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

上传人:jw****77 文档编号:59526345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0.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12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名称: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课题研究人:林显荣我省高中教育自2010年全面进入新课改以来,全省各高中学校都在寻求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便促进学校的教学管理、德育管理、学生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为了能探索出更好的教育管理和教育理念,积极相应政策导向,从分利用学校资源成功申请了省级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组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安排向学校成功申请子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经过一年的研究,本课题初步形成有效的小组组建原则和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管理体系,建立有效小组学习的评价体系已取得一定的研

2、究成果。一、本课题提出背景:(一)国内教育和课堂教学发展需要小组建设及小组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理论与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的合作学习于80年代被介绍到了我国,从90年代初期杭州大学教育系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实验,到90年代中期山东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合作教学研究与实验,以及近年来主体性教育实验对小组合作的探讨,这一系列的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活动,从合作学习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目标意义、基本要素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合作学习建构起完整的理论框架,推动了合作学习在我国的发展。当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关注并研究合作

3、学习,课堂中越来越多的师生从合作学习中受益,特别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国家确立了合作学习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地位,它推动了课堂教学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学生为了共同的任务进行合作学习与交流,必然改变自己独断专行的做法,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为同伴提供更多地帮助,学会谦让、合作、团结,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凝聚人心、增进认识与理解,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调动、激励,引起学生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暴露自己的思想,加强沟通,分享共同的成果;

4、它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会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能够对成员各种方案进行比较,根据成员的反应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使学生不断反省、自我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是学习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高效的合作学习活动应建立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及学生的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较强的探究意识基础上。我校不少学生(尤其普通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的效率极低使得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教学的实效不高。鉴于以上认识,我组成员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课题研究。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一)研究价值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

5、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其在改善课堂的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实效。它更加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性学习和群体的自主学习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己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和策略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加强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与管理研究。(二)研究意义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学习小组构建情况,进而找出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形成一套构建学习小组的有效策略。 2通过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小组管理方法。 3通过对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研究使学生在学习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方面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即怎样通过学习小组的组建与管理教育学生尊重别人意见,倾听与思考别人观点,敢于表达不同观点,以及懂得怎样去合作,强化个体在集体活动中的角色意识,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4.研究本课题,可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的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5.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合作学习中的优势互补,能较好的解决两极分化问题。6. 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合作讨论中,老师已不再界限学生讨论的答案统一在老师事先限定的框框之中,学生的讨论结果也有很多是老师始料未及的,但却是精彩独到的、受学生瞩目和欢迎的,是超越老师和挑战教材的。值得惊喜的是,在这种学习方式下很多过去曾是一言不发的同学

7、,很多时候也能产生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奇特的想法。三、研究的预期目标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的预期目标:1.通过研究,初步形成有效的小组学习模式;2.通过研究,构建有效的学习小组管理体系;3.通过研究,建立有效小组学习的评价体系。(二)主要研究内容:1.关于根据学生的学情、兴趣、爱好、能力,对小组成员合理分配的研究;2.关于小组成员任务分配的合理性的研究;3.关于学习小组构建情况中存在的问题的研究;4.关于小组学习模式的研究;5.关于有效小组管理模式的研究;6.关于有效小组的评价体系的研究.四、课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预计突破的重点难点(一)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培

8、养学生合作学习习惯,收集研究材料。2个案研究法:进行个案(个人及小组)跟踪调查,及时收集信息,总结提炼有价值的个案。3调查法:深入家庭及社会,了解对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有较大影响的相关因素。4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及小组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方法等。5文献法:学习新课改下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二)研究思路:1.研究组建合作小组(1)分组前: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如通过摸底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 (2)分

9、组时: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由各组同学创建小组文化,如:组名、组徽、组训等。 (3)分组后:对组内的同学进行分工,根据学生的识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综合考虑,每个小组选出组长(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计时者各一名,这个环节可由教师指出或学生自己选均可。其中组织者负责组内分工、组织纪律、监督和保证每个成员都有参与机会。记录者负责本组实验操作过程的实验现象和数据的记录。发言者汇集本组的讨论结果、实验结论,代表小组在班内交流。计时者控制好每个组员发言的时间,保证组内讨论按时有序完成。(

10、4)课堂教学中设立组间竞争机制,把竞争引入课堂中去。2.通过研究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设计,研究小组合作探究的时机,研究课堂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操作,研究小组探究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从而实现对小组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小组学习模式的研究。3.根据小组构建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及手段。4.建立合作小组及个人合作学习档案,探求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学习小组的有效管理。(三)突破重点:学习小组的类别、划分、座次设计、成员职责分工、小组文化建设、合作规则、培训方法、管理方法、效果检验等。(四)突破难点:合作学习中的有效培训、管理,形成便于操作的有效合作教学模式。五、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11、划分及预期研究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承担人1申报阶段2012年7月至12月课题申报材料课题申报全组成员2实施阶段2013年3月至7月1000字材料:高中数学学习小组的有效组建设想文字报告赵大庆张婷婷3实施阶段2013年8月至12月班级学习小组的组建及培训课例2次、1000字报告课例影像报告姜 银高朝良4实施阶段2014年3月至7月课内外学习小组的管理 及评价(课例2次)报告影像林显荣李仁钧5总结阶段2014年9月至12月学习小组效果检测材料汇总,总结论文汇总材料论文廖 勇全组成员六、成果分享(一) 实验效果与分析通过高一两个学期的研究,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1. 学生学习成

12、绩的测试情况:在2013.9-2014.1月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对月考(10 月)、期中(11 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1):表1 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考试成绩结果班级人数第一次月考期中均分S值Z值及格率均分S值Z值及格率对照高一85374.858.31-1.0785%77.966.15-1.6100%实验高一75473.049.2298%76.155.5998%在2014.2-2014. 5 月对照班采用传统接受式教学方法和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进行课堂教学,对月考(3 月)、期中(5 月)考试成绩的对照结果如下(表2):表2 对比教学考试成绩结果班级人

13、数第一次月考期中均分S值Z值及格率均分S值Z值及格率对照高一85375.098.462.1992%71.118.342.6385%实验高一75578.959.6993%75.9410.5587%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对照班都运用传统的接受式进行课堂教学,对照班与实验班的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成绩以及及格率虽有差异,但经方差(Z 测验)分析,Z 值-1.96,(P=0.05,Z=-1.96),或Z值1.96,(P=0.05,Z=1.96),差异显著。虽然说及格率有所下降,但这与试卷的难度有关。实验表明实验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无论是月考、期中成绩都比对照班和实验前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能够说

14、明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成绩。2. 实验前期及后期的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实验前后对对照班和实验班利用自编的问卷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问题意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五个方面内容,实验前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别是50张、52张,实验后测对照班和实验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别是51张、52张,二次问卷调查结果见(表3):表3问卷调查结果样本项目对照班实验班前测均分后测均分S值Z值前测均分后测均分S值Z值学习态度15.316.71.21.116.421.22.292.1学习兴趣14.815.60.531.513.620.42.522.

15、7学习方法10.412.41.181.711.818.32.322.8问题意识13.214.81.081.512.417.82.572.1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14.616.61.251.615.219.21.822.2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对对照班与实验班在实验前和实验后所得各项数据进行方差(Z 测验)分析,表中对照班的五项调查所得的Z 值均小于1.96,表明对照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不显著。而对实验班的五项调查所得的Z值均大于1.96(P0.05),表明实验班在实验前后差异均显著,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两项Z 值均超过2.58(P0.01),达到极显著水平。以上的结果反映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采用小

16、组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的学习态度比实验前有明显的改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比接受式学习相比,学生更喜欢小组合作学习,同时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二)实际课堂教学情况从课堂教学的情况看,实验班的学生在实验前,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老师提问时,有时不知老师讲到哪。学生上课睡觉的现象屡见不鲜,学生不能主动地回答问题,需要教师点名才能完成课堂提问。在实验过程中,上述的情况有了很大改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对于提出的问题,大多数情况下学生能主动回答。对于探究问题,大多

17、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发表个人意见。在课堂上睡觉的现象虽然偶尔也会发生,但明显减少。通过12 名(成绩上、中、差名4 名)学生的访谈,学生普遍反映在课堂中进行探究式学习比只听教师讲容易理解,记得牢固。特别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反映,虽然探究式学习对自己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但自己要比以前愿意学习这门课程了。从观察到的和访谈得到的这些情况看,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学习的主动性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三)取得的效果课题组成员张婷婷老师和姜银老师运用我们研究出来的小组组建原则和评价管理体现进行分组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很不错的学习效果,她们所带班级第一次考试成绩在同层次中排名中下,后来通过我们的研究

18、成果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成绩都排在了前列,其中姜银老师的高一(8)班还考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通过调查和访谈学生,他们也反映用这种方式进行教与学很轻松,最关键的是容易记住知识点,相比之下,也较容易理解知识难点。九、课题研究得出的重要结论(一)学习小组的组建原则根据班级层次和学生个性以及性别的不同,小组组建主要遵循下列原则原则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原则,即同一个小组中每一个人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是有差距的。但是两个小组比较总体成绩应该是不相上下的。这样才能形成公平的竞争,才有利于开展各项活动。分法一:按一次或几次考试成绩依次取16名分到16组,取712名分到61组,以此类推,目的是达到各组之间成

19、绩均衡。分法二:先确定6名组长编为16号,然后按几次综合成绩取16名由16号组长来选人,即1组先挑,接下来2组选人,接下来3组,以此类推。然后取712名分别由61组的组长选人,则这一轮6组优先选人,接下来是5组、4组,以此类推。下一轮再由1组先选。假如本轮某一组没有选人,则可以在下一轮选两个人。分法三:先确定6名组长,然后按几次综合成绩取16名,由这6名同学去挑选组长,但是组长有权拒绝,比如说学生甲想加入A组,而A组的组长可以要他,也可以不要他。如果A组的组长不要他,那他必须再去找其他组的组长申请假如该组,本轮全部分完后进入下一轮。但是每一轮一名组长能且只能要一个人。分法四:考虑到后进生的转化

20、,先结成一帮一的对子,然后算出两个人的平均名次,假如全班66人,则此时出现33个名次,即对子的两个人等同于一个人,这样按上述的某种分法对33个对子进行分组可以。原则二:根据班级学生数的多少,合理确定全班学习小组的个数,每小组人数以48人为宜,便于小组内对学习,展示活动的开展,合理布局小组成员间的座位,要有利于学困生的进步,有利于“跛子”生的纠偏,各小组间课桌的摆放要便于全班展示和小组间的辩论,依据实际情况可以改变传统的插秧式课桌摆放方式,便于小组间的展示和教师对各小组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监控。原则三:科学划分,学习成绩均衡,分为AA、BB、CC三层,便于各小组公平竞争,小组都有名称、活动口号、组徽

21、、组牌。原则四:合理搭配,让不同智力水平、思维方式、情趣特长的学生成为小组成员,达到能力互补,性别互补,性格互补。上述分组原则在我校高一年级几乎已经全部铺开,在我所教授的三个班级里面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而且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高一(1)班,按照这个原则进行分组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动脑能力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在同层次中提高了4个名次。(二)学习小组管理评价体系针对我们学校“循环大课堂”教学模式,对学习小组的评价采取以下方法:1.课堂即时性、激励性评价每节课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从学案预习、黑板板书、展示质量(课堂讲解)、对抗质疑等方面及时给予过程性评价。2.评价小组与评

22、价个人相结合教师评价到学习小组,由组长和教师共同评价小组成员。3.量化赋分第一种:标准分数(1)学案完成:教师抽查导学案完成情况(扣分制),扣分记入本人量化考核档案,同时也记入其所在学习团队的量化考核。(2)课前板书:根据板书质量及完成情况分为2、1分(3)讲解展示:根据讲解内容难易及精彩程度分为2、1分(4)对抗质疑:产生对抗质疑一次2分第二种:分类分数 为了使全体学生都尽可能多的合作交流,达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每小组每天得分前3名的同学单倍记分,得分后3位的同学双倍记分后,记入小组每天量化评分。第三种:鼓励分数在展示、质疑等环节表示特别优秀,或者产生

23、意外良好效果得到老师和同学一直认可的,一次加10分。4.记录方法各小组轮流记录,每小组由两人负责,一人负责常规量化记录,一人负责高效学习量化记录,每天将记录结果交科代表,科代表每周汇总一次并报学科教师。5.结果利用(1)每周、每月分别统计汇总,因分数既统计到个人,又加到团队,由此可以评选班级每周和每月个人“展示明星”、(表三)“质疑明星”(表三),在学习小组中评选“最佳学习小组”(表四) 、“优秀团队”(表五)等。(2)每周各班将依据各学习团队的常规量化考核得分,对各学习团队进行评比,对前两名进行表扬,并给予量化加分。对后两名给予黄牌警告,并由组长代表本组在班内做出300字说明。(3)教室内设

24、光荣栏,将每小组周优秀个人加一颗星,优胜小组加一颗星。并将周优秀小组成员照片展示一周。(4)作为评比“三好学生”等各类先进的依据。期中、期末每次模块考试后,结合每月统计结果,对学生个体、行政小组和学科小组进行激励评价奖励。(5)评比“展示明星”、“质疑明星”依据依据每周、每月的展示、质疑统计结果产生。(6)评比“优秀团队最佳学习小组”的依据按照每小组的高效学习总得分产生。(7)评比“优秀团队”的依据以每小组常规考核量化得分和高效学习总得分之和为依据。下面附各种记录表格表一:成 长 日 记_年_月_日 星期_高效学习计划:明日提醒:姓名_我要用完成计划,高效学习,实现目标,证明我是一个说话算话的

25、人,有责任心的人表二:小组成员每天高效学习记录表日期_星期_节次_学科团队_小组成员板书展示质疑其他个人成绩小组成绩表三:小组成员每周高效学习统计表周次_学科团队_小组成员板书展示质疑其他个人成绩小组成绩表四:高效学习一周汇总表组别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合计表五:优秀团队一周汇总表组别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组六组七组八组九组类别常规高效学习常规高效学习常规高效学习常规高效学习常规高效学习常规高效学习常规高效学习常规高效学习常规高效学习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教师评分班主任评分合计十、今后努力的方向1如何使小组组建与管理较好地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取

26、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还有待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2对学生小组的组建与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评价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3本研究的实验对象是清镇一中学生,对非清镇一中的学生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每一堂课中进行小组的组建,进行合作学习与教学任务的预期完成之间的矛盾仍需花大力气解决,解决的关键仍需老师在课前如何充分地进行预设?5探究过程中如何评介“小组管理”?如何动态地把握好学生的探究,什么情况下才能让学生进行迅速组队?6如何解决课时进度与探究内容的有效性之间的矛盾。7课堂教学组建小组与小组的管理作用如何凸显?十一、研究过程中用到的参考文献1汪凤炎 燕良轼. 教育心理

27、学新编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72郑金洲. 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3张大均. 教与学的策略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 任常松.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7)6 走进高中新课程编写组.走进高中新课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吕宪军 王延玲. 美国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 外国教育研究J, 2007 (2)8 张晓冬. 新课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再思考. 新课程中学J, 200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