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60092345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第一二单元测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陶行知先生曾倡导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这六大解放的核心是解放学生的大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所能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更确切的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模式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他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们发现,教师始终是站在一旁,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细细品

2、味描写母亲动作的词语,从中能体会到什么?”“让我们伴着舒缓的音乐,自由读读下面一段,边读边想,那句话让你感受最深刻,在触发你感受的字、词、句旁边写上你的感受。”简单的几句话,教师只是给予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而并没有用自己的感受来左右学生的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所说的都是他们自己的话,是他们对于文本的真切的、具有个性化的解读。2、以文为本,关注文本的深刻内涵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但如今,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不断充溢着我们的课堂,它在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的精彩纷呈的同时,逐渐淡化了对文本的

3、研读。随之而出现了一些华而不实的课堂教学。但在上述教学片段中,学生的学习始终紧扣文本,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从“不多不少、刚好、几乎没有”体会到人们对水的珍惜;“每个毛孔张开嘴巴在吸吮“这可以看出他们很缺水了,对水十分渴望;从“抚摸”这个词语中,还感受到这勺水带给作者很舒服的感觉学生的体验与感受完全来源于文本本身。不知不觉中,学生就把握住了文本的内涵:水是最珍贵的东西。3、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

4、,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在感悟文本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课堂中不仅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读:快速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而且指导学生读时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如让学生在交流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时,老师先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这时并不作具体的要求,但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迸发火花时,教师及时地说“请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此时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在读时自然会更加地声情并茂。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水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

5、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作者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孩子、大人们雨中洗澡时的“痛痛快快”、夏天冲凉时的“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及缺水的苦涩。 课文第五小节生动地再现了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时的喜悦情景:“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这个片断把夏天冲凉时的感觉描写得淋漓尽致。教学时

6、如果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冲凉的感觉的话,学生就无话可说。于是我采用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很好: 师:长期缺水的村子到了骄阳似火的夏天,那储藏在水窖里的水就显得十分珍贵,我们现在走进一个画面,请你为这幅画配上文字说明。 师:打出“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 生:齐读。 师:请同学闭上眼睛,随着作者的回忆,一起来静静地分享这一勺水带来的快乐。 师:范读:有一种感觉有一种感觉有一种感觉(这小节共有三句话,我在每句话前加上“有一种感觉”) 师:慢慢睁开你的眼睛,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感觉? 生A:舒服 师:请你

7、选择其中一句话,把你体会到的感觉读出来。 生B:痛快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话,把你体会到的感觉读出来。 生C:爽 师:请你选择其中一句话,把你体会到的感觉读出来。 生D:高兴 师:引读课文:作者这样真切的体验,细腻的感受,都来自于母亲手中这小小的一勺水,正是这一勺水,从头顶倾注而下(生接着读),正是在这一勺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生读)我感觉得到(生读),这小小的一勺水,它不多不少(生接着读) 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了一勺水带给四兄弟的美妙体验,让我们深切地体验到藏在水窖里的水是多么珍贵,也让我们感觉到了缺水之苦,得水之乐。 (配乐,学生朗读第五小节课文片段内容改成的诗歌) 从头顶倾注而下的

8、水, 滑过了 我们的脸, 像一条小溪流, 师:再回到课题,你觉得这还是平淡无奇的水吗?这水是什么? 生:这是珍贵的水。 生:这是带给我们舒服感觉的水。 生:这水带着母爱的水。 师:这水化成了涓涓的母爱,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使作者的童年充满了幸福和快乐。享受母爱的幸福背后是仍然是人们对水的渴望,缺水的艰难。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读,尽情地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此片断的教学,正是在读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课堂上我运用了各种形式的读:范读、个别读、齐读、引读、配乐读并在指导学生读时注意层次性:如让学生在交流感

9、受最深的一句话时,我先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这时并不作具体的要求,但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迸发火花时,再及时地说“请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此时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在读时自然会更加地声情并茂。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谈的感受也很深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水到渠成,学习的效果很不错。苦中累中有乐,笑中泪中有情如释重负地走下讲台,从大家的赞美声中,我知道这节课成功了。许多同行纷纷来问我要教案、课件,那一刻,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心也不觉有点飘飘然了。这么久以来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总算没有辜负学校、朋友对我的期望。

10、回顾区“312”阅读教学活动的这段日子,怎一个“苦”字“累”字了得?4月23日第一轮说课比赛顺利结束后,我就进入了第二轮上课比赛的奋战状态。选定五下的水这课,源于课文的内容情味让我感动,再则,本课我曾经上过校内公开课,有过基础,应该可以驾轻就熟些。钻研教材,查找资料,听课取经,与同事商讨,细细琢磨下来,竟发现问题层出不穷。首先就是在文章思路的确定上,难以定夺。第一次,我按“苦乐”的思路进行教学设计,第一遍试上下来,好多老师都认为没感觉,甚至没有我以前上过的任何一次校内公开课好。刘校在QQ上直言不讳地对我说:“课堂上抓的点太多,要有取舍,要有自己的亮点”尽管我知道,这一切都是良言,可那一刻,不知

11、道为什么,我还是忍不住掉泪了接下来,就是更加努力地磨课,那段时间,吃饭、走路、睡觉,满脑子都是“水”,为了一个问题的设计有时会呆坐好几个小时,为了修改出自己满意的教案,我经常笔耕至深夜,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上好!”反复权衡后,我又把教学思路改为“乐苦乐观”。上下来,思路是顺畅了,可学生因为生活中对缺水的感觉没有真切地体验,怎么也进入不了情境,课堂依旧沉闷。学校五个班级已经一一试上过来了,可最终都以乐得不爽,苦得不透,找不到文章的感觉,上不出情味而失败告终,。距离比赛的时间已是屈指可数,焦急加上自己的努力屡屡失败,我又委屈得落泪了,开始后悔当初选择了这篇课文,满腹的烦躁与焦虑

12、。可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埋怨已于事无补,只能硬着头皮上战场了5月21号上午10点,我第一次登上了梦想的舞台,心里没底,信心不足的我手足冰冷却只能故作镇静,可一切似乎冥冥之中老天在帮忙。上课的前一天,正好下了一场倾盆大雨,于是在朋友的启发点拨下,在课堂上,我巧妙地借用这一生活资源,在讲读“雨中洗澡”这部分内容时,引导想象画面后,我临时设计了三个追问:“昨天,我们这也下了一场大雨,你们有人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了吗?你们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了吗?你们有人脱得光溜溜的,去雨中洗澡了吗?”学生哈哈大笑,一个劲摇头,再让他们通过自己在雨天的感受和村里孩子雨中的行为作对比谈原因,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村民们因

13、为极度缺水,所以雨水才带给他们如此痛快近乎疯狂的感觉。紧接着,在“哗哗”的雨声音乐中,通过我语言的描述,让学生再有层次地朗读,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中,感觉终于找到了。学生的配合,话筒音响的美妙,为我的课堂增色不少。在范读“勺水冲凉”的内容时,舒缓的大提琴,配上我声情并茂的朗读,又把学生带入了另一个情境。朗诵完,我让学生睁开眼睛,说说冲凉的感觉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第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一个字,爽!”紧接着,就是一连串幽默的回答:“2个字,舒服!”“3个字”前三十分钟的教学可以说处理得很顺畅,但课堂似乎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最后揭示中心时,我抛出文章的关键问题:“为什么缺水给村里

14、人带来的明明是痛苦,可作者却更多地写了水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有一学生回答:“有苦才有乐!”不知当时我是只顾着自己心中的答案:以乐衬苦,还是此时下课的铃声已经响起,太紧张的缘故,以至于对这位学生这么精彩的回答,我竟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没有任何评价就让这个学生坐下了。课后,好多同行提到这一点,都让我感觉惭愧不已尽管最终我还是拿到了一等奖,但静心反思自己的教学,还有很多存在的问题。与学生的互动还是不够放开,还是顾着走教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没到家,需多磨练。在教学第5自然段时,因为害怕“超时”,害怕学生打乱顺序交流后,我的教学难以掌控。为了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在交流时,我有意让学生按顺序汇报,这不但局限了学生的思路,也不利于课堂的动态生成。其次,徐主任提出来的关于本课的教学思路问题还值得细细推敲。有笑有泪,有苦有乐,这是水留给学生的启示,苦中累中有乐,笑中泪中有情,这是我上这堂课前前后后的感受。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不少东西,我想:一堂好课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完善,在不断跨越一道道坎的过程中,我们才会慢慢接近豁然的境界。在这过程中,不论发生什么,都是特别真实,特别自然的。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