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59571321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88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资源描述:

《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某高校研究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2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实习报告课 程: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学 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专 业: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老师: 丁兴凤实习时间: 暖通空调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题目: 上海某高校学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二、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制冷技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通过这一环节达到了解常规空调用冷源设计的内容、程序和基本原则,学习设计计算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巩固制冷技术课程的理论知识,熟悉相关的规范,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三、设计内容和要求整个设计要求完成某中学学生公寓楼(按规定的轴线范围)暖通空调设计。应将设计成果整理成设计计算说明书,其中包括:原始资料

2、、设计方案、计算公式、数据来源、设备类型、主要设备材料表。设计成果还应能用工程图纸表达出来,要求绘出暖通空调平面图及系统原理图。四、设计原始资料1.建筑物的平、立剖面图见建筑图,建筑平面尺寸以网上给的建筑图纸尺寸为准,建筑层高为3.4m;2.公寓标准间夏季空调总冷负荷指标为80110W/m2,外走道夏季空调冷负荷指标为90120W/m2,内走道夏季空调冷负荷指标为60800W/m2,活动室夏季空调总冷负荷指标为120150W/m2冬季总热负荷指标为5075W/m2;3.本科生公寓(选用B型顶层平面为基准)标准间:住4人/间,活动室为68人;硕博士公寓标准间按实际床位定人数分别为2人/间和1人/

3、间,休闲室为4人;4.每标准间内卫生要求需要的最小新风量为每人30 m3/h;每标准间公寓的卫生间设有卫生间排风,其排风量按换气次数5-10次/h计算;空调房间维持室内正压的渗透风量按换气次数0.5-0.7次/h计算。公共卫生间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不小于10次/h计算。5.室内设计参数:夏季:tR=2627 R=40%65%;冬季:tR=1820 R30%;6.城市热网提供0.8MPa的蒸汽。7.室外气象参数见室外气象参数资料集。(现直录如下)上海: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4,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8.3, 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4,冬季空调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3%;五、设计任务1

4、、收集相关资料,查阅相关规范,并熟悉规范条文。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通过简单的技术经济比较,优选一个方案进行设计。3、完成南京市某高校学生公寓楼暖通空调设计,具体包括:(1)空调冷、热、湿负荷的计算;(2)空调方案、冷热源方案的比较及选择;(3)空调风系统的设计及计算;(4)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及计算; (5)空调冷热源机房设计;(6)通风系统的设计;(7)室内温、湿度控制方案,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案的选择。六目 录一、阅读设计任务书1二、熟悉有关建筑图纸,收集有关设计资料(建筑、气象、工艺等)6三、参观空调工程,以取得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6四、空调冷、热、湿负荷的计算6(一)、夏季空调室内冷负荷的

5、构成7(二)、夏季新风冷负荷的计算7(三)、各房间夏季湿负荷的计算7(四)、各房间冷、湿负荷汇总9(五)、冬季空调室内热负荷的构成9(六)、冬季新风热负荷的计算9 (七)、各房间冬季湿负荷的计算10(八)、各房间热、湿负荷汇总10(九)建筑物总冷、热负荷汇总及空调冷热源设备需要提供的的总供冷量和总供热量五、空调方案、冷热源方案的比较和确定10(一)冷热源方案的比较及选择11(二)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12(三)新风系统的功能与划分,新风机房的位置及新风处理设备的形式12(四)房间中的新风供给方式的比较和确定13(五)室内气流分布方式的比较和确定,送回风口形式的确定14(六)空调水系统形式的选择和水

6、系统的划分15(七)管道、设备、风口等布置方案:可用示意图表示16六、空调风系统的设计计算17(一)空气处理设备的选型17(二)室内气流分布计算18七、空调水系统的设计计算(空调水系统形式已定,水系统划分已完成)19(一)布置空调循环水管、冷凝水管,画出水力计算草图20(二)确定各管段的水流量20(三)空调循环水系统排气和泄水的考虑20(四)空调冷凝水管管径大小的确定20八、冷热源机房的设计21(一)冷热源台数的确定21(二)空调循环水泵的选择22(三)冷却水系统的设计23九、通风系统的设计24十、室内温、湿度控制方案,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案25(一)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案26(二)新风系统的控制

7、方案26(三)变流量系统的运行调节27十一、管路及设备的保温28(一)确定哪些管路和设备需要保温29(二)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层厚度的确定,保温结构的做法31暖通空调课程设计指示书一、阅读设计任务书二、熟悉有关建筑图纸,收集有关设计资料(建筑、气象、工艺等)三、参观空调工程,以取得一定的工程实践知识(已在课程参观中完成)。四、空调冷、热、湿负荷的计算(一)、夏季空调室内冷负荷的构成: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荷和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冷负荷1建筑围护结构的冷负荷 Qc(t)=AK(tc(t)- tR) tc (t)=(tc(t)+ td)ka*kp式中:A:房面、外墙的面积,;K:房面外墙传热系数,

8、W/.;tc(t):房顶冷负荷计算温度逐时温度,,;tR:室内计算温度 ,; ka:放热系数修正值;kp:吸收系数修正值。(2)通过外窗内外温差的瞬时传热和透过窗玻璃的日射得热而形成的冷负荷Qc(t)=CWAwKw(tc(t)+td-tR) 式中: Aw:窗口面积,;Kw:外玻璃窗传热系数,w/.;tc(t):外玻璃窗的冷负荷温度的逐时值,;tR:室内计算温度 ,; CW :窗框修正值。(3)通过内墙、内门、等内维护结构和地面传热而形成的冷负荷1)当空气调节区域与临室的夏季温差是3 oC以内时,不予以计算。当空气调节区域与临室的夏季温差大于3 oC以内时,这部分冷负荷应按公式(2-4)进行计算

9、:Q=KFt式中: K 内结构传热系数,W/(m2oC);F 内结构面积,m2 ; t计算温差,由新规范,对于走道,取2oC;对地下室上楼板,取5oC。 2) 当邻室为通风良好的空调房间时,其形成的冷负荷可视作稳态传热,不随时间变化,其计算公式为Q = KnFn( twp+t-t)式中: Kn内墙或内楼板的传热系数,W/(m2oC);Fn 内墙或内楼板的面积,m2 ;twp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oC;t夏季室内设计温度,oC ;t附加温升,取邻室平均温度与室外平均温度的差值,oC。2内热源(工艺设备、人体、照明等)散热形成的冷负荷(1)照明散热形成的冷负荷Qc(t) =AQS*CLQ式

10、中:QS:照明功率密度,w/m; A:房间面积,m; CLQ :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2)人体散热形成的冷负荷1)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则为:Qc(t)=qsnCLQ 式中:qS: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查得酒店显热散热量为109W;n:室内全部人数;:群集系数,查得=0.93;CLQ:人体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计算时应注意其值为从人员进入房间时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2)人体潜热散热形成的冷负荷Qc(t)=qln式中:ql: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显热散热量,W;, n 同上式。(3)工艺设备散热形成的冷负荷Qc(t) =QS*CLQ 式中:QS:设

11、备和用具的实际显热散热量,w;CLQ :设备和用具显热散热冷负荷系数。3.渗透风耗冷量的考虑:因空调房间室内维持正压,只有室内冷空气通过门窗缝隙渗出室外而室外热空气不会渗入室内,故不需要计算渗透风所形成的冷负荷。(二)、夏季新风冷负荷的计算:参见暖通空调P23式2-281.各房间最小新风量的确定(1)卫生要求:即按规范规定需要的最小新风量为:标准间30 m3/h人,活动室 20-25 m3/h人;宿舍(2人):Mo=30*2=60 m3/h=0.02kg/s(2)补偿局部排风及保持室内正压要求(要求室内正压维持9.8Pa):标准间的局部排风量按各卫生间换气次数5-10次/h计算;维持空调室内正

12、压按各房间换气次数0.5-0.7次/h计算;宿舍(2人):MO=M排风+M渗透=5*3.4*4.4+(29.92-4.4)*3.4*0.5=118.184 m3/h=0.039kg/s(3)各房间最小新风量取和两者中的最大值。宿舍(2人): Mo=118.184 m3/h=0.039kg/s2.各房间新风冷负荷的计算宿舍(2人)Qc.o=Mo(hhR)=0.039(91.6 -61.2)=1.1856kw(三)、各房间夏季湿负荷的计算宿舍(2人):Mw=0.278ng10-6 =0.27820.9311510-6=59.4642*10-6kg/s(四)、各房间冷、湿负荷汇总因时间关系,本课程设

13、计略去室内冷负荷的计算过程,按建筑物空调房间面积估算各房间的冷负荷,即按冷负荷指标80-110W/m2计算各房间瞬时综合总冷负荷。(走道负荷可分别算到相应房间去)单间总冷负荷/KW单间新风量kg/s夏季单间新风冷负荷/KW单间湿负荷g/s房间数量总冷负荷/KW宿舍(2人)2.39360.0391.18560.05949.5744(五)冬季空调室内热负荷的构成 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墙、吊顶、门、窗、地面)2附加耗热量(考虑朝向、风力及高度等修正)3冷风渗透耗热量(空调室内正压,一般不考虑)(六)、冬季新风热负荷的计算 各房间最小新风量同夏季,新风热负荷的计算见教材P24式2-29。宿舍(2人

14、):Qh.o=MOCP(tR-tO)= 118.184 m3/h=0.039kg/s(七)、各房间冬季湿负荷的计算宿舍(2人):Mw=0.278ng10-6 =0.059g/s与夏季相同(八)各房间热、湿负荷汇总同样因时间关系,本课程设计略去室内热负荷的计算过程,按建筑物空调房间面积估算各房间的热负荷,即按热负荷指标为50-75W/m2计算各房间的总热负荷。单间总热负荷/KW单间新风量kg/s夏季单间新风热负荷/KW单间湿负荷g/s数量总热负荷/KW宿舍(2人)1.7950.0390.86230.05947.18+13.0356=20.2156(九)建筑物总冷、热负荷汇总及空调冷热源设备需要提

15、供的的总供冷量和总供热量(P24图2-1)建筑物总冷负荷(kw)建筑物总热负荷(kw)单层26.94单层21.566层161.646层129.361. 建筑物的总冷、热负荷为各房间所得负荷相加:见上图2. 空调冷热源设备需要提供的的总供冷量和总供热量应以建筑物总冷、热负荷为基础,加上:(1)通风机机械能转变为热量、风管温升(或温降)漏风等引起的附加冷(热)负荷,:风系统的冷(热)量附加以附加系数K1表示,一般取:制冷:K1=5%-10%,制热K1=3%-6%(2)水泵机械能转变为热量、冷冻水管温升(热水管温降)等引起的附加冷(热)负荷(即:间接制冷系统的冷损失),简言之:水系统的冷量附加,以附

16、加系数K2表示,一般取:制冷:K2=7%-15%,制热K2=5%-10%(3)计算空调冷源设备需要提供的的总供冷量时,要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因冷指标的是基于夏季冷负荷得到的,而夏季冷负荷计算应该采用动态算法,若以冷指标计算,必须考虑同时使用的情况)以同时使用系数K3表示,一般取: K3=70%-90%;计算空调热源设备需要提供的的总供冷热量时,不需要考虑同时使用系数(因热指标的是基于冬季热负荷得到的,而冬季热负荷计算采用的是稳态算法)(4)因本工程为舒适型空调的类型,空调风系统夏季应采用最大送风温差送风,即:应直接采用机器露点送风,而不应采用再热式系统,故不需要考虑再热冷负荷。即:Q冷 =(1+

17、K1)(1+K2)K3QC Q热 =(1+K1)(1+K2)Qh以此数据作为选择空调冷热源容量的大小,不应另作附加。其中K1取0.05 K2取0.07 K3取0.7以此数据作为选择空调冷热源容量的大小,不应另作附加。修正后的建筑物的总冷、热负荷为建筑物总冷负荷(kw)建筑物总热负荷(kw)单层21.18单层22.716层127.086层136.30五、空调方案、冷热源方案的比较和确定(一)冷热源方案的比较及选择:1.常用的空调冷热源的组合形式及其特点的比较。主要比较:(PPT 空调冷热源)压缩式冷水机组加汽水热交换器组合(冷水机组夏季提7冷水,冬季城市热网蒸汽作热媒,加热空调末端50的回水,升

18、至60再送至末端,如此循环)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加汽水热交换器压缩式冷水机组加汽水热交换器组合(冷水机组夏季提7冷水,冬季城市热网蒸汽作热媒,加热空调末端50的回水,升至60再送至末端,如此循环)组合(冬夏季需要的热源均来自城市热网的蒸汽,溴冷机夏季提供7冷水,特别注意:溴冷机COP值比电制冷机低,节电不节能)空气源热泵型冷热水机组(一机两用,夏季提供7冷水,冬季提供4045热水)1)蒸气压缩式制冷是电力驱动的以消耗机械能作为补偿,利用液体气化的吸热效应实现制冷的。制冷系统主要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四个主要设备组成,并用管道相连接,构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2)溴化锂吸收式

19、的工作原理吸收式制冷:与蒸气压缩式制冷一样,都是利用液体在汽化时要吸收热量这一物理特性来实现制冷的,不同的是蒸气压缩式制冷是以消耗机械能作为补偿,而吸收式制冷是消耗热能作为补偿,完成热量从低温热源转移到高温热源这一过程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装置,是利用溴化锂水溶液具有在常温下强烈地吸收水蒸气,在高温下又能将所吸收的水分释放出来的特性,以及水在真空状态下蒸发时,具有较低的蒸发温度来实现制冷的。 吸收式制冷装置的优点是设备简单、造价低廉、其工质对大气环境无害,而且可以利用工业余热(or太阳能等)作为发生器热源,能耗较低,但热能利用系数比较小。3)空气源热泵以空气作为低位热源来吸收热量的热泵称为空气源

20、热泵(Air Source Heat Pump)。 空气源热泵的主要系统形式 空气-空气热泵(冷剂系统) 空气-水热泵 空气-空气热泵(冷剂式系统)在住宅、商店、学校、写字间等小型建筑物中应用十分广泛。空气-水热泵的系统组成与空气-空气热泵一样,只是将空气-空气热泵的室内侧换热器的载热介质由空气换成水。该机组夏天可以为空调系统提供冷水,冬天可以提供热水,也称空气源热泵(风冷式)冷热水机组。2.本工程空调冷热源形式的确定,压缩式冷水机组加汽水热交换器组合(冷水机组夏季提7冷水,冬季城市热网蒸汽作热媒,加热空调末端50的回水,升至60再送至末端,如此循环)3.本工程空调冷热源总容量大小的确定。(四

21、:(九)2(4)(按每层冷负荷6,即假设为六层楼)Q总=26.966=161.76KW(二)空调系统形式的选择:1)全空气系统(完全由空气来担负房间的冷热负荷的系统):(1)形式:按送风参数:单送风参数系统和双(多)送风参数系统按送风量是否恒定:定风量系统和变风量系统按使用空气来源:全新风系统,再循环系统和回风式系统(2)特点:全空气系统在机房内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空气处理机组有多种处理功能和较强的处理能力,尤其是有较强的除湿能力,维修方便。 (3)适用场合: 人员密度大的大餐厅、火锅餐厅、剧场、商场、有净化要求的场所等2) 空气-水系统(由空气和水来共同承担空调房间冷,热负荷的系统)(1)形

22、式:按末端设备形式:空气-水风机盘管系统、空气-水诱导器系统和空气-水辐射板系统(2)优点:1.各房间的温度可独立调节;当房间不需要空调时,可关闭风机盘管,节约能源和运行费用。2.各房间的空气互不串通,避免交叉污染。3.风、水系统占用建筑空间小,机房面积小,其原因是新风系统风量小,一般仅为全空气系统的15%30%;水的密度比空气大,输送同样能量时水的容积流量不到空气流量的千分之一,水管比风管小得多。4.水、空气的输送能耗比全空气系统小。(3)缺点:1.末端设备多且分散,运行维护工作量大。2.风机盘管运行时有噪声。3.对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净化能力、除湿能力和对湿度的控制能力比全空气系统弱。(4)

23、适用场合:客房、人员密度不大的办公室、医院病房等3)冷剂式系统(空调房间的冷负荷由制冷剂直接负担的系统):(1)形式:按外形:1) 单元柜式空调机组 冷量 7116 .3kw2) 窗式空调器 冷量 1.57 kw3) 分体式空调器 安空调机的用途分 恒温恒湿空调机,冷风机,房间空调器和特殊用途的空调机组。按制冷系统工作情况分 热泵式 单冷式按冷凝器型式分 水冷式 风冷式(2)特点:1.空调机组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占地面积小,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2.空调机组可以直接设置在空调房间内,也可安装在空调机房内,所占机房面积较小,只是集中空调系统的50%,机房层高也相对低些。 3.由于机组的分散布置

24、,可以使各空调房间根据自己的需要启停各自的空调机组,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因此,机组系统使用灵活方便。同时,各空调房间之间也不会互相污染,串声发生火灾时,也不会通过风道蔓延,对建筑防火有利。但是,分散布置,使维修与管理较麻烦。4.机组安装简单、工期短、投产快。对于风冷式机组来说,在现场只要接上电源,机组即可投入运行。5.近年来,热泵式空调机组的发展很快。热泵空调机组系统是具有显著节能效益和环保效益的空调系统。 6.一般来说,机组系统就地制冷、制热,冷、热量的输送损失少。 7.机组系统的能量消费计量方便,便于分户计量,分户收费。 8.空调机组能源的选择和组合受限制。目前,普遍采用电力驱动。 9.

25、空凋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较小,一般在2.5 -3。同时,机组系统不能按室外一般气象参数的变化和室内负荷的变化实现全年多工况节能运行调节,过渡季也不能用全新风。 10.整体式机组系统,房间内噪声大,而分体式机组系统房间的噪声低。 11.设备使用寿命较短,一般约为10年。 12.部分机组系统对建筑物外观有一定影响。安装房间空调机组后,经常破坏建筑物原有的建筑立面。另外还有噪声、凝结水、冷凝器热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3)适用场合:分体式空调器: 旧建筑单元柜式: 商业建筑、工业建筑由于冷剂式系统新风供给难以实现,卫生要求难保证,p186VRV也难解决新风问题,代价大。综合考虑应选择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

26、统空气水半集中式空调系统(三)新风系统的功能与划分,新风机房的位置及新风处理设备的形式:新风系统承担着向房间提供新风的任务。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一般用于民用建筑中,因此新风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满足稀释人群及其活动所产生污染物的要求和人对室外新风的需求。新风量可以根据规范和有关设计手册按人数或建筑面积进行确定。空气水系统中的空气系统一般都是新风系统,这种系统实质上是一个定风量系统,划分原则是功能相同、工作班次一样的房间可划分为一个系统;虽然新风量与全空气系统的送风量相比小很多,但系统也不宜过大,否则各房间或区域的风量分配很困难;有条件时可分层设置,也可以多层设置一个系统。本工程采用每层设置一个新风

27、系统,因为无独立的新风机房,新风机组宜采用吊顶式(薄形)机组,吊装在各层的走道内。(四)房间中的新风供给方式的比较和确定:房间中新风供应有以下两种方式:(1) 直接送到风机盘管吸入端,与房间的回风混合后,再被风机盘管冷却(或加热)后送入室内。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比较简单,缺点是一旦风机盘管停机后,新风将从回风口吹出,回风口一般都有过滤器,此时过滤器上灰尘将被吹入房间;如果新风已经冷却到低于室内温度,导致风盘管进风温度降低,从而降低了风机盘管的出力。因此,一般不推荐采用这种送风方式。(2) 新风与风机盘管的送风并联送出,也可以各自单独送入室内。这种系统从安装稍微复杂一些,单避免了上述两条缺点,卫生条

28、件好,应优先采用这种方式。新风处理状态点本工程采用新风与盘管送风并联送出方式。(五)室内气流分布方式的比较和确定,送回风口形式的确定:气流分布流动模式的影响因素: 送回风口的位置、送风口的形式等因素。 其中送风口(位置、形式、规格、出风速度等)是气流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几种典型的气流分布方式及其特点和适用场合比较:1. 侧送风气流组织方式:上送上回;上送下回。特点:侧向送风设计参考数据:(1)送风温差一般在610以下;(2)送风口速度在25m/s之间;(3)送风射程在38m之间;(4)送风口每隔25m设置一个;(5)房间高度一般在3m以上,进深为5m左右;(6)送风口应尽量靠近顶棚,或设置向上

29、倾斜15 20的导流叶片,以形成贴附设流。 适用场合:跨度有限、高度不太低的空间,如客房、办公室、小跨度中庭等一般空调系统;以及空调精度t=1的工业建筑。风口类型:常用双层百页风口。2. 顶送风气流组织方式:上送下回或上送上回特点:平送:送风温差610 喉部风速=25m/s 散流器间距36m,中心距墙1m。下送:房间高度3.54.0m 喉部风速=23m/s 散流器间距3m适用场合:大跨度、高空间,如购物中心,大型办公室,展馆等一般空调; 空调精度t=1或t0.5 的工艺性空调。风口类型:方形、圆形、条缝型散流器等 3. 孔板送风气流组织方式:上送下回(最常见);一侧送另一侧回;下送上回(应用较

30、少)特点:房间高度5m;空调精度t=1;空调精度t0.5;单位面积送风量大,工作区要求风速小适用场合:适用于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或净化空调。4. 喷口送风气流组织方式:上送下回式 。特点:出口风速高,射程长,一般同侧 回风,工作区在回流区。 送、回风口布置在同一侧; 出风速度一般为:410m 适用场合:空间较大的公共建筑物如影剧院、体育场馆。5. 置换通风气流组织方式:下送风特点:送风温差小,送风温差一般以 23为宜;送风速度小,送风速度一般不超过0.50.7m/s。 节能舒适。(Ev、a较高)气流组织方式:下送上回。适用场合:有夹层地板可供利用。6. 个性化送风气流组织方式:岗位送风本工程采用

31、:上次送上侧回气流分布方式送回风口形式:双层百叶风口原因:双层百叶风口有两曾可调节角度的活动百叶,短叶片用于送风气流的扩展角,也可用于改变气流的方向,而调节长叶片可以是送风气流贴着附顶棚或下倾一定角度(六)空调水系统形式的选择和水系统的划分11. 水系统形式的选择:(1)双管系统由一条供水管和一条回水管构成,供水管根据季节统一向房间供给冷冻水或热水。难于满足过渡季有些房间要求供冷、又有些房间要求供热,即同一时间即供热水又供冷水的要求。但由于其系统简单、初投资低,目前用得最普遍。四管制系统由两条供水管和 两条回水管构成。两条供水管和两条回水管分别由于供冷冻水和供热水。冷、热水有两套独立的系统,可

32、满足建筑物内同时供冷和供热的要求,控制方便,但管路复杂,管路占用建筑空间比双管大系统,初投资较高,多用于舒适性要求较高的建筑内。对于只供冷或供热的风机盘管系统应采用双管系统。若建筑物中基本上无同时供冷和供热的要求,也应采用双管系统。对于建筑物内区和周边区有不同的供冷和供热要求的建筑物,可考虑采用内区和周边区分设系统,并采用分别并联到冷源和热源上的双管系统。对于有同时供冷和供热要求,且对环境控制要求高的建筑物,建议采用四管系统。(2)垂直连接系统常用在旅店客房的风机盘管系统中,立管通常设在管道竖井中,在立管的上部应设集气罐或自动放气阀,另外在风机盘管上都自带手动放气阀,用于系统和设备放气。水平连

33、接系统适用于办公楼等建筑物,这类建筑一般无专用的管道井,每层的风机盘管都用水平支管连接,然后再接到总立管上。对于布置在窗台下的立式风机盘管,也宜采用水平连接方式,水平支管置于下一层顶棚下。对于既有建筑物加设风机盘管空调系统时,也宜采用这种系统。(3)同程式系统: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同(顺流),经过每一环路的管路总长度相等。 采用同程式布置,便于达到水力平衡; 异程式系统:供、回水干管中的水流方向相反(逆流),经过每一环路的管路总长度不相等。 采用异程式布置,水力平衡难控制,容易产生水力失调。结论:尽可能用同程系统高层建筑或大型建筑物中,立管或水平支路很长,宜采用同程式系统的方案。(4)定

34、流量系统:系统中循环水量保持不变,当空调负荷变化时,通过改变供、回水的温差来适应。 变流量系统:系统中供回水温差保持不变,当空调负荷变化时,通过改变供水量来适应。本工程采用双管式闭式循环水系统。四管制空调冷热水系统原理图 双管制空调冷热水系统原理图2. 水系统的划分:风机盘管等末端装置与新风机组中盘管阻力、流量相差较大,不宜并联在同一分支管路上(P326图13-1)即本工程宜将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分为两个水系统,分别接至分、集水器。(七)管道、设备、风口等布置方案:可用示意图表示。风口布置方案:六、空调风系统的设计计算(一)空气处理设备的选型:1.风机盘管的选型:(提示:先画出FP+独立新风系统

35、的空气处理方案的h-d图,然后求需要的风量和冷量。注意:风量、冷量的修正)(1)确定新风和盘管的冷负荷分配比例,即:新风机组将新风处理何种状态送到室内,常采用将新风处理到室内的等焓机器露点再独自送到室内,新风不承担室内冷负荷,而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冷负荷和部分新风湿负荷的方案。新风冷却去湿处理到室内空气的焓值,而风机盘管承担室内人员、设备冷负荷和建筑维护结构冷负荷。新风与风机盘管的空气处理过程及送风(风机盘管送风和新风)在室内的状态变化过程在h-d图上的表示见下图.室内新风O被冷却处理到机器露点D:此点的温度根据设计的室内状态点的焓值线与相对湿度90%95%线的交点确定,一般可取1719。实际工程

36、中,就按确定的温度控制对新风的处理,而不因室内焓值的变化修正控制的温度。风机盘管处理到F点,与新风混合后到M点。MR为处理后空气送入室内的状态变化过程。这种处理方案并不一定满足房间对温湿度的要求。原因如下:在已确定条件下,室内的冷负荷和湿负荷是一定的,即室内的热湿比(R)是确定的,因此要求风机盘管处理后状态点F与新风处理后状态点D混合后的状态点M刚好落在室内R线上,才有可能最终达到所要求的室内状态点R。然后风机盘管处理过程的热湿比(FC)在一定水温、水量、进风参数及风机转速下是一定的,并不一定满足上述要求。如果混合点在R左侧,室内相对湿度会比设计得低些,这在夏季是有利的;反之,混合点在R的右侧

37、。室内相对湿度会比设计值高,太高就不能满足舒适的要求。因此设计者必须对此进行校核。计算表明,对于旅馆客房、人员密度小的办公室等,这种处理方案可以达到室内的设计要求。(2)计算各房间的室内冷负荷为多少W?室内湿负荷为多少g/S?(各房间室内冷负荷=各房间总冷负荷-各房间新风冷负荷)室内冷负荷:宿舍(2人):Q冷=Q总-Q新=2393.6-1181=1208W室内湿负荷:宿舍(2人):Mw=0.278ng10-6 =0.27820.9311510-6=0.0594g/s(3)各房间总送风量为多少Kg/S?宿舍(2人):Ms=Qc/(hR-hS)=1.208/(61.2-55.2)= 0.201kg

38、/s=604m3/h(4)房间总送风量是否满足换气次数n5次/h的要求?宿舍(2人):N=Vs(m3/h)/V房(m3)=m3/V=604/(29.92*3.4)=5.945(5)风机盘管需要的送风量为多少Kg/S?宿舍(2人):MF = MS-MO =0.201-0.039=0.162kg/s=486 m3/h(6)风机盘管需要承担的冷量为多少W?宿舍(2人):QF = MS(hR-hS)(1+1+2)1.208(1+0.2+0.2)=1.6912KW(7)按风机盘管需要承担的风量、冷量,选择合适的风机盘管型号。2.新风机组的选型。(1)每层需要的新风量为多少m3/h?供热量W5400冷水供

39、回水温度热水供水温度电源换热器型式三项供水量kg/h水阻力kPa30工作压力接管规格进出水管冷凝水管0.043*6+0.039*4=0.414kg/s=1242m3/h(2)每个新风机组需要承担的冷量为多少KW?1.208*4+1.524*6=11.398kw(3) 按新风机组需要承担的风量、冷量,选择合适的新风机组型号。规格型号风量m3/h余压Pa冷量kW热量kW水量m3/h水阻KPa噪声dB A功率kW重量kg15XBD150012020.621.13.547580.2175 3.冬季空气处理设备的校核若冬季的空气处理方案是:新风机组将新风处理到室内温度送到室内,即:新风机组承担新风热负荷

40、,而风机盘管承担建筑围护结构的热负荷。若冬季给空调末端提供60的热水,试分别校核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的供热量是否满足要求。(二)室内气流分布计算1.(室内气流分布形式,送、回风口的形式已确定)主要是:布置送、回风口,计算送回风口尺寸的大小。已知各风口的送风量,侧送风口的送风速度为2-5m/S,散流器的喉部风速在2-5m/S之间。(1)送风口:宿舍(2,4人):130*910V实2=1.77 V实4=2.24(2)回风口宿舍(2人)730*200宿舍(4人)830*200V实2=1.16 V实4=1.32 表 送回风口尺寸大小的计算汇总表格房间类型送风量(m3/s)选择尺寸实际风速(m/s)回风量

41、(m3/s)选择尺寸实际风速(m/s)四人间0.254910*1302.240.211830*2001.32二人间0.201910*1301.770.162730*2001.16(三)新风系统的水力计算1. 空调风管形状的选择:空调风管一般用矩形2. 确定新风管截面尺寸大小,用假定流速法定截面尺寸大小,即:按各管段输送的风量及管内流速范围定风管尺寸。(PPT 13.5表5-3a)(1) 风管型号的确定S1=L/v3600=1500/3600/3=0.139m2 选用400*400mm型号的风管 v实=L/3600S选=1500/(36000.40.4)=2.08m/s 满足要求(2) S2=(

42、0.417-20.043)/3=0.110m2 选用400320mm型号的风管 v实=(0.417-20.043)/(0.4*0.32)=2.59m/s 满足要求(3) S3=(0.417-40.043)/3=0.0817m2 选用320320mm型号的风管 v实=(0.417-40.043)/(0.32*0.32)=2.40m/s 满足要求(4) S4=(0.417-60.043)/3=0.053m2 选用250250mm型号的风管 v实=(0.417-60.043)/(0.25*0.25)=2.54m/s 满足要求(5)S5=(0.417-60.043-2*0.039)/3=0.027m2

43、 选用200*120mm型号的风管 v实=(0.417-60.043-2*0.039)/(0.2*0.2)=2.02m/s 满足要求3.新风口大小的选择计算 宿舍(2人):S1=L/(v3600)=81.8/(1.233600)=0.006m2选用120120mm型号的风管 v实=L/3600S选=81.8/(36000.120.121.2)=1.31m/s 满足要求 5.新风系统的阻力计算并较核新风机组的余压(略)七、空调水系统的设计计算(空调水系统形式已定,水系统划分已完成)(一)布置空调循环水管、冷凝水管,画出水力计算草图85(2) 确定各管段的水流量(按负担几个风机盘管定水流量的大小)

44、,按比摩阻120-400Pa/m确定空调循环水管管径的大小按负担几个风机盘管定水流量的大小,按比摩阻120-400Pa/m确定空调循环水管管径的大小供标准间水管管段水流量(kg/h)水流量(L/s)循环水管管径各房间供水8140.22625各房间回水8140.22625每层供水35400.9840每层回水35400.9840总风机盘管供水4884013.56100总新风机组供水212405.980总管7008019.46125一台冷水机组M水=Q冷/CPt=8.4100(三)空调循环水系统排气和泄水的考虑空调冷(热)水管道,水平敷设时应设置一定的坡度。且要避免管道出现翻上翻下的情况,在系统最高

45、点设自动排气阀,最低点设泄水阀。须注意,自动排气阀尽量不要设在吊顶内,否则应把自动排气阀上的放空气管引致室外或吊顶下部。总之,整个管道设计时,一定要考虑有利于空气的排除。(四)空调冷凝水管管径大小的确定:按负担的机组冷负荷定冷凝水管路并非压力流,是靠设置一定的坡度来促进其流动的重力流。冷凝水管道公称直径,可按机组冷负荷确定 Q12462kW时, DN=150mm。(1)宿舍冷量均小于7.1KW,故冷凝管径均为DN20mm;(2)楼层新风机冷凝水管径: 总冷量为20.6KW在Q=17.1100kw之内 即DN=32mm;凝水管径选择宿舍(2人)宿舍(4人)楼层新风机冷凝水管管径DN20DN20D

46、N32 八、冷热源机房的设计冷热源形式、需要的总容量已确定,这里主要解决:(一)冷热源台数的确定:本工程选择两台空气源热泵(二)空调循环水泵的选择:一般是:一机对一泵对一塔水泵的选择应按流量和扬程来选择。水泵的流量应按冷水机组额定流量的1.1倍确定;扬程应按最不利环路的总阻力的1.11.2倍确定,以此来确定循环水泵的型号。(水泵选型略)(三)冷却水系统的设计(略)(四)其它辅助设备的选择(略)(如:膨胀水箱的选择、分、集水器大小的确定等)九、通风系统的设计:各标准间卫生间排风量及公共卫生间排风量大小的确定;卫生间通风器的选择。宿舍卫生间排风量: 选用120120mm型号的排风口十、室内温、湿度

47、控制方案,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案:(一)风机盘管的控制方案:1.风机盘管(冷/热共用)的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带三速开关的恒温控制器装有温度传感器,它测量房间温度并与给定值比较,控制开/关型电动阀开或关,从而实现对房间温度的调节。由用户自己手动选择风机的运行转速(高中低档三速)。室温给定值也由用户根据自己的意愿手动调整。由于电动阀随温度变化的动作在供热和供冷工况时是相反的,因此在恒温控制器撒谎能够还设有供热/供冷的转换开关。当供冷是,温度高于给定值,电动阀通电而开启;反之,电动阀断电而关闭。当供热时,温度低于给定值,电动阀通电而开启;反之,电动阀断电而关闭。恒温控制器直接装于房间内墙上,应避免接近

48、出风口或阳光直射。上述控制系统是目前常用的一种控制系统。其他控制方式有直接自动控制风机转速三档或无级调速。末端设备阻力越大的水系统,越不易失调。由于风机盘管的阻力损失大,风机盘管水系统相对热水采暖系统而言,不易产生失调。当负荷变化时,该系统采用量调节为主的调节方法;个别房间不需供冷时,可关闭风机盘管,冷冻水不经过盘管;房间瞬间负荷变化时,可用手动或自动的方法对风机盘管进行个体调节(称为局部调节)其供冷量。为了适应房间瞬间变负荷的特点,风机盘管可进行以下局部调节方法:1)水量调节目前,空调工程中风机盘管常用的水量调节方法有两种,一是在冷冻水管路上设置二通电动阀,用恒温控制器根据室内空气温度控制该

49、阀的启闭;二是在冷冻水管路上设置三通电动阀,用恒温控制器根据室内温度控制三通电动阀的启闭,使冷冻水全部通过风机盘管或全部旁通流入回水管。2)风量调节目前生产的风机盘管都设有三档速调节(高,中,低三档),配上三速开关,用户可根据各自的要求手动选择风量的档次。通常把恒温控制器与三速开关组合在一起并设有供冷/供热转换开关,这样可以同时进行风量和水量调节。近年来,开发了直接控制风量的恒温控制器,它根据室温的变化,控制风机的三档风速,或控制风机的无极变速,风机可实现无极调节,从而实现了冷量的连续可调。(二)新风系统的控制方案系统中设有温度控制器和湿度控制器,分别控制送出新风的温度和湿度。温度控制器(TC

50、)根据安装在送风管上的温度传感器(T)的信号,控制电动调节阀V1(供热)或V2(供冷)的动作,使送风温度保持在给定值。在恒温控制器上舍友供冷/供热运行模式的转换开关。也可以通过检测新风入口温度进行自动转换。送风温度的给定值一般可在1228范围内进行设置。湿度控制器(HC)根据安装在送风管上的湿度传感器(H)的信号,控制蒸汽管上的电动调节阀V3的动作,是湿度保持在给定值。为防止冬季运行时出现冻坏盘管的危险,在加热盘管的空气出口侧装低温断路开关(或称控制器,它带有温度传感器)。当风温低于给定值(一般在27内设定)时,低温断路开关切断风机电路,并是新风入口的电动调节风门(D)通过连锁开关连锁。即风机

51、运转,它们打开;风机停止时,它们关闭。压差控制器(P)感应过滤器前后压差,当压差超过给定值发出报警,提醒管理人员更换或清洗。上述控制方案中各控制器是分设的。也可以采用数字式控制器(DC)集中对各执行调节机构进行控制,并实现联锁、切换等功能。(三)变流量系统的运行调节: 变流量系统对风机盘管机组、新风机组等负荷侧末端设备的能量调节方法,是在该设备上安装电动二通调节阀,并受室温控制器的控制。当房间负荷低于设计值时室温控制器使电动二通调节阀关闭,停止向末当房间负荷等于设计值时,电动二通调节阀开启,冷媒水流经末端设备。端设备供水。目前,很多宾馆客房实行“插钥匙牌”给电的制度,客人外出,带走“钥匙牌”,

52、客房断电,此时,风机盘管机组停止工作电动二通调节阀也随之关闭。 十一、管路及设备的保温(一)确定哪些管路和设备需要保温一般情况下,集中式空调系统的空调箱、送(回)风机、冷水箱、冷水的供(回)水管道、供热管道、可能在外表面结露的新风道、不在空调房间通过的送、回风道都应保温。如果通过空调房间的风道过长,不保温可能影响室内参数时,也应保温。不保温可能影响室内参数时也应保温。为防止冷凝水管道表面结露,对于材质为镀锌钢管的冷凝水管道必须进行保温,对于聚氯乙烯塑料管、塑料管可不做保温。(2) 保温材料的选择,保温层厚度的确定,保温结构的做法(1)常用的保温材料:岩棉制品、玻璃棉制品、玻璃棉毡、发泡橡塑、铝箔胶带、复合保温材料(2)保温层的厚度:冷管道或设备的保温厚度,应取防止外表面结露的最小厚度或经济厚度二者中的较大值。热管道除需计算经济厚度外,还应考虑其外表面不致影响所在房间的室内参数并满足防火要求。 对于矩形风道、设备,可按平面保温考虑,按下式计算其防止结露最小保温层厚度:个人总结: 附录:参考书目 1暖通空调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3空气调节设计手册4采暖通风与空调设计规范5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7民用建筑空调设计8.丁老师网上PPT的内容、提供的有关样本、样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