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59312301 上传时间:2022-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收藏 版权申诉 举报 下载
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资源描述:

《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4页珍藏版)》请在装配图网上搜索。

1、 论“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元代文人散曲的文学传统是一个“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雅俗整合的过程。散曲最明显的特征是“雅俗并蓄”。所有的散曲家在总体上均遵照次规范,但是在散曲文学中,一个作家的风格并不固定,有一个曲家呈现多种风格。一个曲家的作品,可能有特别高雅,不失格调的,亦可能有极世俗者,风格、趣味悬殊,却都是出自一人之手。散曲中的“雅俗并蓄”现象普遍存在,雅与俗这两种不同的文学审美倾向在元曲中交融,这与元人散曲观念中有“乐府”,“小令”之别密切相关。周德清中原音韵作词十法“造语”项云:(不可作)枸肆语:不必要上纸,但只要好听,俗语、谑于、市语皆可,前辈云:“街市小令唱尖新茜意,”,“成文章曰乐

2、府”是也。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小令”,是市井俗曲,“小令”为市井乡间所唱的单支歌曲,可能在曲调和文词两方面更带有俚俗的特点。也就是“枸肆”(勾栏)小唱。因此,这里的“乐府”与“小令”已不是体式的称名,而是两种文学风格和艺术趣味的代称。“乐府”与“小令”虽同为“曲”,但在表现内容和审美要求上却大不一样。宋元时所谓“乐府”指文人所做的歌词,周德清在中乐音韵中很清楚地讲:“凡作乐府,古人云:有文章者谓之乐府。如无文饰者谓之俚歌,不可与乐府共论也。”宋元时所谓“乐府”指文人所做的歌词,有一定的修饰加工。中原音韵作词十法造语中还对“乐府”的用语作了详细的论说。他认为:(可

3、作)乐府语、经史语、天下通语。造语必俊,用字必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耸观,又耸听,格调高,音律好,衬字无,平仄稳。 这就是他对“乐府”语言的要求。这里指出乐府语与小令语的区别,小令因为不需要作“纸上观”,只要“唱尖新茜意”,任情抒发,所以“枸肆语”亦可。“乐府”不仅要“耸听”,而且要“耸观”,所以一定要用经史语、天下通语,要求达到“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境界。 所谓“乐府语”,指传统文人诗歌的语言词汇和语言形态;“经史语”指传统散文的语言词汇和语言形态,文人改造街市“小令”通常要带入经史语句,这是小令追求文雅的一种方式,但是经史语句不可多用,更不可于全曲声文合美处全句用

4、之,应该总体保持曲子通俗晓畅的风格。“天下通语”,即天下通晓的语言,与方言,蛮语相对,也与只在勾栏通行的俗语、谑语、构肆语,相对,当然其语意也要明白晓畅,不能是过于文雅的语言的如文人方能理解的“书生语”。这三种可作语无不是周德清认真思索,在“雅言”与“俗语”之间权衡的结果,并非文言必可取,并非俗语必不取。从他对“乐府”类散曲的造语准则可以看出,虽然其较“小令”的语言是雅的,但是其造语中有融汇有“经史语”、“天下通语”多种语言领域,这种对于语言的要求同传统的诗词比起来变得更为宽泛,散曲的语言变得通俗化,明朗化。散曲将“乐府语”、“经史语”、“天下通语”融为一体,正是遵循了“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是

5、周德清对“乐府”语言的规范。“文而不文”,“俗而不俗”在周德清的“造语”的具体表现,就是诗歌化的“乐府语”、散文化的“经史语”、通俗化的“天下通语”交融而在散曲中变现出新的语言模式。“文而不文,俗而不俗”不能简单等同于有文有俗,或者文白夹杂,三种语言不是简单的混合,相加,是通过变化而达到融合的状态,是一个雅俗整合的命题。任呐先生为作词十法疏证云:“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是曲之自然态度”,曲家这种创作的自然态度使散曲中充满俗文学的文采,但内质却是雅文学的。王骥德云:“大抵纯用本色,易觉寂寥;纯用文调,复伤雕镂雅俗浅深之辩,介在微茫,又在善用才者酌之已。”这都对曲家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他还要把握

6、好其中的尺度才能达到雅俗完美的融合。近代曲学大师吴梅先生顾曲麈谈说的明白“(曲)有雅有俗,雅非诗余之雅至于俗则非一味俚俗已也,俗中尤需带雅。”乔吉的一曲很好的体现了这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造语特色。“山间林下,有草舍蓬窗幽雅。苍松翠竹堪图画,近烟村三四家。飘飘好梦随落花,纷纷世味如嚼蜡。一任他苍头皓发,莫徒劳心猿意马。自种瓜,自采茶,炉内链丹砂。看一卷道德经,讲一会渔樵话,闭上槿树篱,醉卧在葫芦架,尽清闲自在煞。(南吕玉交枝闲适)”乔吉的这首散曲无论格调还是语言都是“雅俗并蓄”的,他较好的融合了传统诗文的精华与散曲的本色,使这首散曲呈现一种“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成熟风格。前四句采用诗歌化

7、的“乐府语”呈现一幅恬淡自然的图景。重视直观呈现而轻视“意境”,多具体形象而少“意象”,缺乏“香草美人”会意指向,相应的则是“词语尘下”。没有诗词中耐人寻味的意象,所用之词都是易于理解的“熟字”。五、六句用的是都是浅显的文字,却传达出高远的意境。除去“乐府语”以下又将“经史语”和“天下通语”加以融汇。这种用“熟字”,三种语言形态的贯通,便是曲“文而不文,俗而不俗”之所在。在思想情调上,此曲表现的是以作者超脱的精神境界和恬淡平静的情怀。文人的雅化意识与世俗情怀的交织与碰撞,文而不文,俗而不俗,俗越来越淡化,雅化向传统的回归,曲家这种创作的自然态度使散曲中充满俗文学的文采,但内质却是雅文学的。文人的积习与惯性使他们有雅化的要求,对俗要求“俗而不俗”,而长期混迹勾栏,市民情趣的浸染,使他们对俗并不完全排斥,故而又要“文而不文”,这就是周德清的“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我们常常能看到他在俗与雅之间抉择与徘徊。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