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专题: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五(共9页)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60036676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考复习专题: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五(共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复习专题: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五(共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复习专题: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五(共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专题: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五(共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专题: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讲座五(共9页)(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语文专题(五)筛选的要诀与推断的要领解答科技文、社科文阅读试题的必备技能湖北 傅新华技法点拨筛选与推断,在高考试卷的科技文与社科文的阅读中,往往各设一个小题。 一、筛选的要诀筛选能力,指能够从阅读材料中选择出重要信息的能力。平常阅读,往往择要筛选材料所传输的信息。高考在解答选择题时,则依据题干的要求,判断命题者所列的从文中筛选出的信息选项的正误。筛选信息,特别要注意筛选的依据。筛选的依据主要是筛选的目的和阅读的文本。1筛选的目的。筛选的目的主要在题干中体现出来。例如,1999年全国高考题第18题的题干为“按照传统的看法,下列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符合文意的一

2、项是”,这就规定了筛选的目的。为了准确地把握筛选的目的,对于题干,要注意推敲,切不可马虎从事。此题干中有三个要点:“对动物冬眠时心脏工作原理的解说”,尤其是“原理”;“按照传统的看法”;“符合文意”。2阅读的文本。依据题意,框定文本。筛选信息时,要仔细推敲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大体框定相关的阅读语区。例如,从导言中筛选出“作者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的两点认识”,题目规定:A是“两点认识”;B认识“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获得”。那么,相关的阅读语区为文章倒数第二段。 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这是筛选的关键。有时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

3、。要仔细分析比较。对照文本,确定选项。去伪存真,排除干扰项。所谓“伪”,或无中生有,或故意疏漏,或歪曲事实,或张冠李戴。试题可能会有意设置一些“伪”项,即干扰项。这就要求考生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采取对比、辨异等方法,把信息辨别、区分开来,即去伪存真,提炼出所需信息。二、推断的要领 推断,就是由已知的判断(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结论)。高考的科技文和社科文的推断题,其前提出自文中,结论则往往在文外。 1牢固掌握推断成立的依据。考生解答推断题,重在分析推断能否成立,也就是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是否合乎常理。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第10题(原文见“典例精选”沙尘暴)根

4、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在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造大自然。其题干为“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其选项C为“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在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其前提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其结论是“人类也就完全在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两者之间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

5、这一推断能够成立。其选项A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前提与结论是强加因果关系,此推断不能成立。2准确掌握推断不能成立的原因高考推断题推断不能成立的具体原因:1 推断以偏概全。例如,“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这只是部分现象,“被人类所利用”则是对全体的断定,这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推断混淆不同语气。“或然”“必然”不分。有时,如果使用或然语气的限制语如,“可能”“大概”“也许”“差不多”“将会”推断可能成立,因为使用了表示必然语气的限制语如,“一定”“必定”“肯定”导致推断不能成立。有时则是相反。例如,“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

6、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若改为“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在其他地区可能被人类所利用”,改为或然语气,限制区域,则能成立。推断不合常理。例如,上一题的选项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不可能“使海平面逐渐升高”。推断与原文相悖。例如,上一题的选项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造大自然。”文本引用歌德的名言 “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意在强调“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加剧了沙尘暴,又在警醒人们要

7、注意生态平衡。而选项的前提却歪曲理解了原文,推断自然也就同原文相悖。 总之,信息的推断不是凭空进行的,只有充分理解并把握文章内容,同时明了命题人设置选项的陷阱,破译了干扰的“密码”,才能对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趋势作出理性的推断。典例精析【例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2002年全国高考题)沙尘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然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地质之上,风

8、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沙和细砂被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虽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

9、质,减缓酸雨的发生。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为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流量减少,沼泽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

10、,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歌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也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

11、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生成速度。【解析】本题检测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注意筛选的目的。对此,题干提到两点:“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尤其是“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其次,要对照文本,文本是这样表述的:“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流量减少,沼泽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

12、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就由此产生。”这里反复强调的是“人为活动的干预”加剧了沙尘暴的灾害。选项A属古已有之的现象,并非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其余各项均属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 本题的答案为A。 筛选信息一定要紧紧把握筛选的依据。 【例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2003年全国高考题) 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

13、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未,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

14、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 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量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

15、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1。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是 A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导致不少地区沙漠扩大,疾病流行。 B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一些地区会因为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 c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 D台风频频袭击,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城市淹

16、没,山体滑坡,交通中断。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那么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 B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 c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D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 【解析】这两题分别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推断能力。 解答第1题,紧扣筛选的依据筛选的目的与阅读的文

17、本,从题干“根据原文,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最严重的一项”看,这就规定了筛选的目的,特别是“最严重”三字至关重要。把握住了这一点,对读选项与文本,从第一段的尾句“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即可迅速地找到此题的答案为C项。解答第2题,对照选项与文本,联系常理,分析各选项的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选项A的前提“非洲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广的地区,人类如果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其中“从根本上”限制到位,结论“非洲因此而受益的面积也将最广”能够成立。选项C的前提是“为避免增加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些科

18、学家主张用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依据文本与常理,结论“可见使用核燃料不会产生二氧化碳”能够成立。选项D的前提是“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其中,“持续”这一限制语用的非常恰当;依据常理,“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这一结论能够成立,“也许”表示推测语气,非常恰当。而选项B,在“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这一前提下,结论“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不能成立,因为,台风“经过”或者“近距离经过”日本,这是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另外,在历史上,没有温室效应问题,台风也没有远离日本。 第1题的答案为C

19、。第2题的答案为B。解题时,紧紧把握筛选的要诀与推断的要领。训练平台 (一)阅读人类基因组研究,完成习题。 有关人士认为,“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例如“草图”中留下了许多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又顽固地拒绝“泄露各自的秘密”。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而蛋白质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

20、”,又是迄今为止的研究中最难攻克的堡垒。 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种差别被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目前,生物学家己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人类的大部分DNA都是“垃圾”,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的“大杂烩”。事实上,大量在维系细胞基本功能,如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

21、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例如一种古怪的取名为“声波刺猬”的基因,它对昆虫在成熟中的翅膀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相同的基因,在人的胚胎中则起着协调手臂生长和发育的作用。所以,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也就不足为怪了。例如鼠的基因与人极为相似,它的基因组一直被描述为探明人类基因组的“罗塞塔石碑”(即为解读古埃及象形文字提供线索的石碑)。此外,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因而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 看来,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正是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

22、,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所以,有专家将基因比作砖块,“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1下列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据国外有关杂志报道,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 B“人类基因组草图”的测绘成功仅仅预示着一个新的开端,真正的研究工作还只刚刚起步。 C人类基因组草图只能描绘90的基因组,因为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 D迄今为止的研究中,只有作为生命分子三联体的最后一位“成员”蛋白质尚未攻克。2下列对“不同物种似乎是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

23、因而获得进化的”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回溯生物进化史的过程中又会发现,人类曾与植物、动物以及软体虫和有翅昆虫共同分享无数的基因。 B人与老鼠的基因极为相似,猩猩的DNA也与人只相差15,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就在于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 C这种逐渐从多细胞有机物中汲取新鲜养分的“复制”过程,才使人类不断进化以至于成为超越低级生命形式的高级动物。 D全人类只有一个共同的基因组,但是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世界上每个人都有差别,这正是生物通过长期复制、改良和组合现存基因而获得进化的佐证。3下列对人类基因组研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草图”中留下了许多

24、空白需要填补,不少可能包含着重要医学信息的空白依靠目前的科技无法解读。B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并藉此评估人类各种生物学现象的奥秘,如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易感性、寿命的长短,人类的起源等等。 C.人类的大部分DNA几乎不起什么作用或者至少是没有明显的用途。剩下的则是渊源于植物、动物甚至细菌这一最原始生命形式的基因,这说明“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实际上也是很“卑微”的。 D人类的基因与某些哺乳动物更为接近,分析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差异,自然有助于揭示人之所以为人的奥秘。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

25、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 B修补和解读DNA方面所必需的基因,与促使细菌保持原状的基因没有什么两样,但重要的是各自的改良和组合,从而产生了复杂的人。 C“用它既能修车库,也可盖摩天大楼,关键是看你如何运用”,是指同是基因既可能构成低等动物,也可能构成人类。 D人体解剖学使人们从宏观上了解自己,人类基因组计划则将使人们从微观上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了解自己。(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铜奔马正名 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是1969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据云当时被定名为“马踏飞燕”,也有学者引经据典,将其定名为“马超龙雀”。最

26、后可能因为众说纷坛,无奈之下取名为“铜奔马”。“铜奔马”一名虽然简明扼要,但有马无燕,未惬人意。 最近有人在光明日报上撰文,更考定此物应名“飞廉铜马”。其根据有二:一是后汉书董卓传中有“飞廉铜马之属”的记载,二是“三才图会里的飞廉图,便是一只飞鸟”。愚意此说更属不妥。 首先,三才图会一书乃明朝嘉靖、万历间人所作,且四库提要认为其中采摭浩博,然间有冗杂虚构之病。其次,关于“飞廉”,注家多有出入。墨子耕柱云:“夏后启使飞廉折金于山川。”史记秦本纪云:“飞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以上两书显然认为飞廉是人,但是淮南子高诱注:“飞廉,兽名,长毛有翼。”楚辞离骚王逸注:“飞廉,风伯也。”洪兴祖补注:

27、“飞廉,神禽,能致风气。”可见飞廉到底是人是神,是兽是禽,古人也无定论。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神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书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速度同样也是无庸置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越空。”二句中赤

28、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 1以下不属于作者为铜奔马正名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旅游标志的东汉铜奔马,其名称一直众说纷纭。 B“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二名跟铜奔马造型相合,但未被采用。 C“铜奔马”一名中虽然有奔马,但是没有飞燕,不能令人满意。 D“飞廉铜马”一名,比起“铜奔马”“马踏飞燕”等更逊一筹。2以下不属于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所用证据的一项是 A.三才图会一书撰作时代太晚

29、,且有冗杂虚构之病。 B飞廉是人还是神,是兽还是禽,古人的说法并不一致。 C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 D后汉书董卓传“飞廉铜马之属”中,飞廉和铜马应是两物。3对原文最后一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到今的诗文中,有许多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的例子。 B“二句中赤兔指良马”的“二句”指“紫燕光陆离”“紫燕跃武”二句。 C;铜奔马足下有一鸟,文中透露出这种造型的用意表明奔马速度快于飞燕。 D作者认为,“紫燕骝”“飞燕骝”的名称符合古人原意,又切合铜奔马的造型。4。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库提要虽然比三才图会晚出,却是一部权威性的著

30、作。 B.高诱、王逸、洪兴祖三人都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 C在汉代画像石中,凡是有人骑马形象的图案,就不属于神话故事。 D.在体会古人创意这一点上,“飞廉铜马”和“紫燕骝”两个命名是相似的。参考答案(一)【思路】解答第1题,将A项的表述“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很多基因无法解读”,与第二段中“即使到2003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了终图,漏洞依然会存在某些基因将被忽略不计”,即可发现问题。C项的表述是:“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第一段的表述是:“除了最先完成的22号染色体长臂中有3被证明无法解读外,从那时以来完成的4号染色体也留有

31、很多空白。此外,大约有10的基因组由于其重复性而根本不可能测序。”可见C项不当。D项的“只有蛋白质尚未攻克”与原文不合。解答第2题,先看题干,题干指的是“不同物种”,而D项是“全人类”。解答第3题,采用对读法,文本的第三段的表述是“生物学家己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跟踪人体基因的变异”,而B项的表述是“生物学家已能利用单个DNA中的变体来控制人体基因的变异”,因错用动词而改变了原意。第4题A项由“一旦科技发展可以使我们填补上草图中的空白”这一前提,推不出“所有重要的医学信息便随之泄漏各自的秘密,人类便真正成为了自由的人”这一结论。 【解答】第1题的答案为B。第2题的答案为D。第3题的答案为B

32、。第4题的答案为A。(二)【思路】第1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作者为“铜奔马正名”应从第三段开始,而B项的“马踏飞燕”“马超龙雀”主要在第一段提及,所以不在“正名”范围。另外,原文也没说“马踏飞燕”“马超龙雀”跟铜奔马造型相合,所以B项错。 第2题也是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C项“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骑神兽、神龙的景象”,不能作为作者否定“飞廉铜马”一名时的证据,它与作者的论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第3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能力。 A项错误在于“从古到今”用燕子比喻良马奔腾如飞”,原文只是举了“历朝”,并非“从古到今”,原文说“以燕喻良马”,而“奔腾如飞”原文中也有,但在列举诗文之前

33、,是说明飞燕为何喻马的原因,而非“古今喻马之奔腾如飞”之意。B项中的“二句”只是指“紫燕跃武,赤兔越空”,而不指前句“紫燕光陆离”,从原文中自可分辨。C项错在“奔马速度快于飞燕”,原文中并没有申明奔马快于飞燕,只是想到“奔腾如飞”。只有D项是正确的,“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切”。解4题考查推断能力。解题时首先要准确筛选与选项有关的已知信息,然后根据已知信息来判断推断的正误。为了批驳“此物应为飞廉铜马”一说,针对敌论论据,作者以四库提要里对三才图会的评价为据来批驳。这里包含两点信息:a四库提要比三才图会晚出,不然怎么评价;b四库提要是权威性著作,不然不足以驳倒三才图会的说法。由此看来,A项推断正确。从第三段看,高诱注的淮南子,王逸、洪兴祖所注的楚辞,属我国古代典籍,这三人的注解与被注典籍一道流传,可见这三人是我国古代学问渊博的注释家,因而B项是正确的。“飞廉与“紫燕”“飞燕骝皆喻良马之神速,可见D项的推断是正确的。至于C项,在第三段中有这样一句:“两汉之间神话颇多,汉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海兽、驾神兽升天的景象,亦有骑马的形象。”可见,“骑马的形象”也可能是神话,那么C项的推断是错误的。 【解答】1。B 2。C 3。D 4。C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