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

上传人:ail****e4 文档编号:59434104 上传时间:2022-03-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资源描述:

《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一引言改革开放后,长期受压制的音乐创作者们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各种形式的音乐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中国传统音乐也得到了发展,在借鉴西方音乐思想的基础上,向着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第五代作曲家的代表人物郭文景创作了竹笛协奏曲愁空山。而这部作品也充分体现了当时中国音乐创作者的创新精神,既借鉴了西方音乐的现代思想,又保留了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族元素和特色。作品中关于戏剧力量和悲剧力量的展示,改变了人们对中国竹笛的传统印象,将这个蕴含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乐器表现提升到了极致。从音乐造诣上看,这部作品将音乐节奏的变化,不同乐器中的音色融合以及竹笛的演奏技巧都

2、演绎得炉火纯青,下面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二愁空山的音色节奏艺术音色节奏是指音色有规律的频率变化。在愁空山中,音色节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部作品中的音色节奏不但作为整部作品音乐结构划分的标志,也在划分好的音乐结构的段落之间形成特殊的对比效果。也就是说在愁空山中,音色节奏不但根据整部乐曲主题内容的变化而将其分成若干个音乐结构,而在不同的结构中间又起着对比的作用。正是这些成就了愁空山中独特的音色节奏艺术。通过对整首曲子的研究,我们将作品中的音色节奏总结为“点型”节奏“、线型”节奏和“面型”节奏。“点型”音色节奏是指采用较快的频率实行音色的转换,不同的音色之间表现出一种

3、“点”状的分布,从而使得整体的音色效果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变化, 突出地表现了某种主题音色的表现力。 因为“点型”节奏音色转换地很快,所以多以单质音色和少量异质音色叠加为转换单位,音色清晰、节奏明快。“点型”音色节奏强调的是在相同的音乐层次中,不同单元结构的音色快速转换。而这个点便是作者借鉴西方音乐文化的体现,因为在中国传统配器音乐中更多的是对某一音色稳定、连续的使用,并不会如这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对音色的快速变换。“线型”音色节奏在音色变换的频率上要比“点型”音色节奏稍慢,演奏时的音色并不是跳跃式的转换而是短暂的线性变换关系。在转换时,单位的音色叠加数量与“点型”音色节奏相类似,但总体看来更偏重于中

4、音音色的表达,强调的是在音色转换时舒缓的线性音色流动感。而这种线性流动感也是其主要的音色特点。在愁空山中,“线型”的音色节奏比“点型”音色节奏使用得更加广泛。舒缓的节奏变化以竹笛特有的音色奏出,突出了作品中“愁”字的意境。“面型”音色节奏不同于“点型”和“线型”音乐节奏,在音乐结构中,“面型”音乐节奏中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混合音色层,一般以厚重、沉稳的主题为主,而所有的音色节奏变换都围绕这个主题音色层来实行。众多的纯音色以及同质和异质的混合音色以此为基础实行音色上的添加或减少, 从而使纵向结构在横向实行上发生音色的改变。 “面型”音色节奏表现了在音色转换前后,两个不同器乐的音色能够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5、保持不变,从而保证主题的连续表达。而为了实现这种“面型”的音乐节奏变换,采用纯音色和混合音色在固定的基础音色上实行加减来完成,从而保证了整个音色节奏的“面型”织体状态。也就是说在“面型”音色节奏中变换的不是单音,而是混合音色的整体效果。愁空山中深沉、浑厚的气氛,正好符合“面型”节奏的表达。三愁空山的音色融合艺术不同音色的乐器之间互相配合、搭配,形成新的表演效果是现代演奏中常见的配器表现手法,但在我国的传统乐器独奏中却很少见。愁空山的创新在于将竹笛配以管弦交响乐合奏,从而使得乐曲既有传统竹笛演奏特有的清新、空灵,又有交响乐演奏的绚丽、浑厚,并将两种演奏形式的音色特点融合在一起。音色的融合不但仅是

6、不同的乐器混合演奏那么简单,而是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特征,有意识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使得音色的融合更加和谐、自然。愁空山中的音色融合能够按照乐器的乐种是否相同分为同乐种的音色融合与不同乐种的音色融合两种。首先,在同乐种音色的融合上,作者采用木管类乐器与竹笛演奏实行对位,类似的乐器材料使得它们的音色相似,整体的音色效果也更为融合。例如,在第一乐章中,竹笛用舒缓的长音吹出阴郁、惆怅的气氛,而配色的木管类乐器也以长音为主,音乐较宽,配合着竹笛吹奏的长音,李白蜀道难中“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意境便跃然纸上了。而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变化,配器器乐也由一种变为多种,级级递进,最终形成了大规模的配乐效果。同乐

7、种乐器的配乐增加了竹笛演奏的力量和厚度,使得乐曲中情感的表达更加清晰和浑厚。而在同乐种乐器的音色融合中,通常采用“面型”音色节奏,使得音色的叠加更加融合和清晰。其次,在不同乐种音色的融合上,作者根据主题和旋律的变化选择最恰当的配器,并通过控制乐器的演奏力度、速度将不同乐种的配器之间的音色融合做到尽善尽美。在愁空山中作者将同乐种、不同乐种的音色融合处理得科学、合理,使听者已经无法将竹笛和配乐分开,二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余音绕梁,不绝于耳。乐曲中,有竹笛与其它配器音色组合的有竹笛与木管、竹笛与弦乐、竹笛与铜管以及竹笛与打击乐等。为了完成不同乐器之间的音色融合,作者实行了处理。例如,在与木管的配合

8、时,因为两种音色相近,为了避免两种音色混淆,所以在演奏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实行了处理,使得两种音色的叠加更加融合;而在竹笛与铜管的音色融合处理时,因为两种音色差异较大,所以在音色的强度和力度上实行处理,避免了两种差异很大音色的碰撞;而在处理竹笛与打击乐器的音色的融合时,作者又借鉴了西方成熟的交响乐演奏技巧,将交响乐的恢弘和竹笛的悠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协奏曲强调在变幻无穷的配器色彩中,根据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实行演奏力量、强度、节奏的处理,这个点在愁空山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作者除了对不同音色乐器组合上实行处理,还对不同音区和声部的音色实行了处理,借助西方音乐音响的使用技巧创造出极具特色的音响效果。而对

9、于音色对比鲜明,甚至互相干扰的乐器,作者以多线条的复调形式实行处理,如上文所述的竹笛和铜管的融合处理就是如此。在演奏时驻地和铜管鲜有同时奏出,即使偶尔奏出其力度也又强有弱,再加上一组弦乐来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得各音区和声部的音色达到平衡。这样处理后的音乐主旋律突出、过渡自然、音色丰富,增加了竹笛演奏的可欣赏性。而这个切的背后,是作者对东西音乐思想的深入理解以及对各种乐器音色的熟悉和对各种音乐理论的掌握。四愁空山的演奏艺术竹笛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经过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和历史积淀以及无数演奏家的完善和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民间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乐器。而愁空山的作者郭文景同样怀着对竹笛演

10、奏的热爱和对竹笛文化的传承,写下了这首被称之为最难演奏的竹笛协奏曲。虽然这首曲子对西方流行音乐实行了很好的借鉴,丰富了演奏的内容和形式,但究其根本来说,这仍然是一首中国传统竹笛的经典曲目。而整部作品中对中国传统竹笛音乐的传承也成了其中极具特色的演奏艺术,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了体现。1循环换气技巧这是一种特殊的竹笛演奏技巧,是为了演奏某一长音而要求演奏者在吹奏的同时用鼻子吸气从而达到延长某一个音符的作用。例如,愁空山中第一乐章的引子部分就是如此处理,为了表达出“山”的连绵,竹笛一开始就以独奏的形式,通过循环换气的技巧,吹奏出了一个45拍长度的长音,连绵持续的长音使得听众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山峦起伏

11、的景象,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高山流水”的音乐意境。而在第一乐章的结束部分,清脆的竹笛再一次以长音的方式使读者在余音绕梁的回味中结束了这个乐章,并且达到了前后呼应的效果。2滑音技巧滑音技巧同样是竹笛演奏中一种重要的演奏技巧,是一种对演奏中的音符实行修饰的一种常用技巧。和弦乐中的滑音只有指滑音一种不同,竹笛的滑音分为指滑音和气滑音两种。指滑音是指利用手指的波动技巧而造成的滑音效果,而气滑音则是利用嘴上不同的吹奏技巧而产生的滑音效果。如第一乐章的华彩部分,作者通过一个下滑音的使用使得整个乐章如同一生叹息般进入了悲凉肃穆的气氛。3吐音技巧吐音技巧是一种常用的竹笛演奏技巧,通常是采用较快的节奏吹奏相同的

12、音符、音阶,根据吐气的节奏能够分为单吐、双吐和三吐等多种演奏技巧。在第二乐章的竹笛华彩乐段,为了表现李白诗中“飞湍瀑流急喧尴,殊崖转石万壑雷”的气势,作者采用多种吐音结合的方式成功地用音乐再现了这个诗中的意境,而演奏中跳动的音符和快速流动的音带也充分体现了竹笛灵巧轻盈的特点。这大段的华彩即成就了经典的吐音技巧,也让演奏者着实炫了一把自己出色的演奏功底。4对传统技法的夸张使用除了上述的演奏技法,在愁空山中还有诸多各具特色的演奏技法,诸如颤音、叠音、历音、倚音、泛音等,在此不一一举例。作品中,作者不但凭借自己身后的竹笛音乐功底对各种传统技法实行了传承,还对技法的使用提出了创新,如对其中技法的夸张使

13、用就是其中的一项。上例中所提到的引子开篇一个45拍长音的使用就是其中最突出的表现,而作者在这个长音后同样采用了夸张的创作手法通过急速变化的滑音接着一个指震长音来营造出宁静、轨迹的气氛,使得听众脑海中连绵起伏的山峦变得更加突兀和清晰。再如,上文中提到的第二乐章的大段华彩,作者同样采用夸张的手法将循环换气、快速吐音等竹笛演奏的特色技法使用到了极致,以至于每个竹笛演奏者都对这段华彩既爱又恨,爱它是因为它能将一个演奏者竹笛的演奏水平充分地表达出来,恨它是因为这段堪称史上最难的竹笛华彩也是演奏者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竹笛从演奏风格上能够分为南派竹笛和北派竹笛两派,其中北派擅长用舌的技巧,历音、顿音、花舌音等

14、演奏技法比较常见,而南派更擅长用气的技巧,泛音、倚音、叠音等演奏技法比较常见。愁空山的三个乐章分别采用了不同特征的竹笛,全面地体现了竹笛各种精妙的演奏技术,无外乎被称之为最难演奏的竹笛曲目。而精妙的演奏技巧也成就了愁空山独特的艺术风格。五结语愁空山在世界音乐界获得的成功在于它将我国传统民族乐器和西方管弦协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并成就了中国竹笛与西方大型管弦乐队的合作演出。愁空山让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再一次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它的成功为中国民族音乐和西方交响乐的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文从愁空山的音色节奏艺术、音色融合艺术、演奏艺术三个方面对这部作品的音乐艺术特点实行了细致的阐述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国际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愁空山竹笛音乐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