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市自主创新对策及建议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59648621 上传时间:2022-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关于武汉市自主创新对策及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武汉市自主创新对策及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武汉市自主创新对策及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关于武汉市自主创新对策及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武汉市自主创新对策及建议(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关于武汉市自主创新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新洲区仓埠街道办事处 谢光林(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建设“创新型武汉”将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列入国家战略。在促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进程中,武汉如何脱颖而出,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必须通过创新走出新路,只有创新才能让我们突破限制,激活现代化的动力源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武汉市自主创新的现状及紧迫感我市由于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少行业存在产业技术空心化的危险。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我市自主创新现状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据资料统计,世界500强用于研究与开

2、发的费用占其销售额的10%20%。而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开发费用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只有1.4%左右。二是企业高级科技人员不足、流失严重。科技人才的匮乏与流失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三是发达国家技术垄断, 企业消化吸收能力弱。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再创新。四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发达国家80%的科研工作在大企业中完成。但我市企业研发机构数量较少,研发能力不足。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武汉市将争创创新型城市作为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了突破口,武汉市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旨在推动自主创新的政策。在历史长河中,武汉几经沉浮,现在正再次迎来自信

3、从容、魄力燃放的时机。我们必须通过创新走出新路,以大勇气、大动作、大手笔抓住战略机遇期,向国家交出答卷,向时代证明武汉。今天,无论是从我们国家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还是从武汉地区发展所面临的新特点、新任务来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都已是刻不容缓。转变发展方式,必以创新为支撑。以现实而论,忧患警示我们创新。依靠传统生产要素大量投入来获取经济快速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不断加剧。以机遇而论,趁势而为要求我们创新。武汉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时刻。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湖北武汉负有率先崛起的历史使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武汉要倾力贡献于国家的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

4、战略;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更加明确了武汉在创新探索事业中的责任;国务院批复同意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武汉被明确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这些机遇,要变成现实,无不需要做前所未有的探索,走别开生面的道路。二、 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存在的问题一是提升区域科技竞争力的法律促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换的地方立法有待完善。自专利法实施以来,我国高科技领域中的发明专利绝大多数来自国外,如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西药和计算机领域,来自外国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明专利分别占93%、91%、85%、69%、60%。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国产手机、计算机、数控机床售价的相当一部分支付给了国外专利持有者

5、。二是扶持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创新的地方立法尚不完善。有的中小企业迄今从未申请过专利,重产量而轻研发;有的企业为了降低技术转化成本,宁愿将发明专利锁进保险柜也不愿投入生产线;有的企业缺乏足够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专利过期而未及时续展、没有注册商标、商标专利被侵权后未能及时寻求法律救济等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增强。导致自主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充分的保护。 四是政府在自主创新领域的行政指导力度较为薄弱。需要政府加强对涉及到如何申请国际注册商标、如何加强专利的国际保护、如何实施商标品牌战略,以及企业如何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等方面的行政指导,通过“政府之手”帮助企业“趋

6、利避害”。 三、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建议(一)从制度建设入手培育和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首先,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置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同时,深化改革,落实政策,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动力机制。一是加快推进企业产权及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克服研发投入的体制性障碍,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二是强化国家财税优惠政策的落实工作。借国家二十部委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联合办公让武汉实行先行先试的大好机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易操作的实施细则。三是改革企业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建议增加自主创新方面的考核指标,以促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和长远发展。四是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完善

7、和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研机构、大学与产业的结合。其次,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自主创新并不排斥国外技术,应在充分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实现自主技术创新。一是设立消化吸收专项基金,引导鼓励企业和科研单位一起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不一定是自己去研究开发每一个单项技术,可以通过成熟技术的自主集成,获得集成技术的创新;不一定从头做起,可以在已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大力鼓励自主创新和对引进技术再创新,促使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所占比重逐步增加。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性创新;在追赶领域进行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的适应性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实力和

8、能力。再次,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自主创新。知识产权制度是实现国家技术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其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只有把自主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与建立产品和企业的品牌结合起来,才能最终形成长期竞争力。(二)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扶持力度市场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有利于调动企业进行创新的主动性。同时,政府的政策扶持也是不可缺少的。根据我市经济的总体实力和创新发展的需要, 进一步提高研发费用占GDP 的比重。要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引导, 集中支持一批对行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技术开发,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

9、逐步引导企业加强机制建设。政府应重点支持基础性研究,提供公共品和发展公共技术平台;在应用技术领域,政府应在少数影响国家安全和产业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发挥作用;在产业技术发展中,政府应重点支持共性技术和影响整个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改善财政科技投入的管理体制,提高其效率。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更应调整政府投入的结构,实现政策上的战略转变,如从资助商业性研发转为资助竞争性技术研发;从资助单一企业转向资助联合研发体和共性技术;从上市前的风险投资转向培育技术和孵化企业;从对单个国有企业投资转向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强调技术供应和增加研发投入为主转向扶持技术开发和刺激需求相结合。同时,在财政、税

10、收、金融、市场准入与环境服务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政策支持,为自主创新的系统推进创造条件。制定经济政策时, 必须把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纳入政策系统, 协同配套地贯彻执行。(三)积极培育富有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加强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创新之本。没有一个规模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实现武汉的整体创新是不可能完成的。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这三个重要环节,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要进一步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发现、培养、使用、凝聚优秀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资源管理和开发体制,形成能够鼓励提高创新能力和创新效率的机制

11、,完善客观、公正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营造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公平竞争环境,推进科技人才分配机制改革,为科技人才的成长成才营造更好的环境;还要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有效机制,制定和实施对各类人才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政策,用良好的机制、政策、环境吸引人才,集聚人才,为企业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做强特色产业,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综合实力建设好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吴家山、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武汉重要经济增长极,做强做大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型产业。我们将按照巩固提升特色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12、思路,做强光电子产业,做大生物产业,加速发展新能源、环保和消费类电子等新兴产业,快速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市场配制为企业提供土地、资金、信息、人力等资源,促进集群、集约经营,促进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从事市场经济最有效的办法是行业化管理。也就是将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组织起来,带动各行业的广大企业建立行业组织。政府有意识地引导组织行业组织规范管理,民主办会,有序竞争,相互促进,推动本行业的产业化经营。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本能地推动本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企业。企业参与了本行业的产业化经营体现企业的社会化进程,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业化管理工作做好了,说明我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群众路线走对了,政府的工作可以事半功倍。自主创新,促进产业升级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科学发展观必然贯彻于技术革命中。如何摆脱官僚主义和衙门作风的干扰,而融入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中,将是对政府及工作人员执政理念和能力的考验和促进。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