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

上传人:翰** 文档编号:60208705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06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13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2em; text-align: center; 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1 一、细胞膜 (1)组成:主要为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骨架)和蛋白质 ,及少量糖类。(其他具膜的细胞结构的膜成分与之相似)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原因:磷脂和蛋白质的运动); 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通透性 。 (3)功能:保护 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间信息传递、识别、免疫(膜上的糖蛋白) (4)细胞膜的制备:原理:渗透作用(将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得到细胞膜);取材:人或其它哺乳动物新鲜的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稀释液(血液加适量生理盐水); 提纯方法:差

2、速离心法; 二、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有支持 和保护 功能;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组成 三、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细胞质均匀透明的胶状物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细胞质基质:为代谢提供场所和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状、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含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等) (2)细胞器: 线粒体(双层 膜):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可增大膜面积),细胞有氧呼吸 的主要场所(第二、三 阶段),含少量DNA和RNA。 用健那绿染液染呈蓝绿色,用铁苏木精染色呈蓝色。 叶绿体(双层 膜):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

3、。类囊体(可增大膜面积)上有色素,类囊体 和基质 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 的场所。(注意区分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具体场所)含少量的DNA和RNA 。 内质网(单层 膜):是有机物 的合成“车间,蛋白质 运输的通道。 高尔基体(单层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 的形成有关(可形成囊泡),植物中与有丝分裂细胞壁 的形成有关。常在抗体的分泌、植物的有丝分裂中考到。 液泡(单层膜):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核糖体(无膜结构):合成蛋白质 的场所。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将氨基酸缩合成肽链,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中心体(无膜结

4、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与动物和低等植物 细胞的有丝分裂 有关(间期复制)。 溶酶体:(单层膜):含多种水解酶,常考效应T细胞能和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 小结: 双层膜的细胞器:线粒体 、叶绿体 ; 单层膜的细胞器:内质网 、高尔基体 、液泡等 ; 非膜的细胞器:核糖体 、中心体 ; 含有少量DNA和RNA(能复制和转录)的细胞器:线粒体 、叶绿体 ; 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植物细胞的区别:动物特有中心体;高等植物特有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二、稳态 (

5、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高三年级生物知识点最新总结3 动物体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高兴,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轴突+髓鞘=神经纤维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

6、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传出神经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

7、: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

8、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二、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2、人体主要激素及其作用 3、激素间的相互关系: 协同作用:如甲状腺激素与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如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 4、激素调节的实

9、例:实例一、血糖平衡的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课本P28)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浓度:3.9-6.1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降血糖)分泌部位:胰岛B细胞 作用机理: 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元、转变成脂肪酸等非糖物质。 抑制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抑制2个来源,促进3个去路) (2)胰高血糖素:(升血糖)分泌部位:胰岛A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肝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进2个来源) 4)、血糖平衡的调节:(负反馈) 血糖升高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血糖降低 血糖

10、降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血糖升高 5)血糖不平衡:过低低血糖病;过高糖尿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 症状: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三多一少) 防治:调节控制饮食、口服降低血糖的药物、注射胰岛素 检测:斐林试剂、尿糖试纸 7)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凡是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同的作用,使输出信息进一步增强的调节。 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输入信息起相反的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调节。 实例二、甲状腺激素分泌

11、的分级调节 5.激素调节的特点: 1)微量和高效 2)通过体液运输 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两者比较: (二)体温调节 1、体温的概念:指人身体内部的平均温度。 2、体温的测量部位:直肠、口腔、腋窝 3、体温相对恒定的原因: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散热器官:皮肤(血管、汗腺) 4、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 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

1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5、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主要通过对酶的活性的调节体现 (三)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通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13、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通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四、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扁桃体、胸腺、脾、淋巴结、骨髓等 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补体 2、免疫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

14、某种病原体有抵挡力)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抗原刺激 B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B细胞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抗体清除抗原 4、细胞免疫:通过T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靶细胞(被抗原入侵的细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细胞刺激 T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出效应T细胞 记忆细胞同一靶细胞再次刺激时增值分化为效应T细胞 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效应T细胞释放某些细胞因子(如干扰素)增强免疫细胞的效应) 被释放至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免疫中的抗体清除 5、体液

15、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区别: 共同点:针对某种抗原,属于特异性免疫 区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作用对象抗原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 作用方式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6、艾滋病: (1)病的名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病原体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其遗传物质是2条单链RNA (3)发病机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 (4)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五、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在生产中往往应用的并非动物激素本身,而是激素类似物 1、激素提高鱼类受孕率:运用激素诱发鱼类的发情和产卵,提高鱼类的受孕率。 2、人工合成昆虫激素防治害虫:可在田间喷洒一定量的性引诱剂(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雌雄性昆虫间的正常交配。 3、阉割猪等动物提高产量:对某些肉用动物注射生长激素,加速其生长。对猪阉割,减少性激素含量,从而缩短生长周期,提高产量。 4、人工合成昆虫内激素提高产量:可人工喷洒保幼激素,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和质量。 第 13 页 共 13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