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玉米少(免)耕“窝塘式”抗旱集雨节水栽培集成技术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60195390 上传时间:2022-03-0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宣威市玉米少(免)耕“窝塘式”抗旱集雨节水栽培集成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宣威市玉米少(免)耕“窝塘式”抗旱集雨节水栽培集成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资源描述:

《宣威市玉米少(免)耕“窝塘式”抗旱集雨节水栽培集成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宣威市玉米少(免)耕“窝塘式”抗旱集雨节水栽培集成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云ni农驰載技Yunnan Nongye Keji2013年第6期38宣威市玉米少(免)耕“窝墉式”抗旱集雨节水栽培集成披术陈明昌,吴惠琼(宣威市务德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宣威655419)云ni农驰載技Yunnan Nongye Keji2013年第6期38云ni农驰載技Yunnan Nongye Keji2013年第6期38宜威市是云南省旱粮生产区,玉米在夏播旱粮作 物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常年播种面积在5.33万hn? 以上.通过多锌实践,宣威市形成了一整套玉米综合 栽培配套技术,尤其是以玉米“五配套五统一”的种 植模式为主的标准化生产技术在全省享有盛誉。然而 根据宣威市多年气候状况分析

2、,冬春干旱少雨,土壤 境情不足,尤其是点播季节缺水,是南方山区旱粮主 产区的一大气候特征,只有极少数年份极少部分地区 在玉米播种季节能保证玉米在最佳节令播种,多数年 份大部分地区玉米须抗旱种植,难以保障有较好苗情, 即使勉强播种,玉米后期生长管理也因缺水受到抑制, 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宣威市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笔考 所在单位在总结当地群众一些传统种植经验的基础 上,吸收地膜覆盖、佇苗移栽、高矮间套等玉米丰产 栽培技术优势,不断加以探讨完善,总结出一套以少 (免)耕整地为前提、抗早集雨栽培作保障、良种为 中心、节令是关键、其它科技增产措施作配套的“窝 塘式”

3、覆膜双行双株抗旱湿直播集雨节水栽培集成技 术模式,自1996年在宣威市务德镇拖克、发图村开 展示范,1997年在发图村兴办13.33 hn?示范样板成 功后连续多年举办数十公顷连片示范样板均获显著成 效,现该项技术模式已趙成熟,累计推广面积达2.33 万hm2,已被当地群众普遍接受,自发运用。务德镇 农技中心经多年观测实产验收,玉米生产应用该技术 后增产幅度一般为17%-28%,干旱年份达35% 42%,增产潜力巨大,是应对气候日趋恶化的一项行 之有效的旱粮抗旱节水栽培生产技术,该技术对确保 粮食安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1增产原理(1)少(免)耕栽培不破坏土壤墻情及结构,储收稿日期:2013-0

4、6-03 养水分,确保苗齐苗壮。(2)“窝塘式”覆膜双行抗旱集雨栽培模式便于 集聚雨水、节约播种用水,确保在最佳节令播种,且 肥力集中。多年跟踪观测.“窝塘式”覆膜提土压塘 后只须少就下雨,雨水就会通过播种孔富集塘内,且 土壤中水分蒸发后顺塘膜内侧回流到塘心种苗处.确 保有充足水分满足出苗及玉米苗期生长需要,促进根 系生长健壮。(3)在玉米生长中后期,雨水分布不均,南方山 区能满足灌溉条件的地块不多,窝塘式栽培模式能最 大限度把水分富集到玉米根系周围塘内,从时空上调 节玉米后期生长用水不均问题,促进根系生长,使玉 米生长达到最佳经济性状。(4)“窝塘式”双行双株栽培模式采用宽窄行定 点打塘双株

5、播种,一是减少了塘数和劳动强度,便于 水分、养分集中;二是最大限度节约栽种用水,每公 顷塘数从5.556.75万塘减少到3.454.95万塘,抗旱 播种时每公顷用水量可节约30%45%;三是随单位 塘数减少,田间密度降低,能更有利于通风透光及田 间管理,更大限度发挥边行优势,改善田间生态环 境,提髙玉米产量和质量;四是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 株数量,最大限度发挥增产效益,通过双行双株播 种,单位面积冇效株可增加10%15%。(5)此项技术可操作性较强,便于推广普及.可 综合配套其它各种科技增产措施,充分发挥科技贡献 率,在适宜地膜玉米栽培尤其是于旱缺水地区对玉米 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做大做强玉米产业、保证粮 食供给、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玉米少(免)耕“窝塘式双行双株 覆膜抗旱湿直播集雨节水栽培集成技术 操作规程2.1地块选择及整地整地的关键是采用少(免)耕保护性耕作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