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59356124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138 大小:1.73M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智能化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智能化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智能化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资源描述:

《智能化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化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138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智能化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专业资料目录一、概述.232二、建设目标 .232三、设计依据、原则和思想 .2333.1设计依据 .2333.2设计原则 .2343.3设计思想 .235四、需求分析 .2364.1用户需求 .2364.2应用分析 .236五、计算机网络方案设计 .2375.1网络技术选型 .2375.1.1 网络设计的技术需求 .2375.1.2核心层网络承载能力 .2385.1.3分布层节点接入能力 .2395.1.4可靠性和自愈能力 .2395.1.5网络的扩展能力 .2405.1.6通信协议的支持 .2415.1.7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 .2415.2设备选型考虑

2、 .2425.3网络产品选型 .2435.4网络技术选型设计 .2445.5网络整体的设计 .2495.5.1网络分层结构规划 .2495.5.2核心层 .2495.5.3汇聚层 .2505.5.4接入层 .2505.5.5分级设计模型的优点 .2505.5.6网络组成结构设计 .2515.6服务器的设计 .2585.6.1服务器选型的考虑点 .2585.6.2服务器的性能设计 .2605.6.3双机热备的设计 .2605.7VLAN 的划分以及管理 .2645.7网络安全的设计 .2685.7.1安全需求分析 .2685.7.2增强网络内部安全性 .2715.7.3安全认证系统 .2755.

3、7.4 IP 地址转换 .2765.8 Q O S设计 .277专业资料5.8.1主要节点采用高性能的交换机. 2775.8.2端对端的 QoS 保障 .2775.8.3合理工程配置和参数调整 .2805.9 方案特点总结 .2815.9.1采用基于标准的网络技术 .2815.9.2支持各种网络协议及应用 .2815.9.3可靠性 .281六、主要设备的简介 .2826.1LS-7506.2826.2LS-5500 .2866.3接入层交换机 .2906.4无线 AP .2946.5路由器 .2966.6防火墙 .3036.7入侵检测 .3096.8网络管理软件 .3126.9服务器 .313

4、6.10 防杀毒软件 .313七、计算机网络系统测试方案 .3157.1硬件检测 .3157.2系统功能测试 .316八、服务系统 .3208.1网络设备的售后服务 .3208.2服务器的售后服务 .320专业资料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概述*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工程位于月湖北岸,汉江之滨。* 琴台音乐厅是一座现代化的、 多功能的文化设施,主要由一个能容纳1600 位观众的交响音乐厅和 400 座音乐厅以及相关的辅助用房及技术用房组成,是* 最高档次的文化艺术场所,能满足举办国内外大型歌舞剧、音乐剧、戏剧、话剧及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使用要求。计算机网络系统将是琴台音乐的信息大动脉,网络类型为局域网,

5、覆盖整个大楼,它担负着信息处理、数据传递的任务,是音乐厅智能化的信息通道及系统集成的纽带。二、建设目标*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是一个以演出活动为主,展览、办公、音乐欣赏为辅,配套齐全的智能建筑。由于它作为高档的演出、会议中心,面向省内、国内、国际广大的客户群,因此 *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弱电系统对智能化、信息化和完善的服务功能有很高的建设要求,整个建筑应该按建设部甲级智能建筑标准建设,成为 * 市乃至国内最具时代特征的智能化建筑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的定位将是建设成为全国高教同行业的标志性智能化园区,专业资料并可以成为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智能化园区。要求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达到:为创造安全、

6、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提供数据通信平台;为现代化的音乐厅管理、办公、演出以及交流的提供环境;具备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实现设备运行管理与控制自动化,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减少维护管理人员,降低营运成本;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三、设计依据、原则和思想3.1 设计依据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信息系统设计规范GB50174-93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规范GA1731998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工程验收规范 YD/T5070 2005本公司多年的同类及类似建筑弱电工程的设计及施工经验工程招标文件及图纸所要

7、求执行的技术规范专业资料3.2 设计原则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水准的数字化音乐厅,因此在建设时同时应当考虑以下方面的原则:系统的整体性: 整个数字化音乐厅的所有应用系统是一个整体, 每个系统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在建设时需要统一规划,使用通用技术,制定信息标准以及各系统之间的接口标准。系统的先进性: 采用业界流行的先进技术, 构建合理的适当超前的技术体系架构,以保证今后一段时间不会落后,保证投资回报。系统的可靠性:建设稳定、可靠的系统,为音乐厅内部的信息化应用提供保障。对于关键应用,采用高可用性设计,对于关键数据,需要有备份、恢复的手段。高可靠性硬件设备的可靠性重硬件设备

8、的冗余要网络路由系统的可靠性性系统的安全性: 对于复杂的网络体系, 需要具备完整的安全策略和切实可靠的安全手段来保障系统、用户数据的安全。系统的可管理性:集中的管理功能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问题的发生,提高系统有效运行时间并且可以为系统的纠错、升级提供参考。系统的可集成性: 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集成可以提升用户感受和提高系统运作效率。专业资料音乐厅核心信息数据集中管理:对于各应用系统的公共数据,集中存储,统一管理。提供公共的登录和查询接口给各个应用系统。统一认证体系: 音乐厅内所有用户具备单一的电子化身份, 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使用统一的电子身份体系为各种网络应用系统服务。全

9、面管理性: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需要全面的网络管理, 包括网络设备管理、端口管理、 VLAN 的灵活划分及管理等。因此,网络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可管理性,以便于管理和维护。要利用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使得可以通过网管工作站监测整个网络的运行状况,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动态配置网络负载、迅速确定网络故障位置等。3.3 设计思想我们采用先进、可靠,安全、经济的技术和设备,提出具体可行的全面解决方案;在详细充分了解、理解并确认音乐厅和乐团的现有业务状况和将来的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我方的各种技术专长和众多的工程实践经验,本着“为用户处处着想,替用户全面负责”的精神,提出了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网络全面解决

10、方案。为音乐厅和乐团各建设一套信息共享和数据传输的平台。专业资料四、需求分析4.1 用户需求*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弱电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为音乐厅和乐团两个物理隔离的部分。实现管理信息和办公自动化,建立一个完整的、统一的自动化网络,便于提高琴台音乐厅的管理水平。实现多级网络资源共享。通过计算机能查询文献信息和公共信息,并提供与城域网高速连接接口,能共享 INTERNET 网络资源。在整个网络系统的安全服务上,除了考虑使用硬件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以外,还要考虑其他安全方案等。配备网络杀病毒软件,由控制端,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组成。4.2 应用分析从计算机网络应用的需求分析来看,网络的应用绝大部分

11、是基于文件和影象视频的数据业务,对于 MP3 数据每流将占带宽 128Kbps、MPEG-1 数据每流占用带宽 1.5Mbps 、MPEG-2 每流占用带宽 312Mbps、MPEG-4 每流占用带宽 300 900Kbps ,考虑到线路资源存在复用机制, 因此全双工网络传输带宽在 10M 至 20M 之间就完全可以满足接入用户的基本需要。对于通常以 100M 标准接入的用户而言, 由于本地资源的使用完全可以达到 100M 线速连接,因此全网络的瓶颈在于接入网以上的带宽。对汇聚层和核心层的构架是否合理,是网络系统是否畅通的关键,将最终影响网络用户实际连接带宽,根据 *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和

12、乐团实际数据接入点数,和实际可能同时专业资料工作的终端数量分析,核心网络设备设计采用高背板交换能力,高转发能力的三层交换设备,接入网络设备采用高转发能力的网络设备。通过对 *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以上需求的分析,我们认为网络的设计应在保证网络可靠性与可维护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提供较高的带宽,以适应现有网络应用的需求。在初期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该网络也必须能够提供灵活的带宽升级方式,满足音乐厅和乐团支持系统对网络实时、多媒体业务的要求。本方案中我们将在 * 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网络设计为核心、接入二层网络结构,核心层和接入层之间建立光纤连接。为接入层的信息系统提供一套高性能的服务器,并采用 RI

13、AD 技术实现数据备份,保证系统的数据安全。五、计算机网络方案设计5.1 网络技术选型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弱电系统的音乐厅和乐团网络设计是具体实施的蓝本,从根本上决定了网络的性能。所以我们在以下几点作重点说明:网络技术选型设计、网络产品选型、千兆以太网关键技术分析、骨干网络设计、 VLAN 技术设计等。网络设计的技术需求根据上述总体要求,在技术上必须提供相应的支持和保证。整个网络在技术上定位为IP 优化光传输网络,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专业资料以 IP 为主要通信协议。 IP 优化包括如下几个要素:网络结构:网络体系结构以IP 为设计基础,体现在网络层的层次化体系结构,可以减少对传统传输体系

14、的依赖。IP 包转发的优化:适合大型、高速、高带宽网络和下一代因特网的特征,提供高速路由查找和包转发机制。带宽优化:在合理的QoS 控制下,最大限度的利用光纤的带宽。稳定性优化: 最大限度的利用设备在故障恢复方面快速切换的能力, 快速恢复网络连接,避免路由表颤动引起的整网震荡,提供符合高速、高带宽网络要求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面从核心层、接入层、可靠性、 QoS、扩展性、通信协议、网管与安全等方面论述琴台文化艺术中心网络的技术要求。核心层网络承载能力核心千兆路由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相互连接的带宽为1G,全部为光纤连接。音乐厅核心设备的无阻塞交换矩阵容量为75G ,转发速率 48M 以上;乐团核心

15、设备交换矩阵容量65G ,转发速率 34M 以上,都具备足够的能力满足高速端口之间的无丢包线速交换。核心设备的交换模块或接口模块应提供足够的缓存和拥塞控制机制,避免前向拥塞时的丢包。专业资料接入层节点接入能力接入层结点是具有13.6Gbps 以上的交换结构的交换机, 与核心交换机采用 1G 速率连接。接入层结点百兆位端口具有充分的扩展能力,具备充分的线速交换能力。可靠性和自愈能力包括链路冗余、模块冗余、设备冗余、路由冗余等,我们所选用的设备都支持这些技术。链路冗余:在核心连接 (核心设备之间及其与接入层设备之间的连接 )具备可靠的线路冗余方式。核心设备之间及其与接入层设备之间可采用双链路负载均

16、衡的冗余方式,即通常情况下两条连接均提供数据传输,并互为备份。主线路切换到备份线路的时间应小于50ms ,以充分体现采用光纤技术的优越性。这种高速的网络自愈特性应可以保证不会引起IP 路由的重新计算,不会引起业务的瞬间质量恶化,更不会引起业务的中断。模块冗余:主要设备 (主干设备和业务汇聚点的核心设备 )的所有模块和环境部件应具备 1+1 或 1:N 热备份的功能,切换时间小于 3 秒。所有模块均具备热插拔的功能。系统具备 99.999% 以上的可用性。路由冗余:网络的结构设计应提供足够的路由冗余功能,在上述冗余特性仍不能解决问题时,数据流应能寻找其他路径到达目的地址。在一个足够复杂的网络环境

17、中,网络连接发生变化时,路由表的收敛时间应小于30 秒。拥塞控制与服务质量保障: 拥塞控制和服务质量保障(QoS)是多业务网络专业资料的重要品质。由于应用方式、数据性质的丰富多样,网络的数据流量突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网络对拥塞的控制和对不同性质数据流的不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业务分类:网络设备应支持 6 至 8 种业务分类 (COS)。当用户终端不提供业务分类信息时,网络设备应根据用户所在网段、应用类型、流量大小等自动对业务进行分类。接入速率控制:接入本网络的业务应遵守其接入速率承诺。超过承诺速率的数据将被丢弃或标以最低的优先级。队列机制:具有先进的队列机制进行拥塞控制,对不同等级的业务进行不

18、同的处理,包括时延的不同和丢包率的不同。先期拥塞控制:当网络出现真正的拥塞时,瞬间大量的丢包会引起大量 TCP 数据同时重发,加剧网络拥塞的程度并引起网络的不稳定。网络设备应具备先进的技术,在网路出现拥塞前就自动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先期拥塞控制,避免瞬间大量的丢包现象。资源预留:对非常重要的特殊应用, 应可以采用保留带宽资源的方式保证其 QoS。网络的扩展能力网络的扩展能力包括设备交换容量的扩展能力、端口密度的扩展能力、 主干带宽的扩展,以及网络规模的扩展能力。交换容量扩展:交换容量应具备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充4-8 倍容量的能力,专业资料以适应 IP 类业务急速膨胀的现实。端口密度扩展:设备的

19、端口密度应能满足网络扩容时设备间互联的需要。主干带宽扩展:主干带宽应具备 4-8 倍甚至更高的带宽扩展能力,以适应 IP 类业务急速膨胀的现实。网络规模扩展:网络体系、路由协议的规划和设备的 CPU 路由处理能力,应能满足网络规划规模的要求。通信协议的支持以支持 TCP/IP 协议为主,可通过升级来支持IPX、DECNET、APPLE-TALK等协议。支持 RIP、RIPv2、OSPF、IGRP、ISIS等多种国际标准的路由协议。支持 BGP4、IDRP 等标准的域间路由协议,保证与其他IP 网络的可靠互联。网络管理与安全体系支持整个网络系统各种网络设备的统一网络管理。支持故障管理、帐号管理、

20、配置管理、性能管理和安全管理五大功能。网络设备支持多级管理权限,支持RADIUS、TACACS+等认证机制。支持安全监控和控制机制, 当发现存在安全漏洞和遭到攻击时,应及时通知网络管理人员,并应自动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保护。专业资料5.2 设备选型考虑网络系统硬件平台是整个工程的物理基础,设备选型是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根据我们的工程经验和专家的意见,我们根据以下标准选择厂商:1) 设备性能价格比设备的性能价格比是选型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2) 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包括如下内容:设备的保修期;是否在中国有备件库,这样一旦发生硬件故障时可以及时得到更换;是否提供 ONLINE 服务,以便与原制造厂商及时

21、取得联系,获得技术咨询和支持;故障报告的响应时间。3) 公司的经济、技术实力和市场占有率,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设备的信誉。4) 设备的技术先进性,这是选型的首要考虑因素。5) 设备对未来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反映设备的可扩展性,这是保护用户投资的一种策略。6) 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7) 设备使用的方便程度,这体现设备的可维护性。专业资料8) 设备在大型网络中的应用情况,它反映设备的适应性和可靠性。9) 网络管理系统的集成性、开放性和功能,它反映网络管理系统是否能对网络作全面深入的管理,以及它对异构网络的适应能力。10) 设备的标准化程度和可扩充性,反映对网络规模扩展的适应能力。11) 是否对行业有

22、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12) 交货期的时限和信用,这对工程能否如期完成有重大影响。13) 系统软件的升级条件是否优惠。14) 差错的检测与隔离能力,这是网络可靠性的重要保证。15) 手册与培训,反映用户能否较快地掌握设备的使用。5.3 网络产品选型目前在世界上,提供网络设备的厂商有多家,在国际国内占市场最大份额的国外公司有三家,这也是我们进行选择的主要厂家: HP 公司, Cisco 公司, 3COM 公司。国内厂家有:华为,中兴通讯,联想等。网络中心交换机与主交换系统我们选用3COM 公司的系列产品。之所以选用该公司的产品,主要是因为3COM 公司是目前在世界上领先的网络设备制造厂商,它提供的

23、软、硬件无论从技术上或是服务上都是可靠、可信和领先的。而且由于3COM 在网络界的地位,其它各大厂商的设备均与3COM的设备兼容,因此3COM 网络的兼容性和可扩充性都是非常良好的。世界上各主要金融、邮电、甚至军事等网络需求十分高的机构都选用3COM 公司产专业资料品。我们经过对几种世界知名的网络产品在主交换机上的性能比较, 不论何种指标 3COM 的产品在同档次的交换机中处于领先地位。我们也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推荐这种世界著名品牌。5.4 网络技术选型设计网络的设计、实施、扩容时都会面临着以下三个问题,尤其是一个大型网络,以下问题尤为突出。这就是:介质拥挤问题;协议拥挤问题和骨干拥挤问题。为了

24、保证网络应用水平能充分适应当今日新月异的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需求,并满足未来 5-10 年的网络升级及扩容需求,则首先应该解决好以上三个问题。1) 介质拥挤由于以太网所采用的CSMA/CD 技术本身的原因,整个以太网为一个广播域,在该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在发送信息帧之前会对网络进行侦听,如网络已被其它站所占用,则其会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侦听,如网络空闲,则进行信息发送,如网络仍然繁忙,则其继续重复侦听过程。如果多个站点同时在网络上进行传输,则会产生碰撞,这时各站点则会向网络上发送“Jam”包,以强化这种碰撞结果, 以便网上的所有站点都能侦听到网络碰撞。同时这些站点随机等待一段时间后又进入下

25、一轮尝试。由此可见,当网络上有碰撞时会造成网络的巨大浪费。网络上仅有2 个专业资料冲突的节点,当网络利用率为100% 时, 10Mbps 以太网的流通量最大可达7Mbps 。而当同一以太网上有200个冲突节点时,则网络利用率的上限为37% ,而实际网络的流通量仅为2.5Mbps 。所以对于一个大部门来说共享式的以太网节质已经成为了通信的瓶颈。这种介质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桥接的方式来进行解决。通过二层的桥接器的连接,可以通过对信息帧目标地址 (MAC 地址)的识别对信息帧进行过滤,从而把一个大的介质广播域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小的广播域减小网络的介质碰撞,即对网络进行微网段化。局域网交换机就好象是多口的高

26、速网桥,它可以具有网桥的所有或部分的功能,另外它还带有 CPU 及高速底板,能提供并行的高速交换通道,根据不同产品可分为存贮转发式、直通式等交换方式。这样,在任一时刻多个数据流域就可通过同一台以太网交换机进行数据交互,而相互之间没有影响。而不象传统以太网那样,在任一时刻在同一以太网上只有一个数据流能进行传送。所以通过交换机的快速桥接功能使以往的一个大的共享网段变成了一个个小的独享网段,从而保证了每个小的独享网段能获得足够的带宽,从而解决网络的介质拥挤问题。随着现在芯片生产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产品规模化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交换机将逐渐在集线间内取代 HUB 的位置。2) 协议拥挤广播在网络中是一种必

27、不可少的信息流量,很多协议都是运用广播来进行路由的发现或进行服务信息广播。如:IP 的站点使用 ARP 来发现目的地的专业资料MAC 地址, NOVELL 服务器使用SAP 来进行服务广播, Appletalk 运行 ZIP( Zone Information Protocal )在网络中传递路由信息。此外,诸如网络管理也是通过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对网络上的设备进行询问而完成的。网络上的广播流量将会影响到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的运作。当广播到达时,网络上的每一台站点都会花费一定的 CPU 时间对其进行处理。当网络上的广播特别多,产生广

28、播辐射或广播风暴时,网络广播将严重影响到网络上工作站的 CPU 性能,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整个网络的瘫痪。根据测试,当网络广播为 100 个/ 秒时,一台运行 Solaris 2.4 操作系统的 Sun SPARC5工作站将丢失 3% 的 CPU 性能,而当广播增加到 1000 个/ 秒时,CPU 将损失 10%的性能,而当广播增多到 3000 个/ 秒时 CPU 将损失 28% 性能。为了解决上述协议上的广播拥挤问题, 我们可采用 VLAN 技术和第三层交换技术。 VLAN 可把一个大的 IP(或 IPX、DEC NET 等)网络划分为一个个小的逻辑 IP 子网。不同的 IP 子网采用第三层交换

29、进行联接。这样,交换机不但能起到最佳路径的选择功能,同时还能对广播进行隔离,每个子网即为一个广播域,从而可对广播辐射和广播风暴进行有效控制。此外交换机还能进行流量管理、 过滤、安全控制和介质转换等功能。 VLAN 能防止 * 些网段发生的问题危及其它网段,起到网段间“防火墙”的作用。3) 骨干拥挤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运用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纯数据业务到 OA 系统与生产业务的结合,现在IP/TV 、VOD 、远程教育、可视专业资料电话等多媒体技术等越来越多的网上运用对网络的带宽产生了巨大要求,一个 MPEG-1 图象传输需要 1.22.0Mbps, 而一个 MPEG-2 则需

30、要 4-6Mbps 的带宽。网络的传输能力,尤其是网络骨干的传输能力就成为了组网的关键问题所在。目前主要的高速网络传输技术有 FastEthernet、千兆以太网和 ATM等。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以简单的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为网络主干提供1Gbps的带宽。千兆位以太网技术以自然的方法来升级现有的以太网络、工作站、管理工具和管理人员的技能。千兆位以太网与其他速度相当的高速网络技术相比,价格低,同时比较简单,例如保留以太网的帧格式、管理工具和对网络概念上的认识。千兆位以太网同样采用CSMACD 协议,相同的帧格式和长度, 就象 10M以太网一样。对于广大用户来说,这意味着他们的网络投资可以得到保护,并且

31、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使原有的网络升级到1Gbps而无需对用户进行再培训,也无需为额外的网络协议进行投资。由于有这样的特点和兼有支持全双工操作的能力,千兆位以太网是局域网中 10100M 交换机之间的理想主干,高性能服务器群的理想连接方法,为高性能工作站提供 10 倍于 100Mbps 的带宽。专业资料千兆位以太网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并且成为有强大伸缩性的以太网家族的第三个成员。利用交换机或路由器可以与现有低速的以太网用户和设备连接起来,因为千兆位以太网的帧格式与现有以太网技术相同,不需要对网络做任何改变。这种升级方法使得千兆位以太网相对于其他高速网络技术而言,在经济和管理性能方面都是较好的选择。在

32、 Intranet 应用中,有很多新的应用需求不断出现,包括视频和音频。以前人们认为这些对时延要求高的应用只有在 ATM 这样的网络上才能实现,然而现在一些新技术(交换技术、视频压缩技术,如 MPEG2)、新协议(RTP、RTCP、RSVP等)和新标准(如 802.1Q 、802.1p 等)的出现使得在局域网中千兆位以太也可以较好地支持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数据应用。千兆位以太网的设计非常灵活,几乎对网络结构没有限制,可以是交换式、共享式的或基于路由器的。现在正在应用的网络互连技术,例如,特定IP 交换技术和第三层的交换技术,都与千兆位以太网完全兼容。千兆位以太网可以通过共享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

33、来实现。千兆位以太网支持新的交换机之间或交换机工作站之间全双工的连接模式,同时也支持半双工连接模式以便与基于CSMACD 存取方式的共享集线器连接。 千兆位以太网使用专业资料的传输介质有光纤、 6 类非屏蔽双绞线( UTP)或同轴电缆。综上所述,在网络建设中所需要解决的 3 个问题则分别可由:交换技术、 VLAN 和第三层交换技术中的流量优先级 ( 802.1P)、服务级别、第 4 层优先、 IGMP 等技术解决。对于琴台文化艺术中心音乐厅和乐团的网络建设, 我们建议采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技术作为其骨干,采用交换快速以太网技术作为接入层,以充分适应其目前及将来演出管理、售检票系统、 OA 系统及多

34、媒体运用的需求,并降低投资规模,实现最高的性能价格比。5.5 网络整体的设计网络分层结构规划音乐厅或乐团网络系统,应该采用分层设计。一般分层的基本思想是将网络划分为三层,分别为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下面分别介绍这三个层次,下图是层次化设计的一般示意图。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核心层核心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地理上远程站点之间的优化广域传输,核心层专业资料链接通常是点对点的,而且在核心层上一般很少有主机。从路由器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必须专门用 * 些接口来连接到其它核心路由器和本地服务器,并连接到汇聚层。核心层设计任务的重点通常是冗余能力和可靠性,核心层具备强大的交换能力,可连接大型服务器。汇聚层汇聚层是

35、连接核心和访问站点的连接点,汇聚层可以将进入核心的不必要的广播通道隔离,并可以使能对接入层的带宽、安全性和其它耗费大量处理器资源的功能部件。主干网络通常是在汇聚层实现,而且通常基于 FDDI、快速以太网、千兆位以太网或者 ATM 。网络策略(例如,设置 IOS 防火墙特征的安全性、访问列表、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命名、编码约定和加密等)的实现通常也是在汇聚层。通过分析本项目对网络的需求特点,本方案将本层与接入层合并。接入层接入层通常是一个 LAN 或者一组 LAN (以太网)。接入层为用户提供本地访问网络服务。在接入层,几乎所有工作站主机(可能包括部分服务器)都连接到网络上。在二层结构的网络中,汇

36、聚层和接入层是合二为一的。分级设计模型的优点可缩放性;专业资料易于实现;易于排除故障;可预测性;协议支持;易于管理。网络组成结构设计音乐厅和乐团最终将体现为利用计算机网络、自动控制和信息交互管理等信息技术和控制技术,建立一个各种应用业务的交换平台、组成的服务与管理集成系统,对各种信息实现全面、实时、有效的接收、传递、采集和监控。系统中除了针对有线设备的分布情况进行了考虑分析外,对将可能的移动设备的联网要求也给予了全面考虑。根据我们的设计,整个网络为以太网形式,整体数据通讯网络分为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两种类型,设计中将以有线系统为主,无线系统为辅的设计思想进行设计。有线网络我们知道,目前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络,它采用基带传输,通过双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