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整理

上传人:2127513****773577... 文档编号:59762570 上传时间:2022-03-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9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错题难题整理(2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六年级数学错题难题整理错题分析:A,填空4:用铁丝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550)厘米。【你这个550是求的是表面积哇,题目的意思理解错了。现在要求“需要铁丝多少厘米”,这个求长度,既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表面积的单位“平方厘米”,这样一看单位也不对了。求长度,就是算出这个长方体各条边的总长度,想一想长方体的形状,可以这样想:有4根长、4根宽、4根高,列式计算,一共就是120厘米。】B,填空12:有一个长5分米、宽和高3分米的的硬纸箱,用绳子捆扎(见图),一共要用(18)分米。【你这个18不知道是怎么算出来的,似乎只算了横向的

2、一根。这个首先要看清捆的绳子由几部分组成,横向的1个,竖向的2个,分别计算长度,计算时看不到的地方也要算到的(你可以用线来照这个样子扎个盒子看看),所以横向(红色的线)是一个长5宽3的长方形,共16分米;竖向(蓝色的)是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有2组,共24分米。再加打结2分米,总共是42分米。你分别列出算式算一下。】C,选择题3:长6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切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多增加(B24)平方厘米。【这题要切开,和填空11题的锯成几段,表面积增加有类似的,就是每切开一次,增加二个面,这个你应该注意到了。现在的问题是,它并没有说怎样切,那么要求最多增加,就要想想几种不同的切

3、法,其实有三种不同的切法,看上面的图,第一种在最长的6厘米中间从上往下切,这样增加的面是4X3大小,就是你选择的24平方厘米。第二种在宽4厘米中间从上往下切,就是横向切成二个长的长方形,那么增加的面就是6X3的面,这样就增加36平方厘米。第三种在高3厘米水平横切,这种增加的面就是6X4的面,就增加48平方厘米。这三种选一个最大的就对了。这个题目如果一时想不清,可以用一块橡皮试着切切,注意切开的是哪个面,增加的面的二条边分别是多少,不能混。其实还可以这样想,反正是三种切法,当然你如果不知道三种切法,这个题目就肯定错了。反正是三种切法,不就是增加的长方体的前面、上面、侧面三个中的一个吗?分别计算一

4、下,看哪个大就是了。】D,应用题5:一段铁丝正好能做成长8厘米、宽6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如果用这段铁丝做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占空间多少立方厘米?【这题竟然简单地将长宽高相乘就好了?那是求的长方体的体积,不是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求正方体的体积得知道正方体的边长,边长的总长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总边长,这个长方体的总边长的长度,就是和填空题第4题一样计算的,第4题错了,这个也不对了。这个求的是总长度,既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一个长方体共有4个长4个宽4个高,所以这段铁丝就是72厘米,那这72厘米做成了一个正方体,一个正方体有12条相同长度的棱,那么现在要求体积,要知道一条棱的长度就行了,一条棱6厘

5、米,体积就是216立方厘米】书本29页思考题:典型的综合题目: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增加2厘米,就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比原来增加56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这个题目,粗看比较困难,既讲表面积,又求体积。但是只要分析它的变化情况,就能找到关键。题目中隐藏了条件,比如,(1)高增加后就变成正方体,而正方体的各条棱是相等的,那说明原来长方体的长和宽是相等的,因为它们都没有增加也能成正方体,说明原来就相等。(2)表面积比原来增加,看这个图,原来长方体的表面有6个面,现在是正方体了,也是6个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呢?注意最上面这个面,不是增加出来的,是原来就有的,和它没有关系,现在增

6、加出来的,只是高增加了2厘米的部分,那它增加的面,是4个小的侧面,这4个小的侧面竟然是一样大的,因为上面说到原来的长方体的长和宽是相等的。所以,从上面(1)和(2)分析出来,表面积增加了56平方厘米,是4个小侧面增加造成的,那一个小侧面是564=14平方厘米,小侧面的高是2厘米,那小侧面的长是7厘米,也就是原来这个长方体的长和宽都是7厘米,原来的长方体的高是5厘米。这样就可以计算出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245立方厘米。P32,练习七第9题,一个花坛,底面是边长1.2米正方形,四周用木条围成,高0.9米。(1)这个花坛占地多少平方米?(2)用泥土填满这个花坛,大约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3)做这样一个

7、花坛,四周大约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这个题目,要弄清几个概念,(1)占地多少平方米?是求占地面积,这个占地面积,其实只有一个底面占地了,所以只要求一个底面的面积就行了。这个可不是求表面积哟。(2)需要多少立方米泥土?那这个求容积。用底面积X高就可以计算了。(3)四周需要多少平方米的木条?这是求表面积了,注意它只说了四周,那只要算四个侧面就行了。四个侧面是一样大的,仔细看它的二个棱分别是多少,就好算了。这题还要注意,这是计算小数乘法,注意小数点。面积、体积的概念不要混。P34,6,正方的工艺蜡烛,棱长6厘米,求(1)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2)做这个蜡烛盒至少要用多少玻璃?【想想这个蜡烛盒是用几个

8、面做成的?要是6个面的话,蜡烛怎么点呢?】P34,7,公园入口处12根长方体立柱,每根长2.4米,宽0.8米,高11.5米。(1)12根立柱一共占地多少平方米?【占地,是指占据地面,那只有最下面是占地的】(2)12根所占的空间有多大?【占据空间的大小叫体积】(3)在每根立柱的四周和上面贴大理石,每根贴的面积至少是多少平方米?【注意:每根,四周和上面】P48第7题,同学们参观天文馆,六年级去了154人,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四年级去的人数是五年级的4/5。四年级去了多少人?分析二个条件句,五年级去的人数是六年级的10/11, 关键词是,标准量六年级,154X10/11四年级去的人数

9、是五年级的4/5,关键词是,标准量五年级,五年级人数是上面计算出来的。所以这种一定要看清。如果题目中没有明显的关键词,没有明显的标准量,那就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主要是要看清是“谁”是“谁”的几分之几,或 谁“占”谁的几分之几。P49第9题:同学们要植120棵树,第一天植了2/3,其中2/5是六年级植的。六年级植树多少棵?这个题目,第一个条件句“第一天植了2/3”,关键词和标准量都没有明确写出来,就要想了,这个2/3是谁的2/3呢?要把它补充完整第一天植了总数120棵的2/3,标准量是总数120,所以120X2/3。第二个条件句:其中2/5是六年级植的,这句中,不能把“是”当作关键词,不能把六年

10、级当作标准量了,先看清“其中”是指什么,指什么的“其中”,那么就要看前一句条件句,“其中”就是“第一天”,那句条件的意思是“六年级植树的棵数是第一天的2/5,这样在这里,标准量是“第一天”,所以要用第一天X2/5。120X2/3X2/5P51第6题这是比较容易出错的,也是容易混淆的概念。同一个分数,2/5,表示的是不同的意思:A:如果一个分数后面有数量单位,比如“吨”“米”,3/4吨,2/5米,那这个分数表示的是一个具体的数量。B:如果这个分数后面没有单位,2/5,那它不是表示具体的数量,而是表示数量间的关系,表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如上面题目中“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第二根用去2/5”。

11、区别清楚后,在计算时区别对待。(1)“用去一部分后还剩2/5”,条件中隐藏的意思是什么呢?要想清楚,这个2/5是谁的2/5,补充完整“用去一部分后还剩总数的2/5”,总数是3/4吨。求“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2)用去2/5吨,这个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不是表示总数的2/5,所以,具体数量的计算,在这里求还剩,那用减法计算。这里二个小题的2/5一定要理解清楚。再看思考题。两根同样长的钢管,并没有说清是多少长。第一根用去2/5米,这个看清是有数量单位的,这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就是0.4米啦,第二根用去2/5,没有单位,表示的是钢管总长度的2/5。现在求“哪一根用去的长一些”,就是求用去

12、的哪个大了,就是比较 2/5米和一根的2/5进行比较。由于没有具体说明这根钢管的具体长度,就不好计算了。我们可以举例分析,分三种情况(1)这根钢管长1米,可以吧,那 第一根用去2/5米,就是用去了2/5米,不必计算了。第二根用去2/5,它就是用去了这根钢管总数1米的2/5,那就是1X2/5=2/5米。最后的结果都是2/5米,相等。但是这里二个2/5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一定要理解区别清楚。(2)如果钢管长3/5米呢?(3)钢管长5米呢?分别计算一下,看看哪一根用去的长?这个题目,实际上有一个数量始终没有发生变化,不管这根钢管有多长,第一根用去2/5米,这个是具体的数量,与钢管的长度没有关系,所

13、以三种情况下,永远是2/5米(0.4米)。而第二根就不同了,由于这个2/5是钢管总长的2/5,它就和钢管的长度有关了,列表如下钢管 2/5 2/5米1米1X2/5=2/5米 = 2/5米3/5米3/5X2/5=6/25米 2/5米P.53页 第8题: 小芳36张邮票,小华的邮票比小芳多1/3,小华比小芳多多少张?小华有多少张?分析题目时抓关键字“比”,比后面是标准量“小芳”,所以:求多多少张,就是多小芳的1/3,是12张。小华的张数:小华=小芳+小芳的1/3, 36+36X1/3=36+12=48张。这个题目,将来会经常做到的。求小华有多少张,是把小芳作为标准量来计算的,可以把小芳看作单位“1

14、”,因为小华比小芳多1/3,所以小华相当于小芳的1+1/3=4/3,所以小华=小芳X(1+1/3)=36X4/3=48张。分数除法单元重点与难点分析:【这些题目,我只是做了分析,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所以你要自己列式计算一下。最好是提前预习了做做看。或者,如果课堂练习时做错了,再来看看怎样分析的,再做一遍。最好是预习。不会的要多问,错了要知道错的原因。祝你天天有进步!】P61:这里有二个问题,怎样能确定用谁去除以WHO来计算呢?行1千米用多少升?就是求每千米用油的升数,1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就是求每升油行的路程,像这种题目,每什么,就把它作为除数,列式时除以这个单位的数就行了。行1千米用多少升?

15、3/25升3/2千米 因为3/2的单位是千米,求每千米,就除以这个单位的数。掌握这个方法就行了。P64,数量关系式非常重要,有助于理解题目的意思,正确列出算式或方程。把谁作为标准量,就是:谁的几分之几,那么这个“谁”怎么来确定,在“分数乘法”这个单元有提示了,是看关键词:关键词“是”/“比”/“占”/“相当于”,这个关键词后面就是“标准量”。2.小华看一本课外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4,正好是75页。这本书有多少页?把题目的意思简化为: 全书的3/4是75页数量关系式:全书的页数 3/4 = 75P65页第7页(1)冬冬家买来一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3/5,吃了多少千克?(2)冬冬家买来一袋面

16、粉,吃了15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3/5,这袋面粉重多少千克?分析:(1)首先要理解题意,重25千克,是指这袋面粉重25千克,吃了3/5,补充完整就是“吃了一袋面粉的3/5”,那么标准量是一袋面粉的重量,数量关系式:一袋面粉的重量 3/5 =吃的千克数。 25 3/5(2)关键句:是这袋面粉的3/5,标准量是“这袋面粉”,那么:数量关系式就是:一袋面粉的重量 3/5 =吃的千克数。 这里,吃的千克数是15千克,所以列式:x 3/5 =15这二个小题,比较一下:数量关系式是一样的,只是已知的量和求的量不同而已,所以一定要掌握“数量关系式”。把相关的数量放在数量关系式里,就可以列出正确的算式了,如

17、果一个量未知,可以用x表示,列出方程来计算。这个题目前后的数量都是关联的,要依次计算:(1)欧洲=大洋洲 10/9 ,大洋洲已知是900,直接计算出欧洲。欧洲=北美洲 5/12 欧洲已求出了。 北美洲是x ,列出方程:1000=x 5/12(2) 北美洲=亚洲6/11,北美洲上面求出,所以也列方程计算。北美洲=南极洲 12/7 , 北美洲上面求出,所以也列方程计算。(3)南美洲=北美洲3/4, 北美洲上面求出了,直接计算出南美洲。南美洲=非洲3/5,南美洲已求出,列方程求非洲。66:第4题:(1)求1小时织多少米,就是求每小时,求每什么,用除法计算,谁除以WHO,WHO就是每后面的单位量,现在

18、求每小时,那WHO就是小时,所以要除以多少小时,这里是2/3小时。(2)已知每小时织的量,已知时间,数量关系式:每小时织的量时间=工作总量。(3)已知每小时织的量,已知工作总量,数量关系式:每小时织的量时间=工作总量。注意(2)和(3)的数量关系式是相同的,只是(3)中,时间未知,所以设为x,那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了。【把这三个小题都列式计算一下啦。】P67:第7题:我国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其中草地占5/12,草地面积是多少?草地是森林的5/2,森林是多少面积?(我把题目的意思简化了,这样更容易列出数量关系式,草地占我国面积的5/12,就是:草地=我国面积5/12草地是森林的5/2,草地=森林

19、5/2,草地已知,森林设为x)象这种题目,关键是要写出数量关系式,不然的话,一会儿乘法,一会儿除法,要弄不清了。数量关系式:小华买的水果的重量2/5=小明买的水果的重量,注意,这里是重量在比较,因为每人都用了4元钱,所以不是钱在比较,而是重量在比较。先求出小华买的水果的重量,设为x,列方程解。后面一句条件:是小军所买水果的3/5,谁的是小军的3/5,看清题目的意思,应该也是讲小明的,数量关系式:小军买的水果的重量3/5 =小明买的重量,把小军的设为x,列出方程。注意,最后要求的是他们各买了什么水果,现在题目中没有提示,提示在右边的图上标着呢,图上标的是“每千克?元”,这是单价,所以上面计算出重

20、量后,还要计算单价。总价重量=单价。【题目其实都不难,只要细心都能对!加油!】填空:12、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乙绳比甲绳短1/10,则甲绳长( )米。判断:4、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则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选择:一辆汽车5/3千米用汽油4/15升,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上面这三个题目,你错的原因,主要是对于分数概念理解不深刻。“具体的数量”与“分数(分率)”的比较“具体的数量”是一个实际的量,表示实际是多少,比如实际是4/5米,4/15升啊,这是一个具体的数据,不会随着其他条件发生变化,而且在比较时也不会发生变化。比如,甲绳比乙绳长4/5米,这个4/5米就是

21、一个实际的数量,它不会因为甲绳和乙绳的长或短发生变化,因为是一个具体的数量,所以“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也就是“乙绳比甲绳短4/5米”,这个不理解吗?比如说,我比你多10元钱,也就是你比我少10元钱。因为是具体的数据,所以可以倒过来讲。如果,甲绳比乙绳长4/5,注意,这个4/5没有单位米了,那它不是具体的数量了,那它是表示二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分数(分率)”表示的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表示的是二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是会随着标准量(单位1)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乙绳比甲绳短1/10,它的标准量(单位1)是甲绳,是和甲绳在比,不是和乙绳在比,乙绳比甲绳短1/10,不能倒过来说:甲

22、绳比乙绳短1/10,因为倒过来以后,标准量发生了变化,那这个分率1/10的含义就不一样了。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这个5/6是黑兔的5/6,标准量是黑兔,不是白兔的5/6。12、甲绳比乙绳长4/5米,乙绳比甲绳短1/10,则甲绳长( )米。这个题目在解答时,先要抓住关键句来分析:乙绳比甲绳短1/10,关键词:比,标准量(单位1)是甲绳。对应关系:1/10表示的是短的量,如果知道短多少米,那么:短的米数短的分率=标准量(甲绳)短的米数是多少?=甲绳比乙绳长4/5米,因为4/5米是具体的数量,所以可以说:乙绳比甲绳短4/5米,短的分率是1/10,这二个正好对应。判断:4、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则

23、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这里有二个句子,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这句中,标准量是“黑兔”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 = 这句中,标准量是“白兔”,标准量是不相同的哟!白兔只数是黑兔的5/6 = 那么,黑兔是单位1,白兔是5/6,白兔比黑兔少了黑兔的1/6,这里不能说“黑兔比白兔多1/6”,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这样说,那么标准量(单位1)在关键词“比”后面,是白兔了,标准量发生了变化,就和原来标准量黑兔不一样了,就不对了。所以这个判断题应该“错”。再看后一句:黑兔只数比白兔只数多1/6=标准量是白兔,白兔是单位1,黑兔要在白兔单位1的基础上还要再多1/6,那就是1+1/6=7/6,你看,这也和

24、第一句中的5/6相矛盾了,所以不对了。这题的关键是“标准量”不同,是不能进行比较的。选择:一辆汽车5/3千米用汽油4/15升,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下面列式正确的是( )要求“8/5升汽油可行多少千米”,数量关系式:每升汽油行的千米数X汽油的升数=可行的千米数首先确定这是用乘法计算。每升汽油行的千米数可根据第一句条件来计算,那怎么来确定谁除以谁呢?这个以前我发你的分析中也有:求每什么,就把它作为除数,求每升,那么除数就是升,所以要用5/34/15,你看,除号后面是4/15升,就表示每升汽油能行多少千米。比如,有1000棵树要20人来种,每人种多少棵?求每人,那就是人数是除数,所以要用100

25、020。1、张涛四天看一本书,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20,全书共有多少页?分析:这题其实有二个要点:(1)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是不是发现很奇怪,为什么二句话中都讲了“第二天”,那么,这个“第二天”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看,一共四天,第一天第二天=40,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75。如果,第二句中没有第二天这三字,只有第三天和第四天看了75页,那四天看完这本书,全书有多少页,就好算了,只要把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总页数了。对不?而它现在在第二句话中又多了一个可恶的“第二天”,怎

26、么办呢?我们也来加一下:第一天和第二天共看40页 = 第一天第二天40第二天、第三天和第四天共看75页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75 我们把这二个一起加起来:就变成: (第一天第二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40+75=115整理一下: 第1234天第二天=115 发现什么了? 第1234天加起来就是全书,因为四天就看完了。还发现,这里多出了第二天。先放一下,因为不知道第二天是多少页。看第二个要点:(2)已知第二天看的页数是全书页数的3/20, 第二天=全书X3/20。第1234天第二天=115 = 全书第二天115第二天=全书X3/20 = 全书全书X3/20 = 115把全书设为X,就是列方程

27、解答了。(全书100页)你看,通过分析,这个题目其实可以转化成一个简单的方程,就容易解答了。2、乙筐苹果的重量是甲筐苹果的3/5,从甲筐取出12千克放入乙筐,这时乙筐苹果比甲筐多8千克,两筐苹果共重多少千克?这个题目在理解上可能有点绕来绕去。我写了一个解答过程,可以看看分析,主要是了解一下解答的方法,一步一步做也是可以做出来的哟。这个题目其实我们可以简化为用数量关系式计算:甲乙两筐相差的千克数相差的分率=标准量相差的千克数:12+12-8=16 为什么是12+12,因为甲筐拿出放到了乙筐,一进一出相差就是24了。相差的分数:1-3/5=2/5162/5=40,这是标准量甲筐的。认识比 相关知识

28、点用比表示两个具体数量的关系时,一般有两种情况:1、表示两个同类数量间的倍数关系。2、表示两个不同类的数量间的关系。隐藏的数量:两个数量的总量。 如:男生:女生= 4:5,男生是4,女生是5,总数是9那:男生占总数的4/9 ,女生占总数的 5/9所以,解题时要注意每个数量对应的份数(比例)是多少,找出对应关系,当然也要注意找准各个量与总数的关系。书本P77题目分析:7、配制一种药,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40(1) 400克药粉需加水多少克? (2)4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从药粉:水=1:40看,药粉1,水是40,那现在(1)中 药粉是400,那么水就对应是400X40(2)中,水是400,

29、按比例看,水是40份,它相当于400/40=10倍,那么对应的药粉1份就是10克了。这个题目要注意的就是对应关系。当然这个题目一般还会有类似“药水”的说法,药水就是“药+水”,它的总量就是1+40=41了。8、配制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从图上可以看出,水泥:2份,黄沙3份,石子5份,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二个隐含的条件,一个是:从图上就是可以看出每样材料的1份是相等的,另一个是:混凝土是由水泥+黄沙+石子三样合成的,那总量是2+3+5=10份。(1)这种混凝土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配制的“2:3:5”(2)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要多少吨?这是按比例分配问题,首先要看清,120吨是混

30、凝土,也就是三种材料的总数,那么每种材料需要的数量,就要按比例要分配了,按什么比例呢,就是要各种材料点总数的几分之几来计算,如水泥占2份,那它占总数(混凝土)的2/10,黄沙占混凝土的3/10,石子点混凝土的5/10,那么计算就容易了。120X 2/10就可以计算出水泥需要多少了。其他二个同样的方法。(3)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还剩多少吨?石子又增加了多少吨?从图上所示的分配比例来看,要配制混凝土,水泥用量最少,石子用量最多,所以题目会问水泥还剩多少、石子增加多少。再看每样都是18吨,其中黄沙占3份,那么1份就是6吨,按比例来看,配混凝土时,如果黄沙用了18吨(3份)

31、,那么水泥只要2份(1份是6吨,2份是12吨),那水泥还多1份呢。而石子因为用量多,当黄沙用3份时,石子需要5份呢,但是现在石子只有18吨(就是只有3份),那必须再增加2份才够哟。思考题:把三角形分成两部分,使面积比是1:1或1:2,该怎样分?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X高2, 比如 上面这个大三角形ABC,就是最大的这个三角形ABC,底是BC这条边,高是AE。再看我划了一条线AD,分成2个小三角形,一个是ABD,另一个是ADC,对于三角形ABD,它的底是BD,高是AE,对于三角形ADC,底是DC,高呢?由于这个是钝角三角形,要从顶点A画底边DC上的高,那就是要画到三角形的外面了,这个高也是A

32、E哟。再比较三角形ABD(我标了X),三角形ADC(画斜线标了Y),这二个三角形的面积谁大呢?因为高都是AE,那么,只要看底边的长度就可以比较出面积的大小了,现在D是BC的中点,那么D把BC平分了,BD=DC,也就是小三角形X和小三角形Y的底是相等的,那么它们的面积也相等了。所以,题目要求使它们的面积比是1:1,那么,因为高相等,所以只要底也相等,面积就1:1相等了,也就是把底边BD平分成1:1,那么就是在中间D点了。再看要使面积比是1:2,那么,和上面的分析一样,只要小三角形的底是1:2就行了,把BC这条底边分成1:2怎么分?1+2=3,平均分成3份,就是右边那个图,我用下面三条短线来表示1

33、:2。这个题目归根结底就是按比例分配了,因为高相等,就不用考虑了,只要考虑底边的长度就能确定面积的大小了。11、如果松树棵数的5/7等于杨树棵数的2/3,杨树与松树棵数的比是( )。【松树X 5/7 = 杨树 X 2/3 ,松树、杨树各是多少?不好算吧。其实要使等式成立,松树是2/3,杨树是5/7,看上去是交换了一下二个数字,代进去试试呢:2/3 X 5/7 = 5/7 X 2/3 ,你看,这不就是乘法交换律吗?二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哈哈,简单吧。所以杨树:松树=5/7:2/3=15:14比如 : 甲数的2/3正好与乙数的3/4相等,甲乙两数的比是( ),甲数3/4,乙数2/3,代进去:3

34、/4 X 2/3= 2/3X 3/4,简单了,所以甲数:乙数=3/4 : 2/3=9:8】12、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1:2:3,它们的平均数是30,那么乙数是( )【因为条件中30是平均数,不是某个数,所以,这个要先求出总数再按比例分配,因为平均数是30,所以总数是30X3=90,乙数占总数的2/6,所以乙是30,这里的30,实际上就是平均数30,为什么?因为甲乙丙的比是1:2:3,你看,2份就是平均数哟。】13、六1班与六2班人数比为11:13,六1比六2少8人,六 2班有( )人。【这类题目用到的数量关系式就是:少的人数 除以 少的分率 = 标准量六2班。少的分率怎样算,因为六1:六2=11

35、:13,六1比六2少13-11=2份,2份占标准量六2班的2/13 , 8 2/13=52人。注意:这是二个班比,只能二个班比,不能把二个班加起来的哟。我们可以验算一下看看对不对六2班52人,六1少8人就是44人,那六1:六2=44:52=11:13,用4约分】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检测题本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是两个策略,一个是替换,另一个是假设。替换的解题思路:首先,题目中的两个量肯定是存在不同的,比如是多少关系或倍数关系,第二不管怎样替换,总量是不变的。解答时确定用谁替换谁(用大的换成小的),这个根据题目的意思去选择,要便于计算。比如下面美羊羊这个题目,因为钢笔价格是铅笔的6倍,那么

36、把钢笔替换成铅笔,如果把铅笔替换成钢笔计算就不方便了。现在有1支钢笔替换成铅笔,那么6倍就相当于6支铅笔,现在一共有6+3=9支,9支铅笔10.8元,一支用除法就算出了,那么钢笔是6倍,一支铅笔1.2X6=7.2元。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能混,看清替换进去后现在都是什么了(现在都是铅笔),计算出来的单价就是铅笔的,不要弄错噢。一、 请你分析。(1)我买了1支钢笔和3支铅笔一共用去10.8元钱。已知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想:可以把( )替换成( ),那么美羊羊现在有( )笔( )支,总钱数是( )元。先求出( )的单价是( )元,再算出( )的单价是( )元。(2)我

37、早餐吃了12块饼干,喝了1杯牛奶,钙含量共计500毫克。8块达能饼干的钙含量相当于1杯牛奶的钙含量。你知道每块饼干的钙含量大约是多少毫克吗?1 杯牛奶呢?想:可以把( )替换成( ),那么喜羊羊现在相当于吃了( )块达能饼干,总钙含量是( )毫克。先求出( )钙含量是( )毫克,再算出( )的钙含量是( )毫克。(3)全班46人去划船,共乘12只船,其中大船每船坐5人,小船每船坐3人。问:大船有几只?小船有几只?想: 假设12只都是大船,可以看出能够多坐( )人。先算出应该( )只小船,再算出有( )只大船。【假设都是小船该怎么想?12只小船共少乘( )人,那么就可以算出大船有( )只。】【假

38、设的思路:这个思路就是看书本P91例2的画图分析(这个图我放在上面了),这里比较难理解的就是,假设都是大船后,为什么计算出来是小船的数量呢?看图来理解,因为现在都是大船,当然按大船乘5人来算,这样乘人的总数要多出来了(就是大于46人了),为什么多出来,因为把小船也当作大船了,这样多了多少人(12X5-46=14),除以每船多的人数(大船比小船多2人),就是小船的数量(142=7)。所以这个思路就是,我假设了一个数量,计算出来的就是另一个数量。假设了全是大船,算出来的就是小船。】(古代有个鸡兔同笼问题P93)二、请你看图解答。(可以先在图上画一画再解答)(1)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4,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1大杯=4小杯,2大杯=8小杯,替换进去就是一共8+3=11小杯=880,小杯就算出来了】(2)每个小杯比每个大杯少24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每个小杯比每个大杯少240毫升,把2个大杯替换成2个小杯,一共少了480毫升,那么现在有5个小杯总共880-480=400毫升,一个小杯就是4005=80。 或者:把小杯替换成大杯,这样总数多240X3=720毫升,替换以后有5个大杯=880+720=1600毫升,1大杯=320毫升。】【替换的题目类型主要就是上面两个:一个倍数关系,一个多少关系。】2014/4/24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