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9581607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6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强化练习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何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_。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请将原文中缺失的句子填写到下方的横线上。2给短文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3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盖:(_)窥:(_)士人:(_)下流:(_)4下列选项中,与“河伯之观海”的“之”用法一致的是()。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结合选文,请你谈

2、一谈为何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2.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却说曹寨中,听得擂鼓呐嘁,毛玠、于禁二人慌忙飞报曹操。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内唤张辽、徐晃各带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射。比及号令到时,毛玠、于禁怕南军抢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顷,旱寨内弓弩手亦到,约一万余人,尽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发。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待至日高雾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束草上,排满箭枝。孔明令各船上军士齐声叫曰:“谢丞相箭!”比及曹军寨内报知曹操时,这里船轻水急,已

3、放回二十余里,追之不及。曹操懊悔不已。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1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比及:_少顷:_2这段话主要写草船借箭的( )A.起因B.经过C.背景3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把船吊回,头东尾西”,这样既能两面受箭,也能保持船体平衡B.“头东尾西”便于顺风顺水地返回,省去了掉头的时间,也表现了诸葛亮十分害怕曹操C.敢逼近受箭,说明诸葛亮对曹操生性多疑、小心谨慎的性格了如指掌4从回目“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可知,第四十六回除了写草船借箭,还会写_。3.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4、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A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B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连同。 有的人。想要。因为、由于。1读注释,联系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意思。A_B_2本文对你的启发,可以用论语中的句子来说明。(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人不学而不蕴,不亦君子乎4. 阅读实践。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注释)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1“故”字在词典中的

5、解释有:故意,有意;缘故,原因;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温故而知新”中的“故”应选第_种意思。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温故而知新。_(2)学而不思则罔。_3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个人一起走路,每个人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B.多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在。C.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多向他人虚心学习。5.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

6、曰(称赞)B.于物无不陷也(刺破)C.吾矛之利(好处)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_3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翻译句子)_4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5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_6. 小古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请解释划横线字的意思:子:_然:_ 走: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

7、_3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_的人。7. 课内阅读。郑人买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尺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给下面文中加点的字注音。履()遂( )宁( )度( )2解释下列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置:_度:_ 操:_坐: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何不试之以足?_(2)宁信度,无自信也。_4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_8. 文言文阅读。读书飞禽走兽,飢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则与禽兽何异?选自古岩斋丛稿(注释)飞禽走兽

8、:代指所有动物。营:建造。1人和“飞禽走兽”最大的区别在于_。2人要读书。而且要“有三到,谓_、_、_”。9. 阅读短文。(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咸易之。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激愤,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

9、,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注释)寝陋:相貌丑陋 易:轻视 迩:近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1)调:_ (2)劳:_(3)咸:_ (4)善:_2翻译句子(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2)书有弗记者乎?_3郑板桥之所以“善诵”是因为_(用自己的话概括)4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无 丝 竹 之 乱 耳5用甲文语句回答。“陋室”所以不陋的原因是_。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6甲文表达了作者_的愿望和_的生活情趣。10. 文言文阅读。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10、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注释)值:碰上。昼寝:白天睡觉。托寐:装睡。会:指钟会。既而:过了一会儿。成礼:完成礼仪。1用学过的方法读懂故事,再判断下列说法。(1)故事中的“兄弟”指的是钟毓和钟会。(_)(2)故事中的兄弟二人都偷偷喝了酒。(_)(3)根据文言文的用词规律,“因共偷服药洒”中的“因”可以扩为“因为”来理解。(_)(4)联系上下文,“既而问毓何以拜”这句话前面省略了问话人“父亲”。(_)(5)兄弟二人的做法,肯定有一个人是对的,有一个人是错的。(_)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意思。其父时觉:_且托寐以观之:_11.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

11、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甚:_未:_夫子:_2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是从“_”看出来的,他有礼貌,是从“_”看出来的。3生活中不乏精妙的语言,如草坪上“别踩我,我怕疼”;汽车后“别让我们因相撞而相识”。你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提示语?请选择一句写在下面。_12. 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2、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木:柘树。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白喙:_(2)以堙于东海: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3. 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_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按课文内容填空。2解释所填句子的意思。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_14. 课外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

13、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跟在空中撒盐。C.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把“”比作“”和“”。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有着深刻的意蕴。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6 / 6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