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60346672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139.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3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3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3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资源描述:

《3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学大纲-欢迎访问信阳农(6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专业教学大纲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大纲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茶学教研室编制二七年十月 65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 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验实训大纲目 录1、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大纲-12、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教案-43、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184、茶叶化学实验教学大纲-225、茶叶机械实验实训教学大纲-256、茶树栽培技术实验实训教学大纲-277、茶树病虫害防治实验实训教学大纲-338、制茶工艺课程实习大纲-399、茶叶审评与检验实验实训教学大纲-4010、茶文化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4711、茶艺实验实训教学大纲-4912、综合实训大纲-5513、毕业实习大纲-

2、62农业气象学实验教学大纲 (适用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参考学时:8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农业气象学是农学、植保、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解有关气象学、气候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大气的基本状况,太阳辐射基本概念、大气辐射过程,大气环流的知识、大气中的水分输送主要途径,主要天气系统,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分类及主要气候带,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当代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的途径和后果。同时也阐明与农业生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农业气象要素、农业天气、农业气候条件形成的物理基础、过程和变化规律,及其对农

3、业生物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使学生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农业生产与科研活动打下良好基础,为学生解决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农业气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二、课程实验教学目标1、本实验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气象学、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的主要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对学生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锻炼3、通这实验系统掌握各种农业气象学的基础知识三、实验实训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与要求学时实验属性开出要求1日射观测了

4、解测定辐射强度、光照度和日照时数的仪器及其测量原理,掌握测定辐射强度、光照度和日照时数的方法2验证性必开2温度观测了解几种常用测温仪器的构造原理,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独立进行仪器的安装,观测和记录整理.2验证性必开3空气湿度的观测了解几种常用测湿仪器构造和基本原理,掌握百叶箱中干湿表和通风干湿表的安装,观测和维护的方法,并学会用湿度查算表查算湿度2验证性必开4气压和风的观测了解测量气压、测量风的仪器及其构造原理,掌握气压、风的观测方法及气压观测记录的订正方法2验证性必开四、课程教学实验安排实验一 日射观测学时2学时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测量照度和日照时数常用仪器的构造和原理,要求学

5、生掌握照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方法。内容1、了解测定辐射强度、光照度和日照时数的仪器及其测量原理。2、掌握测定辐射强度、光照度和日照时数的方法。实验二 温度观测学时2学时目的通过实验,要求学生了解温度表、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识别各类温度表,掌握温度的观测方法,并能独立进行气温和地温的观测。内容1、了解几种常用测温仪器的构造原理,熟悉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2、进行仪器的安装,观测和记录整理。实验三 空气湿度的观测学时2学时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常用测湿仪器的构造和原理,学会用干湿法测定空气湿度,并能熟练地用湿度查算表进行湿度查算。内容1、了解几种常用测湿仪器构造和基本原理,掌握百叶箱中干湿表和通风干

6、湿表的安装,观测和维护的方法。2、用湿度查算表查算湿度实验四 气压和风的观测学时 2学时目的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测定气压、风常用仪器的构造和原理,并熟悉它们的观测方法。内容1、了解测量气压、测量风的仪器及其构造原理。2、掌握气压、风的观测方法及气压观测记录的订正方法。五、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应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掌握好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中应考虑学生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突出重点,分清主次,深入浅出,争取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六、考核(一)考核形式本课程考查

7、配合实验和课堂讲授随时进行,课程结束前考试评定成绩,考试分试卷考试(闭卷)和实验考试。(二)成绩评定方式课程成绩由三部分(分别以A、B、C代表)组成,即试卷成绩(A)、实验考试成绩(B)、平时成绩(C:包括出勤率、作业、课程综述等)。课程成绩=A70%+B20%+C10%。七、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一)推荐教材1、包云轩主编气象学实习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二)推荐参考书目2、北京农业大学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1981年8月;3、阎凌云主编,农业气象,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7月;4、贡复俊主编,农业气象学,农业出版社,1998年5月;5、刘汉中主编,普通农业气象学,北京

8、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6、扬州大学农业气象教研室自编农业气象实习指导,1998年 执笔:徐建祥遗传育种教研室 张凯 执笔 土壤肥料学实验教学教案(适用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实验学时:20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验名称与学时安排: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分配序号实验名称学时分配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26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22土壤颗粒分析27碳酸氢铵含氮量的测定23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28土壤速效磷的测定24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测定29土壤速效钾的测定25土壤酸碱性的测定210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2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一、意义土壤分析工作中,样品采集是一个极其

9、重要的环节,要求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如果取样不正确,任何良好的分析工作也得不到可靠的结果,甚至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正确地采集样品是土壤分析工作的一个前题。它由于土壤的差异性和分析项目的多样性,因此取样的方法不同,代表的范围也不同,一般有以下几种取样方法。二、采集方法与步骤1研究土壤形成发育:在野外首先确定区域地形部位,及具体剖面位置,除在调查范围的草图上注明采集位置外,并在样品袋内写明野外条件:如地形、位置、成土母质、利用情况、研究目的等。采样时应在挖好的剖面上划分发生层段分层取样,不得混合,各层采样深度与每个层段深度不一致,采样只选择其中最典型的部分,一般取0-10厘米,不取过

10、渡层,过渡层只作野外研究,不作化学分析。采取次序,由下到上,这样可避免采取上层土样时,土块落下干扰下层。每个样品(每层)需采1000克。特别注意采样深度记载不是按发生层深度,而是按实际采样深度,如土壤剖面的耕作层是030厘米,采样部位实际上是515厘米,记载以后者为准。研究土壤发育剖面样品,不能在同一类型土壤与性质相近或相同的土壤上采取土样进行混合,只能每个剖面样品独立单独采取,独立分析,以免使土壤的差异在混合的过程中遇到掩盖。2研究土壤肥土:采取混合样品:在一定区域内(即土壤性质相同的田块),分布采样点,采好各点各层的样品,按层混合,然后按四分法取出平均样品。如果是研究土壤盐溃化和类似的季节

11、动态明显的问题,采样时还特别注意季节性,只有在干旱的季节才能采到代表渍化最大限度的土壤样品。3研究土壤与植物的关系:即作物营养诊断。每采一个植株样品,同时采取该植株的根际土壤。为更好地反应土壤与作物的关系,应在采样后立即分析,不能久存,大面积采样,应当由多点取样品(约1000克)混合,用四分法取得均匀样品约100g左右,小区取样,最后取50克左右。4研究土壤障碍因素的取样:大面积毒质危害应多点采样混合,应取根附近的土壤;局部毒质危害,可根据植株生长情况,按好、中、差分别进行土壤与植株样品同时采取。5研究土壤某些物理性质:如孔隙度、容重等还需用专制的容器,采取原状土样,不破坏土壤结构,保持原有田

12、间自然状态。三、样品的风干与制备1风干样品:野外采回的土壤及时撒在干净木盘上或纸上,铺成薄层,压好标签。放在干燥无酸气、氨气等气体并能通风的室内,土壤表面用纸盖好,以免尘埃落入,风干期用手捏碎大块土团,使其直径在一厘米以下,否则干后不易研细,注意除去草根落叶,一星期后,即可取下制备。在必要的时候,亦可用微温促使迅速干燥。2样品的制备:已经风干的样品,用木棒捣碎,使其全部通过2mm筛孔。凡经滚磨都不能通过者,均计为石砾,按其重量,计算石砾含量。含砾量=(石砾重量全部风干重)100凡是通过2mm筛孔的样品,可作为机械分析的样品,用四分法选取平均样品100克,贮于广口瓶中备用。剩下的样品,继续磨细,

13、至全部通过lmm筛孔,同上法,取平均样品500克,准备做代换性,可溶盐及普通的化学分析用。其余的样品,再在乳钵中磨细,使其全部通过025mm筛孔,如遇坚硬的矿粒,可用玛瑙乳钵研细,使用玛瑙乳钵时,不应敲击,以免使硬性的玛瑙受损失或破坏。(1)已经研细并通过025mm筛孔的土样,再用四分法选出200克平均样品,进行精选,剔除任何草根与植物残体。这一操作,应在放大镜下用镊子除去。经过精选草根和未经精制的样品,分别装入广口瓶中备用,前者供腐殖质及金氮量的分析之用,后者供矿质全量分析之用。实验二:土壤质地的测定(简易比重计法)一、意义土壤机械组成它是指土壤中大小不同的各级土粒的比率,不同土粒不仅具有不

14、同的矿物和化学组成,而且在土壤中所表现的特性也不同。土壤中各级土粒的比率不同,土壤中孔隙的大小和相对数量也不一样。因此,土壤的机械组成对土壤中的水分、空气、养分、微生物活动、特性等都有显著的影响。二、目的要求土壤机械分析就是对土壤中大小不同和各级土粒进行定量,从而判定其机械组成和土壤质地类别。三、原理田间土壤往往是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相互胶结在一起而成团聚体存在的,因此必须加以分散处理,使其成单粒状态,并按它的粒径大小分成若干级,并加以定量,从而求出土壤机械组成。对粒径较大的土粒(025mm),一般采用筛分法测定。对粒径较小的土粒(025mm),则采用静水沉降法来进行分级测定。此法是以司笃克斯定

15、律为依据设计的。据司笃克斯(STOKES)在1851年的研究结果指出,球体微粒在静水中沉降,其沉降速度与球体微粒的半径平方成正比,而与介质的粘滞系数成反比。其关系式如下:式中:v半径为r的颗粒在介质中沉降的速度(厘米秒);g重力加速度(981厘米秒。)r沉降颗粒的半径(厘米)d1沉降颗粒的比重(克厘米)d2介质的比重(克厘米)介质的粘滞系数(克厘米秒)又指出,当作用于球体的一些力达到平衡时,即加速度为零时,球体匀速沉降。这时,S=V.t式中:s沉降的距离(厘米)V沉降的速度(厘米秒)t沉降的时间(秒)根据上式可得到下面公式:由上式可以求出不同温度下,不同直径的土壤颗粒在水中沉降一定距离所需的时

16、间。在这个时间,用特制的土壤比重计(甲种鲍氏比重计),测定一定深度液层内某种粒径土粒悬液的密度,则可计算出土壤悬液中所含土粒(即小于某一粒土粒)的数量。再通过换算,则所求出该土壤中各级土粒的百分率,确定土壤的机械组成,进行土壤质地命名。四、步骤(一)方法土壤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吸管法、常规比重计法和简易比重计法,本实验用简易比重计法。(二)操作步骤1分散土粒:即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破坏土壤复粒,使其分散成单粒,分散愈彻底,测定结果愈准确,这里介绍两种方法。(1)称取通过lmm筛孔的风干土50克(精确到001克),倾入500mm三角瓶中,加入分散剂(石灰性土加0.5mol、六偏磷酸钠60ml,酸

17、性土加0.5mol氢氧化钠40ml,中性土加0.5mol草酸钠20m1),并加软水250ml,轻轻摇匀,插上小漏斗,置于电热板(或电炉)上,煮沸1小时。(注意,在煮沸过程中,应轻轻摇动3-4次,避免底部土壤结块烧焦)。然后稍冷,将悬液经过0.25mm的漏斗筛,用软水冲洗入1000ml的量筒中,一边冲洗,一边用皮头玻棒磨擦,直至筛下流水清亮为止,注意,洗水量不能超过量筒刻度。(2)称取通过1mm筛孔的风干土50克(精确到0.01克),倾入有炳磁勺中,先以少量分散剂润湿土壤(分散剂的选择和用量同上法),并调到稍糊状,用像皮塞研磨10-15分钟后,加入软水50ml,再研磨1分钟,稍静置,将上部悬液经

18、0.25mm的漏斗筛倾入1000ml的量筒中。残留的土样,再加入剩余的分散剂研磨,如法倾入漏筛上,全部分散好的悬液都过漏斗筛移入量筒后,再用软水冲洗漏斗筛,边洗要边用皮头棒轻轻磨擦,直至筛下流水清亮为止,注意洗水量不要超过量筒刻度。21-0.25mm粒级的颗粒处理:当转移悬液时,筛下流水清亮后,残留在漏斗筛上的土粒即为10.25mm粒级的颗粒,用洗瓶洗入已知重量的铝盒中,倾出过多的清水,先在电热板上蒸干,然后置于105的烘干称重,计算占烘干土的百分率。3悬液中的各级土粒密度的测定:将量筒内的悬液用软水稀释至1000ml的刻度,测量悬液的温度,根据当时的液温和待测粒级的各级粒径(0.05 mm、

19、0.01 mm、0.005 mm、0.001 mm,查表选定比重计读数时间。用多孔圆盘搅拌以后,按每分钟上下30次的速度,迅速搅拌1分钟,应特别注意将底部的土粒搅起来,使土粒分散均匀,取出搅器便开始记录时,此时即为土粒沉降起始时间。如悬液产生较多的气泡,应滴加数滴异戍醇消泡,每次测定,应在读数时间前30秒钟,轻轻放下比重计,提前10秒钟进行读数,准确读液面弯月面上缘与比重计相切处刻度,记录其读数,单位为:克升。4空白测定:为了消除分散剂和温度变化的影响,故在测定一批样品的同时,做一空白测定。取1只1000ml的量筒,加入分散剂(按所测土壤加相同分散剂及数量),加软水至刻度,按悬液测定时间进行测

20、定,读数为空白校正值。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一、目的意义土壤有机质是土壤重要组成物质之一,它在土壤中的含量为5g/kg-20g/kg,它对土壤物质性(水、气、热等)各种肥力因素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能源,对土壤结构、耕性也有重要影响,同时还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由此可知测土壤有机质的意义之大。二、原理在加热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液来氧化土壤的有机质,剩余的重铬酸钾用标准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和有机质含量,其反应方程式如下:(1)重铬酸钾硫酸对有机碳的分解(2)硫酸亚铁对重铬酸钾的滴定(3)指示剂以邻菲罗啉亚铁溶液为指示剂。邻菲罗啉()三

21、个分子与一个亚铁离子组合,形成砖红色邻菲罗啉亚铁络离子,遇强氧化剂,则变为淡兰色的正铁络合物,其反应式如下:指示颜色变化时的标准准电位E为1.14伏,要求酸度为4-6 molL-1.在滴定时颜色由橙黄绿灰绿或淡兰红砖红色,表示到达终点。三、方法步骤(1)在电子天秤上用减重法称取去除草根及其它植物残体,并通过0.25mm筛孔的风干样0.1000-0.5000g(有机质含量2g/kg的称0.5g, 2-5g/kg的称0.3g,4-7g/kg的称0.2g,7-15g/kg的称0.1g,含量超过15g/kg时此法不可靠)。放入干燥的硬质试管或150ml三角瓶中。(2)由滴定管缓慢而准确地加入0.4 m

22、ol.L-1的重铬酸钾硫酸混合液10ml,轻轻摇匀,在管口和瓶口插上一只小漏斗。同时另取一试管或三角瓶,加级0.5g的经重铬酸钾硫酸液消煮、洗净的瓷片代替土样,其它药品量与测定相同,作为空白试验。(3)将试管成批地垂直插入铁丝笼或消化架中,置于温度已升到180-190的油浴锅中(或液体石蜡中),消煮至管中液体开始有泡发生时起,煮沸5分钟。(若用三角瓶,刚在电炉上加热,控制微沸5分钟即可)。(4)将煮好的溶液稍冷后全部倾入150ml三角瓶中,用蒸馏水冲洗试管及小漏斗3-4次,其洗液全部转入三角瓶内(混合液中的硫酸浓度为4-6 mol.L-1)。此时瓶中溶液应为黄色或黄绿色。若呈绿色表示氧化剂不足

23、或样品过多,应重新称样进行分析。(5)如溶液颜色正常,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滴,用0.2 mol.L-1的标准低铁盐溶液滴定之。溶液颜色由于加入土壤后,因土粒吸收色素后的变色过程中:橙黄绿色暗灰兰绿色或暗灰紫色茶红色或棕红色,即为滴定终点。式中:N为标准低铁盐的浓度V0滴定空白所用的低铁盐的毫升数V滴定土壤样品所用的低铁盐毫升数0.00517为0.00151.724其数据来源是:有机质平均含碳58%,即58克碳相当于100有机质,1克碳相当于X克有机质, , 因此,1克碳相当于1.724克有机质.由于molL-1低铁盐1ml相当于0.0015克碳,而一克碳相当于1.724克有机质,0.003克碳相

24、当于0.00517克有机质(0.0031.724)=0.00517。有机质记录表土 壤名 称风干土重(g)烘干土重(g)K2Cr7(ml)FeSO4(ml)FeSO4(ml)有机质gkg-1最终最初实用量最终最初实用量4注意事项(1)将土样装入试管或三角瓶时,应注意勿使土粒粘附管口和瓶壁以免消化不完全使结果偏低。(2)同一批样品应均用同一滴定管,并从同一刻度起,以免因滴定管刻度上下不均一引起误差。(3)必须严格控制温度(170-180)和瓶内容物的沸腾时间(5分钟)否则都会影响氧化有机碳的效果。(4)任何氧化物质与还原物质都可影响测定结果。土壤中氯化物、低铁的存在,会因消耗重铬酸钾而结果偏高,

25、而氧化锰的存在,因会消耗硫酸低铁而使结果偏低。为了免除它们的干扰,可采用此措施。1)消除Cl的影响,在加入重量铬酸钾之前,先加固体硫酸银(Ag2SO4),使Cl沉淀。2)消除Fe2+的影响,测定前让土壤充分风干磨细。3)MnO2含量高的土壤,不宜用氧化还原容量法,应先用碱液将腐殖质提取出来,再用此法测定。5药品仪器(1)药品1)0.4 mol.L-1重铬钾硫酸混合液:称取研细的40克分析纯重铬酸溶解在1000毫升的蒸馏水内,缓缓加入比重为1.84的浓硫酸1000ml,不断地小心地搅拌,盖上表皿待冷却后,盛于棕色试剂瓶中保存备用。2)0.1 mol.L-1重铬酸钾标准液:准确称取分析纯的,在13

26、0下烘干(3小时)的重量铬酸钾4.9036克于小烧杯内,加少量蒸馏水分次溶解,每次加蒸馏水约50ml搅拌,以加速溶解,将上层清液小心转入1000ml容量瓶内,待固体物质全溶内,再用少量蒸馏水稀至刻度,摇匀,于暗处保存。或盛于事先洗净,烘干的棕色试剂瓶中。3)0.4 mol.L-1硫酸低铁溶液:称取FeSO4.7H2O 56克或(NH4)2SO4.FeSO4.6H2O 80克,溶解于1000ml含有20ml浓硫酸的水中(硫酸的作用于防止Fe+的氧化),摇匀装入棕色试剂瓶中放置暗处保存,使用前用0.1 mol.L-1标准重铬酸钾溶标定,标定的方法如下: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0.1000 mol.L-

27、1K2Cr2O720 ml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50-60ml蒸馏水和5ml硫酸(比重1.84),冷却后加3滴邻啡罗啉指标剂,用0.4 mol.L-1硫酸低盐滴定溶液从橙黄绿砖红色为止。记下所用的毫升数,计算其标准浓度。式中的V为硫酸低铁溶液的毫升。4)邻啡罗啉指示剂 用表皿于台平上分别称取1.5克邻啡罗啉及1克硫酸低铁铵(或0.7克硫酸低铁于100毫升烧杯内。加100ml蒸馏水溶解,混匀,用棕色瓶保存。(2)仪器分析天枰、硬质试管、试式滴定管(50ml)、三角瓶(180ml)、小滴斗(4cm)、电炉、油浴锅、钢丝网(或消化架)、称量纸、洗瓶。实验四:土壤容重及孔隙度的测定一、目的意义土壤

28、容重(又称为假比重)是用来表示单位原状土壤固体的质量,是衡量土壤松紧状况的指标。容重大小是土壤质地、结构、孔隙等物理性状的综合反映,容重与土壤松紧及孔隙度有着密切的关。土壤过松、过紧均不适宜作物生长发育的要求。土壤表层土壤容重常常因自然条件和人为措施而改变。测定容重不仅能反映土壤或土层之间物理性状的差异,而且是计算土壤孔隙度、土壤容积含水量和一定体积内土壤重量等不可缺少的基本参数。田间持水量是指在地下水位较深的情况下,降水或灌溉水等地面水进入土壤,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孔隙中的水分。它与来自地下水的毛管水不相连,是植物吸水的主要水分形态。当毛管悬状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含水量称之为田间持水

29、量。在数量上包括吸湿水、膜状水和毛管悬着水。田间持水量是确定灌水量的重要依据。二、目的要求(一)土壤容量1掌握土壤容重的测定和计算方法2了解容量和孔隙度之间的关系。3利用土壤容重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换算。(二)田间持水量1了解植物利用有效水的上限。2掌握在非盐碱土地区,常用来作为灌水上限和计算灌水定额。3掌握在盐碱土地区用来计算冲洗盐的用水定额。4掌握田间持水量的测定技能。三、土壤容重的测定(一)测定原理土壤容重的测定常用环刀法。环刀是一种特制的圆形钢筒,筒的一端锋利,另一端套有环盖,便于压筒入土,筒的容积约100cm2(图1)测定时将环刀垂直压入土壤,切割自然状态的土体,并使其所切的土体尽量

30、与环刀的体积相等,然后将土壤烘干称土重量,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重量,以求土壤的容量。(二)操作步骤1用卡量取环刀的内径及高度,计算其体积,并称其重量。2在田间选取一代表地段,挖土壤剖面,依剖面层次由上至下分层取土测定容重,测定时,用剖面刀修平土壤剖面,把环刀盖套在环刀背上,将环刀垂直压入土壤,直至环刀底孔上有土出现为止,每层重复三次。3测定耕作层土壤容重时,可不必挖剖面,测定时,把环盖套在环刀背上,用剖面刀修平土壤表面,使环刀内的土壤与环刀容积相等,并将环刀外面周围泥土刮净,然后称重。5从环刀内取10g左右的土壤放在已知重量的铝盒中,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土壤水分,换算环刀内干土重。也可将采满土样的

31、环刀,用纱布或油纸包好带回室内立即称重,在电热板上烘至近风干态,然后在105-110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环刀内干土重。(三)结果计算容重测定结果记录表(见表6-1)表6-1 容重测定结果记录表土壤名称 取土深度 采集地点 土壤容重g/cm3环刀体积r2(cm3h)环刀重(g)环刀+湿土重(g)湿土重(g)烘干土重(g)2.结果计算:式中:V环刀体积W环刀内土壤干重实验五:土壤酸碱性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说明土壤酸碱度是土壤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土壤胶体的带电性和解离度、对土壤养分的存在状态、转化和有效性,对土壤中的生物化学过程(包括酶活性、微生物与植物生长)都有巨大的影响同时土壤的酸

32、度还反映了母质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的特征。因此,测定土壤的酸碱度是研究发生发展及其肥力状况的重要项目之一,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土壤酸碱通常是以土壤溶液中的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即pH值表示(pH=-log H+)。不同的土壤,其pH值差异很大,按照PH值的高低,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反应等级,各级可能的游离成分参考下表。土壤反应分级强酸性酸 性微酸性中 性碱 性强酸性土壤pH值8.5土壤中可能存在的成分游离硫酸大量活性铁铝交换性铝交换性氢,有机酸盐基饱和,交换性钙为主。盐基饱和,有碳酸钙,可能有石膏,芒硝和其它易溶性与交换性Na。盐基饱和,有游离碳酸钠交换性Na+含量高。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方法

33、有电位和比色法两种,电位法的精度高,比色法快速简便。二、土壤活性酸度的测定(一)电位法1测定原理:用无CO2的蒸馏水提取出土壤中水溶性的氢离子,用H+敏感电极(常用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与饱和甘汞电极(参比电极)配对,插入待测液,构成一个测量电池。其该电池的电动势E随溶液中H+或OH-浓祺而变化,二者的关系符合伦斯特方程,如下:上式的意义:每当H+改变十倍,电动势就改变59mv(25),H+上升。电动势也上升若将H+改用pH(即一logH+)表示,则每上长一个pH单位,电动势下降59mv(25):每上升0.1个pH单位则电动势下降5.9mv(25)。酸度计算时根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可以直接从仪器上

34、读出pH值。由于上列方程与温度有关,测量时注意调节温度补偿旋钮。2测定步骤:称取通过lmm筛子的风干土样15克于50ml干燥烧杯中,以l:l比例加入无CO2蒸馏水15ml,间歇地搅拌或振动30分钟,放置平衡半小时后用pH计测定之。本次实验25型酸度计测定,其用法如下:(1)接通电源,预热25分钟。(2)将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插入已知pH值的标准缓冲液中,(酸性性土壤用pH4.01,中性土壤用pH6.87。石灰性用pH9.18的缓冲液),轻轻摇动,使之均匀。(3)将温度补偿器调节至与杯内缓冲液同一温度。(4)将选择开关钮至pH处,将范围开关钮0-7位置,或714位置(根据土壤酸碱度小于或大于7而定

35、),读电表的相应刻度。(5)旋转零点调节器,使电表指针在pH7处。(6)按下读数按钮,并稍微转动,使其固定在按下的位置。旋转定位调节器,使电表读数恰为所用标准缓冲液的pH值。(7)放开读数按钮,电表指针应恢复在7处,否则应重复(5)、(6)、(7)三步骤,直至指针分别与缓冲液pH值及(7)符合为止。此后在测定过程中,应把定位调节器固定起来不再变动。(8)取出电极,用蒸馏水分充分冲洗后,再用滤纸轻轻吸去水分,然后把电极插入泥浆或溶液中,轻轻摇动烧杯使泥浆和电极密切相接。这时务须加倍注意,稍疏忽即会将玻璃电极碰坏。(9)未知液温度应与缓冲液相同,如不同,则将温度补偿器改指在未知液的温度处。(10)

36、让电极和泥浆或溶液接触2、3分钟后,按下读数钮(注意未按下前指针在7处,否则用零点调节器调至7处),这时电表所指读数即系未知溶液的PPH范围以外,应转换范围开关的位置(例如从7一14,或从0-7处转后再进行测定)(11)将稳定的pH计读数按钮放开,立即用蒸馏水充分冲洗电极,以免污染,pH计不用时,可把电源关闭,把玻璃电极浸在蒸馏水中,把甘汞电极用像皮套套好,如发现甘汞电极内无KCl结晶时,应从侧口投入若干KCl结晶体,以保持电极内KCl溶液的饱和状态,如须搬动pH计则应将pH计的范围开关钮至0处,以保护电表。3测定结果记录表:土样名称土:水PH值备 注4仪器用品粗天平(感量0.1g),玻棒、5

37、0ml烧杯、洗瓶、25型酸度计(附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排气蒸馏水等。标准缓冲液配制:(1)pH4.01:称取105烘干的笨二钾酸氢钾(KHC3H404)10.21克,用馏水定容至1升,即为pH4.01,浓度0.05M的苯二钾酸氢钾溶液。(2)pH6.87:称取在45烘干的磷酸二氢钾(KH2PO4)3.39克和无水磷酸氢二钠 (Na2HPO4)3.53克(或用带12个含晶水的磷酸氢二钾,再经130烘干成无水磷酸氢二钠备用)溶液在蒸馏水中,定容至一升。(二)简易比色法:1测定原理:是利用某些有机色素随着溶液是氢离子浓度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的性能。即可对土壤溶液的PH值进行快速进行快速测定。2测定方

38、法:取混合指示剂5滴,放入清洁干净的比色盘孔中,加入待测土粒约黄豆大,用手轻轻摇动比色盘,使土粒与指示剂充分接触,静置l一2分钟后,倾斜比色盘,将盘孔边缘试剂所显颜色,记下相当的PH值,如无比色卡片,可根据下列颜色判断pH值。土壤酸碱度与试剂显色对照表pH值3456789显色试剂一黄黄绿浅绿油绿灰兰色兰兰紫试剂二红橙黄草绿兰绿兰3仪器药品:比色盘、标准比色卡、骨匙等。混合指示剂一:称取溴甲酚绿0.2g,溴甲酚紫0.1g,甲基红0.2g放入乳钵中加入0.1mol的氢氧化钠(0.1Nmol NaOH即称4gNaOH溶于1000ml水中)l一2ml及蒸馏水2ml,研磨均匀,用水稀释至1升,然后用0.

39、1N NaOH或0.1NHCl调节溶液呈灰兰绿色(pH约7左右)。混合指示剂二:称取麝香草酚兰0.025g,溴麝香草酚兰0.4g,甲基红0.066g,酚酞0.25g共溶于500ml 95的酒精中,加等量蒸馏水,用0.1 mol.L-1NaOH滴至草绿色。4仪器药品仪器:比色磁盘、骨匙等药品:(1)混合指示剂:配方同前。(2)中性蒸馏水(pH7),若偏酸应煮沸排除CO2,若偏碱不能用。实验六: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说明土壤水解性氮与作物氮素吸收有较好的相关性。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变化动态,能及时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实验内容:用碱解氮扩散法测定土壤速效N。要求:掌握测定包括与不包括N

40、O3N含量的碱解扩散法的异同;了解温度及扩散时间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注意要点:实验七:碳酸氢铵含氮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说明:碳酸氢铵受水分含量、气温变化的影响而分解,稳定性比较差,为了鉴定碳酸氢铵品质和计算施用量,就需要进行分析,以指导施肥。实验内容:用中和滴定法测定碳酸氢铵含氮量。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见书P341。要求:碳酸氢铵常受其水分含量、气温变化的影响而分解,以及其它的途径造成氮的寻损失。通过实验分析掌握中和滴定法测定碳酸氢铵含氮量的原理和方法。注意要点:实验八:土壤速效磷的测定实验目的:了解土壤中速效磷供应情况,对于指导施肥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要求:分析石灰性土壤选择0.5m

41、olL-1 NaHCO3作浸提剂的优点;掌握钼兰比色法测定石灰性土壤速效磷的原理与步骤。实验内容:用OLSEN法测定土壤中速效磷。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等见书p342-343注意要点:实验九:土壤速效钾的测定实验目的与要求:掌握1 molL-1 NH4OAc浸提土壤速效钾的原理与步骤;学会使用火焰光度计。实验内容:用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速效钾。方法原理、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等见书p347-348实验十: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肥料的定性鉴定,以确定肥料的种类和名称,避免错用,造成损失浪费、降低肥效,甚至发生有害作用。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在运输、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

42、意义。二、实验原理:各种化学肥料都具有其特殊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外表观察,溶解于水的程度、在火上直接灼烧反应和化学分析检验等方法,鉴定出化肥的种类、成分和名称。三、实验所需仪器设备:1 主要仪器普通天平;试管;白瓷比色盘;酒精灯等。2 试剂10%及1%HCl;1:3及1:10醋酸溶液;510%氢氧化钠溶液;四苯硼钢溶液;饱和草酸铵溶液;二苯胺试剂;25%氯化钡溶液;2%硝酸银溶液;浓硝酸(比重1.42);0.5%硫酸铜溶液;2.5%氯化亚铵溶液;钼酸铵溶液;37%甲醛溶液;混合指示剂;l0%硫酸镁溶液。四、实验步骤:(一)外表观察,首先根据肥料的各种物理性质的签定即可将未知的肥

43、料初步分为两类(氮钾肥和磷肥、石灰肥料等)。其物理性质签定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结晶状况颜色3气味吸湿伏况(二)加水溶解(三)加碱或酸溶液的反应(四)灼烧反应(五)化学定性检定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课程名称:遗传学课程分类:专业课,必修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验学时:12一、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目的:遗传学实验是农学、作物生产技术、种子生产与经营、植保、农教、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中药栽培、园林、园艺、果蔬等专业遗传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所以在学好理论课的同时要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

44、遗传实验技术,更好的理解和运用遗传学的理论,做到学以致用,更好的为农业生产和人类社会服务。任务: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遗传实验技能。验证课堂理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运用遗传学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二、实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学时分配实验一有丝分裂通过有丝分裂制片的观察,掌握有丝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征。2实验二减数分裂通过减数分裂制片的观察,掌握减数分裂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变化特征。2实验三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掌握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的方法。2实验四永久片的制作学习、掌握花粉母细胞永久片的制作。2实验五玉米性状的遗传分析通过一对或两

45、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2实验六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通过对果蝇唾腺染色体永久制片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果蝇唾腺染色体结构变异特征。2三、教材遗传学实验,季道潘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四、考核方式从纪律、实验过程检查和实验报告三方面综合考评。五、使用说明1、本课程可在学生修完作物育种学和作物栽培学课程后开出,也可两课程同步进行。2、可根据实际学时数在上述基本实验中自行选择。六、实验规则1、明确实验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实验;2、服从指导教师指导与管理,不乱动设备仪器;3、重视能力,认真听取指导教师讲解,仔细观察示范操作;4、

46、做好实验前的预习,重视实验总结,及时做好数据及现象的记录,认真撰写实验报告;5、爱护设备、仪器,正确的使用和妥善管理;6、确保安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实验一有丝分裂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永久制片,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理解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同学们正确的使用显微镜,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找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征。二、实验内容在调整好显微镜的基础上,先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找出细胞分裂相,然后再用高倍物镜观察分析,并判断是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有什么特征。实验二减数分裂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观察细胞减

47、数分裂过程的永久制片,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理解植物性细胞的形成、生物后代的遗传变异和生物的进化原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同学们正确的使用显微镜,认真仔细的观察、分析,找出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征。二、实验内容在调整好显微镜的基础上,先用显微镜的低倍物镜找出细胞分裂相,然后再用高倍物镜观察分析、并判断是细胞分裂的哪个时期,有什么特征。实验三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一、实验目的要求学习、掌握植物花粉母细胞涂抹制片技术,观察、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特征。二、实验内容1、材料准备:选择正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幼穗(即抽穗前两周的);2、处理采集

48、的材料:浸入卡诺氏固定液1224小时后保存在75的酒精中备用;3、染色制片:取一备用小穗放载玻片上,用苏木精染色液染色;4、镜检:先用低倍镜找出花粉母细胞的分裂相,再在高倍镜下观察分析。实验四 永久片的制作一、实验目的要求学习、掌握花粉母细胞永久片的制作。二、实验内容1、临时片制作见实验三;2、脱去临时片的盖玻片;3、脱水透明:把脱去盖玻片的临时片依次放入下列溶液中:1份正丁醇+2份95酒精的培养皿;2份正丁醇+1份95酒精的培养皿;正丁醇培养皿,各浸泡5分钟;4、封片:取出在正丁醇浸泡后的临时片沥去多余溶液,在盖玻片的中央滴12滴中型树胶后进行封片,封片时要排除气泡,还要吸去多余的树胶。实验

49、五 玉米性状的遗传分析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一对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分析杂种后代的性状表现,验证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二、实验内容1、观察和统计玉米子粒有色与无色、饱满与凹陷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子粒数。2、分析和验证其是否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并对所观察的资料进行X2(卡方)测验。实验六 果蝇唾腺染色体永久制片的观察一、实验目的要求通过对果蝇唾腺染色体永久制片的观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果蝇唾腺染色体结构变异特征。二、实验内容1、调整好显微镜;2、先用显微镜的低倍镜找出图像,再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茶叶化学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于: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一、前言、实验课的特点与发展

50、现状茶叶化学实验是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研究工具课,为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学科提供研究方法,为茶叶生物化学,茶叶检验,制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茶叶深加工提供一定的方法。实验课根据高职高专的特点以基础实验为主,总学时为:18学时。近年来,茶叶生物化学研究法有了飞速发展,研究手段不断更新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以及相关各种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药物化学等领域研究手段,在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研究领域都被应用,茶叶生物化学研究法主要任务是介绍学科前沿的研究法,了解发展现状,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基础,这部分内容学生以了解为主。、实验课主要内容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茶叶中主要次级代谢产物成分,如多酚类(包

51、括儿茶素)、氨基酸(茶氨酸)、咖啡碱总量的分析方法。、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与实验法相结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实验独立完成,认真操作,按时写好实验报告。、考核方法(制计分法)实验结果正确性占70()实验态度是否端正,操作是否认真以及到课率情况占30、大纲适用范围本大纲适用茶叶生产加工技术 专业(三年制专科)二、课时分配实 验 名 称学时备注实验:茶叶含水量的测定验证性实验:茶叶水浸出物的测定3验证性实验:茶叶中多酚类总量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3验证性实验: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茚三酮显色法总量的测定)验证性实验:茶叶中咖啡碱总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验证性实验6:茶叶中儿茶素总量的测定

52、验证性合计18注:本课程实验总计8学时,安排6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100三、实验课内容安排实验1:茶叶含水量的测定 3学时(验证性实验)本次实验要求:掌握茶叶样品的采集2:茶叶含水量测定的方法3:理解实验特征与一般原理实验2:茶叶水浸出物的测定 3学时(验证性实验)本次实验要求:掌握茶叶水浸出物测定的方法2:理解实验特征与一般原理实验3:茶叶中多酚类总量的测定(酒石酸铁比色法) 学时(验证性实验)本次实验要求:掌握茶叶中多酚类总量的测定方法:理解实验特征与一般原理实验4: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茚三酮显色法总量的测定) 学时(验证性实验)本次实验要求:掌握茶叶中氨基酸总量的测定操作方法:

53、理解实验特征与一般原理实验5:茶叶中咖啡碱总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学时(验证性实验)本次实验要求:掌握茶叶中咖啡碱总量的测定操作方法:理解实验特征与一般原理实验6:茶叶中儿茶素总量的测定学时(验证性实验)本次实验要求:掌握茶叶中儿茶素总量的测定方法:理解实验特征与一般原理实验总要求:()、能正确使用茶叶生化分析中各种常规仪器、设备。()、独立完成茶叶常规成分的分析。()、熟悉一些溶剂和药品知识,并能正确使用。()、实验记录完整,实验报告规范。()、理解实验特征与一般原理。茶学教研室茶叶机械实验实训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茶叶加工生产技术)总学时 10学时序号教学内容总课时备注1修剪机、采茶机的基本结

54、构与操作方法22锅式杀青机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23滚筒连续杀青机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24揉捻机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25自动烘干机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2总学时10实验一 修剪机、采茶机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实验目的:掌握修剪机、采茶机的操作实验内容:了解修剪机、采茶机的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先就行演示后,学生动手操作,达到熟练掌握程度。掌握修剪机、采茶机的护理及维修。实验二 锅式杀青机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实验目的:掌握锅式杀青机的操作实验内容:利用锅式杀青机来炒制龙井、碧螺春等茶叶实验三 滚筒连续杀青机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实验目的:掌握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操作实验内容:掌握杀青时滚筒连续杀青机的参数指标,

55、利用该机械对机制信阳毛尖、炒青等茶叶进行杀青。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四 揉捻机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实验目的:掌握揉捻机的操作实验内容:了解揉捻机的构造、技术参数,针对不同机型对比其揉捻效果实验五 自动烘干机的基本结构与操作方法实验目的:掌握自动烘干机的操作实验内容:利用烘干机对信阳毛尖等茶叶进行烘干工序操作,比较提香机、瓶式炒干机等不同烘干机械之间不同烘干效果差异。考 核(一)考核形式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操作考核相结合(二)成绩评定方式课程成绩由两部分(分别以A、B、代表)组成,即理论成绩(A)、实践操作成绩(B)。茶树栽培技术实验实训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实验类别:课程总学时:90实验总学时:18应开实验数:18一、前言茶树栽培实验是茶树栽培技术的重要环节,它充实了茶树栽培的教学内容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通过实验加深了学生对茶树生物学特性、茶树生长发育规律的理解,并使学生掌握茶树栽培的一些必备生产操作技术。本实验课程内容既包括茶树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又包括茶树栽培应用技术,同时又融合进生物学特性与运用技术结合的内容,提高了茶树栽培技术实验的水平。茶树栽培技术实验教学大纲中制定的内容,受到季节、现场的限制,到时应酌情而定,部分内容可在生产实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