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平原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上传人:liu****han 文档编号:60323247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9.1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项目名称平原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项目名称平原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项目名称平原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资源描述:

《项目名称平原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名称平原县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15-2025) )济济南三大旅游咨南三大旅游咨询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山山东东大学国大学国际际旅游研究中心旅游研究中心2014 年年 7 月月2目目 录录第一章第一章龙口市社会经济与乡村旅游资源概况龙口市社会经济与乡村旅游资源概况 .8一、龙口市社会经济概况一、龙口市社会经济概况.8二、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二、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11(一)自然环境.11(二)民俗文化.13(三)特色产业.17(四)乡村聚落.20三、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三、乡村旅游资源评价.24(一)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多样.24(二)山海生态资源特征突出.25(三)空间分布

2、均衡.26(四)具有典型性和识别作用.26第二章第二章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28一、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一、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28二、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二、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31第三章第三章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策略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策略.33一、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一、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34(一)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34(二)生态文明建设机遇.353(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记忆工程” .36(四)新休假制度市场机遇.38二、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二、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定位.38(一)总体目标.38(二)具体目

3、标.39三、三、龙龙口市口市乡乡村旅游村旅游发发展定位展定位.41(一)方向定位.41(二)功能定位.42四、四、龙龙口市口市乡乡村旅游村旅游发发展策略展策略.43(一)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策略.43(二)代际记忆分层策略.43(三)文化符号记忆策略.44(四)乡村旅游标准化策略.45第四章第四章龙口市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规划龙口市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规划.46一、布局原则一、布局原则.46(一)空间分区均衡.46(二)功能配置合理.47(三)顺应自然地貌.47二、空间布局与发展定位二、空间布局与发展定位.47(一)一环乡村旅游环线.48(二)山地休闲板块.494(三)海滨度假板块.49三、山地休闲板块

4、开发定三、山地休闲板块开发定位位.49(一)四零年代乡村记忆.50(二)五零年代乡村记忆.51(三)八零、九零年代改革开发之后的乡村记忆.52(四)二十一世纪的乡村记忆.53(五)山地文化乡村记忆.54四、海滨度假板块开发定位四、海滨度假板块开发定位.55(一)海岛文化乡村记忆.55(二)历史与民俗文化乡村记忆.56第五章第五章 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开发 .59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原则一、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原则.59(一)功能复合原则.59(二)主题差异原则.60(三)文化创意原则.60(四)资源保护原则.61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二、乡村旅游产品类型.62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三、旅游产品

5、体系规划.65(一)生态观光产品系列.65(二)文化体验产品系列.68(三)养生度假产品系列.685(四)田园农事体验系列.69(五)节庆旅游产品.69第六章第六章乡村旅游商品开发乡村旅游商品开发 .71一、乡村旅游商品开发思路一、乡村旅游商品开发思路.71(一)乡村旅游商品体验型开发.71(二)乡村旅游商品创意型开发.72(三)乡村旅游商品品牌化发展.72二、旅游商品发展规划二、旅游商品发展规划.73(一)龙口粉丝.73(二)鲜果系列.75(三)海鲜系列.76(四)龙口葡萄酒.77第七章第七章乡村旅游经营模式选择乡村旅游经营模式选择.79一、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一、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79二、

6、生态农庄模式二、生态农庄模式.80三、三、 “社区社区+ +企业企业+ +农户农户”模式模式.82四、村办企业全民持股模式四、村办企业全民持股模式.84第八章第八章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方案乡村旅游市场营销方案.85一、乡村旅游市场开发一、乡村旅游市场开发.85(一)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现状.856(二)乡村旅游市场开发策略.86二、目标市场定位二、目标市场定位.95(一)总体市场定位.95(二)专项市场定位.96三、乡村旅游宣传口号三、乡村旅游宣传口号.99第九章第九章乡村旅游支撑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乡村旅游支撑保障与服务体系建设 .100一、科学规划保障一、科学规划保障.100二、管理体制保障二、管理

7、体制保障.100三、发展政策保障三、发展政策保障.101四、人力资源保障四、人力资源保障.102五、社区利益保障五、社区利益保障.102第十章第十章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乡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104一、乡村旅游绿道慢游工程一、乡村旅游绿道慢游工程.104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工程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工程.105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工程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工程.107四、乡村旅游安全保障工程四、乡村旅游安全保障工程.108第十一章第十一章资源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资源环境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110一、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依据一、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依据.110二、环境保护目标二、环境保护目标.110三、

8、环境保护措施三、环境保护措施.1127四、美丽乡村建设四、美丽乡村建设.114(一)美丽乡村建设.114(二)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的旅游转化.117第十二章第十二章乡村旅游分期实施规划乡村旅游分期实施规划 .119一、近中期:一、近中期:2015-20202015-2020 年年.119二、远期:二、远期:2021-20252021-2025 年年.1208第一章第一章龙口市社会经济与乡村旅游资源概况龙口市社会经济与乡村旅游资源概况一、龙口市社会经济概况一、龙口市社会经济概况 龙口市地跨东经 1201312044,北纬 37273747。东与蓬莱市毗邻,南与栖霞市、招远市接壤,西、北濒渤海,隔海与

9、天津、大连相望。龙口市东西最大横距 46.1 千米,南北最大纵距 37.4 千米,总面积 901 平方千米。龙口市是山东省辖县级市。龙口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滨海平原。主要河流有黄水河、泳汶河、北马河、南栾河、龙口河、八里沙河等。年均气温 12,年均降水量 630 毫米。境内有煤、金、铅锌、高岭土、氟石、砂矿等矿产资源。海岸线东起海沿李家与蓬莱后营之间的海边路口,西至龙口与招远之间的界河口,长 68.4 千米。 龙口古为青州夷地。商西周、春秋为莱国地。战国为齐国疆域。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始于境内置黄县,隶属9齐郡,后隶属胶东郡。黄

10、山在县南二十里,有黄水,县因名。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东莱郡,黄县为辖属。东汉建武六年(公元30年),黄县仍隶于东莱郡。三国时属魏,郡县不变。西晋初,东莱郡改为东莱国,黄县属于东莱国。东晋十六国时期,黄县隶属于东莱郡。隋开皇三年(583年),黄县属牟州。唐初,黄县属东莱郡,后改属登州(治所牟平)。宋、金、元、明、清,黄县均属登州。1914年黄县隶属胶东道(道治烟台)。1928年废道,黄县直属山东省。抗日民主政府时,黄县隶属山东省北海区行政督查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6月,黄县属山东省莱阳专署。1958年10月莱阳专署改为烟台专署,黄县属之。同年11月蓬莱县、黄县、长岛

11、县并为蓬莱县,属烟台专署。1962年1月黄县复还原治,仍属烟台专署。1986年9月23日撤销黄县,设立龙口市。现龙口市下辖龙口市5个街道、8个镇、1个开发区、1个高新区和1个度假区,即东莱街道、龙港街道、开发区、新嘉街道、徐福街道、东江街道、黄山馆镇、北马镇、芦头镇、下丁家镇、七甲镇、石良镇、兰高镇、诸由观镇、高新区和度假区。10 近年来,龙口市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改革创新”的核心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一四五七”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抓好“实力龙口”、 “幸福龙口”、 “生态龙口”、 “文化龙口”建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服务业跨越、

12、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以港兴市战略,着力做好深化改革、项目建设、扩大开放、现代农业、社会治理、优化环境等重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提质增效,争创一流,努力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征途上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先后荣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绿化模范市等称号。龙口市社会经济发达,2013 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935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71.57 亿元,列山东省县域第一位,11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名单第 11 位。二、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二、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乡村旅游资源是指能吸引旅游者前来进行旅游活

13、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各类乡村景观和农业资源客体。它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人文因素为主导的人类文化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文化景观,是由自然环境、物质和非物质要素共同组成的和谐的乡村地域复合体。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旅游资源的种类很多,包括大主类、31 个亚类、155 个基本类型。但乡村旅游的发展通常赖以依托的资源类型主要包括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特色产业和乡村聚落四大种类。 (一)(一)自然环境自然气候条件与旅游自然气候条件与旅游业业:位于山东省东北部,胶东半岛西北部,西北临渤海。龙口市属温带季风型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

14、气温 12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2600 毫米左右,无霜期 190 多天。龙口市的自然气候条件比较适合发展旅游业,一年当中的可游时间在11 月;其中,最佳适游期在10 月,即每年有半年的时间适合旅游。自然地理、物自然地理、物产产与旅游与旅游业业:龙口市地处胶东低山丘陵北部,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多低山丘陵,西北部为滨海平原。主要河流有黄水河、泳汶河、北马河、南栾河、龙口河、八里沙河等。年均气温 12,年均降水量 630 毫米。境内有煤、金、铅锌、高岭土、氟石、砂矿等矿产资源。海岸线东起海沿李家与蓬莱后营之间的海边路口,西至龙口与招远之间的界河口,长68.4 千米。是重要的水产品基地之一,盛产

15、海参、加吉鱼、对虾、扇贝、鲳鱼等。龙口市的山地丘陵自然地理资源基础较好,物产丰富,特别是丘陵环境、海岸线、海产品等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有天然的耦合关系,具备较好的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自然基础。具体来说,龙口乡村旅游资源根据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为南部山地、中部平原现代农业和北部海滨三大类型。南部山地风光以石良镇、七甲镇和下丁家镇的莱山、大飘山等为代表,中部平原现代农业以诸由观镇、兰高镇和新嘉镇的草莓、柿子、西13兰花等种植基地为代表,北部沿海以海滨度假区、东海旅游度假区和桑岛等为代表。(二)民俗文化(二)民俗文化龙口古为青州夷地。商西周、春秋为莱国地。战国为齐国疆域。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公元前 221 年

16、),始于境内置黄县,隶属齐郡,后隶属胶东郡。黄山在县南二十里,有黄水,县因名。龙口市历史文化悠久,建筑文化、商业文化、孝德文化等传统文化悠久绵长,是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宝贵资源。龙口市地14处渤海之滨,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盛,被称为“商业之乡”,历来是开风气之先的地区。在商品流通的过程中,外出经商和求学的人们,把各地开化之举和文明之风带回故乡,与当地的“尊长上、勤学业、敦名义”的固有风尚,相互补充,彼此渗透,形成一种注重知识、崇尚文明、讲究礼节、善于交友的民风特征。独特、精致的独特、精致的乡乡村村传统传统建筑文化建筑文化:龙口的乡村建筑,因其设计合理、建筑精细、用料考究、精雕细刻,历史上被誉为“

17、黄县房”,在胶东半岛地区久享盛誉。乡间传统民居,座北朝南,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倒厅在南,正房居北,左右对称为东西厢房。倒厅房有门楼、耳户、客厅组成。照壁所在院是第一院落,照壁是富裕人家才有,十分讲究做工精细,砖上雕刻各种精美绝伦的纹图案,有的照壁正中竖一黑色福字,过年要挂一个正方的灯笼,这是第一院落,称前套院,西边墙上建二门,进二门一小院,叫前院。前院西边有花、树、竹园。客厅也在此院,他是待客、书房、节祭祀神灵先祖、婚丧礼仪都在这里举行。前院北边有第三道门,靠南边叫仪门,里面的四扇门是屏门,屏门平时做屏风使用,遇有重大礼仪活动,方才打开,家人平时从屏内两侧经仪门出入。进了仪门是正院,东西两侧为厢

18、房,是储藏杂物和晚辈居住15的地方,也有不设西厢房建猪圈的,厕所有个通道将粪便流向猪圈。北房称正房,居中间有门为正间,门叫正间门。这里是厨房兼走廊,东西两个锅台,直通火炕,正房五间,各间壁相隔均有门相通,正房是家人起居生活的主要场所,以东间为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西间为儿媳居住,套房为孙辈和女儿居住,通过边门各房间相通,各个房间的尺寸也是有讲究的,正间最大,除日常做活外,也是晚辈儿媳用餐的地方。儿媳自己夫人及晚辈是不能同长辈一起用餐,饭食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长辈用餐冬天在坑上,夏天在地下,晚辈及自己的媳妇们一年到头都在正间用餐。在那个年代严格遵守,主从有序,尊卑有别,封建礼制要求。16崇商重孝的

19、崇商重孝的传统风传统风尚尚:龙口崇商重孝的历史文化悠久,孝德观念深深植根于民间传统,而且一直沿袭至今。 “孝德文化节”是龙口市委、市政府着眼于弘扬传统孝德文化、提升市民道德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推动全市“四德”工程建设的新举措;开展“新二十四孝贤”先进人物颁奖典礼、金婚庆典、 “重阳登高,祈福增寿”、 “孝老一家亲”南山景区游园、 “孝德杯”职工书画大赛、中老年魅力风采展示大赛、秧歌巡演和广场文艺表演、 “幸福龙口欢乐行”优秀节目展演、 “健康长寿预防疾病”讲座、经典吕剧义演、龙口市民间艺术藏品暨手工艺品展、 “幸福龙口”摄影展、 “孝老团圆宴”家庭聚餐等系列孝德文化活动。非物非物质质文化文化遗

20、遗17产产:龙口市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4 个,包括徐福东渡故事,龙口粉丝制作工艺,龙口大糖制作工艺,龙口黄酒制作工艺,黄县柳条膏制作工艺,陶器、糖、香、草纸的制作,编织制作工艺,吹鼓手仪式,丧葬仪式,拉大网、挽辘轳号,锯大缸、烧纸舞(跳大神), “窗染花”制作工艺,蓝关戏种,泥老虎、扳不倒制作工艺,布老虎制作工艺,风筝(老雕)制作工艺,团圆饼(太阳饼)制作工艺,小端午习俗,大槐树底下包子制作工艺,杠子头火烧制作工艺,黄县肉盒制作工艺,龙口烤画制作工艺,烟点灯技艺和黄县房特色建造技艺。其中民间文学类的“徐福东渡传说”、传统美术类的“黄县窗染花”和传统技艺类的“黄县房特色建造技艺石雕、

21、木雕、砖雕”已经入选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整个胶东地区而言,龙口市的民俗文化具有代表性,很多内容具有文化识别作用,是胶东地区民俗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发展现代乡村旅游、特别是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三)特色产业(三)特色产业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可以依托的特色产业资源主要以龙口粉丝、葡萄酒、葡萄汁、高档白兰地、果汁、果脯、鲜果、鱼片鱼丝等为主导的食品产业集群和以港口为核心的物流、工业产业18园等为主导的临港产业集群。龙龙口粉口粉丝丝:龙口粉丝是中国的传统特产之一,据史料记载,龙口粉丝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2002 年龙口粉丝获得原产地保护,只有用绿豆或豌豆加工的粉丝,才能称为“龙口粉丝”。

22、龙口粉丝成为我国第一个与欧盟互认的地理标志产品,与龙口粉丝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度也有密切关系。据悉,如今粉丝的年产量已达 25 万吨,其中 85%出口,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欧盟等 60多个国家和地区。葡萄和葡萄酒葡萄和葡萄酒:龙口葡萄多数种植在滩涂沙土地上。由于土层疏松,水分适宜,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空气湿润,所以龙口葡萄含糖量高、颗粒大,味道别具一格,既是酿造葡萄酒的上品,也是水果席上的美味。 目前龙口葡萄酿酒品种已发展到 2 万亩,成为烟台张裕葡萄酒、威龙葡萄酒的原料生产基地,其它品种 3 万亩,涌现出许多葡萄集约化种植园,其中兰高镇万亩巨峰葡萄生产销售加工基地远近闻名,巨峰葡萄成为市场上

23、的抢手货,畅销全国南北各大城市。鲜鲜果和果品加工果和果品加工:经过多年的努力,龙口水果出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2001 年,成功突破了加拿大的检疫禁令,使19山东鸭梨首次在北美登陆;2002 年,山东鸭梨打进美国市场,同年,山东富士苹果和亚洲梨通过了加拿大官方的风险评估,获准进入加拿大市场;2003 年,亚洲梨系列推入澳大利亚;2004 年,通过了智利检疫专家的评估,实现了中国水果首次出口南美;2007 年,山东大樱桃突破韩方禁令,实现了山东水果对韩国市场零的突破;2010 年,山东苹果顺利通过澳大利亚官方的检疫。龙口已形成了一二等果储藏进入国内外高档市场、三等果进行果脯加工、四等果进入果

24、汁厂的三条紧密相连的产业链,实现了果品增值的最大化。海海产产品品:以龙口大洋食品有限公司为主的几家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生产烤鱼片的技术优势,生产加工休闲海产小食品获得成功。目前,龙口市休闲海产小杂鱼出口势头强劲,专门从事此项加工业的工人达到 3000 多人,产品远销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和德国等国家。龙口产系列休闲小干鱼品牌已占俄罗斯市场份额的 40%。龙口桑岛海参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海水肥沃、生长周期长,其蛋白质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均高于其他产地,是海参中的极品, “桑岛刺参”已通过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实现了龙口市渔业在地理标志上的历史性突破。20现现代代农业农业:龙口已经被确定

25、为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保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效果,龙口市规划从 2014 年到2020 年,总投资 2.99 亿元,建设粮食、果树、蔬菜、水产、畜牧五大主导产业,完善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机械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动植物疫病综合防控、资源环境保护六大公共服务支撑体系。龙口市还将利用世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和研发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品种,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观光休闲农业、优质精细农业,建设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生态绿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高端发展典范工程。龙口市以规模化农业种植业为基础的食品产业集群和临港产业集群,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特别是特色和规

26、模化农业,有利于现代乡村旅游与农业旅游的一体化发展。(四)乡村聚落(四)乡村聚落乡村聚落,又称乡村居民点,是居民以农业为经济活动主21要形式的聚落,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传统聚落大多布局于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传统的乡村聚落空间是中国乡土文化组成的重要部分,是探索乡村经济、社会、人口、文化、环境与资源的主要内容,是乡村生活与自然环境高度结合的生存空间,是一个地域人文智慧的高度结晶。截至 2010 年末,龙口市辖 5 个街道、8 个镇,590 个行政村。这其中,极有依托自然环境、保存较为完整的传统村落和典型乡村聚落,比较典型的有以王永幸精神为代表的下丁家圈子村、典型

27、山村庵夼村、海上的桑岛村、商业文化发达且古建筑群保持完好的西河阳村等。也有在改革开放之后跨越式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致富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如南山村。此外,还有归城遗址、莱山月主祠、徐镜心故居等文化遗址散落在不同村落中,为乡村旅游的开发奠定了文化底蕴。22这些乡村聚落,无论是传统的古村落、典型山村、渔村等自然乡村聚落,还是已实现小康、正在走向全民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典型意义,是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依托资源,甚至可以成为整个中国“乡村记忆”工程的典型样板。龙龙口口乡乡村旅游村旅游资资源列表源列表资源类型资源类型资源点资源点所在地所在地桑岛徐福街道23依岛徐福街道莱山七甲镇卢山下丁家镇

28、罗山下丁家镇大飘山芦头镇、下丁家镇王屋水库石良镇、七甲镇迟家沟水库芦头镇北邢家水库下丁家镇小莱山溶洞兰高镇自然环境黄水河湿地滨海度假区黄县房诸由观镇西河阳村黄县窗染花东莱街道丁氏故宅东莱街道徐福东渡传说徐福镇徐公祠徐福镇徐镜心故居黄山馆镇后徐村民俗文化归城故城址兰高镇24黄县古城址石良镇黄城集村莱山月主祠遗址兰高镇庙周家村玉泉寺北马镇潜唐庵遗址石良镇庵下吴家村长把梨种植基地七甲镇朱家村锦绣川生态园七甲镇庙曲家村董家村“黄金小米”兰高镇归城董家村生态农业采摘园兰高镇马蔺耩后霍家草莓基地兰高镇后霍家村金鸡岭甜柿子基地诸由观镇大宗家村绿菜花种植基地新嘉街道王格庄村花纸产业新嘉街道后栾村特色产业粉丝加

29、工新嘉街道张家村下丁家精神下丁家镇圈子村山村乡村芦头镇庵夼村等海岛乡村徐福镇桑岛村等乡村聚落新农村南山村、王各庄村等25古村落诸由观镇西河阳村等革命遗址石良镇黄城阳村等三、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三、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一)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一)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多样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多样。龙口市的乡村旅游资源从类型上来看,覆盖了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特色产业和乡村聚落四大类型。既有以莱山、大飘山为代表的山地资源,又有以黄水河和王屋水库等为代表的水体资源;既有孝德文化,又有历史悠久的崇商文化。在特色产业方面,食品产业集群和临港产业集群特色突出、优势显著,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特色产

30、业基础。尤其珍贵的是,龙口市的自然山水之间还保留着大量的传统乡村聚落且各有特色,既有原生态村落又有新农村样板。26(二)山海生态资源特征突出(二)山海生态资源特征突出从景观质量的角度看,虽然龙口乡村旅游资源涵盖了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特色产业和乡村聚落四大类型,但是旅游资源单体的品味、规模在同类资源和相邻地区的横向比较中竞争优势并不突出。较有特色的是山海生态资源特征比较突出。总体上,龙口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是大海、大山的生态环境。十八大报告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龙口市自然山水突出的生态特征既是乡村旅游赖以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资源,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口市其他产业和乡

31、村旅游的发展都要注重生态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三)空间分布均衡(三)空间分布均衡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点空间分布相对均衡。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均衡分布的空间格局为龙口乡村旅游在区域内均衡发展提供了资源基础;从消极的角度来看,乡村旅游资源点空间分布均衡则意味着集聚程度较低,不利于形成大体量高吸引力的乡村旅游项目。总之,针对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点的空间分布特27征,需要在产品开发、项目选址和发展战略等方面特别策划和设计,扬长避短,实现龙口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四)具有典型性和识别作用(四)具有典型性和识别作用通过调查后对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的梳理、研究,发现龙口市的乡村旅游资源在全省、乃至全国

32、极具典型意义,与当前国家倡导的“乡村记忆”社会发展理念吻合度极高。在龙口,可以通过整理、归纳,可以形成在中国极具识别意义的“乡村记忆”型乡村目的地,即通过一个人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通过一个古村记录一个历史的片段,通过一个新村展示一个新时代的风貌。28第二章第二章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一、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一、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概况龙口市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深厚的人文资源,坚持以生态保护为基础,按照文化集成、生态和谐的规划原则,挖掘徐福文化、秦汉文化、名人文化及丝路文化,与现代旅游休闲相融合,创新拓展生态养生体验、教育认知体验等“深度体验式”旅游业态。龙口已

33、初步构筑起“一带一河一脉”“工”字型旅游发展大格局,初步形成了“基础完善、要素齐全、特色鲜明、文化突出”的旅游产品体系,推动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体验旅游转型,在加快城市经济转调和“实力龙口”、 “幸福龙口”、 “生态龙口”、 “文化龙口”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引领作用。目前,全市拥有省级旅游度假区一处;旅游景区(点)5 处,其中南山旅游景区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酒店 9 家,其中五星级 2 家,四星级 1 家,三星级 6 家;旅行社及分社、门市部 31 家。龙口市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可持续29发展”的战略方针,将旅游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34、进行重点培育,加快实施旅游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开发建设,用全新的思维与举措推动了全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 年初,龙口市以半岛蓝区建设为契机,将旅游业纳入全市“六大产业”之中,出台实施了龙口市旅游及度假产业培育发展意见,确定了建设“一带一河一脉”“工”字型旅游及度假产业发展大格局的战略目标。 “一带”即北部滨海旅游度假产业带;“一河”即黄水河流域生态农业和文化体验观光带;“一脉”即以南山景区、之莱山等为主的环城市南部山区综合休闲游览区。先后邀请了国内旅游规划设计单位和知名专家进行旅游资源普查,为龙口旅游及度假产业发展把脉问诊,进行龙口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为意见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

35、积极参与“蓬长龙”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结合龙口旅游发展实际和资源条件,提出了“规划发展、资源整合、营销推介、政策激励”四个一体化规划思路,为龙口旅游融入“蓬长龙”区域旅游板块、实现区域资源开发的差异互补、减少同质、协调发展明确方向找准定位提供合理建议。30龙口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从旅游景区(点)、市区和农村三个层面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南山旅游景区以创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为契机,投资 500 多万元,重新制作了集声、光、电、影像于一体的游客接待中心沙盘模型;新增景区环保游览车辆 30 余辆;设置更新旅游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采用自然石和鹅卵石铺装改造景区部分道

36、路和广场,达到特色生态游步道建设标准;改进现有门票,增加了明信片功能;在景点及道路主要部位增设游客休息设施,提升景区医疗救护点应急救援能力。对景区旅游厕所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均达到 3 星级以上标准;建立更新覆盖全区的安防监控系统,为游客创造了安全的旅游环境。滨海旅游度假区核心区“两横两纵”四条主干道及二级路网已通车运行;黄水河湿地公园东岸黄县人家、黄县民俗博物馆、古戏楼等商业餐饮和民俗文化项目相继投入运营,进一步彰显了文化内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西岸园建工程全面推进,已完成园建工程量的 80%,徐福文化园园林景观工程完成 85%,整个园区绿化率达到 95%以上,初步拉起了园区发展的大框架。

37、在市区,进一步完善了两城区文31化广场、林苑、人民公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城市文化休闲娱乐场所服务功能;提升东莱文化街、通海路美食街、博商振华购物街等特色街区服务档次;借助博商、利群、博商南山三家购物商场晋升为“山东省旅游购物金牌店”契机,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满足广大市民和游客休闲健身、购物餐饮需求。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加大城市生态绿化的投入,重点加大通往主要景区道路、城乡结合部、黄水河流域、旅游景区的绿化力度,初步形成遍布城乡的观光休闲“绿道”。二、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二、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评价龙口市前期开发形成的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项目已经形成了具有较大辐射带动能力的拳头

38、旅游项目,如南山旅游景区、南山东海旅游度假区等;但是,龙口乡村旅游业整体上发展缓慢,虽然个别景区发展规模大,发展速度快,但也仅局限于点状开发,尚未形成产业规模。目前,龙口多数乡村旅游资源尚处于原生态阶段,缺少相应的接待设施和乡村旅游产品;点状开发的乡村旅游项目没有32形成乡村旅游的产品线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链。未来龙口乡村旅游的发展潜力,取决于对南山效应和资源禀赋的正确认识。南山效南山效应应南山旅游发展始于 1988 年,先后建设了亚洲最大的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南山文化中心,重修了南山禅寺,2010 年设立南山省级旅游度假区,2011 年南山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 5A 级旅游景区。2009

39、 年组建成立南山旅游集团,南山旅游走上产业化、市场化、规模化发展良性轨道。客观来说,南山效应包括两个方面,既有龙头效应,也有阴影效应。一方面,南山集团的旅游开发对于龙口旅游的起步和发展具有龙头带动作用,为龙口旅游起步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初期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南山集团早期开发的高尔夫球场和南山大佛已经成为目前具有垄断性地位的旅游产品,成为龙口旅游的核心吸引力。另一方面,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代旅游产业的竞争已经从单体旅游项目的竞争升级为旅游目的地整体吸引力的竞争,龙口旅游在南山阴影效应影响下发展不均衡,作为旅游目的地层面吸引力不足,既不利于南山旅游自身的进一步提升,也不利于龙口市

40、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33资资源禀源禀赋赋与内陆地区的乡村旅游资源不同,龙口乡村旅游资源有港口、沙滩、海岛、海域,具有鲜明的海滨特色;与一般滨海乡村资源不同,龙口乡村旅游自然资源还有山地、湖泊水库、河流,与滨海资源形成组合;而且,由于龙口市全域旅游发展相对缓慢,乡村聚落资源基本处于原生态状态,保留了几个时代中国乡村记忆的基因片段,从中国古代乡村到五十年代的乡村,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龙口乡村聚落中都能找到具有识别意义的样板典型。总体来说,龙口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较高,未来乡村旅游具有开发标志性产品的资源潜力,但这些具有独特优势地位的旅游资源,目前未得到有效的开发与经营。 总体上看,龙口市乡村旅游业的

41、开发与发展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个别旅游区在全省、全国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但从全市乡村旅游业的总体发展水平来看,发展极不均衡,大部分乡村资源点还处于原生状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初期阶段。34第三章第三章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策略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与策略一、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一、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机遇(一)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一)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国家层面上,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国务院出台了国发(2009)41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旅游业的产业定位和发展目标,并对旅游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一系列保障政策,标志着旅游业正式进

42、入了国家战略体系。2010 年 7 月 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 号)就“努力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明确提出, “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森林旅游和农村服务业,拓展非农就业空间。 2013 年国办发201310 号文件,发布了国民旅游休闲计划纲要,提出了“到 2020 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成为35全社会的共识,国民旅游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

43、休闲体系基本建成”的发展目标。从宏观政策环境看,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环境。山东省委、省政府出台鲁发 9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旅游业,要求把旅游业作为推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使旅游业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2011 年山东省旅游局、省发改委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山东省乡村旅游业振兴规划(2011-2015 年)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旅发201161 号),明确乡村旅游业是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农业十大振兴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快速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满足游客旅游文化消费需求

44、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 年山东省又专门拨付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旅游农家乐的“双改”(改厨、改厕)和专业培训,同时拨付专项资金支持全省 130 个县级行政区编制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规划。36乡村旅游所面临的这些政策机会,是前所未有的。(二)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二)生态文明建设机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购“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45、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龙口市乡村旅游的发展适逢其时。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记忆工程乡村记忆工程”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37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与国家战略一致,龙口市也将进入快速城镇化发展时期,在城镇化大背景之下龙口的乡村旅

46、游资源优势尤为凸显。一方面,城镇化使得更多的农民转变为市民,城镇居民规模大大增加,意味着乡村旅游的客源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城镇化意味着城镇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保留下来的乡村景观将逐渐成为稀缺资源。山东省从 2014 年年初开始启动了“乡村记忆工程”,目的在于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探索保护齐鲁传统文化遗产新模式。 “乡村记忆工程”是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等物质文化遗产和生产、生活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原生态的保护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和传统乡土建筑富集、保存基础条件较好、文化底蕴深厚的乡村和社区,

47、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乡村博物馆,收集和展览富有地域特色、活态文化特色和群体记忆的文化遗产,包括乡土建筑、街区遗产、农业遗产、农业生产劳作工艺、服饰、38民间风俗礼仪、节庆习俗等,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整体性和真实性保护。 “乡村记忆工程”是提高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是保护齐鲁传统文化遗产模式的创新尝试。(四)新休假制度市场机遇(四)新休假制度市场机遇新休假制度的实施直接影响了人们的休假方式和出游规律,短程旅游成为热点。2008 年,我国推行新的休假制度,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 “五一”假期减为一天,出现了清明节等三个小长假

48、和职工带薪年休假等。假期分散、长假缩短的新休假制度下短线出游更受人们青睐,近程游憩和环城乡村旅游成为新的热点。新的历史性机遇,为龙口市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带来了非常现实的发展机会,有利于龙口市在新的形式下实现乡村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二、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定位二、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目标定位根据龙口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及旅游业发39展面临的现实机会,确定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体系。(一)总体目标(一)总体目标依托山海自然生态资源、具有时代特征的乡村聚落和特色产业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的潜力,通过样板乡村旅游项目的示范带动,以“一个村落一个时代”的形式,打造具有标志意义的乡村记忆旅

49、游产品系列“中国的乡村记忆”,展现中国乡村的发展历程。即以龙口市乡村旅游作为一个具有识别意义的典型,诠释整个中国的乡村变迁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把龙口市打造成为在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乡村记忆”主题旅游目的地。(二)具体目标(二)具体目标1、 、经济经济增增长长目目标标到 2025 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生态环境改善为核心,依托自然山海生态环境、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以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生40态、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通过整合资源,完善设施,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强化服务,打造品牌等措施,在龙口市

50、创建一批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旅游村,建设一批高质量、高品位的乡村旅游示范点,打造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乡村旅游品牌产品,推动龙口市全域乡村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速度要超过 GDP 增长速度,至 2025 年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要占龙口市旅游接待人数的 20%,达到 300 万人次;乡村旅游综合收入占到龙口市旅游综合收入的 10%,达到20 亿元。2、社会效益目、社会效益目标标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乡村环境提升和乡村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通过推进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经营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通过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致富

51、途径从而实现“就地城镇化”。3、生、生态态持持续续目目标标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示范引导、分步实施、以人为本、41环境优先的原则,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实现农村资源优势与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完美结合。通过乡村旅游发展的示范作用,逐渐转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利用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4、景、景观观美化目美化目标标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三、三、龙龙口市口市乡乡村旅游村旅游发发展定位展定位(一)方向定位(一)方向定位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方

52、向定位为“乡村记忆”,在时间维度上,选取保留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古村落,以代表性乡村旅游产品作为承载乡村记忆的载体,体现中国不同时代的乡村发展记忆,具体如下:以西河阳村为代表的中国近代乡村记忆;42以后徐村为代表的辛亥革命时期乡村记忆;以黄城阳村为代表的解放战争时期四零年代乡村记忆;以下丁家精神为代表的中国五十年代乡村的记忆;以南山旅游为代表的改革开放之后新农村建设的记忆。在空间维度上,选取山村和海岛村以体现龙口的地理特征和地域民俗,展现山村记忆和海岛记忆。具体包括:以莱山为代表的山地原生态记忆;以庵夼村为代表的山村记忆;以桑岛村为代表的海岛渔村乡村记忆。在龙口市全域乡村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重点引

53、导和扶持“记忆系列”乡村旅游项目优先发展。(二)功能定位(二)功能定位龙口市乡村旅游的功能定位为“穿越时空的乡村体验”。依托自然生态环境,开展体验型乡村旅游具有天然的资源43优势,以时代符号为文化主题的乡村记忆迎合了现代城市居民的乡愁情结,因此, “穿越时空的乡村体验”是未来龙口市乡村旅游产品的主导功能。在“穿越时空的乡村体验”这一主导性的引领下,实现乡村旅游功能的多元化配置,包括乡村观光旅游、乡村休闲旅游、乡村度假旅游以及其它文化主题的乡村体验旅游等。四、四、龙龙口市口市乡乡村旅游村旅游发发展策略展策略(一)(一)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策略一村一品差异化发展策略“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

54、”是目前乡村旅游项目的普遍内容,由于乡村旅游资源的相似性,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化、服务简单化、模式同质化、规范表面化等已经成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瓶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和相互模仿,乡村旅游极易在区域内形成雷同化发展和恶性价格竞争。因此,在龙口市乡村旅游发展起步之际,提出特色化发展战略,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引导乡村旅游点找准发展方向并形成各自的特色,为避免雷同发展奠定基础。44(二)代际记忆分层(二)代际记忆分层策略策略代际记忆分层策略,是指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旅游者,开发不同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乡村记忆旅游产品。老年人与年轻人因为生理的、心理的、角色和社会地位以及社会经历的不同,在行为和认识上产生差

55、异。一个开放的社会或当社会急剧变革时期,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经历不同,从而使各自组群中心观(或称群体中心观)较为悬殊。不同代的人各自具有以自身群体为中心的价值观。他们对同一现象或一系列社会现象会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差异体现在价值观、行为方式、沟通方式等方面,对于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也会存在不同,根据年龄差异划分客源群体开发不同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则是对代际分层规律的科学运用。(三)文化符号记忆策略(三)文化符号记忆策略龙口市乡村旅游的开发以乡村记忆为文化主题和特色,尽管龙口乡村聚落资源丰富,原生态地保留了不同时期乡村的文45化基因,但是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演变,时代特征的鲜明程度

56、与旅游市场要求的吸引力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就需要采用文化符号记忆策略对时代特征进行符号式的景观恢复,在原生态乡村聚落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化提升,根据时代文化符号元素设计旅游产品和体验。(四)乡村旅游标准(四)乡村旅游标准化策略化策略标准化战略对于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规范旅游经营活动,改善监督管理水平,保障游客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围绕重点乡村旅游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星级农家乐建设标准化、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技能培训等方面努力推进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通过乡村旅游标准制定和实施,推动乡村旅游产品整体质量的提升。上述四项乡村旅游发展策略,是针对龙口市乡村旅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57、选取的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策略的实施有助于使龙口市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各自的产品特色,内部互相匹配,外部形成拳头,走上差异、互补、46共赢的发展道路。47第四章第四章龙口市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规划龙口市乡村旅游空间布局规划一、布局原则一、布局原则旅游地空间布局通常要求空间分区均衡、功能配置合理、建设项目选址及布局模式顺应自然地形地貌。从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的自然分布、空间地理环境及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的角度出发,乡村旅游的空间布局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空间分区相对均衡、功能配置合理和顺应自然地貌原则。(一)空间分区均衡(一)空间分区均衡空间均衡分区原则,要求规划和开发要在尊重旅游资源

58、自然赋存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在空间安排上要综合考虑自然地理概况、旅游资源及其他相关资源要素、乡村旅游发展条件等,科学、合理地考虑乡村旅游点在空间上的均衡分布,以形成完整的游览空间和全域性的旅游发展态势。48(二)功能配置合理(二)功能配置合理旅游目的地内的旅游功能配置,要求乡村旅游开发功能片区的划分能够体现明确的差异化功能定位。充分考虑游客的体验需求,合理布局产品,方便游客体验和参与,使乡村旅游功能分布更加完善合理,特色更加突出。(三)顺应自然地貌(三)顺应自然地貌顺应自然地貌原则就是尊重自然,要求功能片区尽量以地貌地形的自然边界为片区边界,比如山体、沟谷、平地等,辅以人工建成的道路和其他标志

59、设施;功能片区的划分尽量保证,每个片区内有相对完整的自然地形地貌。二、空间布局与发展定位二、空间布局与发展定位根据龙口市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与分布状况,结合上述乡村旅游空间布局原则,将龙口市乡村旅游空间格局划分为“一环一线两板块”,具体每个板块的重点项目如下。49(一)一环(一)一环乡村旅游环线乡村旅游环线通过乡村旅游环线的建设,一方面串联分散在各乡镇的乡村旅游点,另一方面形成龙口绿道慢游系统的核心框架。龙口乡村旅游环线的东线、西线、北线和南线分别为:东线黄水河滨河公路西线南山大道(市区以外为省道 215)北线国道 206南线建设专门的旅游路(升级从下丁家蒋家村至王屋水库的村村通道路)(二)一线(

60、二)一线乡村旅游东西线乡村旅游东西线 打通“东起石良镇西至黄山馆镇”的石黄路,建设横贯龙口东西的交通线,将黄山馆镇徐镜心故居、北马镇玉泉寺、芦头镇迟家沟水库、南山旅游景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兰高镇后霍家草莓基地、马蔺耩生态农业采摘园、归城遗址、莱山月主祠遗址和石良镇潜唐庵遗址等资源点串联起来,形成龙口乡村旅游重50要的交通线,未来打造成为龙口乡村旅游的东西轴线。(三)山地休闲板块(三)山地休闲板块以省道 264 以南的山地丘陵为主体资源,形成以山地休闲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旅游板块,包括芦头镇、石良镇、下丁家镇和南山旅游区,形成以山地丘陵为载体的时空乡村记忆。建设项目包括辛亥革命时代乡村记忆、四零年

61、代乡村记忆、五零年代乡村记忆、八零年代乡村记忆、山地文化乡村记忆和山地原生态记忆。(四)海滨度假板块(四)海滨度假板块以省道 264 以北的海滨、港口、海岛为主题资源,形成以海滨、海岛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乡村旅游板块,包括徐福街道、诸由观镇,形成以海洋海滨为载体的时空乡村记忆。建设项目包括海岛文化乡村记忆、历史与民俗文化乡村记忆。三、山地休闲板块开发定位三、山地休闲板块开发定位51山地休闲板块以龙口市南部的山地丘陵为环境依托,形成以山地文化、山村文化及不同时代特征的乡村记忆为主题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和项目群。(一)辛亥革命时代乡村记忆(一)辛亥革命时代乡村记忆1 1、展示内容、展示内容以黄山馆镇

62、后徐村为核心,以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故居、徐氏家庙、传统建筑组团和古驿站、古井以及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为主体资源,打造具有辛亥革命时代特征的乡村记忆。2 2、展示手段、展示手段以场景展示和生活体验为核心手段,通过徐镜心故居及其周边传统建筑组团的整理恢复形成辛亥革命时期村落的空间格局,以驿站、古井、农耕和民俗等为生活体验元素。(二)四零年代乡村记忆(二)四零年代乡村记忆1 1、展示内容、展示内容以石良镇黄城阳村为核心,以52抗战时期的红色历史为主体资源,打造具有四零年代特征的黄城阳红色乡村记忆,并在黄城阳村的带动下形成四零年代乡村记忆。2 2、展示手段、展示手段以场景展示与符号展示相结合的手段,将红

63、色历史主题进行历史片段和标志性景观的复原化展示,形成标志性场景与符号,让游客有回归历史空间的体验感。(二)五零年代乡村记忆(二)五零年代乡村记忆 1 1、展示内容、展示内容以下丁家镇的圈子村、后地村和庙东村为核心,依托自然山水和气候条件,综合利用山体、水体、村庄和特色产业等资53源,以“下丁家精神”为核心内涵,以一个人、一个村代表一个时代的精神,通过场景恢复、整理和再造等手段,打造以五零年代为代表的乡村记忆。2 2、展示手段、展示手段现场展示与博物馆展示相结合,现场展示下丁家圈子村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通过战天斗地传承下来的劳动成果;博物馆展示则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解说等传统博物馆展示手段向人们解

64、说、诠释下丁家精神的内涵。(三)八零、九零年代(三)八零、九零年代改革开发之后的乡村记忆改革开发之后的乡村记忆1 1、展示内容、展示内容以南山旅游为核心,将南山村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历程作为中国新农村建设54的缩影,集中展示中国乡村在改革开放之后快速发展、勇于进取的精神,打造八零年代之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记忆。2 2、展示手段、展示手段 现场展示、景观展示与体验相结合,让游客在旅游消费的过程中体验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农民和农业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与进步。(四)二十一世纪的乡村记忆(四)二十一世纪的乡村记忆 1 1、展示内容、展示内容以石良镇王屋水库、威龙酒庄为代表,打造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农业经济

65、走上规模化、复合化、现代化道路的新的乡村记忆,诠释中国现代社会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经验。2 2、展示手段、展示手段景观展示、现场展示、情景展示与文化体验等多种手段相结合,55通过游客与景观(静态场景、婚纱摄影等动态景观)的互动,形成具有参与感的氛围情景,达到游客体验的最高境界。(五)山村文化乡村记忆(五)山村文化乡村记忆1 1、展示内容、展示内容以芦头镇庵夼村为核心,依托庵夼村山水环境优势,重视乡村文化的建设,突出乡村记忆、农业特色、自然景观,打造融山村观光、生态休闲、农家体验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功能区,将庵夼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设施齐全、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社区,并在庵夼村的带

66、动下形成山文化乡村记忆。2 2、展示手段、展示手段采用原生态生活场景展示方式,即通过乡村生产、生活原汁原味的过程展示,向游客展示传统山地村落文化的形态与内涵,同时让传统的乡56村聚落文化得以完整传承。(六)山地原生态记忆(六)山地原生态记忆1 1、展示内容、展示内容史记武帝本纪中将莱山列为八大名山之一,莱山群峰林立,沟深涧多,景致巧夺天工,古迹历史悠久。依托莱山自然地貌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逐步恢复月主祠、秦始皇行宫等,以莱山山体和山下村落为核心,打造山地原生态记忆。2 2、展示手段、展示手段以保护为手段,展示莱山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游客提供纯朴、敦厚且底蕴丰富的原生态山地记忆。四、海滨度假板块开发定位四、海滨度假板块开发定位(一)海岛文化乡村记忆(一)海岛文化乡村记忆1 1、展示内容、展示内容以徐福街道桑岛村为核心,集中展示海岛风光、渔家生活57和渔业生产等传统渔耕文化遗产,呈现中国传统的渔村记忆,开发兼具观光、休闲和体验等多种功能的富有时尚、动感特色的“桑岛度假渔村”,并在桑岛村的带动下形成海文化乡村记忆。2 2、展示手段、展示手段原生态生活场景展示,即通过海岛渔村生产、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