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厦门有线电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59525022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61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XXXX年厦门有线电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XXXX年厦门有线电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XXXX年厦门有线电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资源描述:

《XXXX年厦门有线电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厦门有线电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5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厦门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有线电视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基本信息文档名称厦门有线电视接入网设计规范文档编号XMBTN-TECH-2012-003当前版本1.0发布版本1.0起草时间2012年06月20日定稿时间起草人姓名部门电话电子邮件郑海宏技术管理部林万生技术管理部核稿人郭剑锋签发人潘景阳、张瑜修订记录序号修改时间修改人主要修改存档版本1234567891112131415说明: 厦门有线电视网络接入网工程设计规范2012版经征求意见后正式出台,2012年7月1日起执行。 经过多次反复讨论与修改,其中设计规范在原有规范的基础上变动如下:1、增加人孔的使用;2、增加了架空线

2、路的相关内容;3、补充了电源线的使用;4、补充了不同层级光链路的设计原则;5、明确光分路器预留原则;6、增加了EPON的相关内容;7、增加了FTTH+HFC接入的相关内容;8、调整了部分接入要求;9、调整了设计文件的编制要求。该规范难免存在错误与不足的地方,欢迎各位同仁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并提出宝贵意见!目录1、总 则52、部分术语和符号63、基础设施的设计要求73.1预埋管道设计要求73.1.1设计原则73.1.2管位73.1.3管道容量及管材83.1.4手孔井设置932架空线路设计103.2.1设计原则103.2.2杆路架设113.2.3附件123.3户外柜及光缆交接箱基础配套123.3小区基

3、础设施设计要求133.3.1小区机房设置与配套建设133.3.2小区管道设计要求153.3.3单体楼内管道设计要求153.4取电要求183.4.1 电源线选用要求193.5接地要求204、光缆传输网线路设计要求214.1 网络光传输链路层次214.1.1一级主干光链路214.1.2二级主干光链路214.1.3接入光链路224.1.4光缆路由选择224.2 光缆设计原则234.2.1一级主干光链路的设计244.2.2二级主干层光链路的设计244.2.3接入层光链路的设计254.3光缆长度设计计算264.4 光链路损耗计算264.4.1计算时相关参数取定:274.4.2光分路器的分光比285、EP

4、ON系统的设计285.1 EPON应用的网络结构285.1.1FTTH295.1.2FTTB295.1.3FTTZ+EOC(DPOE)295.2EPON系统组成与功能295.2.1OLT305.2.2ONU/ONT305.3 OLT的上联305.4单PON口承载用户数305.5 EPON系统的适用埸景315.6 OLT的部署315.6.1OLT位置及覆盖区域315.6.2 OLT配置原则315.7 EPON系统的传输距离参考值:326.1系统技术指标336.1.1下行通道主要指标:336.1.2下行模拟信号传输系统主要技术要求(GY/T106-1999)346.1.3基带视频技术指标356.1

5、.4下行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系统主要技术要求356.1.5下行通路光链路主要技术要求(GY5075-2005)366.1.6上行通道技术指标要求366.1.7网络主要性能指标(GY5075-2005)386.2 FTTH+HFC接入396.2.1技术实现方式396.2.2组网结构示意图406.2.3 应用场景406.2.4 光分路器放置原则406.2.5 ONU及光站放置原则406.2.6 入户缆线416.3 EPON+LAN+单向光机+无源分配网络426.3.1技术实现方式426.3.2组网结构示意图436.3.3应用场景436.3.4光分路器放置原则446.3.5 ONU及光站放置原则45

6、6.3.6入户缆线456.4 EPON+EOC+单向光机+无源分配网络466.4.1技术实现方式466.4.2组网结构示意图476.4.3应用场景476.4.4光分路器设置原则486.4.5OLT放置原则486.4.6EOC头端及ONU放置原则486.4.7EOC终端放置原则486.4.8入户缆线486.5 CMTS+IPQAM+四口光站+无源分配网络496.5.1技术实现方式496.5.2 应用场景497、设计文件编制要求:508、附件:531、总 则1为适应三网融合综合业务的发展需要,加快厦门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标准化,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工作,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2本规范是厦门广

7、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工程设计的依据。适用于厦门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线路、管道的新建、扩建、改造、维修工程;3在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各级管理部门有关有线电视、信息网络的各类技术规范,以适用、实用的原则为指导,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设计;4本规范涉及的无源光网络系统及各项参数符合IEEE802.3ah 标准的EPON 系统;5本规范与国家有关现行体制、标准和规范有矛盾时,应以国家体制、标准为准;本规范条文未涉及的部分按原有规定执行,与原有规定有矛盾时,优先适用本规范条文。6厦门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对本规范拥有最终解释权;7.本规范引用标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GY/T 106-19

8、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 5075-2005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GB 6510-8630MHZ-1GHZ 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的标准;GY/T 180-2001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工业和信息化部YD51782009通信管道人孔和手孔图集;YD/T1475-2006接入网技术要求基于以太网方式的无源光网络(EPON);福建省市、县网络同轴电缆分配网线路工程施工验收技术规范(2004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有线电视网双向化改造指导意见(2007年);2、部分术语和符号名称含义FTTBFTTB(Fiber To The Building)光纤到楼宇

9、,是指光纤到楼宇再通过金属线或无线等为居民用户提供语音和互联网接入等业务。FTTOFTTO(Fiber To The Office),光纤到公司/办公室。FTTH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家庭用户。FTTVFTTV(Fiber To The Village),光纤到达行政村,有条件的区域到达自然村。无源光网络系统PON由光线路终端OLT、光分配网ODN、光网路单元ONU 组成的信号传输系统,简称PON 系统。根据采用的信号传输格式可简称xPON,如APON、BPON、EPON 和GPON 等。EPONEPON(Ethernet over Passive Optica

10、l Networks)以太无源光网络,是IEEE于2004年6月,颁布文号为IEEE 802.3ah的基于以太网技术的无源光网络标准。ONUO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ONU位于用户端,为用户提供数据、视频和电话等业务接口。根据ONU放置的位置,又有光纤到楼、光纤到户的区别。OLT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OLT为光接入网提供EPON系统与服务提供商的核心数据、视频和电话等业务接口,并经一个或多个ODN与ONU通信,OLT与ONU的关系是主从通信关系。OLT可以直接设置在网络的前端(分前端),也可以设置在光节点。OLT

11、在物理上可以是独立设备,也可以与其他功能(如混合、复用)集成在一个设备內。POSPOS(Passive Optical Splitter)无源光分路器/耦合器,POS是一个连接OLT和ONU的无源器件,它的功能是分发下行数据和集中上行数据。ODN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配线网络,位于OLT和ONU之间的由POS和光纤组成的无源光分配网。EMSEMS(Element Management System)网元管理系统,EMS是对EPON接入网设备进行统一管理的后台网管系统。EOCEOC(Ethernet Over Cable),是基于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网使

12、用以太网协议的接入技术。3、基础设施的设计要求3.1预埋管道设计要求3.1.1设计原则1市政道路管道预埋设计应以厦门市城市建设相关规划和厦门市广播电视网络总体规划为基础,结合相关区域广播电视网络建设规划与需求,通过建、租、购、共享等多种手段建设完善、安全、高效的地下管网资源为主旨,确保掌握关键管网资源,大力拓展可用管网资源,综合考虑实际条件及周边管网情况对片区的有线电视预埋管线路进行综合设计。2为确保有线电视网络的安全及正常运行,有线电视专管专用,其它专业管线不得与有线电视共管共井,本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3管线设计需在现埸勘察的基础上,在相关规范、标准、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现埸实际情况

13、与工程建设要求进行设计。应注意与城市的桥梁、隧道、高等级公路等市政设施同步建设或预留适当的位置,避免反复开挖破坏建筑物。4管线设计时纵向线路应尽量取直,走向、分段应注意合理、安全、可靠,减少管线交叉;交叉口应设置横跨,交叉口间设置横跨应注意各横跨的间距不宜过大,一般200300米应设置一处横跨。避免于重压带设置横跨,重要道路交叉口横跨埋管数量应适当增加;手孔井的位置与数量设置须便于施工及维护。3.1.2管位1有线电视应安排独立管位并置于预计用户数量较多一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内。管位应与其它强电、易爆、易燃类管线保持0.5米以上安全距离,必须避开有腐蚀介质的区域,尽可能减少与其它管线的交叉。2若有

14、线电视管道与路灯管道或交通信号管道交叉时,有线电视管位处于下方。3.工程设计需要顶管时,只确定顶管起止点,具体管位、顶深等由施工单位现埸确定。3.1.3管道容量及管材1管道容量:新建管道原则上采用12根100mm预埋管,新建道路机动车道宽度40米以上主干道路采用2根100mm预埋管;基站与管网的预埋连接管道采用至少6根DN100国标双面镀锌钢管,基站周边500米内管网应具有2孔100mm管道;广播电视网络规划的重要路段,根据规划埋设。2预埋管材:预埋管应结合现场情况采用性价比高的管材,原则上人行道、绿化带等无重压地段预埋管采用七孔蜂窝管,管壁厚度不小于2.5mm;若遇复杂地形有较大高低落差或出

15、现不可抗拒的原因管道不能取直,需多次弯管等特殊情况,采用外径为110mm的HDPE双壁波纹管;车行道及横跨等重压地段均采用内径100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管壁厚度不小于3.5mm;100mm国标双面镀锌钢、波纹管中应套穿5条32mmPE统一规格半硬塑管,套穿完成后在应在子管两端用护缆塞封堵。3预埋管埋设要求:管道预埋深度主干线为0.8米,非主干线为0.6米。管线预埋时,下管前应先填中砂垫砂层0.1米厚,确保沟底平整;下管后填覆中砂并浇水灌实,其厚度应达到地面标高。市政管沟开挖深度为0.9米,手孔井开挖深度为1.1米。如有其它管线限制等原因无法达到标准时,由现场管理人员确定深度,但必须保证工程塑

16、料管埋深达到0.6米,镀锌钢管埋深达到0.5米,对极个别不可抗拒的原因难于达到以上要求,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预埋管在基座上应高出基座底面3050mm,手孔井内预埋管口与井壁平齐,管孔用塞子堵上。相关深度、厚度数据如下表:类型沟深手孔井深垫砂层厚度埋管深度覆砂厚度覆土厚度市政0.9米1.1米0.1米0.8米0.8米0.1米小区0.7米08米0.1米0.6米0.6米0.1米3.1.4手孔井设置1手孔井一般设置在人行道或绿化带内,设置点要有利于使用,在管道纵向接续处、穿过街道的两端、管道分支点、引上电缆汇接点和片区或建筑引入点、有源器件的设置点等。手孔井位于绿化带内应突出地面0.1米;设置于人

17、行道或绿化带上的手孔井,可做120mm厚井壁。若手孔井设置于机动车道上或重压地带,应做240mm厚井壁;在机动车道上设置手孔井时须做C25混凝土底板,底板面积单井为10.7米,厚度为0.1米,并做排水口。2手孔井的规格:单井内径(长宽深): 0.750.451米;双井内径(长宽深): 0.750.91米;三手孔井内径(长x宽x高)为:0.751.351米。手孔井盖的规格:内径(长宽): 750450mm。在人行道、绿化带采用树脂井盖,在车行道采用铸铁井盖。3预埋管路达到如下情况时,中间应加装统一规格手孔井,其位置应置于便于穿线处。 单段管子接续长度L78m,无弯曲时; 单段管子接续长度L36m

18、,有一个弯时; 单段管子接续长度L18m,有二个弯时; 以上的弯曲角度均不小于120(电缆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管子外径10倍),特殊情况下,手孔井设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4单井、双井及三井的设置:基站输出管道与市政管道连接点至少应在市政道路上设置1个YD51782009标准的砖彻小号直通型人孔;光缆交接箱旁应设有三个并列手孔井;预埋管线的交汇处、“十”字型交叉处、单段管道长度超过80m、小区内进机房、双户外柜设置点等,应设置双井,其余设单井;特殊情况可单、双井组合设置;发生井位冲突时,手孔井设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5.管路接续长度超长无法设置手孔井等特殊情况下应改按工信部YD51782009

19、标准设置1个砖彻小号直通型人孔。32架空线路设计3.2.1设计原则1、架空线路在现埸勘察的基础上,在相关规范、标准、原则的指导下,根据现埸实际情况与工程建设要求进行设计,特别是立杆与引上、引下、地面基础设施、地下管网衔接处应注意选点的安全性、可行性、施工操作条件等影响,尽可能降低施工难度。2、架空线路不应跨越建筑物顶部、易燃物、特种管道上方。确实需要跨越时,线路与物体顶部应保持至少2.5米间距,并采取醒目标志、警示标志、防火、绝缘套管等相应安全措施。3、架空线路与其它线路共用杆路时,应架设于低压线路下方,并保持安全间距。4、架空线路应根据现埸情况与线路强度需要选用杆长合适之水泥杆,特殊需要可选

20、用金属杆,禁用木质杆。转角杆、终端杆应设计地锚拉线,分支杆可根据受力情况设计地锚拉线,禁止利用简易建筑等结构强度差的物体固定拉线。5对于各类型散居用户或比较陈旧的建筑物,架空入户线受建筑强度条件或交越情况复杂等结构性安全因素影响,不允许使用钢绞线时,局部允许使用12#或8#热镀铁丝代替钢绞线附挂电缆,并使用胶质铁线绑扎用户电缆。当使用铁丝进行附挂电缆时,一般线路长度不超过20米。当线路长度超过20米时应使用8#热镀铁丝分段固定,每个分段长度不超过20米。局部范围可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确定。3.2.2杆路架设1水泥杆坑和拉线地锚坑深度偏差控制在设计深度0-10公分内,拉线地锚埋深一般为11.2米

21、。水泥杆杆长与埋深关系如下表:杆长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61.211.30.871.31.21.4181.51.41.61.291.61.51.71.4101.71.61.71.6111.81.81.91.8122.122.22*表中未列出的,可按如下公式计算埋深:杆的标准埋深=杆身长度0.1+0.7(米)各种拉线地锚坑深应符合下表规定,允许偏差小于50mm 。钢绞线类型普通土硬土水田、湿地石质7/2.21.31.21.41.07/2.61.41.31.51.17/3.01.51.41.61.227/2.21.61.51.71.327/2.61.81.71.91.427/3.01.91.82

22、.01.5*可按如下公式计算地锚拉线长度:拉线长度=0.72(杆高+拉线地锚与杆间距)( 米)该长度适用于3060度角内拉线,实际使用应注意减去地锚棒露出地面的长度及花篮螺丝长度。2架空钢绞线及附件的规格应根据线路架设需要与受力情况选择。一般在跨越交通要道、供电线路、两支撑物间距超过50米,负荷较大的地段,以及有盐雾污染的地段架设时,应选用直径不小于7.8mm的钢绞线,构件使用楔形线夹(U字线夹)固定,严禁使用U型拉攀固定。3.2.3附件架空线路与地面设施、设备的引上管一般采用DN50国标双面镀锌钢管,数量可根据线路建设与网络运维需要确定,一般线路连接为2根,与安装光站等有源设备的户外柜等设施

23、连接的为4根。引上管应与手孔井内接地棒连接,引上管不得与架空线路连接。3.3户外柜及光缆交接箱基础配套 根据网络建设与维护实际情况需设置户外柜、光缆交接箱的,原则上落地设置在人行道、绿化带、公共埸所等可用空地,农村地区应根据现埸实际情况选择可用地点,注意提高设置的可行性。选择位置时重点注意安全性,防止各种重大损害;户外柜及光缆交接箱周边应留有足够操作空间,朝向应有利于柜门开启和操作人员的施工。1户外柜:设置要求:室外管线安装有线电视户外柜,应在手孔井边上(即在管线走向的两侧)设置户外柜基座,基座为砖砌体,以4根DN50钢管连通户外柜和手孔井, 砌体其余空间应以水泥灌实,基座上表面均应高出地面0

24、.3米,砖砌体以3cm厚度灰浆包覆,外表以250#水泥抹灰找平。户外柜基座尺寸(长宽高)为:0.750.450.6米;户外柜尺寸(长宽高)为:6304001100mm, 要求为室外型四防设计(防锈、防水、防尘、防盗)。双户外柜旁应设置双手孔井,每个户外柜分别用4根DN50镀锌钢管与同侧手孔井相连,两户外柜基座之间用4根32mmPE子管相连。与户外柜相通的手孔井内应打入一根1.8米接地棒,户外柜接地端与接地棒之间采用BV10mm2黄绿接地电缆连接。2光缆交接箱:室外管线安装光缆交接箱,应设有三个并列手孔井,在手孔井边上(即在线路走向的边侧)修砌水泥基座。288芯的光缆交接箱基座尺寸(长x宽x高)

25、为:0.90.50.6米;576芯的光缆交接箱基座尺寸(长x宽x高)为:0.90.70.6米;砖砌体以3cm厚度灰浆包覆,外表以250#水泥抹灰找平。基座地下部分深度与地上部分高度均为0.3米,内有6根DN50镀锌钢管连接光缆交接箱与手孔井。3.3小区基础设施设计要求3.3.1小区机房设置与配套建设1终端数在300500个以内的小区应在该小区中心位置设1间面积为12-15平方米的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维修、管理机房;终端数在5002000个的大型社区需根据建筑分布情况增设1处机房;终端数超过2000个的大型社区,应设置于建筑地面一层,具备面积为60平方米左右的大型机房1处。机房位置须经有线广播电视

26、建设管理单位确认。2有线广播电视机房进出管: 60平方米以下采用24根直径为100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引出散水坡外与有线电视手孔井相连接;若机房内设置室内光缆交接柜,则进出管线须采用4根直径为100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并引出散水坡外与有线电视手孔井相连接。 60平方米以上采用6根直径为100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引出散水坡外与有线电视手孔井双井相连接;3机房须设独立进出防盗铁门(机房门标准为12.100.1米)或预留门洞(12.1米),设有独立桥架(200100mm)、爬架。4机房所在的建筑应有防雷击措施,机房四周不应有避雷引下线经过。5、机房内不应有给水管、排水管、煤气管等各类其它管道,如有此

27、类管道存在,则应采用包封等方法进行有效隔离或迁移管道后方可使用。5机房内应有单独接地线且不与其他接地线或避雷引下线共用,接地电阻小于4欧姆,机房设备的保护地线应从机房内地线总汇集线排引接。6机房内应有可靠的交流供电,容量不小于5kVA ,单相三线制,电压等级为220V,频率50Hz。机房内配备照明和空调插座。7若机房被设置为服务站,则机房内需安装机柜,预留OLT安装位置,为今后OLT下移预留空间;服务站机柜要求有供电电源,允许安装的设备包括光站一台、光接入单元一台、EOC头端一台、EOC局端一台、OLT一台、72芯光纤子架一个、1U机架式分路器两个。3.3.2小区管道设计要求1小区管线与市政管

28、网的引接口原则上应于小区所在主要市政道路设置主引接口,于小区异向异侧市政道路或邻近小区管网连接处设置备份引接口,2个引接口在小区内管网必须通连。邻近小区间内管网应保证有1处以上通连,并综合考虑对片区的有线电视预埋管线路进行设计,尽可能完善与其他片区的管线衔接,形成较大区域内通畅的成片管网资源。2小区内管网原则上采用1根100mm预埋管,如有其它情况要求增加预埋路段或数量的,应按要求执行。小区内管道预埋采用七孔蜂窝管。穿越主干道及小区内支干道横跨均采用内径100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管壁厚度不小于3.5mm,100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中应套穿5条统一规格半硬塑管,套穿完成后在应在子管两端用护缆塞

29、封堵。3小区内管道管沟开挖深度0.7米,手孔井开挖深度0.8米,如其它管线等原因无法达到标准时,由现场管理人员确定深度,但必须保证在0.5米(镀锌钢管应在0.4米)。如对极个别不可抗拒的原因难于达到以上要求时,应采取钢筋网混凝土保护,以确保管线的不被破坏。管线预埋时,下管前应先填中砂0.1米,确保沟底平整;下管后填0.3米中砂,并浇水灌实。4小区内管道如遇到转弯、拐点、多层建筑单体引接等情况,则均应设置单手孔井;当遇到管道交汇点、进出机房处、管道引接进高层弱电井应设置双手孔井。3.3.3单体楼内管道设计要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各建筑内的进出管、楼道引入管、室内预埋管、单体进线管、器件箱、过线箱、各

30、型线槽、用户接线盒等的预埋均由建设单位(甲方)负责于单体施工期间随工配套建设。3.3.3.1单体出墙管道1一般情况下,各建筑单体引出管的埋设须遵循:多层建筑(7层以下,含7层)一般采用2根内径为50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小高层(8层以上12层以下,含8层和12层)采用2根内径为75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并引入底层器件箱或过线箱;高层建筑(13层以上,含13层)应预埋2根直径100mm国标双面镀锌钢管,并与楼内桥架连接。2对于贯通型地下室内设置有机房的建筑,出墙管应满足3.3.1的规定。3.3.3.2单体建筑物内配管1建筑物内与有线电视机房引接的主桥架截面一般不大于200mm150mm,不得小于

31、100mm50mm,;与主桥架引接至各单体楼道弱电井的当层水平桥架截面一般不大于200mm 100mm,不得小于50mm50mm,。2对于多层(7层以下)或没有弱电井的高层、小高层建筑应采用预埋管道上下沟通。 多层(7层及以下)、小高层建筑物管道可采用PVC32、PVC50管作为连通;没有弱电井的高层建筑应采用PVC50管或更大的管材作为连通;具体数量在确保使用的前提下根据楼层与单元数量合理安排,一般情况PVC32不少于5根;PVC50不少于3根。3对于建筑物有专用弱电井道的应采用剖面尺寸不小于150100mm独立桥架做为垂直通道;特殊情况下,允许采用五根PVC32的管道或三根内径PVC50m

32、m管道上下沟通。垂直桥架与各层器件箱须用4根50mm金属软管连通,垂直桥架与各层过线箱须用2根50mm金属软管连通。4当层弱电井道至各单元多媒体箱或单元终端(客厅)的水平埋管和户内分配管均采用1根PVC25预埋。在管道各转弯处均应设置过线盒,便于操作。3.3.3.3单体内箱体布置1设计原则:小区内各类住宅楼有线广播电视器件箱设置应结合该幢楼单体内的有线电视配管图进行,并统一按中间层向上下各层延伸方式进行设计。2应根据建筑单体内的管线结构选择相应类型的箱体:对于使用桥架、线槽等结构穿线的单体内应使用明装型箱体,对于采用暗埋管道的单体内则应使用预埋型箱体;37层以上住宅楼(高层、小高层)可将各单元

33、按楼层划分为多个接入区,将用户数均匀分配到各个接入区,在接入户数控制在4060户之内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接入区数量。每个接入区中间楼层的弱电井内布置一个器件箱(可放置数字电视光接收机、分支分配器、光网络单元ONU、光缆熔纤盘、空气开关、多用插座等等),并设有220V交流电源,其尺寸(高宽深)为:720520200mm,器件箱下沿放置高于楼板1.2米高度处预埋暗装(明装器件箱箱体下沿距楼板不低于2米处安装)。对于多层住宅、别墅、联排屋等特殊建筑,允许将设备置于户外柜或器件箱内。4原则上放大器箱、过线箱应安装在机房、弱电井、楼道间、走廊、公共通道等位置,不允许在吊顶上安装放大器箱、过线箱以及有线电视器

34、件等,如确实需要在吊顶上安装的,应以利于操作与维护的原则进行设计。除设有器件箱的楼层外,其余楼层的弱电井或公共通道应设有一个过线箱,尺寸 (高宽深)为:240300130mm,并在其下沿距地300mm高度处预埋安装。3.3.3.4户内部分(信息箱及终端盒)1用户室内(客厅和房间)终端盒须安置86HS60塑料底盒,下沿距地板300mm处预埋安装。2用户终端面板通常为普通面板3数字电视信号线(sywv-75-5)电缆及数据回传信号线(五类线),从所属接入区的数字电视器件箱或过线箱起,通过相应管道,进户至用户信息箱,信息箱至用户终端面板采用同轴电缆和五类线组合电缆实现一次性施工。3.4取电要求所有取

35、电作业均以服从电业管理部门的各项管理要求为前提。1为确保有线电视网络安全以及正常运行,新建小区内有线电视机房及每一楼道须提供取自供电局计量表后的有线电视专用电源,配电箱(动力柜)内取电点必须取在电表的电源进线部位,不准在电表开关后取电,取电处必须就近加装自动空气开关。如无位置加装,可结合实际情况,就近(尽量在2米内)安装CATV标志户外型专用开关箱。已建小区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从各个户外放大柜设置点就近预埋,独立使用内径大于25mm的镀锌钢管或工程塑料管至各个取电点。电源电缆不得与信号电缆共管,取电点至户外柜、器件箱之间的电源线严禁带有接头。可以集中供电的,原则上不允许分别取电。2所有器件箱均应

36、采用20 mm PVC管1根沟通单元总电表箱。器件箱安装位置应提供220V/1000W并带接地保护的4孔三眼市电插座。3、电表安装电源管理部门对电表安装提出具体要求的,按其要求执行。A、非居民用户接入网工程:根据各区及非居民用户接入网工程情况不同,对于报建方愿意无偿提供电源的这类工程在设计、施工时不安装电表,除此外则需设计及施工安装电表。B、居民用户接入网工程:对于设计采用CMTS接入的居民用户接入网工程,由于有线电视网络设备采用集中供电,因此此类工程在设计及施工时,只须在有线电视机房统一安装电表。对于设计采用EPON接入的居民用户接入网工程,此类工程在设计及施工时,须在有线电视机房及单梯安装

37、1个电表,同梯各层用电设备全部从该电表后取电。不同梯原则上不允许共用1个电表,仅当不同梯取电线路有相应防护措施或线路条件符合电力运行安全规范时,可以不同梯共用1个电表。对于设计采用FTTH接入的居民用户接入网工程,此类工程在设计及施工时,须在有线电视机房及光机所在的户外柜统一安装电表,若光机所在的户外柜无法安装电表,则须从有线电视机房采用电缆馈电到光机所在的户外柜。3.4.1 电源线选用要求A、如下条件时,使用1.5平3芯护套线作为电源线:1、单一箱、柜内的设备用电总功率不大于1000W;2、取自空气开关时,空气开关额定安全电流不得大于6A;当第一级空气开关至供电点距离30m,须在供电点输入端

38、处加装第二级空气开关装置。3、取电点至用电设备总长度最多不得超过100米;B、如下条件时,使用2.5平3芯护套线作为电源线:1、单一箱、柜内的单路设备用电总功率不大于2200W,每2200W增设一路供电回路。2、取自空气开关时,空气开关额定安全电流不得大于10A;当第一级空气开关至供电点距离100m,须在供电点输入端处加装第二级空气开关装置。3、单路设备用电总功率超过2200W时,每2200W增设一路电源线,但一般不超过3路,最多不得超过电源线套管容许数量。4、取电点至用电设备线路总长度最多不得超过200米;3.5接地要求1交流电源必须有接地保护线,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其它设备或设施等有特殊

39、接地要求的情况,按要求执行。2管道为镀锌钢管时,每200米应设计有接地极。接地极可采用尺寸221800mm镀锌锯头圆钢,引下线采用尺寸为254mm扁钢或直径为10mm圆钢,所有引线及焊接点应刷沥青防腐。3符合电气安装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接地线也可设计与就近的建筑物接地网相连成一体。4所有室内、外器件箱及户外柜均应接地。各器件箱的接地螺栓均应通过接地线与有线电视引入钢管或其他接地体妥善连接,确保接地规范。5接地棒原则上应置于手孔井内,特殊情况从适当地点引接,并用不少于62接地母线与器件箱或户外柜连接。4、光缆传输网线路设计要求4.1 网络光传输链路层次目前根据光缆承载的业务量、重要程度和在网络拓扑

40、中所处的位置,将光传输链路划分为一级主干光链路、二级主干光链路和接入光链路3个层次。无源光网络中的光缆线路设计应统筹考虑,网络应具有安全性、灵活性,应与综合业务的发展相适应,并做到适度超前。4.1.1一级主干光链路指连接总前端机房之间、总前端和分前端机房之间或者分前端机房之间的光缆链路,以分区为原则,采用环形、网状结构实现路由冗余备份,使用G.652D光缆,原则上由ODF架至ODF架,全缆专用,中间不分支分纤。总前端机房之间、总前端和分前端机房之间主干光链路使用144芯及以上带状光缆;分前端机房之间使用72芯以上的带状光缆。广播电视信号光链路采用星型拓朴结构,数据网络光链路采用环形或网状拓朴结

41、构。4.1.2二级主干光链路指连接分前端机房与光缆交接箱之间的光缆链路,以分区分层为原则,采用星、树型拓扑结构,使用G.652D光缆。光缆交接箱可根据覆盖需要采用576芯半配或288芯半配,分前端机房至一级光缆交接箱的光缆为144芯带状光缆,至二级光缆交接箱的光缆为72芯带状光缆。4.1.3接入光链路指光缆交接箱与光终端之间的光缆链路,以就近接入为原则,采用星、树型拓扑结构,使用G.652D光缆。交接箱的引出光缆为2472芯束状光缆。对于住宅区域应根据需要采用N*12芯单模光缆引入小区机房,N的取值根据小区分光模式所需的纤芯数取整,一般为6以内的自然数。小区内光终端至小区机房的光缆纤芯必须全部

42、接续。4.1.4光缆路由选择以安全、稳定、可靠为原则,创造、利用各种条件着力保障线路安全;努力优化路由,尽量取直;注意线路分段长度合理化;应努力保障施工与维护的方便性,便于线路长期运维的测试、维修工作;避开易受损场所,尽量减少横穿、交叉、跨越和引上、引下的数量。光缆配线框架图见图1。图1 光缆配线框架图4.2 光缆设计原则设计网络光传输链路时,首先应明确目标光链路的层次属性;其次应确定所需纤芯数量与类型,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根据路网与管网资源及路由现埸的实际情况综合设计,对于一、二级主干光缆,如所在区域管网资源允许,则应下地穿管;必须架空的,应注意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各项安全措施,尽量减少横穿

43、、交叉跨越和引上、引下的数量。设计方案应努力保障施工与维护的操作性,确保线路长期运维的安全、可靠。光链路的连接终端如是光机类有线电视设备时,应保证接收功率在-51dBm之间,采用APC适配器;如是ONU类收发设备,则应保证在-8-22 dBm之间,采用UPC适配器。在最终形成的具体设计文件中必须提供熔接单。4.2.1一级主干光链路的设计应先确定项目起、止端所在位置及实施区域。如无特定路由要求,应根据业务需求、安全等级、技术指标、所经区域管网资源等各项条件综合优化形成光缆链路走向。根据光缆链路走向勘察、测量光缆线路的长度,确定光缆线路各分段的长度与接续点、预留点及新建配套基础设施的位置。原则上,

44、分段单段长度在2公里左右;接续点应设置于空间充足、有扩展余地、便于操作的安全区域,光包等接续器件应置于户外柜、人井、弱电井等位置。在取得前述各要素后,根据相关公式估算链路光功率衰减。4.2.2二级主干层光链路的设计应先确定项目上链机房位置和目标交接箱所在位置。对于需新增交接箱的,首要确定该交接箱的目标覆盖范围,再根据覆盖范围内的负荷密度分布等情况与管网资源情况综合选择交接箱位置;一般新增交接箱选择设置于覆盖区域的中心地带且具有管网资源条件的安全位置,同时注意保证交接箱长期运维入缆与出缆的各项需要,交接箱信号源光缆芯数一般为144芯,可不必一次性全上架。两端点确定后,如无特定路由要求,应根据业务

45、需求、安全等级、技术指标、所经区域管网资源等各项条件综合优化形成光缆链路走向。根据光缆链路走向勘察、测量光缆线路的长度,确定光缆线路各分段的长度与接续点、预留点及新建配套基础设施的位置。原则上,分段单段长度在2公里左右;接续点应置于空间充足、有扩展余地、便于操作的安全区域。在取得前述各要素后,根据相关公式估算链路光功率衰减。4.2.3接入层光链路的设计应先确认项目涉及的上链交接箱或光包等引接点的接续条件,条件不足的,应考虑变更引接点。条件允许的,应根据分光形成与拓朴结构开展设计,分光形式为一级集中分光与二级集中分光;拓朴结构一般应用星形、树形结构;在新建小区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有线电视、信息网络

46、、宽带和话音业务的不同需求,光终端应近似均匀分布于目标覆盖区中心范围。城镇楼盘等适合一级集中分光的,应按一级集中分光原则逐步确定引接点至光终端的光传输拓朴结构,随后确定全链路光缆分布路由,一般情况下接入层光链路不利用主干道路管网的管道。分光点优先集中设置于小区机房内;允许设置于交接箱处;非必要时,不应设置于楼道内。农村地区等无法采用一级集中分光的,允许采用二级集中分光原则逐步确定引接点至光终端的光传输拓朴结构,随后确定全链路光缆分布路由。一级分光点设置要求同前,二级集中分光点应设置于具有安全性的合理位置。与光终端连接的光缆均采用6芯单模光缆。专线一般采用12芯单模光缆引入,商住楼宇采用24芯单

47、模光缆引入,预留各种电路、裸纤专线接入。采用一级集中分光的,收敛光缆应在分光点上架于ODF架或交接箱;采用二级集中分光的,收敛光缆在二级集中分光点可酌情上架于光纤分路箱或与分光器尾纤直熔。二级集中分光点至一级分光点的收敛光缆应在一级分光点处上架于ODF架或交接箱。一级分光点至引接点的光缆,在两端点确定后,如无特定路由要求,应根据业务需求、安全等级、技术指标、所经区域管网资源等各项条件综合优化形成光缆链路走向。根据光缆链路走向勘察、测量光缆线路的长度,确定光缆线路各分段的长度与接续点、预留点及新建配套基础设施的位置。接续点应置于空间充足、有扩展余地、便于操作的安全区域。在取得前述各要素后,根据相

48、关公式估算链路光功率衰减。本层所用EPON光分路器均只预留1路供日常运维使用。4.3光缆长度设计计算1设计光缆长度=光缆路由长度+光缆路由长度光缆预留系数+井的个数相对应井中所需光缆长度+每个熔接点10米。2管道敷设光缆1公里以内预留系数为3%,1公里以上预留系数为1.5%;架空1公里以内预留系数5%,1公里以上预留系数为3%。3设计时光缆两端分别预留10米作为接续开剥用。4每经过1个有线广播电视手孔井(包含其它同类型),长度增加1米;类似于210或供电等类型的人井增加4米;引入引出机房的追加20-30米余量,无机房则视现场而定,但不超过20米。5光缆预留必须用“”表示预留位置,除两端熔接点分

49、别留10米外,其余预留在手孔井内,原则上150-200米左右预留一处,每处预留不得超过5圈,长度500米以内光缆,如机房空间条件允许,可以全部预留在机房内。4.4 光链路损耗计算1ODN光通道衰减以dB为单位。ODN光通道衰减包括光纤、光分路器、光活动连接器、光纤熔接接头所引入的衰减总和。进行ODN规划设计时必须控制ODN最大的衰减值,使其符合系统的光功率衰减要求。常用的ODN光通道模型见图2。图2 ODN光通道模型2ODN光通道衰减计算公式(主要光无源器件计算用参数见附见四): 公式中, :为光通道全程n段光纤衰减总和; :为m个光活动连接器插入衰减总和,活接头总数控制在7个以内;:为p个光

50、纤熔接接头衰减总和; :为k个光分路器插入衰减总和;Mc:光纤链路光衰减富余度。4.4.1计算时相关参数取定:光纤衰减取定: 1310nm波长时 取0.35dB/km 1490nm波长时 取0.25dB/km光活动连接器插入损耗取定: 0.5dB/个;光纤熔接接头损耗取定:分立式光缆光纤接头损耗取双向平均值为:0.08dB/每个接头;带状光缆光纤接头损耗取双向平均值为:0.12dB/每个接头;冷接子接续损耗双向平均值0.15 dB/每个接头;计算时光分路器插入损耗参数取定见附表;光纤衰减富余度Mc:当传输距离5公里时, ODN全程衰减富余度不少于1 dB;当传输距离10公里时,ODN全程衰减富

51、余度不少于2 dB;当传输距离10公里时,ODN全程衰减富余度不少于3 dB。4.4.2光分路器的分光比光分路器的分光比以满足所负荷的各路光终端接收光功率要求,同时尽量提高负荷数量为原则进行设计计算。EPON用光分路器为PLC型,分光比一般采用: 1:4;1:8;1:16;1:32;1:64;单波光分路器采用FBT型,均匀分光比一般采用:1:2;1:3;1:5;1:8。对光功率分配有特殊需求时,可采用非均分光分路器。5、EPON系统的设计5.1 EPON应用的网络结构EPON综合接入网是一种构建于无源光分配网络(ODN)之上的宽带接入网络, 根据ONU设置位置的不同,EPON网络可以分为FTT

52、H、FTTB和FTTZ+EOC(DPOE)等多种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均应预先将目标覆盖范围合理地按1:32/1:64进行组合分配,以提高OLT的利用率。5.1.1FTTH指光纤进入到每个用户家中,将光网络终端(ONT)安装在家庭用户。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由于用户端设备体积小,家庭环境很容易满足ONT的安装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FTTH采用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可以做到完全的无源。FTTO是FTTH的一种特殊形式,光网络终端(ONT)设置在商企用户,FTTO由于应用模式和FTTH不同,其ONT的类型和FTTH有区别

53、。5.1.2FTTB指光纤到大楼,将光网络单元(ONU)安装在楼道器件箱,结合UTP实现LAN(FTTB+LAN)接入。FTTB的解决方案使EPON的光网络终结于楼道配线间。由ONU出线和楼宇的综合布线系统配合,采用五类线入户的方式实现用户的接入。FTTB常与LAN网络相结合,采用FTTB+LAN的方式为用户提供宽带接入。5.1.3FTTZ+EOC(DPOE)指光纤到大楼或小区、小区机房,将光网络单元(ONU)和EOC头端(CMTS前端)一起安装在楼道器件箱、小区路边室外柜或小区机房内,利用现有的HFC网络实现用户接入。常用于解决已完成有线电视双向改造或正要进行双向改造的旧小区、农村区域的通信

54、需求。5.2EPON系统组成与功能EPON系统由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分配网络ODN和用户端设备(包括光网络单元ONU、光网络终端ONT)组成。5.2.1OLT主要提供语音、数据、视频业务网络的互联接口,并实现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5.2.2ONU/ONT主要负责向终端用户提供所需的业务接口,ONU采用24口和4口2种规格。5.3 OLT的上联 在一个EPON系统中,OLT既是一个多业务平台,又是一个交换机或路由器,还是一个控制中心,提供网络控制和网络管理功能。因此OLT应采用双上联,在光缆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光缆路由。 OLT承载宽带上网业务时,上联采用GE或10GE接口

55、。在承载VOIP业务时,应采用不低于FE接口的速率上联。对于FTTH系统,CATV信号可以与PON信号合波后在一根纤芯上传输,也可以基于已有网络形式进行传输。5.4单PON口承载用户数为充分利用PON系统的DBA功能,保证PON系统内不同性质用户的基本可用带宽,专线接入用户和高优先级业务的带宽要优先保证,同时应对用户的最大可用带宽进行调控。每个PON系统的规划带宽不能超出PON系统的可用带宽,且应考虑20%的冗余,合理规划每个PON系统带的用户数。对于EPON承载集团客户的情况,应根据集团客户的要求计算承载的用户数量,并应适当留有余量,用于以后客户带宽升级。5.5 EPON系统的适用埸景1、城

56、镇新建接入网对于有明确高带宽需求的高档住宅区、别墅区可以采用FTTH(PON)+HFC方式进行建设。新建小区和楼宇的主要建设方式采用FTTB(PON+LAN)方式。网络改造升级2、对于已完成双向改造的小区, CMTS无法满足接入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采用PON+EOC进行宽带接入升级,与现有的CMTS系统共存。5.6 OLT的部署5.6.1OLT位置及覆盖区域OLT设备设置于覆盖范围的中心位置,放置在分前端机房或基站,必要时可以放置在符合机房要求条件的小区机房。城镇地区OLT的覆盖范围应控制在路由长度5公里左右,岛外区域可以适当扩大至10公里左右。在采用FTTH方式进行建设的小区,在ONU接入数量

57、大于400个;PON口用量大于12个的情况下,优先将OLT设备设置在小区机房内。5.6.2 OLT配置原则在端局基站安装的OLT设备应选用大容量、机架式OLT设备,单机框最少PON口数不小于48个,单机框覆盖用户在1.5万户,最多不超过2.4万。对于在分前端机房、接入机房部署的OLT设备,应该根据终期用户数选择适当容量的设备,可适当采用小容量的固定端口OLT设备(PON口数不少于4个),覆盖用户在1200户,最多不超过2000户(可根据PON口数量与带宽调整做相应的调整)。OLT设备应具备2 X 1GE上联,并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用户接入升级提速逐步增加上联GE,并应保证OLT上联至少具有1个备

58、份GE。对于FTTH系统,可以在OLT配置1000BASE-PX20+光接口模块,采用1:64分光比光分路器。在需要在线测试时,OLT的PON接口支持非工作波长1625NM/1650NM,采用外接OTDR等仪器进行在线测试。在线测试对承载中的业务应无影响。5.7 EPON系统的传输距离参考值:表4-4 EPON 系统(1000BASE-PX20)最大可传输距离参考值(单位:Km)活接头数光分路数345678910118(一级分光)20202018.7517.516.251513.7512.516(一级分光)14.251311.7510.59.58.57.7576.2532(一级分光)7.256

59、.55.75543.252.51.75132(二级分光)6.55.54.75432.251.50.75表4-5 EPON 系统(OLT 侧采用1000BASE-PX20+、ONU 侧采用1000BASE-PX20)活接头数光分路数345678910118(一级分光)20202020202020202016(一级分光)202019.2515.671412.3310.679.58.532(一级分光)9.88.87.86.85.84.83.82.81.832(二级分光)8.67.66.65.64.63.62.61.60.664 (一级分光)3.82.81.80.8-6、接入网的设计要求6.1系统技术

60、指标6.1.1下行通道主要指标:1、光站接收光功率为-51dBm,光站回传光功率0 dBm。2、野外型4口双向光站模拟频道输出电平为100/106/110 dBV(184/550/860MHz);室内型单口单向光机输出电平为104/108 dBV(550/860MHz)。3、光站、放大器电平计量以模拟频道电平为基准,数字频道电平低于模拟频道电平6dBV。模拟频道电平以DS8、DS16计,数字频道电平以DS11、DS18计。4、放大器下行信号模拟频道输入电平不低于73 dBV /全频道,输出电平为102/104 dBV(550/860MHz)。5、一般终端盒输出电平为684 dBV(模拟频道电平),送到用户终端数字信号低于模拟信号6dBV。对于农村出租户,入户电平(模拟频道电平)应大于74 dBV,出租户单元内终端盒输出电平为622 dBV(模拟频道电平)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