,引导企业增强技术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和开拓市场的能力,加快培育自主品牌,扩大自有品牌产品的出口,拓展自主参与全球生产、贸易、分配的途径,推动重点生产和商贸领域的国际合作。推进与港澳台的紧密合作,引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经济国际化战略转型,促进企业加快拓展国际市场,提升经济国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