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XX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9874733 上传时间:2022-03-05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76.0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X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X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X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资源描述:

《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X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XX(6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第一章 规划总纲第1条 规划目的宜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5)年编制目的,是在全面建设富裕型小康社会及和谐社会的指引下,充分利用不断成长和优化中的社会、经济、生态地缘区位,借助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机,依托宜兴市所独具的地脉与文脉以及历经多年奋斗所积累的发展态势及强烈的旅游突破之愿,利用大长三角旅游网络起始建设,以其地理结构中心和山水生态的优势,革新机制、整合资源、突出创新,加快把宜兴市培育成太湖旅游新明珠、长三角旅游网络西拓前沿的新枢纽、中国陶都新形象、江南旅游新水城,从而把旅游业提升为宜兴市国民经济体系中的新兴强力支柱产业,加快全市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为江苏建设旅游经济强

2、省,无锡建设旅游经济强市做出独特贡献!第2条 规划范围和期限1规划范围宜兴市总面积2038.7平方公里,2004年人口106万。 2规划期限近期(20052010),强化发展期中期(20112020),提质发展期远期(20212025),升华发展期3规划重点 “十一五”计划期第3条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4规划指导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旅游经济思想及“三个代表”精神的指引下,以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旅游业持续、健康、优质、高效发展,充分发挥宜兴市优势,整合资源、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勇于创新、精心组织,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朝阳产业”、新时期的“强力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同时注重提高旅游产业的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把宜兴市建设成与国际全面接轨的旅游重要节点,成为江苏省旅游新生长极之一、无锡旅游强势南翼和全国的旅游强市(县)。5规划原则整合优势、市场导向原则;创新精品、实施品牌战略原则;党政主导、革新机制原则;保护至上、可持续旅游原则。第4条 规划方法和技术路线运用传统有效的调研方法,借鉴国内外专家从事中国旅游规划的先进经验,以GIS、GPS、RS和DS等技术的集成提升成果质量,执行国家标准,从宜兴实际出发,突出系统创新。第5条 规划依据1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及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2000年;2江苏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江苏省旅游局,北京大学

4、,2002年;3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无锡市旅游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03年;4宜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宜兴市人民政府,2001年;5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宜兴市城建局、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2004年第二章 旅游业发展基础环境第6条 规划区域背景1地缘区位宜兴市位于北纬31073137,东经1193112003。地处江苏省南端,南邻浙江长兴,西南界安徽广德,西接江苏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面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东北为无锡市所辖滨湖区,东濒太湖与苏州相望。宜兴既处于沪、宁、杭三大城市群区,又介于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毗邻苏、锡、常、湖等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为大长三

5、角“15+1+3”旅游经济圈新地理中心区。2行政辖区2004年调整行政区划后,除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区外,全市下辖21个镇。市政府驻宜城镇。3历史沿革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周元王四年(前472年)属越。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属楚。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荆邑司会稽郡,次年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永嘉四年(310年),置义兴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废义兴郡,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为宜兴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元年(1912年)荆溪撤消,并入宜兴县。1949年6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属镇江专区。19

6、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县建立宜兴市。4自然环境宜兴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区,北部为平原水网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北部为低洼圩区。境内河流密布,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宜兴为鱼米之乡,盛产茶叶、毛竹、板栗、百合,不仅是江苏省最大的产茶基地,也是我国产茶的名地之一。宜兴出产陶土历来就有“家家做坯、处处皆窑、遍地产陶”的景象,而陶中珍品紫砂陶为之一绝,人们誉为“中国陶都”。 5社会经济宜兴经济发达,文化兴隆,社会文明,是全国经济百强县(市)之一,且居前列。作为经贸发达的工业基地,既形成以机电、化工、轻纺、 冶金门类为主的工业体系,又形成环保

7、、陶瓷、精细化工、电线电缆在全国乃至国际有影响的支柱产业群。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第三产业正在迅猛发展。第7条 旅游业现状分析评价宜兴居太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羡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其“陶、洞、竹、茶”四大资源特色鲜明,在无锡市乃至江南地区的旅游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紫砂名陶资源在全国具有垄断性。雄厚的旅游资源和悠久的开发历史为宜兴的旅游格局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根据自身的特色,针对市场需求,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宜兴旅游已走出了单一溶洞观光旅游的格局,形成了以“绿色生态游”、“陶都文化游”、“农业休闲游”、“名人故乡游”的全新格局,旅游客源量和旅游经济产出逐年攀

8、升。2004年,全市拥有善卷风景区、省庄竹海公园、龙背山森林公园等主要景区(点)28处、旅行社16家、星级宾馆(饭店)12家,旅游从业人员1.8万人。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达到254万人次,全社会旅游总收入达到 28.5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7.99亿元,人均花费1128元。入境游客2.13万人次,旅游创汇654.5万美元。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9.0左右,成为支柱产业。宜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后花园”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第8条 旅游发展的新态势长三角世界级超级城市群的崛起,经济总量的增加,进一步提升了长三角建设世界第六城市群的魅力。中国自古便有“九州”之说,在向“十一五”时期挺进之

9、际,将构筑“经济新九州”即当代中国九大经济区,它们皆以大都市为核心形成中国和平崛起的强大支撑系统。这九大经济板块是:大台北、大香港、大上海、大北京、大青济、大沈大、大成渝、大武汉、大西安。长三角正建设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以长三角为核心的江浙沪,是中国旅游业发达区,按未受非典影响的2002年统计资料,接待入境旅游者699.2万人次,旅游创汇43.32亿美元。合计总接待游客2.7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2725.4亿元,在全国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份额,远大于国土和人口所占比重。长三角旅游区域联合跨入新时代,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城市互动,无障碍之旅,合力打造旅游经济强区,凸现旅游整体优势,在世界旅游业发

10、展中抢占先机,推进长三角旅游业的整体协调发展。江苏实施“长江走廊开发战略”,既是江苏省自身战略,也是全国性战略,如何与长三角大区域战略协调发展,如同浙江的“环杭州湾计划”那样,除关心各省自身发展外,应以更大的精力集中建设世界级品牌“大长三角”国家重点。环太湖是长三角旅游的核心区,太湖流域以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4%,人口的3%和国内生产总值的11%,财政收入的13.8%,而成为全国经济最发达、贡献度最大的小流域。36000顷的浩渺太湖,岸线曲折,岛屿棋布,山辉川媚,湖光潋滟,烟云变幻,扑朔迷离,流光溢彩,自古便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宜兴应在其间构造新的龙头景观,建设新的旅游枢纽,建造旅游新高地。第9

11、条 宜兴旅游发展独特的战略地位宜兴是我国近代旅游的先行者,同时也是新世纪国家旅游发展双重点的叠合区。宜兴正处在长三角及环太湖两大旅游圈核心带,属于国家“十一五”计划的大力重点发展地区。宜兴是长三角与黄山(15+1)的地理中心,面临大长三角“15+1+3”(增加南昌、九江、景德镇)新模式出台,成为大长三角旅游圈西拓的前沿重镇,处于环太湖西岸旅游待开发区及宁杭产业带的中坚节点重要区位,而江苏省及无锡市加快旅游经济强省强市建设的进程给予了宜兴旅游发展独特的战略地位和建设特色旅游精品的历史重任。第三章 旅游业发展环境分析 第10条 旅游发展条件RLMP分析所谓RLMP分析,即资源、区位和市场知名度分析

12、,皆以英文首字母集成而来。1旅游资源禀赋分析(Resources analysis)宜兴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流长、人文荟萃和特色突出。吴越文化在此交融,范(蠡)西(施)传说、梁祝情爱故事更可构筑为华夏情爱之旅不朽的旅游经典。宜兴旅游资源主要是“陶、竹、茶、洞”四大体系,以及太湖湖滨旅游与乡村旅游,还有大型山地蓄能电站,而江南水乡、水镇和水城的推出,将会形成江南水文化旅游的立体系统。2旅游区位空间分析(Location analysis)宜兴是环太湖旅游圈发展最具潜力的地段,未来太湖旅游区的西部增长极,也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宜兴作为大长三角(15+1+3)的地理中心和宁杭产业带上的重

13、要节点,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区域旅游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宜兴将成为太湖旅游带、上海黄山旅游带以及宁杭多维聚合旅游带上的重要旅游节点城市,有可能培育成区域旅游的亚枢纽。3潜在市场层次分析(Market analysis)宜兴陶文化主要的国际市场是日、韩、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主要方式是分流长三角的入境游客,并成为陶茶文化及太湖龙景游的旅游目的地。宜兴的太湖兰山渚、梅林、横山湖旅游度假区具备开发高端度假旅游市场的优势,主要面向国内游客(重点是长江三角洲市场),兼顾入境旅游市场。构筑成功人士休闲度假游与生态健身游精品游。同时,宜兴也应兼顾宗教旅游、修学旅游、红色旅游、商务会展、公务旅

14、游以及汽车、家庭、银发、婚庆等诸多旅游细分市场的发展。4旅游知名度搜索分析(Popularit analysis)总体上宜兴市的社会知名度认知明显偏低,特别是网上知名度不高,“中国陶都”缺乏系列性、整体性与高端性推出,必须利用多种渠道塑造宜兴市新形象,大幅度提高旅游知名度、扩大认知率和旅游产品招徕力,将是一个长期任务。第11条 旅游发展条件SWOT分析所谓SWOT分析,即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分析,与RLMP分析同理。优势(Strengths):独特的区位、便捷的交通、发达的地方经济、优质旅游资源集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宜兴旅游发展的综合优势。劣势(Weaknees):宜兴受到长三角内部诸多旅游

15、目的地的产品相似性,开山炸石遗留残山剩水及河湖水污染等。机遇(Opportunities):世界及中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长三角地区旅游巨大的市场潜力、民间资本的关注为宜兴旅游业发展提供的难得的发展机遇。威胁(Threats):区域旅游竞争日益加剧,观光旅游产品比重大,景点多家经营管理,企业规模小,营销力度差,构成对宜兴旅游的严重挑战。第12条 区域竞争与合作分析1宜兴旅游发展与环太湖区域旅游竞争格局宜兴应加强与环太湖旅游地的区域合作,把宜兴的陶与周边高端旅游资源相结合推向国际;避免与旅游强市的正面市场冲突,以发展本区域客源市场的休闲度假旅游为重点。2宜兴融入长三角旅游区

16、域合作大势江浙沪地区地域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相融,旅游产业十分发达,已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三省市各具特色,互补性强。江浙沪尤其是长三角将率先在全国进入区域联合和无障碍旅游的信息化新时代。3利用文化发展区域间的旅游联合依托吴文化、越文化、徽文化的区域文化融合,以高知名度的范(蠡)西(施)、梁(山泊)祝(英台)情爱经典为题材,与周边省市整合提升情爱旅游产品,同时利用陶艺与瓷艺文化的精绝,使宜兴市与景德镇市联手推出中国陶瓷精彩之旅。茗陶茗茶与茗园的一体化,更可打造引领世界茶文化潮流的产品体系。4.以环境优势发展生态型休亲度假之旅游优良的生态环境亦是旅游资源,而且对大城市群的公众更具魅力。

17、宜兴居于太湖流域上游,森林覆盖率高,水质相对较优,特别是太华山横山湖一带,更是长三角难得的洁净清新的休闲天堂,应营造高端休闲度假产品,开发区间联合,迎接休闲度假高潮的来临。第四章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第13条 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1旅游资源总量大、密度高本次规划依据国标,全市共普查旅游资源360处,其数量在全国同类规划中居于首位。普查密度达到0.22处/平方公里。宜兴整体上属于资源禀赋高密度区。2旅游资源主类全,亚类多按照国家旅游资源普查标准分类,全国旅游资源有8个主类,宜兴全部具有,占100;31个亚类中,宜兴拥有25个,占80.6%;基类资源宜兴占40左右。3人文景观类资源居主,自然景观类资源

18、为辅在360处资源中,人文景观类资源占有绝大部分比重(67.78%),反映了宜兴历史积淀深厚,文化流长,人文荟萃,特色突出。尤其是陶文化具有垄断性,“教授之乡”、“院士故里”和古代名人相映照。吴越文化在此交融,范西传说,梁祝爱情故事更成为华夏情爱经典的不朽的篇章和旅游的永恒主题。自然景观资源虽然比重不太大,但却在长三角地区有很强的互补性。有苏南第一峰,大面积的竹林,较高的森林覆盖率,著名的阳羡茶园,喀斯特溶洞群,以及太湖西岸水系众多的源流。水是宜兴极富魅力而又有深厚开发潜力的资源,灵性之水可使江南水乡、水镇、水城成为魅力独具的体系,科学而又创新性旅游策划可以把其开发成与陶文化齐名而参与性很强广

19、受欢迎的旅游产品系列。4旅游资源体量较小,现势态景点较多此次普查评价中,我们依据多年的成功经验,增设时空系统的评价指标,即空间系统资源按体量分为:景域,景段,景元三个级别尺度,时间系统把旅游资源划分三时态:现势态,开发态,潜在态。根据分类统计,全市景域有18处,景段200处,景元137处。另有一些非物质类资源(5处)。有的体量超大的景域常和周边市县共有,如太湖景区、滆湖景区等。从资源赋存态势而论,由于宜兴旅游起步早,所以现势态类(108处)资源较多,开发态资源较少,潜在态资源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采取相应的有力保护措施,深度谋划。5资源空间集聚度高,呈斑块和条带展布此次普查重点在宜城、丁蜀及南部

20、山区和滨太湖沿岸。从普查结果分析,丁蜀和宜城是两大高密度集聚区片,其次为张渚、湖氵父 和新街片。在资源结构中形成宜城张渚太华密集带和丁蜀湖氵父省庄资源密集带。尤以人文景观类突出,由于其体量不大,分散开发,尚未形成规模效应。6缺少资源整合推进,未能集聚成新优势宜兴一些单项旅游资源虽有知名度,若是和相关资源集成开发,整体营销可以形成高端乃至极品旅游产品。受区域或部门所有制的限制,条块分割,或者开发策划水平的局限,使高质性旅游资源矮化,未能达到理想产品标准。如紫砂、陶艺、贡茶、竹海、文化、历史和环境(包括大环境和园林风格的品茶场所)的强度聚合。7资环保护问题突出,存在建设性的破坏宜兴旅游资源与环境的

21、保护问题十分棘手。近20多年来乡镇企业飞速发展,对苏南模式做出贡献,但开石采矿遍地开花,致使不少地方显现“残山剩水”,山丘疤痕处处,湖港污水横流,留下上百处满目疮痍残破裸露的劣地山丘,使青山绿水环境面目全非,严重破坏了山水景观,损害了宜兴的声誉,沾污了宜兴形象,也为可持续旅游设置了巨障。8重新审视旅游资源范畴,提高旅游产品辐射力度随着人们生活多样化,个性化和高质化的需求旺盛增长,旅游资源范域、旅游要素和旅游环境结构亦在不断扩展,这就需要突破传统观念,用新理念、新思维审视、度量、遴选、拓展旅游资源范畴,深化旅游资源内涵,提高旅游产品辐射力度。 9复垦残山剩水劣地,再造新奇旅游景观国家对于废弃矿山

22、采石场,鼓励进行复垦变绿,以扩大土地利用面积,宜兴可以在这一领域闯出一条新路。把残山剩水之地用于旅游开发,腾出良田沃土,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是国土保护与利用的新模式。因此,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以全新思维和创新性的规划建设有市场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如利用丁蜀镇水泥厂废弃矿坑,建设中国陶瓷文化主题公园,从而创造复垦、改造、优化利用残山剩水的新路。第五章 旅游市场分析第14条 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分析中国旅游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从旅游资源大国发展成为亚洲旅游大国,进而跃入世界旅游五强行列,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江浙沪旅游市场发展更是突飞

23、猛进。根据抽样调查,宜兴国内旅游以本省游客为主,外省主要客源地为上海;旅游者主要通过自驾车与单位汽车游宜兴;以家庭或亲友相伴为出行主要方式;逗留停留时间2天以内;中青年是游客结构的重点;以学生、工人、公务员、商人、教师等职业为主且受教育程度较高;休闲度假动机比重为大;旅游者选择以口碑效应多且重游率高;对购物、娱乐、交通要素的满意度相对较差;倾向于购买工艺陶器、土特产品。第15条 旅游市场定位根据现有的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和市场发育,通过历史回归分析和游客随机抽样调查宜兴市旅游市场总体定位为:以国内市场为主,兼顾拓展海外客源市场。国内旅游是宜兴旅游业的主体和基础。总体方针是:重点发展国内旅游,针对

24、长三角的大中城市重点营销,针对环渤海、珠三角等为代表的其他发达地区以及华中城市群和日韩港澳台等市场,选择不同目标人群进行细分市场营销。同时不放松苏北、皖中、鲁南农民新兴市场的开拓。应用波士顿矩阵法,又称四限象评价法或市场竞争模型,按市场占有率和增长率组合形成的多维空间的竞争态势,可将旅游客源地市场划分为以下四类:(%)(%)注:问题市场为低占有率,低增长率,直译为瘦狗市场。1按客源地进行市场选择与定位苏锡常、宁镇扬与上海市场为宜兴的明星市场,宜兴本市居民市场为金牛市场,距离较远的环渤海京津冀鲁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地区亦为金牛市场,海外游客市场为幼童市场,国内其它地区属问题市场

25、。2按人口统计因素进行市场选择与定位宜兴周边城市的青年和家庭度假旅游市场为明星市场,青少年修学旅游市场为金牛市场,银发层旅游市场为幼童市场,农民旅游为问题市场。3按游客行为和心理因素进行市场选择与定位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以及休闲度假旅游兴起逐步成为市场主体,商务会议旅游及企业奖励旅游等将成为新兴市场,纯观光型旅游正在萎缩。第16条 旅游客源市场预测12005年2010年:根据无锡市1995年至2001年国内游客年增长为11.5%,加上即将举办的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举办,预测“十一五”宜兴国内游客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0-13%,至2010年游客总数将达到450-530万人次。22011年2015

26、年:随着精品旅游项目投入,宜兴旅游业将保持良好的增长势,预计可达6-8%左右的增长率,至2015年访宜游客可望达610-780万人次。320162020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建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的关键阶段,宜兴旅游进入成熟发展,游客接待人数预计将达到850995万人次,年增长率56%,措施得力,2020年有达到1000万人次规模的潜力。42021年2025年:旅游市场成熟,基数增大,游客人次增长会相对平稳,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5%左右,至2025年全市接待游客将达1000-1270万人次左右。宜兴市旅游客源市场时间序列预测表项目2005年2010年2015年2020年2025高方案288600

27、7809951270中方案2855506809001050低方案2804506108501000第六章 旅游业发展目标与主体战略第17条 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结合江苏建设旅游经济强省、无锡建设旅游经济强市的总体战略,响应大宜兴城市化和产业升级趋势,应对长三角、环太湖区域旅游发展大提升需求,以“中国陶都、江南水城”为总体形象口号,把宜兴打造成大长三角151+3的旅游地理中心,长三角核心圈层最佳山水生态区,环太湖旅游圈西太湖旅游中心地,无锡市旅游的强势南翼,建成为中国最佳人居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图6-1宜兴市旅游发展目标分解图2阶段目标(1)20052010年,建成环太湖西岸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业

28、成为全市三产的强力龙头。创建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初步建成“中国陶都,江南水城”。(2)20112020年,旅游业成为全市新兴的支柱产业,“中国陶都,江南水城”形成知名旅游品牌,建成江苏省旅游强市(县)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3)20212025年,旅游业成为全市强力支柱产业,宜兴市建成长三角及环太湖旅游圈最佳人居城市和最宜游的山水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江南水城”完全成形,与“中国陶都”共同铸造成国际知名旅游品牌。使宜游、宜居、宜人、宜兴“四宜共得”成为公众共识。宜兴建称为中国成功人士的休闲度假重要旅游目的地之一。3旅游发展指标体系预测根据江苏省旅游局的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29、、无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以及宜兴市发改委对2005、2010年的发展预测值,根据旅游目的地建设进程,预测宜兴市不同时期旅游指标发展总量。基础年:2004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54.8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13万人次,国内游客252.7万人次,海外与国内游客比为1:118.6。全社会旅游总收入28.54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654.5万美元,人均花费307.3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7.99亿元。人均花费1108元。国际与国内旅游收入为1:51.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9.2%。2005年规划:接待旅游总人数280290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32.6万人次,国内游

30、客277-287万人次,海外与国内游客为1:106。全社会旅游总收入3235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720750万美元,人均花费310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1.034.0亿元,人均花费1200元上下。届时,旅游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9.8左右。2010年规划:接待旅游总人数59060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66.5万人次,国内游客51459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073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19202080万美元,人均花费320美元左右;国内旅游收入6873亿元,人均花费1300元上下。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市GDP的10.511.0%。入境游客与国内游客比为1:9297。2020年规划:接待游客总人数8

31、40995万人次,入境游客与国内游客比1:75.481.9;其中入境游客1112万人次,国内游客82998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7151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3740万4080万美元,人均花费340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24148亿元,人均花费1500元左右。届时旅游总收入,预计相当于当时全市GDP的13%左右。2025年规划:接待游客总人数1000127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1518万人次,国内游客985125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0210亿元。其中国际旅游收入52506300万美元,人均花费350美元;国内旅游收入163200亿元,人均花费约1650元,海外游客与国内游客比为1:65.6

32、69.6,旅游总收入预计相当于届时GDP的15%以上。第18条 旅游业发展战略1大项目带动战略选择具有比较优势和投资吸引力明显的大项目,它必须是精品甚至是垄断性项目,能够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并与市场有效对接。通过龙头项目整体联动,提高产业聚合力和财富吸纳力,以点带线,以线成网,联动全市,联动区域,形成辐射效应,以形象和示范效应,直接提升区域旅游功能,拉动地区旅游景区点的建设和旅游产业的大发展。2全方位的联动战略从区域层面、产业层面、行业层面进行互动和一体化发展。区域层面重点是长三角151+3、宁杭经济带以及环太湖旅游圈的互动,宜兴要作为151+3和宁杭经济带通道合作中坚板块。在环太湖旅游圈中,宜兴

33、是西太湖区域的代表,与苏州、无锡、常州和湖州共同构筑环太湖精品旅游区,在合力打造“中国陶都”的基础上,以“太湖兰山景区创新”统领太湖旅游制高点。根据产品性质功能和国内乃至世界的同质谱系产品进行合作,实现品牌与客源的共享,形成产品的合力。产业体系层面注重培育和延伸旅游产业链,旅游强市建设与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高度关联,把旅游发展和城市化和整治环境形成互动,促进旅游和相关经济形态的联动,形成旅游开发的合力和相关产业支持效应的最大化。旅游行业内部的宾馆、饭店、景区、旅行社、交通、娱乐、商品也要统筹发展,使相关的资源要素最优化配置,既不闲置资源,又避免系统缺失制约旅游经济的发展。3多元化旅游战略对应市场

34、和消费指向的多元化与多层次,从资源开发、产品定位、营销模式、管理服务等方面制定针对性的措施。资源开发的多元化对应产品定位,在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应进行个性化评价、差异化定位、错位式开发,形成百家争鸣的开发模式和百花齐放的产品类型,在时间、区域、消费层次上复合发展、相互协调。资源开发的多元化形成丰富的产品等级,同时也培育多元化市场和多层次消费群体。营销模式多元化是实现潜在不同层面市场实现对目的地的消费的重要方式,而管理和服务的多元是指服务内容、方式、档次、形式、日程依据不同的细分游客群体提供不同的选择方案,为文明宜兴建设奠定基础。4高品质旅游战略又称精品战略。旅游竞争实质就是质量竞争。以

35、国际化标准作为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服务和旅游管治的行动准绳,通过高质量的差异化产品、舒适温馨的服务,使游客得到高品质的舒心感受,实质上也是高效优质的享受。要把品级产品、品质服务、品牌管理作为旅游目的地管理和服务系统的建设的核心,优化旅游环境,实现高品质旅游的目标,是争得市场份额最大化的最佳取向。5可持续旅游战略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作为与环境冲突最小,致力于美化人类生活,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旅游业,正处在“朝阳产业”的发展阶段,更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实施大生态旅游。所谓大生态旅游是在理念、思想、产品、营销、管理各个层面,均能充分体现生态化主导行为,使大生态旅游成

36、为可持续旅游的基石。正如世界旅游组织(WTO)在联合国所确立的国际生态旅游年所提出的主题口号:“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那样,把大生态旅游作为支撑可持续旅游的柱石,指导宜兴旅游发展全程。第19条 旅游发展行动计划推行旅游业以质量取胜为核心的整体跃进行动计划:1以质取胜计划树立“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善德为先”的文明旅游跃动策略和行动方案。达到规模适度,以质取胜。此处尤要弘扬上古期善卷先生在宜兴善卷洞首创的“善德”,展现中华道德之根基。2效益倍增计划确立善待自然、善待资源、善待遗产、善待环境、优势互补,改造残山剩水并美化利用,使旅游综合效益倍增行动方案得以实施。3价值提升计划深度发掘地

37、域文化和优良的生态环境,使多元文化与多样生态集成共聚。在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基础上,积极拓展国际旅游,充分释放旅游业的产业联运功能,最大化发现与提升实现宜兴旅游潜在的本体价值及其附加值,使宜兴都市化建立在坚实的现代产业结构基础上。4优势集成计划把单项优势通过集成战略,以旅游为平台,构建成宜兴“合成军”,取得更大的优势,达到以质取胜,效益倍增,价值提升,升华宜兴的总体目标。最突出的案例是,把宜兴紫砂、阳羡茗茶合成于太湖龙景的主体“太湖楼”中享受世界级的风光、环境和文化。它的优势集成及其实施将引领世界茶文化潮流。第七章 旅游空间布局与区域联动规划第20条 旅游空间布局总体上,规划“12349”旅游体系

38、的辐射开放式的旅游空间布局: 一个中心、二个核心区、三条走廊、四大开发板块、九个明星旅游区。1一个中心一个中心指宜兴中心城区,强化中心城区的旅游集散服务功能,发展成为全市的旅游交通枢纽、游客集散和综合服务中心。2两个核心区指一城两核,即宜城古文化为基础的江南水城核心区,以丁蜀紫砂陶文化为主体的陶都文化核心区。3三条走廊根据景观特征,结合区域功能定位,建设好宜兴西太湖水网区绿色高科农业生态走廊,“双太”(太湖太华)湖山绿色生态旅游走廊,贯通九湖(氿、荡)连珠青山秀水景观走廊三条廊道。廊道即是旅游通道,也是同类景观不同表征形象景物的旅游集结带。(1)西太湖水网区绿色高科农业生态走廊由兰山经大浦、新

39、庄、洋溪到周铁,越拟建的太湖大桥与马山灵山大佛景区相联。西太湖绿色高科农业生态走廊,北上至无锡、常州,南下达长兴、湖州,东去由水上至苏州、上海,形成水陆辐射中心。在市境内构筑三条旅游通道:a、太湖水上游船通道(快船、游艇)b、滨(西太)湖公路通道(汽车、自行车及旅游环保车等)c、兰山莲花荡蠡河东氿横塘河太湖水上通道(2)“双太”湖山绿色生态旅游走廊所谓“双太”指太湖太华山的湖山景观,由兰山太湖区,经洑东,丁蜀、湖氵父(张公洞、玉女山庄、洞灵观)、阳羡茶场、竹海公园(含西施洞、慕蠡洞、海会寺)、龙池山、龙池湖、铜官山、善卷洞、太华竹海到横山湖。这一带是宜南山区,山峦起伏、水库连珠、森林密布、竹海

40、万顷、果品满山,生态环境最佳,景点如繁星,开发潜力大,重点发展登山健体游、洞穴探奇游、修学科考游、红色文化游、历史访古游、湖滨休闲养生健身游。把湖山林茶竹果聚合为一体,建设成为长三角,特别是环太湖区绿色山湖有机食品基地,以最佳人居环境为基础,高雅文化为内涵,设施民族形式而又现代化、生态化、系列化的绿色旅游走廊。(3)贯通九湖连珠灵性秀水景观走廊由太湖、莲花荡、蠡河、东氿、大溪河、城南河、团氿、西氿、南溪河(摆布潭)、临津荡、都山荡、北溪河,东北至滆湖(宜兴与常州共有,可改名为小太湖),或西北至长荡湖(金坛)。形成江南水乡独具风采的九湖连珠水上景观旅游走廊。3四大开发板块针对宜兴市旅游资源丰富、

41、种类多、体量小、配置散,规模效应差的优劣势,特提出整合战略,大力整合:(1)阳羡陶都文化景观板块(2)喀斯特洞天景观板块(3)滆湖(小太湖)水网景观板块(4)屺(亭)芳(桥)万(石)名人故里(文化)文化板块将四大板块各自塑造成主体形象并建造相应的旅游配套体系,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宜兴旅游目的地系统。4九个明星旅游区通过对善卷、竹海(含西施洞、慕蠡洞、崇恩寺、海会寺、苏南第一峰黄塔顶)、湖氵父(含张公洞、洞灵观、金沙寺、玉女山庄、阳羡茶场、灵谷洞)、铜官山(含抽水蓄能电站、南岳寺、宜兴国家森林公园、芙蓉茶场)、兰山(太湖龙景/太湖旅游摩尔)、太华(含横山湖)、芳桥/洋溪、周铁(含沙塘)、闸口

42、(含滆湖小太湖)等几个区域资源的整合和高规格打造,建成宜兴市一批精品旅游区(点),构成旅游吸引体系里重要的环节。景区(点)的建设是一个地方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一批明星旅游区的建设对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宜兴市通过对这九个旅游区的打造和高品质建设,形成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谱群。第21条 跨区域联动规划1政府主角的联动由市政府主持以积极合作的姿态,从文化品牌、产品打造、组织合作、共生营销等各个层次寻求跨区域联动。(1)宜兴景德镇(中国陶都与中国瓷都共聚)建立中国陶都和中国瓷都的合作架构,使陶瓷文化能够在中国有最好的地域解读。在陶瓷文化的研究、陶瓷工艺美术的研讨、陶瓷商贸和陶瓷高端旅游方面,两

43、地充分交流合作,建立一套联动体制,共生营销共促品牌。(2)宜兴无锡常州苏州湖州(环太湖旅游一体化)建构环太湖城市的区域合作框架,共同建设大太湖旅游品牌,宜兴作为太湖西部旅游代表,也是太湖旅游发展最具潜力区,更要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他几个城市都是地级市,宜兴的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遮蔽,通过合作体系的构建,太湖龙景的建造,大生态旅游的整体开发,宜兴将有更多平等话语权,有利于宜兴在环太湖区旅游地位的升华。(3)宜兴杭州宁波上虞济宁汝南(四省六城梁祝合作申遗)梁祝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梁祝影视、音乐在世界上也是深有影响,目前杭州、宁波、上虞、济宁、汝南与宜兴等四省六地共争梁祝文化源头。建议消除内耗,合力打造

44、世界经典情爱,共促梁祝申报口头与非物质类世界遗产,宜兴借助打造“文化宜兴”与“文明宜兴”之举,突破障碍,牵头协调,建立和谐共兴机制。对各地的形象推广和旅游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同样,宜兴也可和江浙有关市县合力打造范蠡西施情爱旅游品牌。使范西、梁祝双经典之爱共聚宜兴,为营造情爱之都奠定厚敦基础。2旅游区主角联动(1)环太湖旅游区太湖虽然在行政隶属上分属于不同的省市,但太湖这个千古品牌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自古有“太湖美,美在太湖水” 之说,太湖水乡富饶之地广为人知。历史上的“地上天堂”或“人间天堂”即指这里。现在环绕太湖各个地方建设了大批的旅游景区(点),景区点建设质量参差不齐而各行其是,直接

45、影响到了太湖的整体形象,需要环太湖区域的旅游区加强合作,在共享品牌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维护品牌、提升品牌的义务,以共同享受太湖赐予的旅游恩泽,所以保护太湖水质成为区域旅游的共同战略任务。(2)宁杭经济带上的生态走廊南京杭州一线是苏南、浙北生态环境最优良的地方,江浙沪一带经济发达,休闲度假的需求旺盛,而在沪宁和沪杭甬带上生态环境本底受限,而且过度工业化,宁杭经济带有条件成为江浙沪公众及外商族群出游的一条生态廊道。宜兴居于突出优势和关键区位。(3)江南范西梁祝爱情之旅西施是中国美女的化身,范蠡西施情爱,被誉为经典,其传说布散吴越,宜兴为其传说中的归隐终老之地,宜兴应牵头组织范西情爱之旅,依托传说建造相

46、应纪念设施,如陶公祠、教渔塘,甚至建范西庙(塔)等,组织苏州、无锡、湖州、嘉兴、绍兴等地缔造情爱浪漫旅游线。梁祝是东方爱情悲剧的经典,而江南给世人的感觉也是婉约清丽,正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地,梁祝故事、梁祝戏剧、梁祝电影、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闻名中外,但梁祝旅游景点尚停留在泛化阶段,梁祝的旅游品牌形象影响不大,需要通力合作,共同打造梁祝高端品牌。将杭州万松书院、上虞祝家庄,宁波梁祝文化公园和宜兴善卷祝英台琴剑冢、传碧鲜岩等管理部门协商共议,合理分工,精心开发,打造东方精典情爱旅游线,合力申报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第22条 旅游线路设计1市内游线(1)宜(城)铜(官山)善(卷洞)横(山湖)太(华竹海)观光

47、休闲、湖山度假、健身旅游线。(2)宜(城)丁(蜀)兰(山)历史文化观光湖山休闲度假旅游线。(3)兰(山)丁(蜀)大(浦)洋(溪)周(铁)滨湖文化休闲农业旅游线。(4)宜(城)屺(亭)闸(口)滆(湖)水乡文化湖上休闲旅游线。(5)兰(山)丁(蜀)湖(氵父 )竹(海)龙(池山)太(华)横(山湖)湖山生态文化高端旅游线。2跨境游线(1)宁(南京)宜(兴)湖(州,含长兴)杭高质观光生态休闲旅游线。(2)宜(城)周(铁)马(山)(无)锡苏(州)沪(上海)精彩江南文化休闲都市观光旅游线。(3)太(湖,兰山)宜(城)芳(庄)长(荡湖或滆湖)水乡观光休闲旅游线。对接江苏省规划的两条游线:环太湖和江南水乡旅游线

48、,一并纳入到本规划。第八章 旅游产品规划与项目设计第23条 旅游产品谱群充分研判市场需求,根据宜兴市旅游资源的赋存状态及可开发潜力,设计具有国际品质的旅游产品体系谱群。宜兴市以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三种产品为主体,以会议旅游、宗教旅游产品、科修旅游产品等专项旅游产品为补充。表8-1 宜兴市旅游产品谱系表序号产品类型产品内容开发思路1观 光产 品中国陶都观光游以中国陶都的建设标准,通过一批反映陶文化的主题项目的建设,形成以陶文化观光为主题的宜兴拳头产品。山林生态观光游以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林场乡村果树为依托的山区生态观光旅游,发展江苏稀缺的山地旅游度假项目。水体景观观光

49、游宜兴水系发达、水网密布,以湖荡、运河、水库、河溪等为依托可以设计多样水体景观。2休 闲旅 游湖滨休闲游在太湖等地建设符合各个市场层次的度假村,布局中端、高端游客群体和中远程客源地休闲体验的湖滨休闲、娱乐、水上运动项目。特色城镇休闲游把宜城建设成江南水城、丁蜀镇建设成中国陶都、兰山建成太湖龙头区、新街镇建设成高科技产业镇、大浦镇建设成现代农业景观镇,通过别具一格的休闲设施建设、特色街区购物、夜间娱乐等构建特色城镇休闲系列。绿色宜兴休闲游以阳羡茶场、芙蓉寺茶场、太华果园、太湖高科农业等为依托,针对城市居民设计休闲采摘、农业体验活动产品。3度 假旅 游商务休疗度假针对公司、企业、白领阶层设计的带薪

50、休假、拓展训练、身心恢复的旅游产品,特别突出打造为成功人士设计的休闲度假高端产品。康体休疗度假针对银发市场、城市大众设计的运动型、静养型旅游产品。包括水上运动、登山攀岩、健康养生等。分时度假以太湖、滆湖(小太湖)、横山湖等为依托的分时度假别墅、宾馆或酒店(采取会员制)。4会 议旅 游商务会议旅游、环保论坛旅游宜兴处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商务会议众多;依靠中国陶都、环保产业和范西、梁祝品牌开展专业性论坛。5宗 教旅 游充分借重太华山与九华山之间的渊源以及张公洞道教文化南岳寺、磬山寺、化城寺、显圣寺、张公洞等寺庙道观在周边深远影响,提升太华九华佛教地藏王菩萨渊源之旅,张公洞中国道教之旅游的宗教文化内

51、涵。6科 修旅 游地文修学之旅以宜兴喀斯特多样性景观(峰林、洞穴和奇石等)结合。绿色高科农业宜兴两个国家级农业示范点、主要生态茶园应与旅游结合。环保高科技产业以宜兴国家环保高科技园,为载体,以残山剩水改造为契机打造环保主题公园。第24条 旅游项目主题和内容策划根据旅游产品开发方向,结合资源结构特征,本规划对宜兴市的旅游项目定了四个主题,即“秀山”、“丽水”、“名都”、“浓情”,这既是对特色资源的总括,以证明宜兴山、水、城、情的独特性和共融性,同时也是对旅游项目建设的要求,以充分展示宜兴的灵秀和浓情,给游客全新的江南“秀山丽水名都浓情之旅”。1“秀山系列”旅游项目规划(1)空间展布宜兴中南部多山

52、地丘陵,其中包含众多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茶场、果园以及江南突出的喀斯特地貌溶洞景观。不仅景观奇特,更有丰富的人文遗迹,有众多的名人遗踪和故事传说。(2)整合措施根据不同市场层次开发山地及景观观光休闲产品、森林公园组群产品、喀斯特溶洞景观组群产品、竹海山林生态景观组群产品、茶场、果园休闲体验组群产品、名寺名观宗教朝觐组群产品、山水休闲人文生态景观组群产品。(3)重点项目规划A铜官山龙背山综合旅游开发精品工程B省庄竹海苏南第一峰太华生态旅游精品集成工程C创新开发喀斯特地貌产品太湖石苑主题公园与“残山剩水”改造工程D精品农庄,乡村休闲工程E水上茶市,别致休闲工程F郊野山地体验产品旅游工程2“丽水

53、系列”旅游项目规划(1)空间展布宜兴是著名的江南水乡,湖荡成群,水网如织,又兴建一批不同规模的水库,开凿多条运河,山青水秀,风光无限。(2)整合措施目前宜兴的湖、氿、荡、河、溪、运河虽多,但未组合成优势旅游产品,应打破地区和部门之限,将其联合开发成21世纪的江南丽水之旅。(3)重点项目规划A太湖龙头太湖龙景游摩策划 (详见专题策划)B渔樵耕读,江南水乡水域乡村旅游产品规划C鸳鸯仙侣,爱河绵延蠡河爱情人文旅游产品规划D渔舟唱晚,把盏饕餮临水休闲游憩旅游产品规划E动感时尚,乘风破浪湖泊运动、体育旅游产品规划F一桥飞架,名湖新景周铁太湖大桥桥头堡旅游建设精品工程3“名都系列”旅游项目规划(1)目标A

54、以“大宜兴”为背景,在城市化进程中克服城市同质化的弊病,根据资源特征,营造个性化水城。宜兴市以建设国际水准的“中国陶都、江南水城”为终极目标。B着重体现宜兴作为环太湖旅游圈的亚枢纽,结合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对中心城镇的集散、服务功能进行改造提升规划。C宜兴市区域要素资源突出,结合旅游通道的建设,对主要节点城镇进行个性特色营造。(2)建造华夏“双都”名城:中国陶都、江南水都(城)中国陶都是宜兴7000多年来文化积淀的结晶,尤其千年紫砂陶,宜兴具有唯一性和独占性,打造中国陶都要重点建设丁蜀镇陶都文化系列(从古矿山、古龙窑、古街巷、古店铺、紫砂城、陶都博物馆到陶都文化主题生态公园及陶

55、文化爱情河蠡河)形成体系,扩展规模,升华质量,使之发挥整体效应。把宜兴作为“江南水城”(中近期)和“江南水都”(远期)为目标进行开发建设,以大体量、多元文化、现代化、立体性(水体、滨水景观、多元建筑、水楼、城市瀑布、喷泉、舟船、桥梁、绿色廊道等交融)构筑现代水城。(3)重点旅游项目规划A宜兴水陆枢纽金旅无障碍游建设精品工程B中国陶都文化生态主题公园C 江南水城的景观改造D名人故里综合开发项目E中国陶都与茗茶高端旅游项目规划F太湖美食系列开发项目4“浓情系列”旅游项目规划(1)释义宜兴是个爱情之都。中国最伟大的爱情故事梁祝传奇与范西隐居在宜兴留下动人的传说,至今这里还有祝英台读书处、祝陵等遗址。

56、而范蠡和西施的佳话也是千古流芳,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后隐居避世,携佳侣泛舟太湖,以其精明才干,成为万世供奉的财神陶朱公,其开凿的蠡运河至今仍发挥作用,宜兴是个浓情化集聚的城市,也是个滋生爱情、孕育爱情的浪漫胜境。(2)整合措施范西文化和梁祝文化是需要着力提升的两个情感品牌。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千百年来人们赞美爱情向往爱情。梁祝品牌现在各地都在大做文章,宜兴并不具有唯一性,而且与杭州、宁波等大城市相比,宜兴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劣势。宜兴要积极融入范西文化和梁祝文化合作体系,将聚合成情爱之都品牌的魅力效应。(3)品牌行动计划以物质性景区设计品牌的核心吸引力,并不是一个最佳的办法。首先,主题公园的建造

57、本身就不大见喜于市场;其次,对非垄断性品牌来说都不具有唯一性,容易产生跟风模仿。因此,品牌的行动也可以另辟蹊径,从区域形象角度,结合城市经营,形成一种城市个性。个性是特性,是一种城市气质,是无法效仿的。打造爱情之都承接美好,营造梦幻以这一创新主题统领江南水乡、水镇、水城、包孕吴越陶文化、茶文化和太湖文化等,可以和“天堂苏州”、“无锡旅情”、“龙乡常州”以及“度假湖州”形成互补的群体优势,从而提升太湖旅游整体品格。第25条 “十一五”旅游行动计划1、“中国陶都”旅游工程宜兴的“中国陶都”具有历史性、唯一性和垄断性。在新的“十一五”计划期要重点打造与提升中国陶都形成持久不衰,可观、可参、可品、可购

58、的高雅文化旅游工程。l 整体策划、优质规划、精心包装中国陶都之旅,使之具有国际吸引魅力和对宜兴发展强大拉动力,继续举办中国陶瓷国际博览会。l 营造中国陶都旅游系列:古矿玩、古作坊、古龙窑、古街道、古运河、古店铺等。l 整合全市约2万多家紫砂陶艺作坊,形成档次,突出重点,评定星级。l 恢复蜀山老街风貌,使其西连东坡书院,东滨蠡河,北通蜀山大桥与古北街相接,恢复明清时期宜兴陶瓷主要集散商埠风貌。l 以丁蜀镇“残山剩水”之地规划建设中国陶都文化主题公园,与中国陶都博物馆呼应,形成露天开敞式陶都文化景观园,融历史性、观赏性、知识性、休闲性、再造性为一体,周边则配置布列“中国陶艺大师工作室”等,形成高端

59、陶文化之旅载体。l 举办宜兴国际环保论坛。l 举办宜兴中国经典爱情旅游节。l 建设“中国陶都”购物城,规范紫砂陶质量鱼价格,让游客放心购物,开心购物,所有商品明码实价,注明工艺师姓名。2、“江南水城”旅游工程江南水城是综合分析苏州、绍兴等著名历史水城已经名不副实,差异化的利用宜兴丰富的水资源将其建设为江南水城,不是对历史进行模拟和复原,而是运用全新的理念创造历史。l 建造以团氿为核心的现代水城市区,对城南河、大溪河、太滆河三条城区主要河流沿线环境进行治理,在河两岸进行大规模绿化,搬迁工业企业,建设滨河绿地,使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主要场所,水城景致的核心展示区。l 对商业设施比较集中的长桥河、大溪

60、河、南虹河、城南河两岸进行设计,打造氿滨商业步行街。l 结合沿团氿已建和在建的陶瓷雕塑园、生态植物园、商业休闲区等,恢复铜峰叠翠等宜兴古代十景。l 开发东氿生态型居住区,建设滨水家园。l 开发西氿自然山水园,以宜兴古桥区为主要内容,全面展示宜兴山水名胜和文化古迹,形成综合性的自然山水园。l 把滆湖“天一”农业旅游示范区建设成为一座集江南园林、皇城风格和现代酒店气息于一体,具有休闲、度假、娱乐、会议、培训综合功能的旅游度假胜地。l 成立水上巴士服务公司,开通水上巴士,在滆湖、西氿、团氿、大溪河、东氿、太湖等沿线布置水上巴士公交停靠点。l 把蠡河打造为中国陶文化爱情之河,赋予水城爱的灵魂,并建设陶

61、朱公祠、范蠡西施塔,使之具有历史厚重感。3、双太绿色生态走廊旅游工程双太生态走廊是宜兴的生态屏障,也是长三角地区难得的生态绿肺。这里将成为整合湖、山、竹、茶、洞等生态资源,聚合生态优势,成为宜兴旅游发展的新亮点。l 整合兰山现有资源,包括兰山太湖疗养院、新庄休闲服务中心、周铁人文景观中心,理顺各度假区多头管理体制,成立统一的旅游度假中心。利用其优越区位和发展条件,打造太湖兰山龙头区。l 进一步借助新兴的游艇休闲度假旅游,结合水城建设,联合环湖城市湖州、苏州、无锡等城市开通环太湖旅游航线,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充分合理的利用这里优美的太湖岸线,共同开发太湖游艇休闲度假区。l 把省庄竹海打

62、造为省级旅游度假区,突出建设度假产品。l 采用现代大地园林景观理念对阳羡茶场和芙蓉茶场进行环境美化,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建设中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生态茶园旅游区。l 在陶祖圣境旅游区升华包装,融入体验型参与型旅游项目。l 在横山湖附近选址建设宗教寺庙,推出宗教旅游产品。l 建设湖氵父竹海公园竹海至太华镇的四级旅游公路。4、善卷洞、张公洞旅游升华工程l 善卷洞旅游区要重点策划提升梁祝旅游产品,打造宜兴中国梁祝文化博览园,文化园、故事园与博物馆,联合四省六地申报世遗。l 同时对于善卷先生德文化进行策划开发。l 把国山碑旅游区规划策划建设提上日程。l 在玉女潭景区建设太湖石苑博览园。张公洞道教文化开发项目,建设福地啜佳茗场地,推出道教养生项目。第九章 旅游形象策划第26条 旅游形象地位分析1宜兴在环太湖旅游圈中的形象地位宜兴作为隶属于无锡的县级市,在环太湖旅游圈的发展规划中,以前多被作为无锡旅游的外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