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选专业还是跨专业报考

上传人:shug****ng1 文档编号:60232772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考研是选专业还是跨专业报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考研是选专业还是跨专业报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考研是选专业还是跨专业报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考研是选专业还是跨专业报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是选专业还是跨专业报考(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考研是选专业还是跨专业报考考研是选专业还是跨专业报考除了兴趣,影响考研分数的因素还包括学业能力。学业能力决定 报考学校及专业的选择。跨专业报考考生的最大劣势在于没有本科 学习基础,备考时在专业课上会耗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可能会遇 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其至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考 研竞争激烈,复习周期长,考生尽量一次成功。考生选专业之前要 认清自身竞争实力,可用往年试题检测自己的学业水平,大致了解 自己的竞争力。但考生要注意的是,读研还要考虑将来的就业,使研究生阶段的 学习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助力,而不是单纯获得文凭。考生选择专业时,对自己的实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量力而行。 尤其是

2、一些就业前景好的专业,考生要把自己的学业实力和个人兴 趣结合起来,选择考研成功可能性较大的专业。跨专业报考的考生要理性看待专业的“热”和“冷”,因为“热” 和“冷”都是相对的,只有根据自身的实力、兴趣以及对未来职业 的规划去选择专业,才是合理的。跨专业考研前你要知道的四点关键什么是跨专业考研这个问题一定要弄清楚。因为复试的时候,有 的人需要调剂,结果去了学校发现并不是跨专业调剂,而是专业内 部调剂,那么他先前准备的一些复试加试内容可能就没有用了。事 实上,是否是跨专业考研,主要看所报考的院校是如何划分的,也 就是说,一定要弄清楚报考院校的报考专业指南。跨专业考研,就是在自己所学专业之外,选择与

3、自己所学专业有 关或是无关的非木专业课程,作为研究或是考研目标,进行的研究 生考试复习,进行研究生考试的活动。想要报考的学校专业是否接受跨专业考生既然选择跨专业报考,也就是说明,在平时你己经做好了准备, 比如自学过相关专业的本科教材,或者旁听过相关课程。跨专业报考专业是否有加试一般情况下,跨专业考研都会在复试的时候加试,但是也有特殊 情况,所以事先弄清楚才是最主要的。有的学校都是考一些本专业 内所学的课程,如果是复试加试,那还好一点,但是如果是初始的 时候就加试,那么,你就要花出更多的时间去看这些主页课程。是 否加试一般在招生简章、招生目录中会有体现,如果还是没有办法 找到那么就要关注一下报考

4、学校的论坛、网站等地方了,能找到一 个跨专业考进去的学长学姐询问则是最好不过的。如果以上的这些你都准备好了,那么你可以开启你的跨专业考研 之旅了,加油。跨校、跨专业:懂策略者赢“再来一次”,多么让人怦然心动的措辞,对于不满意自己本科 院校或专业的广大学子而言,跨校、跨专业、跨地区考研成了他们 千载难逢的“再来一次”的机会,每年有近百万人选择跨考,占考 研总人数的60%,大部分名校研院的外校录取人数超过了总人数的 70%但机会总是与风险并存,选择跨考也意味着要比考木校本专 业冒更大的风险,而科学理性地跨考将为你带来更大胜算。跨考的 难度究竟有多大?你适合跨考吗? “三跨”成功之路能复制吗?本期独

5、 家正在揭晓。跨考大势鉴:热度逐年提升,交叉学科受追捧早在数年前,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外校生就占到84. 9%;北京大 学每年跨校考研人数过万巨大的跨考群体的背后,是残酷的竞 争趋势: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 甚至低于5%,分母中大部分为跨考生,越来越多的跨考生也正在挤 进分子之列。“跨考蛋糕”究竟多大? “跨考江湖”水深几何?跨校、跨专业考研人数高达60%以上据统计选择跨校或跨专业考研的考生占总人数60%左右。据笔者 调查,在2013年考生就读的某辅导班里,选择跨校考研的学员占到 90%之多,而选择跨专业考研的考生也达到了 70%。跨校、跨专业考 研无疑成了当今的一种

6、趋势。事实上,跨校跨专业群体庞大的数字 来源于一些客观的招生条件。在全国2000余所高校中,有900余所 具有研招资格,拥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更是仅有60余所,民办高校从 2012年才开始有5所获得研招资格。这注定了大多数学子想要读研 就必须跨考,想要读好专业也必须跨考。据报道,早在200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外校报考的考生就占到考 生总数的70%80%;当年报考中国政法大学的7000多人中,木校的 木科生也只有900多名;而报考中央财经大学的外校生则占到84.9%; 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北大年招收硕士研究生3500 人左右,其中北大自己的本科生约占1/3,并且近几年一直保持这 个比例。

7、“跨校报考我校并录取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大学,尤 其是设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占了录取总数的70%。”值得欣喜的是,一些重点院校、重点研究院在研招时不再过分挑 剔考生本科时的专业。中科院研招办主任告诉本刊记者,在中科院 研究生院近些年招录的研究生中,有很多是跨专业录取的。有基础 学科跨应用学科的,也有应用学科跨基础学科的。这些考生凭着自 己对跨考专业的浓厚兴趣以及由此激发出的巨大学习热情,己经在 专业能力上达到,甚至超越了本专业优秀考生的水平。“我们一贯 的招生态度是,只要专业知识技能过硬,就不存在木科专业歧视现 家O传统热门专业与交叉学科成为跨考热门据调查,2012年跨考的热门专业主要集

8、中在:会计学、行政管 理、企业管理、金融学、语言文学、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 系统、应用心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等传统热门专业 中。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财会、计算机、通信、管理科学等专业尤 其得到跨专业考生的青睐,这些专业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有着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木科学数学、物理等 基础学科的考生跨专业报考。与此同时,大量非本专业的考生跨考热门专业,使得传统热门专 业的竞争门槛越来越高,清华、北大、人大、复旦等高校有些热门 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低于5%o数学基础深厚让很多理科生扎堆跨考 商科,大大提高了考试竞争的难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商学 院、财政金融学

9、院2011年的报录比分别低至24 : 1、30 : 1、52 : 1; 而大量中文、历史、哲学专业考生的报考,更是让浙江大学传播学 专业2011年的报录比低至198 : 1,竞争异常惨烈。近年来,一些交叉学科也逐渐变成跨考热门专业。比如北京大学, 自2005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以来,以当下热点前沿的生命科 学、纳米科学、海洋科学等学科为中心,建立了以往物理、化学、 生物、医学等大门类横向联合的诸多专业,如理论与系统生物学、 纳米科学与技术等。由于这些学科跨度大,对考生的背景知识要求 高,方向又多集中在前沿研究领域甚至超前研究领域,因此尽管这 些专业报考难度大,但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吸引了越来

10、越多专业跨 度之内的优秀考生报考。兴趣和名校情结成跨考两大动力因为高考填报志愿时,学生对大学专业设置了解不充分,大部分 学生高考服从调剂,不少人本科阶段读了自己木就不感兴趣的专业。 对他们而言,跨专业考研也成了自主性更强的二次选择的机会。经 过本科阶段的学习,随着年龄与见识的增长,决定跨专业考研的学 生对专业兴趣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非单纯图有趣,而 是更多地结合自身长远的理想,将对专业的兴趣发展成“志趣”。 木刊记者调查采访了某考研培训机构的集训营,调查显示,有近半 数跨专业考研的同学表示自己“出于对报考专业的兴趣”而选择跨 考。同时“名校”成为跨考的另一内在动力。据统计,近年来报考

11、人 数最多的10个招生单位是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微博招生办)、四川 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吉林 大学、厦门大学、复旦大学。其中,北京大学报名人数最多,跨校 考研人数常年过万。名校如此受宠,与当今应届生的就业形势有直接关系,因用人单 位掌握的信息有限,所以多数只能用学历背景衡量应届生的综合能 力。现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刘晓(化名)深有体会,刘晓因 高考失利曾在某专科学校读书,后“升本”进入一家二本院校读法 学专业,毕业求职时却在三个月内连在十家单位碰壁。眼看着一起 应聘的名校毕业生被一线律师事务所录用,刘晓燃起了继续深造学 业的斗志,决定报考人大并最终顺利被录取。特殊研院和特殊专业为跨考提供了必然性与此同时,一些专业学位项目的兴办,比如法律硕士(非法学), 其招生对象就是非法律专业的木科生,这也造成了跨专业报考人数 的增多。例如,法律硕士在2000年开始不再允许法律专业毕业生报 考,当年全国的报考人数只有8000人左右,2004年报考人数增加 到3.9万人。2009年根据教育部通知,在法学硕士和法律硕士之间, 新增法律硕士 (法学)专业,招生对象为法学木科,但法律硕士 (非法 学)的招生对象依然是非法律专业木科生,当年仅北京市法律硕士 (非法学)报考人数就达到7494人。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