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数学兴趣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上传人:欢**** 文档编号:59316130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01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学生学数学兴趣与生活实际的联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学生学数学兴趣与生活实际的联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学生学数学兴趣与生活实际的联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资源描述:

《学生学数学兴趣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生学数学兴趣与生活实际的联系(7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学生学数学兴趣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摘要:数学知识源与生活,而最终有服务于生活。只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的联系起来,让他们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让他们真正做到主动的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更好的,独立的生活。关键词:学生 实际生活 体验乐趣 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就必须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性格直,只有他们认为有用的知识才会感兴趣,才会认真的去学好它。学生学习的直接目的也是为了把知识应用与实际生活,帮助自己更好的,独立的生活,所以学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

2、倡导“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加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解决过程的教学。认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用数学去描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发现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价值。”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把生活融入课堂,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认识生活、认识社会,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实施“生活化教学”。比如教学“成正比例的量”,我先让学生数出教室里的学生人数和课桌套数,很简单有10位学生就有10套课桌。“如果我们班新转来一位同学,我们是不是要

3、加一套课桌;如果转走两位同学学校就会搬走两套课桌。也就是说学校是按照一位学生一套课桌发给我们的。学生多发的课桌多,学生少发的课桌就少。在这里面同学们发现学生人说和课桌套数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同学们不难发现学生多发的课桌多,学生少发的课桌就少。这时很自然的引出学生人说和课桌套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一种成正比的关系。然后共同探讨新知“成正比例的量”,让学生感受到正比例并不陌生,它也是我们的朋友。我还举出一个学生最最熟悉的实例,就是他们的吃饭问题,我向学生了解学校食堂的馍多少钱一个,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0、25元。”“那么你们平均一顿饭能吃几个馍呢?”同学们的回答有2个,3个,4个还有5个

4、的。那你们知道它们都要付出多少钱吗,她们回答后已经有所启示。这时我请一位同学说出他的想法:“我知道吃的馍多,付出的钱也多;吃的馍少,付出的钱也少,馍的个数与付出的钱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关系。”“但是什么是一定的?”“馍的单价是一定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会到了这节课的内容,他们深深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学好数学是多么的重要,直到这节课结束他们还是兴奋盎然,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二、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成功感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恰恰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有些知识的认识只是局限于表面形式的感知上。要解决这一矛盾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玩、好动的特征。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争强

5、好胜、不甘落后的特点,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之后,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我肯定,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如学习“圆柱体的认识”,在理解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的基础上,让学生猜想并用实践证明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体的哪一部分有关,是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我把学生分为3个小组进行比赛。任务布置刚刚下去,同学们就争先恐后的提出自己的猜想,绞尽脑汁的利用实物演示给大家看,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只是稍作引导,评选结果就可以了。这样就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不但让学生掌握了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三、理论联系实际

6、在教学新知识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熟悉的生产实际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画图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背景,再把它们抽象出来,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方法、法则等。然后把实际背景和相应的数学知识进行对比,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还要告诉学生,这些数学知识、方法和法则等与日常生活、其他课程以及周围的现实的广泛的联系,要求他们主动去观察这些联系,以及如何应用这方面的工作,能使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和技能时,能对学习过程有一个反思的过程。 重视知识的应用,不仅使学生掌握一种技能,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数学乃至科学发展道路,认识它们从根本上说来源于实际,它们是人类认识世

7、界的工具。如果不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会使学生认为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及他们具有的其他知识和经验的联系太少。学生的思想中应付考试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几乎没有将数学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也许他们认为数学本来在生活和日常工作中就没有用。以后,对于数学与其他科学的联系与应用问题也很少感兴趣。另外由于在校时简单地应用数学的训练太少,实际上也不会将可以用数学帮助解决的实际问题化成数学问题加以解决,将来会给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数学教学中,在知识引入和掌握知识、方法、法则、定律后,怎样使学生能很好地联系实际,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如何处理得恰当,这是教学中的新问题,也是我们数学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四

8、、善于创设生活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再创造,它的核心是激起学生的情绪,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把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更是如此。创设生活情境就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从而更有效的掌握知识。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数学不但要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背景,要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生动有趣的内

9、容,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的价值所在。这对于更好地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学习“圆的认识时”,我课前准备了一辆正方形轮子的自行车模型,让学生试推;再换成椭圆形、圆形的轮子让他们试推,再说出自己的感觉。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来感知为什么车轮都是圆形的以及圆的特征。创设这些生活情境,可使学生感知处在兴奋状态,从而启迪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求知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愉快参与五、多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在于应用,“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数学的

10、应用领域在不断扩大。它不仅是人们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更可以作为一门技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数据,描述信息,解决问题。学生在今后参与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会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但他们很少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判断、选择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当学生学习了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应及时带领学生走进生活,给他们一双慧眼,去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深刻体会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如:在学习了统计知识之后,我带领他们到学校食堂,统计每天学生伙食费的支出(米、菜、燃料、调味品等),平均每位学生要多少?一个月应缴多少伙食费?在学习了“求

11、平均数”之后,我让学生测量自己的身高,然后算出一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之后,我让学生测量并计算教室地面所需地砖数及购买地砖的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时,就让学生自己调查所喜欢物品的价格,并说出想要的数量。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和计算”时,开展“小小售货员”来模拟情景。如:一个学生拿5元买一个单价是3元2角的文具盒,售货员怎样找钱?5元是多少角?3元2角是多少角?应找回多少钱?还有一个学生拿2元钱买单价是8角的笔和单价是5角的橡皮,他分批付款还是一次付清?如果分批付,应怎样付

12、?每次应找回多少钱?一次付,应找回多少钱?在现实生活中,通常采用哪种方式?为什么?这些问题形象直观,来源于生活,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留心身边问题的习惯。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要不断让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多联系,让生活的原汁原味在数学中呈现,让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保持学习的实在性、有趣性,学的生动、有效。教师要带领学生对生活中的经验不断进行概括、总结,为他们创造解决问题的机会,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增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真正让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1、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 孔企平、胡松林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62、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腊梅教育漫谈 2009,3,293、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魏迎娇 吴中特校 2008,11,17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