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老师讲脉法

上传人:ba****u 文档编号:59376368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57.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行者老师讲脉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行者老师讲脉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行者老师讲脉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资源描述:

《行者老师讲脉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者老师讲脉法(39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行者老师讲脉法行者老师讲座: 20080416 脉法解一今天把中医的脉法 简单的理顺一下。脉法的起源、变化整体来讲一讲,这样大 家在临证的时候心里有个底。我们搭脉,根据动向分为来、 去、上、下、至、止几个部分。就是脉在上面的时候浮现来 是什么样子,而沉下去时是什么样子,止时是什么样,来时 又是什么样。而我们今天是根据黄元御的脏腑虚实来诊断。 我们搭脉,一个是脉动,一个是尺肤,脉法的位置有时候, 除了脉动,部分有高有陷。什么是独取寸口,就是以寸口之 脉,侯一身五脏六腑气之虚实,这就叫寸口之脉法。为什么 要取寸口呢?古人说,寸口者,气之大会要。营气是周营全 身,一日一夜交汇的地方。脉气交汇,五脏六

2、腑之气全交汇 于寸口。寸口脉有几个特点,第一个脉是怎么来的,首先是 要靠阳明胃气的鼓荡,脉气才能行于周身,阳明胃气,一身 原气之本,是为根气, 少阴肾气亏虚的话, 脉象会浮散微弱, 所以搭脉时讲究胃神根第一点讲寸口脉的部位,是根据关部 来定的,腕后高骨,定关,桡骨径突,对应的是关部,高骨 前,中医讲关,气机在这是阴生阳入,是关隘之口。我们古 人,根据天地之气成象,来定出不同的气象,不同的脉度。 关前一寸,一寸里面取九分,寸口脉阳气出九分,关前是阳 出九分,九分里面以六分定为寸, 关后阴入一指, 阴气伏藏, 由关部到尺泽穴。一尺里面取一寸,一寸里面关后三分,是 为关,余下来的七分定为尺部脉,这就

3、是寸和尺的分部。关 于具体部位的长短来历,平常的动脉循经是手太阴肺经,但 是也有很多人脉向行的不是手太阴肺经。一般是至关部以后, 脉向内循,内安于手厥阴心包经,这是内斜脉。还有从关部 外出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是两种脉向的变化。按着道家来 解释,一般人的脉向出关了以后向内走,心气偏抑郁,脉象 偏于往外的,偏于阳的一面,就有点浮动,浮躁,阴的一面 就有点抑郁。所以内弦脉的人经常有心烦抑郁的症状,无明 烦恼。斜飞脉的人,上焦阳气不降,还有一种叫反关脉,是 脉行直接从指部并于手阳明大肠经,这种人天生就是阳气不 易敛降,阳明经气不容易敛降,这是生理的一种状况。会出 现这种阳明经气不易敛降, 就要靠后天的

4、自己调摄, 靠天时、 地理几方面来佐助可以达到平和。下面讲脉法的部位。两寸 部是上焦之分,我主张是不要强分脏腑。 内经里有句话就是, 上附上,下附下,就是上对应着上,下对应着下,咽喉对应 着寸部朝上入鱼际,尺部朝下对应着双膝足踝,所以我们根 据脉象定的上中下这种三部,而强分脏腑有点不太合理,因 为如果定出来强分脏腑,象后代的脉经里也写着,左寸心小 肠,心膻中,又有外内的问题。首先我的理解,脉象的靠内 侧靠外侧,尺内以候腑,尺内两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 尺内以候腹。腹中的疾患往往显示在两尺部脉,左侧候之以 左,右侧候之于右,它是有左右的的隶属差别,左腿有毛病 就是显示在左尺部脉,它不会映射到

5、右尺部脉,相应的脏腑 肌瘤都是以左应左以右应右。我们现在根据黄元御的脉法来 看,左上两寸部脉,候于上焦之气,关部脉候于中焦之气, 尺部脉候下焦之气。然后根据两手六部脉升降现象来判断元 气升降的这种大象。左手按照黄元御先生解释, 是由阴出阳, 主精血,从精血中阳气升达,然后是水中升木,木中生火, 来从这里考虑的。左路阳升阴长,右路阳杀阴藏,在阳气敛 藏上有克制的这种作用。第一种,心火要敛藏,火克于金, 肺气才能降,金克于木,胆气才能够下达,木克土阳明气才 能下降。所以临床上很多疾病,阳明少阳之气是要相互克制 的,然后是土克水,水气才能敛藏。所以左路阳升和右路阴 藏,它是走的生克不同的角度。种种脉

6、象之间是什么关系, 如何派生出来的?我们把四季脉象掌握好以后,就可以握阳 升阴长的这个象。内经有六脉,就是大、小、缓、急、滑、 涩,从这六脉来判断邪气的消长不同的现象。进而寒伤有十 脉,就是伤寒通过十种脉象,也就是对脉气的强弱、脏腑的 虚实来判断的。基础还是对四季脉的把握,进而对伤寒的十 脉来判断阴阳的虚实。 后代衍生出来的二十四脉、 二十八脉, 这些都要以四季脉为基础。难经里讲的脉象,也是根据四季 脉象来的,它这里把五脉的藏象,又分别为五藏六腑,各自 生克,显示出来,根据脉象判断脏腑虚实。今天讲的仲景的 脉法和黄元御先生的理解。现在讲四时的脉体,大家要不断 的用思维去揣摸它。春之脉,如若昭昭

7、,如寻长端末稍,是 怎么样为弦脉,其脉如弦。通过文字的描述,不断的去体会。 春脉是阴中一点阳气,阳气于生动,由震化而生,这时阳气 已经萌动,阴气尚末动。夏季,阳气慢慢形成疏缓涣散,慢 慢浮散这样现象,就出来洪脉,阳气也是由内而外产生一种 冲,这时一般脉象用离卦来解释夏季这种现象。大家记住, 用卦象来现解脉象,也是一种表示的方法,但如果不熟的谈, 这样理解有时会产生更多的名词,造成更多的障碍。秋季是 一阳由内而生,一阴自外而生。春日浮,如鱼之游在波,夏 日在肤,泛泛乎万物有余,秋日下肤,蛰虫将去,就是说秋 天还是浮脉,已经有一点要收的意思了。这点要收的意思不 是从里面来,是从外面来的。所以大家看

8、兑卦,外阴爻而内 阳爻。冬日在骨,蛰虫周密,君子居室。冬天是一坎卦,坎 的卦象是一阳居于二阴,有人解释是坎中满,一阳居于二阴 之中,我认为这个解释就不对。就这个坎卦的卦象来说,坎 卦的内卦应该是阴,是一阴爻,最外面也是一阴爻,如果不 用三爻画卦法,而用六卦画卦法,最会看的非常仔细,坎卦 代表的是阴阳错杂的一种现象,他表现出来的外在暂时是阴 爻,离卦也是一样,离坎两卦是一个互卦,它两是随时可以 变化的。在临床上很多症状要注意,病人出现寒水之象,一 转换就变成离火之象,所以离坎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互转化的,很多少阴病,产生上焦,两卦互相流动,互相变化, 互相为用,所以人的心肾之气是相互沟通,心肾

9、相交,相互 济济。由心君之气然后下敛变成肾水。黄元御先生说过:“方见上热,便知下寒之甚”,三阴病,病人平常就是虚寒的体质, 方见上热,刚见到上面有火,就知道下寒之甚,坎水寒甚了, 上面才会有火热。因为水火不相济济了,离越热,坎越寒。还有张逸安、张志聪,他就提过,有一分浮热则用一分附子, 临床上很多虚症病人,上焦火越大,下焦用附子量越大,如 果附子量没跟上去,症状不会很快解除。有微火的话,就用 一点附子,这时就用补中益气了,甘温除热了,要是大热、 暴热,都是阳不敛降。下面讲真脏脉。历来内经里对真脏脉 有解释,黄元御先生也有解释,但解释的有一些不是让人一 目了然的。大家想想真脏脉是什么?真脏脉现,

10、五脏六腑之 气皆因胃气而至于手太阴,就是必须靠胃气的鼓动,五脏六 腑之气而至手太阴脉,就是脏气者不能自至于手太阴。黄元 御先生解释说,邪气盛,精气衰,真脏之气独现,按理说邪 气盛,精气衰,应该显示的是邪气的脉象,邪气脉象就是一 股不正之气,一股非位之气,导致的这种脉象,即然是非位 之气导致的这种脉象,为什么必然是真脏脉现?而且五脏六 腑之气必因于胃气而至于手太阴。真脏脉现是什么含义呢? 是一脏脏气败亡所显示的脉象叫真脏脉,即然是一脏脏气亏 竭,为什么会显示真脏脉,因为这一个脏气已经亏败,这个 脏气必然不能随脉象到达手太阴,这个脏气郁阻住了,手太 阴显示是其它四脏的脉象,就象四季之气一样,现每一

11、季之 气,并不是哪一季气旺,而是哪一部脉气亏或哪一部脉气亡 这种现象,四季之气有生有长有收有合,而无藏时,就是脉 气整个都浮在外了,所谓脉气不得藏,这时真脏脉现就如真 肾脉至,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真肺脉至,大而虚,这 是不得敛啊,如以毛羽中人肤,色白赤不泽,真心脉是什么, 心气是开散的,脏腑之气不能开散了以后,真脏脉现后,坚 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真肝脉至,中外急,如循刀刃责 责然,如接琴瑟弦,色青白不泽,毛折,乃死。这是脏腑之 气不得升达了,已经无力升达了,全都是郁结于下,所以真 脏脉讲的是一脏的脉气亏虚,相反会显示这一脉气非常盛, 这是脏腑之气亏,其它四脏之气自然这一气流转了以后,隔

12、 绝与此,根据这种状况显示出来的脉象来理解真脏脉,大家 就会有一个比较好的认识。真脏脉现者,皆死于不治。这也 不是这么说的。真脏脉现对于什么病人,到什么程度,这都 是有讲究的。真脏脉现皆死,有几年死,这都不一定,内经 和伤寒里有很多死症,现在也经常有。黄元御先生解释这个 真脏脉,主要是从胃气败竭这个角度来解释的,我解释真脏 脉,主要是从一气不至,有五脏六腑之气,有一气不至,一 气败竭,从这个角度来解释。但是从黄元御先生的理论,五 脏六腑之气皆属于中气之往来,所以一脏真脏脉现,也就等 于中焦胃气的败竭,只不过败竭的方式不一样, 部位不一样, 会产生脉象不一样。下面把不同等的脉象按黄元御先生的思

13、路来理顺一下。浮沉大小,五脏之脉,心肺俱浮,肾肝俱沉, 脾胃居沉浮之间。阳浮而阴沉,其性然也。然阳主降而阴主 升,阳体虽浮而内含降意,贝y浮中带沉,阴体虽沉而内含升 意,贝翫中带浮。沉而微浮,贝y阴不下走,浮而微沉,则阳 不上浮。若使寸脉但浮而不沉,则阳气上逆而不交于阴,尺 脉但沉而不浮,则阴气下陷而不交于阳,水火分离,下寒上 热,诸病生矣。过去古人,很多人不讲究部位,黄元御先生 的脉法是非常讲究部位的,不讲究部位是怎么回事吗?不讲 究部位是在浮沉之间论部位,讲究部位是在浮沉以外,在佐 以六部,举个简单的例子,左寸浮大,只这一点是什么意思, 左寸本来就是木火升发的位置,而浮大也是木火外达之象,

14、 所以左寸浮大,代表心火内实,心火至盛的现象,然后根据 左寸浮大,再看关部,关部如果有浮大之象,就是心肝火盛, 木火之象。再看右寸沉大这种脉象,临床上不常见,但是我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就是叫大家按照黄元御先生这个思绪, 把脉象理顺。左寸是木火升达,现在左寸没有浮反而沉,这 是木火升达不足,在六部脉象看是这样的。但是一部来说它 沉而大,沉而有力,沉实,按照一部脉象心火本身脉象来说, 这是心气内郁,根据这种脉象,木郁就要达之。一见脉象沉, 是金木收敛有余的脉象,它敛在里面了,还要看它是化阴化 阳,是有余还是不足,是沉而弱,可能就从阴化,从水化, 就是说木火升达不足,是沉郁在下,显示出不足之象,都是

15、 寒象。如果是沉郁而实呢,就是以郁为主,需要以舒达为主, 如果是沉实的话,就要舒解心气,以辛凉、辛散为主。苍朴 这些开达郁结,而不应该是以辛热为主,六部有六部之象, 黄元御先生在脉法里把六部之象解释的非常透彻。土之所以 升降失职者,木刑之也。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 肝随脾升,胆随胃降,木荣而不郁。土弱则不能达木,则木 气郁塞,肝病下陷而胆病上逆。胆木化气于相火,胆木右降, 则相火下蛰而不上炎,胆木逆升,相火上炎而刑肺金,肺金 被克,清气郁蒸,而生上热,于是右寸之脉亦大。肝木主升, 肝木不升,生气抑遏而生下热,于是左尺之脉亦大。右寸之 大者,肺金之上逆也,左尺之大者,肝木之下陷也。这是讲

16、 六部的升降方向。相反,在临床上只用这个是不够的,还要 看一部之升降,比如左关这一部脉象,它来,脉搏跳动,跟 呼吸一样,它一来一往,一发一收,这脉象就搏动,就好象 木火升达,脉象一去象金水收敛,脉象来的时候有点郁滞, 来的时候时间比较长一点,这时就要考虑木气有郁滞了,来 的时候有力;收的时候,时间特别短,又没有什么痕迹,这 时就要考虑,金水敛降不足,但脉象要查就查主要有问题的, 来的时候脉形比较壅滞,脉行涩,走的时候脉象比较轻利的 话,往往是升发上的问题。在一部的脉象,考虑升降,是金 水收敛问题后,这一部脉象来去有了,然后看它是上、下, 是偏于浮还是偏于沉,考虑到脉象是升有余还是降有余,就 象

17、我们考虑脉象寸大还是尺大?来去可以判断两关的现象, 还有至、止,至、止是六部脉象比较不能代替的,因为有的 脉象很快的跳一下,休息一会,然后再跳一下,止的时间是 很长的,就是整个脉气滞涩、郁阻的时间比较长。还有的脉, 象滑脉,不停的流,往来流离不停息,脉道流利,人的六气 充盛浮在外面,收不足,所以上、下、来、去、至、止,大 家在搭脉时仔细体查一下。黄元御先生把脉法解释的非常透 彻,讲的是真正的脉理,从古到今讲脉理的人不多,因为大 多数人都不太懂,懂的人又讲不明白。今天就讲到这里,大 家有什么问题提一下。关于二十四脉,下来我会专门给大家 讲,关于六部浮沉讲的什么意思,六部的滑涩有相对应什么 机理,

18、分门别类的给大家讲讲。 问:毛折乃死,是什么意思? 答:毛折就是说皮肤汗毛,人的内伤疾病是从内而外的,即 然发展到了皮毛了,在内经上,毛折,是说皮脆,皮肤非常 干燥,毛发折断,这时疾病发到了极点。 古人讲,练习导引、 内功,易筋断骨,讲内练,洗髓伐毛,即内在的骨髓和外在 的皮肤是相对应的,真正功夫练的好会练到皮毛上,这是功 夫达到很高层次上的现象。洗髓伐毛,第一步是易筋锻骨, 从筋骨入手,然后是洗髓,然后才是伐毛,色不折,毛折乃 死。问:男女左右,大小不同,道理在哪里?答:左大顺男, 右大顺女,男的是阴中一点阳气,所以要升达;所以左路升 达之气就偏于旺盛一起。女的是阳中有一点真阴,所以,以 降

19、为用,右脉偏大一点,偏有力一点,这是对女子有利的。但是在临床上遇见左右不一样的,参考刚才说的就行了。问:讲讲六阴脉。答:六阴脉我知道的也不多。六阴的脉象是六 脉沉数,这种脉象在临床上,有不少女性患者是六阴脉,六 阴脉象可以不是病态,对于有六阴脉脉象的妇女来说,是一 种符合生理的状况。有些妇女性情比较含藏的,脉象比较柔 弱,这是先天的秉赋,按古人讲也是一种贵象。但是看六阴 脉一定看六部脉,根据六部脉仔细评判,不能妄下结论,就 说是六阴脉。问:脉细代表什么含义?答:脉细主要是针对 脉形来说的。根据脉形可以得出脉形细弱,这在临床上,细 脉首先是脉道不充盈,往往是血不足的表现。在临床上很多 人把细脉和

20、濡脉放在一块,因为阴份不足,容易浮起来,所 以脉濡细。但是一部脉象,大家可以根据四季脉法,洪脉是 扩大,玄脉是升达,毛脉是收敛,迟脉是敛藏之象。这几种 脉象都可以夹杂细脉,如果参杂细脉的话,这个脉本身不足 盈,这时根据细脉的不同间杂的滑涩之象,来判断是郁滞导 致还是由气血不足来导致的。 根据兼夹脉象,内经说的查独, 察看六部脉,必须要查独,哪一部脉有独特的,与其它脉不 一样,这部脉基本上就是病脉。 内经里查独、查兼,查陷下, 内经对于脉法的三查。兼就是兼脉,兼杂什么脉象,比如弦 细,兼,就是兼并的兼。陷下是部位。问:牙痛有何妙方? 答:曾经有个方子,就是熟地 3060,细辛 5-10 ,煎煮后

21、 漱口,很多病人马上可以止痛。但这只是一个治标的方法。 具体内服药还要靠辨证。还有点时间,给大家讲一下,前几 次讲课有人反复问口咸、口苦怎么治。口苦是为木火,口咸 是金水之气不得敛藏。中土化生五味后,木火生达,金水敛 藏,木火生达的时候,木火之气欲生达而不得生达,容易产 生酸苦之味。木气欲升而不得升,是酸;火气欲达不能达, 欲开散不得开,上焦有火,金气欲敛不能敛,则口辣,辛; 水气欲藏不能藏,口咸。这是因为五脏四气因为不及而产生 的太过,这时根据它的虚实或助之,或平之,象木气不及产 生口酸,很多人一见口酸以后,两种治法就出来了。一种是 清热,清热之后也可以治口酸,但不是好的治疗方法。还有 一种

22、是升达肝木,木气不升,则导致口酸,口酸往往是因为 脾湿,中焦脾胃寒湿,木气不得升达,这时口酸。木气不得 升达很容易化火,所以中焦湿而且带热,中焦湿热的病人反 而口酸,这时要注意不能一味的清热。在利湿燥湿的同时, 适当要荣升肝木。好多病人口辣,这是金气不得敛降。首先 要看胃气降不降,也许是胃气不得敛降引起的。所以不能只 清肺,要看中焦,还要化湿。相对应的口咸,口咸是肾水不 得敛藏,不得只利水还得镇水,象真武汤。在临床上,有些 口咸的病人我用真五汤,总之口咸的病人是要温阳利水的。口中产生的五味,总归是由土湿。问:吐酸水的病机?答: 吐酸水往往是胆胃之气上逆产生的。胆胃之气上逆后,就要 降胆胃,首先

23、看是否要舒肝,很多人用柴胡温胆汤,治疗食 管炎,胃十二指肠反流、合降胆胃之气。第一中土要燥湿, 第二降胆胃之气。黄元御先生在舒肝的时候,必用桂枝,这 是他的表法,大家不能一窝蜂都这么用。本来胆胃之气就降 不下来,中枢就舒展不利,再用桂枝一顶,彻底就下不来了 这时就该用点柴胡、苏叶,用这一类的药,即能够降胃气, 又能舒达胃气。再者,本来就经血亏虚时,又郁阻,又需要 升肝木时,可以用点防风、白勺,这都是变法,不能说一上 来就用桂枝,有时会产生一些弊病。当然桂枝是个大法,是 个好药,在个别情况下我们知道怎么用。第一,临床一见吐 酸水就用瓦楞子,乌贼骨,这些可用可无,都是些小药,治 标不行,但用也行。

24、大法对了以后,用了它们效果可能会更 快些,大法不对,用它们一分都不会管用。问:有个朋友找 医生号脉时告诉他是心肌肥大,请问这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 断的?答:这是临床经验了。根据临床经验判断的。当然心 肌肥大这是猜测出来,中医不是这样断定的。什么情况下是 心肌肥大呢?心衰的病人,高血压的病人,还有扩张性心肌 病的病人,但这些病人有时脉象可能不一样。所以不能说就 一点判断什么样的脉象是心肌肥大。吐酸水和口酸还不是一 回事。在临床上胃中灼热吐酸水的病人,可以根据从阴化从 阳化来看,仲景的半夏泻心汤,对于治疗这些病人很大一部 会都有疗效。寸口脉浮而大,浮则为虚,大则为实。在尺为 关,在寸为格。关格者不及

25、天地之气。关格者不得小便,格 则土逆。这一点浮大,是有程度的。不是说一般的,一般的 心火炽盛病人临床上是很多的,而且是外感病人,寸口脉浮 大,外感一过,身体内的阳气浮动发热,寸口脉浮大的病 人灵枢脉度17讲的,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容, 故曰关; 阳气太盛则阴气不能容,故曰格。阴阳俱盛不能相容故曰关 格。这两处关格讲的是一个意思。但这两处是阴气太盛,为 什么阴气太盛?并不是阴气太盛,是一气欲升不得升被阻于 下了,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容,阳气不能被容,阴气不能容 润了,这是阳气不能由阴出阳了,故曰关,关在里面。阳气 太盛,阴气不能容,阳不能归根,不能敛了,故曰格,阳气 都被格在外面了。阴阳俱盛不能相容

26、故曰关格,这个关格讲 的是寸口脉的尺寸大到一定程度了才能是关格,但是在脉经 上讲的,脉要大到几倍几倍,这不好说,当然经常搭脉的时 候,手底下会有这个度,用几倍几倍有时不确切。因为手底 下是意会知,不能量化,现代医学最大弊病是量化,所以脉 经上认为是不可取的,它表达方式不对,但意思是对的,必 须大到什么程度。 半夏泻心汤是少阳方, 由于太阴中土寒湿, 导致胆胃之气上逆,所以有温太阴降阳明少阳是半夏泻心汤 的意思。因为造成肝气不得升达的原因是中土有寒湿, 所以, 干姜人参足以舒肝, 干姜本身是辛的, 辛开苦泄, 干姜为辛, 所以舒肝不一定柴胡,也不一定桂枝,干姜一味足以。大家 要体会药物的之间的性

27、味,产生升降这种作用,这样开方子 慢慢逐渐细腻下来,对于古人过去很多医案,就会理解的深 刻一些,其实过去很多古人的医案有不对的,但他看的病是 对的,但他自己理解的理论是不对的,我们能从中理解到真 正的机理就行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 行者老师讲座: 20080423 脉法解二简单给大家提个问题 ,在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好多 病人,两寸脉沉弱这样人比较多。 然后问大家: 两寸脉沉弱, 主什么?就说左寸沉与右寸沉又主什么?大家就我提出的 两个问题,发表一下意见我给大家说切脉,不是靠临床得来 的,切脉是靠领会的。得于心而应于手,如果你心中不得的 话,这个时候就是你手就是换个机械手,分辨率再高也没有 用,

28、所以必须在理上领会了以后才能够下手,领会,真正有 所明了,有个问题我就是说两寸脉沉弱这种病人,大概是怎 么造成的?左寸沉弱与右寸沉弱,他们分别讲的什么,有什 么差别?讲的是两寸脉,大家还没有,也就是说跟着黄元御 先生掌握脉法的思路来走,灵素说了一句心里之气不足,两 寸脉沉弱,其实是心肺不足,是阳不足,是阴不得出阳,阳 衰了阴气必盛,所以这个病人处于阳虚体质,两寸脉沉弱, 第一点就是左寸沉不开达,能升而不能开。肾阳不足呀,肾 阳这个词用的不太好,现在大家就是说很多教材就是说脾阴 脾阳、肝阴肝阳、心阴心阳这都搞烂了,如果再谈肾阴肾阳 的话,因为这个肾吧,牵扯到两个问题,一个是它参与后天 的升降,另

29、一个它又主宰先天元气的盈缩,所以你谈肾阴肾 阳的时候不够准,还容易搞混。你要说元阳不足、不能上达, 这个不一定,它只能代表就是说一身元阳到了肝脉以后,然 后木不能成实,就是说水能生木,木不能化火,这一点导致 左寸脉这种沉弱,如何化火,我们要治这样的病人的话,应 该从这点考虑,不能用滋水荣木。两者的治法还是不一样的, 因为如果谈到肾阳不足的时候很可能要考虑到收敛这样的 阴气,如果考虑到上焦阳阳气不足,我们考虑更多的是温健 脾肺问题。右寸脉沉弱,它多指气不足,气机开散不能收敛, 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整体的脉都沉弱是以心肺脉为主呢还 是就心肺两部脉独沉弱,这还是关键。这铁牛讲的上星期把 一条脉:左尺浮

30、大而迟很明显,其余各部稍浮大,左尺脉浮 大而实。这个刚才我都讲了这个是阳乘阴位。这个时候怎么 办呢,你就往上升呀,是不是,水生木呀。木气不达这时候。 右尺脉浮大而实,这时候你看看大中有没有兼散象,如果有 大舒缓的话,这是化火了,这时候需要清热;如果是浮大而 坚实的话,这时候邪气还没有扩散,还没有化火,这时候你 就需要略加开破之药,舒达;一定要舒肝,这管道上边不疏 通,都憋在底下了,这时候你想怎么办?你是不是要把上面 的木气尽量的往上舒达一下,所以说呢六味地黄不可行。六 味地黄丸是一什么?它弱还可以,典型的右尺肾水脉不足了, 滋水涵木,收一下。木气这么实,不属于正虚而属于邪实这 种状态。看脉还是

31、这样:虚则正气虚,虚则精气夺,实则邪 气盛。脉气浮大,这时候肯定邪气盛以邪实为主,现在考虑 邪气是怎么实的。邪气是怎么来的。人的一身,从那来邪气 的呢?就是非位则邪,该升达气的升不上去,憋在下面这就 叫邪气,该降的气降不下来,顶在这就叫邪气,并没有说从 那来的外受之邪,没有这个,即使有外受之邪也是天人六气 相互感应而得的。浮数而实是滑吗?因为这个左尺脉滑,有 时候牵扯到血分,是不是?这得看是男是女了。如果不滑的 话,光是浮数而实,考虑看看是不是下焦有这种淋痢,淋痢 之象,痢疾呀或是淋证呀。有腰痛呀,这肯定是肝气淤滞导 致的。可以考虑用肾着汤加减进行治疗。肯定是中焦脾肾下 陷,肝脾之气下陷,这时

32、肾着汤没有疏肝肝的药,可以看看 血分有没有亏耗的状况,如果没有亏耗可以加桂枝,桂枝、 川芎都可以用,往上升达,加辛温之品。下面继续给大家讲, “浮沉之中,有虚实焉。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是阳虚于表而 实于里也,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阳虚于里而实于表也。 浮大昼加,沉细夜加,浮大昼死,沉细夜死。诊者当于浮沉 之中参以虚实也。” 大家理解这个“浮大昼加,沉细夜加”这 个也不一定,为什么呢,大家知道这个脉象浮大呢有个度的 问题,因为浮大往往是不收。夜了则收则安,而白天则加重, 但是往往有病人因为下元阴气,阴气乘于下,阴气格阳乘于 阳所导致的脉象浮大,上两寸浮大,夜加越多,相反沉细昼 加也多,所以我们要

33、搞清楚阴阳升降。黄元御学说精彻的地 方就是说把元阳讲的非常了彻,可以说仲景以后能解厥阴篇 的只有黄元御先生,厥阴篇在黄元御先生来讲就是非常小儿 科的事情,而历代黄元御以前的伤寒医家都没有搞清厥阴篇。 在这地方差距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学习黄元御先生的厥阴篇 就要理解阴阳之气是怎么升降的,元阳是怎么盈缩的这个关 键,郑寿全先生呢知道了盈缩这一点种子,真元、大象理解 的好。怎么盈,怎么缩,怎么升,怎么降,关于中间的细节 比较马虎,尤其在右路如何敛藏潜降上说的少, 没有说清楚。 导致后世火神派弊病百出。浮沉我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有 什么问题可以提一提。就是说呀我们分别脉的浮沉了以后, 然后立法制方上,又

34、要考虑这个病是在气分上还是在血分上, 这还是有差别的,这直接考虑到用药的这种取向。所以在每 一部脉,在浮沉之间偏入阴还是入阳,是血分还是气分之间 不同的差别,所以我们搭脉的时候要注意一些个间夹脉,比 如浮涩,浮而弦、浮而滑、浮而弱;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现 象来看出一气之升降,问:“右关尺浮,右寸沉;左三部皆沉 弱。”可以讲一下这脉象,这脉象是什么意思呢?答: 其实很 简单,就是说先右寸脉沉,就是上面天气不足呀,肺金之气 本不足。右关尺浮,首先讲第一点,就是右尺脉本沉,相火 之气需要闭藏,浊阴之气需要敛藏。三焦相火之气需要敛藏, 右尺脉浮了就是相火不宁, 不能敛藏,右关脉有跟着浮的话, 这是胃气不

35、降。为什么说胃气不说胆气呢?因为胆胃之气都 降,因为胆气有时候不降的话他要参和于左关,左关确实有 浮于之象,沉呀,浮呀,浮大呀或者是沉弦,这时候就要考 虑是胆中相火不降。关于这个人,我们立法就应该考虑根据 病人平常偏胖偏瘦,简单的从阳化阴化的角度考虑,虽然有 浮沉,但是没有给有力还是无力,是大还是小是个关键,大 可为邪气盛。这个病人经常有眼底出血的话, 是阴气乘阳了, 首先看左三部脉,如果是沉弱的话,不是沉细的话,这个病 人我建议。你如果用荆防加归芍丹地治的话,这就有问 题了,这个病人左三部脉肯定有沉细,有阴分不足的现象。 或者是左三部脉有点浮而弱,有阴分不足的现象。如果让我 开的话直接用沙半

36、理中汤加附子,而不用这些阴药。必加桂 芍?因为简单的还是正气虚,你说扶弱,正气虚并没有所谓 的邪气。如果邪气实的情况可能还需要点利水的,如果加桂 芍了,这时就要考虑,因为左路主升的,左路确实要升,如 果没有浮越之象的话,你单纯去升左路的话,反而导致右路 不能降。问:左三部脉几乎切不到, 答:什么叫几乎切不到? 还是就切不到?如果是左三部脉真切不到的话,是不是摸错 了位置?如果不是摸错位置看是不是反关脉,这些都可以排 除的话,还是能摸到的,就是说左三部脉确实非常弱的话,左主阳呀,这个就是说病人的阳气衰弱应该是非常明显了, 左三部脉由阴出阳,由阴化阳。阴气不能出于阳,这个时候 病人你必须参合右三部

37、脉统一来看,是不是阴气郁在里面, 还乘逆在上面了,还是本身就。问:右尺脉浮不是相火 不能安藏吗?用沙半理中应该不加附子吧。答:加的,为什 么呢?因为附子这味药,就是说内经上讲的就是辛味药,辛 以润之,辛怎么润之?附子就是大辛大温,具有开破封藏的 效果,这时候呢如果象你讲左尺脉沉弱的话,阴中不得出阳,左边阴中不得出阳,下焦阴气肯定不化,下焦阴气不化右边 阳气想收也收敛不下来,所以这时候要加附子。如果这病人 尺部脉摸着浮而细,尺脉浮而细的话,这时候而且尺肤摸着 有点陷下的话,证明他这个肾中精气元气不足,这时候尽量 不用附子去破散,因为附子需要本钱的,身体的精气足得话 可以用附子,不足的话用附子破散

38、了,他会不得其用。问: 左大顺男,右大顺女答:这是我们古脉书上提出的。男子的 脉象左脉偏盛,左脉盛于右脉为常。女子的脉呢,就是说左 为阳右为阴,左大顺男,右大顺女这是常象问:脉阴阳是指 什么答:脉阴阳,浮沉也可以讲阴阳;尺寸也可以讲阴阳。 在伤寒论里面脉的阴阳绝对不是脉的左右,脉阳浮而阴弱, 一般来讲是寸脉为浮,尺脉为弱,或者浮取的话是浮脉,沉 取的话是脉非常柔弱问:脉细向来说是营分不足或是精气不 足的,总体上说是阴分不足这个结论对吗?答;脉细,总体上说营血不足,为什么这么说呢,怎么来理解。首先脉是分 脉气和脉形,为什么呢?周学海先生曾经讲过,脉分形数位 势,脉看的是势看的是脉形,形为体,势为

39、阳为用,他潜在 的方向性。所以形为阴而势为阳,我们一般讲脉细而有力, 可以浮,可以沉;可以实可以弱。所以脉细他讲究的势,是 附载六气的这个形起码是弱,不足,这时候说是阴分。问: 现在把的脉象大多是弦而细答:弦脉到是很多的,春脉应弦细脉到不见得。问:开始是两关脉紧,吃了附子理中汤,现 在是浮数答:如果两关脉都浮数的话,考虑是不是长期吃附 子理中,阴分不足了,这就是说治疗关脉浮数,要是右关脉 浮的话 是不是考虑降点胃气,阳明胃气不能潜降下来,过 多服用温阳药的话,精气不能够收藏,会导致越来越亏乏。 本来两关脉弦,我考虑两关脉可能是弦,不会是紧的,紧脉 转索,紧脉和弦脉还是有差别的。 紧脉如转索,他

40、是绷着的, 有劲。这个力道是不一般的。但是两关脉弦的病人到是很多 了,两关脉弦,就是中土这大虚了,弦居关位后天不足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考虑从甘温平入手,不要太燥,因为中 土呀,脾统血,藏精之所在,如果太温燥的话也不好。弦脉 首辩阴阳,是不是,弦而大,弦而滑,弦而浮,跟弦而沉, 弦而滞涩,就在滞涩之间分析清楚,他到底是从阳化来还是 从阴化来,来断定你药的取向。如果他没有从阳化,这个弦 为木象,他既然没有从阳化,他肯定从阴化,从阴化就是寒 水之象,水不能生木。所以你就要温化,他既然已经阳化, 木化火了,就是火有余的话,你就要收敛,你就要苦泄,所 以说两种脉象下用药是有差别的。不要随意吃附子理中汤的,

41、 如果脉弦紧的话是肝木不得升达,你吃附子理中汤有时是隔 靴搔痒。如果是阴分的话,脉弦紧的话是邪气凝滞在阴分, 你用附子理中还不如用点桂归芍,一下子入阴分了,就能化 开。问:晚上 13点要吐完痰才能睡觉答:晚上 1-3 点是 丑时,丑时属土,具体是不是丑时呢,要分一下,看是不是 你住在那个地方,和北京时间是不是对应,有时差的问题。 我只给大家分析分析脉象的说法,脉象也不是简单的问题, 你们搭的这脉象具体的问题,还有许多说的不够详细的,我 只能讲一讲。具体呢用什么方剂,这就没有什么用。问:左 三脉细而弦,右寸细、关、尺摸不到答:右路主收藏呀,既 然右关尺都摸不到, 收藏有点过, 是不是, 既然收藏

42、有点过, 就是寒象,对吧。而左三脉主升达,升达了有弦细而不足, 细而略弦。左边脉也不足,所以要暖下元,这个脉是典型的 脾虚寒盛的脉象。因为这个不是讲方药的问题,必须把理论 讲明白,一气之升降。把这个升降把握好了以后,用药是其 次的。象我们很多人用药大家都有自己习惯,要是和药对应 起来的话,这样以后在治疗上会受到限制,如果理论清晰, 用药不会受限制。 1 3 点属丑时, 丑时属土。 在十二地支中 有四个属土的。丑时是第一个,他属于人体土气,是燥湿之 中气,而丑呢也就是说由阴出阳的输转,这个时候病人出现 打喷嚏,然后吐痰考虑还是中焦脾胃有寒气,脾经有寒气, 凝滞不化。打完喷嚏,然后吐完痰以后,寒湿

43、开达了以后, 阳气才能够入于阴中,才能够睡觉,关于这个病人我们还要 考虑用药的时候还要加一些驱除痰饮的,化痰饮的时候还不 能伤及阴分,因为这个病人本来就是两尺脉弦紧的话,弦紧 居风位,就是弱,本来中土就弱,中土弱的话肝脉就急,这 时候需要治肝的话就要荣肝,不能用太辛燥的,太辛燥的会 伐肝。助肝用伐肝体。问:左脉细,右脉大答:左脉细,右 脉大,我在临床上搭脉,大部分脉象就是说寸关尺三部脉象, 都还是有差别的。左脉细,右脉大可以说是大象,如果统论 的话也可以,本来就是说病人左三部偏于细,右三部都偏于 大,也可以。左三部就是由阴出阳,既然细呢就考虑左三部 经血不足。右三部脉大,就是主气分,气分易于收

44、敛,相对 于这三部脉,这个病人看来还是有点血虚气盛的现象。问: 如何学脉法答:学脉首先要分清主次,我们学的是寸口脉法。 第一为什么独取寸口,第二寸口脉是如何产生的?这个脉是 怎样至于手太阴的?然后这脉气,脉形是靠什么脏腑之气协 调而产生的?然后你就明白了:这个脉象是尺部脉、寸部脉 整个脉象是怎么反映的,而不必要去纠缠于内经的尺内两旁 择则季肋也,就是说我们开始就象孔子说的多闻阙疑也就 是我们一定要抓住主线, 搞清楚主要的问题, 至于尺内两旁则季肋也先放在一边,我也不理解。或许那一天我们机缘巧 合,突然理解当时古人说的什么意思了。如果非得纠缠,非 得搞出一个尺脉哪个部位,我觉得只会有害。我们搞清

45、楚脉 有浮沉阴阳这种概念了以后,我们再来谈,因为在五脏六腑 以前先是阴阳。内经也告诉我们:独守阴阳,无与众谋,先 从阴阳气血处做文章,然后去理解,进而再去理解候肾候腹 呀,在这个指导下去理解,大方向就不会错。不然你单独挑 出来搞左内左外,尺内尺外,这都是明朝以后搞徇古的,搞 考古的,他们都没有资格谈学问,所以说现在国内好多科学家他们没有资格谈学问,为什么?因为他们都搞考证不搞 亲身体验,他们不搞实证。所以我们要从阴阳入手,从五行 处,来形象理解。先把根本握住了以后,然后再谈其他的。 问:日本汉医书如何答:我也不知道是谁写的,不过我觉得 不值得一看。从古到今,日本人都没有什么懂医学的人,包 括那

46、个丹波三父子,没有一点实证。至于说现下日本对中医 的研究方向,那更不值得一提了,本来中医就产生在我们的 中土这片大陆上,日本不具备中土这个根基,没有办法去学 习。或许有他们灵光一现的地方,但是大方向把握不对了以 后难免出现很多问题。学习脉学就要从四时脉体开始入手, 就是从五脏的,看看本位脏的脉象如何, 理解四时五行本象, 因为这脉,脉象属阴属地就是类比五行,我们从五行的角度 来理解,来考虑这脉气的一升一降, 从这里考虑元气的盈缩,然后由四时的脉体升降去理解诸多脉象的变化,每一脏又有 太过和不及,每一气也有他的不足太过。所以我们根据正气 的出入变化,然后再理解参合与邪气的留舍,就可以解释出 来很

47、多脉象而产生的症状。问:如何学习脉法,从那里入手 答:没有入手处,就是你想学就有入手处,你拿出比别人多 十倍的精力,来研究这个,你就能入门。如果你想拿一点点 精力来学习的话,怎么都入不了门,天才都入不了门。问: 四时脉象,那个是生理脉,病理脉?答:那有这么问的?四 时脉象就是四时脉象,那有生理脉,病理脉?四时脉象就是 告诉你天地日月形成的四大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这四种 气象。你告诉我金木水火土是生理还是病理?不能这么理解。 我们了解四时脉象,就是了解人一元真气,告诉你人身体一 口阳气,他有五种变化方式,他又是一种变化方式,只不过 是一种变化方式的五种不同的位置现象,所以我们要研究这 五种,并

48、不是说有病,什么叫病?与时不和,与势不和,中间出现不能和,则出现的 就是病。如果是脉气相和,有 很多人的脉象出现各自的不同,因为阴阳二十五人,每个人 的禀赋都是各异的。今天就讲到这里,下节课主要给大家讲 迟弱脉。问:脉原于足阳明胃,起于足少阴肾,止于手少阴 心是怎么回事?答:就这么一说,心主血脉吧,是不是?胃 为大海,五脏六腑之气呀,是不是,胃为大海,我们后天之 气就要靠胃气的蒸腾宣发。谷不入,半日则气少,一日则气衰。是靠阳明胃气的谷道,然后才产生的脉气,所以脉源于 足阳明胃,根于足少阴肾,足少阴肾是根基,是元气所指, 是一个起点,肾经是闭藏之气,元气闭藏了以后,藏而后能 开,是这样的。好就是

49、这些,原于什么。你看过以后就是相当于看过,古人讲究看书是怎么看?我给大家讲一个古代禅宗的案例:禅宗最讲究智慧的,能够悟入禅宗,就 会有十足的智慧去处理人事间还有诸多学问之中,象我们古 代的书画、建筑还有各种的器械、制造,如果能有一分禅意 在里面,这都是极品,是稀世之品。所以说不拘于物。象我 们平常学习的时候,象有个故事讲,有一个老禅师,看见他 一个徒弟,每天还在读经,上去就打了他几板。怎么读经怎 么还打他?说呀:哎哟你读经呀,牛皮纸都被你看穿了。你 们现在看书也是这样,看什么字抓什么字,足少阴肾没有抓 住,起于足少阴肾,来了,是不是,然后是左脉主什么什么, 右脉主什么什么,学一条理论,就横亘在

50、心中,本来是一片 太虚,让你们弄的这一片白纸上被你们画的七横八道。这以 后还怎么装新东西呀,怎么灵活变化?怎么预示变化之妙存 乎一心,没有办法了。所以说老禅师讲,我看书只是睁着眼 睛,你们也应该达到,别老是怎么怎么。背内经背的,有些东西就这样,多闻厥疑,多行慎言。就是说先作为论坛上 讲一例案例,案例很多,因为论坛上就没有脉,根据病人 的一身的六气的变化,这些症状的推断,这就是另外的问题 了,跟脉诊不一样。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大家回去以后看 看内经,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 有经,从五行生。所以呢,阴阳五行是脉的根本,我们不要 撂下根本, 再谈二十几脉象呀, 什么乱七八糟的。

51、 复呀议呀, 对不对。你先什么是阴脉,什么是阳脉。什么是寸,什么是 尺,高下阴阳反复的类比, 脑子里唯阴阳是举, 唯阴阳是看。 脑子里就这点,把整个脑子里都洗干净了,洗空了,这时再 来装东西,学东西那就最好了。问:学脉从何处入手最为有 利?答:没有什么有利的,就是利学。佛学,佛家讲究学习 什么是最重要的?良师益友,就是说释加摩伲教你都不是主 要的,最主要的是愿,佛家的学习呀,佛法的学习是愿。我 们学医的也是一样,也是学愿。你要学好医,你也要每天想 着学好医,你要挖空心思,怎么样去琢磨,怎么样去思维, 怎么样去全身心的体会, 二六时, 而且是白天晚上都在琢磨, 这就行了。 你要是想哪个老师适合我

52、, 哪个老师的路子最好, 哪个老师的怎么怎么样,这种得失计较之心,这个是在做生 意。你既然是在做生意,这学问一辈子都不会上去。学医学 好了,也不会伤身了,以得失之心来判断。所以说学医也是 一个难事情。学脉象,一个人你有多大的愿,肯花多大的本 钱,肯花多大的力量来学医,你就会得到多少成就。这是丝 毫不会欺瞒的。好了,今天就讲到这。行者老师讲座: 20080507 脉法解三上节课,我们讲的是浮沉,浮沉在脉法 里面从位数形势来分,可以说主要讲的是脉位,就说位于表 还是位于里,浮沉之间的脉位,位数,接下来我就要讲讲这 个数,脉搏的迟数,脉率的问题,可见呢这个迟数,何为迟 数,脉搏为什么会产生迟数的差别

53、,是不是,这个脉搏为什 么会迟,为什么会数,它是由哪些脏气构成,它是由何气主 之,这个是关键的,只有了解这个,这个搞明白了以后,然 后再要谈迟数的时候, 心里就不会一片茫然。 首先脉迟,内 经和内难都这样说,迟则在脏,数则在腑,有这种说法, 就说迟脉呢,是因为气机升达不足,偏于阴位,所以敛藏有 余,导致这种脉动稽迟这种现象,而数脉呢,受位在腑,是 偏于阳份,阳化有余,而阴化不足,这就是脉数,但是我今 天给大家讲,我们主要是测得从桡动脉来观察一身的,独取 寸口,寸口之脉呢这个脉动主血脉,这血脉之搏动呢光顾两 点,一点是血,一点是气,这脉候脉气,候那个什么,候营 血 .在这里呢营血不充, 他会体现

54、脉体就会细涩, 气机不能达, 它就会显迟或者弱,这是两种不同的脉,就我们一般临床上 讲的,就是某个病人迟脉,就说经常会遇到在看古医书的时 候,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 就是左寸脉数, 或者是尺脉滑数, 大家都知道就说按照一般的常识来说吧,就说六部脉是一数 皆数,一迟皆迟,它应该是六部脉的脉率是相等是一样的, 至于说六部脉的脉率不一样,这种现象非常少见,我们今天 先不谈这个 . 就说古人为什么会单独择取出来一部脉, 说数说迟呢?这是因为,按照内经的观点来说,察脉的时候要 察独,察独了以后,有一部脉异于其它五部脉象,病位就在 这一部,然后整个脉象又是数脉,所以在这一部脉,然后滑 数、弦数,然后来阐述它

55、的变化,但这一部脉数,证明其它 部脉也数,所以关于这一点来说,我们还是要清楚,是不是, 六部脉迟数一般再给大家先从迟脉来讲起,就说脉为血脉,他是由靠营血搏发而推动产生的,这营血搏发呢,就是 起于三阴,由阴出阳,脉搏稽迟呢?就是阴不能化为阳,贝y 会产生迟脉,所以病在三阴。数脉呢?所以说就说迟脉多寒, 因为三阴有余的话,则会显示出来迟脉,迟脉多寒,但是也 有迟脉不化寒的例子。有气机郁结在下焦,阳明证的时候, 大承气汤证也可以有脉迟,这是腑气郁闭,导致那个三阴之 气不得开达,这个时候还得要急下。数脉,数则在腑,你看 不是说得,数脉不一定是热,反正迟脉不一定是寒,但是迟 脉为寒那是占大多数,数脉不一

56、定热,数脉为热了,并不多 见,并不是非常这么肯定的,在我们临床之中,有一点三阳 之气不降的这点,上焦有虚火,下焦纯寒的这种现象,这种 病人有时候就是经常会见到数脉,这在中医称为虚数,虚劳 的病人都表现为数脉,虚劳的病人中气不能环转,然后呢心 肺之阳气,足三阳经从头就说难以化阴,这个时候呢,按我 们这个黄元御的思想来讲,就说阳不得入阴,迟脉呢,阴不 得化阳,这阳不得入阴,这是两者的就说关于迟数,它表现 的简单的一个概念吧。阳不能入于阴,大家想想,这就会出 现就说三阳气浮在上,就会出现燥渴烦热诸多表现,少阳相 火上逆的话就会导致心经的一些症状就是悸动,阳明证就是 烦渴,太阳证就会有恶寒,因为太阳不

57、降的话,表气不能合, 这个卫气不能卫外而为固,所以这个恶寒、汗出等等症状, 大家关于这个浮数有什么问题,大家可以提一下,有什么问 题。没有人问的话,那我就综合上节课和这节课讲的,通过 问问题的方式,向大家阐述一下。上节课有人问,迟数脉有 正常的个体差异吗?内经讲,就是我们人分阴阳二十五人, 每人人人的禀气各有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五类,这五类之中 又有五类,所以就分阴阳二十五人,而在这阴阳二十五之中 呢,就说大家由于禀气的不同,所以呢,这个气化,就说从 阳化阴化的角度就不同,从阳化阴化不同的话,脉率自然就 有差别,这是内经上讲。问:为什么弦数脉主热也主寒呢? 答:这我不知道你从哪看的,就说首先讲的

58、就是要讲的这个 弦脉,但那个在我们中医就说弦脉,弦数之脉它首先就说看 是哪一部,还是六部位都为弦数,弦为木象,木气欲达不得 达,是为阴脉,数脉,数脉就是上焦了,上焦三阳气不降, 然后是阳不能化阴的一种现象,所以呢在这里面,就说许多 病人的话,就说上为热下为寒,按照我们中医的讲法来说, 很多病人是一种水沉火浮的现象,什么叫水沉火浮呢,就说 水火要既济,肾水要济于上,肾水不能济于上,水沉于下下 寒,心火不能交于下,则火浮于上,水沉火浮。所以很多病 人的话,你看很多脉象总是有寒的一面还有热的一面,不能 一概而论,你这是单从一种脉象来说,主什么证主什么证, 主一大堆证,这点意义不是太大。问:那迟数脉只

59、能根据一 个人的前后情况来对比,横向对比意义不大。这是完全错误 的,什么叫横向对比意义,每个人他虽然有那个什么各自有 禀赋不同,但是都能得其常,这才是正常人,如果他的脉迟 数了异于正常,超过了那个限度,就叫非常,这个时候就是 有病理的现象,所以我们一看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首先 呢接触到这个人的望诊,通过简单的望诊以后,就能根据面 象,根据动作简单的把他从五行归类,他的性格就放在这, 就是长象,就能用五行归类简单地归类出来,这个时候他的 脉象,相对的比如他胖是不是,胖人多脉沉是不是,比如胖 人的话体型宠大一些,阴气比较胜一些,胖人的脉一般有时 候迟一些,比如瘦人,瘦人从火化比较多一些,瘦人脉多

60、浮 数一些,从阳也。所以呢,每个人在看一个人的长象,有人 是圆脸尖脸是不是,然后有的是面色焦黄,有的是面色那个 什么,面色恍白,这根据每个人的面象然后判断他的脉象, 所以内经讲了,能合色脉,根据他自己的这个体型,再根据 脉象相合,来看出他的有余不足,就古人讲的,内经讲的, 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不管他是迟脉数脉你不能就说,一讲迟 脉数脉,现在很多就说教课书就僵化掉了,唉吆,数脉,数则主热,其实临床上很多数脉没有热脉,不主热,在临床上 心血管那么多病人心动过速,各种心率失调的病人,他都没 有热,他都没有那个什么发热之象,而反而有很多人有寒化 之象,这个时候呢你就根据三阳不能入阴来考虑,如果单纯 少阳

61、火季动的话,是不是,他不一定表现为这种怕热啊、发 热啊这种现象,他内在有,内在有相火上逆这种现象,但这 种病人春夏往往还有寒,这个时候呢我们就根据临床具体定 了,具体对待。我刚才说给大家提个问题就是,还是上节课 我讲得这个老套路, 我给大家简单讲一讲 .病人左关脉浮与右 关脉浮,它分别代表什么?大家有人回答吗?没有回答,等 一下我就点名了,我给大家说一下,就说每个脉象都是一个 立体的,什么叫立体的,你看,这个左关部脉是吧,它是从 尺部脉升发上去的, 到达寸部,这是一维吧, 是吧。第二维, 它既然脉浮吧,它是从沉部是不是,从暗然后是沉部然后是 升发上来,它现在升发太过吧,它现在关部脉浮,不是沉,

62、 所以说呢,这是两度,大家从这两个角度,非常好说是左关 为脾虚,这点有(学生说:左不升右不降,)左不升右不降这是大套路,两关脉浮的话,左不升右不降,这是肯定 的,就说我现在要讲的,就说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大家要从 元气的这个盈缩这个角度,一元真气这个盈缩这个角度,还 是盈有余呢,还是收不足呢,是不是,还是收有余而盈不足 呢。从这方面来考虑,是阴化还是从阳化,从这方面考虑。 然后不同的方面考虑它,这样子就能够,比如肝胆脾胃慢慢 就能定位,脏腑的虚实,第一点,我现在讲的是浮脉,浮脉, 什么叫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并不是大脉,大家知道, 大脉跟浮脉不一样,如果两关部脉大,那肯定是左不升右不 降这个

63、,但是现在那个什么现在光是一个浮脉,是不是,没 有明显的大脉作为基础,光是浮,是不是。黄元御先生也讲 了,有余之间有不足,不足之间有有余,左关部有余的话, 左关部其实不足,因为那是升不上去,升不上去郁在那,因 为他就说不足的一面,右边降不下去,又降下一面,降不下 去了,就说如果有实邪的话,邪气盛的话,我们就祛邪,女口 果不是邪气盛的话,(学生:右为胆胃不降,左为肝脾不升, 这是以前是我的原话,)这也可以这么说,但是这么讲还是 不太那个确切。我今天已经给你说得这个要从阴化阳化这个 角度来理解它。(学生:左为脾胃有寒,右为肝有寒,)这个 就有问题了,还有呢?大家讲一下。谁还没说,素灵你来讲 一下两

64、关部脉有余这种情况,可遇你来讲一下,不能这么迷 迷糊糊地跟大家一块在这听课,自己还要主动思维一下,左 为肝风,右为胃家实,胃家实吧,它不光是。首先是左脉, 大家知道,左是什么,左是由阴出阳,是不是,它既然这个 脉象已经出阳了,变成浮了,大家应该考虑一考虑,反正左 为由阴出阳,以阳为顺是吧,以浮为顺,这个时候肝脉能浮 起来,而不夹杂其它的这种柔弱气,这就证明它有有余的一面,这时候呢,由于肝气由于各种情况, 肝气郁滞,是不是, 各种情况的话,肝脉已升为过这种现象, 就说浮动有点过了, 肝有余肝的升发过了,这个时候,我们临床上多考虑,就说 有些肝肾不足还有点血虚的病人,会出现肝浮,左关脉浮, 然后左

65、关脉浮呢,浮而有点郁滞升不上去,这个时候呢,我 们一般就说荣生肝木,既要升达肝木,又要养阴血,所以一 般呢,一般临床上应用来说,桂归芍之类的,就看化火之象 明显吗,如果化火之象明显今天我重点要讲的是右,右 关部脉浮,右关部脉为由阳入阴,是不是,这由阳入阴呢, 肯定以就是说以沉为顺,这个脉搏要收敛下来为顺,肺脉之 浮,浮短而涩,肺脉已经有收涩之意了,脾脉是什么,脾脉 要缓脉,脾为缓脉,它已经没有搏发之象了,已经有那个什 么缓达收束之象了,这个时候呢,没有出现就说这个时候, 脉还没有出沉,而偏于浮了,这个时候,右关,就是说这是 不吉之象。在我们临床上我们知道,就说脏腑啊,浮则就说 浮则属阳,沉则为

66、阴,是不是,它现在偏于浮脉一面呢,它 阴不足,阴则在脏,就说这个脾土亏虚,这个病人脾土亏虚 而胃气不降,所以说呢,从左关脉浮,看出整个木气升发偏 于有余,而得出来右关脉浮,整个土气,中土啊,中土,整 个土气偏于不足,土气偏于不足,导致什么,必然是土不能 制水,这个时候,就说右关脉浮,这土衰,土衰之境,下面 就会发展到中土虚衰这种情形,但是这个浮脉一定是举之有 余按之不足,这点一定要记住,不要说到时候拿一个洪脉大 脉直接都谈成浮脉,这跟浮脉还是有差别。左关部有余的话, 有余就要化火,右关部浮了话,土气不足,不足则所不胜侮 之,所以就会有,这个时候呢,上边可能有虚火飘在上,这 时候的病人呢,会有什么现象,大家知道,阳明胃气通降不 足的话,反而上焦会有热象,有时候反而是能吃,想吃吃的 挺多,阳明胃气在这,脾土消磨不足,吃凉的吃多了马上拉, 阳气往下降的时候,也分从阳化阴化,从阴化了以后,这个 时候它就说,咳点咸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