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60208673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9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资源描述:

《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11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物理八年级苏科版知识点 一、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量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2、摄氏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

2、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K)。换算关系T=t+273K。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

3、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熔化图像。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凝固图像。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改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改变。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1、沸腾 沸腾是在一

4、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水的沸点是100。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沸腾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3、液化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

5、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常温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二) 一、电荷 1、电荷 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

6、,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 2、原子的结构 原电荷 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原电荷。1e=1.610-19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3、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

7、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的时候,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2、电

8、路的构成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4、三种电路:通路开路短路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和并联 串联:把元件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 并联: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 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断开法:去掉任意一

9、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四、电流的强弱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A=1000mA、1m

10、A=1000A 2、电流表的连接 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电流从电流表的正(红)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黑)流出。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测量值。 3、电流表的读数 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必须明确电流表的量程。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选用03A量程时,每个小格代表0.1A)。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I1=I2=I3=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 物理八年级学习方法 重视物理概念 初中将学

11、习大量的重要的物理概念、规律,而这些概念、规律,是解决各类问题的基础,因此要真正理解和掌握,应力求做到“五会: 会表述:能熟记并正确地叙述概念、规律的内容。 能表达:明确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及公式中每个符号的科学意义。 会理解:能控制公式的利用范围和使用条件。 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精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 能应用:能应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物理八年级学习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

12、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平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步骤3.大胆猜想 物理题目常常是假想出的理想情况,几乎都可以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释,所以当看到一道题目的背景很陌生时,就像今年高考物理的压轴题,不要慌了手脚。在最后的2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要保持沉着冷静,根据给出的物理量和物理关系,把有关的公式都列出来,大胆地猜想磁场的势能与重力场的势能是怎样复合的,取最值的情况是怎样的,充分利用图像_的变化规律和数据,在没有完全理解题目的情况下多得几分是完全有可能的 第 11 页 共 11 页文章源于网络整理,侵权及时告知删除。Word格式,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